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等生”学会尊重和宽容——“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高校学生管理典型案例分析与思考

2022-09-12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 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仅仅成绩优秀是不够的, 还要做到各方面全面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者更要从各个方面关注学生动向, 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案例:

李某是某名牌大学理科强系的一名大二女生, 来自北方小城市的工薪收入家庭。在她的老师和同学们眼里, 李某性格内向, 独来独往, 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成绩非常优秀, 几门主专业课均是满分。

暑假, 李某没有回家, 依然早出晚归的上自习。假期即将结束前的一天下午, 李某自习中出去打水, 将打了半杯热水的杯子放在楼道的饮水机上, 自己站在走廊窗子边休息。打扫走廊和厕所的清洁工以为杯子没有人用, 便将其放到了厕所的洗手台上, 准备丢弃。李某看到杯子出现在厕所里, 非常生气, 找到该楼楼管与之争吵, 楼管提出照价赔偿, 并向她道歉, 李某都不接受, 认为清洁工破坏了她的原则, 影响了她的学习情绪。楼管只好来到她所在的院系找老师帮忙开导。我们来到该教学楼的楼管办公室时, 李某还在气冲冲的争论着, 楼管和清洁工也都很不愉快。

根据平时对她的了解, 她是一个成绩优秀、自律性很强的学生, 也是一个比较强调自我为中心、做事固执己见的学生。在和她的交流里, 李某始终情绪激动的强调:“清洁工就应该知道那个饮水机上的杯子是我的, 为什么丢掉?是她不怀好意!”“我知道他们打扫教室给我们营造学习条件很辛苦, 但难道我的学习要建立在被他们破坏原则的基础上吗?”等等。

我们从各个方面给李某讲道理, 同时也在思考:在她和清洁工的冲突里,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她一直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在分析别人的想法, 并没有设身处地的考虑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而且似乎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识。再进一步的讲, 从根本上她对清洁工、楼管等基层工作人员有一种轻视, 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他们之上, 所以看不到他们的好意和辛劳, 仅仅从个人受到一点利益损害的角度就否定了这个群体。在和她长达两个小时的面对面交谈中, 一直强调让她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想一想清洁工是不是真如她想的一般“不怀好意”, 并且在和人的交往中, 要怎样熟悉基本的法则, 宽容并不是一句空话, 退让一步并不是吃亏。虽然清洁工社会地位不如大学生高, 不代表我们就能凌驾于他们之上, 要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默默为我们服务的工作人员们。

李某渐渐的不再那么强硬, 但看得出来, 她还是不服气的。毕竟, 在她之前的生活里成绩好给她带来了很多的优势, 她一直非常顺利, 身边的人都对她宽容有加, 使她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很难一下转变自己十几年的价值观。在调停下, 她接受了清洁工的道歉继续回到教室去看书。而对她的教育工作只是刚刚开始, 这条路还很漫长。

应对措施:

(1) 用真诚和平等打开学生的心灵。

“水杯事件”后, 我们联系了李某和她谈话。在开始的谈话里, 李某的态度比较生硬, 认为自己没有什么问题, 没必要浪费时间, 并把话题不断转到如何能保研上。我并没有气馁, 继续用真诚的态度, 两位老师从朋友的角度, 多方位开导她, 并设身处地的感受她的想法, 解决她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全部的谈话过程中, 我们一直态度真诚, 没有摆老师的架子, 让她放松了很多, 也能够和我们说心里话了。

在以往学习生活里, 李某一直是公认的优秀生, 在她的世界里学习好就是一切她的家长也常常向她灌输“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理念, 使得她对学校里的服务人员抱着轻视的态度。我们一方面纠正她错误的观念, 一方面启发她辩证思考问题:清洁工真的低人一等吗?不是, 他们靠自己的劳动为同学营造了舒适的学习环境。学习好真的是一切吗?我们举出了各类例子, 使她明白, 一个优秀的人才, 必然是全面发展、心胸开阔的。

(2) 将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工作仅仅依靠理论是不够的, 还需要实践出真知。开展工作需要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 才能事半功倍, 正确引导学生。基于李某的个人情况, 我们建议她参加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周末赴北京郊区打工子弟小学支教活动, 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的李某觉得非常新鲜, 那些生活贫困却乐观活泼的孩子们改变了她对基层劳动者的态度, 支教活动也增进了她和同学们的交流。同时, 我们推荐了一些心理方面、励志相关的书和杂志给李某阅读。李某之前一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很少看其他书, 在读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人生五章》等书后, 感觉到了自己知识面的狭窄和人际关系的欠缺之处, 不再仅仅拘泥于成绩了。

(3) 言传身教, 建立长效教育机制。

以人为本的理念, 需要教育者的亲身践行, 言传身教。在李某取得进步后, 我们一方面鼓励她, 一方面也督促她学习不能放松, 但不是为了名次和分数而学习, 而是为了兴趣和理想而学习。平日里, 我们时常用短信、邮件、QQ等和她沟通, 及时得知她的进步或失误, 向她推荐合适的书籍, 鼓励她参与学生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并推荐她做家教来增加和社会的接触。同时, 我们也督促她所在班级的班干部经常带动她参加集体活动。在共同的帮助下, 李某性格开朗了, 也能帮助别的同学学习了, 不再只沉浸在自己的学习生活里。

启发和反思: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座有百年历史、基础学科实力雄厚的名校, 录取的学生都是各地的精英。对某些成绩优秀、做事颇有一套自行原则的学生来说, 在他们之前的成长环境里, 易于接受“成绩好就是一切”的价值观, 做事喜欢自我为中心, 不善于考虑他人的感受, 不喜欢与同学交流, 认为会影响自己的学习, 甚至会和正常执行工作任务的保安、保洁、楼管、宿管发生冲突, 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 这些人都是天经地义的为他们服务的, 没有权利管他们。

针对这种情况, 学生工作者需要防微杜渐, 在新生的教育中强调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大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 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如何与人相处, 如何融入社会;在日常工作中, 随时留心学生的情况, 多与学生沟通, 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自各方面融化骄傲的坚冰。如果情况允许,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支教活动、下乡调研活动、为打工子弟捐款活动, 让他们正面社会的多种现实, 体会“修身、齐家、治国”的含义。

新时代的人才, 不仅要在学科领域方面有所建树, 在人格、修养方面也应不断的学习、进步。要培养学生成长成才, 需要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 做出长久的努力。

摘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考入重点高校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环境里都是佼佼者, 部分学生容易养成骄傲、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负面习惯。这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成长成才有弊无利。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 有责任和义务用“以人为本”的和谐思想指导, 从各方面帮助解决。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案例

参考文献

[1] 杨少瑕, 肖利华“.以人为本”理念与实践的相融运用——一个大学生自卑心理教育的案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4) .

[2] 林崇德.科学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3 (5) :47.

[3] 阮启刚.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 2007 (11) .

[4] 朱继光, 洪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1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下一篇:《建筑工程定额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