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2022-09-12

1 我国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关系

1.1 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通常分布于都市圈或度假区周边, 多位于城郊、乡村区域, 是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 田园景色, 将观光旅游、生活体验、农业生产融合为一体的交叉型产业。作为以农业为基础、休闲为目的、服务为手段、城市游客为目标, 将旅游和农业结合的新型产业, 休闲农业需要融合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 在国内尚属于新兴行业, 具有起步晚、起点低、潜力大、前景广的特点。

1.2 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

传统农业是我国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 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但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相比具有较多不足, 例如:生产效率低、农业附加值低、管理水平低、浪费劳动力、产业结构不完善和市场信息不畅通。目前, 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处于传统农业的阶段。虽然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 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化农业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3 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关系

休闲农业的发展通常依附于传统农业或现代化农业,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休闲农业发展于传统农业之后, 其中大量留存并融合传统农业的设施和生活、生产方式, 使参与者得到体验的同时了解到中国传统农业的历史与文化[1]。随着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 当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 开展运营管理, 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增加农业附加值, 还能为参与者普及现代化农业知识。

2 休闲农业在国内外的发展

2.1 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

中国的休闲农业最早出现在台湾地区, 20世纪70年代台湾大力扶持休闲农业发展, 逐渐显现规模。20世纪80年代后期, 深圳首先开展荔枝节, 逐渐从最初招商引资为目的的节庆转变为市民参与的采摘节,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8年, 国家旅游局提出“华夏城乡游”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以农家乐、度假村为代表的乡旅形式大量涌现, 乡村旅游得到快速推进。2001年, 国家旅游局制定《农村旅游发展指导规范》并公布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候选名单, 进一步推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2002年, 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 (试行) 》对农业旅游的规范化提供依据。2011年, 农业部发布《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作为我国首部与休闲农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 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 农业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目的加快、加强、推进休闲农业的建设。2016年10月8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中提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其中再次提及推进创意休闲农业。这标志着我国乡村休闲农业将会在今后达到新的高度。

2.2 休闲农业在国外的发展

国外的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即萌芽阶段、观光阶段、度假阶段、租赁阶段。

2.2.1 萌芽阶段

20世纪初为休闲农业的萌芽阶段, 在当时没有特定的服务设施和服务建筑, 参与者只是单纯地到农民家食宿休闲并参与相关农业活动, 欣赏田园风光, 借此离开城市的喧嚣, 在乡村安静舒缓的氛围中得到放松。

2.2.2 观光阶段

20世纪中后期为休闲农业的观光阶段, 这不仅仅是对田园风光的欣赏, 而逐步出现了以观光为职能的观光农园、观光牧场, 它将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与乡村的农业生产与农业作物想结合进行经营管理, 是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融合与交叉。

2.2.3 度假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 随着观光为主的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度假模式已无法满足大量人口的涌入, 场地管理经营者在场地内大量建设用于休闲、娱乐、养生、住宿的度假类建筑与设施, 丰富并扩展了场地内的度假功能[2]。

2.2.4 租赁阶段

租赁阶段属于新型的经营模式, 目前主要出现在德国、法国、瑞士、日本等少数国家, 管理者将大块的土地划分成小块出租给个人、家庭或者团体, 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土地进行管理, 在使参与者体验性增强的同时, 也使经营者增加盈利的同时拥有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3 休闲农业的运营方式与开发模式

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大中型城市和景区为依托, 农业为载体, 但在休闲内容中并不局限于农业生产和田园风光, 而需要将生活方式、文化体验融于其中。休闲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型、集体经营型、企业带动型、个体经营型, 按照其开发模式可分为乡村田园型、农家乐型、科普教育型、民俗风情型等。

3.1 运营方式

政府主导型是由政府负责出资组织农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地区环境, 搭建平台并出台相应互利政策, 鼓励并引导企业、个体入驻项目区进行项目运作, 带动周边农户进行科学的休闲产业发展, 提升当地经济效益。

集体经营型是充分利用土地集体所有统一规划的优势, 通过产业升级发展休闲农业, 带动乡村集体经济的收入。

企业带动型是以在资金、技术、管理、影响力等方面有较强的企业为龙头, 由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产品研发、市场推广, 农户提供农产品和土地资源, 形成“企业+农户”的模式, 实现规模化经营管理。

个体经营型是以农户为个体, 农户利用自家房屋、庭院以及周边的田园景观, 吸引周边区域的游客来此消费, 提供食宿、娱乐、体验、观光等活动方式, 具有价格经济、运营简单、成本低廉、组团经营的特点。

3.2 开发模式

乡村田园型的发展模式以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方式、特色农产品为元素, 结合农田、果树、花卉、渔业、牧业等产业开发体验性的休闲旅游项目。

农家乐型的开发模式充分利用乡村的民居, 由村民、企业或个人将房屋改造成民宿, 是集吃、喝、玩、乐、住、游和购为一体特征。

科普教育型是利用农业园区、农业博物馆等场所, 普及农业知识, 让人们了解并学习相关农业技术。

民俗风情型是以乡村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统文化、古老村落相结合开展休闲旅游活动[3]。

4 中国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4.1 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1 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休闲农业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休闲农业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 科学的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的现状结合: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等诸多学科领域, 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只有深刻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土壤水源、气候条件、区位信息、旅游人群和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后才能进行开展规划设计, 只有在前期多做工作, 做到因地制宜才能避免后期反复调整, 并非盲目效仿、没有市场定位、胡乱布局、没有服务配套设施、粗放经营。

4.1.2 专业的管理团队匮乏

当下我国缺乏休闲农业的专业管理团队, 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并不健全, 导致从业者管理混乱, 相关部门协作困难。需要规范团队建设, 从农业、观光、住宿、交通、餐饮、娱乐等领域出发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团队, 对团队下的服务人员定期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整体团队素质。

4.1.3 档次较低, 项目雷同

我国休闲农业起步较晚, 大多从业者因市场导向进入该领域, 以规模小、档次低、项目雷同、缺乏品牌影响力的小型农家乐和农场为主。需要逐步加强该领域中的科普教育, 增加功能丰富、互动体验感强的活动项目, 深度挖掘传统文化、提升休闲农业的品牌知名度。

4.1.4 季节性强, 没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传统农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由于休闲农业在观光体验中受传统农业影响, 参与度会随农业的季节性波动, 无法拥有稳定的经济效益。需根据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的布局, 形成四季有景, 也可以与农业4.0相结合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解决传统农业中的季节问题, 并在不同时节举办不同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活动。

4.1.5 品牌意识薄弱

我国关于休闲农业的知名品牌数量极少, 要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在不断追求服务品质的同时积极利用品牌推广的营销手段, 利用多种媒介让潜在的消费群体了解、接纳并喜爱该品牌, 提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

4.2 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基础较好, 但休闲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即有高原丘陵又有山川平原, 在多变的自然环境中有草原、耕地山林等多种自然资源;二是中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民俗文化, 不同的民族也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建筑形式;三是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城市居民环境意识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市民希望前往环境优越的乡村休闲度假;四是休闲农业具有体验性强的特点, 利于和企业、高校合作开展科普教学,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进参与者的协作沟通能力的同时使相关知识得到普及。

4.3 休闲农业实施的措施

4.3.1 结合当地文化, 打造特色农场

近年大量资本流入休闲农业, 尤其在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 竞争尤为激烈。只有与当地农业资源结合, 寻找文化、审美、艺术、娱乐的差异化, 行成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空间, 让参与者愿在其中参与、体验, 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4.3.2 做“小而精”的农场, 避免“大而全”

在农场创立初期, 若想农场得到发展, 首先需要学会如何生存, 只有能生存下来, 才有可能做大。在土地有限、资金有限的前提下, 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眼, 尽可能地做到“小而精”, 在形成竞争优势后, 逐步发展, 切勿贪大贪全。

4.3.3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

规划在农场正式建设之前具有重要意义, 是对场地的分析与展望, 思考如何做、怎样做的一个过程。通过规划制定计划, 通过协调分步实施, 让农场先运营, 再逐步发展, 通过资金流的运转减少管理成本和资金压力。

4.3.4 由主导产业带动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有别于大部分休闲旅游项目区, 当休闲产业依附于农业时, 才被称为休闲农业。无论是种植业、养殖业还是加工业, 休闲农业应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勿轻易本末倒置。

4.3.5 提升服务品质, 精细化管理

农场的服务可分为传统服务、体验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 农场中硬件设施再好, 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也很难做好。因此, 需不断提升管理中的服务, 多为人着想, 在大方向做好的时候多注意细节。

4.3.6 提高农产品品质, 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中农产品具有利润低、回报周期长的特点。提升收益率通常有两种措施。第一是大面积高效农业, 运用现代化农业技术, 降成本、增产量, 提升整体质量。第二种做绿色、安全、有机的生态农业, 满足部分安全、健康、养生、追求品质的人群需求。此外, 可以通过加工、创意, 提升产品、延长价值链, 再通过休闲农业及其他渠道增加产品附加值。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伴随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绿地匮乏、生活节奏快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那些温馨、舒适且具有情趣的乡村生活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喜爱。基于此, 论述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 通过对休闲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进行对比, 了解自身发展中可提升的空间和不足, 提出对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关键词:乡村,休闲农业,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1] 吕国伟, 任国柱, 刘芳.美丽乡村:休闲农业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2] 王树进, 陈宇峰.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9) :38-45.

[3] 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 2000, 20 (2) :119-12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安顺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研究下一篇:莫让补白“事倍功半”——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补白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