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2022-07-02

第一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工作三年总结: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在我的高三工作最艰难的时候,我的2013级的年级领导给我说:“三伟,加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从不可能到可能”。----------三台一中卿三伟

高一:茫然、刻板、温柔。初出茅庐的我,工作手无举措,感觉一切茫然,只得请教领导和前辈,前辈们怎么说就以为工作只能这么做。站上讲台,公然面对学生,心里有些胆怯,决择总是优柔寡断,教育学生“柔情似水”。

开学的第一个月,简直就是慌忙、茫然、疲惫,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无时不刻地培养同学们的行为习惯以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可是没有经验啦,在做什么事之前都要问前辈们,而且问了还担心出错,于是先看别人怎么做了又问才敢操作;对于新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也是一大困难,又是第一年的新课改同时还兼初中教学。第二个月,那些说话的、迟到的、不认真扫地的、抽烟的、打牌的、打架的同学逐渐活跃起来,一一现出原形。当他们每给我惹一点事,我就越是觉得很棘手,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较好的处理,同时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他们身上。尤其是当时有六个学生最为典型,可以说我这一年的工作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一天就和他们斗智斗勇,我可以围绕一件事情处理一天,而忽视了全班整体学习。最后期末考试很一般。

高二:专横独断。在认识到“柔情似水”无利于教育之后的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专横独断,对学生而言感觉就是要求,而且是“一定要怎么样”。这样无非一个结果师生是对立的,学生易出现逆反或是口服心不服。

这一年,我工作是比较徘徊的,学生入口最差,在教师配置方面不平衡,时而动摇自己的教书生涯。管理班级方面大大放手给了学生,但是凡事我插手处理事情都比较专制,与学生沟通较少,产生了些师生矛盾。最后期末考试也是以倒数第一收场。

高三:严厉而灵活,师生和谐。在经历了两个极端后,认识到教育学生应该是长期性和反复性,万事不能绝对的严厉,有些事情不是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根本上决定教育教学的成败。教育需要沉下心俯下身来做,把微笑带进教室,让学生自治管理,以谈心走进学生心里,用德育和爱引领学生,用“法”和“情”凝聚学生,用勤奋和耐心感动学生,用专业和魅力征服学生。总得来说,带班和教学第一届学生,感触颇多而深,在挫折中心志得到磨砺,我和学生一起在成长和进步!

其实进入高三了,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胜任工作,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我稍微总结了前两年的带班经历,较客观认识到班情:1.虽然高二班级成绩一直在倒数第一,但是我当时把重点放在了数学英语,政史地时间甚少,其实班级学科结构有所好转;2.班级班风问题也比较突出,如旷课、玩手机、抽

烟、喝酒、打架、上课讨论、下课追逐打闹及迟到的事情比比皆是。3.学风问题以两极分化和不静心问题最为突出,但是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

补课期间,我给学生表述了我高三带班的整体思路:1.严治班风;2.加大对手机违纪的处罚力度;3.严厉课堂基本行为,不准课间站过道、追逐打闹;4.一诊之前恶补数学英语;5.加强对寝室的管理;6.提高清洁质量。

同时我还找了年级领导,说明了我的想法:16班虽然目前是倒数第一,但是我认为很有希望,班级的教师配置不平衡。 不到一个月,确实有威胁到班级管理的学生,处理这些事我很果断,先给机会,再教育,最后绝不手软,班风明显有好转。通过分层教育,为学生树立目标,在调座位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自己与同学商量,写申请经我审核,学风也有较大进步。接着一诊考试班级总体都进步了,不过还是倒数第二,年级分管赵校长给我说:“三伟,加油,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二诊考试有时倒数第一,领导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比较淡定,给学生鼓气,分析学科结构,数学英语已经有很大提升,中间层上升较大,反而我是看到了希望,坚信三诊一定会突飞猛进。二诊结束到高考,我给自己规定了几条:每天坚守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考前考后一定认真分析学生,做好学生单独谈心工作,开展好踩线生分段工作,开好同桌寝室会,促进同桌、寝室的团结,充分协调好课后及自习课时间的利用,狠抓政史地。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班风学风达到有史以来最好,在四楼绝对是最好之一,班委干部认真负责,上课积极,自习安静,进教室迅速,清洁彻底,寝室团结上进,学会感恩......三诊结果比想象的好得多,上升到平行班第四,而且是总体都在进步,优生层次大大提高,尤其是文综是平行班第二,这个成绩我开始有些怀疑,但是接着5次周考证明,成绩很稳定,是真是的,这是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年级文科能考300个本科,16班至少能考21个本科。最后一个月,我调整各个阶段学生的状态,分冲重本层,稳定层,希望层进行冲刺高考引导。高考倒计时第十天我故意给全班发了一次脾气,以防考前浮躁,最后两天保持乐观平常心态引导,学生高考状态很好。最后我和学生笑的最灿烂,创造了平行班唯一1个上重本线,23个本科,上线人数排平行班第四,超任务第二多,。用一句领导的话:你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却完成了。当天我心动得写了一句: ”说实话,三年以来工作很艰辛,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我的心终于松了一下,同时感谢16班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同我一起在高考中创造了奇迹!16班上了23个本科线!“

三年的工作,高三使我成长最快,虽然最苦最累但是最有成效最快乐。总结带班经验几条重点:1.班主任必须要培养好班级班风学风;2.管好学生手机;

3.培养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管理好课间;4.合理引导早恋;5.培养寝室风气;

6.培养好班委干部、室长;7.教会督促学生管理资料;8.树立班级典范;9.做好学生谈心单独指导;10.班主任要“言必行,行必果”,身先示范,而后放手,做事要有主见,学生面前要有底气,耐心细心善于抓住教育契机,教育反复,而对于某些学生某些方面不能改变的,就给他一片沃土,让他慢慢成长。

第二篇: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大胆 =创造奇迹

六年级二班 王淼

奇迹,顾名思义,就是神奇的事迹。人这一生能有几个奇迹?而本姑娘,破壳十二载,已经见证了两个“奇迹”。不信?不信我就说一说。

今天下午,俺们可亲可敬的语文老师走进了教室。其实老师一进门,我就注意到老师手上的黑色塑料袋了。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不知道。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大家知不知道,‘破坏’等于‘创新’。”

"啊?”同学们议论纷纷,在我的脑海里,破坏是一个贬义词。老师见我们不太相信,就说:“下面让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拿出了一个玻璃罐,又拿出一个塑料袋,把塑料袋吹鼓,让我们把这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塞进这个小玻璃罐里。这个塑料袋的体积是这个玻璃罐的好几倍呢!这可能吗?我心想。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我们班的“大将”王文尚大义凛然地走上了讲台。只见他拿起鼓鼓的塑料袋,左塞右塞,塞了半天也没塞进去,只好以失败告终。

我看见大家都不举手,于是,我那好出头的毛病又犯了,手不知不觉的举了起来。所以我被老师叫上了讲台。站在讲桌前,我思潮起伏:有什么大不了的,打破塑料袋不就可以了么,赔老师一个就行了呗!

于是我“砰”的一声打破了塑料袋,然后又把它塞进了罐子里。我突然后悔了,可是没有回头路了。正当这时,老师居然夸我:“干得好。”同学们都不太相信这么做是正确的,可塑料袋的的确确被塞进去了。

后来,张小鼓把这个瓶子打碎了,是因为只有打碎这个瓶子才能把它放进比他小的瓶子。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大胆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奇迹。就像这件事,如果你不敢打破塑料袋,那就不能把塑料袋放进瓶子了。人生也是这样,把某件事打破常规的完成,并放进你“人生的瓶子”吧。

指导教师:吴素美

破坏的游戏

六二

王文尚

今天这个游戏,是我的破坏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把我从破坏的顶端一下子挤到了底层。

老师来了,走到讲台前,拿出一个塑料袋,一个小瓶子,在塑料袋里放上气,问:“谁能把这个塑料袋放到瓶子里?”老师叫起了小志光。

游戏开始······

玩家简介:小志光,六二班,资质:平平常常,成功率:13.75%。

小志光拿起塑料袋,快了快了,快要准备放了,放了放了,看他用什么方法把塑料袋放进去?放了,原来他使用了工放气技能!太拙劣了!

游戏结束,结束!!!

第二局开始。

玩家简介:王文尚,六二班。资质:仙段。成功率87.96%

我大踏步的走上去,心想,在家的那些破坏,实在是太拙劣了,我这次要搞点高级的,不把他弄破,也能把它放进去.怎么弄呢?放了放了,使用拆卸技能!虽然巧了,可是解不开呀!唉~~~我垂头丧气得回去了.

游戏结束,结束!!!

第三局开始.

玩家简介:王淼,六二班。资质:仙段,容易创造奇迹。成功率:97.68%

全神贯注,看他怎样放进去,只见那个塑料袋仍在他手里,开始了,俩手一并。砰!炸了!原来王淼使出了破坏死光技能!成功!

游戏结束,成功!!!

人生如此,破坏有功,若不破坏,永世不超生!破坏有益处,地球更美丽。

指导教师:吴素美

思维方式定一切

六年级二班 朱幕杰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改变一下传统的思维方式,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今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了这一点。

这节是作文课,可老师迟迟没有来,于是,语文课代表王淼去办公室叫老师,可她刚迈出教室,突然又扭头冲进了教室,一路踩着鼓点,一看王淼这样子,我们就知道老师来了,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

等老师踏进教室,我们定睛一看,只见老师拎着一个大塑料袋。没准又是好吃的!我在心里想道。“哇哦,好吃的咧!“亨利一看到塑料袋就两眼放绿光。我去,他都这么“丰满”了,还吃啊?大家也狂笑不止。老师听到了,对貌似“喝高了”的亨利说:“待会我就让你吃了它!”

在玩儿这个游戏之前讲了几道数学题,当然,这可不是普通的数学题,而是几道……几道……几道什么题呢?姑且说是几道非常好玩的题吧!老师先写了一加一等于多少?同学们以为其中有诈,迟迟不敢举手,看这光景,老师便自己写上了答案——“1”,“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写‘1’吗?老师问,“因为一里地加一里地等于一公里呀!”老师自问自答道,“因为把两杯茶倒在一个碗里,还是一碗茶。”王淼说。“把一块泥巴和另一块泥巴和起来,还是一块泥巴。”“用一块面团和另一块面团和起来,还是一块面团。”……灵感的小火花被风一吹,纷纷冒了出来。趁着这些灵感,我们开始玩游戏。

老师把道具从塑料袋里拿了出来,竟然是一个小塑料袋和一个小玻璃瓶,老师把塑料袋里面兜了些空气,塑料袋的体积立马翻倍了,“现在,谁能把这个塑料袋塞入瓶子里?”老师指着比玻璃瓶大出了好几倍的塑料袋说。老师先把王大头请了上去,王大头上去了,左瞅瞅,右瞧瞧,上看看,下瞄瞄,怎么也塞不进去,王大头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去了。最后,还是大胆的王淼把塑料袋“嘭”的一声挤破了,才塞了进去。

小心翼翼固然是好的,但是,有时候人生也需要点二愣子精神。不过,敢于打破传统的思维,也是一种英雄行为。

指导教师:吴素美

大胆的“变变变”

六年级二班

张翘楚

你知道一加一等于几吗?你没发烧吧?这么简单你不会不知道吧?问你呢,别转移话题,等于„„告诉你吧“一”。怎么可能,怎么不可能,一块泥巴加一块泥巴和起来不还是一块泥巴吗?这„„其实不可能也能变成可能,有时还是需要一定的胆量噻!

今天,这节课老师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的事。这其实是个游戏,只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那你就赢了。这不很简单,你真是小看我们老师了,这个可没有这么简单的哦。先看第一个不可能。

老师从塑料袋里拿了一个小塑料袋,左抖抖,右抖抖,“妖魔鬼怪快离开,快离开。”瞎想什么呢你,唉有同学成龙历险记看多了吧,老师收集了空气,收到了塑料袋了,塑料袋鼓成了一个球,老师又那出了一个小瓶子。说:“谁能这个球放到这个瓶子了。”“放了气不就行了。”“我觉得可没这么简单。”“我来!”呵,王大头,王文尚上去了,他左装装,右装装,怎么也装不进去,给老师弄破了吧,可又不敢,王文尚失落的下来了。“还有谁?”王淼想试试,她上去了,眨都没眨眼,手一挤,嘭!破了,他很轻松的放了进去,老师说:“你成功了!”啊——同学们的嘴都到地了,“这样就行!”“对我又没说不能弄破。同学们,看来你们的胆量不咋滴呀。”第二个不可能又开始了,老师拿出来一个大瓶子说:“谁能把这个大瓶子放到小瓶子里?”“我!”我上去了,看了看,我想:看来只有摔破才能装进去,可我有点不敢,大家都说,摔!摔!摔呀!我也不想回去,让大家瞧不起我,我„„我,啊——摔!咚!摔破了,吓死我了,同学们个个吓的呀,我去。不好还是装进去,再摔,终于摔成了小碎片,装了进去,我成功了,可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想:老师不会要我赔吧!老师不但没要我赔,还表扬了我,让我尝到了大胆成功的滋味。

这节课,我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虽然有点惨,但是有时候胆量会让你创造奇迹。

指导教师:吴素美

破坏的含义

六年级二班 史家乐

破坏有什么含义呢?让人痛不欲生?让人反感无比?其实,破坏也是一种美,它可以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哈哈哈哈„„”我们又被惹笑了,是这样的,王淼去叫语文老师,结果,不到三十秒钟就回来了,回来时还跳着淼版独创舞蹈,所以,大家被他逗笑了。

但接下来,可就没那么eaey(简单)了。

“大家请看这道题。”只见老师的手挥舞着,等她写完了,大家都哭笑不得,因为老师出了大家最拿不准的题:1+1=?纳尼(什么)?男的死嘎(怎么会这样)?

“老师当我们是学龄前儿童吗?这题真幼稚!哎-”场下下一片疑问。

“这题我会!”大家纷纷举手,有人说是一,有人说是二,有人却直接说对的等于一,错的等于二。然而,正确答案却是——1。因为:一里加一里等于一公里。

从而推算出了:3+4=1 因为:三天+一天=一周;51+49=1 因为:51cm+49cm=1m„„

游戏前奏很有趣,太短暂的游戏过程更有趣。

老师自制了一个塑料球(塑料袋充满气),让我们把它放入瓶子子内。王海涛把气放了,成功放入。而王大衰哥(王文尚)不想当坏人,所以他就硬往里挤,结果失败了。王淼呢?她把塑料球打爆了,也成功完成。

那把大罐子放入小罐子里呢?张大胆上去了,用她那24K金手把大罐子打碎了。大罐子成功放入小罐子里。

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双刃剑,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正如这破坏,有很多人只看见了它的害处,但好处,也是随处可见。所以机会只给那些胆大之人留着。

指导教师:吴素美

大胆、勇敢=创新

六年级二班 黄怡

今天下午,老师第N次来到教室,对我们说:“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你看到这里,一定会想:怎么不写题目啊?难道让我们猜游戏题目?NO!今天老师换台词了,不是“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了,而是“我现在先不告诉你游戏的名字,先做一会儿题后再跟你们说。玩游戏之前先让你们做一道数学题。”说完,便在黑板上写下了1+1=?“谁来解答?”大家先看看黑板上的题,又看看语文老师,一个也不敢举手,“谁来试试?”老师又问了一遍,大家就是不回答,不,有回答,沉默。你一定会想:这可是一年级小朋友都会的,你们不会?不,我们不是不会,而是不敢去答,老师现在就像是在诱拐小白兔的大灰狼,而我们就是那群小白兔,想去,又不敢去。“没有上来答得吗?”“没有那我就写下我的答案了。”1!什么概念!1+1=1?还是世界玄幻了,我们不知道?1+1=?无论在哪里,都不会等于1的吧。1+1=2可是天经地义的啊!语文老师仿佛知晓我们的心思似得,缓缓得写下了一个式子我们顿时不再云里雾里了。1里 +1公=1公里,天哪,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啊!“嗯,我这里还有几个式子。”一直默默地在旁边看着我们的语文老师发话了,并写出了几个式子:3+4=1,49+51=1,7+5=1嗯?“谁能想出来?”“哦!我!”王三水蹭的从座位上站起,高高的举起手,“好吧!你说。”“3天+4天=一个星期。”史家又高高的举起手,她说的是51分+49分=1元,呵呵,我们还真是不如史家乐啊!老师说这就是我们的游戏名称——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来是从下面拿出一个塑料袋,一个小瓶子,然后拿着塑料袋左抖抖右抖抖,知道塑料袋里收集了空气,才聚拢了起来,并打了一个结,问我们“谁愿意把这个塑料袋装进小瓶子里?”“我!”王文尚趾高气扬的走了上去,左装右装,就是装不进去,只好放弃,垂头丧气的回到了座位;下一个是王淼,她左看看右看看,像是下定决心似地,“嘭!”塑料袋破了,王淼轻而易举地将塑料袋放到了小瓶里,而后又不安地望着老师,直到老师说:“恭喜你,赢了。”才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座位。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做才能装进去,只不过我们没有这个胆子,而王淼做到了,就是因为她比我们勇敢。生活中也是这样,没有勇气,什么事也做不成,就不会有创新 ,提高。

指导教师:吴素美

第三篇:化不可能为可能 勇于创新

——李昌钰博士在华东政法大学的演讲2013年3月27日,世界知名的刑事鉴识专家、美国纽黑文大学全职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名誉院长,有“当代福尔摩斯”之称的李昌钰博士专程来到华东政法大学800人报告厅做演讲报告。演讲共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于3月27和28两日完成。会场上座无虚席、气氛活跃,演讲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场讲座的上半部分由校党委书记杜志淳亲自主持,下半部分由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杨正鸣主持。在800人报告厅里,聚集着来自松江地区公检法系统和武警部队的干部人员以及华政各个学院的师生。纵观总场,李博士以76岁高龄从始至终站在讲台上,用提问换奖品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将整个会场的气氛推入了高潮阶段。李博士的谈笑风生、精力充沛赢得了在座观众们的欢呼,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上半部分的讲座的主题是:现场侦查的新科技——从国际名案探讨。在具体讲解世界警察运用新技术破案的实例之前,李昌钰博士先简单介绍了一下个人的奋斗经历。回顾自己大半生的奋斗历程,李昌钰博士形成了自己的成功观,并将其奉献给了我们:他认为,成功的大前提就是以德服人,以诚相待;在成功的秘诀上,有四大观念十分受用: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以刻苦为用的奋斗观、以效率为王的效率观和以玩乐为极的生活观。同时,他反复强调合理的梦想与目标之于人一生的重要性,主张化不可能为可能,提倡创新精神。在分享了个人从警经历和成功感言之后,博士向我们介绍了当今美国以及世界警察破案的最新技术,以一例例影响巨大的国际名案谈侦查技术的运用问题,将我们带入了侦查技术发展的最前沿。

下半部分的讲座主要介绍了现场重建与逻辑理论的探讨,是上一次演讲的延伸与扩展。博士从犯罪现场的物证提取技术开始谈起,向我们介绍了鉴事科学的大致发展脉络,之后又深入犯罪现场侦查检验的一般流程,以亲身参与调查的重大案件为背景畅谈当今世界警察进行现场重建中运用的高精尖技术以及遇到的问题和相关解决对策。在阐述中,李博士还特别注重引入与案例相关的体格、文化、行为习惯等中西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为演讲中理性的思辨添加了文化的底蕴,实现了多学科交叉,从而让报告异彩纷呈。报告结束后,李博士还与华东政法大学相关领导、老师以及志愿者们进行了拍照留念,并题字“大道行思”赠与刑司学院,激励刑司学院继续努力奋进,早日实现“刑司梦”。

李博士为期两天的演讲活动十分精彩,体现了李博士对于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深厚的情谊和殷切的期待。希望刑事司法学院的同学们都能以李博士为榜样,努力化不可能为可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奋勇前进,在前进的道路上追梦刑司。

第四篇:可能性:可能性(三)-1.DOC

可能性:可能性

(三)

教学内容:

教材P107—109

教学目的:

4、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6、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记录次数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

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

P107“做一做”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P1096

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第五篇:关于针对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媒体报道

1、10月20日,成都商报对我校首席教师、特、高级教师与青年教师

签订“老带新”协议一事进行了报道。

2、11月13日,成都晚报教育专栏登载了对我校常务校长张诗德的专访文章《造就名师 创办名校》。张校长就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培养目标、保障条件及民办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3、11月

13、14日,成都日报、成都早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纷纷报道了我校邓冬梅老师做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她在周末空余时间跟学生通过OICQ或电子邮件聊天,利用网络平台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

4、11月20日,成都商报对我校半期考试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巡考一事进行了报道。

好人好事

1、10月份,学校进行图书馆搬迁工作,总务主任汪明广在患病情况下

坚持工作,带领处内同志争分夺秒搬运图书资料。由于领导身先士卒,勇作表率,使整个搬迁工作缩短了不少时间,确保了新图书馆的按期运作,汪主任的行动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2、初一年级的一位同学拾得饭卡一张,主动交给学校老师,并且没留下自己的姓名。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现象值得大力提倡。

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一段37#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邮编:610017 电话:(028)86945017电子信箱:bsdsy@cdei.net.cn 报:北师大领导、北师大海威公司领导、成都市教育局、学校领导。

送:各兄弟学校、学校各处、室、组。印50份

4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

校 园 简 讯

二OO二年第1期(总第1期)

学校办公室主办2002年11月20日

综合信息

1、9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举行了盛大的落成暨开学典礼。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王荣轩、北师大副校长戴家干、北师大出版社社长常汝吉、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汪风雄、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杨伟、北师大附校中心办公室主任孙汉银等各级领导、部分校友代表、友好单位负责人、学校从北京聘请的六位首席教师和2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出席了这次盛大的庆典活动。

在庆典上,校长李林宁首先致词,代表学校对所有来宾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一年来新学校的筹备、建设情况,介绍了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条件,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和发展前景等。教师和学生代表也相继发言。最后,各级领导发表了主题讲话,对新学校的落成暨开学表示祝贺,对学校今后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

本次活动由学生担任主持人。次日,省、市主流媒体纷纷在显著位置对这一盛典进行了报道。

2、10月8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常务校长张诗德在朝会上作了题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加强校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讲话,明确了学校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心,对本学期教育教学两条线的工作提出了具体

要求,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根据常务校长张诗德的讲话精神,学校迅速启动教育科研计划。10月8日和15日,在副校长杨柳青的主持下,请首席教师陈振兴分别作了题为“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教育科研问题与假设”两个讲座。常务校长张诗德在两次会后的总结发言中都要求全校教职工把教育科研与个人教学结合起来,人人参与,自愿组合,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教科处主任廖云对本学期教学科研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3、10月17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学校办公室组织全体离退休同志外出庆祝九九重阳节。在庆祝会上,常务校长张诗德和总支副书记、工会主席杨延凤分别讲话。首先向老同志们表示节日的祝贺,其次介绍了学校各项

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埃蒙斯(美国思想家)

工作进展情况,最后寄语老同志们要保重身体,继续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宣传学校。副校长王延玲、办公室主任张继东及总务主任汪明广参加了本次活动。会后,部分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同志同台演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娱节目。此次活动受到了离退休同志的广泛赞誉。

4、10月19日、20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教科处组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各处室工作人员参加了校园网网络培训。目前,学校各部门正积极录入资料,建设校园网。

5、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召开中、召开后,我校积极组织全体师生员工及时收听收看有关新闻,并分两次组织教职工对十六大报告进行了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十六大给我们指明了新的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扎实工作,争创新的辉煌。

6、在刚结束的市人事局组织的大学毕业生“双选会”上,我校展位异常火爆,前来咨询应聘的学生超过千人,短短的两个小时,就收到自荐书几百份,这充分显示出我校的吸引力。目前,学校的招聘工作即将开始。

教育信息

1、10月份,为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减轻班主任工作重担,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教育处在普遍使用“家校联系卡”的基础上,从本月开始与“中微电脑”合作进行“天府家校通”的试点工作。

2、10月30日,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教育处组织全校班主任进行“谈谈班主任工作的体会”的学习讲座。讲座由特级教师、学校首席教师杨雄生老师主讲。常务校长张诗德、分管副校长王延玲等学校领导聆听了讲座。

3、11月15日,学校组织初中三个年级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冲出亚马逊》。

教学科研动态

1、10月工作重心转移后,全校掀起了教育科研热。学校教学科研处将分两批推出有水平的研究课。10月22日,物理组在首席教师杨雄生的指导下,推出了由青年教师李俭惠主讲的“蒸发”。整个课全是由她自己设计,简易教具学生易操作,结论准确。10月24日语文组在首席教师李喻增的具体指导下,推出刚毕业的李俊青和苟燕华两位教师的课“狼”。三节公开课生动地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全校引起

2

在生活中是没有旁观者的.

-----伏契克(捷克民族英雄)

了极大的反响。

2、11月5日,我校举行校级课题开题报告会。物理组和语文组的老师 分别做了开题报告。

3、11月13-15日,我校举行了期中考试。

4、11月14日至17日,在常务校长张诗德的带领下,我校共有5位教师参加了北师大举行的附属学校理科研讨会。

对外交流

1、10月27日下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张继东、教科处主任廖云和总务主任汪明广接待了河南省信阳市教育局组织的学习考察团。会上常务校长张诗德就“坚持先进教育理念,努力办好现代化教育”为题,向参观团作了主要讲话。内容涉及“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诞生的背景及办学方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及目前工作”和“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发展前景展望”及“当前民办校发展的生命力在何处”等方面。最后,张校长还就各位校长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商讨性的解答。会后参观团参观了学校的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

专家讲座

1、9月17日下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举行专家报告会。北京市特级教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首席教师杨雄生给全体教师作了题为《提高课堂效益跳出题海解放师生》的报告。在报告中,杨老师结合中学物理教学,采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途径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益,跳出题海,解放教师和学生等系列问题。在长达2小时的报告中,

全体教师多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报告会后,大家都觉得很有借鉴意义。

2、9月25日下午,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举行专题讲座。邀请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李立介绍该校抓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的成功经验,学校领导、全体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及教育处、教学处的有关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通过讲座,大家都深感我们的教研组、年级组建设步伐还需加快,要进一步调动组内同志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水平。

3、10月8日和15日,学校首席教师陈振兴分两次作了题为“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教育科研问题与假设”两个讲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班队活动教学计划下一篇:标点符号用法大全

热门文章

可能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