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研究生论文范文

2022-05-12

第一篇:园林研究生论文范文

高职园林专业《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教学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特点和《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课程特点的分析,提出该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特点以及职业要求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方法学生特点绿地养护探讨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是高职院校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笔者是主讲这门课程的老师,从6年的实际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来看,并通过和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同行们反复探讨,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形势,认为《园林绿地养护技术》的传统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以适应当前学生的特点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得有热情、有动力、有效果,达到学生们学得愉快,老师教的愉快,师生同发展的局面。

一 高职园林专业学生特点

高职园林专业学生来源一般来说就是扩招前的落榜生,另外一小部分来自中专、中技和职业中学毕业生。这些学生经过数学、语文、英语考试后,统一录取入学的。一般来说这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同时也是发展很不充分、不平衡的群体。

1.当前园林专业学生,自尊心强、自卑心理也强,善于幻想,对学习没有动力、热情,更加没有毅力和进取精神

从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关系上说,这部分同学虽然知识掌握少、不牢固,考试成绩差,但并非智力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学习没有动力、毅力、热情、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顽强的进取精神。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被动地为父母上学读书。并喜欢享受,快乐人生,热衷于玩、乐于彼此过生日,讲究吃穿。他们盲目跟潮流、赶时尚,喜欢流行音乐,盲目崇拜明星,总希望一夜成名、一日暴富。

2.当前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治和吃苦能力差

他们依赖性强,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差,一般来说,他们未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与其他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孩子气似乎更重,更需要老师的引导、管理和帮助。

他们天真烂漫,对未来期望过高,又或者对未来无法判断而信心全无,从而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和方法。他们总是过高过多的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总认为他们来这所学校读书,那么这所学校包括老师应该也定能给他们一个理想的职业和前途,而忽视自己的能动性和艰苦的追求探索过程。

3.当前园林专业学生对园林专业不甚了解,或者了解不全面

从与6届近600名园林专业学生交谈情况来看,他们之中绝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以及入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园林专业并无全面的认识。他们大多数只看到园林专业高雅、美丽的一面,以为园林专业仅仅是设计画图、插花等室内轻松劳动或优雅的脑力工作。而没有想到美好的背后是漫长的磨砺与付出。因此,尽管很多学生最初对选择园林专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单调而持久的学习和反复的实践劳动过程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少,再加上未知的就业前途,很多学生因而失去了学习的热情、没有了学习动力,最终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毕了业。

二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课程性质特点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是园林类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它的内容贯穿于园林专业学习的始终,是最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课程基础之上的,也是园林专业学习的后期固定课程。

《園林绿地养护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工作过程的总结,是对工作的理论概括。因此要学好《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这门课程,必须还原成工作过程、还原真实的工作情境,还要对前面所学课程进行复习和总结。因此,本课程注定要通过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建设,行动导向教学环节,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学生从事园林绿地养护的职业岗位和职业素质,从而掌握绿地养护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三 传统教学方法的分析

在以前《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授课方法上,并没有考虑到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也没有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容易产生两方面的现象,一方面是教师教得没有目标、目的,也没有重点,只知道想将某项技能传授给学生、将知识讲给学生们,但没有载体,唯书本论,老师只能将技能以片面、零碎的实习、实训来进行传递,也不知对与错,更不知有无效果,从而变成无的放矢。另一方面,学生们本身既有厌劳、厌农思想,老师安排的片面、零碎的实习、实训很容易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从而加剧了他们厌学的情绪,使他们更加没有学习动力。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基础知识不牢固、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导致了他们对某些抽象的知识和零碎的实习实训理解困难,不能融会贯通加以接受,因此,无论教师怎样苦口婆心也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四 改革与建议

综上所述,《园林绿地养护技术》的教学方法方式应该进行改革、创新,应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充分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程具体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工学结合,产学做结合”,进行现场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具体如下:

1.加强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的学习是以园林绿地为载体进行学习的,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而全国各地的园林绿地的风格、特点以及可实习、实训的绿地环境又是不相同的,因而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唯书本论”,进行抽象的教学。应着力于开发校本教材,应当实事求是的结合本地甚至本校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材,以达到具体化、明确化。

2.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进行现场教学

职业教育应“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教学更应如此,本课程的性质其本质是工作过程的总结和理论升华,因而教学过程也应将其还原到工作中去。应结合各校的绿地养护工作任务,进行现场教学,将工作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应给每个学生任务和责任。一块绿地、几棵树或者某一个工作过程的任务,比如抗旱浇水、防冻、支撑等,分配到班级、小组或个人,同时给予成绩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其学习动力和兴趣。

3.完善实训、实习条件,使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紧密结合,保持持续、完整

为了保证实习、实训能够完整的开展起来,学校应该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材料,使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连续而完整,使某项工作或任务能自始至终地按标准完成,让学生们参与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在脑海中形成整体的认识,不但要重视过程的学习,也要掌握结果,使学生们能看到成绩,知道付出是有回报的、也是有技术的,而不应该是零散的、片面的,变成简单的体力劳动。如施肥,绝不是两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应该是多次连续的进行,并进行长期的比较观察和记录,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结束。

4.认真做好专业和专业课程介绍,加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增强就业意识

在高职学生入学后学习专业之前,应该及时进行专业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介绍内容应详细、全面而具体,包括园林专业特点、课程、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学习方法、职业岗位、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等,应大力培养学生们的专业情节和职业情感,要让学生们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好专业的,学不好专业也就不好就业,适当的增加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专业和专业课程的介绍人应多请校外的实践专家和园林公司的技术骨干,以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

《园林绿地养护技术》的学习,不可避免地要亲身参与、动手劳动,也有一定程度的脏和累,那么这对于现代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职业情感,没有就业的压力,很难让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要反复地向学生进行职业情感教育,以优秀企业家、实业家们的例子,用专业的特点和就业的压力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

5.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参观学习相结合,开阔视野,紧跟就业市场形势

一方面,《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教学应强调“实训基地校园化”,应与校园绿地养护工作任务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参与到真实的工作中来,让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以未来的职业为理想,按现在行业标准进行教与学。但另一方面,应防止将教学过程仅仅变为工作过程,教学任务就是完成工作任务,没有教学的艺术和方式,导致了实习、实训变成了简单的体力劳动,使学生们产生学校是利用我们的无价劳动力、不是教学的想法,从而反感、抵制学习。因而,应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根本目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同时,应强调参观学习的过程,及时掌握新方法、新技能、新标准,紧跟就业形势,培养具有先进技能的园林毕业生。

6.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名师和技能权威

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们一碗水,必须先自有一桶水。”尤其是目前的学生们,正处于一个青春驿动期,非常活跃、不安分,也是一个理想化、崇拜“英雄”的时期,当然这里的“英雄”也包括某一领域的名家、大师、权威等。所以,要想某门专业甚至某门课程受学生们欢迎,使其爱学,那么,一定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名师、能手。对于“园林绿地养护技术”教学也应如此,只有在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才能看到就业的希望,才会产生动力,不怕苦、不怕累。

参考文献

[1]林建光.“8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的调查与分析[J].钦州学院学报,2009(10):83~86

[2]堵力.“80”是充满希望的一代——教育部部长周济接受本报独家专访[N].中国青年报,2007.03.12

[3]严权、丁小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4]刘育锋.部分国家和地区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新动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5]王燕等.“园林实训校园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

〔责任编辑:高照〕

作者:吴志明 顾振华 熊阅斌

第二篇: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教学研究

doi:10.11835/j.issn.1005-2909.2013.03.027

收稿日期:2012-12-19

作者简介:林广思(1977-),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林政策法规与管理、中国近现代风景园林史研究,(E-mail)asilin@126.com。

摘要: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经验较少。以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学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选取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植物识别目标数量,传授有效的植物识别方法,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辅以形象记忆手段,配置合适的师生比。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教育

一、教学目标

风景园林学是规划、设计、保护、建设和管理建成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植物是风景园林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元素,因此,认知植物不仅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更是培育热爱自然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应考虑课程的学时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院系所在区域特征等。

首先,华南理工大学的园林植物学课程只有32学时,相对于农林院系来说,是非常少的。比如,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植物基础必修课程有园林植物基础A(16学时)、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1周)、园林树木学B(48学时)、园林树木学B实习(0.6周)、园林花卉学B(32学时)、园林花卉学B实习(0.2周),总学时为96学时,实践学时为1.8周。选修课程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56学时)、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56学时)、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实习(1周)。其次,农林院校一般都把植物学课程作为全校必修通识课程,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过去也是如此,现在则以“园林植物基础A”代替。因此,华工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要求是植物基础知识介绍和园林树木识别,基本不讲授花卉学的相关内容。

园林植物学的教学必须密切联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华南理工大学所在地广州,地处南亚热带,高等植物物种极为丰富,城市园林绿化常用植物也较多,比如,广州园林绿地植物应用已超过1 000种,其中乔木近400种,灌木240多种[1],这显然与北方地区如北京市有很大差异。因此,学生还必须认识相当数量植物并了解其习性。但是,识别的植物数量又与学生能够记忆的数量和课程学时密切相关,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因此,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的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了解植物的功能、生态关系、自然系统分类以及拉丁学名书写格式,掌握植物识别方法,至少掌握150种常见园林植物”。这个目标是基于上述的各种现实条件,并从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师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可能需要的植物学知识总结而来。这样的教学目标是为了与下学期的种植设计课程(32学时)相衔接,但远远没有达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计划与内容

上述分析可见,华工园林植物学相当于用32学时讲授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基础A(16学时)、园林植物基础A实习(1周)、园林树木学B(48学时)、园林树木学B实习(0.6周)等课程,学时较少。因此,高效的教学计划非常必要。

从表1可见,笔者制定的教学计划融合了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该计划一共是13次课程,其中3次是两周合上即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为两周共4学时。其他为室外植物识别实习、课上植物比较识别,以及学生总结性研讨和课程总复习等。

首先,风景园林需要了解植物的功能。具体而言,包括生态(防护)功能、美学欣赏功能、空间建造功能、生产功能等。这些知识只需要了解,但对于引导学生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

其次,课程介绍了植物及其环境生态关系。有些教科书也会把这部分内容放到种植设计课程中讲授,但由于教学计划中融入了室外植物观察和识别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从“生境”角度综合培养学生认知植物和环境的生态关系,即简明介绍气候(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地形地势,生物,人类活动等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和特性。考虑到风景园林师主要工作区域在城市,还重点说明了这些生态因子在城市中的特性。

然后,植物分类基础知识章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通过有关工具书自我鉴定未知物种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分类单位、植物拉丁学名、植物分类和鉴定工具等。植物分类系统介绍国内常用分类系统,如恩格勒(Engler)系统(种子植物)、哈钦森(Hutchinson)系统(被子植物)、克朗奎斯特(Cronquist)系统(被子植物)、郑万钧系统(裸子植物)。在植物分类单位中,课程主要介绍了高等植物、维管植物、模式标本、居群、科、属,以及种、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园艺变种或品种)、杂交种、杂种、群(栽培品种群)的拉丁文缩写形式、概念和特征等。植物拉丁学名部分主要是其基本构成和书写方式,即正体和斜体。植物分类和鉴定工具小节重点介绍了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和制作。

在理论讲授中,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内容最多,也是训练植物识别技能的基础性知识。应该说,园林植物学的识别基础依然是植物分类学,而掌握植物形态特征或植物的形态术语,是植物分类的基础[2]。但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目的侧重于植物的栽植应用,囿于课时所限,并不像植物学等专业对各种植物器官进行微观分析。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的是记住常用园林植物的名称,到野外鉴定植物的机会极少。因此,在植物识别上,应以宏观鉴定为主。

陈月华等认为,园林植物识别的步骤是:(1)掌握树木的形体大小、形态、分枝及生境;(2)看叶的单叶、复叶及着生状态(对生或互生)、叶的大小、叶的颜色及附属物,有花、果时再看其特征;(3)用手摸,揉碎后嗅;4)借助于检索表[3]。

庄雪影等认为,园林植物野外识别的步骤是:(1)观察植物的生活型(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体形以及生长环境;(2)仔细观察植物的细部形态,如花、果实、种子和叶等;(3)观察植物的附属结构特征;(4)运用植物检索[4]。

同时,汪劲武先生认为,许多树木只要掌握一两个到几个主要的外部形态特征,就可以把它们和其他树木明显地区分[5]。陈月华也认为,园林植物识别时要掌握一种最有代表性、独有的特征,以个人各自的方式认识即可[3]。正如庄雪影所言,在植物的识别中,类比的方法非常重要,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印象[4]。

根据笔者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验,并借鉴上述富有经验的植物学分类专家的方法,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内容包括:生活型,树冠形态(乔灌木),茎和枝(质地、生长习性、树皮、树根、树枝),叶(叶形、叶色、叶感),花(花色、花形、花序),果(果形、果色),其他附属物,以及裸子植物识别、蕨类植物识别、竹类植物识别等内容。这些内容是依照从宏观到微观、从普遍到特殊的规律排序,以肉眼能辨析的特征为主,基本不涉及需借助解剖才能观察到的形态结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能通过叶子识别某种植物,就不需要借助花和果实器官来识别。

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是枯燥难记的,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植物观察,学习植物形态术语,即在辨认植物的实践中逐渐掌握植物形态术语。在室外植物识别教学后,回到课堂,以照片形式复习所有室外已识别的植物,概括识别要点。接着,可选择城市公园识别植物,主要是辨认植物名称和观察其生态环境。然后,再回到课堂上,介绍如何通过植物志的检索表比较分析,发现各科、属、种间植物的最显著特征。

最后1周,以复习的形式把一学期所讲授的内容再串讲一次,加深学生印象,备战期末考试。表1 华南理工大学园林植物学教学计划表(2012年春季学期)

三、教学方法

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植物识别并不是知识的传达,而是技能的掌握;因此,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作业和研讨等方式,保证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和吸收,并将植物识别知识内化为对植物的情感。为此,课程设置了3类作业:植物图记、植物识别报告、园林植物应用分类。

植物图记是刘明欣所创,即每人选取2种植物,每2周定期观察一次,以照片、钢笔或白描速写的形式以及文字纪录植物的生长,学期末整理图片、排版、提交。这2种植物需要持续观察一年,下学期种植设计课程结束时还需要提交一次作业。该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1个生长季内植物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在长期观察中对植物的情感。

植物识别报告是笔者借鉴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翁殊斐讲授的园林树木学课程的室外实习要求,但细化了很多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在每次室外植物识别时,以专业术语记录教师告知的所有植物种类名称,观察其生物特性、生态习性,总结识别要点。课后,整理植物识别纪录,每种植物应包括学名、中文名称、科属名称(中文)、生物特性、生态习性、识别要点。至少1/3的植物种类应以钢笔速写或白描描绘某一“突出特征”(如树形、分枝、树皮、叶形、花朵、果实等)。易混淆的植物种类,应制作检索表。可见,植物识别报告基本涵盖了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通过植物识别报告,学生有效地将植物识别的基本知识转化为个人技能。在植物识别报告中,要求学生以钢笔速写或白描的形式描绘植物的“突出特征”,这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特色。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与植物学专业的学生不同,他们具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并有一定的素描基础。因此,笔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形象的方法加深对植物的识别印象,使植物识别教学不至于变为繁琐的植物形态术语讲授。强调“突出特征”和识别要点,正是对汪劲武和陈月华等专家经验的回应。

室外植物的识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植物之间缺乏联系,难以记忆。为此,教师设计了“园林植物应用分类”作业环节,预先设定20多个植物主题,如常用行道树、常用绿篱植物、常用抗风树木、常用秋季开花植物、秋色叶植物、香花植物等,要求学生2人一组,选取某一主题,列举能够在广州城区正常生长的植物,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汇报,内容必须包括种类学名、科属、植物形态、生物特性、生态习性、识别要点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系统加强植物特性认识,以及园林使用特性,同时为下学期的种植设计课程作基础性准备。

四、结语

笔者尽管提前了半年时间准备,研读多种园林植物分类教材,旁听农林院系同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室外实习等,但是在教学中依然遇到不少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是课堂理论讲授学时安排过于紧张。植物形态认知章节应安排两周(4学时)讲授,结合植物实物或标本,最恰当的方法是课堂讲授1节,室外对照植物再复述相关植物形态术语。另一方面,植物检索表非常重要,将植物标本采集和学生翻阅工具书自学相结合,学习效果会更好。

为方便学生在室外实习过程中记录植物名称,笔者通过多种途径,预先制定了1份广东常见露地园林植物名录,620余种(品种),表格包括学名、中文名、科名、属名,相应的教材页码,苗圃供应状况,基本特征等信息。在室外现场教学中,6周次(18学时)共识别了300余种植物。据学生反馈,他们每次普遍只能掌握不超过30种植物,过之则记忆不深,即学生有效识别的植物种类最大为180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师翁殊斐在园林植物学课堂上讲授的种类为185种,包括园林树木和园林花卉,课程共60学时,实践1周。也有富有经验的园林设计师认为,华南地区常用植物种类(含花卉)约200种。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制定的“150种”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但是,这150种植物并没有被有效筛选,即教学效率不高,因此课前制定的620种植物名录表需要适当删减。当然,这也与学校缺乏园林植物标本园有关。

最后,笔者寄予厚望的以钢笔速写或白描形象记忆植物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大部分学生一直没有养成在现场识别时速写记忆的习惯,普遍是在植物识别报告打印之后再根据图片草草勾勒,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接受。除了学生认识程度不高的问题,可能也与教师在植物识别时没有预留足够的观察时间相关。因此,每次室外实习时间应控制在3学时之内,植物识别数量控制在30种左右。教师如能同时示范速写,效果会有较大改进。此外,室外植物识别师生比应适当,最好是1:15左右。目前,30多名学生跟随1位教师,视听效果有限。

总的来说,与办学历史较长、课时较多的农林院系相比,建筑院系园林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具有较多差异。园林植物教学探索,依然需要诸多方面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市政园林局.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节约型园林的建设——广州市建设节约型园林情况介绍[J].广东园林,2007(S):20-25.

[2]汪劲武.植物的识别[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陈月华,王晓红.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东南、中南地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4]庄雪影.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实习教程:华南地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5]汪劲武.常见树木1:北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Planting design teaching in architectural school

LIN Guangs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P. R. China)

(编辑 周 沫)

作者:林广思

第三篇:市政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的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對现代园林风格与现代园林建筑小品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园林;建筑小品;园林风格

1.现代园林风格与现代园林建筑小品

1.1现代园林风格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园林的发展是与社会、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由于受到几千年封建枷锁的压迫,尚未形成独特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而且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较为贫瘠,“新中国”时期的文化并没有得到较好的积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展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强,这使得西方的物质文明对中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国外许多新奇的设计元素给国人极大的满足了国人的眼球,这就使得西方的景观设计之风刮遍中国大地。但是西方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之下也经历了许多的变迁。传入中国的景观设计理念之中不乏优秀的,但是也有许多在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的景观设计方案。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我国的园林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变成了国际园林舞台之中的一个试验场。

1.2现代园林建筑小品

在我国古典园林之中是没有小品此词的,在古典园林之中,园林建筑就是阁、楼、斋、轩、馆、堂、厅、舫、榭、廊、亭的统称。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现代园林的多样化要求也的日益提高。在现代园林之中,园林建筑的形式、功能、类型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现代园林的属性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大部分园林建筑也从古代那种只满足于个人的私家园林,变为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的城市园林,而且园林的形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比如说:古典园林之中的廊,在现代园林之中几乎全部演变成了花架的形式,同时也出现了园林建筑小品的概念,园林建筑小品主要指在现代城市园林之中提供展示、照明、装饰、休息之用以及为园林的管理提供便利的小型建筑设施。

2.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的原因

2.1园林风格过于多样化

现在在我国有许多流行的园林风格存在,园林风格过于多样化,这就难以对现代园林开展严格的风格划分,这是导致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的最根本的原因。现代园林风格的多样化是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文化艺术融合的必然结果。这就使得园林设计在根本上存在难以界定其风格的问题。古典园林主要是根据建设者的爱好、观赏者的阶级以及某种具体的文化理念等开展建造的。但是现代园林主要是政府出资建设的供人们游玩的,所以园林建设多为人民考虑,其的出发点往往是满足人们观赏的需求。因此,园林建造中大多出于设计人员的自由发挥,并不存在严格的风格要求,难以确定园林风格的界限。这就致使了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的整体风格存在不协调的现象。

2.2园林设计者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探讨与研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得以不断提高,这就要求现代园林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这就要求以丰富的知识与文化当做背景。在现在中西方文化相融合的情况下,要想将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的工作做好,不但要研习我国古代文化,同时还要对西方古典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但是现在园林设计者过于追求研习现代艺术,常常忽视对古典文化、艺术的学习,这就致使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园林的整体观念较弱,缺乏对园林整体风格塑造的认知,进而导致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不协调问题的出现。

2.3在设计创造中过分追求创新,忽视了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现代园林艺术建设中,园林建筑小品仅仅是作为辅助建筑存在的,由于受到以人为本理念的影响,在现代园林设计之中更多的体现人类的作用与价值。在现代园林建筑小品设计与建筑过程中常常以夸张或创新性的艺术形式进行实施,这就导致了园林建筑小品“喧宾夺主”,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使得人们在新鲜感之后无法体会到设计的深刻意义与文化理念。除此之外,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也一定程度上有违园林艺术的协调发展原则。

3.加强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的措施

3.1分析园林建筑小品的历史文化渊源

每种风格的园林建筑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其人文积淀与历史选择的过程中,产生的特定风格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特征形式,一般而言这种形式可以通过一些人文符号予以表现。在现代园林之中,园林建筑小品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其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人文符号的功能。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一般具有多样化、灵巧与精美的特点,将其当做园林景物主体时,应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以及相应的意境,唯有如此才具有感染力。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小品设计时,应先了解其历史符号元素,进而从产生风格的文化角度予以分析,在与现代形式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选择应用。

3.2提高园林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文化素质水平

一个事业的发展必然跟人才密切相关,现代园林建筑业的发展亦是如此。现代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同时也离不开专业人员对相关历史经验的学习与借鉴。现代园林设计人员是园林的缔造者,同样也是确定园林风格并且掌握园林风格的主体。不断提高现代园林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与文化水平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园林设计整体的水平,进而使得园林建筑小品和整个园林风格实现统一与协调。

3.3重视园林建筑小品细部设计

在我国古典园林造园之初就具有详细的细部设计规范,并且将其贯穿于造园的整个过程之中,用细部来体现园林的风格,组织园林的景点。园林建筑小品的细部处理包括技术与艺术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园林山水一直到砖石的布置一定要经过仔细的推敲,使得建筑小品可以从细节传到出设计的内涵,使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在现代园林建筑小品之中细部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所有的构思最终都会在这一点上进行落实,丰富的细部在建筑设计之中可以使得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进行园林建筑小品的细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相协调,对各细部统一的予以处理,在传统文化之中去找寻细部元素的符号,然后对其进行创作与发展,将其融入到现代园林建筑小品的细部设计之中。

3.4科学把握园林建筑小品的建设尺度

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要想使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风格实现互相协调,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做法,分别是:①从艺术角度上对现代园林建筑小品开展和园林风格相协调的建设;②在物理角度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得园林建筑小品和园林建筑风格实现协调。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把园林建筑小品布置的张弛有度,建设的形态多样。主要按照园林的具体风格需要将园林建筑小品的内部设置、建设位置以及尺寸规模等物理性问题确定下来。

结束语:

现代城市园林形式具有多样性,使得园林似乎没有风格可说了,社会各界对于现代园林风格的争论也日益突出,但是在风格争论的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却出现了较为混乱的状况。理性的认识现代园林的发展,采取相关措施实现园林建设与园林风格相协调,从而推动园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钱英,张红娟.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68-69

[2]龚洺,王立君,黄涛.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3-247

[3]陶雅萍.园林绿地中园林建筑小品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23):23-24

作者简介:

姚慧:女;学历:专科;毕业于:焦作大学-建筑工程专业;

陈福学:男;学历:本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信息管理系统专业;

作者:姚慧 陈福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评专业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网站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