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2023-05-05

第一篇:小学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精选)

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榆树乡中心校

一.学科教学计划要求 1.基本要求。

(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悟《课程标准》,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语文、数学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 2.实施步骤。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标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要体现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教学”的观念。

(2)确定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3)提出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4)具体措施: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

(5)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效性,使学生确实体验到学习知识的价值。 3.审阅计划。

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级每一学科都要有教学计划,对于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安排,确定详写和简写。

二.备课要求

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在实践中,“备课”要做到“五有”: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合理安排内容和目标。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基本要求是: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

(2)教学重、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优选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教师要提前试做,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4)教学过程

总的要求: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将课堂是否体现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作为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问题设计。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即发散性、开放性)。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获取知识。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对于教材中已有内容及已经内化的部分,如数学学科的单元教学要求、例题、课后练习题,语文学科的每课书的教学要求、字词、问题答案等,则不必抄写在教案上,只需标明在参考书或教材中的页号)要重点体现教法、学法,着重开发课堂生成的知识。

----练习设计。练习设计要适时、适量、适度,要以学生的可发展性为依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鼓励教师设计具有实效性、开放性、体验性的多样化的课堂练习。

(5)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语文、品德、英语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每课书要有板书设计。数学课要求新授、复习课有板书设计(练习课除外)。

(6)教学后记(课后反思)

一堂课可从三方面进行反思: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学情如何?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寻找问题,以便改进提高。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避免应付式的空话、套话,要注重教学后记的质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如语文课。

部分学科备课的重点要求

(1)作文:每学期大作文6篇,要有“指导”和“讲评”备课。作文指导备课要结合训练点,写清习作要求和习作重点,有指导过程和方法,要给学生以充分构思与交流的时间,提倡教师写下水文。讲评备课应包括:整体情况分析、教师精批的内容、集体评议、进行修改几个部分。

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8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语文课堂作业的形式布置,不单设小作文备课。教师要注重口头作文的训练。

(2)数学学科:复习课板书应体现知识网络。

(3)英语学科:要有必要的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 (4)品德学科:不要求在教案中反映出“重、难点”环节。

(5)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目标确立时应区别于学科课程,要把侧重点放在能力、情感、行为习惯、非智力因素方面。

(6)信息技术学科:教案中要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重点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

关于备课管理的几点意见 (1)分层要求

教案是为教学服务的,要充分体现实用性、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为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提高备课的质量,可根据学校、教师、学科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分层要求。

基础层的教师要做到备课规范化,教案要写得详细些,达到备课、教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成熟层的教师可以在规范化上放宽要求,在备课时写简案,把主要精力和侧重点放在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上,放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上,放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上。在教案编写时可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某些重点环节,精备每个序列或单元中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形成并展示个人的教学特色。(精备的内容要在教案上端标示“精备”字样)

对教师层次划分与不同要求,各校可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情况而定。

对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教师,学校可根据总体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有侧重点的选择某些学科和年级备详案,其它可备简案,但备简案的年级或学科中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详案。 (2)教案形式

教案的形式应取决于学科特点,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个性,不必整齐划一。教师还可以把教案与教材结合使用,提倡教师在教材上圈点批注,写夹页式教案。教案模式多样化应有利于教案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3)资源共享

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特别是青年教师,可参考优秀教案,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条件允许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作用,采取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自身优势,确定每个人的主攻方向和备课重点,而后通过集体研讨,达到教案的整体优化和资源共享。

(4)保证时间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保证备课时间的专用,不要本末倒置,侵扰正常备课乃至教学的其他环节。

三.学生作业要求 1.作业的功能

(1)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

(2)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过程与方法,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

(3)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重在体验和实践。 2.布置作业的原则

(1)在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除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大部分作业的内容应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也就是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2)在容量上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尽可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

(3)在形式上,体现新颖性和多样性。要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可以布置一些操作、实验、口头完成的作业;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4)在批阅上,重视过程性和激励性。教师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在评判结果上,要尽量使用激励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3.作业的类型

(1)巩固性作业:以巩固教学效果最佳值为数量标准,避免数量过大,次数失控,讲求科学性,不搞无效的机械重复。

(2)比较性作业:把正确与不正确的几种答案都给学生,由学生通过比较、选择、判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检验与考查,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归纳性作业: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系统进行分类归纳,可以起到新旧联系,扩展知识面,找出知识内部联系的作用。

(4)思考性作业:意在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不需要笔答。

(5)创造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经验进行创造。

(6)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亲身体验,培养操作与运用的能力。 4.学科作业的基本要求

(1)原则上,品德、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留书面作业。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布置一些操作、实验、调查、体验、感悟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留心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情感态度。

(2)语文、数学、英语学科要有书面作业,任课教师在作业设计与布置中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量与质相结合,注意多样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语文作业要改变单一的只抄生字、词语和造句的呆板模式,把朗读、口语交际、练笔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尝试、实践中学习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可不必强调课课有、人人有书面作业。 大小作文的习作内容,可以参考课后练习和练一练的题目要求。也可以因人、因地、因季节、因本班实际合理调整。每学期大作文6篇,观察实践性习作必须提前布置,给学生充分的观察、实践、思考、构思的时间,力求减少作业的盲目性。小作文不低于8篇,以片段练习为主,习作内容可以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语文课堂作业形式布置(不单设小作文备课)提倡教师尽可能全部批阅,随时讲评,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打好基础。

----数学作业要体现“数量要适,形式要活,针对性要强”的原则,避免机械、单

一、重复无效的劳动。除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调查、统计、操作实践性作业。可不必强调天天有、人人有作业。

----英语作业可分为书面、口语或听力等不同形式,要注意把作业与学生兴趣和实际需要相结合。书面作业每课安排一次即可,以会抄写字母、句子为准(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要突出交际性,灵活性,教师可同时安排个人背诵、合作表演、创编对话等不同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听力作业可根据实际条件自行安排。

(3)各学科教师要注意对作业效果的及时批改和反馈。对非书面作业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检查评判,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也应该是主体,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来。

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批改可以因班级人数而定,每次精批数量由学校自行安排。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习作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旁批和总评。要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评语忌套话、大话、空话。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看评语,学会按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尝试把某一段或某一句话的修改写在下面。提倡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作文进行面批。同样,教师在面批后,对学生作文的某一句话或某一段话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应在后面进行改写。对其他学生的作文教师要浏览式批阅,以便了解学生习作的总体质量水平,便于作文讲评和再指导。

(4)作业书写格式及相关批改要求,各校可参照教研室对作业处理的基本要求去做,也可以自行安排,以促进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为宜。

第二篇: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勃利县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环节基本要求

一、和谐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明标释标、自主学习检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及问题展示、学习效果反馈、归纳总结提升六个基本环节。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㈠关于导学案的制定和使用。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和教学设计并行使用的,是保证教与学效果和谐统一的重要手段。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积累、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几个部分。导学案的篇幅一般要控制在B4纸1页或B5纸1页正反面使用。学生做每科导学案的时间必须控制在25分钟以内。

㈡关于学习小组建设要求。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是和谐有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解决大班额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小组建设的要求是将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划分为A、B、C三层,然后分组,每组6人,分AA、BB、CC三层,在课上先独学,后对学,然后群学,为了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学习的过程中要由A教B、由B教C,最后的学习成果由C层同学来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要避免追求表面现象的假合作,避免细化学习内容分工、割裂教材要求。对于座位安排要依据实际情

1 况,以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确定;但我们目前提倡内容和形式并重,在初中阶段自习少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对桌坐的形式,或大组对坐的形式。

㈢关于自主学习检测的要求。这是对学生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积累部分完成情况的检查,这一环节要反馈导学案中共同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对导学案中的正确答案的展示。导学案的检查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相互检查来完成,在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强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课上共同反馈的办法来完成。但自主学习检测的时间一定不要过长,以免影响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㈣关于合作探究部分的要求。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合作探究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合作探究一定要在课上进行。要强调基于问题的研究,要紧扣教材、从文本出发进行探究。在内容上,文科要将导学案中引导探究的问题转化成话题进行研究;理科要将导学案中引导探究的习题当做有层次的例题进行研究。合作探究中师生角色定位要明确,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帮助者。合作探究要注重学生主动的学,但必要的时候也不拒绝教师精彩的讲。合作探究要具有面向全体的意识,既注重A层、B层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要关注C层学生的学习。

㈤关于学习效果反馈的要求。这是保证课堂学习效果,

2 以便及时调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可以是由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梳理,也可以通过习题进行检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在课前进行精心的准备,检测的内容不要多,要紧扣学习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来完成。学习效果反馈要有层次性,有分层意识,注重检测不同层面学生学习效果。

㈥关于归纳总结提升的要求。这一环节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由学科组长根据学习目标和对教学过程的回顾来完成,总结提升阶段是进一步强化学习任务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内容,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因此必须得到更多地关注,在起始阶段养成一种总结归纳的习惯,最后达到人人都会总结提升的程度,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三篇:后旗二中常规教学各环节基本要求

备、讲、批、辅、考、思是教学中的六个基本环节,每个环节对教

学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我校教师常规教学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现对常规教学提出以下基本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保证。备课是教学的起始环节,无案上课是难以实现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不上无准备的课。具体标准:数学60节,语文50节,英语48节,物理30节,初三物理45节,化学45节,生物30节,政治30节,历史30节,地理30节,音乐16节,体育32节,美术16节,,计算机16节,研究30节,安全16节。

(一)备课与教案撰写要求:

1、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包括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学生知识经验和学习态度。确定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三维目标。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3、确立教学方法、教具和手段。

4、设计教学过程:内容包括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师生主要活动)、教学小结、布置作业或预习内容、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

(二)集体备课要求:

1、学科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时间为周四的课外活动时间。

2、组长提前一周布置内容与要求,落实中心发言人。

3、落实活动课程: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就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和重点难点,突破的方法和措施,学习方法,设计思路,信息技术的使用,习题选择等。然后组员讨论,形成共识。

4、落实活动记载:每次活动必须填写教研组活动登记表,附身强体壮教师的重点发言的详细记录,留有中心发言人备课案。

二、上课要求

1、教师要按照学校制定的课时计划和课程表,提前两分钟候课,上课铃一响,立即进教室。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室。

2、按照学校的规定认真组织教学,确保课堂教学秩序。注重自身人格魅力,正确处理上课迟到,看课外书,东张西望等学习秩序的学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旷课、起哄)下课后要协同班主任给予批评教育。

3、导入新课要精心设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备件。挖掘教材资源,可利用问题导入、情景导入、任务导入等方法。灵活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潜能,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或教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传授、讲解学科知识要贯彻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现代手段或直观教具,为学生感知新知识创造备件。教学过程中要达到一种摈弃,两个之最,三种引导,四个转变,五个让即,摈弃一种满堂灌教形式,尽量减少讲授时间,要求连续授课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两周内最少提问每个学生一次;提问学生

要引导适时,引导合理,引导准确,教学流程要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由一维向三维一体目标转变;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操作的,尽量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

5、课堂教学结构要求完整,每节课都要有教学小结,有作业或预习任务的布置。

6、上课时必须做到衣着整洁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课堂用语清晰准确,提倡普通话授课;板书工整规范;不准酒后上课,不准课堂上接打手机,准时上下课,不得讽刺挖苦学生,不得将学生逐出教室。

7、课堂上如发生意外或事故,采取必要措施及时处理并在课后将情况通知教务处或班主任。

三、作业批留

1、作业布置严格规范,各科课后作业总量不超过1。5小时。原则上要求理科节节留,文科课课留。其中语文30次,8篇作文,英语32次,小作文10篇,其余课作业留量不少于学期课时数的80%,其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分别为17次。数学68—70次,物理初三40次、初二25次,化学50次。

2、教师对学生作业必须做到认真、及时、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好记载,提倡利用“错题本”指导帮助学生改正。

四、辅导要求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或主要障碍,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辅导。对学生要找症结,动之情、晓之理、教之法;对优秀生要帮助析疑解难,启发思维,授之学法。要求教师按要求做好辅导记录。

五、考试

1、考试的命题原则:以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突出双基,注重能力。

试题难度分布:基础题目70%,中档题20%,综合题10%。

2、严肃考纪考风,反对弄虚作假,一经发现违规,严厉查处。

3、实行试卷分析及考后反思制度。每次考试都要求对试卷进行分析,对命题得失,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驾驭能力的情况,以及教学安排和教法应用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基本信息,用以指导教学。

4、建立试卷讲评和知识弥补制度。

5、建立教学工作调度制度:学校或教务部门要在考后会诊,定期召开教学工作调度会,总结、剖析前段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建议。

六、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利弊得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每节课后都必须进行一次教学反思,并把反思内容记载到“教案的反思栏中,每学期终了专门写出综合性反思材料,教学反思重在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篇:第四节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及要求

一、备课

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道德策划工作。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一)钻研理解教材 1.钻研理解教材的方法

(1)整体把握法 (2)单元教学法 (3)单篇钻研法 (4)教例收集法 (5)专题比较法 (6)立体展现法 2.钻研教材的具体操作

(1)抓重点,抓关键 (2)突破难点 (3)找出规律 (4)关注习题

第一,明确习题的目的功能 第二,明确习题的解答要求

第三,确定习题的解答方式。解答方式一般有口答、板演、书面作业、思考、讨论等。 第四,安排恰当的习题份量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参阅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自编、自选、改编一些补充习题,保证教学、训练有效进行。

(二)分析研究学生

1、分析研究学生的内容

教师研究所教学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也就是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能力,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班集体中共同讨论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三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具体如下:

(1)研究所教学生的群体特点规律 (2)研究学生的家庭背景 (3)研究学生的学习经历

2、分析研究学生的方法

常用的了解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观察法

全局观察法、细微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多角度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实验观察法 (2)问卷法

问卷法一般用于教师为新学生上课的情况,面对新学生,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设计若干问题,让学生作答,通过这些问题的答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多方面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提供第一手资料。 问卷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选择) 1封闭型或结构型问卷

是否型、选择型、评判型、封闭型 2开放型或非结构型问卷 3综合型问卷 (3)谈话法

谈话的方式有:1渐进式谈话2商讨式谈话3谈心式谈话 (4)自我介绍法 (5)总结法

3分析研究学生必需的技能

(1)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 (2)教师要学会分析和观察

(3)教师应明确了解学生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分析学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生实际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2)学生实际与教学思想的关系 (3)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4)学生实际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三)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选择)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2课题计划 3课时计划

(一)课的类型与结构

按照上课的主要任务把课分成不同的种类,就叫做“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如果在一节课里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种课就叫做“综合课”。 1综合课的结构

综合课是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一般认为,其结构的组成部分如下: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2单一课的结构

(1)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 (2)培养技能的课 (3)巩固知识的课—复习课

(4)检查知识技能的课—测验课或考试课

(二)上好课的基本要求(简答)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得当 4教学组织严密 5教学语言清晰 6双边活动积极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作业时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练习。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在课堂教学规定时间以外,教师对学生的辅导。课外辅导的内容: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包括解答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学生补习,知道学习方法。此外,还可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和帮助,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

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

(一)学习成绩检查的方式(选择、填空)

1、考查

考察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书面测验等

2、考试

一般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与评定,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毕业考试。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笔试又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考试主要包括命题、监考、阅卷三个阶段,其中命题是核心环节,它又包括选择试题类型、编拟试题、确定评分方法、编制测验说明等。

(二)试题类型(选择、填空)

依据试题评分是否客观,可将试题分为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两大类。 主观性试题包括作文题、论述题等。

客观性试题最常见的有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等。

(三)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填空、选择)

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测验的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试题的难易程度。

测验的区分度,是指测验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四)评价(选择、填空)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 (1)根据评级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

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程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的及时评价。 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也称终结性评价。

(2)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个标准不同,可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 1相对性评价,是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学生个人的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优劣,而不考虑他是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故相对性评价也称常模参照性评价。

2绝对性评价,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它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别为目的,故绝对性评价也称目标参照性评价。 2教学评价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室直接认识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

(2)测验法。测验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第五篇:小学教学各环节规范要求

为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特制定教学各环节规范要求,各位教师必须认真执行。

一、备课要求

1、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做到六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备教具、备学具。

2、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双向互动,新授课必须要有板书设计。教案要体现教师教学上的特色风格,不允许一味抄袭教参与别人教案。

3、教师备课要做到功在课前,效在课堂,要坚持隔周备课制,绝不允许课后备及大量超前备。一般教师备课实行“一主两副”制度,同时教两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主课者,备课实行一详一略制度。

4、教师按教案授课后,必须认真小结,写好教后感,总结成功经验,反思不足之处,拟定整改意见及探究思路,帮助自身教学提高。

5、凡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课前一定要把中心发言人教案与自身实际及学生个体相结合进行合理修改,授后务必要从“认同、反思、探究”三方面写好教后感。

6、对教学程序设计确定的供学生练习用的作业题教师应认真审核,有的题目教师应先做一遍,防止作业题的不当,杜绝作业题的差错;音、体、美、劳、外语、等课及需用电教设备的有关课、课前均应做好有关器材设备的准备、调试工作,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上课要求

1、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坚持教书育人,管教管导,严格要求学生,要建立良好课堂教学秩序,严禁教师课堂上借故离开、接听电话。

2、教师上课一定要携带教案,避免盲目性,杜绝随意性,要注意讲练结合,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注重学法指导及学生能力培养。要形成擅于打破“一言堂”,敢于建立“群言堂”的课堂教学氛围。

3、教师课堂仪表要端庄,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准确、清楚,要说普通话,板书要准确,画图要规范,字迹须工整,要按要求完成每节课教学任务,严格做到不拖堂、不欠帐。

4、教法应灵活、新颖,富有启发性,要尽量使用直观教具,让学生手脑口并用,在乐中学。

5、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歧视学困生及残疾儿童。

三、听课要求

要落实听课制度,教师每学期听课至少15节,有详细的听课记录;教研组长、主任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在组内活动中带头评课,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校长听课至少25节。要实行随堂听课,与检查教案相结合,每周行政会议交流听课反馈;提倡在学校网站平台上撰文进行课堂教学的讨论。

6、除外语课外,学校要以规范的普通话为教学语言。

四、实验课要求

1、科学等课教师备课:要求演示实验、学生的操作实验,教师应先行实验操作一次,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成功。

2、科学课教师上课:要求教师做好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安全顺利的操作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五、辅导要求

1、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因材施教的手段。各班教师要充分利用早读下班,中午习字或其它课间、课后时间加强辅导工作。

2、课外辅导要有重点,要着力于差生和优生,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问题。通过辅导,使差生逐步树立学习信心,迎头赶上,使优生扩大知识面,进一步发挥爱好和特长。对于中间状态学生,应以指导学习方法为主。

3、教师辅导态度要热情、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六、作业要求

1、作业量: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学生作业负担适量,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

2、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作业要做到精心设计,综合各年级训练重点要求,不超标、不超本,可布置可不布置的作业坚决不要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既面向全班同学、又照顾好尖子生和学困生。

3、教师应要求学生作业要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养成规范、整洁等良好作业习惯。

4、作业检查、批改要及时,坚持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对学生作业共同性的问题要着重点评。作文批改一定要有眉批、尾批,作业严禁连批、连改,严禁以“×”代改。改后要有等级、批改日期。部分作业还建议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语。

5、作业类型。数学科:练习册及课堂练习。语文学科:练习册、课堂练习及作文等,班主任另加批改周记。

七、课外指导

1.要像上好学科课程一样认真上好活动课,认真做好活动课的各项准备工作,订好计划,选好内容,加强组织。活动课上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又要加强指导、加强管理,不能放任自流,切实抓好活动课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2.要按照活动类课程旨在丰富学生感性学习经验,提高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结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课外阅读活动,组织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组织学生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活跃学生身心,促进全面发展。不得占用活动课时间上文化课、做文化课作业,进行文化课考试。

八、教学改进

坚持学校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理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并能按计划实施,保证集体教研时间,每学科每周安排一次集体教研。集体教研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案、教案,由教研组长负责。具体时间由年级核心小组商定。通过活动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效果。

九、考核测评要求

1、每次单元测评一定要认真组织,绝不允许以家庭作业方式流于形式。

2、单元测评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并要及时讲评,对错误率高的考题应作重点讲评。

3、每次单元测评后,教师要仔细分析学生考试情况,总结经验,查找原因,拟出整改措施,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4、期中、期末测评,成绩不许实行百分制,应用ABCD等级制,不但要造成绩册,学校教导处还要组织教师进行书面试卷分析,以便查漏补缺,从信息反馈中不断改进教学,达到提高。

十、计划要求

教师应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通读教科书的基础上,在开学伊始制定好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表”。

1、认真做好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尤其是班优秀生和学困生情况分析,要做到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2、要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认真确定本学期要达到的各项教学目标。对“三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法)既要有基本要求,又应有较高要求。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创新意识的树立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3、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吃透整册教材内容编排体系,熟知全册教材的前后联系及知识、能力各方面的衔接与迁移。

4、要合理编排好教学进度授课计划,课时安排以教师用书安排为基准。

5、必须认真选择好教研课题,拟定措施要得力,有促进作用。课后辅导对象要明确,辅导措施要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

6、期末必须认真总结,细心反馈,写好教学心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校教学质量调研报告下一篇:小学教学业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