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22-08-01

第一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真正的享受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经验交流材料

初三语文王慧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机会,我感到非常荣幸。走上工作岗位已经三年了,回想这三年的教学历程,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领导对我课堂教学的种种指导,更离不开身边有经验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帮助。说起经验实在不敢当,只是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今天拿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在语文新课改这条充满挑战性的道路上,我认为,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我们必须攻克的堡垒。因为提高课堂效率,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提高课堂效率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接受的就是新的教学理念,我明白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所以,无论是备课还是在课堂上,我都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教学模式,认真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然,新课程改革并非易事,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有些做法也不够成熟,但在课堂上我也在不断改进,争取更完善。

二、钻研教材充分备课

我认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我们就“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自己本身教学经验的不足,所以我在备课方面也是格外用心。

我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要充分预设,尽可能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这样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我觉得语文是最容易让学生感兴趣的学科。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采用讲述故事、设计悬念、或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节课中间,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的时候,我及时迁移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我会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但是教师问什么、怎样问关系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发现提问的时机和提问的方式选择恰当能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说话方式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每位学生有话说,鼓励学生有原则的畅所欲言,在彼此交流中得出容易理解接受的准确答案。

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力量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喜欢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也恰好就是新课标要求下的一种教学模式,何乐而不为。因此,我几乎每堂课都要涉及小组合作的环节,但前提是不得说废话,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同时,我也参与到学生中间,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意识,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

总的来说,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涉及到各方面的工作,对于如何提高,老师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欢乐和谐中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就问心无愧了。

以上是我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些不够成熟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对于语文教学,我是一个新手,新手上路,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2010 、12

第二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江苏淮安市新安小学(223001) 杜成碗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各科教学的目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下,教学过程作为由多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环节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过程的设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基于生活,使学习过程生活化。学生的学习活动总是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零起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还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在顿悟中学习。

2.粗化教的过程,细化学习方式。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努力克服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及的几个“过于”,要粗化教的过程,变教学过程为教学环节,细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听中学、做中学、看中学、读中学、想中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准备精彩的评价语言,制定教学方案。

3.围绕学习结果,做好预设和反思。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一节课的教学评价指标,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充分、准确的预设,确保教学过程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优化课堂提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问题要明确,有探究价值。教师的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基本素质、语言功底和教学智慧。对于课堂提问,教师要切实做到问题明确,语言准确简练,确保提出的问题信息能够比较顺畅地传达给每一个学生。此外,教师还要积极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增加所提问题的思维容量。

2.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精心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学习情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

3.构建合适的学习模式,有效应对学生的提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的学习模式,对学生提出的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要分阶段集中力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对一些枝节性问题,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相机解决。在应对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创新交流方式,强化多向交流。现行的课堂教学,不是处于教师“一言堂”的无交流状态,就是处于“教师问,学生答”的单调的师生交流状态,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却交流甚少。

上述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师生的有效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创新交流的方式,提出有驱动性的、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改变学生的活动方式,引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此外,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应把课堂交流引向更深处。

2.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供思考、交流的范式。有价值的话题是有效交流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思考与交流的基本方式,如“围绕问题—形成假设—收集资料—形成初步结论—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有可能在一定的思考、交流范式的指导下,围绕问题有条不紊地和文本、老师、同学展开有效的交流与对话,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四、优化教师评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变重复、强化性的语言为激励性语言。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性地重复学生的回答,而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的现象随处可见。这种重复的强化性语言过多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容易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变重复、强化性的语言为激励性语言,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强化知识技能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2.加强评价的预设,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在预设评价语言时,就要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表现和回答问题的不同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评价内容,强化评价的针对性,提高评价的实际效果。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增加教学积累,不断提高课堂评价的水平,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五、优化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参与活动,留心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还要担当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角色。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了解学习活动内容和活动进程,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适时给予指导,为后面的交流活动做好准备。

2.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适时调节活动进程。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并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调节活动的进程,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高效地进行下去。

第三篇:落实教学规范,提高教学效率

2008年10月25日,我校君达青年教师学校进行了第四期培训,培训由教务处谢元领主任主持,邀请部分优秀教师就“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问题”、“说课准备问题”、“教学常规落实问题”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问题”与三年内青年教师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陈晓明副校长、教科研处李莉主任,嘉诚教务处周学莉和冯耀忠两位主任也出席了本次培训。

培训开始,言承璎老师以“演绎完美的课堂为题”根据自己的实际体验,对教学过程中如何因材施教问题进行阐述;赵文珊老师与张宝旺老师也分别以“诚能动物,蔼然自可亲”、“浅谈在学困生中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为题,就此问题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体会。随后,吕家华老师与王健伟老师就“说课准备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发言,发言题目是“精雕细琢”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经过短暂休息之后,培训开始进行后两个主题。对于“教学常规落实问题”,参加发言的是沙莉、孟云和张岳三位老师。沙莉老师介绍了自己在批改作业方面的体会与做法;孟云老师介绍了备课的要领及作业批改;张岳老师则与青年教师交流了关于板书书写规范的几点想法。最后,外语组陈彤老师结合自己一次做课经历,以“教学的影响力”为题,阐述了自己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

此次培训环节紧凑,内容充实,在几位教师发言前,教务处向参加培训的青年教师发放了青年教师培训活动问卷,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调查,并在培训的最后由周学莉主任进行总结分析,并对青年教师的一些疑惑进行了解答。

第四篇:规范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之我见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和保障。课堂管理主要是对课堂中诸因素进行有效地调控,采取适宜的方式与策略,以学生的自我控制并最终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实施为目标的过程。然而,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有其特殊,与其它的课程不同,它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信息技术教学拥有高端的硬件设备、丰富的网络世界,加之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互动性,这对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规范制度,科学管理

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上课的时间、地点往往和其它学科不同,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对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管理的要求更高。在学生心目中,信息技术就是一门娱乐课,学习态度比较自由,所以我们必须建立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使其逐渐养成规范。

1、制定制度,科学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也意味着以预防为主,纠控为辅,其核心就是制订并有效执行课堂规则。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学科,独立的教学环境,针对全体学生,切实制定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规范,使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并制定相应的违反制度的处罚措施。管理规范要明确而具体,一经形成,要将规则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并让他们理解与配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提醒、解释和探讨规则,并要注重规则实施的检查和反省。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和其它课程的区别后能严格遵守,要做到奖罚分明。

2、规范档案,科学安排。

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地分组搭配,做到优差结合,确保学生学习互帮互助,其次,合

理安排小组长,设置流动“小老师”,帮助教师指导各小组的实践操作和督促学习任务的完成,最后,做好每节课的课堂记录,做到教师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整改。

二、完善设计,保障教学

1、任务驱动,激发兴趣

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堂中的任务驱动显得尤为重要。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教学的第一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任务”真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所以,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对学生就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达到掌握所学知道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比如在《powerpoint制作》的“教学引入”设计时,我就问同学们:假如有外地的客人要到松滋游玩,你会带着他到什么地方去看看呢?学生们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桃花岛、新神洞,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客人介绍游玩的景点呢?这个时候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任务,powerpoint的制作,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吸引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展示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2、小组合作、相互促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式”学习做为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集其它学科之长,补其它学科之不足,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了解社会的发展,知道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女生的在文字输入的速度上要强于男生,而部分男生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上要强于女生。因此,在分组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注重女生的搭配。,让小组内的男女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完善评价、激励学生

(1)学生自评,彰显个性

多种评价方式中,我认为主要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公正的评价、学会多角度多方法公正的评价自己,体验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的收获成功。在学生自评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要求、操作方法和操作要领的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评价的标准。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探究过程中,更多的时候还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反问,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如:你是怎么操作的?这真的是你尝试操作后发现的吗?等等。追问不仅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求证意识的良好途径,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需要教师精心有效的引领才能逐渐走向成熟,利用评价表可以引领学生评价逐渐走向专业,学生的自我评价就会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设计的评价表用文件的形式上传到服务器中,方便学生查看对照,进行科学有效地评价。

(2)生生互评,体验成功

生生互评,即“同桌”的评价,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在各科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掌握学习该门学科的方法。学生互评,就是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过程,解决在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对诸多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评价的问题。但是,学生在进行互相评价时,往往习惯挑对方的毛病、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能发现别人的不足,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营造一种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如在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进行必要引导:“你觉得他的作品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然后再让他说出作品需要修改的地方,让学生学会欣赏。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实施学生互相评价,由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本身的特征来决定。首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及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操作成功与否,答案正确与否,学生容易判断。其次信息技术课学生操作的结果是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学生操作的结果不但清楚明了的显示出来,易于周围的同学进行判断与监督,教师也能监控到所有学生的屏幕信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这些特征为实施学生相互评价,创造了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条件。

由于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评价的机会有限。因此,对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评的运用。让他们在参与互动评价中,学会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在磋商与对话中消除分歧,最终形成多元评价格局。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可以及时让学生将作品上传到服务器,让更多的同学浏览到同伴的作品,于是生生互评的“同桌”便成了面向全体的所有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之间的不同评价引导,要注重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坚信“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总能找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有条件的话,

还可以发动学生在网上用文字记录对同学的作品作点评,以发表不同的意见。

(3)教师点评,激励成长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体验、行为,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即时评价,是重要的课堂调控手段,具有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并激励学生产生持久的后继学习动力,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总是占据主导地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评价是最有权威的,当学生的作品获得老师的认可时,学生会感到学习的成功与幸福。

要想让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不断规范,教学效率不断提高,除了从以上几个方面思考外,还有最主要的一点,我们要和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一定会改善课堂纪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的。

总之,无论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该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有建立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将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灵活使用,才能最终实现“提高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宗旨。

第五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

曲沟镇一中

王振华

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

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通风机房管理制度下一篇:土地流转租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