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简介

2023-06-06

第一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简介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大纲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 课程负责人:余海宗

授课教师:傅代国、焦薇、唐国琼、于晓谦、吴学斌、黄增玉、张雪南、梁婷、谭洪涛

学 时:周3 学 分:3 先修要求:会计学基础

授课对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CPA专业方向 讲课学时:50学时

实验学时:习题课及课外习题讲解4学时 案例分析:4学时 期末考试:2学时

教材名称及主编姓名:《财务会计学》,傅代国主编,新版教材正在编写出版过程中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CPA方向所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构成会计学科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是以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最新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国际惯例为依据,既有财务会计理论的阐述,又有财务会计实务的讲析,成为会计专门人才必修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其后续课程依次为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在部分内容上有交叉,处理的原则是:财务会计课程只涉及到有关费用的核算方法,完成费用按要素的核算与归集。费用按成本项目或成本计算对象的归集与分配等方面的内容则在成本会计课程中加以解决。有关报表分析的内容放在财务管理课程中讲授。有关破产清算、合并报表等内容列入高级财务会计中讲授。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财务会计学主要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各具体会计要素的核算及对外陈报。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基本要求上看, 一是注重会计问题的经济背景,分析会计的经济社会影响,从经济学等广泛的领域理解、学习会计,注重会计的经济生命和经济价值;二是注重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引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能力以及分析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的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会计原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账务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并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五、教学形式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电子讲稿,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说明。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性教学主要包括案例教学、课堂测试和课外作业。

本课程配备了习题集。习题的选择结合实际,以加深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对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作业是本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完成规定的课外作业。

本课程平时采用案例分析,分小组讨论,或口试、或写阶段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期末采用闭卷考试的办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考核。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4学时) 第二章

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4学时) 第三章

应收款项(4学时) 第四章

存货(3学时)

第五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4学时) 第六章

固定资产(2学时) 第七章

无形资产(2学时)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2学时) 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5学时) 第十章

资产减值(4学时) 第十一章

负债(4学时)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2学时)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4学时)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4学时) 案例教学(4学时) 作业评讲(4学时) 期末考试(2学时)

七、 教学方法与手段

由于实务操作性很强,就会计学的内在教学规律而言,本课程各章教学内容在方法上应以讲授账务处理的内在逻辑及业务例示为主线,侧重于会计的经济社会价值和会计的职业判断特征。因此,一方面要结合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制定、实施情况以及企业实际会计工作,适当组织一些相关的课堂讨论;另一方面,在每章适当的地方都安排有判断流程图,即可把握整体教学思路,又可增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时间以外,还应辅之一会计模拟实验操作。此外, 认真完成课后练习对于理解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应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在课堂上讲解。 本课程的教学手段建议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同时辅之以少量的板书。

八、考核方法 本课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九、大纲编写的依据与说明

1.修订大纲的指导思想:根据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的特点,结合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实务发展的最新动态修订本大纲。

2.本大纲是依据本科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编写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十、课程章节基本内容

第一章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掌握会计要素概念及其确认条件 2.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4.熟悉财务报告目标 5.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 6.了解会计基本假设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我国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和结构 2.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第一节

财务会计的概念和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概念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第二节

财务会计的目标

一、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一)投资者

(二)债权人

(三)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四)社会公众

二、财务会计目标的内容

(一)受托责任观

(二)决策有用观

(三)融合观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信息质量特征

一、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二、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特征

(一)可靠性

(二)相关性

(三)可理解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会计要素概念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资产

(二)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第五节

财务会计要素的计量

一、会计计量基本理论

(一)计量对象

(二)计量属性

(三)计量对象

二、会计计量基本要求和会计计量属性的构成

(一)历史成本

(二)重置成本

(三)可变现净值

(四)现值

(五)公允价值

三、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第六节

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的概念

二、财务报表的组成及相关概念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附注

第二章 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处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了解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 2.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3.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核算 4.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和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货币资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

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性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货币资金的范围及内部控制制度

(一)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

(二)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库存现金的核算

(一)库存现金的管理

(二)库存现金收支的核算

(三)备用金的核算

(四)库存现金清查

三、银行存款的核算

(一)银行存款的管理

(二)银行转帐结算方式

(三)银行存款收付的核算

(四)银行存款的核对

四、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

(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二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性质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

第三章 应收款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应收款项的基本理论与会计核算,通过本章学习,要求: 1.了解应收帐款的性质与范围 2.掌握应收帐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3.掌握应收票据的核算 3.掌握坏帐的核算

4.掌握预付及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应收帐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2.坏帐的核算

第一节 应收款项概述

一、应收款项的概念

二、应收款项的分类 第二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述

(一)应收票据的分类

(二)应收票据的计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一)不带息票据的核算

(二)带息应收票据的核算

第三节 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确认

二、应收账款的计价

(一)商业折扣

(二)现金折扣

三、应收账款的核算

(一)没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的核算

(二)有商业折扣的情况下的核算

(三)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的核算

四、坏账损失的核算

(一)坏账的确认标准

(二)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计提比例和计提方法

(三)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 第四节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一、预付账款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内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

二、其他应收款

(一)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第五节

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

一、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

二、应收债权出售

(一)不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出售

(二)附追索权的应收债权出售

(三)应收债权贴现

第四章 存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存货的基本理论和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 4.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5.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存货初始计量和期末计量

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的存货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三)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 第二节 存货发出的计价

一、存货盘存制度

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一)先进先出法、

(二)加权平均法

(三)个别计价法 第三节 存货的期末计量

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

(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

(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第四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的基本理论和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

1.了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

2.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掌握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4.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5.掌握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6.掌握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2.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3.不同类金融资产转换的核算 4.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核算

第一节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性质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性质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计量

三、不同类金融资产之间转换 第三节 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一、金融资产减值测试

二、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

(二)贷款和应收款项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六章 固定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固定资产的基本理论和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 1.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4.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5.熟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2.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及其核算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及其核算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二)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处置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处理

第七章 无形资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无形资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 1.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3.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 5.掌握无形资产摊销原则 6.熟悉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及其核算 3.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和摊销 4.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一节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三)土地使用权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外购无形资产

(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

(三)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 第二节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判断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确定

二、确定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三、无形资产摊销

第三节 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一、让渡无形资产使用权

二、出售无形资产所有权

第八章 投资性房地产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投资性房地产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

1.掌握投资性房地产概念和范围 2.掌握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3.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掌握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 6.熟悉投资性房地产处置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条件 2.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 4.投资性房地产处置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一、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一)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二)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三、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变更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

一、房地产的转换

(一)房地产的转换形式及转换日

(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第九章 长期股权投资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长期股权投资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

2.掌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

3.掌握以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确定方法 4.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 5.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6.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不同方式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方法 2.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3.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基本理论和核算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原则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企业合并概述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

三、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二)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三)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五)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原则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二)成本法核算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一)权益法的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二)权益法核算

四、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第十章 资产减值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资产减值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2.掌握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掌握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4.掌握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 5.熟悉资产减值的概念 6.了解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认定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 2.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3.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

4.资产组的认定方法及其减值的处理

第一节 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认定

一、资产减值概念

二、资产减值的迹象

第二节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和减值损失的确定

一、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的确定

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

(一)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

(二)折现率的预计

(三)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

(四)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预计

三、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

第三节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

一、资产组的认定

二、资产组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的确定

三、资产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四、涉及总部资产的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商誉减值的处理

一、商誉账面价值的分摊

二、商誉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第十一章 负 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负债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一般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2.掌握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3.熟悉应付股利的核算

4.了解应交消费税和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5.了解小规模纳税企业增值税的核算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流转税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

2.职工薪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第一节 负债概述

一、负债的概念和特征

二、负债的分类 第二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二、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一)职工薪酬确认的原则

(二)职工薪酬的计量标准

(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第二节 应付债券

一、一般公司债券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一、流转税概述

二、应交增值税

三、应交消费税

四、应交营业税

五、其他税费 第三节 其他负债

一、短期借款

二、应付票据

三、应付账款

四、预收账款

五、其他应付款

六、应付股利

七、长期借款

八、长期应付款

九、专项应付款

第十二章 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所有者权益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和内容 2.掌握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和联系

2.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的性质及构成

一、所有者权益的性质

二、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

三、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概述

二、实收资本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概述

二、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第四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性质

二、盈余公积

(一)盈余公积的性质和内容

(二)盈余公积提取和使用的会计处理

三、未分配利润

(一)未分配利润的两层含义

(二)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处理

四、未弥补亏损

(一)弥补亏损的方法

(二)会计处理

第十三章 收入、费用及利润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6.掌握利润形成及其分配的核算 7.掌握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8.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9.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10.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 2.不同商品销售方式的会计处理 3.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4.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5.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6.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7.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差异 8.利润形成和分配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二)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三、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一)现金折扣

(二)销售折让

(三)销售退回

第二节 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一)提供劳务收入确认条件

(二)提供劳务收入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计量

三、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的区分

第三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计量 第四节 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建造合同的概念

二、合同的分立与合并

三、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合同收入的内容

(二)建造合同成本

(三)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第五节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营业费用的核算

(二)管理费用的核算

(三)财务费用的核算 第六节 利润总额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支的核算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第七节 所得税的核算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一)一般原则

(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四、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一般原则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二)递延所得税

(三)所得税费用 第八节 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三、利润的年终结转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讲授财务报告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 1.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2.掌握利润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3.掌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4.掌握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5.掌握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6.熟悉附注的概念和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

1.主要报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2.每股收益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一、财务报表的概念

(一)资产负债表

(二)利润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五)附注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一)持续经营

(二)列报项目一致性

(三)性质或功能

(四)抵销

(五)指标可比性

(六)明了性

(七)期间要求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二)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列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一)填制依据 (二)填列方法 第三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

(一)填制依据

(二)填列方法

三、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三)每股收益的列报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概述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第五节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 第六节 附注

一、附注的性质

二、附注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分部报告

(八)关联方披露

第二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中级财务会计(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会计学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上)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与中级财务会计(下)构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完整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四大环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重点介绍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突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中级财务会计(上)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资产要素的相关实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本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学生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锻炼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增强财务意识,提高理财能力;进一步为会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财务会计基础概念讲解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资产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分章说明。

第一章 总 论(4学时)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概念与特征、中级财务会计的特点;掌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体系。

第二章 货币资金 (6学时)

了解货币资金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了解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了解银行结算方式;掌握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掌握银行存款的总分类

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掌握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盘点制度和会计处理;掌握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三章 应收和预付款项(12学时)

了解应收及预付账款的性质和范围;掌握应收账款的确认标准和基本核算;了解折扣对应收账款的影响;掌握净价法和总价法的区别和应用;掌握应收票据的相关业务核算;掌握预付账款账户的性质和核算;掌握其他应收款的内容与核算;掌握坏帐准备金计提方法和会计处理;掌握债务重组的内容。

第四章 存 货(12学时)

了解存货的概念、分类与范围、存货盘存制度、存货确认的条件;掌握存货入账价值和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方法;掌握材料按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其他方法的核算;掌握委托加工物资、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核算;掌握存货的期末计价方法和核算;掌握存货清查的方法和会计处理;掌握非货币性交易的内容。

第五章 投 资(12学时)

了解投资的概念、分类及意义;掌握短期投资取得、持有及转让等账务处理;掌握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和核算。理解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特点;掌握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的计算和核算;掌握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掌握长期债券投资的形成、溢折价摊销、处置或到期收回的核算;理解委托贷款的业务及核算;掌握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方法和核算。

第六章 固定资产(12学时)

了解固定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及确认条件;掌握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入账价值和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折旧范围和计算折旧的方法及计提折旧的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处置和盘盈盘亏得核算;掌握固定资产期末计价。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6学时)

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内容;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和无形资产计量;掌握无形资产取得、摊销、处置的核算;掌握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方法和减值准备金的提取、转回的核算;理解其他资产的概念和内容。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融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

大。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布置思考题和作业题以及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2.作业量(包括思考题和业务练习题)。

3.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着重是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基础会计学》。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课,它也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如《中级财务会计(下)》、《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财政部颁发的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中级财务会计(下)》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会计学

学 时 数:64 学 分 数:4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中级财务会计(下)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与中级财务会计(上)构成中级财务会计的完整内容。中级财务会计是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四大环节(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线,全面阐述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紧密结合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重点介绍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过程,突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实务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特色。中级财务会计(下)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相关实务以及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和编报方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本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显得更为重要。

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全面系统地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核算方法和报告要求;学生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锻炼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一般问题的能力,增强财务意识,提高理财能力;进一步为会计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财务会计基础概念讲解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理论和方法。以下分章说明。

第八章 负债(14学时)

了解流动负债的概念、特点、分类及计价;掌握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股利及预提费用的核算。了解长期负债的概念、特点、分类、确认和计量;掌握借款费用的处理;掌握长期借款及利息的核算;掌握应付债券发行价格的计算;掌握企业债券发行、溢折价的摊销、应付利息的计提以及债券到期偿还的会计处理;理解长期应付款和专项应付款的核算。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8学时)

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和构成;掌握实收资本的核算;掌握资本公积的概念、来源和核算;掌握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核算。

第十章 费用 (4学时)

了解费用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费用与产品成本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费用确认与计量的原则;熟悉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内容与核算;掌握要素费用的核算;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

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14学时)

了解收入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理解商品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的确认标准和计量原则;掌握商品销售收入实现的账务处理,重点是特殊销售业务的核算;了解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有关业务的核算方法;了解利润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利润分配政策;掌握所得税的核算;掌握本年利润的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14学时)

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意义、种类和编制要求;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作用和内容;了解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的概念和作用;掌握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的内容、格式及编制方法;了解利润表及其附表的概念及作用;掌握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了解分部报告的意义和基本内容;了解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和现金流量的分类;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结构、项目及编制方法。

第十三章 会计调整(10学时)

掌握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处理方法;了解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处理方法;掌握会计差错更正的基本理论与会计处理方法;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由于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系统性强,理论性与技术性高度结合,造成学生接受的难度和教师的授课难度相对都比较大。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利用率,保证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布置思考题和作业题以及安排撰写读书报告等手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

2.作业量(包括思考题和业务练习题):

章 次 思考题 业务题 第八章 负债 4—7题 8—10题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3—4题 3—5题 第十章 费用 2—4题 3—5题 第十一章 收入和利润 2—4题 4—6题 第十二章 财务会计报告 4—7题 3—5题 第十三章 会计调整 2—4题 3—5题

3.考核方法:期末闭卷考试。着重是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实际操作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是《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上)》。本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开设的第二门专业课,它也是许多后续课程的基础,如《高级财务会计》、

《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等等。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中级财务会计,刘永泽 陈立军 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 中国财政部颁发的系列《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第三篇: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简介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简介

新科梳理发展方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财务经理 职责: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

作用:会计干部的技术职称之一,和工资挂钩,福利、奖金也会有差别。同时也为评高级会计师做准备。 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2017年中级资格考试全部采用无纸化试点方式。 考试代码: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级别代码是1。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条件如下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考条件暂未公布,您可参考2017年: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部分地区要求报考人员需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总校地址:姑苏区南环东路939号昌和智汇坊6层

http:// 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有关学历或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是指报考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正式从事会计工作,相应时间不应计入会计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工作年限计算方法>> 对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并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资格考试。

审核报考人员报名条件时,报考人员应提交学历或学位证书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居民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台湾居民应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材料。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暂未公布,您可参考2017年:

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1日-31日。3月1日-31日,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中级资格考试报名系统开通;缴费系统开通时间为3月1日-4月5日。(注:山东报名4月5日截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方式及入口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方式及入口暂未公布,您可参考2017年:

2017年3月1日-31日,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中级资格考试报名系统开通;缴费系统开通时间为3月1日-4月5日。

报名流程:

一般报名流程为:网上报名→现场审核→网上缴费/现场缴费→报名成功

总校地址:姑苏区南环东路939号昌和智汇坊6层

http://

第四篇: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实训任务

(一)、实训任务要求

一、自行组成实训小组,一组成员3-5人,寻找一个财务管理案例(例如:某某公司的资本结构分析,股利政策分析,投资项目分析等等,案例可以是真实资料,也可以是模拟资料),运用财务管理学过的知识对案例资料进行解读分析。

二、制作PPT,由小组选出一名成员代表上台发言,发言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案例资料(2)应用的财务管理原理或知识(3)对案例的解析;(可参见所给的示范案例)。每组发言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

三、每人撰写实训报告一份,要求详见附件1。实训报告6月14日前提交。ppt发言时间待定。

(二)实训成绩构成:

1、小组成员自评占40%(一个小组分数包35×人数,如1小组有5人,则该小组分数包175分,175分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每个成员的分数分配,每人得分最高不超过40分,小组总得分不超过分数包)

2、PPT制作,汇报占30%

3、实训报告占20%

4、出勤占10%

(三)PPT和实训报告实训成绩评定标准:

案例分析准确,层次合理,发言流畅,时间控制准确。46-50

案例分析基本准确,层次合理,发言比较流畅,时间控制准确。40-45

条理清楚,案例分析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说服力,发言比较流畅,时间控制不当。36-49

案例分析不合理,但发言比较流畅,时间控制准确。30-35

案例分析不合理,发言不流畅,时间控制不当。20-39

(四)提示:

PPT雷同,所在组所有成员实训成绩按60分处置。

第五篇:中级财务会计

1、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认为地划分一个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盈亏,确定该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并据以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2、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3、财务会计要素:是指财务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也是组成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

4、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5、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的形成、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

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8、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9、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10、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11、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1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13、可变现净值:在可变现净值剂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公事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1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15、公允价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16、允许企业使用现金结算的范围是: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种奖金;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向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价款;出差人员必须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

17、银行支付结算方式: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托收承付;委托收款;汇兑。

18、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

19、外埠存款:是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和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存款的款项。

20、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21、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22、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

23、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证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保证金。

24、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交易性投资的现金。

25、应收账款的范围: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的款项。

26、应收账款的范围是:企业因销售活动引起的债权。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不包括长期性质

的债权。企业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27、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内容: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出的保证金;其他各种的应收、暂付款项。

28、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已被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9、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等。

30、原材料:是指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利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31、投资:是指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32、投资的特点:是通过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能给投资者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其他资产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除投资以外的其他资产,通常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33、权益性投资:是指为获取另一企业的权益或净资产所作的投资。

34、债权性投资:是指为取得债权所做的投资。

35、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投资。

36、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公司债务等。

37、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38、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以下特征: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属于非衍生金融资产;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投资持有至到期;企业有能力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39、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其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40、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41、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核算的方法。

42、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时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43、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1个会计。

44、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土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45、固定资产的确认: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46、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47、无形资产的内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48、无形资产的特征:不具有实物形态;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技术或获取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没有实物形态却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可辨认的,未来经济利益可能产生于取得的可辨认资产之间的协同作用,也可能产生于购买者在企业合并中准备支付的、但却不符合在财务报表上确认条件的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可控制性。

49、商誉的特点: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其他各种可

辨认的资产分开来单独出售。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在企业收购时可以确认的商誉的未来经济效益,可能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关系。

50、确定商誉价值应考虑的因素: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持续时间的长短;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是可变化的。

51、投资性房地产具体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和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一项房地产,部分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部分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经营管理;企业将建筑物出租,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将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52、金融负债是指企业的下列负债:向其他单位支付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义务;在潜在不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义务;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企业根据该合同将交付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义务,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义务除外。

53、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54、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55、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

56、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因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利息、因发行债券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和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差额。

57、借款费用的处理原则: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构建与生产,应当予以资本化。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利息费用,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借款辅助费用]

58、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开始资本化: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构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59、可转换债券:企业在发行债券的条款中,若规定债券持有者可以在一定期间之后,按规定的转换比率或转换价格,将持有的债券转换成该企业发行的股票。

60、购买可转换债券的有利:可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可享受股东的利益。不足之处:发行债券的代价较低;可保证资金的筹措

61、或有事项及其特征: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具有不确定性;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影响或有事项结果的不确定因素不能由企业控制。

62、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63、债务重组的种类:以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以上三种组合。

64、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65、所有者权益的特征:既是一种财产权利,又是一种剩余权益;是一种来自于投资行为的权利;具有长期性;计量的间接性;构成包括所有者的投入资本、企业的资产增值以及经营利润。

66、所有者权益的分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67、实收资本的增加有如下途径:投资者投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债务重组中债务转为股权、可转换债券专为股本等。

68、资本公积:是企业受到投资者出资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的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69、企业当年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的顺序:提取法定公积金,提取任意公积金,向投资者分配

利润。

70、收入确认的条件: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取决于代销方或受托方销售其商品的收入是否能够取得;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而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71、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提供劳务交易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与费用的方法。

72、判断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需要同时满足: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73、固定造价合同:是指按照固定的合同价或固定单价确定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

74、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合同总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合同完成进度和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确定;未完成合同已经发生的合同成本能够清楚地区分和可靠计量,以便实际合同成本能够与以前的预计成本相比较。

75、账结法:是指企业每月结账时,将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通过“本年利润”科目结出本月份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以及本年累计损益。

76、表结法:是指企业每月结账时,不需要把损益类各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而是通过结出各损益类科目的本年累计余额,就可据以逐项填制“利润表”,通过“利润表”计算出从年初到本月止的本年累计利润,然后减去上月止本表中的本年累计利润,就是本月份的利润或亏损。

77、应付税款法:是以应税所得乘以企业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款,同时将应纳所得税款作为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78、纳税影响会计法:将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解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并将“永久性差异”在当期的纳税申报单中通过直接加减会计利润的方法调整成为应税基础,将“时间性差异”导致的所得税费用影响额延迟到以后各期。

79、债务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时转销,在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时,递延税款的余额要按照税率的变动或新征税款进行调整。

80、递延法:是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而产生的影响纳税的金额,保留到这一差异发生相反变化的以后期间予以转销,当税率变更或开征新税,不需要调整由于税率的变更或新税的征收对“递延税款”的影响。

81、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82、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83、财务报告的作用:有助于所有者和债权人等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反映企业管理者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有助于评价和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有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

84、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以重要性远则选择报表项目;财务报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的金额、收入和费用项目的金额不得相互抵消,但满足抵消条件的除外;财务报表具有可比性;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披露的信息;企业至少应当按年编制财务报表。

85、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86、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体现在:反映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情况;反映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反映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实力

87、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88、现金流量表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报表使用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需求。

89、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可以提供企业现金流量信息,从而有助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能力;有助于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90、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现金、现金等价物、现金流量、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

91、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92、现金流量: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93、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也不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现金各项目与非现金各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会影响现金流量净额的变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宗教工作情况通报制度下一篇:住建局局长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