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革新音乐论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传统与革新音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从技术上定义,数字音乐泛指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传输,可以很方便地拷贝、播放的音乐。数字音乐革命起源于1987年,当时在德国的一个研究院开始研究一种音频文件压缩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MPEGAudioLayer3,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MP3。

传统与革新音乐论文 篇1:

新时代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打造文化强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教育部门对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越来越重视。从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民间传统音乐人才资源相对匮乏,陕西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为了培养更多的民间传统音乐人才,推动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和经济支持,同时借助新时代的互联网平台,提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工作的效率,实现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接下来,本文将探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意义,研究当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及新时代背景下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  发展现状  发展新路径

我国陕西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是存在开发力度不足、国家重视程度低等问题,导致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和浪费。为了更好的发挥我国陕西地区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优势与价值,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从中找到阻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資源继承和发展的因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资源的价值,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一、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意义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也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过程。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是由当地的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歌曲中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特点和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用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音乐传达了当地人民的感情和经历。通过对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继承发展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民族特色,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使中华民族更自信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保留和发展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出现了消失的趋势。普通话是中国法律规定的全国通用语言,随着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我国使用普通话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庞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很多人也在学习普通话,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不利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生存与发展。我国陕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水族、羌族等,陕西民间传统音乐包含着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通过继承和弘扬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保留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提高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通过传唱陕西民间传统音乐,可以将少数民族的语言读音和文化等有效地传承下去。

(二)弘扬陕西地区的地区文化和特色

由于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地区的民间传统音乐也各具特色,陕西地区的民间音乐多为山歌形式,山歌中蕴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通过唱山歌来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陕西地区的山歌被称为信天游,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在对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过程中,有利于弘扬陕西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而有利于推动陕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陕西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二、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和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克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才能改善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现状,促进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事业中缺乏民间传统音乐专业人才,国家对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投资力度不足,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需求……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一)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缺乏专业人才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我国陕西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缺乏专业的人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发展中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不利于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根据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主要由当地少数民族人民以唱山歌的形式进行传播,还有很多人没有加入到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中来。一方面,是因为陕西民间传统音乐中包含很多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发音较难,且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少有人知。另一方面,是因为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缺乏专业的人才,不能将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和当地的文化事业有效的结合起来,导致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顺利。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想要得到发展,首先,需要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引领人们去学习和解读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内涵;其次,还需要专业人才采取措施革新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形式,带领陕西民间传统音乐走出陕西,走出中国。

(二)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缺乏政策领导

虽然近些年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情况越来越重视,也出台了很多鼓励文化发展的政策,但是缺乏具体的政策法规,这使得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势头很猛,但底气不足。目前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缺乏具体的政策领导,导致当地政府有心发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却没有具体的实践策略。自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以来,我国致力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发展,其中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需要加大挖掘力度,出台科学的政策法规,引导当地人民继承和发展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挥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但是,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掘缺乏具体的政策指导,当地人民继承和发扬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意识也较为模糊,需要我国有关部门出台具体可行的政策法规,培养和派遣专门的民间传统音乐人才,推动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模式单一落后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丰富,许多民间音乐被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单中,其中,西安鼓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姜马察回音乐、西山酒歌、镇巴民歌等民间传统音乐的知名度较高,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传承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提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开阔了新思路,但是从目前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来看,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形式相对单一,与互联网技术结合不足,发展模式陈旧落后,吸引力不强,这使得人们继承和发展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新时代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新路径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保留和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文化实力和综合国力。新时代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需要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加大对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力度,强化当地人民的传承意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提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宣传效率。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将互联网与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创新传承形式,增强文化吸引力,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大发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传承意识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与地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相关人员的传承意识。在开发陕西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根据陕西独特的特色,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强化当地人民的传承意识,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例如,在宣传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过程中,要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宣传方式,政府部门和当地人民要有组织的进行宣传,自愿组成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宣传小队,调动陕西人民的宣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荣誉感,大力宣传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与高等院校加强教学合作,培养民间传统音乐人才

从当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发展现状来看,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的继承者主要是当地的农民群众,专业的音乐人才相当匮乏。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当地人民群众的传承,但是如果没有专业的音乐人才进行研究和宣传,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势必会停滞不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通常都是通过当地居民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唱,但是农民群众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将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的内涵与意义表述出来,这就需要专业的音乐人才深入挖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意义与价值,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将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因此,在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高等院校加强教学合作,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扩大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受众范围,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充分挖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在价值。

(三)扩展经济投资范围,使传承者获得经济效益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出台恰当的政策和指导方针,引导当地人民传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进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为了进一步开阔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需要加大经济投资,将各项资金投入落到实处,为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推动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将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产业中,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扩展經济投资的范围,使得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们获得经济效益,坚定人民的信心与决心。借助经济投资的吸引力,壮大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队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

(四)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传承形式

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创新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模式。例如,创建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微信公众号、网址等,借助互联网平台宣传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提高陕西民间传统音乐的知名度,促进其发展。同时,需要创新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形式,除了通过当地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课堂教学等形式,还可以开展“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知多少”趣味活动、网上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宣讲会议……丰富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形式,调动人民群众的传承热情,促进发展。

四、结语

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继承其中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阻碍,缺乏专业的人才,没有具体的政策规划,当前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模式相对单一,宣传形式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为了进一步推动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的教学合作,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增强人民群众的传承意识,创新传承模式,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真正实现我国陕西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白艳.陕西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价值研究[J].北方音乐,2018(07):136-137.

[2]冯巧雨.电视传播与陕西民间音乐的发展创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1):120-122.

[3]陈晓艳.陕西民间音乐资源的旅游满意度分析研究——以陕北民歌为例[J].新西部(中旬刊),2018(09):34-36.

[4]罗旭.数字时代下民间音乐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西洋音乐文化植入的影响[J].北方音乐,2019(11):43,55.

[5]班一.马街书会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调查与启示[J].北方音乐,2019(11):13,20.

[6]王健健.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陕西民间音乐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139-140.

[7]孙璐璐.试论陕西民间音乐的地域特征与生成背景[J].北方音乐,2017(15):38.

作者:路颖

传统与革新音乐论文 篇2:

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业的冲击与革新

从技术上定义,数字音乐泛指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用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传输,可以很方便地拷贝、播放的音乐。 数字音乐革命起源于1987年,当时在德国的一个研究院开始研究一种音频文件压缩技术,这种技术被称为MPEG Audio Layer 3,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MP3。从业务上定义,数字音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互联网上的音乐,又称在线音乐;一是手机上的音乐,又称无线音乐。

导言:彻底认识数字音乐

提起数字音乐,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MP3,网络音乐、彩铃等概念。数字音乐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也给了音乐产业无限的烦恼;既给唱片工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毁灭。

对于数字音乐给传统唱片工业带来的革命,人们更多是从渠道方面的影响来分析,因为数字音乐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销售渠道。然而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更多是来自另一方面,那就是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革命,比如网络音乐,比如彩铃口水歌。

一直到现在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两只蝴蝶》、《你到底爱谁》会火?其实这既不是社会的倒退,也不是文化的悲哀,而是商业市场的表现,符合了消费者的需求。新技术改变了传播和销售渠道,而渠道的改变,也改变了音乐的消费群体。

自彩铃和网络音乐兴起以来,音乐产业就迷失了方向。一方面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新技术将彻底革了传统音乐产业的命,同时有人痛恨说这是时代的倒退。文化权威们喜欢站在文化道德的高度用大棒来打死这些靡靡之音,而不去考虑为什么会造成现状,或者用一些商业利益的驱使、低级趣味的迎合、媚俗文化等等来肤浅地解释这些现象。但这些苍白的道理解释不了,也无助于打消人们心中的疑问。

其实数字音乐的本质是传统唱片渠道的改变。今天音乐的消费主力军已经和以前传统唱片时代不是同一人群了。养尊处优的精英们当然也忽略了中国是一个明显的有城市和农村差异的二元市场。

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产业盈利模式的革命

从盗版光盘到网络下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内地唱片业一直都在受盗版的困扰,在漫长不见天日的泥沼中挣扎。到了21世纪,这一现象并没有好转,并且又出现了一个比盗版更可怕的对手,这就是网络。

音乐行业受互联网的冲击大于其他任何行业。如果说盗版仅仅破坏了购买音乐的价格,那么网络下载则从根本上改变了消费者心中音乐必须付费的概念,以及他们收听音乐的方式、地点和种类。并且网络下载根本就无法防范,它有千千万万个源头,千千万万个传播者。

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的载体发生了几次大的转移,由最早的黑胶唱片到最近的光盘和磁带。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为音乐和其载体一起捆绑付费,唱片公司版权的收益就是通过光盘这个载体来实现的。但随着网络下载的出现,音乐被从载体上解放出来,不再与某一种介质联系在一起。由此,歌迷转向互联网寻找自己的歌曲,而远离了唱片公司辛苦建立的销售网络,这让投入资源营销音乐为生的唱片公司万分惶恐。

从唱片公司到音乐公司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块意外的蛋糕降临了!这就是彩铃。这个小玩意从韩国兴起,在亚洲地区异常火爆。在中国,中移动于2003 年5 月17 日电信日那天推出,到2005 年底,全国彩铃用户已经突破6000 万,市场容量达到20 亿人民币。2005年中国数字音乐销售总额达36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测,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127亿元人民币。与数字音乐市场的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中国传统音像产品市场已连续两年下滑。

以前,唱片公司有两大块收入:一是唱片的发行收入,主要以发行保底费用为主;二是歌手的演艺收入,如歌手的演出、广告等。由于盗版因素,卖唱片只是作为提高歌手演出和广告身价的宣传手段。

而彩铃这一块意外的收入救活了唱片公司。从此唱片公司不再以卖唱片为主,甚至也不再以演艺收入为主。从宋柯宣称太合麦田不是唱片公司而是音乐公司开始,越来越多的唱片公司也都乐意把自己称作音乐公司。市场出现了专门运营彩铃的音乐CP公司,如51秀、龙乐等。

处在水深火热的唱片公司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由一个半死不活的产业,变成了资本市场追捧的幸运儿。2004和2005年,大量的资本注入唱片产业,如太合麦田、京文、海蝶等唱片公司都融到巨资。从此内地唱片公司的精力不再放在如何与盗版做斗争上,而是轻装上阵,直接跨入了数字音乐时代,而不必像四大唱片一样担心旧体系下的沉没成本问题。

音乐的主要销售渠道从传统城市音像店转到手机。音乐产业也把话语权从唱片公司手中交给了资本和SP等IT公司,决定音乐产业命运的是渠道为王的电信运营商们。

音乐渠道的改变,不仅让音乐销售由有形的CD载体变为无形的数字载体,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的销售模式。

从专辑时代到单曲时代

大部分消费者对一张CD里面只有一两首主打歌好听而感觉不值,这种销售方式在营销学上叫“捆绑销售”。将热门商品与冷门商品包在一起销售,这样做除了忠实的歌迷会购买外,很多人会因为感觉不值而放弃购买,或转为购买盗版“拼盘”合辑。

数字音乐的出现,让音乐脱离了CD这个载体而自由流通,人们可以直接下载自己中意的那一首歌,打破了一张CD装10首歌的这种搭配销售的模式,使音乐实现单曲销售。

宋柯是内地单曲销售的倡导者。单曲销售模式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2005年底李宇春的新歌《冬天快乐》通过在线发行。太合麦田联合太乐网以及百度、雅虎、QQ等门户网站建立了“数字音乐发行联盟”,专门通过数字化在线发行自己的艺人及所代理艺人的歌曲。

唱片公司进入单曲时代,使运作一个专业歌手的成本降低。以往必须凑够十首歌组成一张专辑后,才能有资格拿出去宣传。现在只需要一首主打歌即可,这令唱片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并且更有效率,不用凑歌。风险也变得更小,可以等这首歌火了以后再给歌手发专辑。单曲时代,CD唱片只是歌手提高身价的镀金品,或者像黑胶唱片一样成为忠实消费者收藏的东西。

单曲时代不仅让唱片公司的运作成本降低,它甚至低到让一个非专业的歌手,不需要唱片公司的包装也可以录制歌曲并走红。

从唱片独木桥到通过网络出名

网络给了广大默默无闻的音乐人登上舞台的机会,标志性事件是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峰》靠网络走红。回顾2004年、2005年、2006年,从唱片公司渠道推出的好歌却没有几首,网络歌曲反而大行其道。

从2004年开始,大大小小的翻唱网站如雨后春笋一样涌现出来。最早的是163888,网络歌手香香就是在这里走红的。网络歌手的窜红引起无数人的遐想,音乐爱好者们疯狂进入翻唱网站。翻唱人数在短短时间里已近千万众,其中大的网站已超过100万会员。音乐爱好者相信自己也会像杨臣刚一样成名并推出自己的唱片,尽管从概率上来讲,它和中彩票的几率一样大。

而在此之前,一个普通人要想成为歌手,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挤唱片公司这根独木桥。现在做网络歌手成了进入娱乐圈的一条捷径。网络成为唱片公司的试金石。网络歌手在网络上先推出自己的音乐,先有了歌迷,有了点击率,唱片公司再把他们签下来发行唱片。在摸不准流行歌坛脉搏的情况下,这种办法无疑是个保险的策略。就连盗版商也会根据网络歌曲的流行程度来选择对象,网络歌曲也占据了无线音乐销量排名前10名的大多数位置。

从精英匮乏到大众繁荣

网络音乐的繁荣,给原来由精英垄断的贫瘠的流行乐坛带来生机。这不仅是数字化流通的功劳,更是数字化制作的贡献。MIDI(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普及,使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可以掌握音乐生产工具。音乐人以前被压在箱底的一页页曲谱变成了可以传播的成品歌曲,令音乐作品增长了成千上万倍,原创市场大大繁荣。如果能够解决这些原创歌曲商业化的问题,还将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MP3是音乐传播的革命,而MIDI是音乐制作的革命。MIDI降低了学习音乐和制作音乐的成本及门槛,而以前学音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因教育制度的落后而使音乐变成了由少数人垄断的艺术。以前制作一首歌曲需要专业的音乐人士的专利,需要真实的乐器演奏,一般成本都在1万元以上;现在利用MIDI技术,电脑可以以假乱真地模拟各种乐器,三、五百元就会有人帮你制作一首编曲,这个质量在网络上传播是没任何问题的。

从传统单一赢利模式到IT无数赢利模式的可能性

数字音乐把唱片传统行业改造成了IT行业,从此,音乐多了无数种的赢利可能性。不仅让国内唱片公司融到巨资来发展音乐事业,并且也让以前做不大的各种音乐网站有了投资价值。它们提供了各式各样的音乐服务,比如推荐服务、音乐博客服务、音乐交友、点歌送歌业务等等,无线增值业务中就有彩铃、铃声、IVR等多种音乐业务。这些业务在传统唱片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音乐仅仅是给自己听的吗?如果是这么个思维,脑白金恐怕早就关门了。分析彩铃业务的成功,除了有一个封闭的版权保护平台以外,最大的秘密是彩铃开发出音乐的一个新型消费模式——分享。音乐不仅仅是给自己听,还有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心情、彰显自我个性的重要功能。以此类推,音乐也成了其他一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务的应用前锋。比如音乐也会是未来的3G业务的前锋业务。

音乐的数字化制作和销售,也让音乐市场实现了长尾理论,使更多小众音乐的商业价值得以浮出水面,这同时大

大扩展了音乐市场。

从盲目跟风到回归音乐本质

回到2004年,正当刀郎和网络歌手们的音乐大卖的时候,此时的唱片公司都还找不到方向,在迷茫中做着各种试探,纷纷模仿国外盛行R&B、HIP—HOP。刀郎和诸多网络歌手走红,说明了唱片公司的这种判断与大众口味产生了偏差,把流行音乐做成了牛角尖。后来内地唱片公司并没有像国外一样,是各式各样的摇滚或R&B、HIP—HOP风格占领天下,而是一个急转弯,回归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风格。这一切都是由于音乐的数字化传播和销售的功劳,网络音乐的走红让唱片公司悬崖勒马。

流行音乐的本质是娱乐。大众需要音乐更多是为了娱乐与放松。所有唱遍大街小巷的歌曲都是旋律简单,歌词易记,演唱难度不太大的群众式歌曲。流行音乐和高雅音乐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艺术本身解释不了音乐为什么会流行,它更多的是遵循商业规律。网络歌曲回归了流行音乐的本质。它没有那么多的奢华与郑重,通俗风趣、朗朗上口的独特风格消除了唱者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网络歌曲的风格并不新鲜,很多都是前几年流行的曲风。《丁香花》就是很老套的“校园民谣”风格,刀郎也是典型的“菜市场”歌。

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革命

数字音乐改变了音乐的传播和销售渠道。然而对于数字音乐对传统唱片工业的影响,更多是对音乐风格的革命。比如网络音乐,比如彩铃口水歌。

今天,音乐消费主力军已经和以前传统唱片时代不是同一人群了。以前正版唱片的消费群体在大中城市的青少年,而手机这个音乐新销售平台的出现,让三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都成了彩铃音乐的消费主力军。这个消费群体比原来音像店的顾客要多上百倍,甚至还要更多。他们就喜欢《两只蝴蝶》这样旋律简单,歌词易记,演唱难度不太大的群众式歌曲。

从大城市消费到二三线城市和农村消费

长期以来,唱片公司把消费者锁定大中城市青少年。这是因为正版唱片消费其实是个奢侈品, 因为受到价格昂贵和对硬件设备(CD唱机)的要求的限制,加上零售渠道的成本问题等种种限制,正版唱片的销售只能限制在大中城市,所以唱片公司把唱片市场也主要定位在大中城市的青少年群体。

而手机这个音乐新载体渠道的出现,让音乐的销售渠道从音像店转向了手机彩铃。 彩铃很便宜,只有2到3元一首,手机的普及也降低了人们音乐消费的门槛,使消费群体由青少年拓宽到中青年人。并且消费人群也不再限制在大中城市,三线城市和农村群体以及大城市的务工人员也成为彩铃音乐的消费者。这个消费群体比原来音像店的顾客要多上百倍以上,他们听不惯饶舌,也听不惯说唱,就喜欢通俗易懂、听一遍就会哼几句的歌曲。《两只蝴蝶》主打人群就是农村市场,以及城市中低层人群和外来务工者。彩铃下载人群也是这部分人群,而不是大城市青少年。三线以下城市及乡村的手机用户占手机用户的半壁江山。而彩铃激活了农村和大龄青年手机用户的市场,让这些用户也享受了正版音乐的消费,所以他们对唱片工业的音乐风格走向有了投票权。

这样的歌为什么比主流音乐要更赚钱?首先是因为彩铃的使用群体比唱片更广。一张唱片最多可能只有50万人购买,而彩铃可以轻易实现上百万人购买,上千万的彩铃也很多见。 其次是三线城市和乡村大众可选择的歌要少的多,这样销量又都集中在仅有几首歌身上。

彩铃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因为用户会挑大家熟悉的彩铃来给打来电话的人听。而农村用户相对保守,更是偏向使用大众化的歌曲彩铃。而城市彩铃用户消费却很多样化,追求个性,因此可选择的歌曲很多,也分散了主流卖座彩铃的下载量。

当然,这类歌曲寿命长,收益周期也比一般流行歌曲要长。一首歌能在农村火好几年是因为农村市场竞争不激烈,适合大众的畅销歌曲也很少,一首歌没有其它歌曲的干扰,一般都在3年以上。这么长的寿命在港台或国外是很难想象的。在港台,一首歌的寿命在3个月到半年。这是也是由于主流唱片公司百家争鸣,竞争激烈,新陈代谢迅速的缘故。

音乐受众的心理学

面对口水歌横行的市场,很多歌手都向口水歌发起挑战,但是更多唱高雅歌曲的歌手却成了先烈。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怎样才能让大众的口味提高?什么时候中国乐坛的音乐水平会提高?所有的问题可以归为一个主线——这是由受众群体的听觉心理学决定的。所以,研究新的数字音乐消费群体,也就是大龄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大龄青年群体,才能彻底明白数字音乐对音乐风格的革命。

精英们往往觉得大众素质低,其实人生来平等,音乐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美学原理上看,审美价值判断是高度主观性的,正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怎样是高雅?怎样是庸俗?根据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总结的观点:决定“高雅”与“通俗”的关键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问题。正如人的肌肉力量与思维能力一样,人的感知能力并非与生俱来,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例如小孩喜欢喝软饮料,不喜欢喝酒类饮料,而大人则对甜饮料不感兴趣,却对酒类乐此不疲就能够看出来。通俗音乐好比是软饮料,“高雅音乐”好比是酒。

对于每年听不了几首歌的初级音乐用户,需要多年听觉经验的积累,甚至是必要的指导、训练,才能够获得对这种音响的听知觉把握力与内心体验的适应能力。

人是个性化的,所以不同个性的人对音乐的需求也是个性化的。一种性格的人会喜欢某一种情绪的歌曲类型。有人性格安静,有的暴躁。而性格安静的人也相对喜欢安静的歌曲风格。有的口味重,就感觉安静的音乐没劲,触动不了自己的神经。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疯狂地喜欢摇滚,喜欢摇滚的人群有着共同的性格。也明白为什么小女孩们会这么疯狂地喜欢李宇春了,这是有鲜明特征,而不是平均分布的。

除了性格,对音乐的喜好还跟受众长期以来的听觉习惯有关系。以调式来说,中国人习惯五声调式,日本也有自己的调式,每个国家的人民从小就受自己的调式熏陶,因此一些音乐环境里的人群会喜好某一种音程走势,某一种旋律曲线。跟菜系一样,习惯川味的就不容易吃习惯其他口味的菜系。

对于音乐品位之争,比如口水歌。就好比酸、甜、苦、辣,美食百味俱全,欣赏“苦” 、“辣”是需要培养的。由于人的审美能力总是从头培养的,因此能力越高,人群越小,所以口水歌的市场会更大,而所谓高雅音乐的市场就很小。通俗音乐之所以容易被人理解,就是包含着非常突出的循环重复的打击乐节奏型,可以使听者立即发觉到的节奏律动。“高雅音乐”往往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要求较高。听口水歌是大众对音乐审美活动最重要的基础。从听觉上易接受的作品开始逐渐让大众接受音乐审美培训,随着一个人听觉感受能力的发展,其接受与喜爱“高雅音乐”仅仅是时间、年龄与偏好的问题。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是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的。

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趋势

歌曲的流行是有内在脉络的,每一次的变化都跟文化、经济变化有关系,每一次的流行变化也都会出现一个标志性人物,是他引领了当时社会的潮流。流行歌曲的每一次蓝海市场的开拓,都是颠覆性的,一个新潮流的开始,都代表一个旧的潮流交出接力棒。

内地市场从80年代初李谷一唱《乡恋》,成为内地第一首流行歌曲。到80年代中期崔健《一无所有》摇滚的觉醒,再到随后《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的西北风。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四大天王等港台音乐统一江湖。再到90年代中后期遭遇了韩流。2000年时候,出现了周杰伦。然后就是在内地唱片市场里遭遇到了刀郎,之后是碰到了《老鼠爱大米》,网络歌手们统领天下,再之后2005年到现在的《你到底爱谁》等苦情歌。

各领风骚三五年,并且每一次流行歌曲风格的变迁越来越短。音乐的潮流也总是出人意料,没有一种风格能超过10年的,周杰伦从2000年出道到现在7年过去了。所以,就在近一两年会出现新的音乐趋势也是可以预测的。

20多年来,唱片公司其实一直都是以歌曲为核心来运作,歌手走红都靠的是一曲成名。我们能记住很多歌曲,例如《黄土高坡》等,但是记不住是谁唱的。一直延续到2006年,从2007年开始,唱片公司靠歌曲为主的情况变了。具体的体现,就是去年到今年居然没有一首走红的歌曲。

看来,数字音乐市场要变天了。

张志远:北京爱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赵卓

作者:张志远

传统与革新音乐论文 篇3:

浙江传统音乐保护策略研究

摘 要:浙江传统音乐是指在浙江这一区域范围内,形成具有本地区形态特征的音乐形式,它一是涵盖历史流传下来的音乐存在,其历史源流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展现着浙江这一区域人们的固有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包括当代创作具有传统特色的音乐,其创作形式多样、意蕴风采独特,表现着浙江区域人群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审美价值。伴随中国近现代化发展历程,浙江传统音乐的生存境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如何应对浙江传统音乐面临的挑战,并为其寻找保护策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浙江传统音乐 保护策略

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亦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人类生命延续、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也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浙江传统音乐是既是浙江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也是全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深切掌握好浙江省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现状,保护好我省音乐文化遗产,对我们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对我们把握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和音乐审美诉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对我们弹好中国旋律、唱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文化、展示好中国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近代化发展的历史浪潮中,浙江传统音乐出现了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在保护的方式方法上较为单一、无创新,往往采用静态式与封闭性的被动保护,极为容易造成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时代断裂;在保护的过程中对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属性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很容易造成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碎片化、无序化;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出现行政化的过分干预,为完成上级下达任务频现消极应付式保护,以此造成对浙江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多样性认识模糊。甚至有一部分人对优秀音乐文化的流失持漠视的态度,认为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是音乐专家和文化部门的事情,这种对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内涵、特色缺乏系统的认识,被动性、盲目性、仓促性、急功近利性、庸俗性的保护,无疑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是毁灭性的的。基于此,我通过在浙江县区的调研,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浙江传统音乐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一、利用区域景观空间进行动态保护发展

浙江传统音乐作为传统艺术的重要形态之一,影射着浙江这一地区不同的历史时段其社会发展的端倪,它包含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像金华道情、浦江乱弹、乐山佛乐这些历史悠久的剧种,他不仅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特色和社会历史价值,其最核心的是他来源于浙江这一地区的百姓,又通过其反哺这一地区的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从音乐心理学的角度,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审美功效的艺术形式,其振动体通过振动产生音响的大小、音色柔美程度和人类的情感具有同步的效应,因此音乐与旅游具有审美层面的统一性。伴随浙江五水共治为轴心的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旅游成为当下物质生活满足后,精神层面愉悦之重要途径之一。浙江地区传统音乐如何在旅游景观中更好地融入,并通旅游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浙江传统音乐具有其地域性的特色,承载着这一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审美方式,具备了吸引旅游资源的特性。笔者于2016年8月到江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旅游时,在山清水秀的东西岩景区参观中,同时欣赏了畲族的民间艺术家为我们旅游者演唱的畲族民俗歌曲,他们通过独唱、合唱、重唱等形式,表演了包括普通山歌、劳动歌、哭嫁歌和酒歌等系列民俗歌曲,曲调与唱词紧密结合区域和民族特色,风格质朴而不失典雅、唱词委婉而饱含情愫,让我们在自然风光的亲沐中,深切的体会了畲族深厚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因此,在浙江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的过程中,对传统音乐资源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其旅游区域内容,也可以增强游客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体验,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旅游地区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实现其旅游业和音乐产业的共赢。个人认为利用区域景观空间,对浙江传统音乐进行动态保护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結合,一是浙江传统音乐要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乡村是传统音乐传承发展的沃土,依托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和特色文化村发展,打好农村包围城市的战役;二是要做好传承与创新的结合,通过传统音乐惠及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如何最大化的使浙江传统的音乐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做到浙江传统音乐在旅游开发中形式与本质的统一、传承与创新的并重、表演与欣赏的和谐,突破历史固有不足、大胆革新、完善扬弃,力促乡村旅游与传统音乐最有力的契合;三是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空环境下,充分利用科学发展成果,依托高新技术产业,最大化的在旅游活动中展示传统音乐,像在富阳场口镇的景区中,很多景点都有二维码扫描带来的人工智能讲解,我们能否将浙江各地区的传统音乐通过这种模式向游客展示,让游客更方面的体验浙江传统音乐的魅力。四是要与景区博物馆、展览馆相结合,博物馆作为旅游活动中重要的区域之一,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同时在博物馆中增加传统音乐体验项目,来展演当地传统音乐的历史演变、风格特征、名曲佳作等,以此来提高游客对浙江传统音乐的心理感知。

二、通过学校教育行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学校教育是传播浙江传统音乐是最为便捷、快速、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浙江传统音乐在浙江人民长期的音乐社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作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形态和音乐剧种。然而随着现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不断向前推进,人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化的变革;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解放,流行音乐对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9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影响的后果就是90、00后这两代对传统音乐的了解甚少。基于此,如何在多元的社会变革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冲击下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浙江地区的传统音乐,且通过浙江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强浙江地区人们的文化属性和情感聚力是摆在浙江教育和全国教育上的一大严峻课题。面对传统音乐文化现状,2004年教育部颁布12号文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指导方案》指出,“根据区域性、民族性音乐教育的要求和学校特色开设地方和学校课程,约180学时, 10个学分。”此文件的颁布为区域性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提供了法理依据,这一规定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中得到实施。笔者认为做好浙江传统音乐乐教育在学校中的传播,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浙江传统音乐的学校教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出真知,将浙江地区的传统音乐的存在无形的融入到浙江音乐教育的社会实践中,才能使传统音乐的教育落到实处。如2017年4月23日,由浙江省戏剧发展促进会、浙江省婺剧促进会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承办的婺韵乐团戏曲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音乐厅举行,音乐会中,婺剧传统曲牌《花头台》、《三五七》、《二凡新韵》、《走青山》,越剧曲牌《手心手背》、《女儿情况》,以及京剧曲牌《打虎上山》、《春秋亭》等一一上演,艺术家们的倾情演绎为我院师生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使我们学生在书本的学习中,亲历浙江传统音乐的表演,真切的感受戏曲艺术家的表演实践,领会其表演形式与内容的融合统一。二是做好浙江传统音乐的教与课程开发的结合。在教的层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深切落实浙江区域传统音乐的比重,加大学生在审美欣赏过程中对本区域的音乐认同感。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低年级的学生与中高年级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要无缝衔接,逐步在不同年级的课程开发中,加深对浙江传统音乐的认识、认知和传承发展。只有厘清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浙江传统音乐才能通过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方法在浙江地区的到较好的传承。通过学校教育的有效方式,将浙江传统音乐植根于校园教育各个阶段,用区域性最朴实的音乐语言和最具特色的音乐形态来引导、启发、培养浙江地区的学生,这对于提高浙江地区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宽其音乐视野、陶冶音乐情操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扩大欣赏受众群体

传承和保护浙江传统音乐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根据观众的欣赏需求和接受度对其加大开发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扬弃传播,实现这一点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现状。尤其是当代社会,科技媒体的发展、图像技术的进步,给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契机。《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①对推动文化产业运用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区域性浙江传统音乐如何抓住这一机遇,结合电子媒介图像技术,丰富浙江传统音乐的视觉传达效果,以此来传播浙江传统音乐。这种实践在三维动画短片《醉花缘》中得到过运用,这部影片背景音乐通篇采用中国传统音乐经典作品之一的《高山流水》,其演奏恰恰就是我们浙江筝派的版本,内容在音乐的委婉推进中,讲述了一位喝醉酒的老叟,在桃花仙境般的世界中完成了一场奇异之旅。柔美的曲调、缓慢的行进、典雅的旋律伴之缥缈中的潺潺流水,聆听者不但回味无穷,且增添了众多的遐想。在六分钟的作品中,我们通过视觉、听觉的互动,以及社会影响下人的心理状态所产生的联觉,因音乐与画面的默契配合给欣赏者带来的感官上的愉悦。浙江传统音乐如何能够借鉴上述这种模式有意识地进行创作,使我们的听众尤其是青少年更多的接触浙江传统音乐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重要领域。然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符合这一条件的浙江传统音乐动画形式屈指可数,凡是发展皆有利弊,我们如何面對当下浙江传统音乐发展的不足,来看待浙江传统音乐挖掘的巨大潜在市场,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创作者和传统音乐家以及影视作品制片方好好合作,以此来培养浙江传统音乐的欣赏群体,为浙江传统音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我们相信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网络媒介的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传播,欣赏和喜爱浙江传统音乐的人士会越来越多,国别和年龄层次也会不断增长。

四、注重传承人核心作用完善活态保护渠道

浙江传统音乐文化如若缺少了人的存在,就失去了其最基础的生存和传承基础,人的行为在浙江传统音乐文化中很容易受到来自内部或者外部因素制约,而改变其指向性。因此保护传承人是保护浙江传统音乐最为重要的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跨越式发展,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可知在浙江传统音乐中,不论是浙东吹打、遂昌十番、宁海平调还是温州鼓词、台州乱弹、松阳高腔,亦或宁波走书、金华婺剧、宁波滩簧等,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问题,即艺人技艺传承和传承人的保护问题。2012年冬,浙江省婺剧促进会李林访会长带领音乐工作者,到金华浦江婺剧老艺人魏之云家里,搜集浙江传统婺剧乱弹唱腔《铁灵关》,这首作品基本是由真声向上翻成假嗓音演唱(亦称“雌雄腔”),非常珍贵。遗憾的是录音结束不久72岁的魏老就去世了。这段唱腔和翻假声的表演方法目前已被传承者周子清后期所掌握,不能不说是惋惜中的幸运事了,可见对非遗传承人资料挖掘时间的紧迫和对非遗传承人保护的刻不容缓是我们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浙江传统音乐文化存在和生存的脆弱性,上述浙江各类传统音乐往往是人在艺在,人亡艺灭。一位浙江传统音乐的老艺人去世,不仅仅是生命的终止,还有可能带走作品在内的诸多浙江传统音乐文化遗产。浙江传统音乐的传承人是浙江传统音乐的灵魂所在,如果没有传承人的存在,浙江传统音乐将会是无魂式的传说或书本式的介绍,其形式和内容都无法真切的在生活中再现。在保护浙江传统音乐传承人这项工作中,我们既要保护好老得传承者,也要加大对新人的培训,对他们的保护不能仅仅是在传统音乐申请项目中列入其名,而是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经济保障倾斜、社会地位提升、专业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制度上的保障。我们应该谨记,浙江传统音乐文化背后藏匿着我们对现世世界感应方式的无形变迁。当我们逐渐认识到事物发展加速带来丧失文化传统所承序的约束性时,它给我们本土文化带来的侵害,不仅仅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更多的是取而代之的危险。

结语

就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策略而言,不能就保护而谈保护亦或者说不能就开发而谈开发,更不能将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创新,由同一主体进行完成和评价,而是需要将其保护与开发作为一种浙江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话语主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的保护传承浙江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浙江传统音乐文化从宏观角度上讲,浙江省政府和各市县区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浙江各级政府在浙江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应该在制度上有保障、政策上有规划、资源中多整合、财力上多支持。省各级宣传部门、文广新局、教育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尽快制定有据可循的保护政策,为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开发、创新提供法律和政策上的依据。在有条件的市县区成立传统音乐文化保护委员会,对浙江各个地区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统一协调保护、逐步开发发展;同时尽快完善和建立浙江传统音乐文化资料库,落实逐级保护制度。在各地政府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用于对浙江传统音乐的保护方面,以此在传统文化的保护领域主动“谋其政”没发挥其在保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以此来换取浙江传统音乐文化在投入与产出、数量与质量、成绩与成效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保护者、传承者、开发者,我们要担当其包括传统音乐文化在内的国家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力争做好浙江传统音乐文化的守望者和传递者。

参考文献:

[1]毛云岗.浙江丝竹音乐现状分析与发展保护研究[J].音乐创作,2016(11).

[2]冯光钰.传承发展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的最好保护[J].音乐研究,2006(1).

[3]周耘.开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之先河——长江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发展回顾[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4).

[4] 殷颙.浙江遂昌“昆曲十番”音乐形态探析[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2).

注:本文系浙江音乐学院科研项目,编号:2018KL024。

作者:杨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理论论文下一篇:管理的沟通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