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探究论文

2022-04-2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探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是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常用表现形式,而论文的选题却成了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许多科研论文的选题追求高大上而脱离实际,没有一条清晰行文线索,缺乏适宜的研究方法作支撑,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深层内涵。

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探究论文 篇1:

深入探究职业学校科研项目的开展

摘要: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选题是科学研究之始,而且是甚为关键的一步。其水平是衡量研究者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志,其过程本身也是提高研究者研究能力、走向专业化的重要步骤。因此,职校教师要想做一个成功的教育科研,正确而有意义的选题是迈向成功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然而,如何正确选题却成为一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的“拦路虎”。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查找文献、实地调查等途经,对“教育科研如何选题”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研究;选题

选题即确定研究的课题,课题是从研究方向所指示的问题中确立的具体研究项目,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它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教育研究的选题来源

(一)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

从教育事件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这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最常见,最实用的方法与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事业改革时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教育研究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因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是教育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来源于对已有理论的怀疑

任何一种学说或理论都不是绝对真理,对于已有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或争议之处,我们可以进行推敲检验,提出新观点并进行验证。也可能会发现一些还没有研究者涉足的“地带”,在这些无人问津的地带进行挖掘,当然这些对研究者的要求也较高。

(三)来源于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

中外各种教育文献和教育报刊上都有各种各样的理论研究资料等等,教育研究者可以通过整理分析有关资料,获得启发,从中发现和提出课题。

(四)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学术团体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及其成效,往往定期或不定期地制定一定的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可以作为教育工作者选题的来源。

(五)来源于学科交叉产生的空白区

在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下,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涌现出了大量值得开拓的新课题。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教育领域内进行,要学会在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点形成的新研究领域进行选题。

(六)来源于教育热点现象

对于一些引起非常多关注的教育热点现象,研究者也可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总结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比如新课改、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等,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

二、培养良好的选题思维策略

首先,怀疑思维是职校教师科研选题的重要思维能力。要想发现新颖的课题,就得持怀疑的态度,站在权威的对立面,去发现其中的矛盾处,不同之处。不安于现状,寻找突破点。

其次,在选题的过程中,应该打破常规思维,逆向思考,多角度,多方面的去思考事物联系,从而确定课题。

最后,还可以使用类比思维和聚类思维对老问题产生新认识,赋予新意。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教育科研选题,绝不是随意简单的,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

我们所选研究课题必须要具备一定评定标准的理论学术价值或实践应用价值;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及规律,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必须具备保证其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现实条件。即我们所选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价值性、科学性、创新型以及可行性。

对于教育研究选题的基本策略,总结起来就是三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何研究?怎样研究?研究什么?即确定教育研究的内容,并进行相关背景和前景分析。为何研究,即研究的目的,其理论价值以及实践意义。怎样研究?即研究方法和自我分析,包括怎样收集资料、怎样进行调查、怎样处理数据等。

三、掌握选题策略。

(一)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的成果,选择研究者喜欢的课题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喜欢,就会有动力,就会有毅力,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决心。研究者就会不断思索,勤于探究,激发超常的资历和灵感。

(二)在所学的专业范围内选题

在熟悉的領域内进行选题,对研究者来说,是较为轻松的一种方式,因为自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储备并且可能进行过相关的实践活动,更便于研究者发现问题,进行探究调查等。如果脱离自己的专业确定研究课题,不是不可以,但是难度相对就大了很多,付出的努力也必须多得多,并且很可能付出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所以保险起见,还是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确定课题为好。

(三)尽可能选择与教学工作有关的课题

工作制约着选题的动机、时间、精力、物力等各种条件,作为奋斗在一线的职校教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能够融工作与研究为一体的方式,是具有可行性以及价值性的。

(四)选择力所能及的课题

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应切合实际,绝不能好高骛远。

总而言之,选题是教育研究工作进行的第一步,也是教育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任何的教育研究者都应该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选题前应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以辩证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全面的考虑问题,然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杰.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选题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2):11-13.

[2]王凯.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思维策略[J].教育科学,2009(2):76-78.

作者:杨金立

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探究论文 篇2: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选题的原理与方法

摘 要: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是教师教育科研成果的常用表现形式,而论文的选题却成了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主要原因是许多科研论文的选题追求高大上而脱离实际,没有一条清晰行文线索,缺乏适宜的研究方法作支撑,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深层内涵。在此结合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和为人师的教育教学经历从科研论文的选题基础、行文线索、问题挖掘和方法选择四个方面来探讨真正适宜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选题的原理与方法。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选题;教师专业化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3.022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也从技术型向科研型转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优良教学能力,还应具备独立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注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总结的同时,还要能够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是教师科研成果的常用表现形式,是教师反思实践的基本途径,也是教师由技术型走向研究型的必经之路。教育科研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能够促使教师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科学理论进而指导更多的教育实践来促进教育的发展。[1]对于现代中小学教师而言,如果让他们提出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体会和感受,他们会讲的头头是道,但如果让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为科研论文,与教育同仁共享,却成了他们的负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小学教师在科研论文的选题追求高大上,与实际教学不相匹配,没有一条清晰行文线索,缺乏适宜的研究方法作支撑,不能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深层内涵。所谓选题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要求,从自己所意识到的无现成答案的诸多真问题里,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的认识过程。[2]论文的选题将决定论文的核心思想的表达,影响了教育同仁对论文的看法,同时也是对中小学教師自身教学素养的一种检验。在此结合自己的受教育经历和为人师的教育教学经历从科研论文的选题基础、行文线索、问题挖掘和方法选择四个方面来探讨真正适宜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选题的原理与技巧。

一、选题基础来源:教学经验的积累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处于不同的教育岗位,面对不同的教育工作,所接触的教育问题不同,获得的教育经验也不尽相同。对于教育政策制定者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的宏观体现,教育经验多源于国家社会层面教育政策的把握;对于教育理论研究者来说,他们更多的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层面来探讨教育问题,教育经验来源于教育理论的解读和对教育现象的分析;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他们面对的是教育教学当中的实际问题,教育经验来源于学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中小学教师的学校与课堂教育教学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所谓“经验奠定基础”,就是各中小学教师要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选择研究题目,不能脱离你的经验去选择不适合的题目。具体而言,中小学教师的相关教育教学经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本人所做科研课题的经验,包括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或者省级课题。课题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发现、研究、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研究环节都蕴含着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的“题眼”。[3]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做课题来找到自己的论文选题,不断具体深化,浓缩为一篇精美的文章。二是学校同事所做科研课题的经验。许多中小学教师所在学校,一般都会承担一些县、区、市级的课题,甚至是省的课题。这些课题和教师的经验也是密切关联的,因为经验存在于学校课题的背景中。三是本人学习工作经验的体悟。中小学教师丰富的经验中值得挖掘的具有新意的想法非常之多,通过提炼可以将其外化为美文。例如,怎样把小学语文教得好,把小学英语教得更好……教师在教学探索过程中,头脑里往往会产生新冲动,或者是运用一种新的策略、一种新的模式,开发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增添了合适的教学资源等,这些新的想法同样为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提供了来源。

二、行文线索清理:教育理论的支撑

经验既是很丰富的,也是很凌乱的。仅仅是经验材料的堆积,会显得非常散乱。如何将这些零碎的材料整理出清晰的脉络,这就需要进行理论清理。所谓理论清理线索就是通过理论线索把经验材料清理清楚,聚集在一个点上,这就需要教师的理论素养来做支撑。教师的理论素养更多的来源于职前教育知识的积累,职后教育相关培训和自己平时的理论研修。为什么在人们看来,大学教授更容易做研究,原因就是他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和适合自己的教育研究方法,只要我们的相关理论功底足够深厚,也将做出具有价值的论文,因为实践经验的升华是建立在努力学习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中小学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来清理自己教育教学经验来达到论文的选题。第一个方面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梳理经验。心理学所涉及的理论很多,具体到各个分支学科的知识而言,更是非常丰富。其中,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中小学教师可以从这些不同的领域来挖掘自己想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发展心理学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变化与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教育心理学包括教育内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以及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理论。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策略以及学习结果也是能够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些因素;另外,道德心理的知识主要包括道德认知发展、道德情感发展、道德意志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发展也能帮助梳理经验。如从学习心理学的层面来改善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二个方面是通过教育学梳理总结经验。例如教育学中有关课程论、教学论的知识点,包括概念、本质、研究基础、课程研制过程、课程规划、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学习策略、教学媒体、课程评价、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课程领导、教学管理以及课程审美、教学艺术等等。[4]第三个方面就是从学科背景的角度来进行经验的梳理得到论文的选题。我们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学科的背景,利用学科背景进行选题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例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拼音教学以及写字教学等。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最出色的地方。首先选择自己最出色的地方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通过这一方面来带动其它方面的教学研究。

三、研究主题明确:教育问题的挖掘

以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的梳理,需要研究的问题域已经明确。但要具体化问题领域内的研究点,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就是一个大难题了。这就是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中的具体矛盾,如何把研究点确定下来。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大题小做”。与“大题小做”相对就是“小题大做”,亦即选一个短小精湛的具体的研究主题,去做一篇内涵深厚的具有价值的文章,对于很多处于初步学习和探究如何做研究的中小学教师来说,学习和掌握“如何小题大做”,是一个提升自我专业化的可行方向。

如何深入的找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点呢?需要写作技能的训练和行文技巧的支撑,具体而言,问题具体化挖掘的现实路径有三,分别是实践归纳、理论演绎和文献综述。[5]第一种问题具体化的路径是实践归纳。所谓实践归纳,就是人们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通过对感性经验的反思进行分析、概括和归纳。在反思的基础上去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教学的矛盾和疑难来。具体来说就是发现问题。例如,不同学校校长的领导与学校发展的差异研究;不同的教师怎样教的问题;小学高段数学抽象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等。第二种问题具体化的路径是理论演绎。所谓理论演绎,就是人们以理论思维的一般性为基础,将有关学科理论揭示的基本问题,通过演绎迁移而具体化到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矛盾和疑难。第三种问题具体化的路径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人们以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某一研究专题的特定时空里的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进而深入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鉴别形成自己的研究问题。文献综述具体视研究题目而定,通过对专题文献的梳理,再联系自己的经验,就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点是中小学教师最容易忽略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研究中,问题的挖掘与具体化的三条基本途径是相辅相承的。实践归纳途径发现的问题,既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比较容易掌握使用,但是也具有特殊性和表面性的限制。可以通过理论分析与演绎这种途径,来加以解决和深化。同样,理论演绎途径发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比较深刻,但是却容易脱离实际,及时性与效应性比较差,就需要用实践归纳来加以具体化,来加以检验和修正。换言之,理论演绎与实践归纳是可以互动的。理论演绎和文献综述也有这样的一种内在联系,通过文献综述的途径,可以对实践归纳和理论演绎两条途径发现的问题进行筛选。因为从实践归纳出来的问题,有的可能已被研究,而且已有研究做得很有价值,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而应该去发现、挖掘和研究其它方面有意义的问题,此问题来源于专题文献综述。同样,理论演绎与文献综述相结合,可以保证研究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是没有研究深入与研究透彻的,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总之,实践归纳、理论演绎以及文献综述三者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来深化自己的经验,通过学习来加强理论修养,然后通过文献收集与整理,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并把自己带到研究的前沿,研究具有价值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选择:适宜研究工具的选用

研究题目内容选好以后,究竟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未必都合适于人们所选择确定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每个人对不同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将决定他研究方法的选择。现在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量化研究、质化研究、文献综述、逻辑分析、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问卷、观察、访谈、作品分析)等等,这些研究方法都有相应的专著对其介绍,可以选择学习。另外,还有新兴的国外常用的方法可供选择,在此主要介绍引导性日志法、影像描述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三种研究方法。引导性日志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还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6]通过收集很多研究资料,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它是一种作品,是在过去反思性日志的基础上,加上定向指引而形成。人们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就在编制日志指引时,给研究对象提出这方面的问题指引,指引其去写这方面的日志。不管人们的基础如何,只要把研究题目定下来,把研究的问题定下来,就可以设计和使用这种反思性日志或引导性日志,和自己的研究伙伴、研究对象一起来用它收集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并对其深入分析。影像描述分析法,就是通过照相、录象等方法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影像编码、整理分析。随着照相机、摄像机的广泛应用,这种方法的实现也很容易,只要把需要研究的影像拍下来或者录入来,就可以供研究之用。还有通过录音,把研究对象的整个过程都录下来,然后就去研究这个过程,研究这个过程的变化发展,把变化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挖掘出来进行分析。在中国传统的背景下,中小學老师常用的是经验总结法。对于经验总结法来说,人们常常将其理解得太过狭隘,“经验”原义并非我们常说的感性经验。真正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经验总结法”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不仅仅是“感性认识”式的“经验”,而是遵循一定的理论、道理、原理和原则进行验证、实验而取得更好效果的活动。实际教育研究中方法的运用都是结合经验或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是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的结合,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概言之,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科研论文的选择包括主题的选择、问题的具体化和方法的选择,这其实是一个思维与实际操作的系统互动过程,是训练研究思维与研究能力的整体,每一步都是不可分的,它们互相渗透,循环往复。上面分开来论述,只是为了突出各个步骤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上,它们更多的时候是交互进行的。明确这一点,需要教师在选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来回反思经验,追溯文献,在具体的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中反复的思索。首先是选择、确定和阐述研究题目,同时初步选择与确定适宜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结合教育经验从实际问题出发确定研究主题;通过文献资料清理,具体化地挖掘、揭示和陈述该研究题目所包含的具体问题;结合具体研究问题选择适宜的教育研究方法;联合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准确提炼和表述论文题目。也只有这样,中小学教师才能真正选出有研究价值的题目,完成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从而促进中小学教师走向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魏登尖,刘秀峰.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 (8).

[2] 刘本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课题选择问题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6 (10).

[3] 郭红心.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选题方法刍议[J].基础教育研究,2013 (6).

[4] 潘洪建.课程与教学论的对象与旨趣[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 (6).

[5] 黄甫全.关于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

[6] 王琴,孙国宽.新兴教育研究方法——引导性日志的背景与结构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4).

(责任编辑 赵广示)

作者:魏星

中小学教育科研选题探究论文 篇3:

从四个阶段发力,促进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如何高质量开展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品质提升的关键。开展课题研究犹如建设一项工程,始于选题,谋于立项,定于开题,续于中期,成于结题,善于应用。笔者聚焦课题研究四个阶段的内涵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实践路径。

一、在选题立项阶段,把握“三个注意”,增加设计论证的科学性

好的选题是成功立项的一半;对选好的题目进行设计论证,是成功立项的关键。在此阶段呈现出的立项申报书,犹如在工程招标时必须提供的“工程设计图”,需要在选题、论证、方案等方面把握“三个注意”。

(一)指向适切,注意课题选题和研究方法的合理

在课题研究中,基于研究团队的实际选取合适的研究主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需要选取合理的研究方法,往往对于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起着重要作用。

1.课题选题

中小学教师可以从教育教学实际发掘选题,可以从有关部门的课题指南中选题,可以从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中选题,可以从教育理论文献中关于中小学教育的理论观点中选题,也可以从其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借鉴而提出选题。好的选题是科学具体的,如“深度教学培养小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好的选题是基于需要的,如“以跨界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行动研究”;好的选题是新颖独特的,如“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通识课程开发研究”;好的选题是适合可行的,如“基于学业改进的小学个性化诊断与反馈实践研究”。

教师要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具有普适性、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力戒那些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大而无当的选题。需要说明的是,由课题组织部门发布的选题指南往往具有帮助教育行政部门解决较短时期内教育问题的目的,其中的选题给出了一定的研究领域,但绝大多数题目不适合直接用作研究课题名称,如“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研究”,需要研究者对其细化、分解、校本化处理。

2.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需要适切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适切性,一方面体现在基于需要正确选择,另一方面体现在基于理解有效应用。

课题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技术的采用情况,可分为基础性研究方法和综合性研究方法两类。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属于前者;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质化研究法则属于后者。

(二)指向逻辑,注意论证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课题的设计论证部分是评审专家要进行重点评估的内容,其往往由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相对独立,但各部分间密切联系,构成一个严谨、清晰、富含逻辑的整体。

1.严谨

严谨是课题研究的核心品质之一。严谨体现在课题名称上,如“高中高效课堂‘五主六化’模式应用研究”,其中的“五主六化”是课题组自己创造的,不具有通识度,因此造成了在核心概念界定的不严谨。严谨体现在问题认识上,如“孝亲敬长教育融入初中德育的策略研究”,其中课题组将“孝亲敬长”与德育工作进行了人为割裂,造成了在设定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时的不严谨。严谨体现在文字表述上,如某课题组在描述课题主要创新点时,将“把阅读课和写作课进行有效整合,读写结合,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目的”等方面确立为创新点。这种不重视文献查阅评估而造成的“为新而新、自以为新、实则不新”的做法,造成了表述上的不严谨。

2.清晰

好的课题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内涵层面一定是思路清晰的。一是课题名称清晰,如“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研究”,名称中涵盖了“理论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指向具体。二是研究目标清晰,如某课题组把研究目标定为“以鲁科版化学 新编教材为载体,利用微项目复习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态度,促进小组合作等”,明确可见。三是研究内容清晰,如某课题组确定了“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思政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措施可行。四是研究路径清晰,如某课题组在运用实验研究法时,制订了“本研究将使用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主题的有关知识开展项目式教学,选取某中学高一学生进行实验,共选取3个平行班”的研究对象选择路径,方案成形。五是预期成果清晰,如某课题组将“思政校本课程优秀设计案例集、思政课程评价方案、小学阶段以《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的思政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作为预期成果,成果可期。

3.逻辑

在立项申报书中的设计论证部分,每个环节有其独立的内在逻辑。如在阐述“问题的提出”这一环节时,往往需要条分缕析、富有逻辑地进行表述,一般分成四个层面:國家层面、区域(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及学生层面,并且要找到最新的政策支撑点,同时也需要高度关注环节和环节之间的逻辑。如在梳理研究创新点时,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找到前人研究的空白点、薄弱点、不足点,这将会成为课题研究的价值点、创新点及闪光点。

(三)指向规范,注意学术规则下的文本细节呈现

学术界相当重视课题研究的规范性表达。在规范要求下,不仅课题的内涵会得到优化,其外在表现也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1.表述规范

课题表述规范,要采用学术用语,尽可能不出现第一人称,忌出现明显语病,措辞要得当。如某课题组在撰写“课题参与人员构成”时这样表述:“本课题组成员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如某某校长;二是有识之士,如某某老师;三是有志之士,如某某老师。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就会更高;有志了,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这样的措辞出现在正式的立项申报书中,不太恰当。

2.呈现美观

好的文本,一定是美观的,不会给人带来不适感。因此在填写立项申报书,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等文本时,一定要对文本体例、结构等方面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执行。建议按照公文书写要求,把握标题、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细节,同时按照有关部门发布的材料上报清单规范整理材料。

二、在开题中期阶段,聚焦“三个坚持”,加强课题推进的整体性

当课题研究周期过半时,课题组会邀请专家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报告既面向课题组成员,也面向评审专家,是向课题管理部门汇报研究工作进度及阶段性成果的书面材料,是课题结题的重要存档材料。如果说开题报告是“工程施工图”,那么中期报告对应的就是“工程进展图”。开题是课题立项之后的正式启动,中期是课题结项前的再次动员,具有极强的承上启下的意义。基于课题推进的整体性考虑,需要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与实际联系

课题研究不仅需要“仰望星空”般关注政策前沿,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关注实践落点。要密切联系实际,不注重实际的研究是缺乏生命力的。因此课题在设计之初就要高度关注实际,要具有前瞻性,要预测到涉及多学科的课题在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果一定要做,建议统一设计方案,把主要精力放在共性问题的研究上,兼顾各学科个性的研究。

(二)坚持与实践接轨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不仅在于理论的生成,更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贴合,一方面理论发现可以来自实践,另一方面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实践。不注重实践的研究是缺乏推动力的。如2019年某位省级名师形成了课题的主要成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价值重构及实施策略》。初次审读,通过标题浏览框架,感觉体系比较完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但再次品读,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该成果形成的时间为2019年,距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已有5年,5年后该名师仍然只是在理论上进行探索,没有开展具体的实践,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践案例。因此,该成果的真实理论价值也大打折扣。

(三)坚持与实证结合

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与研究有关的各种成效性结论也会出现在各个阶段的相关报告中。课题研究需要坚持与实证结合,不注重实证的研究是缺乏公信力的。如某课题组以“中小学教师教科研与教学能力提升”为研究目标,但缺乏有说服力的佐证材料用以支撑结论,从而在研究结论的实证性方面受到质疑。因此课题组在进行课题整体设计时,需要考虑从关键事件、榜样引领、过程数据等方面建构起实证获取的关键路径。

三、在结项总结阶段,强调“三个提倡”,提升成果淬炼的品质

课题研究活动到了结项总结阶段,要从现象中寻找到本质,从经验中剥离出结论,进而梳理总结出带有普遍性、规律性、价值性和应用性的成果,然后以规范美观的形式呈现在研究报告中。研究报告必须着重凸显课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突出研究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体现研究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成,意味着一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工程”就此完工。在课题研究关键的攻坚阶段,必须强调“三个提倡”从而提升研究成果的品质。

(一)从现实功利中走出,提倡课题研究的科学意识

课题研究应该有一个“基于真实问题,开展真实研究,取得真实成果,形成真实应用,解决真实问题”的闭环,“真实”是这个闭环的关键词。从高品质的追求角度出发,需要提倡课题研究的科学意识。科学意识外化在课题上,就主要表现为具体、逻辑、实证和丰富。需要说明的是,丰富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参阅书目丰富(研究基础扎实),二是研究案例丰富(研究误差降低),三是成果类型丰富(研究方案完整)。

(二)从借鉴模仿中走出,提倡课题研究的创新意识

课题研究应具有一定的创新属性和创新价值。但不少教师尤其是课题研究经验欠缺的教师在开展研究时,习惯性地从网络、期刊等处借鉴、模仿、引用甚至是大段抄袭填充到自己的研究报告中。这种做法具有研究需要和学术创新的两面性:一方面研究者需要查阅大量文献为研究奠定扎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治理学术不端背景下的原创和引用之间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创新意识需要体现在创新策略或创新路径中。建议通过查阅和学习知名专家、领军人物关于核心素养的经典论述,加深自身和研究团队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丰富知识体系。

(三)从材料堆砌中走出,提倡课题研究的提炼意识

整理材料和梳理总结是结项阶段非常重要的两项工作,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整体品质。结题材料不是越多越好,不注意梳理提炼的材料堆砌,只会给评委留下“乱七八糟、质量不高”的印象,还加重了评委的工作量。因此,广大教师需要从材料堆砌中走出,自觉强化课题研究的提炼意识。其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通过挖掘线索、合并同类项、标题同构、模型构建等方式进行成果提炼;二是注意把握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的区别,在比例分配上突出研究报告的成果性重于研究工作的记录性。

四、在成果推广阶段,注重“三个强化”,加大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课题研究只有注重实效与应用,真正聚焦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学校的教育教学,积极推广真成果,才能体现课题研究的真价值。课题结题之后注重“三个强化”,将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从而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完善。

(一)强化课题研究的成果物化

课题研究成果需要一定的物化形式进行表达,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特定的物化形式和载体,成果才能落地。这也是成果培育和提炼的关键产出。如果是课程建设成果,物化形式可以是课程实施方案、课程纲要、活动手册等。如果是教学改革成果,物化形式可以是教学设计、课型、教学模式、教学指南等。如果是评价改革成果,其重要载体应该是学业质量标准、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测评方案及工具、学科素养模型等。如果是资源建设成果,它的重要载体应该是教材、实践基地、学具教具、电子平台等。

(二)强化成果方案的检验完善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方面,优秀往往具有相对性;另一方面,课题研究具有时代性。某一个时期的优秀成果,相对于其他成果可能有短暂的优越性,但经过时间的洗礼,将有可能落伍于快速发展的时代,或落后于其他不断进步的成果。所以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审视,不断发现,不断检验,不断完善,从而努力提升研究质量。需要强调的是,在完善成果方案时,需要侧重于五个方面:案例的丰富性、模型的科学性、理念的先进性、文字的精练性和方案的完整性。

(三)强化研究产品的应用推广

产品属性是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应具有的属性之一,课题研究产品的应用与推广往往是相统一的。一方面,课题研究成果是否优秀,需要通过应用进行检验,从而完善成果,提升推广价值;另一方面,推广有助于获取用户体验信息,反馈于成果研发,促进成果升级。“酒香也怕巷子深”,既然是产品,那么进行应用推广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情況下要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先在本校推广,然后逐渐扩展至本区、本省、外省,进而不断扩大成果的社会声誉,促使成果品质不断优化。

(作者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育科研管理部副主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负责人,专职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培育等方向的研究、管理和培训工作)

(本栏责编 马孟贤)

作者:汪豪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效能动机研究论文下一篇:当代生态型建筑空间形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