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电子实习报告论文

2022-04-17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与电子实习报告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将实习实训按照性质和时间予以分类,灵活管理,学校、企业、学生个人都在选择中达到利益平衡。通过这种机制,提高了就业质量,促进了创业团队和科技社团的成长。

计算机与电子实习报告论文 篇1:

电子商务跨境人才教学培养探究

[摘 要]随着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子商务教育如何顺应潮流变化,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我们电子商务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从电子商务本身国际化的特点出发,提出了电子商务跨境人才培养的思路:复合型人才培养、掌握多种语言的要求、双语教学训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掌握各种国际商务规则等知识、跨境人才实践与创业实训等。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

一、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时代背景

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热潮席卷全球,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与发展改变了传统商务的基本模式,突破了人們固有的思维与交易理念,现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高等院校,如何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与时俱进,培养更高水平的电子商务人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所谓跨境电商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交换,广义的跨境贸易则进一步涵盖了与跨境贸易行为相关的跨境进出口安排,跨境贸易模式,跨境结算等全过程。跨境电子商务突破了国界的障碍,使贸易走向无国界化。跨境电子商务在推动经济一体化、贸易全球化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全球性国际化商务活动提供平台和条件。目前,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培养国际化、专业化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当前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1.是国家经济与战略发展的需要。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提到: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做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以此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道: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着力实现合作共赢,并提出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促进贸易和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自由贸易。

2017年9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新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将跨境电子商务监管过渡期政策延长至2018年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业态创新,有利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

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已经成为中国目前和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将带动亚欧非大陆65个国家开发合作、和谐包容、互赢互利。“一带一路”政策将推动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规模的高水平、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结构,而跨境电子商务将成为突破点。

2.是电子商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据阿里研究院《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研究报告》显示,85.9%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存在严重缺口。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近来成持续稳步增长趋势,据艾媒2016-2017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报告,2016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含零售即B2B)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至2018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预计达到8.8万亿。在技术进步、产业基础、消费升级和信用保障等因素驱动下,未来我国跨境电商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伴随着电子商务行业整体跨境产业的发展,从事国际化跨境企业活动的企业呈现多元化趋势。而跨境电商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众多环节需要电商人才具有综合性知识训练的特点,需要高校立足改革电商人才的培养方案和相关专业设置,面向电商企业发展市场的需要,培养高质量的电商人才。

3.是跨境电商本身的特点。跨境电商产业链中涉及物流、报关、外语、网络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等多个行业,跨境电商需要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需要改革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设置,满足行业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需求。跨境电子商务将涉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金融政策、物流基础、商务习惯等,商务活动将面临各种政治、经济、环境等风险,需要从事跨境电商人员把握相关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的脉搏,使电子商务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二、我国电子商务的教学现状

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需要高等院校在目前的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实现突破,需要探索新的更先进的适应电子商务国际化要求的教学体系。

电子商务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和现代商务知识的传授。随着全球化经济浪潮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外语交流能力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剧增,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市场行情状况。目前,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课程设置仍沿用以前的课程模式:由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商务、经济几个部分组成,而相关的国际化跨境电子商务和国际商务方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如相关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规则与实务、国际商务礼仪等课程是需要拓展开设的课程内容。

其次,缺乏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验、实践配套学习培训机制。在强化跨境电子商务教学内容的同时,需要增设与跨境电子商务相匹配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际上是培养适应国际化商务环境需要的高等教育人才。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培养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

在互联网+和跨境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在某一个领域具备出类拔萃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兼备多方面的能力,具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多才多艺,能够胜任各种工作需要的人才。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许多工作领域需要从业者具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背景知识。知识的融会贯通,拥有各种特长的复合型人才是21世纪人才市场最缺乏的。从教育要与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的价值链相对接的角度看,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互联网、计算机、数据库等电子商务技术和电子商务商业知识;从电子商务跨国界发展的角度来看,电商人才还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等世界商业知识和基本训练。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规则与法律等内容,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第二,语言方面的要求。

国际化是跨境电商人才的基本特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完善,国际化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跨越了国界的障碍,但是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商务交流的语言障碍并没有因此消除。因此,除了对电商人才的母语有要求外,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第二、第三语言的训练与培养也非常重视。特别是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下,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沿路国家的商业交往,语言是交流的基础。

目前,英语仍然是全球商业贸易中的重要语言。高校在普及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有必要鼓励在录取电子商务学生时吸收小语种学生,或者引导学生在选修外语课程时选择小语种类别,以满足“一带一路”和开展跨境电商的需求。当然,选择小语种学习需要高校拥有实力雄厚的外国院系,能够开设所需的语种课程,这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综合性大学在电子商务教育中的优势体现出来了:拥有各种小语种的外国语言系可以满足电子商务跨境人才的语言学习和训练要求。

第三,以双语教学的方式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外语能力与水平是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要求。所谓双语教学,即授课教师采用全英文国外教材,运用英文讲述课程内容,辅助中文解释相关概念等的一种教学方法。开展双语教学,对学校所聘用的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和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结构。师资选择和配备上有三种方式:1.国内培养的英语水平非常好的教师;2.海归教师,他们由于有海外留学经历,在语言上相对具有优势,无论授课、进行中文解释和举例子都可以做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但开展双语教学对院校的师资要求相对比较高,需要学校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才;3.完全聘请海外教师,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全外语教学了,这对学生外语水平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可以尝试对进校英语水平高的学生采用这种方法。双语教学实现了一次教学同时传授外国语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所谓一举多得,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第四,需要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电子商务技术。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技术来实现和完成整个商务和买卖交易过程的活动,即电子商务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交往活动。电子商务本身是互联网与商务活动交汇而产生的新的商务形式,其必然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电子商务技术涉及网络技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内容,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过硬的与时俱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变化,这是电子商务从业者必备的条件。目前的状况是,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的速度一直远超商务活动发展的速度。因此,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和巩固计算机网络知识是电子商务人才的必备。

第五,需要掌握国际商务交往中的规则、法律、商务礼仪等知识。

跨境电子商务需要面对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风俗习惯等,由于商业交往的需要,学生需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与素质,拥有从事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与训练,同时对涉外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要具备分析、判断、调研、预测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综合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如何拓展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面,让其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活动的各种规则、法律,各国的文化与风土人情等,这也是电子商务跨境人才培养的内容。因为对商务交往各国和地区人种的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了解与尊重,是商务交往活动顺利成功进行的前提。

第六,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实践和创业实训。

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无论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是从电子商务实务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将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反复应用才能掌握。尤其是与风土人情完全不同的各国商务交往,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将是最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在此,需要指出电子商务教育与电子商务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活学活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方法,也是企业能够寻觅到企业本身发展所需人才的最佳渠道之一。

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学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出和政策保障体系。

从创业的角度来看,电子商务也是最容易开启创业之梦的学科之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只要解决了产品定位、客户群体、资金流、物流等环节就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展商务活动了。所以,從技术、商务层面以及跨境商务层面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的培训,将是完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要在过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有所突破和改革,同时有待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探寻新的、更先进的教学体系、方法和教学内容,以适应电子商务不断变化、发展迅速的实际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傅书颖.跨境电商助“一带一路”战略建设2020年交易规模有望达12万亿[N].证券日报,2017-01-17(A).

[2] 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3] 李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图像设计效果表现”课程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5):173-174.

[4] 闫岩.跨境电商人才供需失衡[N].国际商报,2015-06-05(03).

[5] 王成荣.第四次零售革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6] 赖阳,韩凝春,等.“云消费“时代[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聂进

计算机与电子实习报告论文 篇2:

计算机专业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研究

摘要: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就业前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践中总结出了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将实习实训按照性质和时间予以分类,灵活管理,学校、企业、学生个人都在选择中达到利益平衡。通过这种机制,提高了就业质量,促进了创业团队和科技社团的成长。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机制

计算机专业相对于其他工程型专业而言,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在生产过程中该专业对设备的依赖性远小于对工作人员的依赖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环节的复杂性。

国内各人才培养单位都在进行有关实习、实训培养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刘安丰等老师提出了“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实习实训模式,用校内的统一管理和实习环境来规避这种复杂性[1]。西北师范大学陈幼明老师提出用“基于互联网的毕业实习管理平台”对分散式实习采用虚拟统一管理,解决过程控制问题[2]。这些探索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希望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推动“实习实训”这一重要环节的建设。

1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必要性分析

按照第三方教育分析机构麦可思公司的分析报告,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在2007、2008、2009连续三年失业率在各专业中排名前十位,2010年该机构发布的《就业报告》中更是将计算机专业划入“红牌”专业,对计算机专业的招生与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通过实习、实训环节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们必须面对的课题[3]。下面对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IT行业企业地域集中,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内的IT企业多数集中于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杭州、苏州等一线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的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占全国计算机专业人员的90%以上。因此,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出现了向这些城市集中的现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生活成本偏高,于是学生对薪酬期待自然居高不下。

其次,在地域集中的同时,IT行业企业规模偏小。国内IT行业的龙头企业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规模也只有万人,与传统行业动辄十几万人的大企业相比,对实习生的接纳能力有限。规模较小的计算机公司则根本没有接纳实习生的能力。

第三,IT行业人才需求极不稳定。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各IT企业为规避风险,招聘门槛提高、规模缩小、薪酬待遇降低,2010年经济回暖,各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招聘人数放量增长、扎堆招聘、待遇超常规提高。市场的不稳定给学校的各个教育环节都带来了巨大冲击。

第四,非IT行业的IT部门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高。金融、交通、公安等非IT行业对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需求虽然保持稳定,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超出IT企业平均水平的要求。例如建设银行数据中心、新华社湖北分社、湖北省保密局等每年都会招聘,但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独立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单位与学生的相互预期存在巨大差异。各个用人单位一般都希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就能够迅速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独立负责一方面的业务。而学生普遍希望工作单位能够提供一位“导师”,和一段时间的培训环节,以便熟悉工作、熟悉社会。于是,单位和学生都将目光投向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个环境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职业训练。但由于场地和教师的限制,学校无法向学生提供全封闭工作环境、应用型工程项目平台等全天候的项目训练空间。

因此,在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实习环节,我们发现统一的实习实训不但在理论上不可行,而且在实践中也没有太大的操作空间,只能采取面向就业的个性化安排。

2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分类

2.1按照实习性质的分类

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想,所以必须把准备就业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细分。

1) 研究型实习。针对非IT行业的技术部门要求,组织有志于到这些单位工作的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研究,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分学生管理参照研究生的管理模式,学院提供机位,相关课题的负责老师和研究生提供指导,学生参与相关技术工作,为学生提供接触项目甲方的机会。如我院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了公安部门“人脸识别”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而顺利在公安部门就业,提前锁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了就业与实习的一体化。另有一部分同学以组队参加全国信息安全大赛、挑战杯比赛等形式在校内进行研究型实习,通过这一环节的锻炼,也迅速找到了和自己兴趣点相关的理想单位。参与研究性实习的毕业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5%左右。

2) 生产型实习。顶尖的IT企业往往希望通过自己的“实习生项目”锁定全国最有前途的计算机精英,他们会以提供来回车票和生活补贴的形式吸引应届毕业生。例如,腾讯公司在网站上发布“腾讯2010实习生招聘现已正式启动,有700个实习岗位虚席以待。本次招聘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哈尔滨7个城市……”;百度公司实习生计划要求“如果你是2011、2012、2013年的本科、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如果你对互联网及搜索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实习时间保证每周至少有三个全天的工作时间,实习时间可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向这些实习生项目推荐学生,每年我院有二十多位同学在相关公司获得生产型实习岗位,并在实习结束后获得了工作岗位。近年来更是产生了上下级的联动效应,通过在职校友“内推”进入相关企业的同学持续增长。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

3) 创业型实习。从全国各专业毕业生的创业率统计来看,计算机始终是毕业生人数创业最多的专业之一。从“知识经济”概念提出以来,计算机专业也是制造富豪最多的专业之一。因此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在毕业生当中推出了“创业型实习”的概念,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型企业和自主创业。2010年度有二十同学参与了苏州博视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创,并在该公司进行创业型实习,最终有六名同学留在该公司成为核心开发团队的成员,另外十二名同学也在实习结束后与中联电子、百度、TCL等知名公司签约。学院另有六名同学发起成立了“易餐网”网络服务公司,正在进行公司注册等前期准备。此类实习学生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20%左右,近年来数量呈上升趋势。

4) 虚拟型实训。参与以上三种毕业实习的同学一般来讲都是动手能力较强,平时表现较为主动地同学。对于另外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差,表现也不够积极的同学。学院通过主动联系校外实习基地,有组织的外出封闭式实训来完成这一环节的任务。2009年度、2010年度,学院分别组织了30名同学赴深圳优迈科技公司和苏州安博教育集团进行了虚拟项目的实训,通过实训,提高了相关同学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熟悉了完整的项目流程,了解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这种虚拟型实训为学生提供了与工作环境完全一致的管理模式,提供一个虚拟项目,配备一名项目经理、制定一种开发工具,通过边讲解、边工作、边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此类实习学生占准备就业毕业生的30%左右,属于学院重点组织和关注的对象。

2.2按照实习时间的分类

对于同一个学生而言,在毕业前一年的时间当中,他可能参加两种以上性质的实习模式。不同的阶段对于个人而言的意义将会完全不同。因此,按照时间阶段对于毕业实习实训进行分类也非常必要。

1) 职前实习。对于一个准备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他有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找工作,在没有确定工作岗位之前可以参加学校和企业组织的任何一种实习实训,直到找到合适的单位和岗位为止。权利义务相对比较模糊,管理困难大。职前实习一般为2~3个月。

2) 入职实习。是指一名学生确定工作单位之后,在从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后,到正式报到上班的这一段时间内在用人单位进行的实习,时间一般从该学生找到工作开始,到毕业为止,岗位、内容相对固定。权利、责任、义务清晰,管理相对容易。入职实习时间为两个月到一年不等。

3面向就业实习实训的效果分析

1) 就业质量提高明显。通过有组织的毕业实习与实训,学院在就业淡季的2009年,就业率逆势上涨两个百分点。此后2010年就业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就业质量提高明显,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达到了5000元,约为全国平均数据2663元的两倍,个别毕业生年薪达到了20万元。尤其是参与了虚拟型实训的同学两年来就业率都达到了100%,让以前的“就业困难户”找到了脱困的手段。在2010年度学院组织的毕业生回访中,各用人单位对于这种实习实训环节中学校与单位对接的模式非常满意,有二十多家企业与学校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十几家单位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专门奖学金、助学金鼓励学生前往实习。

2) 创业团队增长迅速。通过这种政策的激励,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团队从无到有发展起来。实习实训基地之一——武大计算机学院校友创办的天源迪科公司在2010年上市,极大地鼓舞了学院学生参与创业的热情。包括毕业生的两支创业团队在内,目前在校生共有六支创业团队,注册了两家公司。随着创业型实习的滚动式发展,今后的创业团队仍然将会继续增长。

3) 带动低年级业余科研团队建设。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尤其是研究型和创业型实习多数都是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的,有些是由原来的一些业余科研立项的研发团队发展而来。四年级学生参与的这些活动和他们获得的成绩都会迅速地通过各种舆论渠道影响到低年级的同学,直接效果就是低年级同学参与业余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2010年度武大计算机学院2009级学生申报业余科研立项66项,参与人员近三百人,占该年级全体学生的86%,丰富了计算机专业的第二课堂教育。生产型实习的校企对接渠道最为便捷的是各种技术俱乐部的内部推荐和校友的内部推荐,于是,校友、技术俱乐部负责人与普通同学通过这个渠道建立了畅通而广泛的联系。扩大了专业性学生社团的影响,营造了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体现了业余科研团队的组织凝聚功能和社会沟通功能[4]。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 学生分散,管理成本巨大。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2010年度的学生毕业实习实训中一百余名学生分散在二十多家单位,九座城市,其中两处集中实习实训地点还派了老师带队。不同的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学生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迥然相异,实习内容千差万别。由此造成学校的管理成本相对学生在校内统一教学的方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为我们的管理工作和资料收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虚拟化统一管理应该是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管理方式的发展方向。

2) 经费筹集渠道不稳定,投入不足。与示范性软件学院相比较,普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培养经费当中无法拿出大批经费用于解决学生毕业阶段实训问题。学院组织的两次虚拟实训所需要的经费都是利用国家政策通过培训机构向当地政府申请的经费,一旦政府支持政策发生变化,这种模式将无法维持。因此,实习实训环节的经费问题是困扰教育者的一大障碍。

3) 对学生的甄别、组织相对困难。处于毕业环节的大学生,选择面非常宽,可以选择出国、就业、考研、推荐免试研究生等多种发展方向。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唯学历论”等思想的影响,有很大一批学生在毕业的环节里选择“考研”作为自己的选项。虽然作为教育者明知其中有很多人是以“考研”的名义对实习、实训进行逃避,但无法用行政手段加以甄别、干预。另有一批准备就业的同学利用种种社会关系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单位,对学校统一组织的实习实训不积极参与,也让组织者很为难。

4) 企业、学校、学生个人尚存在一定分歧。一般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实习最少时间为六个月,并且希望学生能平滑的从职前实习转入入职实习。而学生对于职前实习罕有较高期待,一般希望通过一个单位的职前实习积累经验,进入更高层次的单位进行入职实习,而且对职前实习的容忍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学校从就业率的角度考虑,一般会支持企业的看法,于是三方的观念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会导致一定的实习纠纷。也给企业、学校的后续合作工作造成困扰。

5结语

综上,从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来看,面向就业的实习实训机制能够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用灵活性应对复杂性,以职前实习+入职实习的方式逐步解决面对的困难,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能为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纽带。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经过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相信存在的问题将会在后续工作中继续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安丰,赵辉,赵岩,等. 计算机本科专业软件实习工厂的构建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9(10):143.

[2] 陈幼明,王立群. 计算机专业分散式毕业实习过程控制探索[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45.

[3] 麦可斯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11.

[4] 赵健,甘泉. 关于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8(6):3.

Research on Practice and Training Mechanism Facing to Employment of Computer Major

ZHAO Jian, HUANG Zhiguo

(Computer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Key words: computer major; practice; training; mechanism

(编辑:彭远红)

作者:赵健 黄治国

计算机与电子实习报告论文 篇3:

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以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管理问题为例,通过分析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现状,提出应当基于市场需求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强化各实习环节的管理与监控,以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习管理

当前,很多高校都很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的改革也很有力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很多高校都很注重学生的校外实习,因为实习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选择适合大学生自身条件的较好的实习单位变得尤为重要,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实习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其要求的门槛更高,具体的标准也相对难以把握。这就是本文写作的背景,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的质量是当前高效面临的重要改革问题。

1 高校学生实习管理现状

高校因为不同的专业设置以及社会上对专业的不同要求,使得高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地点的时候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单位的冷淡态度和对实习生的看法等都造成了实习基地不稳定现状。究其背后原因,主要是因为企业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但是实习生缺乏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筹码,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任何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经济效益方面要受到影响,所以很多企业对于实习生的态度都不是很欢迎。虽然很多企业内部也存在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是指导老师多是些没有经验的青年老师,这对企业而言毫无用处。当然也不排除各大地方院校对于实习这一块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于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实习生的心理上也多少受到课题更为重要的意识影响,所以整体上而言,校外实习往往就是形式,其质量可见一斑。

2 基于市场需求开展实习基地建设

2.1 顶岗实习模式

就实习的训练内容而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实习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是项目训练,实习动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了保证顶岗实习的规范有序,需要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管理,要本着制度化的管理态度,认真对待顶岗实习这个阶段,使得学生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为走出校门做好准备。具体来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实习生在企业顶岗的岗位要尽量和自己所学的专业相一致,计算机专业更应注重其生产流程的安排和设计。

其次,实习结束后要对实习的效果进行评估。要对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做出恰当的考核和评定,并对实习的成果做出总结。

再次,要注重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良好的职业习惯的养成,注重岗位实习中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为毕业后步入职场处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做好铺垫。

最后,做好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详细的考核记录。对该阶段实习的项目内容和考核成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定,从而方便校方后期的查询,使下一批学生的顶岗实习有所参考和借鉴,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工作。

2.2“校企合一”模式

当前计算机行业的知识与技术变化迅速,同时信息行业不仅要求深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用人相结合无疑是理想的提升就业环境的重要手段。但实际的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并没有对于这个培养模式足够重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树立教学效果典型,通过典型事例的带动作用,来增强教师、学生和企业对于该模式的认识。

“校企合一”模式的教学的成功运用需要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尤其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培养的方式与手段等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的有效参与,最好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目标与计划,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向学生教授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知识,将学生的学习与未来的就业有效地对接,满足学生与企业的需求。并且,改进学生的管理工作,对学习的效果与评价制定详细的体系,特别是学生在实习间的管理工作。

3 强化各实习环节的管理与监控

(1)实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的创建不应当只考虑某个方面,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首先应当符合教学的需求,同时也应易于进行管理,保证学生的安全。

(2)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和考评。学生在进行校外实习时,指导教师的选择十分关键,学生最终的实习质量评估将由该教师完成,他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实习效果与质量,因此对于实习指导教师的选择应当谨慎,应当选择知识与经验兼具的教师来完成此项工作,切不可不顾实际情况随意选择校外指导教师。

(3)实习动员和实习前培训。对将要实习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十分必要,通过进行动员大会,增强学生对于实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工作,有利于学生清楚认识实习的目标,同时熟悉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从主观上有了了解,在日后的实习过程中,就更加高效地进入实习状态。

(4)中期讨论和检查。学生进行校外实习并不意味着学校完全放弃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指导教师应当及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实习进展,特别是遇到知识上的难点,通过组织中期讨论的方式来帮助学习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主动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与讲解,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所学知识直接与實践结合,并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将实习期间的工作作为毕业设计素材,在实习期间完成首次答辩任务。

(5)撰写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6)实习考核与评价。实习结束后的考核与评估不应当只是纸面上的报告,可以通过答辩的形式直接要求学生对实习的内容,过程中问题解决来陈述,答辩小组可以根据答辩情况来提出相关问题,以此来检查学生的实习成绩,这样一来,不仅加强了对学生实习的评估质量,也促进了学生及时总结问题、提升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方世林,王岳斌,戴华,邓胜岳.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管理探讨[J].电子技术,2016(06).

[2]王应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习管理研究[J].电子制作,2014(16).

作者简介:宋文(1988),男,汉族,陕西铜川人,本科,助教,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单位: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宋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小企业控制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解析临床护理实习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