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调研报告

2022-09-16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建川博物馆调研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建川博物馆调研报告

建川博物馆考察报告

由于课程需要,老师带我们去了坐落于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考察,历时两天。 建川博物馆聚落占地500亩,与刘氏庄园遥相对应。馆内收藏的多为20世纪初至70年代的物品,这些藏品集中反映着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为风云诡谲的悲壮历史。建川博物馆聚落由 20余位国内外顶尖建筑设计师设计,由抗战、红色年代、地震、民俗四大主题博物馆组成,其宗旨是: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上百万件珍贵历史文物在这里得到一一展示。

文化可由建筑凝固,同样可由建筑复苏,樊建川说:我觉得博物馆也应该建得像一个集市一样,只不过是一个博物馆的集市,是一个文化的富地。所以有了建川博物馆聚落。营造真实的场景,再现历史故事。

中流砥柱馆:设计师:邢同和,代表作:上海博物馆、邓小平纪念馆。这是所有展馆中最大的展馆,面积2435平方米,由两个墩实的体块组合而成。狭窄的入口,象征着共产党抗日军队在夹缝中求生,逐渐成长壮大。馆内的中流砥柱,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其空间都围绕着一个庭院,但路线却不太合理,很多时候都要走回头路。庭院采光,外立面开窗地方其内部为交通空间。

正面战场馆 设计师:彭一刚,代表作:甲午海战馆、伦敦中国城。

该馆以国民党抗战为主题,以22次大的战役为线索,展示正面战场的抗战历史,是大陆唯一一座纪念国民党抗日军队的博物馆。正面战场馆的建筑面积有1299平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该馆共有三个单元。展馆内用柱子来分隔空间,参观流线简单,呈环状,出入口为同一个。

不屈战俘馆 设计师:程泰宁,代表作:杭州黄龙饭店、浙江美术馆

该馆图文并茂向我们展示了抗战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队官兵们,全面记录了“抗俘”的真实历史。入口为一个狭长的巷道,两边庄严肃穆的混凝土墙上挂满了战俘的黑白照片,设计打破传统的建筑生成手法,借鉴自然山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褶皱、绽裂,但仍保持方整锐利的形态,以隐喻不屈战俘的坚贞品格。

在曲折、变化的空间序列中,刻意设计的窄巷、牢笼、放风院,扭曲的展览空间、不作任何修饰的墙面天花,以及高窗、采光孔、小天井所营造的光环境,与展览图片相结合,营造了一种悲怆、沉重的氛围。整个建筑空间序列以平静的水院结束,让悲伤和沉痛的心情慢慢平静。

飞虎奇兵馆 设计者:切斯特·怀东,代表作:美籍日裔国家博物馆、剀撒医疗中心

飞虎奇兵馆展示面积1382平方米,分为三大部分。是为纪念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援助,特别是美国空军援华而建。它的建筑外形酷似一艘军舰航行在水中,象征着援华美军从太平洋彼岸援助中国。展馆参观路线基本都需要原路返回,参观路线设计不太理想,采用的是顶部采光 。

川军抗战馆 设计师:徐尚志,代表作:锦江宾馆

展馆面积2087平方米,意在表现30万川军为八年抗战做出的特殊贡献,展馆外观具有显著的川西建筑风格。以院落作为建筑的基本空间元素,形成用天井贯穿的平面组合形式。出入口处的桥空间增加了空间和建筑外立面的趣味性。

老兵手印广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呈V字形,寓意抗日战争的辉煌胜利。每座手印墙宽约1.2米,高约2.6米,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共有4000余名抗战老兵的手模。手印主人都是曾经参加抗战的老兵,年龄最小的80余岁,最大100余岁。我们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记住抗日战争,记住他们,记住他们为抗日战争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江漂流纪念馆:这是一个建在桥下的展馆,该馆展览面积为1100平方米,主要以实物、图片、史料、场景等方式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这一影响深远的重大活动事件。整个建筑体现粗粗犷之美或粗野古典主义,混凝土表面的粗糙肌理颠覆了古典主义的优雅感。博物馆盒子的悬挑出的屋檐覆盖了步行桥,创造了供参观者和过路者止步的室外建筑空间,同时也用作博物馆的入口。博物馆室内通过四个横跨屋顶的天窗采光。

5.12抗震救灾纪念馆: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30多个展厅,这是让我心情最沉重的一个展馆。说到抗战,毕竟红色年代离我们太远,没有亲生经历感触不深,那么汶川大地震给我的就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会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我现在仍然记得发生在那天的惨烈和悲伤。在展馆中它们就那么血淋淋又展现在我们面前。

文革之钟博物馆:设计师:刘家琨。位于聚落中部。建筑面积:3885平方米,建筑外部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内部是单层砖混结构。参观流线只有一层,以中心广场上的钟塔为标志。起到提示主入口的作用。钟馆的建筑平面为方圆相套,在方圆之间高而狭窄的间隙中,在两侧墙壁上设计了无数壁龛,放满了收藏的文革时后的钟,形成钟墙。博物馆建筑全部以清水红砖砌成,立面没有设计任何装饰,整齐单纯的红砖,象征文革年代的精神状态。钟展区中心圆形院落什么都没有,运用圆形空间特有的声学特殊性,形成聚音和扩音的奇妙现象,越靠近圆心声音就越大,有种在对着话筒说话的错觉。

由于时间很紧要在当天返回学校,所以没有把博物馆看完,有点遗憾。作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群,它和它的投资者樊建川无疑都是成功的,他把商业和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让它们相互带动发展;他把博物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富地;它收藏了很多凝固的历史,过去的事情随着时间流逝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给我们留下太多需要铭记的东西。

第二篇:关于建川博物馆聚落考察实践报告

民族学1301班 李文怡

时间:2014年4月25日

地点: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聚落

背景: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1301级文博、文管、历史与民族学

四个专业的学生在各科专业老师与辅导员的带领下出发前往

建川博物馆聚落进行实地考察。

博物馆简介 : 建川博物馆聚落有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

国博物馆小镇——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聚落

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拥有藏品800 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9件。博物馆以“为了和

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

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

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

放24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

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了其中一部分馆,印象最深的是不屈战俘馆和5·12抗震救灾纪念馆。“我们不说话,让历史说话!”、“嘘!别压过历史的声音。”博物馆随处可见的铭牌上写的话在提醒参观者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观看文物,回望历史,让参观者自己去感知、思考、评判。“藏品的分布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不以编年为顺序,

也不会像传统的博物馆那样严肃,这里更为关注的是普通生命,整个建筑群落会试图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场景,再现社会生态。”博物馆的创建者樊建川说。

例如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突破传统单元式陈列方式,以5月12日至6月12日这一个月的日记为展出提纲,以地震灾难——救援——灾后重建为线索,通过千余幅图片、四万余件地震灾难和救援实物,真实记录汶川地震的场景以及全体抗震救灾民众的泪水与汗水。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

纪念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在地震中被埋36天后救出的“猪坚强”,也作为特殊馆员住在馆外侧的生态猪舍里。

以时间为轴安排纪念馆的馆藏顺序,让参观者仿佛回到了2008年,再次经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平时在新闻里、书本里看到的一串串代表死亡的数字不再抽象,在参观者进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变成了一个个现货的生命,给参观者以极大的震撼。墙上挂满的照片,图片旁边解说的文字,无一不表现着灾难的冷漠与残酷,但同时也表现着当

灾难来临时人们的善良与坚强。

作为博物馆,如果不能让参观者领会文物展出的意图以及所文物代表的的意义,那么这一展出实际上是失败的。试想,当参观者冷漠的看着一件件文物摆放在面前儿无动于衷,不会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奇,不会对这些历史感到遗憾或者愤怒或者骄傲,那么即使他看了实物又如何呢?大部分游客不是学者,他们不清楚具体历史,不明白这些文物在当时是何用有何特殊含义,博物馆需要对这些文物作出简单解释。但是解释太简单了游客依然不能明白,解释太复杂了大部分游客也懒得去看,如何在简单与复杂中取舍是博物馆在面对具体文物时应该做的工作。配备一名解说员是很好的解决方法,但这也不是万能的,解说员太少或者游客太多都能导致部分游客只能自己观赏,而一些游客也不愿意出额外的钱去请解说员。

以此观之,建川博物馆在这方面做的还比较好,虽然我们去的那天没有解说员,但博物馆本身在文物的解释方面比其他一些博物馆讲得更为清楚,作为才大一的学生也能够明白并且被吸引到继续观看下去。例如中流砥柱馆中关于地道战的部分,为了让参观者能比较直观的了解到当时的情形,在文物旁边修了一条掩藏在衣柜中的地道,昏黄的灯光,阴森的气氛,让参观者感到新奇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在地道中抗战的不易与艰辛,从而对抗战的人们生出敬意。因为历史太长,所以留给我们的震撼太多,奇迹太多,所以我们麻木了,只有身临其境以自身做对比才能感受到历史的宏大、庄严。

不屈战俘馆在这方面做的也很好,通过大量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

物,运用压抑的色彩和厚重的材质,真实地展示因弹尽粮绝而被俘的抗日将士的英勇不屈和悲惨遭遇;揭露了日军的虐俘罪行。他们都曾是中华民族抗敌的战士,但他们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贡献没有受到正视,长期被历史埋葬。他们的艰苦战斗、英勇牺牲和苦难遭遇,是60年前中华民族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付出的重大代价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永远正视的历史。能有一个专门纪念战俘的博物馆,时时刻刻给游人们以警醒,让我们不要忘掉这些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而拼搏的战士,不要因为被俘虏就刻意忽略、轻视他们,对我们,对下一代,对以后的人们都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抗战馆也好,地震馆也好,最大的作用是敲警钟。”樊建川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责任心,一个民族不能失去血性,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经受过太多的苦难,“我想让建川博物馆成为增强国民忧患意识和奋发图强精神的‘钙片’。”

建川博物馆已经做到了。

另外,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聚落的创建者,樊建川是如何养活这么多个博物馆呢?答案我们在参观博物馆聚落的时候已经隐约出现了,博物馆聚落占地面积较大,里面风景优美,古玩店、旅游商品店等商业化的店铺出现在博物馆之间。游人累了、饿了,就可以在博物馆聚落内部解决,而不用走出博物馆大门。“门票收入不行,我就卖水、饭、旅游品、书、光碟,办夏令营、拓展训练住宿、会议,慢慢把产业链条拉起来。”现在,建川博物馆已经做到盈利了,它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和其他先进经验值得其他博物馆学习借鉴,但值

得注意的是,其他博物馆只有一两个博物馆,不似建川博物馆是一个聚落,博物馆内部空间不大,游客可能在还没有感觉到累的情况下就已经出了博物馆大门了;另外安仁古镇本身的特色也能为它吸引到许多游客,这是一些博物馆不具备的优势。怎么做到盈利还需经营者们多加思考抓住自身的优势。但不管怎么说,建川博物馆独特的经营方式给其他民间博物馆经营者的启发或许不小,博物馆发展的未来值得期待。

第三篇:参观建川博物馆

柏合学校四年级一班张越然指导老师钟桂林

星期五的早晨,我心里甜滋滋的背着旅行包来到了学校。不久,我们上车、出发。在车上我们看书,玩手机,听歌大家都很守规矩。

经过了2个小时的坐车,我们终于到达了建川博物馆,一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一架高大雪白的飞机摆在我们眼前,我迎面跑过去给这个“大家伙”照相,大家也纷纷跟过去拍照。看完了飞机,导游又带我去参观老兵手印的一个地方。那里有无数张“手”,在这么多张“手”中,我看到了一张超大“手”,虽然我忘记了他的姓名,但我也会把它铭记在心。接下来我们又去了一个小巷子里,里面有上千人的照片,我看了看他们的眼睛里都有对日本兵的愤怒和对自己同胞的同情。随着小路我们来到了一个屋子里,里面一些胸章,那些胸章都亮晶晶的,说老实的我还真想拿一个来戴着!我们接着往前走,那里有许多老兵用过的东西比如:帽子、衣服、勺子、打火机、电筒……我的眼都看花了,这时我听到有几个男生在说:看了这么多怎么连一把枪都没有啊!我环视一下,是啊,连一把枪都没见,可是没过多久,我们就看到了。我们嘴巴张得大大的,都不敢相信以前只能在电视看到的东西今天终于能够亲眼所见,大家都在拍照,为了证明自己亲眼见过这些东西。

吃了午饭,我们来到了地震馆。那儿记录了5.12地震那些感人的照片,其中我记忆很深的是一个女孩因为大地震她失去了她的一只腿,可她非常喜爱跳舞,所以安了假肢去比赛。我也很热爱跳舞,可如果让我没了一只手或没了一只脚的话,我可能没她那么大的勇气。还有一个医生因为没有输液支架,她足足站着帮一个病人拿着吊瓶,让他好输液,4个小时这让我很感动啊!地震馆还有一些5.12地震时医生救病人用的一些工具,总之地震馆在我的记忆非常的深刻。

接下来导游带我们去“探望”了“猪坚强”,它长得又肥又壮。可当看到上面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以前它只有100斤左右呢!“猪坚强”很勇敢呢,它在废墟下被困36天却依然顽强地存活下来了真的很坚强!

时间过得很快,我坐在了回家的车上,我看着窗外的美景,可我的心却仿佛留在了感人的展馆中。

2014-03-25

第四篇:建川博物馆参观感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15年11月11日下午,在辅导员和班委的组织下,15级软工部分学生赴建川博物馆进行素质拓展。

这一天下着小雨,微冷,但大家早早地到了图书馆门口集合,热情高涨,对此次行程充满了期待。辅导员XXX老师念及同学们因时间紧迫而没吃午饭,便自费给大家买了面包和矿泉水。由于路途较远,全体人员分成两车,不同班级的同学混坐,交谈甚欢,甚至大家还即兴唱起了歌。气氛轻松愉快,所有学生都对大学的第一次出游都充满了期待。

博物馆以“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为主题,建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四大系列30余座分馆,已建成开放25座场馆,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果然名不虚传!这是我们初到时对它的印象。来之前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是肤浅地停留在它的“博大”和樊建川先生的“伟大”上,但随后我们以小组自由活动的形式,参观了博物馆群,感受的就不仅仅是这些了。它的“博大”是建立在中国屈辱与辉煌的厚重历史上的,他的“伟大”是建立在士兵,百姓的苦难与悲壮上的。我们小组参观了“红色年代章·钟印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

“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国防兵器馆”“川军抗战馆”“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三寸金莲馆”“汶川大地震馆”“红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陈列馆”等。也拜访了露天的“壮士广场”和悲壮的血手印广场。

另外,让我们记忆犹为深刻的是“侵华日军罪证馆”。 当日本侵略军的暴行这么近距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感到的是咬牙切齿的愤恨,当看到人体实验模拟现场的时候,同行的人再也打闹不起来,大家都很沉默,很难过。那个雕塑痛苦的深情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他痛苦的表情如达芬奇抽象画《格尔尼卡》。在场馆特殊的气味和背景音乐的渲染下,我们感到胃里一阵阵恶心,对这种惨无人道的做法感到悲哀与厌恶,人真的可以完全泯灭自己的天良么!

但发现这座馆是日本人设计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反思,场馆完全有引导观众情绪的作用。在场馆的出口处,贴于墙上的是近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的文字及图片记录,它们似乎在呼吁世界和平,反对侵虐战争,整个视角的色彩忽从阴暗严肃的状态转明媚,我们彷如置身抗战刚胜利的年代,和士兵百姓们在一起狂欢,日本人良知的觉醒,让我们感到丝丝欣慰,中日关系回暖的报道,让我们也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感恩祖国的强盛,感恩老兵,我们会铭历史。

第五篇:参观建川博物馆有感

吴晓福

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党支部和团支部组织的一次党团活动——参观建川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由九个独立的主题博物馆和数个主题广场组成。由于占地面积比较大,展馆较多,一路参观下来对其中的几个馆印象较深。虽然是历史的呈现,但是在仿佛真实的氛围之中,面对那真实再现的一个个场景,我必须忍住自己泪水和激荡的心情,默默地记录和感悟。

首先映入眼帘老兵手印给我巨大的震撼,无数的血红色的手印在诉说着无数个鲜活的历史片段,告诉我不要忘记历史忘记前辈;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飞虎骑兵馆等介绍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即抗日战争的博物馆群让我肃然起敬;不屈战俘馆让我心情沉重,拳头紧握;08抗震救灾馆让我低头停步眼含热泪;中国抗日英雄群雕广场无数高大的伟人让我沉思历史,思考未来。

我想特别说一下的是参观的最后部分——中国抗日英雄群雕广场。远远看去,整个广场群雕以深色为基调,肃穆庄重,无数个先烈豁然间立在面前,营造出一种马上让参观者沉静下来的氛围,参观过程中很少有人高声交谈,只是默默地在伟人身影中穿行,无法项背,只能仰望。走近仔细看,整个广场是一张大的中国地图。抗日英雄铜像矗立在其主要作战区域,没有族别之分,没有出身高低,没有党派之争,他们就站在那片曾经流血流汗、振臂高呼、誓死共存的版图上。没有人能够再把他们分开,再让他们山水相望。是的,他们本来就是一起的;是的,他们流动的是一样的血;是的,他们都有共同的名字——中国人。

总体感觉博物馆建筑设计、布展、声光电的配合可谓独具匠心,一片片的历史被鲜活地串连起来了,显得那么真实,那么具体,那样的触手可及、激荡心灵。设计者不是简单地罗列他们辛苦收集的历史证物,而是捧着一颗虔诚的心流着泪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不屈的灵魂为了民族的独立、复兴,为了人民的解放、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我不能不为之动容,我必须含泪、低首、沉思,我必须铭记,我必须告诉更多的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解除财产保全的法条下一篇:孩子学习声乐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