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英文论文

2022-05-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土木工程英文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设全英文专业课程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本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交通工程学建设全英文课程的意义,以及全英文课程与既有双语课程的互补关系。通过开展交通工程学全英文教学试点,对授课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对比。

第一篇:土木工程英文论文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

摘要:

文章指出了国际化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互动、课堂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旨在提高全英文教学质量的“一看、二听、三实践”的直观教学模式,强调结合图像、模型、工程实例等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需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教师主导功能,加强全英文教材建设,改进考核评定方法。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土木工程专业;直观教学;教学研究

10052909(2013)04005904

目前中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很多[1-4],而整个本科专业实施全英文授课的非常少,有的也仅面向国内学生[5],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专业以文科的中医、金融、经济管理专业为主,最近3年来面向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的工科专业以电气、机械和计算机技术为主,且集中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的重点高校。浙江科技学院自2010年开始的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授课,实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混堂上课,走在了全国前列。由于无经验可以借鉴,学院主要依赖自身的探索、创新和实践,这对于一个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本文在分析学院全英文授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可行性对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该规划强调指出,要按照“扩大规模、提高层次、改善条件、保证质量”的思路,实施“留学浙江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学历教育;全省高校留学生规模2015年要达到在校生数的2%以上,2020年达到4%以上,其中学历教育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50%以上。因此,全英文教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提高办学层次与水平的需要。

一、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0年开始实施本科全英文授课项目,中国学生与留学生混合编班,中国学生每年20名,目前共有留学生95名。该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1)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为留学生单独开设中国概况、中文课程,中国学生单独开设大学英语、马列课程和体育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线性代数、电子电工学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及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由中外学生混堂上课,并实行全英文授课模式,即教材、课件、讲义、讲授、板书、作业和考试等均以英语为唯一语言。

(2)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地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测量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钢结构基本原理及设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培养计划中还增设了英文写作、英语中级口语、英语高级口语。

(3)全英文授课项目还以“多校园”学习方式与国外合作院校进行“2+2”联合人才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并达到要求的,可获得国外合作院校的学士学位。

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项目具有国际化特色鲜明、授课对象复杂的特点。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大量寶贵的经验,留学生数量正逐年增加。但由于授课对象在文化、语言能力、高中教育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尽理想,教学效果也不太明显。如何提高全英文授课的教学质量,推进全英文授课专业的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全英文授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授课仍采用原教学大纲,也选取启发式、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但从已完成授课的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来看,效果一般。虽然课堂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多媒体展示,但学生并没有完全消化和吸收课堂内容,加上师生双方在语言方面的障碍,难以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预期目标。

(二)课堂互动欠缺

由于学生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土木工程专业的英文词汇,中国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也有限。任课教师专业英文表达也还不能熟练到信手拈来,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些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不够到位,尤其是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学生较难理解和接受。虽然留学生思维敏捷,但对专业词汇的同步理解也感到困难,因此课堂互动受到限制。中国学生在课后尚能借阅中文版教材以弥补英文理解的不足,但对于留学生而言,即使图书馆能够提供较多的土木工程专业英文教材或文献,其成效也一般。

(三)全英文教材选择困难

选择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既能保证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可以保证英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原版教材并不是最佳选择:(1)从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特点来看,除了数学和力学课程以外,其他专业课中涉及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都与国外标准不尽相同;(2)原版教材价格高,有的甚至高达上百美元,学生经济上难以承受;(3)国内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公共马列课程占用了大量学时,专业课程学时数往往被削减,如使用内容丰富的原版英文教材,学时严重不足。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国内出版的用于双语教学的英文版教材,市场上也没有针对全英文授课的专业教材。实验用英文教材或指导书更是异常缺乏,一般由任课教师自编实验教材。

(四)课堂组织难度大

留学生的到来,对全英文教学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对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全英文授课面临新的挑战。

1授课进度缓慢

由于使用英文授课,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较慢,因此教学进度往往落后于教学大纲。

2授课对象的复杂性

中国学生内敛,数理基础好,但语言表达能力差。而留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印度、尼泊尔、孟加拉、肯尼亚、加纳等国家,数理基础相比中国学生较弱,语言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留学生口音较重,不善于做课堂笔记,对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和课堂规范不习惯,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现象。但留学生个性十分鲜明,“维权”意识强,对考勤记录、平时成绩登记、实验实践记录、作业批改等常常质疑,提出不同看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教师压力较大。

3教师授课水平受到考验

虽然全英文授课教师都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或者接受过英语培训,但与欧美教师相比差距明显。如不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用英语灵活自如地表述课程内容,特别是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提出疑问时,常常不能临场变通,以更有效的表述自由发挥,对问题作出有效而合适的解释。教师使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和学生的英语素质是开展全英文教学的先决条件[6-7],而建立稳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更是保证全英文授课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与前提。

(五)既有考核方式有待改进

使用英文书面表达,答题速度会较慢。如果沿用常规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英文基础好的学生将占优势,而对于英文较差的学生,卷面考试无法正确反映其学习效果,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全英文授课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全英文授课项目的学生文化差异巨大,个性鲜明,教师需要掌握留学生带有各自地区特点的语言习惯和特色,及时掌握留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提问,这种面对面的人文关怀很重要。人文关怀应体现在教学双方的互动和交流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踊跃提问、热烈讨论的课堂氛围。平时注意学生的思想情緒和学习动态,通过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并优化授课内容,调整授课方法和授课进度,注意引导学生逐步适应英语教学环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根据全英文授课及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小班化教学更能促进人文关怀,教师更能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文化基础、学习特点、生活习惯等,也更容易控制课堂进度。但目前各高校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学小班化,往往是教学班人数越多,学生注意力越不集中,教师越不容易掌控全局,教学效果也越差,这对于全英文授课尤为不利。

(二)实施直观教学模式

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土木工程专业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进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效果更明显。直观教学模式是一种“一看、二听、三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课堂上以图像和影像等直观化信息为载体,通过看、听、说和模型制作等手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英语交流能力。

“一看”是在讲解相关知识点之前,有针对性地安排现场教学。比如参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土木工程的施工现场等,增加对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知识点的感悟,既为理论授课作铺垫,又可弥补专业英语表述的不足。

“二听”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运用现场教学所记录的影像资料和相关工程实例的影像资料,详细阐述理论知识,并通过模型演示和组装等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英文表达的理解和掌握。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英文交流,提高师生的英文表达和理解能力。

“三实践”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总结和巩固知识点的过程,应结合工程实际开展课后作业、实验和设计,训练学生对工程实际对象的理论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开展全英文教材建设

英文授课的相关教材建设刻不容缓,要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特点,结合工程实例、科研实践,自编全英文教材。尤其是实验教材,可以根据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实验室的配置情况,编写适合全英文授课的实验指导书。学校要建立全英文教材建设专项经费,支持全英文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建立优秀英文教材的评定和激励制度,构建高水平的土木工程英文教材编写队伍,加强对教材建设的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教材建设的监督、检查和管理机制。

(四)完善考核评定模式

针对全英文授课特点以及授课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一种适合全英文授课的考核评定模式。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考核模式,增加考核中小组讨论、平时作业、团队表现、平时测验等成绩的比重,减少期末书面考试的压力,并酌情减少全英文试题的总量,或延长考核的时间。

(五)发挥教师主导功能

加强全英文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要通过听课、讨论、参观实际工程等方式交流授课经验,扬长避短,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颜世军,孙连坤,徐庆辉.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模式研究.吉林医学,2010(9):4637-4639.

[2]邓寿昌.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回顾与反思.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66-168.

[3]黄亚玲,唐瑶,吴星明,等.留学生电气技术实验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2012(4):242-244.

[4]陈静,陈晶,赵杰,等.留学生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授课的教学实践.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6):905-906.

[5]张子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全英语教学模式和策略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 :80-81.

[6]师传敏.对高等院校全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22(2):109-111.

[7]张千帆.高校全英语教学模式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3,24(3):91-93.

FullEnglish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ZHANG Yunlian,WEN Xianmi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 P. R. China)

Based on the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program taught in English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teaching mode,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classroom organization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ullEnglish teaching, the intuitive teaching mode of watching, listening, practicing was put forward, which is combined with image, model and project cases, and is help to construct the perceptual knowledge. Some other solutions were discussed mainly on the need of humane care,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function of teachers, carrying out textbook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assessing and evaluating methods.

作者:张云莲 文献民

第二篇:“交通工程学”课程全英文教学试点研究

摘要:建设全英文专业课程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本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论述了交通工程学建设全英文课程的意义,以及全英文课程与既有双语课程的互补关系。通过开展交通工程学全英文教学试点,对授课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与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对比。对试点过程中存在的课堂规模不适宜、讲授内容深度不够、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性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交通工程学;试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一、“交通工程学”开展全英文教学的意义

“交通工程学”是国内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国际上本专业的通用基础课。“交通工程学”的国际化程度和教学水平,是衡量整个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乃至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开设“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教学国际化的必然需求。通过“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建设,能够实现扩大本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增进国际学术、教育交流的目标,也能够为国际著名大学与国内高校进行师生互访活动提供课程支持,对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亦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全英文课程的定位及其与双语课程的关系

“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是面向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的通用课程,授课语言、讲义和多媒体课件均采用英语,对教师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均有很高要求。全英文课程只是对现有中文课程的一种有益补充,现阶段并不能替代中文课程,也无替代中文课程的必要。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交通工程学”是历来各类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全英文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改革项目是双语教学。自2003年教育部将推进双语教学的要求写入“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纲要[1],目前已经有不少高校开设了中英文双语讲授的“交通工程学”课程,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全英文课程与双语课程有不同的定位,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都存在明显区别。从授课对象来看,双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主要目的是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提高本国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而全英文课程面向本国学生和国际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教学尝试。从教学语言来看,双语专业课程通常以中文为课堂讲授语言,辅以英文多媒体课件和讲义;而全英文课程的授课语言、课件及讲义均为英文。从授课内容来看,双语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中文课程并无太大差别,而全英文课程由于受到语言的限制,其讲授内容需要做较大调整。因此,全英文课程与既有的双语课程并非简单的升级和替代关系,而是具有不同受众和不同教学模式的互补课程,两者都有存在的必要,应根据学科自身的发展需要开展。“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程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专业英语听说能力与表达能力。一般高校本科专业英语课都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而交通工程学专业课通常安排在第五学期。从课程安排顺序来看,通过专业英语课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为全英文课做准备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在学生选课阶段对全英文学习存在的困难有充分认识。

三、“交通工程学”全英文教学试点

2011年秋季学期,本校交通工程专业首次开设了“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课。本次试点授课聘请了一名外籍教授作为主讲,本学科配备两名青年教师作为助教,组成了教学团队。教学团队针对课程特点,全面剖析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案设计、团队合作教学方法设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本次授课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为进一步推进英文课程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教材。“交通工程学”涉及的覆盖面广、理论体系比较复杂,是交通工程专业授课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在本次全英文试点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沿用了外籍教授所在国外大学的授课大纲和授课内容,其基本知识模块包括:交通工程的概念和发展、交通系统组成、交通流基本模型和分析方法、交通规划、交通信号控制、交通管理、交通能源与环境、交通安全、交通信息等。课堂讲授共计36学时,与同时期开课的“交通工程学”传统中文课程学时相同。与中文课程相比,全英文课程讲授的内容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与当前本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结合也更加紧密。但是从内容深度来看,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论讲授深度不及同时期开设的中文课程,特别是在有关数学模型的讲解方面,英文讲授深度与中文课程有较大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英文授课,涉及到数据模型等较难理解的部分讲授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内外对于本科教学定位的差异性,国外注重知识覆盖面,而国内更注重知识体系上有一定的深度。在教材方面,本次授课以外籍教授自编的课程讲义为主,辅以国际通用的、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使用教授自编讲义作为主要学习资料具有其合理性。首先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体量非常大,更适合学生课后花大量时间自学,这种学习方式目前并不非常适合国内学生的学习习惯,需要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另外原版教材与外籍教授的课题教学内容有所差异,为使学生少走弯路、克服畏难情绪,首次试点授课决定以教授讲义为主。

2.教学团队与教学方法。本次试点组建了3人的教学团队,包括1名外籍主讲教授和2名“交通工程学”中文课青年教师。考虑到开设全英文课程的目标以及实施难度,在课程建设初期的2~3年内引进外教是必要的。本次引进的外籍教授系国外著名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资深教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善于运用各种实例说明问题,语言风趣,富有个性,课堂感染力极强。本次试点配备的中文课青年教师是系本学科教学骨干,均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专业英文水平较高。中文课教师与主讲教授配合默契,在教学辅导、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从首次试点情况来看,配备中文课教师配合外籍教授非常必要。由于学生尚未学过交通工程专业英语,因此对于大量的专业英文词汇非常陌生,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汇,需要中文课教师及时进行必要的中文释义,否则会影响到整堂课的理解。通过与外籍教授配合,中文课教师在国际化教学理念、方法与教学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今后逐步代替外教、独立开设全英文课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教学方法上,外籍教授采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更加生动活泼。例如在讲到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外教列举了自然界的蚂蚁作为例子,说明其交通系统的合理和高效。同时,课件中还大量采用了动画、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其中许多视频资料在国内“交通工程学”课堂尚属第一次出现,启发性非常强。这也说明在课件制作的生动性方面,国内与国外相比确实有较大差距。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但“灌输式”教学方法仍旧扮演了主要角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课件制作方面没有下到功夫,国内教师也缺乏在这方面的培训和支持。

3.课程作业与考核。全英文课程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形式。课内作业以交通模型计算分析为主,课外作业以主观题为主,开放性较强,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交通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对于交通问题的初步识别和解决能力。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要求全部以英文作答,对学生要求较高。从考场实际答题情况来看,有约30%的学生由于英文写作水平受限而明显影响答题的效率,有10%的学生影响较为严重(试卷中部分题目用中文作答)。

4.教学效果与问题。从本次试点授课的实际效果来看,全英文课程在学生中的受关注程度非常高。选课人数共计32人,占本年级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学生对于全英文课程的态度非常积极,学习兴趣比中文课程更为浓厚。从学生提交的课程学习报告来看,80%以上的学生认为全英文授课知识面更宽、趣味性更强,有利于开拓视野。学生普遍认为选修全英文课程能够为将来出国深造打下基础,这也是不少学生选择英文课的初衷。本次试点授课基本上达到预期的目标,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反映出了若干比较突出的问题,列举如下。①英文课的理论深度不及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因受到语言的局限,理论模型讲授达不到中文课程的深度。从学生提交的课程总结报告来看,7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文课程讲授内容的难度明显低于中文课程。这些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仍将面临研究生升学考试、面试等环节,而交通工程学又是此类考试的主干科目,因此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授课内容深度问题。②师生比偏低。本次试点只开设一个班级,共32名学生。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课堂发言和讨论机会相对较少,学生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特别是当教授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章节时,课堂变成了英语“听力课”。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建议将班级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③作业量偏少。作业量偏少也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考虑到语言理解效率不同,相同学时的中文课程与英文课程相比,信息量更大,更容易理解。因此,需要在课后通过加大作业量与辅导力度,弥补课堂听课效率的差距。④选课学生英文水平差距较大。虽然选课学生的平均英语水平略高于中文课学生,但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甚至英语基础较差,本着“加强英语学习”的目标选择全英文课程,其专业知识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英文听说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加强中文教师的辅助作用。也可以考虑对学生进行一次英文水平摸底测试,未通过者建议选择同期开始的中文课程。

建设全英文专业课程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增强学科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交通工程学”作为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全英文课程建设对本专业其他课程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交通工程学”全英文试点授课的总结,比较了全英文授课和同期开设的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分析了试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授课内容深度、课堂规模、课后作业、学生英语水平等方面,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全英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何雅琴,丁卫东.“交通工程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1):88-90.

[2]杨孝宽,曹静,赵晓华.交通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182-184.

[3]贺玉龙,杨孝宽,赵晓华.交通工程总论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209-211.

作者简介:辛飞飞,男,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讲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吴娇蓉,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副系主任,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王晓博,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作者:辛飞飞,吴娇蓉,王晓博

第三篇: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结构力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讨

摘 要:留学生教育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如何提高留学生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成为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新课题。文章对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结构力学全英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留学生的特点以及中美结构力学课程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结构力学全英文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强调应该以留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留学生;土木工程;结构力学;全英文教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求学,留学生教育也成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我国将扩大教育开放,“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实施来华留学预备教育,增加高等学校外语授课的学科专业,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同时,将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并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由此可见,目前国家对留学生的数量和教育质量都有着很高的期待和要求。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以创办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學为目标,对留学生教育十分重视。目前,学校在读留学生数量2409人,约占在校学校总人数的5%。作为全校能够提供全英文授课的两个学院之一,土木工程学院2012年起招收土木工程专业国际留学生班,形成了本、硕、博英文授课体系。人才培养始终是学院的中心工作,土木工程学院以培养国际一流土木工程精英人才为目标,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土木工程学院和国际一流学科的宏伟目标跨越发展。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钢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设计等土木工程专业课的基础,而且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反复用到结构力学的知识。作者作为结构力学全英文课程的主要任课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结合国外留学经历以及与留学生交流的反馈信息,对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结构力学的全英文教学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育现状

截止到2016年,共有86名来自亚洲、非洲以及欧洲的28个国家的留学生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深造,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23人,博士研究生12人,进修生3人。考虑到语言和文化差异,留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所有课程均为全英文授课。本院所有全英文课程的授课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或者较长时间交流访问的经历并且对相关教学内容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保证了教师与留学生在课上和课下均保持良好有效地沟通。作者自2013年起开始承担留学生结构力学全英文课程的教学任务,结合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下与留学生的沟通发现,与国内本科生相比,留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并且学习习惯比较差。虽然目前我校的留学生招生工作已经逐步规范化,但是,不得不承认与国内学生相比,外国留学生的录取条件比较低。在招生过程中,仅要求其必须具有高中毕业证书,出具高中阶段成绩单,考取汉语水平考试新4级及以上证书或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汉语测试,以及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然而,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与我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与留学生的深入交流,学生自身也承认他们的学习成绩在本国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水准。并且,我校目前还没有像托福、雅思、GRE等考查语言和学习能力的标准化考试,难以衡量留学生素质,因此,留学生的能力良莠不齐。大部分留学生比较散漫,课堂上经常出现迟到甚至旷课的现象,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愿望不强。而经过高考被我校录取的中国学生通常为同龄人中学习优秀者,学习能力强,理科基础好。大部分留学生的英文水平较高,特别是听说能力,与中国学生相比比较突出,因此可以很好的适应和接受全英文授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先行修完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并且熟练掌握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然而,由于这些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我院无法单独开设,留学生是与中国本科生一起学习的。虽然同样是全英文授课,由于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的差异,使留学生无法完全跟上教师和中国学生的节奏,从而造成留学生对这些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扎实,使结构力学的教学难度加大。

二、国内外结构力学课程设计的不同

作者曾经在美国留学深造过较长一段时间,对美国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了解,此处仅以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结构力学课程设计为例,总结国内外结构力学课程设计的不同。

(一)课时与教学内容不同

在美国,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Structural Analysis(结构分析)通常被认为是与结构力学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和内容的课程。在密歇根大学,在本科阶段,学生通常会选择三门与结构力学相关的课程,即:1.结构分析,类似于我校结构力学(I)的教学内容;2.矩阵结构分析,即矩阵位移法;3.动力学。矩阵结构分析以及动力学属于结构力学(II)的教学内容。这几门课的总学时为75学时左右,而我校结构力学分上下两个学期授课,总学时共128学时,比密歇根大学多出70%。同时,我校将有限单元法、极限与稳定等美国高校通常不涉及的知识纳入到结构力学(II)的教学内容之中。

(二)侧重点不同

美国的结构分析课程通常偏重于计算,与实际工程联系比较紧密,但是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不够深入。我校的结构力学教学的特点是理论和计算并重,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各种结构的计算方法,同时要对这些方法背后的基本概念的理论谙熟于心,但是与美国相比,与实际工程的联系稍显薄弱。

(三)教学模式不同

美国的课堂通常比较自由,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或者与教师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进行知识讲授并且主导着课堂,鲜少有学生提问,师生之前缺少互动。

(四)教学手段不同

在密歇根大学,结构力学相关课程教学主要以板书的方式进行,而在我校,教师通常利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课程设计各有优缺点,作为留学生全英文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结合学生的文化背景和学习水平,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侧重点以及教学模式,争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构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一)教学理念

根据留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任课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讲解,努力将基本知识讲得清楚、透彻,让留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计算方法和理论以及每一步过程中各种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强调结构力学在整个土木工程专业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将基本知识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简要地向学生介绍结构力学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小班授课的优势,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知识的讲授在师生交流中不断推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学生的状态以及对所讲授知识的接受程度,从而灵活的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二)教学手段

虽然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教师将知识更为直观、生动、形象的传递给学生。但是,通过与留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留学生很难跟上教师讲解课件的节奏,并且很难发现重点,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建议任课教师采用传统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利用板书讲解基础知识,推导公式,讲解各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从而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使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提升教学质量;利用课件讲解例题,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方法

考虑到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应该做当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拔尖性质的内容可以做适当地删减,从而将课堂上的时间更多的花在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上面。在教學内容中多增加难度不高的例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训练留学生举一反三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随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结构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对基础薄弱的留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从整体上提升留学生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几点思考

(一)把好招生关,提高留学生质量

良好的生源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如上文所述,由于缺少标准化考试机制等原因,造成留学生学习能力偏差。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所大学的声誉,如果由于学生素质不高从而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学术地位会受到很大影响。相反,具有良好的声誉的学校才能够提供给学生较好的发展机会,毕业生素质收到好评的学校必然吸引众多的外国学生前来求学。因此,需要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注重考查留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条件允许可以增加面试环节,尽量招收素质较高的留学生。

(二)继承我院结构力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力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教师队伍中有很多具有丰富经验,对结构力学知识和教学有独到见解的老先生和中壮年教师。作为青年教师,要继承我院结构力学教学的优良传统,多多向老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基本素质,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以学生为中心,关心留学生的学习状态,改进教学风格

留学生表示,他们留学他国,思念家乡,在生活中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关心,授课教师应该随时留意留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本校教师比较习惯与中国学生的交流方式,因此当教师采用与中国学生同样的教学节奏和方法进行教学时,留学生往往很难做到在课堂上就消化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非常影响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对其做适当的调整。留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留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和求助。安排有留学海外经历的教师教授该课程,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质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其积极性。

五、结束语

结构力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考虑到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结构力学全英文教学应当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任课教师也应该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2]宋玉霞,兰雪萍,张华.留学生来华学习意愿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J].教学教学论坛,2016(26):1-3.

[3]李轶群.关于发展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9):27-29.

[4]林峰,顾祥林.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办学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00-103.

[5]李国华,罗健,董军,等.结构力学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81-83.

[6]苏波.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教学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26-28.

作者:李泓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历史大学毕业论文下一篇:教育技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