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的古诗范文

2022-06-18

第一篇:关于春节的古诗范文

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关于春节的古诗10首,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1、《迎春歌》

袁宏道(明)

东风吹暖娄江树,三衢九陌凝烟雾。

白马如龙破雪飞,犊车辗水穿香度。

绕吹拍拍走烟尘,炫服靓装十万人。

额罗鲜明扮彩胜,社歌缭绕簇芒神。

绯衣金带衣如斗,前列长宫后太守。

乌纱新缕汉宫花,青奴跪进屠苏酒。

采莲盘上玉作幢,歌童毛女白双双。

梨园旧乐三千部,苏州新谱十三腔。

假面胡头跳如虎,窄衫绣裤槌大鼓。

金蟒纩身神鬼妆,白衣合掌观音舞。

观者如山锦相属,杂沓谁分丝与肉。

一路香风吹笑声,千里红纱遮醉玉。

青莲衫子藕荷裳,透额裳髻淡淡妆。

拾得青条夸姊妹,袖来瓜子掷儿郎。

急管繁弦又一时,千门杨柳破青枝。

2、《迎春》

叶燮(清)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3、《新年作》

刘长卿(唐)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4、《元日》

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田家元日》

孟浩然(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6、《除夜》

文天祥(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

文征明(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元日 玉楼春》

毛滂(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9、《岁除夜》

罗隐(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10、《除夜》

白居易(唐)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第二篇:有关春节的古诗50句

人生轮回几开端,当惜岁首元月天。雪泥若想留鸿爪,年年日记始新篇,以下是“春节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

2)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唐·张说《钦州守岁》

3)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祗与东君偏故旧。——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5) 细草穿纱雪半消,吴宫烟冷水迢迢。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6)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7)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文征明《拜年》

8)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黄景仁《凤城新年词》

9) 元良传万世,旦彩耀神州。快意空间聚,乐心吟赋悠。——漫岗秋叶《元旦快乐》

10)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11)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唐·白居易《除夜寄弟妹》

12)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13)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宋·范成大《卖痴呆词》

14)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萧条岁除夜,旅泊在洺州。——唐·白居易《除夜宿洺州》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6) 万炮齐鸣震九天,金龙彩凤舞翩然。神州共庆无眠夜,举盏吟诗踢踏旋!——巴松灵风《贺新年》

17)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唐·白居易《除夜》

18)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唐·白居易《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19)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20)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宋·文天祥《》

21)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22)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唐·杜审言《除夜有怀》

23)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白居易《除夜》

24) 鞭炮声声迎新年,妙联横生贴门前。笑声处处传入耳,美味佳肴上餐桌。谈天论地成一片,灯光通明照残夜。稚童新衣相夸耀,旧去新来气象清。——道平常《庆新年》

25) 绕梁年稔白芦葭,爆竹声中兑酒茶。新拭门窗明更暖,香融几案气犹华。醍醐夫子争饕餮,稼穑苍生搁耜耙。儿女归来添盛馔,潇潇雾笼富农家。——闫旭辉《新年贺岁》

26) 莫嫌寒漏尽,春色应来早。风开玉砌梅,熏歇金炉草。稚齿喜成人,白头嗟更老。年华日夜催,清镜宁长好。——宋·梅尧臣《除夕》

27)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罗隐《岁除夜》

28) 欢乐过新年,烟花灿九天。金龙腾玉宇,六出好耘田。——江南流萤《新年》

29)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30)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31)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32)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钱来苏《新年有感》

33)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3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35) 当空蛇舞龙退隐,春意萌动逐苏醒。梅领群芳初破冬,风送凛冽暖渐稳。柏烟袅袅近除夕,市井喧喧忙护警。邻舍久盼得乔迁,满坐亲朋一干请。——俯睇《又新年》

36)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7) 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郭应祥《鹊桥仙(丙寅除夕立春,骨。》

38)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39) 已将春事叠成山,闲指吟鞭过雁关。手摘轻愁寻旧梦,心铺素纸绘新颜。樽前菊蕊堪调酒,雪里梅枝总耐寒。预向风君签锦约,明朝花翠碧栏杆。——云舒云翔《新年寄怀》

40)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除夜作》

41)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42)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唐·白居易《三年除夜》

43) 冬去春来又尽年,风花雪月谈笑间。夕阳洒绘云霞美,寒风劲秀雪漫天。花开花落情未老,年复一年志亦坚。我欲立志与天衡,豪情冲破不周山。——仇志璞《新年自勉》

44) 午夜忽闻爆竹响,三声过后静如初。心宽燃者迎新举,意会惊人旧岁除。——老鹰满天飞《新年夜》

45) 大雪南飞雁,一字冲天,龙年好景福禄传。万水千山难相见,祝愿无边!秦宋过千年,汉武执鞭,神州处处留遗篇。辞岁迎新更万象,春满人间。——《浪淘沙·贺新年》。

46) 漫步空间又一年,唱吟赋和友情绵。迎新辞旧抒胸臆,共谱诗坛锦绣篇。——漫岗秋叶《新年寄语》

47)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48) 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9)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0)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第三篇: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及对联和古诗大全

春 节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习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从阳历看,春节在1月21日至2月20日游动。立春在2月4日或着是2月5日。

关于春节的对联

1.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上联:一年四季春常在

下联: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3.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

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春节的古诗

1、《除夜》

白居易

2、《元日》王安石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四篇:春节古诗名句

中国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古诗名句,欢迎阅读!

1、《新年有感》

现代·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2、《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3、《元旦试笔选一》

明·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4、《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6、《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7、《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9、《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10、《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1、《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13、《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第五篇:春节手抄报古诗内容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春节,分享了春节的内容,欢迎借鉴!

春节手抄报图片

1春节手抄报图片

2春节手抄报图片

3春节手抄报图片

4春节手抄报图片

5春节手抄报图片6

春节手抄报图片7

春节手抄报图片8

凤城新年词

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玉楼春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 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 只与东君偏故旧

山西春节习俗

大同唢呐

吹响“八大套”气势恢宏过大年

在阳高罗文皂镇杨家堡村,滑银山唢呐吹得好,曾经吹到了华盛顿,因此还收了3个洋徒弟,在当地造了个很轰动的新闻。他的家里除了各种各样的吹打乐器,还有许多式样不同的奖牌和奖杯。又要过大年了,这方圆几十里闹红火,可少不了滑银山。平日里,农忙的乡邻们难得听一回“八大套”,可这大年上,他绝对是受追捧的“星”。

晋北农村的民俗文化很多,“年三十晚上垒好旺火,交夜的时候点了。绕着旺火,一家人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接着大家就操起家伙,哇啦哇啦地开了场。一大家子都能来上点,只要有人吹起唢呐,这唢呐声把鞭炮声‘淹’了后,村里人就聚过来了,大家当然是冲着‘八大套’来的。”这“八大套”,包括‘将军令’‘水龙吟’‘大雁落’,专家们都说是中华民间音乐瑰宝,这可是祖上传下的,别家没有。”气势恢宏的大唢呐,雄壮激昂的八大套,旺火的焰苗里闪动着一张张笑开了花的脸……好一幅古朴祥和的乡村年夜图。

阳泉平定迓鼓、塔火

百姓过年大菜

说起正月里的阳泉哪里最热闹,当首推平定。而在平定百姓的心目中,打迓鼓、垒塔火,如同春晚,是过年必需的“大菜”。

他们的迓鼓阵形千变万化,时而长蛇阵,时而四连环,通过阵形的变化和锣点的伴奏,错落有致。尤其是演员背插镶白边的三角旗、胸挽八宝绳花和女角两颧绘制的梅花造型,给人奇特和肃穆的感觉。排练间隙,通常是祖孙四代都打得一手好迓鼓,每逢年节、赶庙会,迓鼓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节目。

在平定,还流传着一句民谚:“耍十

七、闹十八,十九起来灰塌塌”,说的就是元宵塔火。这几天,在平定县张庄镇开饭店的于秋铭,正忙着准备烧塔火用的炭块:“俗话说,火烧十年旺。这烧塔火就是图个吉利、热闹!”一般是在每年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时,平定县城内城外的街道上,所有朝街的门口,都要盘起一座塔火。塔火的点燃,一般在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十

四、十

五、十六这三天。烧红的塔火红焰鲜亮,气氛热烈,象征新一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朔州踢鼓秧歌:耍起来

朔州踢鼓秧歌是我国民间舞蹈的一枝奇葩,它融舞蹈、武术、戏曲为一体,内容主要是表现北宋末年水泊梁山英雄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英雄事迹。因为它体现了边塞文化的内涵,生、旦、净、末、丑样样齐全,花而不乱,外松内劲,别具一格,在山西的众多秧歌艺术中脱颖而出。

相传梁山好汉董平被辽兵虏于大黑河,因反宋志向一致而被释放,途经朔宁府(今朔城区)时和当地群众一起编演文艺节目,所编的节目均取材于梁山好汉的故事。因这种艺术形式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反抗精神,所以深受百姓喜爱,久传不衰,流传至今。

表演时在以唢呐为主的乐器伴奏下,男女演员身穿着艳丽的戏装,好像又回到了宋朝,豹子头林冲、赤发鬼刘唐就在你面前行侠仗义。

太原徐沟背棍:舞在空中的戏剧

“棍”的民俗文艺活动,是太原春节传统闹红火的主要内容之一,这其中,徐沟的背棍铁棍最为有名。用特别的铁棍装置绑在民间艺人身上,托着戏剧扮相的俊俏孩童,踏着鼓点翩翩起舞,远远走来,像仙子一般在空中舞动。

背棍,一般由两人表演。下面的男子汉肩背一种专制的三角形铁架,铁架下扎于腰,中搁于肩,上部为一个铁插座。上面的表演者,亦为八九岁的灵巧女孩。

徐沟的“背棍”始于明代,闻名遐迩。民间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晋阳风火流星:地方特色 叹为观止

一根一米多长的绳子,两端系上两个铁丝网兜,里面装上燃着的木炭,随着艺人呼呼生风的表演,铁兜越转越快,木炭越着越旺,伴着“噼啪”声响,夜幕下看不清艺人们腾挪跳跃的灵活身影,却只见一个个火轮在艺人有力的双手中不停地飞转变幻。场子外,不时飞溅而出的点点火星在人群中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惊叫。这便是流传于晋源一带,看上去又惊险又刺激的民间绝活——晋阳风火流星。

风火流星借鉴武术中的流星锤和杂技中的水流星创制而成,最初使用一条道具。风火流星烧的是木炭,过去只能在室外空旷的场地表演。现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表演了,用闪光球有闪光球的妙处,有炭火的刺激,形式丰富后,表演更好看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雷锋的作文范文下一篇:高一上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