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2-09-11

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 (虚寒型) 、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困绕着许多患者, 虽经中西医方法治疗, 仍会反复发作, 造成工作、生活的痛苦。我院16年来开展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这些疾病, 疗效显著, 并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 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三伏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的理论依据

三伏天“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的一种治疗方法。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病, 多因正气虚弱, 感受风寒而诱发, 且好发于冬季, 故称“冬病”;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 在人体腠理疏松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 采用穴位贴敷疗法, 扶助正气、祛除机体内伏寒邪, 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 故称“夏治”。穴位贴敷疗法, 即于人体体表穴位贴敷药物, 通过药物、俞穴及经络的作用, 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因其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原则, 特取每年初、中、末伏第1天进行治疗[1]。

2 穴位贴敷方法

2.1 取穴

不同疾病一般取穴如下, 并根据病情加减穴位。哮喘:大椎、定喘、风门、肺俞、脾俞、天突, 严重者加心俞、膈俞;慢性支气管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天突、大椎、定喘、足三里;过敏性鼻炎:大椎、合谷、曲池、肺俞、风门、肾俞、脾俞、膻中;慢性胃炎 (虚寒型) :足三里、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内关、中脘;慢性腹泻:天枢、足三里、脾俞、中脘、命门、关元、大肠俞;风湿性关节炎:大椎、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肾俞、委中等穴。

2.2 操作方法

药物在运用的当日制备, 用生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为10g∶10m L,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患者取座位或俯卧位, 暴露所选穴位, 先将贴敷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惯例消毒, 然后取直径1cm, 高度0.5cm左右的药膏, 将药物贴于穴位上, 用5cm×5cm (小儿患者可适当减小) 的脱敏胶布固定[2]。

2.3 穴位贴敷时间

每年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 各贴敷1次。成人每次贴药时间为2~6h, 儿科患者贴药时间为0.5~2h[2]。连续贴敷3年为1个疗程。

3 护理方法及体会

3.1 穴位贴敷前的心理护理

为使患者配合治疗, 贴敷前应先做好心理护理。通俗地向患者说明三伏天贴敷俞穴治疗的机理、贴敷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 三伏天阳热盛, 贴敷温热药物后增加机体御寒能力, 至冬则少发病;将药膏贴于所定的各个穴位, 一般3h左右 (小儿1h左右) 取下, 有个别起疤, 也有办法处理;只要坚持贴敷, 疗效是很满意的。使患者对穴位贴敷疗法心中有数, 消除患者惧怕敷贴后起疤、疼痛等的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

3.2 穴位贴敷中的观察护理

贴敷时应将药物固定牢稳, 以免移位或脱落;贴敷中密切观察,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而分情况护理。对药物耐受能力强可贴3~6h;小儿及皮肤敏感者, 若耐受不了灼热感, 可根据自己的耐受度, 及时取下, 不受2h所限。贴敷的最佳时间为去药后局部潮红, 有热痛感, 几天后脱一层薄屑而不起疤, 既达到治疗目的, 又无起疤的痛苦。

3.3 穴位贴敷后的局部护理

药膏贴上后局部皮肤会有灼热感, 为正常反应, 一般过2h后把药膏取下, 若皮肤已潮红, 说明药物已起效。贴敷后应减少运动, 尽量避免出汗, 以免药膏脱落;取药膏时要清点所贴敷药膏的数量, 不要遗留而忘记取下, 对有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 要用温清水洗涤, 亦不要擅自延长贴敷时间, 以免造成皮肤灼伤;取下药膏后局部潮红, 有微热感, 则无需处理, 注意洗澡时不要伤着即可。若局部潮红甚, 热痛重则有起疙的可能, 或已有粟粒状小疤者, 立即用75%酒精棉球轻轻擦洗, 可减轻疼痛, 防止起疤, 必要时lh擦1次, 可起到少起疮或不起疤的作用, 同时嘱患者不可搔破, 防止感染。若去掉药膏后局部起绿豆大水疤, 有的则在半天或1d后起疙, 甚者整个贴敷部位起1个大疤, 可先局部消毒后用注射器吸出, 用碘伏消毒, 保持干燥, 3~4d可痊愈, 个别愈合时间稍长。若穴位皮肤嫩红者可换其他俞穴贴敷。最后, 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 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泡, 属药物贴敷的正常反应, 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 或局部涂抹哈西奈德乳膏止痒, 防止渗出;如果水泡较大或有少量渗出, 可用消毒后的针刺破水泡, 用消毒棉球吸干水泡中的渗出液, 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较大, 可用2%的黄连素溶液冷敷患处, 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泡体积过大, 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 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 按烧伤处理[3]。

3.4 穴位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护理

嘱患者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 不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 禁食海鲜、虾等发物, 应戒牛肉、鸭、鹅、花生及煎炸食物, 以免影响治疗效果;不可贪凉, 贴敷后不要马上进到温度低的空调房, 或将电扇、空调直接对着贴敷部位吹, 防止遇冷使毛孔收缩, 影响药物吸收。另一方面, 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虽然有较好的效果, 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 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有疮、疖和皮肤破损者应慎用或禁用。遇有发热外感时应暂停贴敷。

4 结语

凡经过了3年或3年以上治疗者效果较断续或只做1年治疗者为好。经过治疗, 许多患者发作症状明显减轻, 发作间隔延长, 免疫力提高。因此指导患者至少坚持治疗3年, 向患者宣传持之以恒、连续治疗的意义。“冬病夏治”融汇了时间医学、顺势医学、免疫医学、中医学等诸多学科, 是一种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治疗方法[4~5], 由于“冬病”受到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受到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制约, 它们直接影响了治疗“冬病”的疗效, 因此冬病夏治需护理, 治疗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护理细节, “冬病夏治”中, 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促其最后收功。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护理方法分为贴敷前的心理护理、贴敷中的观察护理、贴敷后的局部护理, 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护理和治疗时间指导。结果 开展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让不少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 (虚寒型) 、慢性腹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冬天发病减少, 症状减轻, 病轻者甚至不发作;许多免疫力低下、易感冒的儿童, 冬天感冒减少, 症状减轻、病程短, 吃药也易控制疾病。结论 “冬病夏治”需护理, 治疗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护理细节, “冬病夏治”中, 科学细致的护理可促其最后收功。

关键词: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 吉训超, 王祥, 许华.从冬病夏治探讨三伏天天灸的治病机理[J].江西中医药杂志, 2004, 35 (3) :14.

[2] 中国针灸学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指导性意见 (草案) [J].中国中医药报, 2009, 7:29.

[3] 胡玉灵, 孙刚.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3) .

[4] 明翠丽.针灸加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2) .

[5] 朱赛男.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32)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重庆农产品及农资价格周报2016年第二十八期下一篇:基于财务共享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