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2022-12-31

第一篇:常用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经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如果能在讲课文之前,先将生字的音、形解决掉,那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就会比较轻松。字义的教学本身就是课文教学的一个内容,借助句子弄懂内容,通过字义理解全文,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在语言环境中懂得了字义,运用中就会减少错误。上周在教《识字二》时,生字“琴”是以往教学中出现错误最多的一个字,总有几个学生在“今”的下面加上点,所以这次我很慎重地教这个字,再次为学生强调是“是今天跟着王老师学琴,只有今天练好了,明天才能学习新内容。”这一招果然奏效,上交来的作业本百分之百全部书写正确,我特别高兴。想把孩子经常运用的识字方法来汇总一下,由于平时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有限,除了上课就是忙着批作业、写家校联系本,也没有时间来静下心来总结识字的方法,今晚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借助于网络资料为大家推荐几种常用的识字方法:

一、插图识字法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老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自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二、游戏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或儿歌,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儿一个槽,一个**儿吃,两个**儿瞄----“心”。

三、字配“画”识字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右侧图1),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

四、歌诀识字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爷,白老爷,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五、象形会意识字法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图2),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出示图片3。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六、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七、识字加减法加减法是对已经学过的熟字进行笔画的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易学易记,又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汉字,从而扩大识字量,学生们很喜欢。如在学习“日”字时,用加一加的方法,学生们便认识了“旧、甲、由、电、白、目”等字。又如,学习“李、秀、香、量、玩、明、林、森”等合体字时,学会了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认识字记形,如“木子李,禾乃秀,禾日香,旦里量,王元玩,日月明”等。再如,学习“女、巴、也”等字时,学生们学会了用已学过的字减部件的方法认字:“妈减去马是女”“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等。这样的方法识字也能增强识字的效果。

八、自编谜语法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想象力。如学习“春”字时,可以编出“三人日下去春游”的字谜;学习“意”字时,可以编出“一心一意听音乐”的字谜;学习“告”字时,可以编出“一口咬掉牛尾巴”的字谜,真是有趣。编字谜还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学习“影”字时,可以结合课本编谜语:一条小黑狗,常常跟你走。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猜谜语的过程就使汉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字,学得好记得牢。

九、动作演示法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有时候,肢体语言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舞”字时,就用手和脚的动作演示出了“舞”字的形和意。再如学习“蹲、踢、打、摇、拍、跳”等动词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脚和手有关显然是不够的,我就让学生动脚动手,体会字的意思。做动作,在运动中认记生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作的演示,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学起来轻松,教起也省力。

十、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如学习“尘、尖”等字时,让学生回想公路上汽车开过后尘土飞扬的样子,想象灰尘是什么样的,理解尘的意思。我又顺手拿起一支削尖了的铅笔,让孩子们观察笔的特点理解“尖”字的意思。学生认识字量的多少,认识字的快慢,认识字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强弱。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常用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大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注重这些方法的运用,也请大家注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引导,相信会有好的效果。

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

学生的识字能力

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明白了,教学不当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提供可能。

一、掌握三套识字工具是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袁瑢老师曾讲,一个小学生有了独立识字能力,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她还在《提高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体会》一文中精当地概括: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基础。三套识字工具,一是汉语拼音,这是让学生掌握字音的工具;二是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这是让学生掌握字形的工具;三是按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这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学生能正确而又熟练地掌握这三套识字工具,就为他们独立识字奠定了基础。不过,教学汉语拼音,笔画、部首等都是些枯燥的形体符号,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记忆。如:教学绞丝旁,就可以手拿一束丝绞一绞,让学生形象地对照,记住名称、写法。

二、课堂教学识字方法多样、灵活

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逐渐掌握了识字工具,识字速度加快了,可是,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学生常常读错、用错形近字、同音字,而且,部分生字出现回生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怎么防患于未然呢?识字教学内容上就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能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提高。

1、创设情境识字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我常常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开展识字活动。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要学习14个生字:商场包奶牙毛巾笔作业本东西。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扮演顾客购物,在小组里把学生准备的商品及包装盒摆好,模拟好一个小小的自选商场,用小纸片写上商品名称。如:学生要买牙膏,就必须找出写有“牙膏”的小纸片交给售货员,找对了,读对了,就算购物成功。

2、图画识字法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如课本“口耳目”字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生动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好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看挂图、投影等,看象形文字,了解字的演变,反复读拼音,展开想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生字。课本看图读拼音识字中的很多插图,有的可利用其形,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生字的插图;有的可利用其意,如上、中、下,出口、人口等生字的插图。

3、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CAI课件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如:娃娃丫丫学习软件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例如:教学生字“冰”,计算机生动地演示水凝成冰,学生更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4、实物识字法

实物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实物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教学《菜园里》一课中有关蔬菜名字的汉字:豆角、辣椒、黄瓜、茄子、萝卜、南瓜、卷心菜等,可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蔬菜实物,对照实物看标牌,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汉字和实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汉字的表象就会清晰地贮进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明显地提高识字效率。

5、实验演示识字法

部分会意字的识字可以运用实验演示法。如学习“灭”字,教学时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字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又如形声字“蚯蚓”,可让学生看蚯蚓爬行时身子有时弯弯曲曲的像“弓”字形,有时又拉直了身子像“1”字形,加深了学生对“蚓”字的记忆。再如:把一张纸从空中抛落,纸在风中(飘),然后落入水盆中,(漂)在水面上。

6、动作演示识字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学“大”字时,可让学生双手向两侧平伸,叉开双腿,就变成了“大”字型;学习“飞”字,可请小朋友做鸟飞的动作;学习“看”字,可让学生模仿屏幕上的孙悟空,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

7、故事趣味识字法

抓住字形和特点,把生字编成小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并记住字形。如教“游”字,可编这样的故事:“游泳要到水 ( 氵 ) 里去,游泳池是方 ( 方 ) 形的,大人 (  ) 带着孩子 ( 子 ) 去游泳。”也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孩子 ( 子 ) ,戴着游泳帽 (  ) 在方 ( 方 ) 形的水 ( 氵 ) 池里游泳。”这样,通过故事把生字的各个部件弄清楚,便于学生趣味识记。

8、猜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猜谜语识字有字谜和画谜,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牛走独木桥 ( 生 ) ”“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 ( 笔 ) ”等。如教“秋”字,出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 “只差两点”(口)“十张口,早就有”(古);“十张口,树木有”(叶)等。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高);“撇不出头便是刀,看不见它摸不着,大小不同人人有,勤劳动都离不了。”其中“勤劳动”三个中包含的“力”字。几句简单的字谜,帮助了学生识字,记住字形。同时又区别“力”和“刀”。这样既能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避免了今后的错别字。画谜,画面上一个人靠着树(休),许多树(林)。猜字谜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字形,锻炼思维,理解字义,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9、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趣味性更强,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可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可编一句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两花——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喝、渴”的字形时,可这样说:“渴了望有水,渴字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代表嘴。”

10、歌诀识字法

儿童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识的汉字。如“夜”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利用歌诀还可以区别形近字:如“为”和“办”:“一个‘力’字加两点,一个‘为’字一个‘办’;‘为’字两点在上下,‘办’字两点在两边。”再如“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边是个‘工’,‘右’字下边是个‘口’。”

11、韵文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时,把一些常见的字串联在一起,编成韵文。孩子们在读、记韵文的同时,也把生字的字形结构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如:禾中种,土也地,北月背,日寸时,

两山出,双木林,三横王,草头黄。

木子李,弓长张。

12、加加减减识字法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常用的字后,教师利用汉字结构的规律,让学生像做数学中的加、减法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充满趣味的加加减减中,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一道道有趣、特别的“算术题”,学会生字。如:

人+门=(闪);人+也=(他);

口+玉=(国);口+口=(吕);

桥-木=(乔);洗-水=(先);

座-坐=(广);新-斤=(亲);

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识记“本”时可用“木”加一横;学习“木”可以用“禾”减一笔,如公——么、日——由——甲¬¬¬——目,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13、拆字、合字识字法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可以用拆字、合字的方法识字。如“口天吴”“日生星”“甲鸟鸭”“女子好”等。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都配有生字卡片,我们觉得传统的卡片也有很好的识字教学效果。如:可以抽卡片识字,可以玩“字牌”游戏,还可以自制动的卡片。做法是:在换偏旁识字的基础上,在卡片上写基本字或偏旁,在卡片的左边(或右边)写上几个可与该基本字或偏旁组成新字的字或部首,教学中左右翻折,或上下套着抽拉,可先后组合成好几个字。既可快,又可慢;既可多,又可少;既可授新,又可复习,灵活性强。

14、辨析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孩子们觉得“样子很像”,难分清楚,教师要在新授时注意比较。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在汉字中还有许多相同部首的字,如“女字旁”,我们就可以用找朋友的游戏。戴着头饰“女字旁”,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15、据词定音识字法

汉字是一个一个的单字,有很多字,必须与别的字联合成词,才具有一定意义,更有一些字,因组合的不同,它的读音和含义也就有所区别(如,音乐、快乐)。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法既能使字的音形义较好地结合,有利于识字,又有利于儿童理解文字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组织学生读句子: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然后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 “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 “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游戏”等。“作”是进行工作或活动,如“写作”、“作品”、“假装”等几种意思,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16、近、反义词识字法

在认识近、反义词时注重积累,识记生字。如教学:快乐——高兴,漂亮——美丽,左——右,前——后。教师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学一个带一个,学生兴趣浓厚。

17、形声字识字法

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换偏旁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例如“晴、情”声旁都是“青”,但形旁不同,分别是“日、忄”。“晴”的形旁与太阳有关,有阳光的那天叫“晴天”,所以用“日”字旁。“情”的形旁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用“忄”。“青、清、请、晴、睛”,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当学生悟出形声字的规律与识字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课文给“包”字加“手”旁变成“抱”,那么老师可启发学生,还能加上别的偏旁组成新字吗?学生举手发言:加“火”变成炮火的“炮”;加“氵”变成“泡”„„这样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

有趣的课堂教学识字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在识字教学中,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得到提高,语文能力才会得到进步。

二、识字教学“四个结合”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质量,识字教学还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做到“四个结合”。

(一)字的音、形、义结合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识字的过程就是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当学生感知字的任何一个因素时,要能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因素,即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

怎样才有利于音、形、义的结合呢?首先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生字的音、义是学生熟悉的,就要帮助他们建立音、义和形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着重培养学生辨认字形的同时,兼顾字音、字义的教学,使学生对生字进行准确而完整的感知、理解,进而牢固地掌握。如果学生对生字的音、义都不熟悉,则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音和义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与字形建立牢固的联系,也就是先要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使识记字形具有理解性。

让学生在学词、学句和阅读中识字,便于结合词句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字义,并能与字音、字形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使字的音、形、义建立起牢固联系的有效途径。多音字、多义字和意义抽象的字词,更需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学生理解了字义,有助于记音、析形,从音、形、义结合上掌握生字。

识字教学强调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识字,音、形、义的学习不一定一步到位,可以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出发,灵活地安排识字教学步骤。一般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课文时,侧重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理解课文后,集中分析记忆字形,巩固字音和字义。

(二)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

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到对抽象文字符号的掌握,中间有一段距离。要缩短距离,就必须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动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建立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助于理解字词,建立词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在识字的过程中增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三)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

识字、学词是为了运用。学生在听、读中能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正确地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才是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学生识了字以后,要指导他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字词。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乃至作文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课下练笔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样,既有利于字词的巩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识字和写字结合

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识字以后,如果不及时指导他们书写,就容易遗忘。心理研究表明,识字时只认不写,字形难以记住,而认读以后及时书写,使视觉分析器和动觉分析器协同工作,字形在头脑里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在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基础上,通过写字来巩固字词。这样,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识字教学途径

(一)环境中识字

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可以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可以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如:学习《比尾巴》一课,我们布置“动物好朋友”,学习《菜园里》一课,布置“娃娃小菜园”、“植物小世界”„„让学生时时处处在一种识字的氛围中,眼睛所望之处都能够随时进行记忆。久而久之,在无意中,在不经意地看一看中就会轻松地认识许多汉字。

(二)竞赛、活动中识字

竞赛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要求。定期举行竞赛,让学生的识字情况在竞赛中得到交流,评选出“识字大王”,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做到识字、记字、用字相结合。无论是读字词句的竞赛,还是消灭错别字的竞赛,学生都很感兴趣。每次竞赛前,先给学生规定好竞赛的范围和比赛的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足。这样定时、定量、定范围的竞赛既能满足好的学生,也能带动学习困难学生,从而使全体学生的识字达到最佳巩固效果。

如:“报字”竞赛。老师或学生写出或读出一个偏旁部首,要学生提出同偏旁的字,看谁报得多,如“木”字旁等。学生将同偏旁字一下子报出很多个。因为事先布置过,学生为争取多报几个字,就主动翻书、查字典,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校“书节”等主题活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也可以在午间、课间随机开展微型游戏活动,如:摘苹果、找朋友、风车转、放鞭炮、邮递员送信、左手右手、拍手叫号„„

(三)生活中识字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可以满足学生提前识字的成就感。

采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的识字,做识字的有心人,不断积累、收集,并提供展示的舞台。如:课间参观学校,认认各处的标牌。请识字多的同学带着另一名同学发作业本,认姓名。黑板上的课表、学校的通知、告示栏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载体。这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两条识字的途径,殊途同归,目的就是多识字,早阅读。

(四)阅读中识字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6—12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如“元、园”, “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第三是主要的意思,如“元气”、“元音”等。 “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这些字词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在阅读中学生就能隐隐约约感受词语的意义。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学生,他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于一般学生,这就是无师自通。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如果教者有方,学者得法,那么教学目的则易达,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常用的识字方法有哪些?

经过教学实践,我感到如果能在讲课文之前,先将生字的音、形解决掉,那么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就会比较轻松。字义的教学本身就是课文教学的一个内容,借助句子弄懂内容,通过字义理解全文,使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在语言环境中懂得了字义,运用中就会减少错误。上周在教《识字二》时,生字“琴”是以往教学中出现错误最多的一个字,总有几个学生在“今”的下面加上点,所以这次我很慎重地教这个字,再次为学生强调是“是今天跟着王老师学琴,只有今天练好了,明天才能学习新内容。”这一招果然奏效,上交来的作业本百分之百全部书写正确,我特别高兴。想把孩子经常运用的识字方法来汇总一下,由于平时在办公室里的时间有限,除了上课就是忙着批作业、写家校联系本,也没有时间来静下心来总结识字的方法,今晚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借助于网络资料为大家推荐几种常用的识字方法:

一、插图识字法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老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接着让学生看清自形,拼对字音,再“回”到图上,这一过程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汉字。

二、游戏识字法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在新字教学中,以猜谜的方法教学生字。方法是先出现几个新字编上号码,老师念谜语或儿歌,学生以手势表示猜得的结果,比比谁猜得字又准又快。如,双木不成林----“相”,人在云上走----“会”,三个**儿一个槽,一个**儿吃,两个**儿瞄----“心”。

三、字配“画”识字法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休”时,可出示图片(右侧图1),告诉同学们,这个人累了,正靠着树干休息。】

四、歌诀识字法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爷,

白老爷,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五、象形会意识字法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图2),用竹毛制成“笔”;如教学“山”时,出示图片3。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六、形声识字法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七、识字加减法加减法是对已经学过的熟字进行笔画的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学生易学易记,又能延伸出一系列的汉字,从而扩大识字量,学生们很喜欢。如在学习“日”字时,用加一加的方法,学生们便认识了“旧、甲、由、电、白、目”等字。又如,学习“李、秀、香、量、玩、明、林、森”等合体字时,学会了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认识字记形,如“木子李,禾乃秀,禾日香,旦里量,王元玩,日月明”等。再如,学习“女、巴、也”等字时,学生们学会了用已学过的字减部件的方法认字:“妈减去马是女”“爸减去父是巴”“地减去土是也”等。这样的方法识字也能增强识字的效果。

八、自编谜语法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它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想象力。如学习“春”字时,可以编出“三人日下去春游”的字谜;学习“意”字时,可以编出“一心一意听音乐”的字谜;学习“告”字时,可以编出“一口咬掉牛尾巴”的字谜,真是有趣。编字谜还可以根据事物的形状、特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与直观的事物联系起来。如学习“影”字时,可以结合课本编谜语:一条小黑狗,常常跟你走。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猜谜语的过程就使汉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游戏中认识字,学得好记得牢。

九、动作演示法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有时候,肢体语言能帮助他们记住字形。如学习“舞”字时,就用手和脚的动作演示出了“舞”字的形和意。再如学习“蹲、踢、打、摇、拍、跳”等动词时,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这些字与脚和手有关显然是不够的,我就让学生动脚动手,体会字的意思。做动作,在运动中认记生字。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作的演示,不但记清了字形,而且还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学起来轻松,教起也省力。

十、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也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轻松掌握汉字形、义的目的。如学习“尘、尖”等字时,让学生回想公路上汽车开过后尘土飞扬的样子,想象灰尘是什么样的,理解尘的意思。我又顺手拿起一支削尖了的铅笔,让孩子们观察笔的特点理解“尖”字的意思。学生认识字量的多少,认识字的快慢,认识字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强弱。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常用的识字方法推荐给大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会注重这些方法的运用,也请大家注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引导,相信会有好的效果。

恰当运用多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养

学生的识字能力

了解儿童的这些认知特点,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明白了,教学不当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失去信心。因此,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就要从内容、形式、方法等多方面来考虑,为儿童探求新知提供可能。

一、掌握三套识字工具是基础

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袁瑢老师曾讲,一个小学生有了独立识字能力,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她还在《提高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体会》一文中精当地概括:教给学生识字工具和识字方法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基础。三套识字工具,一是汉语拼音,这是让学生掌握字音的工具;二是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构字率较强的独体字,这是让学生掌握字形的工具;三是按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这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学生能正确而又熟练地掌握这三套识字工具,就为他们独立识字奠定了基础。不过,教学汉语拼音,笔画、部首等都是些枯燥的形体符号,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来记忆。如:教学绞丝旁,就可以手拿一束丝绞一绞,让学生形象地对照,记住名称、写法。

二、课堂教学识字方法多样、灵活

低年级的老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逐渐掌握了识字工具,识字速度加快了,可是,随着识字量的扩大,学生常常读错、用错形近字、同音字,而且,部分生字出现回生现象。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怎么防患于未然呢?识字教学内容上就要从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教学形式上要生动活泼,教学难点要分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儿童能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和记忆,从而促使识字教学效率提高。

1、创设情境识字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我常常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开展识字活动。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要学习14个生字:商场包奶牙毛巾笔作业本东西。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扮演顾客购物,在小组里把学生准备的商品及包装盒摆好,模拟好一个小小的自选商场,用小纸片写上商品名称。如:学生要买牙膏,就必须找出写有“牙膏”的小纸片交给售货员,找对了,读对了,就算购物成功。

2、图画识字法

中国汉字源于象形字,如课本“口耳目”字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生动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木、禾”等字,教学时,利用好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看挂图、投影等,看象形文字,了解字的演变,反复读拼音,展开想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生字。课本看图读拼音识字中的很多插图,有的可利用其形,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生字的插图;有的可利用其意,如上、中、下,出口、人口等生字的插图。

3、多媒体演示识字法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CAI课件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中。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如:娃娃丫丫学习软件等)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例如:教学生字“冰”,计算机生动地演示水凝成冰,学生更易记住字形与字义。

4、实物识字法

实物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作用于大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用实物识字,可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教学《菜园里》一课中有关蔬菜名字的汉字:豆角、辣椒、黄瓜、茄子、萝卜、南瓜、卷心菜等,可引导学生观看各种蔬菜实物,对照实物看标牌,通过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记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汉字和实物紧密地联系起来,汉字的表象就会清晰地贮进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明显地提高识字效率。

5、实验演示识字法

部分会意字的识字可以运用实验演示法。如学习“灭”字,教学时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火)接着用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字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又如形声字“蚯蚓”,可让学生看蚯蚓爬行时身子有时弯弯曲曲的像“弓”字形,有时又拉直了身子像“1”字形,加深了学生对“蚓”字的记忆。再如:把一张纸从空中抛落,纸在风中(飘),然后落入水盆中,(漂)在水面上。

6、动作演示识字法

有些汉字,用动作演示一下,就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如学“大”字时,可让学生双手向两侧平伸,叉开双腿,就变成了“大”字型;学习“飞”字,可请小朋友做鸟飞的动作;学习“看”字,可让学生模仿屏幕上的孙悟空,用一只手在眼睛上遮住阳光,往远处“看”。

7、故事趣味识字法

抓住字形和特点,把生字编成小故事,引导学生在听故事的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并记住字形。如教“游”字,可编这样的故事:“游泳要到水 ( 氵 ) 里去,游泳池是方 ( 方 ) 形的,大人 (  ) 带着孩子 ( 子 ) 去游泳。”也可以编成这样的故事:“一个小孩子 ( 子 ) ,戴着游泳帽 (  ) 在方 ( 方 ) 形的水 ( 氵 ) 池里游泳。”这样,通过故事把生字的各个部件弄清楚,便于学生趣味识记。

8、猜谜语识字法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把生字编成谜语,可以帮助学生在猜谜语中识字。猜谜语识字有字谜和画谜,如“比”字字谜,“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两部分的笔画不同。“告”字可编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还有“牛走独木桥 ( 生 ) ”“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 ( 笔 ) ”等。如教“秋”字,出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 “只差两点”(口)“十张口,早就有”(古);“十张口,树木有”(叶)等。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高);“撇不出头便是刀,看不见它摸不着,大小不同人人有,勤劳动都离不了。”其中“勤劳动”三个中包含的“力”字。几句简单的字谜,帮助了学生识字,记住字形。同时又区别“力”和“刀”。这样既能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又避免了今后的错别字。画谜,画面上一个人靠着树(休),许多树(林)。猜字谜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牢固地记住字形,锻炼思维,理解字义,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9、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识字趣味性更强,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可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可编一句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两花——美”。为了帮助学生区别“喝、渴”的字形时,可这样说:“渴了望有水,渴字三点水。喝水要用嘴,口字代表嘴。”

10、歌诀识字法

儿童对歌诀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利用歌诀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一些难识的汉字。如“夜”的歌诀:“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利用歌诀还可以区别形近字:如“为”和“办”:“一个‘力’字加两点,一个‘为’字一个‘办’;‘为’字两点在上下,‘办’字两点在两边。”再如“左”和“右”:“小朋友,分左右;‘左’字下边是个‘工’,‘右’字下边是个‘口’。”

11、韵文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时,把一些常见的字串联在一起,编成韵文。孩子们在读、记韵文的同时,也把生字的字形结构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如:禾中种,土也地,北月背,日寸时,

两山出,双木林,三横王,草头黄。

木子李,弓长张。

12、加加减减识字法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常用的字后,教师利用汉字结构的规律,让学生像做数学中的加、减法一样,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在充满趣味的加加减减中,将一个个汉字变成一道道有趣、特别的“算术题”,学会生字。如:

人+门=(闪);人+也=(他);

口+玉=(国);口+口=(吕);

桥-木=(乔);洗-水=(先);

座-坐=(广);新-斤=(亲);

另外,给所学的字添减笔画,也可带出许多新字,识记“本”时可用“木”加一横;学习“木”可以用“禾”减一笔,如公——么、日——由——甲¬¬¬——目,这样既能互相比较,又能达到识字目的。

13、拆字、合字识字法

根据合体字的构成,可以用拆字、合字的方法识字。如“口天吴”“日生星”“甲鸟鸭”“女子好”等。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都配有生字卡片,我们觉得传统的卡片也有很好的识字教学效果。如:可以抽卡片识字,可以玩“字牌”游戏,还可以自制动的卡片。做法是:在换偏旁识字的基础上,在卡片上写基本字或偏旁,在卡片的左边(或右边)写上几个可与该基本字或偏旁组成新字的字或部首,教学中左右翻折,或上下套着抽拉,可先后组合成好几个字。既可快,又可慢;既可多,又可少;既可授新,又可复习,灵活性强。

14、辨析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形近字,孩子们觉得“样子很像”,难分清楚,教师要在新授时注意比较。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在汉字中还有许多相同部首的字,如“女字旁”,我们就可以用找朋友的游戏。戴着头饰“女字旁”,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

15、据词定音识字法

汉字是一个一个的单字,有很多字,必须与别的字联合成词,才具有一定意义,更有一些字,因组合的不同,它的读音和含义也就有所区别(如,音乐、快乐)。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法既能使字的音形义较好地结合,有利于识字,又有利于儿童理解文字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做、作”时,组织学生读句子:小红(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然后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 “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字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 “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游戏”等。“作”是进行工作或活动,如“写作”、“作品”、“假装”等几种意思,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16、近、反义词识字法

在认识近、反义词时注重积累,识记生字。如教学:快乐——高兴,漂亮——美丽,左——右,前——后。教师出示卡片“前”,做向前走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后”,边读字边向后退。近、反义词学一个带一个,学生兴趣浓厚。

17、形声字识字法

形声字的教学重点在于“形”。教学时,可以通过换偏旁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会一个字的同时,学会一串新字。例如“晴、情”声旁都是“青”,但形旁不同,分别是“日、忄”。“晴”的形旁与太阳有关,有阳光的那天叫“晴天”,所以用“日”字旁。“情”的形旁是竖心旁,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用“忄”。“青、清、请、晴、睛”,成串的比较会让学生在字义、字形和字音方面产生联系,快速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识字能力。当学生悟出形声字的规律与识字方法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如课文给“包”字加“手”旁变成“抱”,那么老师可启发学生,还能加上别的偏旁组成新字吗?学生举手发言:加“火”变成炮火的“炮”;加“氵”变成“泡”„„这样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

有趣的课堂教学识字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在识字教学中,科学、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体现识字教学的多元化,并借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学生的语文兴趣才会得到提高,语文能力才会得到进步。

二、识字教学“四个结合”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质量,识字教学还必须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做到“四个结合”。

(一)字的音、形、义结合

汉字是由音、形、义三个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识字的过程就是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联系的过程。当学生感知字的任何一个因素时,要能准确地再现另外两个因素,即见形而知音、义,听音而知义、形。

怎样才有利于音、形、义的结合呢?首先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果生字的音、义是学生熟悉的,就要帮助他们建立音、义和形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着重培养学生辨认字形的同时,兼顾字音、字义的教学,使学生对生字进行准确而完整的感知、理解,进而牢固地掌握。如果学生对生字的音、义都不熟悉,则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音和义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与字形建立牢固的联系,也就是先要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然后分析字形,使识记字形具有理解性。

让学生在学词、学句和阅读中识字,便于结合词句和上下文准确地理解字义,并能与字音、字形紧密联系起来,这是使字的音、形、义建立起牢固联系的有效途径。多音字、多义字和意义抽象的字词,更需要在语言环境中教学。学生理解了字义,有助于记音、析形,从音、形、义结合上掌握生字。

识字教学强调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识字,音、形、义的学习不一定一步到位,可以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出发,灵活地安排识字教学步骤。一般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时,侧重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和字义;讲读课文时,侧重理解字义,巩固字音,继续渗透字形;理解课文后,集中分析记忆字形,巩固字音和字义。

(二)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

儿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而文字是抽象的符号。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到对抽象文字符号的掌握,中间有一段距离。要缩短距离,就必须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实物、标本、模型、投影、录像、动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学生建立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助于理解字词,建立词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在识字的过程中增加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三)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

识字、学词是为了运用。学生在听、读中能理解学过的字词,在说、写中能正确地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才是学习字词的根本目的。学生识了字以后,要指导他们认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字、词、句的意思弄懂。这样,生字在朗读中反复出现,从而得到巩固。在讲读课文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学词学句,加强对字词的理解。复述课文时,要求学生注意运用学过的字词。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词语进行口头或书面造句,在说话、写话乃至作文中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此外,还可以开展课外阅读、课下练笔等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语言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反复运用学过的字词。这样,既有利于字词的巩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识字和写字结合

写字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手段。学生识字以后,如果不及时指导他们书写,就容易遗忘。心理研究表明,识字时只认不写,字形难以记住,而认读以后及时书写,使视觉分析器和动觉分析器协同工作,字形在头脑里留下的印象就深刻得多。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在学生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掌握字形的基础上,通过写字来巩固字词。这样,识字和写字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识字教学途径

(一)环境中识字

环境识字,是创设一种环境识字的氛围:黑板报、学习园地,甚至四周的墙壁都可以有“识字乐”——贴满注拼音的汉字或图文并茂的汉字,也可以是孩子们积累的好词好句,每隔一段时间换一换。如:学习《比尾巴》一课,我们布置“动物好朋友”,学习《菜园里》一课,布置“娃娃小菜园”、“植物小世界”„„让学生时时处处在一种识字的氛围中,眼睛所望之处都能够随时进行记忆。久而久之,在无意中,在不经意地看一看中就会轻松地认识许多汉字。

(二)竞赛、活动中识字

竞赛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要求。定期举行竞赛,让学生的识字情况在竞赛中得到交流,评选出“识字大王”,可以进一步使学生做到识字、记字、用字相结合。无论是读字词句的竞赛,还是消灭错别字的竞赛,学生都很感兴趣。每次竞赛前,先给学生规定好竞赛的范围和比赛的量,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充足。这样定时、定量、定范围的竞赛既能满足好的学生,也能带动学习困难学生,从而使全体学生的识字达到最佳巩固效果。

如:“报字”竞赛。老师或学生写出或读出一个偏旁部首,要学生提出同偏旁的字,看谁报得多,如“木”字旁等。学生将同偏旁字一下子报出很多个。因为事先布置过,学生为争取多报几个字,就主动翻书、查字典,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学校“书节”等主题活动也能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也可以在午间、课间随机开展微型游戏活动,如:摘苹果、找朋友、风车转、放鞭炮、邮递员送信、左手右手、拍手叫号„„

(三)生活中识字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体验识字的意义和乐趣,可以满足学生提前识字的成就感。

采用多种渠道,鼓励学生在课外尽可能多的识字,做识字的有心人,不断积累、收集,并提供展示的舞台。如:课间参观学校,认认各处的标牌。请识字多的同学带着另一名同学发作业本,认姓名。黑板上的课表、学校的通知、告示栏等都是学生识字的载体。这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两条识字的途径,殊途同归,目的就是多识字,早阅读。

(四)阅读中识字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6—12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坚持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通过汉字与学生反复见面,多读多识;进而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语言积累中识字。如“元、园”, “元”的意义第一是开始的意思,有如“元旦”、“元月”等;第二是为首的意思,有如“元首”、“元帅”等;第三是主要的意思,如“元气”、“元音”等。 “园”是种植蔬菜、花草、树木的地方,有如“花园”、“菜园”、“田园”“果园”“公园”等;第二是供人游览娱乐的地方,如“公园”、“园林”、“乐园”、“动物园”等。这些字词在儿童读物和课文中反复出现,在阅读中学生就能隐隐约约感受词语的意义。实践证明,爱看书的学生,他的识字量大大超过于一般学生,这就是无师自通。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如果教者有方,学者得法,那么教学目的则易达,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学得活,学得有兴趣,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第二篇: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有哪些?

一、评价方式要多样

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确定的一面。对前者可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对后者可主要采用定性评价,如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定性评价是对定量评价的反思与革新,但从根本上讲,定性评价应该内在地包含定量评价。而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上,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更能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因此,在评价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以前由学期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将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将书面考试成绩、开放性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家长的评价、同学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使教学与评价真正溶为一体,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促进教与学的协同发展。

二、评价主体要开放

要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和认同评价结果,在评价主体上,就要改变由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做法,重视评价主体间的多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加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其他人员交互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人员要根据评价内容来确定,可以是任课教师、科代表、小组学生代替、小组内学生、实验员以及辅导教师、家长等。如对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可先让学生自我评价,后由小组评价,再由科代表或小组长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评价。由于评价的主体发生了变化,使过去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变成了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向交互活动评价,这有利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意义。

三、评价内容要多元

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评价内容上要力图把生物课程标准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尽可能地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建立自尊、自信、自强,且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评价可按以下内容进行(表1)。

四、评价操作要科学

为兼顾学生的差异和特长,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的操作方法一定要简明、有可操作性。为此,可把难以用笔试评价的如“调查、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态度、课内外表现”等学习内容细化成若干评价项目,用表格和得“★”(优秀★★★较好★★一般★较差)的形式作为评价的主要方法,期末由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得“星”的总体情况,作出综合评定的等级。如“调查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时,可采用以下形式进行评价(表2)。

五、评价过程要动态

教学的结果是静态的,而教学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只有致力于动态的过程评价,才能真正有效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而要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一定要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为客观、公正反映学生在各个时期的学习表现,开学初,要为各小组准备一本学生发展记录本和一个档案袋。学生平时的测试情况、写的报告或小论文、小制作或标本、查阅的资料、收集的生物图片和照片、剪报、获奖、活动情况和课堂上的表现等,由科代表、组长、同伴等相互评价,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发展记录本和档案袋”中,教师主要进行指导。这样做,不仅能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还能清晰、全面的记录下个体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这对于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评价重点要突出

人教版生物课标教材主要设置了资料分析(收集)、探究、实验等六大板块栏目,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就要根据不同的板块栏目突出重点,(见表3)。

七、书面考查要突破

书面考查虽是一种结果性评价,但要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发挥书面考查的导向作用。书面考查应切忌只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要在体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开放性(条件开放、策略开放、答案开放等)、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性,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等。如在试卷中可写些能激发学生积极答卷和具有丰富情感的语言;在栏目设置上,可使用“请你选一选、请你填一填、请你帮个忙”等;还可设置“自由发挥”栏目,供学生选做;在考查方式上,可设A、B卷,供学生选考;允许不及格学生申请补考;还可发动学生出考题,供考查选用;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以上评价原则很多是由学生自己直接参与完成的,他们面对同等水平、相同年龄人的评价,对智力的挑战会更有实效,产生的思维碰撞会更加激烈。因此,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据对我区2 132名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要比传统的评价方式高出17.5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这种评价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一定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第三篇: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我常用的几种评价方法及学习后的改进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闭卷考试、观察、检测等手段,通过学习我觉得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主动地自主学习,离不开学习的评价机制。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信息、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评价要“遵循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适应地理学科教学评价多角度、多层次、多手段、多形式的需要,调整、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地理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以往地理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局限于学业成绩,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方法的多样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地理教学课、活动课、课外活动等等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新的平台和窗口,通过这个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做了一些改进的尝试,具体归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学习档案袋评价。指导学生收集个人的地理学习作品及成果,建立档案袋,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进行评价。档案通常在开学初建立起来,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好的作品分类装入档案袋中,如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读书笔记、文章以及手工制作的成果等。如:我的制陶和造纸作品、我收集的地理小故事、我制作的成语卡片、我画的大运河示意图、地理长河中我的画卷、我出的一期地理专刊等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档案袋认真维护保管,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年级中进行展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及时予以评定,并写上客观的、公正的、发展性的评语。成绩突出的同学给予表扬,成绩稍差的同学指出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商量改进的办法,避免在全班面前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口头批评,维护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老师也可以把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档案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并把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向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汇报,共同分享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档案袋评价方式的推广很有意义,它能帮助学生与教师了解学习与进步的状况,此外对于学生自主性、反思能力、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同时,档案袋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克服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和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爱动手的学生,则给了他们充分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机会。

第二:个人学习资料册评价。地理课因为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经常需要学生针对某些地理问题自己去搜集、查找一些学习资料,以弥补课本内容的局限。每一节课前,教师都要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资料和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查找或图书查找,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影印资料,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是实物资料。并且按照查找资料的内容分类整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照地理人物或按照地理事件的分类装订成册。上课前使用它起到预习作用;课后重读,可以起到复习作用;平时多浏览,更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个人学习资料册和档案袋的区别是:档案袋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集中,资料册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平时参与地理课堂教学的依据。坚持个人学习资料册的使用,既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从中锻炼了学生收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

第三:日常学习表现评价。例如:上课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探究及主题活动的表现等等,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并且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学生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开始时,学生可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别人,有时在评议中甚至发生争议和冲突,教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班主任老师和课任老师合作,使学生学会比较、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进步。

第四:课堂纪律评价。在课堂中学生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按照要求去做。可以采取民主评议,即小组评议与任课教师评议相结合,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保证稳定的课堂秩序,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第五:持续激励式评价。对进步幅度较大的同学和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分。但是,这种方式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只作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鼓励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

第六: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参加校、区、市期中、期末统一考试,并且把期末成绩折合成一定的比例,作为学生期末综合评价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的各种评价方式,特别是档案袋评价使学生清晰明了地了解自己在地理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实施之后,既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又可以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课的积极性,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新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新的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评价要为教学服务,推动教育的发展,推进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就是要通过评价给予学生快乐,让学生从评价中得到强大的动力,从而激励、推动学生的科学学习。

一、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给出,教师充当着裁判者的角色。新课标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是学生探究科学的合作者,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但不再是独裁者。教师与学生科学学习交往的时间虽然很多,但还是与学生之间存在着空白。况且,每个教师总是会受心情等主观因素制约,影响评价的客观、公平。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人参与学生评价的方法。例如学生参与了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后,让同组同学评一评自己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参与课后调查、实践后,让家长或接触的社会人员来评一评;教师与学生教学互动后,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作为能动、鲜活的个体,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也有看法,因此,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评一评。这样,同学、家长、社会人员、教师和自己都成为了学生的评判者。通过这么多人的眼光去评价一个学生,再合并这些人的评价结果,我想应该比以前只有教师评价更能体现公平、公正性。

二、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过去评价学生以一张试卷定好坏。其他人也只看学生考试的成绩来评判学生。这样其实不能如实反映学生一学期的真实情况。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一路里是认真的,取得优秀成绩是必然结果,获得他人表扬是理所当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偶然一次取得了优秀,也被人赞扬,这样就使这部分学生淡化了自己的缺点,一直抱着不努力学习也能取得高分的侥幸心理,不能扬长避短,从而荒废学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平时勤奋刻苦,因一时疏忽,失去了优秀,就被人认为是差。导致这部分学生心灰意冷,丧失了恒心与信心,平常的表现也一落千丈。因此,我在评价学生成绩时,增加了一些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

1、跟踪评价。既然试卷评价遗漏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就要跟踪学生的发展轨迹进行即时、即现评价。给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作业袋,把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放进去。例如把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他人对自己的即时评价,课堂、活动中自己的问题、想法和独特见解等,标好日期,都收入到作业袋中。看着沉沉的作业袋,也就显示了学生深深的科学历程。

2、作业展评。科学课的作业,根据课程特点,主要是一些实践性作业,例如小制作、实验报告、调查资料等。这些作品是反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把每次课文中的实践性作业都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不管好坏都要上交。例如《热气球》一课,布置学生制作竹蜻蜓,学生作品交上来后,我带领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飞,竹蜻蜓成功升空,学生的评价也就出来了。再如《听不见的声音》一课,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超声波的资料。然后,组织召开讨论会。先小组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过程中,作业好坏也就出来了。这种作业,都不是直接给出评价,都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实际应用中自己显现出成绩来,然后把所有资料存入作业袋。其他学生在观赏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进行比较,作品的优劣就一览无疑。而每位学生通过展览,能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缺点,从而取长补短。这样的评价,无须一句话,就对学生以激励或鞭策。

3、口试或笔试相结合评价。科学教学中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基本知识还是要记忆的。我在每节课前或后,会找来同学,以口试形式及时测试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单元结束后,记忆内容较多时,以小练习等笔试形式进行评价。

4、评语评价。成绩报告单的评语,让同学从冷冰冰的等级分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评语中有表扬,有鼓励,同时饱含着老师的期盼之情。科学课中,同样可以用评语评价。我设计了如下这张评价反馈表。

在师与生、生与生、家长与学生中都可以用。长辈的评价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同学间评价为了避免互挑毛病,影响团结,以发现对方优点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参照课堂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表现,可写出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评价内容要全面化。

新标准说:评价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需要对学生作出以上评价,要改革评价内容和评价时机。

首先要改革终结性评价的内容。不能单纯考查对科学知识的记忆,要增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的题目。要屏弃一些狭窄的单一性答案的题目,增加开放性试题,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追求试题答案的多样性、新颖性和独创性。要打破试卷的狭窄性,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性。甚至可以出现一些学科间整合的题目。例如:《植物和环境》一课,调查校园中树木的生长情况,学生不但要考察树木的现状,而且要运用旧知分析形成现状的原因,更要注意形成原因的多样性。这样的评价内容,体现学科与实践活动的整合,注重题型、时间的开放和地点的开放。

其次,更加应该重视学生参与整个学习科学的过程的评价。如在参与实验操作时,表现出来的观察、动手能力和参与情感、闪现出来的独特见解、方法;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和领导能力;在常态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等。汇总整个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才能显示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方面的才能。对这些及时点评,才能体现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例如:《太阳高度和气温变化》一课,观察和记录教室内一周的气温变化,则不仅要检查学生分析的结果,更要检查学生是否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记录温度,小组的同学是否能互相提醒,合作精神好不好。就是加强过程评价,削弱结果评价。

不遗漏学生每一刻的每一个优点,让它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老师、同学的即时评价,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听到赞美自己的声音。让学生从评价中感到快乐无比。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快乐中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快乐中提高科学素养。

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

日常行为观察评价

日常行为观察法是指在平时对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行为表现的观察记录,井由此大致判断学生达到某种等级水平的办法比如:情感领域教育目标的测评不能像认知领域那样要求学生给出最高表现,也没有标准答案,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学生在情感领域的发展水平总是表现在外部行为、习惯上,因而可用观察法来测评学生情感领域的发展水平。

活动性表现评价

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能力,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基础上,给出恰当的反馈,激励学生进步。表现形式可以采用等级评定加描述性评语,此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在评价中应该注意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法。它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展示、表演、竞赛、评比、观察、检查、评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运用的先决条件为观察。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种评价方式运用的基本要求。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方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但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要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第四篇:1.现代教学中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教学评价的方法有:(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3)测验法(4)量规法(5)档案袋评价法(6)观察法

2.量规的设计一般包含几个要素?

答:量规一般包含参与程度,探究技能,合作精神,创新实践,交流评价五个要素 3.档案袋设计时要注意哪些

答:档案袋设计时要注意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4.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上传: 贺贻松更新时间:2012-5-23 15:41:38

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根据对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信息技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同步教学法、探索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

一、讲授教学法

讲授教学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却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原理、计算机的组成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文件的复制粘贴。

二、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运动技巧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也是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同步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也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如自然实验、科技制作等。而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和新的含义。此教学法有两种应用模式。

第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很广。如讲文件的保存,这是讲windows基础操中的重点兼难点之一,教师在讲这个内容时,让学生同教师一起操作,边操作边向学生讲解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等在保存中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带着学生反复操作,还可轻松地向学生讲清楚“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必须要求计算机教室装有计算机投影仪,这对有条件的学校来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一种教学模式为教师面对全体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首先教师讲解或演示一遍,使学生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更为广泛的学校,因为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教师不需要计算机投影仪,但这种方法教师比较累。教师在教学讲解时,除了讲解具体功能及作用外,由于学生没有直观的视觉参照,还要强调每一步操作鼠标所指向和点击的具体位置,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操作,教师要找好参照物或说清楚具体方位,也可让相邻同学互相帮助找。这样,其教学效果与第一种教学模式完全一样,还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生任务。这种方法最好在学生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情况下使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起好引导作用,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探索式教学方法多用于趣味性强、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

五、任务式教学法

任务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努力在本堂课里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任务式教学法是一种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造成时间浪费,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任务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任务的含义和完成方式不完全一样。任务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操作数量上的任务;一种是操作速度上的任务;一种是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有:一种是全体同学都按同样的要求完成任务。这主要是指教师在讲信息技术的一些基础操作时,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内容,如:窗口的使用,创建文件夹,保存和打开文件等;另一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别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如学生学完指法后,优秀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输入速度每分钟80个字以上,中等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输入速度每分钟50个字以上,而差生要求达到正确率100%,输入速度每分钟20个字以上。 以上是信息技术学科常用的五种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迫切需要广大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上的教师结合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实际情况去探索、实践已知的和未知的教学方法及应用模式,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

二、主题活动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具体来说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的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设计问题、质疑问题、讨论感受、表达想法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法,只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是属于启发式的、探究式的学习,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一历史老师月考总结下一篇:餐饮公司服务营销策略

热门文章

常用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