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2022-04-2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该文介绍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基于浏览器的B/S模式与基于局域网的C/S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S与B/S混合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优缺点并结合具体应用给出了展望。

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篇1:

基于B/S与C/S混合模式下教务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要:根据我国高校教务管理的现状,结合我院实际需求,分析了C/S和B/S模式下的教务管理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以C/S与B/S混合模式来进行教务管理系统开发的具体方案,并从系统总体架构、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系统体系结构、系统功能设计、数据库选择等方面论述了系统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教务管理;C/S模式;B/S模式;混合模式;信息共享

A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That Designed on B/S and C/S Mixed Model

ZHANG Zhi-shun, YANG Yu-hui, ZHOU Ming

(Jiaying College of Medicine, Meizhou 514031, China)

Key word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S mode; B/S mode; mixed-mode; information sharing

在高校中,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教务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目前各大、中专院校都引进或自行开发了相关的教务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务管理等工作提供服务,但由于各高校的办学形式、培养模式不同,相应的教务管理方式也不一样,这使得各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个性化”越来越强。随着教务信息化的发展,一般的教务管理软件已不能满足各高校的教务管理要求,盲目地引入常常会引起“水土不服”,即便“削足适履”也往往不尽人意[1]。鉴于此类“个性化”的管理要求,我们开发设计了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

1 C/S模式、B/S模式及混合模式特点

目前构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模式主要有两种: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或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客户和一个或多个服务器与下层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所形成的一种允许分布式计算、分析和表示的复合系统,是传统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一种以浏览器作为标准前端进行信息交互,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信息化环境平台模式逐渐成为目前构建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架构。它们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C/S模式有如下优点:1) 交互性强:在C/S中,客户端有一套完整的应用程序,在出错处理、在线帮助等方面有强大的功能,并且可以在子程序问自由切换。2) 可靠性高:由于C/S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模式,各种应用逻辑必须通过相应的前端应用程序来完成,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强。3) 事务数据处理能力强:由于C/S模式主要由客户应用程序Client、服务器管理程序Server和中间件Middleware3个部件组成,1) 不能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访问;2) 系统升级时的更新工作量大。

B/S模式的优点有:1) B/S模式在逻辑上是N—Tier模式。B/S模式系统由浏览器和服务器组成。服务器端是业务逻辑层,它产生有效数据以及相应的显示逻辑。浏览器是表示层,它解释显示逻辑并将数据呈现给用户。此外基于B/S模式的系统还可方便地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系统。2)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是一种开放系统。任何机器只要有浏览器软件便可以与服务器进行交互,它满足了开放式信息共享的要求。3) 能够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互联。4) 系统升级更新工作量小。在B/S模式中,管理和维护集中在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可以任意扩充,而对客户端不产生任何影响。与C/S 模式相比,B/S 模式有以下缺点:B/S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模式,它对系统所必须的安全保障还缺乏完善的技术措施。防火墙的技术并不能完全屏蔽网络黑客和内部人员对系统的恶意侵袭。

鉴于C/S和B/S各自的优点,我们开发设计了基于C/S 与B/S 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对系统安全性和交互性要求高、专业性强、数据处理量大的子系统采用C/S模式,而对应应用范围广、功能变动频繁、信息交互量要求相对弱的子系统则使用B/S模式[2]。

2 系统总体架构

2.1 系统软件结构

本系统主要业务在院系办公室进行,但也有部分业务在校园内其他部门进行(如查询等),或在校园外远程进行(如成教数据管理等),所以本系统应是一个分布式、规模可变的系统。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上,处理可能分布到应用程序的各层上,借助于校园网,各业务人员及相关实验室、教研室无障碍地实现分工协作,公共完成目标任务。根据系统总体目标及技术成熟型、一般企业流行的体系结构,系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3],具体划分为三层:表现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层体系的业务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

第一层(表现层):用户和系统进行交互的层次。通过键盘、显示器、鼠标、打印机等进行人工交互。提供校园网内/外任何时间地点的访问支持(校园内借助于校园网;校园外借助于拨号上网)。

第二层(业务层):即事务逻辑层或中间层,完成事物处理规则和业务流程约束数据的处理。考虑到本系统问题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难度等,本系统业务层应用Microsoft IIS、FTP等完成业务层的功能。

第三层(数据层):即数据资源管理层,本层完成数据资源等的插入、删除、更新修改等数据存储管理工作,还包括定义各种存储过程、数据约束等控制、触发器定义等。更多的数据处理工作在“胖/瘦客户机”上进行。在本系统中采用RDBM来完成数据层功能,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来实现。

多层模式作为一种将B/S模式与C/S模式无缝结合的新型模式,以B/S模式满足地理位置分散、通讯介质各异的应用;以C/S的模式样式解决B/S不能解决的复杂的事务处理。我们在校园网的基础上,采取多层应用软件体系模式开发软件。多层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层从客户端独立出来,组成中间件,形成客户端客户层界面、中间件(中间业务处理层)和后端数据服务层中间件的设计,是把业务逻辑规则封装在组件中,然后在客户端或浏览器端调用组件中的对象。这种设计提供了客户端程序调用的业务逻辑规则以完成其业务操作,当业务逻辑改变时客户端界面可不改变。它的使用,实现了应用程序和异构数据库之间的接口,解决了数据共享、功能协调等方面的问题,增加了灵活性,减少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工作压力。

3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考虑到本系统的规模以及复杂程度、难度等,本系统表现层基于C/S模式下工作平台选用WIN9XWIN2000WINNT,开发工具选用Borland公司的C++ Builder完成表现层的功能[4-5],基于B/S模式下采用ASP开发技术来完成表现层的功能。业务层主要应用Microsoft IIS、FTP等完成其功能。同时采用RDBMS来完成数据层功能,应用Microsoft SQL Serve2000来实现。

4 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各处室、科室主要职能和日常业务分工和需求,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如图2所示,采用模块化设计,各个模块功能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信息传递和共享,实现动态功能扩展和调整,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教学管理系统的绝大多数功能是基于C/S模式的,位于防火墙的后面。这主要是基于业务逻辑的复杂性,安全性和处理速度考虑的;但是一些诸如学生成绩查询的要求需要提供跨越防火墙的远程访问,就适用于B/S模式。下面分别对C/S和B/S模式下的功能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4.1 C/S模式下的功能设计

1)学籍管理子系统:对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相片)及注册信息、奖惩信息、学籍异动等进行管理。

2)教师管理子系统:对教师的基本信息及教师工作量的统计、教师的教学评估等进行管理。

3)教学管理子系统: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教师、课室资源进行无冲突排课、自动生成课程表。

4)选课管理子系统:可批量完成学生选课、退选课等操作。

5)考务管理子系统:根据课程可自动或手动安排考试地点和监考人员。

6)成绩管理子系统:可以对考试成绩进行录入、查询、汇总、以及各种统计。

7)毕业管理子系统:对学生毕业进行自动处理,同时对毕业信息、学位授予、证书授予等进行管理。

8)课室资源管理子系统:对学校所有课室进行综合管理。如:为排课(排考)设定课室资源及各类特殊申请。

9)系统维护子系统:维护所有基本信息。如:用户权限、教学点、专业等等信息。

10)经费管理子系统:提供教师课酬、学生学杂费,书本费等费用的计算、统计和报表分析功能。

4.2 B/S模式下的功能设计

教学管理系统中的网站子系统是基于B/S模式:为师生提供远程访问教务系统信息的功能,如成绩录入、信息查询、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成绩查询,网上毕业设计选题等功能。

4.3 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的选择上,我们采用了微软的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服务器。教学管理系统采用“集中”存储模式,所有用户均通过内部局域网访问数据中心[6]。从业务流程的角度看,各个模块流程是相互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每个业务都以教学管理中的基础数据展开,同时根据业务更新数据库,各模块之间的业务又都通过人事档案数据库发生联系,实现各业务组相关的数据资源共享。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5 结束语

本系统的预期结果是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集教务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的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在为教务工作有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的同时,采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处理和控制技术,及时、准确、可靠地采集和传递信息,建立完备、可靠的教务信息处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之间基本信息的共享;通过校园网为教务处网站访问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和数据。如课程设置、学生的信息查询、网上选课、校外单位的学历证书、网上报成绩、网上查成绩、课程表查询等。借助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促进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提供多层次的教务信息服务和先进实用的使用手段,满足校内外对教务信息共享和利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姜锐,贾建中,刘洋.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实现[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3,12(4):20-23.

[2] 刘波.关于B/S和C/S架构的探析[EB/OL].[2004-05-14].http://www.tianjian.gov.cn/Article how.asp?ArticleID=981.

[3] 部建华,纪玉玲.基于三层c/s结构教务管理系统的开发[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3):27-30.

[4] 陈雪飞.C++ Builder实例入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10-33.

[5] 刘光.C++ Builder程序设计导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0,21-66.

[6] 耿文兰.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100.

作者:张志顺 杨宇辉 周 铭

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篇2:

C/S与B/S混合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构建中的分析

摘 要:该文介绍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基于浏览器的B/S模式与基于局域网的C/S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S与B/S混合模式在高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中优缺点并结合具体应用给出了展望。

关键词:教学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 C/S与B/S的混合模式

Analysis on the Hybrid Mode of B/S and C/S used for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Dongxiao

(Dept.of Teaching Affairs,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1167,China)

Key words:teaching managemen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hybrid mode of B/S and C/S

高等学校具有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从事社会服务等多种职能,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从而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各高校所必须研究的首要问题。

由于教学活动越来越复杂,数据量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今教学工作需要,如何有效利用现今成熟和普及的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迫切需要。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为高校管理部门提供了充分便捷的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快捷的服务,有利于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该文介绍了以C/S与B/S混合模式的结构设计方法为背景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详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应用中优缺点,并结合具体应用给出了展望。

1 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流程分析

为了准确构建教学管理系统,就必须先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基本流程。

教学管理是根据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管理活动的一般原则,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评价等手段,对教学工作实施管理的过程[1]。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专业、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学风、师资队伍、教学研究等教学基本建设与管理。

教学管理管理的基本流程是教学主管部门对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各院系部门在教学管理主管部门授权之后,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其数据处理模型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中心,结合学籍数据、选课数据、教师数据、教学场地数据生成开课数据、教材计划数据、成绩录入清单、排课数据及考试安排数据等[2]。

为此,高校教学管理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实时收集、分析、处理、发布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信息,实现教学信息共享。其用户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一般的访客。

根据高校教学管理管理的基本流程和设计目标,按用户的使用要求划分,确定教学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种。

(1)系统管理员:管理整个系统。赋予和修改教学管理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权限;各用户的密码、系统使用日志的管理等。

(2)学校教学主管部门人员:管理全校的日常教学。审核人才培养方案;调度教学资源;编排课程;管理考试、成绩、学籍、证书等。

(3)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查询或局部修改本部门的部分信息。其权限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录入、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生资料的管理等。

(4)教师:教学任务查询、学生名单查询与打印、学生成绩录入与查询、课程表查询、公用信息查看等。

(5)学生:公告查看、成绩查询、课表查询、网上选课、网上重修报名、个人信息查询、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等。

(6)访客:公告通知查看、下载。

2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常用结构

2.1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分为原型法和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两大类。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系统开发人员凭借自己对用户需求的理解,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环境支持,构造出一个实在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沟通,反复修改原型直到用户满意。原型法使人们对需求有渐进的认识,开发具有针对性。但由于受开发人员知识和经验的局限,系统易丧失客观性;需求频繁变化易使开发进程难于管理、不易集成[3]。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按用户至上原则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对生命周期分析与设计。其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五个依次连接的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系统运行阶段[4]。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一种较成熟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严格区分了开发阶段,重视文档工作,对开发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避免混乱,应用在大多数系统开发中。

2.2 B/S模式和C/S模式

当前信息管理软件技术架构的主流模式有两种:基于浏览器的B/S(Browser/Server)模式和基于局域网的C/S(Client/Server)模式。

C/S模式也即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其中server端(服务器端)负责数据管理,client端(客户端)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用户首先通过client端向server端发出指令,server端则依据收到的指令提取相应的数据,并发送到client端,接着用户对收到的数据执行添加、修改、删除、计算、统计汇总等维护操作,也可以选择将维护结果写回server端。结构示意见图1。

图1 C/S模式系统结构示意图

B/S模式是C/S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应用于覆盖广阔领域的Intranet环境。它把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构成了一个三层结构体系。第一层:通用的浏览器软件,用户通过网页与第二层Web服务器交互。第二层:Web服务器,将来自用户的请求转换成SQL数据查询语言并以此与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交互,并将结果动态生成一串HTML代码返回给客户机浏览器。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其任务类似于C/S模式,处理SQL请求并返回结果。结构示意见图2。

图2 B/S模式系统结构示意图

2.3 B/S模式和C/S模式的比较分析

虽然B/S模式是C/S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它们还是有很多区别,分析见下表[5]:

由表1可见,适合C/S模式的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较强;使用范围小,地点固定;数据处理量大。适合B/S模式的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使用范围广,地点灵活;功能变动频繁;安全性、交互性要求不高。

实际应用中一个系统很可能同时具备以上特征,例如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有些功能模块在内部运作,适合采用C/S结构,如:学籍管理功能、成绩输入、排课信息输入等;而有些信息需向外发布,适合采用B/S结构,如:教务信息发布、意见箱输入、成绩查询、选课及查询功能等等。把两者结合起来,对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分别根据其特点选择C/S或B/S模式,两种结构的应用程序存取同一个数据库(共享的部分是数据库及数据库服务器),多个不同模式的子系统互相配合集成为一个混合模式的系统[6]。混合系统的结构见图3:

图3 C/S和B/S混合模式系统结构示意图

3 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结构

如前所述,高校教学管理管理系统的用户是学校的系统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和各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一般的访客。根据用户对系统数据操作和访问权限的不同,将系统分为以下两个层次:教学管理人员部分(教学主管部门和院系教学管理人员)采用C/S模式,由系统管理员为其分配帐号与密码并设定使用权限,通过系统客户机端完成相应操作;其他人员部分采用B/S模式,在网页上通过对用户名、密码登陆的验证以确定其合法性并给出访问和使用权限,完成相关的操作。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2]。

4 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展望

4.1 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优缺点

C/S与B/S混合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异构体系结构,基于C/S模式和基于B/S模式的体系结构各有特点,一方面C/S模式技术成熟、数据处理效率高、安全性较高,另一方面B/S模式的网页形式使信息的传递更便捷。当然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系统也存在缺点,如外部用户修改和维护数据时速度较慢、较烦琐,数据的动态交互性不强等。实践证明,将C/S模式与B/S模式相结合,构建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是当前较理想的设计方法和必然

趋势。

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用户管理方法,角色不同,权限不同,享受不同级别的信息服务,外部用户不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保证了教学信息的相对安全。系统内部用户交互性较强,数据查询和修改的响应速度较快;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在任何联网的地方都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实现了教学信息便捷迅速地传递[7]。既安全又方便,较好地提高了教务管理效率。

目前,基于C/S与基于B/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已在大部分高校投入使用,系统运行情况良好。该系统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设计方案,更好地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环境,适应了高校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也保证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更加准确、方便、快速和安全,有利于高校的长远

发展。

4.2 应用展望

虽然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在多数高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由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复杂性,研究过程中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还需在今后进行更深入更广泛地探索:

(1)随着高校的发展,在教学管理系统的使用中很可能会提出更多、更复杂的功能要求,需要随时跟踪新技术,进一步做好系统维护和系统资料的管理工作,以便必要时实现系统的技术更新和升级。

(2)系统的智能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智能算法的引入如课表编排、排教室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随着我国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成为必然的方向,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必然存在与其他信息系统(如学生管理、人事管理等系统)的对接或与数据中心交换数据、提供数据共享等问题,如何实现其中信息资源的同步和共享,这将是进一步必须解决的问题[8]。

参考文献

[1] 李继唐.基于C/S和B/S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市:天津大学,2008:1.

[2] 杨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2010:7-10,54-55.

[3] 朱华炳,金叁.基于Web的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究[J].教学与培训.2006(12):135-136.

[4] 李闽滇,吴继刚,周学明.Visual C++6.0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5] 胡振.C/S与B/S计算模式之比较研究 [J].知识经济,2007(12):133.

[6] 赵峰.实践教学网络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6-107.

[7] 顾东晓,李梅川,杨颖,李兴国.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80-81.

[8] 黎智.基于C/S和B/S架构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45-46.

作者:王冬晓

B/S模式下学籍管理论文 篇3:

基于B/S模式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安全性保障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使用的以web技术为基础,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克服了以往传统模式的弊端,是应用体系结构中的一次深刻变革。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同时,系统安全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对基于该模式的应用系统提出了三点安全保障策略。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B/S模式;系统安全性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应用的背景和现状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增加工作量的同时工作难度也增加了,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面对挑战,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启动并加快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相继建成校园网,搭建了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平台,运用教学管理系统,将日常教学管理事务纳入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中。

根据系统的开发时期、使用要求、技术实现方式等差异,可以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系统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是单机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功能单一落后,软件实现简单、性能差,主要用于完成某些单方面的教学管理功能。2)是采用C/S工作模式局域网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物处理能力,模型直观简洁,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但随着学校规模的日益扩大,软件功能的不停升级,二层C/S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彰显:① C/S模式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较高,因为对不同的客户端要开发不同的程序,并且应用程序的安装、修改和升级均必须在所有的客户机上走一遍;② 随着客户端对数据处理功能的要求增加,客户端的负荷越来越重,造成“胖”客户端现象,打击了系统的整体性能;③ 数据安全性不好,因为客户端程序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因此在客户端计算机上的其他程序也有途径访问数据库服务器,从而使数据库的安全性受到威胁。3)是以web技术为基础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这是随着web技术的兴起,继承发展于C/S模式的一种改进模式。该模式利用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将数据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业务处理程序在应用服务器上存放和运行,这种结构不仅把客户机从沉重的负担和不断对其提高性能的要求中解放出来,也把技术维护人员从繁重的维护升级工作中解脱出来。这种三层结构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层C/S体系结构的缺陷,是应用系统体系结构中的一次深刻变革,成为当前教学管理系统的首选体系结构。

2 基于web技术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

我校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经验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在册学生维持在8000人次左右,现有6大专业体系,高职专业12个,中专专业近20个,课程共650多门,每学期平均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25个,安排授课课时4000多节,安排任课教师300余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量较繁重,并且我校存在分校区办学模式,地理位置跨度较大,基于以上实际情况,经过对三代教学管理系统优缺点的分析,2005年,我校建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依托该系统,实现了各校区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将教学管理者和教师们从繁重的手工传统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把工作精力投入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校园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系统所蕴藏的风险也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基于B/S的网络应用是比较成熟的,特别是在JAVA这样的跨平台语言出现之后,B/S架构的管理系统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但该结构在系统安全性上仍存在硬伤。相较C/S系统而言,B/S系统在客户机与数据库之间增加了一层WEB服务器,使两者不再直接连接,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操作,可有效地隔离用户对核心数据的危险性访问,但由于C/S的相对专用性和封闭性,整个C/S系统相对安全,而B/S的开放性,使得这种结构的系统更容易受到来自internet 上的攻击。

3 B/S工作模式下数据安全性策略分析

保证数据安全是教学管理系统正常运行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采用后端数据库的动态页面生成技术,用户通过internet平台不仅可以进行静态信息浏览,而且可以进行数据库访问和数据处理,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是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策略①:抑制控制,强化系统安全设计,即在系统设计、编程和测试阶段,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堵塞漏洞,抑制风险产生。

网络安全层次:采用路由器的IP过滤功能、网关、防火墙、代理服务器等方式将校园网与internet相连时起到隔离作用;并将校园网划分为多个子网,有效减少网络频带压力,使大部分信息在子网范围内传输,减少信息外泄的机会,实现IP地址身份验证机制,防止持有非法IP地址的人访问本子网的资源。

服务器安全层次:

首先检查用户的合法性及身份验证,采用在网络中设一登陆验证服务器的方法;在web服务器上设计有相应的权限限制,只有合法用户才能通过网页来访问事物处理程序。

策略②:预防控制,采用基于B/S和C/S混合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两种模式各自优点,尤其在系统安全性保障方面,集成两种模式的长处,从预防角度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基于B/S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并没有将C/S系统挤出管理系统领域,相反,随着PC机硬件配置的不断提高,客户端的“肥胖”不再影响健康,而网络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和网络本身的安全隐患却成了制约B/S系统结构的瓶颈,因此选择何种工作模式的教学管理系统取决于实际应用方式,即能否适应学校办学模式,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需求。我校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教学计划、课程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选课管理、师资管理、信息发布、系统管理等模块。在上述模块中,由于学籍、成绩、教学计划、师资管理等需要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同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因此这部分子系统适合采用传统的C/S模式;而信息发布与学生信息查询及选课管理则具有适用范围广、安全性交互性要求不高等特点,这部分可采用B/S模式。

策略③:恢复控制,即在系统风险导致的损害实际发生时,必须有有效的系统修复措施。

目前,几乎所有的教学管理系统,无论基于何种工作模式,都是以数据库系统为平台,我校的教学管理系统也是运行于SQL Server2000服务器,管理制度不完善、系统管理人员的意外操作、破坏性病毒攻击、自然灾害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数据库遭破坏,因此从数据库层面保证系统数据安全是保障系统数据安全性的根本途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系统管理员定期做好备份是保证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措施,一旦数据库系统出现故障,就能利用备份数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系统功能。

SQL Server2000支持四种备份类型,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四种备份类型的功能及其优势如表1所示:

表1 SQL Server2000数据库备份类型

对于这四种备份类型,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备份策略。我校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提交成绩单前,做一次数据库的完全备份,成绩提交期间每日进行差异备份,随时可以恢复到故障点以前的状态。因为在教师提交成绩单期间,数据库处于随时更新的状态,因此制定良好的计划和适合需求的备份策略才能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还应选择相应的时间间隔生成事物日志备份,可把数据恢复到意外发生时的即时点。

4 结束语

目前,B/S体系结构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日益显示主导作用,但作为一名系统管理员,除了选择适合本校办校实际的管理系统之外,必须充分考虑基于该工作模式的系统能否在安全性能上有更好的表现,这是衡量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关系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正常进行的核心问题。

参考文献:

[1] 邵莉,梁兴建.数据库备份策略及恢复措施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4.

[2] 谢永红.C/S向B/S软件体系结构转变分析和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93-94.

[3] 黄荣光.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7.

[4] 乐艺.基于.NET的网上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复旦大学,2007.

作者:徐敏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学生应急心理危机管理论文下一篇:新时期党校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