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2022-05-1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化体制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文化宏观管理;二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三是逐步完善产业政策,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依法加强监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五是着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第一篇:文化体制改革论文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据监测,2011年以来,我国各项文化建设工作有续推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加文化建设方面相关调研、会议等活动共计12次,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19次,对文化建设各方面工作作出相关安排。按照中央要求和地方实际,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加强舆论宣传、推进“扫黄打非”规范文化市场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山东搭建平台助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山西组建成六大文化集团,文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广东“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时间表确定,2012年3月底广东全省“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2011年,各地党委发言人也相继亮相,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京举行。2011年是特别的一年,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90周年,各地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

助推文化产业:广东、山东、江苏等又有新动作

今年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5月13日,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深圳举行的全国文化产业座谈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将实施倍增计划。作为部分省份经济转型主要着力点的文化产业,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十二五”开局之年又有新动作。广东将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作为2011年文化产业发展重头戏。山东4月18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为期9天的省县(市、区)长文化产业高层研修班,助推本省县域文化产业更加高效发展。

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组建成为重头戏

3月17日, 在广东文化与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暨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备忘录签约仪式上,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工作正式启动。据了解,广东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首期规模10亿~13亿,由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和工银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发起,初定于今年6月底正式成立。

按照广东省的思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构建将依托四大支点,分别是安排专项资金、组建交易平台、设立投融资平台和企业股改上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组建将成为2011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头戏。

山东:搭建平台助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非常重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县域等基层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动县域文化产业成为山东文化产业主体。4月18日至26日,为期9天的山东省县(市、区)长文化产业高层研修班在北京大学举办,该研修班是山东省委组织部和省文化厅在去年10月举办首期高层研修班的基础上,举办的第二期县(市、区)长研修班,已分两批完成了对全省140个县(市、区)长的轮训。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县域作为重要的载体和支撑点,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山东已经确立的“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直属于县市区级政府主管的示范基地有45家,占总量的 60% 以上。

江苏:文化产业园区不达标则摘牌

2011年,江苏将对现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进行巡检,并建立退出机制,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园区予以摘牌。据了解,江苏省文化厅将在做好2011年度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评审的基础上,加强对往年352个项目的跟踪管理,结合省财政厅开展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的集聚作用、孵化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层次不高等突出问题,该省将组织实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提升工程。

文化体制改革: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成为发展路径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在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下,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全国各地稳步推进。其中,山西、天津、辽宁等地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为发展路径,跨区域整体协同推进,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极。

山西: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

山西省属五大文化企业集团2011年4月25日在太原揭牌成立,加上2009年底成立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目前已经形成以六大文化企业集团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新格局。这标志着山西省文化产业进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也开启了该省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作为新型文化市场主体,目前这六大文化企业集团将成为实现山西省“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目标的主力军。

辽宁:跨区域整体协调推进

由分地区、分行业局部改革,向跨区域、跨领域整体协同推进是辽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大特点。

2009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辽宁设立了中部城市群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在沈阳、鞍山、抚顺等中部8个城市,打破文化资源按行政区划和级别配置的传统体制,推进跨区域整体改革和资源整合。截至2011年5月,辽宁已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313家,其中21家经营性出版社和65家新华书店全部完成转企改制;67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完成64家。报刊退出机制不再局限于纸上,该省第一批注销市场生存能力弱化、不符合报业发展规划的报刊达12家,安置242人,解决债务5000余万元。辽宁报业传媒集团先后整合了辽宁中部7城市报业资源,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报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新闻内容的一次生产、多次出版、多渠道发布。

山东:实现全省“一张网”

山东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效显著。截至2011年4月底,山东全省共有373家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有37家国有文艺院团、33家非时政类报刊社、12家新闻网站转企改制。

山东文化领域大部门体制和综合执法改革基本完成。山东全省17市均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基本完成,成立了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及17市分公司,实现了全省“一张网”,整合后山东省广电网络用户数达1700万。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和部分市的党报党刊已完成发行体制改革,组建了专门的发行公司。另外,山东还积极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大力发展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等文化产业。截至2010年末,济南市动漫游戏企业达到182家,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动漫游戏产业实现产值20亿元,全市44家企业实现动漫类产品出口591.56万美元。

北京: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北京市是中央确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截至2011年4月底,北京市已完成中央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北京市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完成经营性出版单位、发行单位、电影发行放映单位的转企改制。北京市儿童艺术剧团、北京歌剧舞剧院、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中国杂技团整体转企改制,这四家改制院团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1.3亿元,利润达到1570万元。北京市文化企业集团培育和上市取得新进展。北京市设立了重点文化企业储备库,组织上市培训,完善企业上市工作联动机制,根据市金融局统计,2010年北京地区新上市文化创意企业共16家,融资总额达140.5亿元。

舆论宣传:做好新闻发布工作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前越发重要。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2011年以来,各地党委发言人相继亮相,2月22日,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扎实做好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

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新制度、新队伍,彰显党的执政理念

2月21日到23日,全国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和他们的工作团队聚集在北京,参加首次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3天密集的培训课程里,让党发出的声音更贴近人民群众的关切,更贴近国内外媒体的需求。此次培训班是第一次专门针对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进行的培训。

据报道,经过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学员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作为党委新闻发言人需要的各项素质和技能,还有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今年将如何推进的具体部署: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做到工作有目标、机制有保障、检查有标准、责任有主题,确保各部门各地区党的新闻发布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积极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党委新闻发言人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新闻素养和新闻舆论意识,积极探索和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同媒体记者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

——围绕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和项目,主动发布信息,展示党的良好形象;

——围绕“十二五”规划开局,积极介绍党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党委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

——抓住今年党委换届的时机,积极说明各地党委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举措以及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取得的新进展;

——及时就本地区本部门涉及党的工作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热点难点问题发布信息,表明立场和观点,介绍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澄清涉及党的工作的各种误解和疑虑,批驳谣言……

纪念建党90周年:地方活动亮点纷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1月4日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着力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4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在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集中推出一批重点专栏专题、言论评论和纪念文章,帮助广大网民更好地了解党的伟大历程。根据中央精神,各地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纪念建党90周年。河南结合地方特色,5月8日,庆祝建党90周年优秀戏剧全国基层巡演正式启动,同一天,湖北建党90周年“家乡的红色记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也全面启动。

湖北省启动“家乡的红色记忆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5月8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委外宣办、团省委共同主办的建党90周年“家乡的红色记忆”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全面启动。即日起至今年7月,全省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将同时推出“家乡的红色记忆”网络专题活动,通过论坛、博客、微博、手机短信等互动方式,邀请全省乃至全国的网友一起寻找、收集身边的红色记忆(人、事、物、景、言)。同时,各网站还将推出“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专栏,设置“学党史”、“读经典”、“传箴言”、“写好文”等栏目,推荐红色经典书籍,传播“红色短信”,举办“纪念党的生日为党送祝福”、“湖北印象”网上图片展、《党史的故事》有奖竞猜等活动,通过青年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七一前,主办单位还将组织网友走进大别山,开展“寻找身边的红色记忆”线下体验活动。

海南纪念建党90周年:十一项活动各有亮点

5月17日,海南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海南省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重点部署安排的十一个方面的活动进行了新闻通报。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新闻发言人刘登山介绍,海南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重点部署安排了十一个方面的内容。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广东“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时间表确定

2011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福建调研时指出,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5月,李长春在广东深圳调研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提高标准,以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城乡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是2011年各省文化惠民工程的主要着力点,各省在“三馆一站”建设方面都积极行动,4月26日,广东“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时间表首先确定,2012年3月底广东全省“三馆一站”全部免费开放。

云南: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

近年来,云南省把文化建设的重心向农村转移,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在行政村或自然村一级开展“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模式,创出了独具特色的“云南经验”。

广东公布“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时间表

2011年4月26日,广东省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省政府召开。会议透露,广东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制定了广东在全国率先全面实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的目标,今年7月1日前,省级和副省级市要实现免费开放;10月1日前,珠三角地区要实现免费开放;年底前,全省其他地区要基本实现免费开放。少数馆站因特殊原因确实需延后开放的,也必须在明年3月底之前完成。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涉及全省市、县、镇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近2000个。据悉,广东省财政将参照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补助标准,对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给予适当的奖补。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各地“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补助,确保“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后正常运转。从今年起至2015年,广东省财政将每年投入1亿元,补助经济欠发达地区未达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同时,将加快制定出台《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规条例。

广东现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33个、文化馆145个、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153个,广东全省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在总量上已处于全国前列。

苏州:“文化惠民”全覆盖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日趋健全。据统计,苏州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已达254.55万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2884平方米,其中公益性文化设施总面积101.83万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14平方米,全市基本实现了公益性文化设施四级全覆盖。按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的建设运行模式,苏州市共有市级图书馆分馆26个,县级市图书馆分馆82个,各县级市建制镇、非建制镇图书馆分馆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基本实现全市各行政村(农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苏州市还开展了“四位一体”(村图书室、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共享)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另外,针对目前基层文化队伍在人员编制设置、培训长效机制、人才引进机制和非遗保护队伍建立健全等环节还存在诸多难点,苏州市今年将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根据苏州市制定的《关于加强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抓紧做好争取基层文化专职人员编制适当增加的落实工作,将其纳入苏州各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完善《苏州市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制度》,建立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跟踪管理机制,启动和推进图书馆、非遗保护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培训工作。

扫黄打非:净化社会风气 规范文化市场发展

近年来,我国坚定不移的“扫黄打非”工作紧紧围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护知识产权,着力封堵非法出版物,着力清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等工作有序进行。2011年1月14日,刘云山在第二十四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2011年“扫黄打非”工作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细化措施,严格执行各类法律法规,坚决遏制各种非法出版活动,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各省按照中央要求,2011年以来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江苏各地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扫黄打非”重点任务。广东2011年3月25日至27日在东莞市举办全省网络“扫黄打非”培训班,提高“扫黄打非”办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工作水平。

江苏:各地采取有效措施 认真落实“扫黄打非”重点任务

2011年以来,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江苏省2011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和江苏省“扫黄打非”办公室的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确保了两节、两会期间全省出版物市场的健康有序。南通、宿迁、徐州、淮安等地结合各自实际,针对本地重点地区和所担负的重点任务,周密筹划,积极行动,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南通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于2月28日在崇川区捣毁一处地下批销场所,收缴侵权盗版音像制品2.5万张。3月16日和17日调集如皋市、海安县文化市场和公安机关执法人员,连续对如皋市部分地区进行突击检查,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千件、取缔无证摊点5个。

宿迁市积极开展打击盗版工具书专项行动。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在实施方案中确定了重点区域、重点目标和重点品种,并将任务细化分配到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强化市场检查。市“扫黄打非”办公室对校园内外书店和小商品市场以及县、乡集市,组织反复清查。专项行动期间共出动检查560人次,收缴侵权盗版出版物5万件、盗版工具书100余册。三是网上网下并举。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的监控力度,基本掌握了辖区内各网络书店的经营情况。3月12日,查获一家利用淘宝网销售盗版工具书的网络实体店,当场收缴盗版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等50余本。

徐州市积极推进基层“扫黄打非”工作。市“扫黄打非”办公室于4月13日召开由各成员单位和县(市、区)“扫黄打非”办公室负责人参加的“扫黄打非”工作推进会,重点传达省、市“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示范区(点)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一季度全市“扫黄打非”工作,部署下阶段工作,交流并推动各县(市、区)和乡(镇、社区)“扫黄打非”体制机制建设。该市所属7个县(市、区)和110个乡(镇、社区)已全部制定了2011年行动方案,各级“扫黄打非”工作机构得到了调整补充。会后还下发了《徐州市2011年网上“扫黄打非”工作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淮安市3月25日至4月30日,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创建“版权示范城市”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此次专项执法检查,重点针对非法印刷复制印刷品、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经营场所擅自将影视作品上传或下载侵犯著作权等违法行为,检查督促各单位使用正版软件,推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市累计出动568人次,检查各类经营网点920家次,查缴非法音像制品6000余张、非法书刊1.3万册,非法报纸5000余份,立案查处行政案件12件。

广东:省“扫黄打非”办举办网络“扫黄打非”培训班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基层“扫黄打非”办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查办网上侵权盗版违法违规出版活动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广东省“扫黄打非”工作再上新台阶,2011年3月25日至27日,广东省“扫黄打非”办在东莞市举办全省网络“扫黄打非”培训班,邀请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省通信管理局、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有关负责同志为培训班授课。全省各地级以上市“扫黄打非”办及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东莞市各镇街执法分队长等60多人参加培训。这次培训针对网络犯罪涉及面广、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危害大等特点,授课内容着重介绍广东省已查获的成功案例,讲解网络涉案线索的发现、调查、取证、定罪等方式方法、技巧手段、办案程序以及各部门协调联动等。

黑龙江:以“三抓”、“三落实”贯彻落实“扫黄打非”精神

2011年4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会议后,黑龙江省“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三抓”、“三落实”的工作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2011年中央高层关于文化产业方面的讲话要点

5月6日至10日

在山西调研时

对具有市场前景的民间传统工艺和文化遗产,要鼓励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入市场

3月8日

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

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5月13日

在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

要加快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丰富文化产品市场,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开拓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拓展海外文化市场

5月19日

在江苏调研时

要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目标,推进文化与科技、教育和经济等融合,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5月15日

在北京调研座谈时

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等融合,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5月6日至10日

在山西调研时

文艺院团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市场,把遵循艺术规律与遵循市场规律结合起来,在服务群众中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市场竞争中涌现出更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

5月13日

在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

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做大做优做强一批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形成富有活力的优势企业群,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4月30日至5月1日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

要坚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好“三加快一加强”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4月30日至5月1日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

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努力形成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

5月16日

在文化部召开全国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

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转制一批”“整合一批”“划转一批”“撤销一批”“保留一批”,全面推进全国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

1月5日

在文化体制改革和“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座谈会上

改革不是“软任务”,要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

1月4日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浓厚氛围

2月22日

在会见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首次培训班全体学员时

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着力营造在国际上树立我国和平发展良好形象的浓厚氛围

1月5日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要把握好基调,唱响主旋律,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4月16日至18日

在四川调研时

要把灾后恢复重建宣传教育与纪念建党90周年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把历史的回顾和崭新的实践贯通起来,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认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1月4日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着力营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浓厚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着力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和国际传播能力,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1月5日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要把握好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突出抓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教育等重点任务,统筹做好常规性工作,使全年工作有序推进、不断深化

4月22日

在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专题会议上

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是各级各类媒体的共同责任,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集中推出一批重点专栏专题、言论评论和纪念文章,晚报都市报要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展示我们党的奋斗史光荣史,网络媒体要运用专题集成、背景链接、在线访谈等方式,帮助广大网民更好地了解党的伟大历程

5月12日至15日

在广东深圳调研时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提高标准,以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3月24日至27日

在福建调研时

要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

5月7日至9日

在吉林调研时

要创新基层文化发展模式,拓展基层文化服务渠道,把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基层文化建设、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

3月5日

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

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到位、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月4日

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

努力消除文化发展中的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就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把文化工作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向西部倾斜,创作生产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1月13日

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上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强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1月14日

在第二十四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

2011年“扫黄打非”工作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细化措施,严格执行各类法律法规,坚决遏制各种非法出版活动,深入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

3月26日

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视察时

网络已成为重要媒体,网上网下已联成一体,必须高度重视,积极运用,认真管理

相关链接

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经验

党的十七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高度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在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财富。

1.坚持以促进全省科学发展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引领。着眼于文化 产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的特点,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出发,将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大力推动,并明确将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培育。

2.坚持以“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一方面,明确政府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角色定位,通过加强规划指导,健全政策保障,消除行业和区域壁垒,完善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采用市场机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3.坚持以深化体制改革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动力。一是大力塑造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全省近300家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推进文化资源整合和跨区域、跨行业发展,推动全省有线广电网络和新华书店重组整合,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股改上市。三是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

4.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水平,推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以及印刷复制、游戏游艺设备制造等运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公共技术平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意研发中心,推动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网络新媒体等快速发展。

5.坚持以优化政策环境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保障。简化审批事项,在城市“三旧改造”和“退二进三”中,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土地使用的支持;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大力构建文化产业信息、交易和会展平台;加大对文化产业金融扶持,着力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短板”;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侵权、盗版等违法行为,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名单发布 刘云山等为企业颁奖

在5月13日举行的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发布了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名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文化企业30强”企业颁发了奖牌。

由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主办的文化企业30强推荐活动,自2008年以来,已举办过两届。为适应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结合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本届文化企业30强增加了文化新业态类别,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入选,涵盖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主题公园等文化新业态。

第三届文化企业30强名单

文化艺术类(6家)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辽宁民间艺术团有限公司、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广播影视类(7家)

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出版类(10家)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文化新业态类(7家)

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畅游时代数码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将在5年内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

文化部部长蔡武5月13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文化产业座谈会上表示,文化部正在抓紧《“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拟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等三方面入手,实现“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蔡武说,“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着重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科技、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并争取将行之有效的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

二是建设好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十二五”期间,文化部将联合有关部门,重点推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策划建设一批包括公共技术支撑、投融资公共服务、贸易合作、人才服务、资源共享、统计分析等功能在内的文化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为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后劲。目前,文化部已经策划设计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工程、国产动漫振兴工程、文化产业项目服务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和工程。

文博会展示“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思路理念

深圳文博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盛会。5月13日,为期4天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本届文博会全面展现了我国“十一五”期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辉煌成果,全面展示“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本届文博会盛况空前,全国共有18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一届增加99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参展更加踊跃,首次出现展位供不应求的现象。中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一批国内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字号”企业、品牌产品项目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产业亮点。在注重提升展陈内容、引进优质项目的同时,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青海唐卡、江西南昌瓷版画、江苏苏绣等208个全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市场开拓成效的项目参展,受到海内外采购商的广泛欢迎。

本届文博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展示内容更加突出。影视动漫游戏馆重点突出新媒体特色,设立主题展区,全方位地展现“三网融合”等技术,同时推出“原创动漫游戏海外推广计划”展区,搭建原创产品对外文化贸易平台;新闻出版馆以“数字出版 低碳印刷”为主题,引进30个展团100多家全国优秀新闻出版印刷企业参展,力求打造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文化+科技”型的权威展示交易平台。

本届文博会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来自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000名海外采购商应邀到会,实现海外采购商万人参展的目标。16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投融资活跃,截至16日12时,总成交额达1245.49亿元,比上一届增加156.93亿元,同比增长14.42%。

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出台

2011年1月,《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出台,这是山西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

《意见》提出建立三种机制:协调促进机制、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推荐机制、风险补偿机制。整合集中资金,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为文化和旅游企业进行融资提供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服务。

《意见》提出四大支持重点。一支持建设佛教与边塞文化、晋商文化、根祖文化、太行文化和黄河文化五大特色产业区。二培育基础文化、新型文化、旅游文化三大产业支柱。三振兴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印刷复制、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动漫游戏、文博会展九大行业。四支持太原、大同、长治、运城、晋城等优秀旅游城市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意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产业的金融服务模式。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和旅游企业特点,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开发适合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金融信贷产品。

一是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好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开展对上下游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促进产业链整合;

二是对于具有稳定物流和现金流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

三是对于租赁演艺、展览、动漫游戏,出版内容的采集、加工、制作、存储和出版物物流、印刷复制,广播影视节目的制作、传输、集成和电影放映等相关设备的文化企业,发放融资租赁贷款;

四是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发放权利质押贷款;

五是探索对商业性开发景区以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为质押的贷款业务;

六是创新分期付款等消费信贷品种,扩大旅游会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等消费信贷规模。以“晋旅卡”发行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意见》由省委宣传部、人行太原中心支行、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旅游局、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中国保监会山西监管局等十部门联合下发。

媒体建言做好舆论引导

人民网《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我们看到,虚拟社会有不“虚”的一面,正是这不“虚”的一面带来了社会管理的新的挑战,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迫在眉睫。其核心目标指向代表政府的社会管理者如何将民众的声音通过互联网转化成有价值的结果,创建出更高效率、更加透明的政府?

1.直面虚拟社会现实。网络世界中的每一条信息、每一个地址后面都是具体的人。中国网民使用网络的目的与国外有所不同,国外网络除非大选时会和政治、政见连在一起,平时商用、交互的作用更大。但中国网络正在成为执政环境的组成部分。所以,各级政府要直面虚拟社会的现实,总结网络问政、网络举报、网络打假、网络微博的成功经验,打击网络犯罪、监控有害信息、保护国家安全、填平信息鸿沟、保证公民享有充分的信息理应在政府的管理范围之内。

2.依法管理互联网。承担互联网管理员重任,政府责无旁贷,而依法管理互联网是解决目前人们“宁信访不信法”乱象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服务职能的体现。网上乱是因为网下乱,依法解决社会矛盾是转变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关系,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治理理念和实践。网络给世界各国提出的课题都是新的,在众说纷纭中,依法管理是共识。美国至今有130多项管理互联网的法规。德国、英国也都有对互联网内容监督的法律授权。欧盟有《互联网有害和违法信息通信》绿皮书。泛欧组织有网络空间犯罪专家委员会起草的《网络犯罪公约》,这是国际社会第一个有关计算机系统、网络或数据的犯罪行为的多边协定。

3.塑造网络精英阶层。在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方面,网络提供了一种巨大的潜能。而重新设计管理制度的迫切性与公众参与热情的浓度密切相关。在几次中国网民的使用人群调查中,都会看到年龄偏小,社会阅历偏低的状态,而对于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社会管理需要社会的精英阶层发言,因此,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精英阶层吸引到网络中,让他们的真知灼见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互动起来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互联网只有将个体、群体、荣誉统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社会管理的效力。

红网《完善地方网站跟帖的舆论引导功能》:目前地方新闻网站在新闻跟帖的管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新闻跟帖管理人员不足,网络公关公司影响正常的审核工作,网络滥访现象比较严重等。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这些措施包括:(一)加强主流媒体网络建设,并强化“舆论领袖”的地位,用主流或权威的声音来影响舆情;(二)规范新闻跟帖的审核操作,应当摒弃一味删帖的方式,而改为以修改或引导为主;(三)实行报网互动,将网络表达主流化,建立网络舆论引导的“立体化”模式;(四)运用技术手段,比如设置关键词等,对网络一些敏感或违法信息进行过滤处理;(五)大力加强新闻跟帖管理人才的培训,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高的队伍;(六)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好政务公开,积极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适时与网民座谈交流意见,使得信息双向通畅,促进对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

中国房地产《从拆迁突发事件看政府的舆论引导》:阳光拆迁是城市房屋拆迁中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生动诠释,它为正确引导舆论提供了最基础的信息资料。剖析当前一些拆迁突发事件的发生,归根结底还是拆迁纠纷双方沟通不力、缺乏相互的理解与支持、缺乏第三方的协调、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造成的。坚持阳光拆迁,就是在实施房屋拆迁的一些关键节点上,做好拆迁政策信息、拆迁流程的公开透明工作,确保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为舆论引导工作夯实基础。阳光拆迁的保障措施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一是实行公示。在拆迁现场办公室公布拆迁法规规章、房屋拆迁许可证、房屋拆迁公告、房地产评估报告、拆迁协议格式样本等。

二是征求意见。拆迁管理部门在审查拆迁许可申请时,应当征求包括被拆迁人代表在内的有关方面对拆迁计划和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

三是以抽签方式确定评估机构。折迁人在房屋拆迁动员会上如实介绍全部报名的估价机构情况后,由拆迁当事人当场以抽签方式确定估价机构。

四是组织听证。未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户数比例超过20%申请行政裁决和行政强制拆迁时,应当组织包括拆迁当事人或代理人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听证。

五是通过招标方式确定拆迁委托单位。对政府投资的房屋拆迁安置项目,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具有接受委托拆迁资格的拆迁单位实施拆迁。

村级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

“农民演艺协会”开展“文化乐民”

在“农民演艺协会”的组织下,许多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走村串寨交流学习、共同提高,使农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农民演艺协会”的推动下,一些村寨还开展“星级演员”评选活动,以此向社会推介自己的“村星”,扩大在当地的知名度;在“农民演艺协会”的统筹下,对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促进了其创作能力和演出水平的提高。 目前,全省有1.8万多支农民业余演出队伍常年开展“文化广场”、“文化晒场”活动,已成为广大农村宣传政策法律、倡导文明风尚、建设和谐农村的主力军。

“网络培训学校”开展“文化育民”

云南省利用全国文化共享工程覆盖所有乡镇的服务网络,将文化共享工程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等进行了有效整合,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首创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建立直接服务“三农”的农民学校,提高文化站服务群众的能力。截至2010年底已建成407所“农文网培学校”,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近3000人,成为全覆盖、开放式、社会化的“无围墙”学校。

“文化产业合作社”开展“文化富民”

云南广大农村有着独具特色、极具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的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得天独厚。为了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在文化部门的指导下,云南省部分行政村率先成立了“农村文化产业合作社”,创办了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整体开发、统一规划和协调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以此实现“文化富民”的目标。

第二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摘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文化宏观管理;二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三是逐步完善产业政策,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依法加强监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五是着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文化产业发展;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消费

1 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文化产业从小到大,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整体规模和实力快速提升。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1052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22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4%上升到2010年的275%。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总印张6047亿印张;全国新闻出版、印刷和发行复制业总产出为12698亿元,实现增加值35034亿元。2010年全年制作广播节目681万小时、电视节目274万小时,生产电视剧14685集,国产动画产量超过2205万分钟,电影产量526部;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总收入达到2302亿元,电影综合效益达到15721亿元。2010年我国艺术品成交总金额达1694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互联网和移动网游市场规模达到349亿元。

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统一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的赢利模式逐步得到认可,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高涨,为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2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

21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结构。按照结构优、布局佳、效益好、可持续的要求,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二是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养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发挥其对产业的整合和示范带动作用,使文化企业尽快做大做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三是着力打造文化知名品牌。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打造蕴涵中国文化元素的自有品牌,提升文化品牌价值。四是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文化产业要积极借鉴其他领域发展成果,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开发新型文化消费终端,提升文化产业的装备制造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工业产品以及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中融入文化元素,通过开发产品文化内涵、加强工业设计、提高产品艺术品位等举措,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22 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一方面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直营、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牢牢把握决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供有利的政策条件,实现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打造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23 推进文化科技创新

现代科技创新,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艺术的新形态,拓展了文化发展的空间和平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是推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要抓住一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加强科技创新攻关,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等的研制和自主发展,提高文化产业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制定相关技术标准,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三是要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形成良好的文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24 扩大文化消费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文化消费尤其是国内文化消费需求,是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一是要着力培育文化消费习惯。不断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增加学校文化艺术课程安排,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消费习惯和艺术欣赏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的地方要对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培育文化消费潜在市场。二是要积极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文化市场是扩大文化消费、满足文化需求的重要平台。要立足扩大内需,积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文化消费渠道和平台,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培育农村文化市场,扩大文化服务消费。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要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加快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扩大文化消费信贷,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消费环境。三是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充分利用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依托文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文化资源,开展旅游活动,实现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的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3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举措

31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文化宏观管理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履行政府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管理,完善分类标准、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不断改进完善宏观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科技研发、创新和应用,发挥政府投资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32 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形成符合现代企业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逐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3 逐步完善产业政策,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快完善针对文化产业的各项经济政策,及时根据产业发展状况,对已有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进行修订或延续。进一步落实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加强和改进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和投融资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34 依法加强监管,维护文化市场秩序

正确处理繁荣市场和加强监管的关系,依法加强监管,适应文化产业主体日益多元化的变化趋势,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和装备建设,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和国家文化安全。强化版权保护,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增强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

35 着力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文化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出台、修订完善规范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政策措施,上升为内容明确、条理清晰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安排。鼓励地方根据自身特色开展文化立法。加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消费的主体、渠道日益多元化的产业发展状况,完善文化产业内容监管、市场监管和惩戒制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规范。

3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积极培育文化高端人才,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积极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文化企业,完善实施知识产权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基层优秀人才发现培养机制,对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建立完善分类培训的人才培训机制,积极支持民间人才队伍发展,建立完善文化领域职业资格制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国情研究学科建设一般项目课题《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系列论文之一,课题负责人:文尚卿;课题编号:12gqyb17。

[作者简介]文尚卿,江西吉安人,1986年南昌大学毕业,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

作者:文尚卿

第三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文化创新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杠杆。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列入全国和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契机,大力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文化管理运行体制机制。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使城市的软实力、综合竞争力得到新的提升。

一、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力有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政治性政策性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把握正确方向,有力有序推进。为此,无锡市委、市政府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市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建立了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市(县)区及列入改革试点的单位也都层层建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市委市政府还先后制定出台《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行动纲要》、《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操作性。在工作运行上强化组织力量、规范管理秩序。市委宣传部增设了“文化改革与发展办公室”,具体负责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日常工作;建立了办公会议、方案论证、重大事项报告、督导检查等制度,及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新格局

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无锡市坚持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突破口,加快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新型文化行政管理体制。着眼改变过去文化行政部门既办文化、又管文化的状况,将原市文化局所属的文艺院团、国有文化单位全部剥离。成立了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专司“办文化”的职能:市文化局作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抓规划、抓政策、抓导向、抓市场、抓服务的职责。按照中央和江苏省关于试点城市文化行政部门归并的要求,在市广电部门实行局台分开、台网分开的改革,将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等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归并,组建了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简称文广新局)。新组建的市文广新局,除统一履行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外,增加了拟订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职责,并将原设在广电部门的动漫办整体平移至市文广新局,与文化产业处合署办公,从而改变了过去文化行政管理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现象,实现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与此同时,有效组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的行政处罚和相关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职能,组建了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形成统一、规范、有力的文化市场执法力量。

三、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激发文化发展内在活力

解决文化事业单位活力不足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转变体制、转换机制。无锡市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根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确定不同的改革路径,增强文化单位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对列入改革试点的市图书馆、市博物院、市文化馆、《江南论坛》杂志社、《太湖》杂志社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立起以人员聘用制度为重点的用人制度和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普遍推行岗位管理,探索建立理事会制度,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对列入改革试点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市对外图书交流中心,会同其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协调市发改委、劳动局等部门梳理和完善劳动人事政策,组织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在抓好人员分流、身份置换的基础上,实现单位性质由事业转变为企业,成为以图书营销为主的文化经营市场主体。对现有文化资源抓好优化配置,以无锡歌舞团为主体。整合无锡滑稽剧团、无锡评弹团、无锡市文化艺术学校及相关场馆等资源,组建了无锡歌舞剧院,打造“国家重点艺术表演院(团)”、“国家舞剧创作基地”,并组建市文华演艺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市歌舞剧院2008年演出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推动本市广电网络资源整合,成立江苏广电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搭建了广电网络发展新平台。

四、实施新闻宣传与产业经营“两分离”改革,增强传媒集团的传播能力和产业功能

新闻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政治敏感性强,政策要求高。组织实施难度大。无锡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部署要求,深入调查研究,精心制定方案,积极慎重地推进新闻单位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确保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党和人民喉舌性质的前提下,强化传媒集团的舆论宣传主阵地、文化产业主力军作用。在“两分离”改革中做到“四个分”:一是实行资源分离,对无锡广电集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进行清产核资,区分宣传资源与经营性资产,将广告、印务、发行等经营性资产从事业体制中全部剥离出来,转为企业。二是实行机构分设,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的新闻宣传机构和人员继续实行事业体制;将剥离出来的经营性资产分别组建广电、报业发展有限公司,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成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宣传主业服务。三是实行人员分开,广电台和报社的新闻采编播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不混岗、不兼职,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原事业编制的人员需转入到新组建企业工作的,采取派遣输出的方法,保留其事业身份和档案工资,收入由企业确定,退休时按事业性质办理手续;新录用到公司的人员,全部按企业性质人员办法办理。四是实行管理分类,宣传与经营“两分离”后,广电集团、报业集团继续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宣传上,设立编委会,实行集团党委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经营上,广电、报业发展有限公司均设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后,使从事宣传的人员专心钻研新闻业务、从事经营的人员专门研究市场,提高了传媒集团的办报水平和经营层次。

五、探索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

国有文化资产是宣传文化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国有文化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无锡市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新体制。成立由市委宣传部和市财政局组成的“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市文资办)。

机构设在市委宣传部,由市政府授权文资办依法行使出资人的职责,负责监管无锡广电集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所属的国有文化资产近50亿元。制定实施《无锡市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晰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主体的职能,规范对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经营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制定实施《无锡广电集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综合考评两大传媒集团及其领导班子在完成宣传任务、履行社会责任、资产运营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业绩,改变了过去考核时只注重经营业绩的状况。这一新的体制,使“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得以有效落实,既确保了国有文化资产对宣传主业的保障和支撑,又确保了国有文化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六、壮大文化产业,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在城市文化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无锡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形成城市新的文化优势的重大举措,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大政策扶持,突出重点领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群。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2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3%上升到4.5%。一是突出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依据无锡文化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园、江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等相继落户无锡,并在市(县)区建立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一个基地、多个园区、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园区总面积已超过40万平方米,成为无锡文化产业的集聚区。二是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强化市属国有文化传媒集团(中心)的投融资功能,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政策允许的文化领域,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做出规模和实力,积极探索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的路径,培育和打造“十大文化骨干企业”、“十大文化战略投资者”。2008年,广电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提前两年达到“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报业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1亿元,整体实力有了新的提升;灵山实业公司文化旅游业收入达到1亿元。全市民营文化企业茁壮成长。三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采取编制产业规划、实行政策扶持推动、加大招商引智力度、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措施,推进动漫、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市新增动漫原创、网络游戏、版权交易等企业51家、累计达到121家,动漫产业年产值实现20亿元;全年完成上级批准立项的原创动画片达8108分钟,列全国城市第四、江苏第一,其中《东方神娃》、《秦汉英杰》、《哈皮父子》等10部动画片先后荣获全国少儿动画精品工程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动画片奖等奖项。工艺美术设计、软件设计等产业呈现出良好态势,全年产值达9.5亿元。四是催生新兴文化业态。推进手机报、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加快新兴传媒业发展。目前全市数字电视覆盖105万户,数字移动电视安装接收终端约4000屏,手机报用户数达到5万户。同时积极开发古玩、工艺美术品拍卖市场,拉长文化产业链。

责任编辑:刘 忠

作者:王立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工程技术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图形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