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产业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江门市产业范文

江门市LED产业发展调研

江门市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报告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作为今年经济工作“头号工程”,集中精力打好这场“硬仗”。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首先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抓好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LED产业,培育5—10个名优品牌和龙头企业,争取到2015年绿色光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江门市定位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绿色光源产业在江门市起步较早,据了解,现在我市已成为全国绿色(半导体)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之一,基本形成了从外延、芯片、封装、应用的由上游到下游一条龙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上中游外延芯片在核心技术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较具规模的产品生产能力;下游封装和应用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集聚效应,有较高的品牌效应和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配套体系,灯具设计、模具制造、零配件生产和采购、包装运输等已经形成一条龙供应体系,灯具生产需要的所有材料和部件基本都可以在本地得到供应。在半导体照明封装及电源管理方面,引线框架、键合金丝、电源模块、电源驱动和控制芯片等都具有一定产业基础。

据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以来,该产业保持年增长30%较快发展态势,去年实现产值达到66.29亿元。

LED节能灯的基本概述:

LED即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节能灯是用高亮度白色发光二极管发光源,光效高、耗电少,寿命长、易控制、免维护、安全环保;是新一代固体冷光源,光色柔和、艳丽、丰富多彩、低损耗、低能耗,绿色环保,适用家庭、商场、银行、医院、宾馆、饭店等各种公共场所长时间照明。

特性:

1、高效节能:一千小时仅耗几度电(普通60W白炽灯十七小时耗1度电,普通10W节能灯一百小时耗1度电)

2、超长寿命:半导体芯片发光,无灯丝,无玻璃泡,不怕震动,不易破碎,使用寿命可达五万小时(普通白炽灯使用寿命仅有一千小时,普通节能灯使用寿命也只有八千小时)

3、健康:光线中不含紫外线和红外线,不产生辐射(普通灯光线中含有紫外线和红外线)

4、绿色环保:不含汞和氙等有害元素,利于回收,而且不会产生电磁干扰(普通灯管中含有汞和铅等元素,节能灯中的电子镇流器会产生电磁干扰)

5、保护视力:直流驱动,无频闪(普通灯都是交流驱动,就必然产生频闪)

6、光效率高:发热小,90%的电能转化为可见光(普通白炽灯80%的电能转化为热能,仅有20%电能转化为光能)

7、安全系数高:所需电压、电流较小,发热较小,不产生安全隐患,于矿场等危险场所。

8、市场潜力大:低压、直流供电,电池、太阳能供电,于边远山区及野外照明等缺电、少电场所。 LED上下游及配套企业分析

1、我国基础原材料资源非常丰富

我国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镓、铟储量丰富,占世界储量的 80%。另外,我国也有极为丰富的硅资源,仅江西省初步探明的储量就达 2 亿吨以上。所有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都为我国LED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稳固的原材料基础。

2、我国劳动力人才资源非常丰富

由于 LED 产业上游的外延芯片环节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而中下游封装、应用环节,则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因此整个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而且需要众多的优质劳动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8.5 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 10 年以上,而且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达 600 万人,我国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因此不论是 LED 产业发展所需的普通劳动力还是高技术人才都有充足的来源和保证。

3、LED 装备业

众多的 LED 封装企业及其庞大的生产规模,给LED生产设备的制造厂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国内LED设备行业尚处在行业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竞争态势不明了,具有较强技术及经济实力的领导厂商尚未形成,此时正是投资该行业的最佳时期。

4、显示屏是LED主要应用市场

我国LED显示屏市场起步较早,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很强实力的LED显示屏生产厂商。目前LED显示屏已经广泛应用到车站、银行、证券、医院。在LED需求量上占到整体产业份额的 30.1%。由于用于显示屏的LED在亮度和寿命上的要求高于LED指示灯,平均价格在指示灯LED之上。凭借着独特优势,LED全彩显示屏广泛应用在体育场馆、市政广场、演唱会、车站、机场等场所。

5、小尺寸背光源市场放缓,中大尺寸将成为新关注点

LED早已应用在以手机为主的小尺寸液晶面板背光市场中,手机产量的持续增长带动了背光源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彩屏手机的出现更是推动白光 LED市场的快速发展。但随着手机产量进入平稳增长

阶段以及技术提升导致用于手机液晶面板背光源LED数量减少,使得LED在手机背光源中用量增速放缓,2005年背光源用LED数量超过12 亿只,未来几年增长率也将保持在个位数。

6、汽车车灯市场潜力大,但短期内市场很难启动

几年来,汽车工业一直将LED显示器用于仪表板设计。时钟、无线电、速度表、转速计、温度、油压、燃料和其他信息以及状态指示器等都已采用自照明数字式显示器替代白炽灯照明的模拟显示器。但从整个LED应用市场看,汽车应用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市场规模很小。

8、室内装饰灯市场逐步启动,交通灯市场进入平稳增长期

室内装饰灯市场是LED的另一新兴市场。通过电流的控制,LED可以实现几百种甚至上千种颜色的变化。LED已经开始做成小型装饰灯,装饰幕墙应用在酒店、居室中。经过多年的替换工作,全国主要城市由传统交通灯替换为LED交通灯的工作已经接近尾声。LED交通灯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成长期后,但是随着替换工作的完成,LED交通灯市场将不会再维持高速增长。

9、景观照明市场快速发展

景观照明市场主要以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装饰照明为主,推动力量主要来自于政府。受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北京、上海等举办地加快了景观照明的步伐,由于LED功耗低,在用电量巨大的景观照明市场中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LED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景观照明市场中。

10、通用照明市场潜力大

对于进入通用照明市场而言,功率白光LED除面临着诸如发光效率低、散热不好、成本过高等问题外,还将面临到光学、机构与电控等的整合以及LED照明产品通用标准的制订。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预计LED在2010年前还不能进入通用照明市场。

江海区LED节能灯的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江门市江海区从事LED相关产品的企业约有30家,从业人员约5200人。分布在五个街道办事处(江南:约7家,约1900人;外海:约15家,约2350人;礼乐:约6家,约1200人;滘头:约1家,约100人;滘北:约1家,约100人)。年产值超5000万元。2008年江海区的财政收入28160万元,LED照明行业

约占全区收入的1/4。这些从事LED的企业多为私营独资企业,注册资金集中在100万以内,最早的一家成立时间是在1996年,其它的多在2003~2008年之间,这些企业以生产加工、经销批发为主。多以内销以及户外照明为主。LED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新一代高科技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很高、一般的技术人员都在这个领域从事已久,研发力度大,所以从事LED行业的技术人员的工资比一般的照明产品类的技术人员工资要高。普工的工资也比其他照明类的普工工资要高。彼如像《江门中亚光电有限公司》在招普工时给出的工资是试用期:1200元包吃住,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星期休息一天。试用期过后买社保,这相对来说就保障了广大一线员工的薪酬福利,而且生产车间是无尘、防静电车间,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干净,工作的危害性和危险度几乎为零。这就有效的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江海区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

江海区的LED光电产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有最上游的生产LED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的科恒实业有限公司,有专业生产大功率超高亮度LED的盈鑫光电、长利光电、中亚光电,有专业从事LED研发、生产的利明光电器材厂、凯辉光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还有下游生产LED灯具的奥尔光电科技、金威光电、晨光电子等。为促进新一代照明技术发展,市区政府把产业规划、优惠政策等方面鼓励和引导该产业发展。

(1)在产业规划方面。区政府于2005年委托五邑大学就我区电子信息产业2006-2015作出规划,并将于近期完成审定。当中对LED等光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有着详细的分析,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建设我区光电材料基地,发展LED光电材料和LED光电产品(含LED光源技术)。

(2)在优惠政策方面。我市已经出台了《关于发展灯饰产业的鼓励措施》、《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优惠政策》,高新区也有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当中的许多规定都适用于新一代光电源企业。

(3)在招商引资方面,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倾斜,更好地发挥我区投资成本低、交通便利的优势,吸引有意在珠三角投资的台资及其它LED企业前来投资创业。

(4)在技术的科研及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方面,省、市、区财政每年都有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企业的科研创新工作。

江门巨资扶持LED产业发展 对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将给予巨额奖励

该市扶持LED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江门市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LED产业发展暂行优惠办法》(下称《优惠办法》)已经印发给江门市高新开发区以及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台山市等有关单位。根

据《优惠办法》,江门市将对有助于打造该市LED产业作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巨额奖励,其中企业最高可以获奖1000万元,而个人也将有望分享由江门市设立的200万特殊贡献奖奖金。

针对江海区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无论对现有企业或许新引进企业来说,无疑都打了一记强心剂。能让LED企业在江海区安心的落户、放大手脚去研发、创新、开拓以及销售。在这一方面,原驻企业《盈鑫光电》是最早落户江海区的,该企业从1996在外海镇成立工厂以来已经有十多年了,以生产加工灯具配件、灯杯、雾灯、LED灯具、射灯为主,年销售额700-1000万,正是江海区的优越环境及地理位置,让盈鑫光电在这安居乐业。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在这不得不提《江门中亚光电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在总经理董发群的引领下,现拥有专业的技术、研发、生产、品质及销售团队,无尘无静电厂房面积达10000多平方,员工300余人。公司已通过3C、CE、ROHS,ISO9001及符合北美标准的ETL,UL认证及国家质量检验合格,被推选为广东照明电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LED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LED照明十佳企业、最具影响力LED品牌、照明综合实力十强企业等殊荣。中亚光电产品系列涵盖:道路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景观照明、广告照明、特种照明和室内照明。其产品广泛运用于公园装饰、都市亮化、桥梁亮化、广告宣传及商业场馆、公共建筑物、人文景观装饰亮化、室内照明等。

现全球能源已经非常紧缺了,节能减排是刻不容缓的事,西南干旱严重,而电主要是靠水来发力的,这无疑给我们的电力供应提供了一大难题,每逢夏季生产旺季的到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企业就要实行错峰用电,这对于政府的财政收入还是企业个人来说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下一代、为了我们的生活,国家在大力号召、地方政府在大力扶持,以江海区为例,已经在实行、落实相关方面的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江海区会迎来更加低碳的经济局面。

第二篇: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道恩游艇设计提供

游艇产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被业界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在我国沿海地区,游艇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游艇的制造工业会带动金属制品、木器制造、电子仪器、航海器械等多个配套产业的发展;游艇的消费必将带动游艇维修保养、游艇驾驶培训及滨水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享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市凭借地缘优势及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游艇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逐渐成为厦门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底,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授予厦门市“游艇帆船产业发展基地”的称号,此举是对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状况的充分肯定。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

一、游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开始萌芽。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厦门市游艇制造业已逐渐崛起,目前具备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游艇制造企业已达数十家,产品远销香港及欧美市场,出口额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游艇制造业发展居全国前列。

二、游艇工业园区建设日渐成熟。

早在2005年,厦门市经发局编制《厦门船舶工业发展规划》,旨在创造一个有利于游艇业招商引资的良好环境。目前,厦门海沧排头游艇工业园区已吸引业内众多知名游艇企业落户,2008年开始动工建成的翔安欧厝游艇制造基地,也有十数家游艇企业陆续入驻。

三、多家大型游艇俱乐部相继成立。

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属亚洲规模最大的游艇俱乐部,曾在08年亚洲国际地产投资与开发博览会上,获得亚洲最佳滨海开发项目殊荣;08年开工建成的中澳游艇俱乐部具备举办世界级游艇展和国际级赛事的硬件条件;2007年正式启用的五缘湾帆船港集游艇帆船俱乐部、国际展销中心、港口服务中心、认证培训基地及国际产业机构总部及产学研交流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除此之外,厦门帆船游艇运动协会、厦门游艇行业协会相继成立,从而加速了厦门帆船游艇业的发展,并为厦门游艇企业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组织联系的平台。已先后举办多次的中国(厦门)国际游艇帆船展览会也有力地促进了厦门游艇销量的增加。

然而,正如著名游艇设计公司DND道恩设计的设计师所言,厦门市游艇产业在逐渐形成规模的同时,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诸如:制造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欠缺、本土设计师队伍有待扩大等情况,为了促进厦门市游艇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厦门市游艇经济发展位居我国沿海城市前列。

第三篇:荆门市京山县蔬菜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产业已由原来单纯的保障大中城市蔬菜供应拓展到“保供、增收、就业、创汇”四大功能,成了保障城市居民蔬菜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城乡就业和扩大出口创汇的朝阳产业。但是,近几年由于蔬菜产业扶持政策少,推进措施乏力,部分大中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难”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务院及省、市政府决定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及省、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县蔬菜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2009年,全县蔬菜播面12.76万亩,产量30.07万吨,产值 4.65亿元,占种植业产值20.4%,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0.33万吨,产值0.85亿元。基本建成了以城郊新市镇赵畈村、白谷洞村为主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以永隆镇曾口村为代表的远郊外销菜基地,以石龙、钱场、雁门口、孙桥等镇为主的瓜果菜基地,以罗店镇为主的白花菜加工基地,以三阳、绿林等镇为主的食用菌基地。

市场供应方面,2009年全县蔬菜食用菌社会总产量 38.86? 万吨,其中西甜瓜总产量8.32万吨。蔬菜食用菌商品量约9万吨(不含西甜瓜),全县城镇人口年需消费量8万多吨。从总量上来看,我县蔬菜供给基本平衡,但因品种单一,且上市集中,市场供应不均衡,“淡”“旺”季比较明显,存在结构性缺菜。

(二)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越:京山县位于湖北腹地,北倚大洪山,南临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丰富,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16.1℃,无霜期23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1978.8—2012.8小时,年均降雨1020— 1150毫米;全境海拔在950.2—27米,由西北向东南渐低,依次分为低山、丘岗、平原,具有发展蔬菜产业优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2、区域优势明显:京山交通便捷,长荆铁路横贯东西,省道汉(口)宜(昌)、皂(市)当(阳)、应(城)随(州)、安(陆)京(山)公路呈“丰”字型贯穿全境,武(汉)荆(门)和随(州)岳(阳)高速公路交汇于工业新城东南12公里处。二个小时左右车程范围可达武汉、宜昌、襄阳、岳阳、随州、荆州等大中城市。东奔西走,南来北

往,十分方便,有利于蔬菜产品的运输流通。

3、蔬菜产业优势与特色突出:我县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市场选择,现已形成自身优势和特色。罗店的白花菜,永隆的坚椒,丁冲的萝卜,石龙、钱场的西甜瓜,三阳、绿林的香菇等产品已成为地方特色和品牌,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三)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因素

1、政策扶持力度不大,菜农种菜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家对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都有补贴奖励政策,但对种植蔬菜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加之蔬菜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程度与产业化水平偏低,劳动强度与市场风险过大,这一切都极大地挫伤了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县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近年虽有所改善,但大多数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先进设施设备配套率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地的生产能力与抗灾能力。据调查统计,全县旱涝保收的蔬菜基地面积不足45%。

3、技术力量相对不足,服务手段滞后。我县目前县级只有蔬菜专业技术人员2人,各镇及重点蔬菜生产基地村都没有蔬菜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县、镇、村在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上都处于缺编、缺钱、缺人、缺物的状况,服务手段比较落后,这势必影响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

影响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

4、流通环节过多,市场信息闭塞。由于蔬菜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大部分蔬菜销售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层层加码,导致蔬菜价格虚高。同时,一般菜农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种菜经济效益降低。

二、规划依据、产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0]5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荆政发[2010]27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市场供给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蔬菜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水平,促进我县蔬菜产业提档升级。

(二)规划编制依据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2010年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 [2010]18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鄂政发[2010]5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荆政发[2010]27号),农业部《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省农业厅《湖北省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市农业局《荆门市蔬菜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三)规划原则

优化布局和突出特色原则:强化资源的利用率,节本增效,以特色原产地蔬菜为主,发展优势品种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重点沿“四河两岸”(京山河、永隆河、富水河、漳河)的新市、永兴、永隆、罗店、宋河、坪坝等镇打造蔬菜产业带。

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瞄准国际、国内市场,优化品种结构,打好“品种差”、“时间差”、“季节差”、“地区差”,提高我县优质蔬菜产品市场占有率。

多元化投入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调动农民投入积极性。

扶优扶强原则:充分发挥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扶持,做强龙头企业,壮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蔬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四)产业发展目标

1、十二五期末,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新增4万亩,产量达到50万吨,年产值达7.5亿元;食用菌鲜菇年产量达到2.5万吨,产值1.5亿元。蔬菜为菜农人均纯收入贡献达1000元以上。全县十二五期间各镇蔬菜发展规划面积任务见附表。

2、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达100%,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10%,获农业部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认证达30个,保证市民菜篮子安全供应,蔬菜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98%以上。

3、重点扶持蔬菜龙头企业3家,培育蔬菜品牌3个,扶持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组织10个,网络带动农户15000户,蔬菜外销量占总产量的40%。

4、建设蔬菜产地批发市场3个,扶持产地建立冷链物流系统。

三、产业区域布局

坚持“保障供应,发展经济”的原则,蔬菜产业按照资源和区位条件进行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城区近郊、交通主干线两侧、“四河两岸”等以资源和地理优势布局的经济结构,促进优势地区优

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一)设施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在城市规划区外的新市、永兴镇的近郊蔬菜村,有一定生产基础的永隆、宋河镇的蔬菜村。

发展目标:主要保证城区蔬菜基本供应量,面向我县3-4月“春淡”市场和8-9月“秋淡”市场,重点建设大棚设施蔬菜和速生菜基地,面积1万亩。

2、主要种植模式

(1)重点蔬菜种类:茄果类、瓜类、豆类、叶菜类。

(2)主要茬口模式:设施蔬菜春提早(茄果类、瓜类、喜温型叶菜,4-7月上市),夏遮阳(早熟耐热的萝卜、白菜、花菜等,7-9月上市),秋延后(茄果类、黄瓜等,9-12月上市),冬覆盖(莴苣、芹菜、越冬萝卜等,1-4月上市)。露地蔬菜则以喜冷凉叶菜、豆类、红菜薹、莴苣等为主,9-12月上市。

3、发展重点:加大设施基地的投入,建立水、电、路、渠、池、棚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生产基地,提高产出能力及抗灾避灾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力度;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安全追溯体系。

(二)露地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与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主要在离城区较远的永隆、罗店、宋河、坪坝等镇的适宜产区建设露地菜基地。发展目标:重点建设名优蔬菜区、特色菜生产区,形成“一村一品”,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面积2万亩,弥补城郊菜地供应不足。

2、主要种植模式

(1)重点蔬菜种类:大白菜、萝卜、甘蓝、花菜等喜凉十字花科蔬菜;莴苣、红菜苔等喜凉叶菜;辣椒、番茄、茄子、黄瓜、四季豆、豇豆等喜温蔬菜。

(2)主要生产方式:以地膜+小拱棚覆盖与露地生产相结合。

3、发展重点: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净菜上市技术;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蔬菜全程质量检验、检测及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资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三)加工、外销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以特色白花菜加工产业为纽带,在适宜白花菜生长的罗店、坪坝镇大力发展白花菜等加工蔬菜生产基地;以永隆镇曾口村为重点发展外销蔬菜基地。

发展目标:积极发展白花菜、萝卜、辣椒等特色蔬菜加工产业,推动蔬菜加工、外销产业的发展壮大,面积4万亩。

2、主要种植模式

(1)主要种植种类:白花菜、洋姜、萝卜、榨菜、辣椒、及豆类、瓜类等蔬菜。

(2)主要生产方式:以露地生产与保护地生产相结合。

3、发展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主栽品种和高产高效周年种植模式,推广蔬菜预冷、包装、冷链贮运技术。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品牌,开发产品的深加工技术,推动主产区产品提档升级。

(四)水生蔬菜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雁门口、钱场、新市等地。

发展目标:以莲藕和荸荠为重点,在水源丰富的村组分类建设2万亩标准化水生蔬菜基地。

2、主要种植模式

(1)主要种植种类:莲藕、荸荠、菱角、茭白、芡实。

(2)主要种植模式:深水区莲藕、子莲、菱角、茭白、芡实等一季种植;浅水区可实施保护地栽培、鱼塘种藕、莲藕—水稻、西甜瓜—荸荠等多种间套种模式。

3、发展重点:加强水生蔬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进扶持水生蔬菜保鲜加工企业,重点开发藕莲、子莲、荸荠、菱角、茭白等保鲜加工产品。

(五)食用菌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三阳、绿林、杨集、永隆、宋河、新市、曹武等镇。

发展目标:全县食用菌总产值达 1.5亿元以上,鲜菇产量2.5万吨,出口创汇600万美元以上。

2、主要种植模式

主要栽培种类:山区重点发展香菇、黑木耳等木腐食用菌,棉区以平菇、金针菇为主,粮产区重点发展草菇、双孢蘑菇等草腐食用菌。

主要种植模式:香菇和黑木耳袋料栽培模式;双孢菇等草腐菌菇房、菇棚及稻田地栽模式,平菇、金针菇设施化周年栽培模式。

3、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菌设施化栽培,增加市场鲜销产品;重点开发推广黑木耳秋季稻田袋料栽培模式、双孢菇秋季稻田地栽模式和香菇夏季反季节栽培模式,建设一批示范推广基地。

(六)西甜瓜基地

1、重点区域、发展目标

重点区域:石龙、钱场、雁门口、孙桥等镇。

发展目标:年播种面积稳定在4.5万亩,总产量9万吨,产值0.9亿元。

2、种植模式:以嫁接抗重茬栽培和高效间套作种植为主。

3、发展重点:一是推广多种栽培模式,大力发展大棚早熟、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延秋栽培等栽培方式,延长西甜瓜供应期,提高经济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

四、建设重点

(一)建设一批蔬菜示范基地。沿“四河两岸”的重点蔬菜镇、村,开展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主要是抓好四个示范基地建设:一是新市镇赵畈村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二是新市镇白谷洞村蔬菜无土栽培温室育苗示范基地建设;三是永隆镇千亩大棚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和千亩 “棉改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四是罗店镇千亩露地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二)培植发展蔬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蔬菜产业发展,抓紧扶持发展一批有我县特色的蔬菜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建立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实施“市场+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战略,提高我县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提高我县蔬菜产业化水平。重点扶持富水白花菜、仁和白花菜、江花食品等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赵畈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曾口大棚蔬菜种植等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做大做强“仁和牌”白花菜、“富水牌”白花菜、“辣翻天牌”食品、“江花牌”食品、“丁冲牌”萝卜、“太阳牌”香菇等蔬菜食用菌品牌,加强与湖北财富农业科技园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的合作。通过发展蔬菜加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蔬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我县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建设一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重点在优势蔬菜产业带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定期收集发布蔬菜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与有关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扶持和发展蔬菜分捡清洗、分等分级、整理包装、预冷处理、速冻保鲜等初加工业,降低产后损耗。

(四)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测与监管体系。按照农业部要求,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在蔬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

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上级提出的“省长负责米袋子,县市长负责菜篮子”的工作要求,加强政府对蔬菜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京山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统一组织协调推进全县“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各镇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负责本镇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考核验收方案,按照百分制考评的办法,每年年底组织专班,对各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力争按期完成“菜篮子”工程建设任务,让全县广大居民真正吃上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质优价廉的“放心菜”。

(二)扩大面积,建优基地。要装满菜篮子,必须先建好菜园子。要把“菜篮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领导工程来抓,重点是沿“四河两岸”的新市、永隆、罗店、宋河、坪坝、永兴等镇,投资新建成片的高产蔬菜基地。用五年时间,在全县新建4万亩蔬菜基地(其中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5000亩),使全县菜地保有量达到10万亩以上(其中大棚设施菜地保有量达到1万亩以上),蔬菜年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蔬菜产品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三)出台政策,加大投入。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出台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建立蔬菜基地建设“以奖代补”制度。对政府规划范围内新建成片蔬菜基地的,分别对大棚设施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按一定标准给予补贴奖励, “以奖代补”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二是建立蔬菜科技培训推广与检验检测费财政预算支出制度。从2011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预算中列支一定数额的蔬菜科技培训推广与检验检测经费,用于建立健全我县蔬菜生产的科技培训推广体系与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三是开征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并明确按照规定计提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收益金的30%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全县蔬菜产业大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四是每年将国土部门的土地整理、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部门的节水灌溉、商务部门的冷链物流、农业部门的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优先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基地综合生产能力。

(四)完善市场体系,搞活蔬菜流通。大力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城区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等的建设、服务与管理,增设菜农专摊,支持大型连锁超市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抑制菜价虚高现象发生;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和流通企业建设产地蔬菜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收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政策,确保蔬菜运销畅通,减少运销成本。

(五)强化科技支撑,推广先进技术。从华农大、中国农大等院校的蔬菜专业毕业生中录用专业大学生,充实我县蔬菜技术力量,建立健全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增加对蔬菜事业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设施与条件,积极开展设施蔬菜、蔬菜连作障碍克服、贮藏保鲜、加工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引进推广一批抗病虫、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实现科技兴菜。

第四篇:厦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

(2018-2020年)

2018年1月

言 ..................................................................................... 1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 2

(一)发展基础 .................................................................... 2

(二)发展短板 .................................................................... 4

(三)发展环境 .................................................................... 5

二、总体要求 .......................................................................... 6

(一)指导思想 .................................................................... 6

(二)基本原则 .................................................................... 7

(三)发展目标 .................................................................... 8

三、重点任务 .......................................................................... 8

(一)提升新能源整车产业 .................................................. 8

(二)发展新能源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 ................................ 9

(三)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 ............................. 9

(四)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11

(五)加快技术研发创新 .................................................... 12

(六)鼓励模式创新 ........................................................... 13

(七)培育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 14

四、立足优势节点推进重点项目 ............................................ 15

(一)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其配套系统项目 .................... 15

(二)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池与电机项目 .............................. 15

(三)创建绿色智能交通城市 ............................................. 16

五、保障措施 ........................................................................ 16

(一)健全组织保障 ........................................................... 16

(二)完善配套政策 ........................................................... 17

(三)加强融资保障 ........................................................... 18

(四)营造发展氛围 ........................................................... 18 附件:厦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表.......... ..... 20

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厦门市“十三五”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内容。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创新要统筹规划。为落实总书记指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7〕11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的通知》(闽政〔2017〕36号),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发展规划意见。本规划以2017年为基期,规划期限为2018-2020年。

1 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 “十三五规划 ”目标与任务,以建设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城市环境为抓手,推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目前,我市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2家,新能源客车产能2万辆,涵盖新能源大中型客车、轻客以及各类专用车。2015-2017年,新能源客车销量累计2.6万辆,产值超过200亿元。此外厦门钨业依托电池、稀土材料的技术优势,正加快在新能源车的电控、电池及电机设备等领域的扩张。

1.整车企业。厦门金龙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龙集团”)其旗下在我市有厦门金龙联合、厦门金旅两家新能源客车整车企业,年产能达到2万辆。2016 年新能源客车销售量1.6万辆,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列第2位,产品出口泰国、新加坡、以色列、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具备较好的品牌效应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三电”系统关键零部件。厦门金龙集团依托集团内的国家级客车试验中心,具备新能源客车整车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测试、检测条件,通过全资子公司厦门金龙新能源科技公司掌握新能源客车“三电”核心技术。厦门金龙新能源科技公司开发的产品通过迭代更新,其技术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厦门法拉电子、宏发电声、丞信电子在汽车电容、高压继电器、汽车电控系统等领域展开合作,一体化设计的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厦门钨业立足稀土永磁材料优势,正在加快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研发,由稀土永磁材料向下游应用技术转型。

2 目前已通过和世界知名的电机制造商日本爱知电机株式会社合作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机,成为宝马、奔驰、通用、本田、日产等知名客户的供应商,2016年占有全球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市场的25%份额。此外在电池材料方面,厦钨目前拥有镍氢电池负极材料(贮氢合金)和锂电正极材料两大产品线以及一个电池回收生产线,其中贮氢合金产品是国内唯一能出口车载动力电池材料的厂家,市场份额连续几年在国内处于第一位置,锂电正极材料年产能18000吨,年销售16500吨,产销量位居国内前列,服务于松下、三星、ATL、BYD等国内外知名电池客户。

3.其他配套。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我市2015-2017年建成公共区域充电桩超过1800个,其中厦门金龙特来电在我市已建成并上线投入使用共计890个,其中自营543个、市公交集团场站347个。此外厦门闽光电气实业有限公司采用自有技术已在厦门建设运营14个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共有充电桩117根。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专用自动灭火装置研发应用方面,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公司所生产的新能源车配套设备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新页微电子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领域具有较强优势,是国内、国际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主要制定单位之一,其无线充电芯片与充电方案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晟硕科技在金属密封制造,金属结构制造以及有色金属压延加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

4.推广成效。截止2017年9月底,我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12143辆。公交车方面,全市公交车目前保有4325辆,其中新能源公交1570辆,占比36.3%。巡游出租车方面,目前出租车保有5962辆,其中

3 新能源汽车954辆(含换电模式运营)。网约车方面,目前保有6872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489辆。分时租赁方面,厦门目前主要有4家分时租赁运营商,均采用纯电动汽车,目前市场已投入500辆。其他方面(含私人和其他领域),新能源车7630辆。

(二)发展短板

1.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较弱。我市具备较好的电子技术发展基础,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对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核心技术掌握,与国内行业发展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研发投入较少,投入的资金和人才难以突破瓶颈。

2.整车制造自动化程度不高。整车企业基地分散,产能局限,规模难以突破,在工业4.0等项目上,受到厂区限制条件无法实现整体提升,应对新能源汽车新一轮的制造变革难以跟进。

3.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我市新能源整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专业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多为贸易商,自主研发制造体系不成熟。导致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自制率和自配率低,难以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与产业技术变革发展机遇,以及支撑整车产业发展。

4.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竞争激烈,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及“三电”系统的高级管理人才和研发人员、技术工人紧缺,我市的房价、生活消费水平和人才政策较全国不具优势,人才流失严重,同时行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5.基础设施滞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涉及多个主管部门,社会停车场利益群体分散,停车矛盾突出,配套政策未能切实落

4 实,影响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三)发展环境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战略取向。汽车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汽车产业链价值远高于其他产业。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已进入产业化的快速推进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开始加速发展且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1.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产业化阶段。传统汽车所带来的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世界主要汽车工业发达国家达成共识,通过制定国家能源战略、提高节能排放标准、实施重大研发工程、推出市场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快速提升、成本持续下降、产品稳步增多。2016年全球主要国家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80万辆,我国销售达到50.7万辆,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总销量5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2.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力度持续加大。2010年,我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战略高度予以大力支持。国务院2012年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2号)、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加速发展。从推广新能源车辆购置补贴政策、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持性电价、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中央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地方扶持政策也在加快落实,资金配套、车辆上牌和使用、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5 不断出台,如《厦门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办法》(厦经信能源〔2015〕133号)、《厦门市2016年新能源非公交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办法》(厦经信能源〔2016〕435号)、《厦门市2017-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办法》(厦经信能源〔2017〕374号)、《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5)》和《厦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等政策。进入“十三五”后,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公认不可逆转,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

3.新能源企业产业技术加速突破。几年来,通过各级、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产业快速增长,取得了明显成效。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控系统、驱动电机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投资明显加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关键技术快速发展,整车技术稳步提升,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成本显著下降。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加强研发,国外的新能源企业也都在中国快速布局。积分制度和碳排放管理的实行,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我市应根据国家和福建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抓住历史机遇,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制造2025”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机遇,结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

6 用的优势环境,以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为产业龙头,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在我市重点区域及行业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配合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我市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安全、环保、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提升“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用车”的品牌附加值;突出我市新能源客车品牌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在建立打造适宜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城市环境的同时,支持产业和资本层面的合作,支持产业与各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技术和人才投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和效益提升。

2.坚持技术驱动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发展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与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并举,大力培育和扶持本地优势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应用,结合重点推广应用领域及重点推广应用规划项目,积极利用市场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市场应用带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可持续性发展。

3.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引导和推动新能源整车企业发展关键技术,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通过“两化”融合标准体系贯标和试点示范,大力提升我市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生

7 产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智能制造,关键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改造。

4.坚持机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相结合。以新能源汽车为着力点,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巩固客车行业领先地位。以现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核心,优化产业基地,形成产业优势。引导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高等院校和新能源整车企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纵向协同及横向合作的效率。

(三)发展目标

落实国家和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以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结合“总部经济”发展策略,融入“一带一路”和“海西”核心区优势,到2020年,力争形成一个产业格局,带动一批相关企业,实现一个目标突破,即形成一个总部基地+两个制造基地+一条配套集群的产业格局,将湖里区作为新能源客车总部基地(总部集团、科技研发中心、信息中心、销售中心等),打造集美区、海沧区两个新能源客车制造基地和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集群,形成一批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拥有领先地位,国际上拥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相关产业龙头企业,继而实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提升新能源整车产业

依托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龙头企业,推动我市产业链提升发展。重点突破新能源车型正向开发和车身轻量化技术应用,加强新能源汽

8 车系统集成技术创新,提升整车性能,通过智能制造项目降低制造成本,根据我市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的需求开发适用且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推动我市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密切关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动态,对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研发。加快推动新能源车建设项目,以产学研合作项目,带动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整体提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根据“一个枢纽、两个交通圈、三个城市”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结合空港、码头、快速公交、轨道交通接驳、物流等领域的发展,为打造“绿色智能交通城市”提供新一代高性能的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辆。

(二)发展新能源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

以金龙集团的三电零部件产业和厦门钨业的新能源电机产业为核心,推动金龙新能源科技、法拉电子、宏发电声、丞信电子、新页微电子等企业在汽车电容、高压继电器、汽车电控系统、充电系统等领域展开合作。支持厦门钨业在电池正极材料和对稀土永磁材料向下游应用技术延伸,大力发展车用永磁电机产品。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以及厦门大学在电池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鼓励“政产学研用金”联动,引导企业努力突破新能源汽车整车和“三电”系统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和检测能力投入,促进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系统、电机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系统总成等研发和突破。

(三)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

落实充电基础设施“十三五”规划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厦府〔2016〕155号)。到2020年,

9 建成与我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相适应的充电设施网络,确保满足我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1.做好规划布局落实政策要求。将充电设施网络建设和配套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根据《厦门充电基础设施2016-2020年规划》(厦府办〔2016〕130号)文件要求落实规划布局。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力争小于2公里。严格落实厦府〔2016〕155号文件要求,新建住宅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商场、超市、医院、学校、文化体育场馆和交通枢纽、驻车换乘(P+R)等公共停车设施应当配套建设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设立新能源汽车专用充电停车位,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2.规范流程打通瓶颈。规范充电设施网络建设涉及规划、土地、电力等部门的审批建设流程,加快部分规划、改造进度。在社会公共停车场和住宅物业等产权主体,引导谁建设谁收益,解决有需求、有条件、难落地的瓶颈。

3.完善供电配套及电价政策。根据我市充电设施网络建设规划,落实供电配套和改造项目,完善我市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政策,推动充电设施运营商改造10KV高压专变接入供电网络,解决已建项目报装独立电表,提高目前已建成充电桩的使用率。

4.引导多方投入。目前我市除厦门公交集团外,主要充电运营商有厦门金龙特来电、国网厦门电动汽车、厦门闽光电气实业公司、厦门市政空间运用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和引进国内领先的充电网络运营企业参与我市新能源充电设施网络的规划建设运营。

10

(四)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以打造适宜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城市环境为重点,结合政府示范及社会用车的先行效应,扩大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通过公共领域的普及应用带动私人购买,引导民众绿色出行,降低城市整体碳排放量,宣传我市新能源客车品牌。2018-2020年,我市推广新能源汽车数量占新增及更新的汽车总量比例高于福建省要求的3%、4%、5%。

1.加大公交、旅游景区、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规模,加大在城市公交、环卫、物流、邮政、机场、景区等公共领域推广应用力度,鼓励公共机构和私人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城市公交车方面。2017年底前更新投放422辆纯电动公交车;2018年,更新投放784辆纯电动公交车;2020年,全市城市公交车基本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公路客运车方面。2020年,全市适宜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公路客运车实现电动化率达到50%。城市出租车方面。2020年,全市城市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等城市出租车电动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鼓励新增和更新的车辆采用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车辆实现电动化。城市专用车方面。2020年,全市城市环卫和物流等城市专用车实现电动化率达到50%以上。私人乘用车方面。2020年,全市私人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广超过2.06万辆。

2.推动企业和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按中央和我市相关文件规定分别给予国家和地方补贴。 2017-2020年,对购买一手新能源汽车且在我市注册上牌的购车者,市财政按照中央财政同期补助标准的50%给予补助。鼓励公共停车场、旅游

11 景点、商场、物业等管理区域内设置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政府投资的公共停车场(点)停放新能源汽车2小时以内免费,鼓励社会停车场(点)对新能源汽车停放给予优惠。对新能源汽车在我市“四桥一隧”等进出岛通道收费给予一定优惠,具体优惠标准参照省高速公路执行。为新能源物流车发放允许在市内道路通行的通行证。如出台汽车限购限行等政策,新能源汽车不列入限制范围,并在全市范围内启用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

(五)加快技术研发创新

1.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加快新能源汽车初级、中级、高级自动驾驶研发,并根据我市整体交通运输规划提供限定区域的示范运行。加快车端智能互联、“互联网+”应用,结合企业大数据应用及车联网增值服务,实现车联网服务二次销售。

2.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依照《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柔性生产,精益制造,提升制造品质,实现传统新能源产业相关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

3.完善新能源整车企业运行监控平台应用。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装〔2016〕377号)和《关于做好福建省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测管理平台数据接入工作的通知》(闽经信函产业〔2016〕17号)文件要求,在我市销售的新能源整车企业需具备新能源汽车运行监控平台,完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状态、行驶里程和充电量,以及公共领域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等关键系统故障和紧急情况预警实时监测系统,在我市建设运营的公共充电站(桩)企业也需具备平台监测管理

12 能力,并实现与国家、省级平台的数据接入。

4.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自主研发体系,支持企业在境内外收购核心技术和优势企业,设立跨省、跨国研发中心,支持企业建立一批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室和重点实验室,支持我市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牵头,联合国内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企业,按照工信部、省经信委有关文件要求,建设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厦门大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厦门客车整车和电池系统及智能网联配套关键产品研发中心等研发中心建设。

(六)鼓励模式创新

1.推动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应用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确定合理的授信权限和审批流程,创新金融产品,满足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消费等环节融资需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配股、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汽车金融、分时租赁、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等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鼓励市内汽车及零部件龙头企业联合融资租赁金融机构,发展公交车、客运车、出租车等新能源汽车融资租赁运营模式,加快传统燃油车更新步伐;在私人使用领域,支持纯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整车租赁以及按揭购买新能源汽车等商业模式;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鼓励建设及运营企业通过采取融资租赁、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3 2.推进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满意度,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鼓励围绕用户需求,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充电导航、状态查询、充电预约、费用结算等服务,拓展平台增值业务。

(七)培育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1.推进新能源汽车人才补贴政策。对企业新引进落户的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获得教育部认可的硕士以上学位归国留学人员,符合我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厦委发〔2017〕16号)有关条件的,按规定给予发放生活补贴。对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符合《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办法(试行)》(闽委人才〔2015〕5号)、《厦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实施意见》(厦委发〔2016〕5号)条件的,可按规定给予住房等补助。鼓励企业设立首席科技官等岗位,按不同的薪酬标准给予补助。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可参照重点领域精准引才(外国人才)工作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对能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实行“一事一议”,从人才、科技、工业等专项经费中给予支持。

2. 推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产城融合发展。以集美区灌口镇为重点,推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产城融合发展,对产业集聚园区,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情况下,配套建设面向园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特色的汽车小镇。

3. 完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体系。引导本市高校和职业学校合理调整和设置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鼓励校企开展联合办学与人才定向

14 培养,采取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汽车技能人才。

四、立足优势节点推进重点项目

立足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推广应用优势节点和未来发展潜力,重点推进厦门厦钨新能源汽车电池与电机项目、金龙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研发与配套项目以及加快绿色智能交通城市建设。

(一) 支持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其配套系统项目

围绕金龙集团现有生产基地,带动配套零部件企业落户。完善制造工艺,扩大产能,提高企业研发水平,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降低制造成本,增强综合竞争力,形成动力电池、电机等零部件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和生产,打造新能源客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推动金龙汽车新能源、宏发电声、法拉电子等厦门市新能源汽车电控(含整车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辅驱控制系统、高压管理系统等)和动力电池成组PACK系统的关联企业形成有力的产业合作联盟,培育一批电机电控、动力电池系统、关键核心器件和原材料骨干企业。完善制造工艺,扩大产能,提高企业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技术,降低制造成本,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推进新能源汽车电池与电机项目

支持厦门厦钨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和稀土永磁材料等新能源材料产业,推动其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项目发展。目前厦钨电池产品涵盖钴酸锂、三元材料、锰酸锂、磷酸铁锂、高镍材料、前驱体等全系列新能源材料产品,并拥有一整套钨、钴、镍废料的综合回收

15 独特工艺,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原料支撑。此外厦钨还建立了年产6000吨世界领先的永磁材料生产线,产品也进入了变频空调、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伺服电机等中高端领域。未来10年,厦钨计划在我市新能源产业领域投资超过95亿元进行产能扩大、企业并购、建设研发中心等。随着该系列项目的推进,将促进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

(三) 创建绿色智能交通城市

围绕“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 “十三五”规划目标与任务,加快新能源汽车示范线路、网联汽车推进,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便捷、高效、绿色、安全、智能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在公交BRT全封闭式线路(第一码头-前埔)、厦门景区、游客集中区,采用智能汽车进行示范运营。在植物园、环岛路、园博苑等景区逐步采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景区内用车(L3级别2020年)。

2.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小镇。在集美灌口镇打造绿色交通生态镇,结合灌口汽车工业城和灌口旅游生态镇,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的示范小镇。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保障

建立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召集人,副召集人由市经信局领导担任,成员由经信、发改、科技、财政、交通、建设、规划、金融、公安等有关部门以及相关区级领导

16 组成,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推进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专项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局,具体承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指导、协调和督查,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和各项保障措施,统筹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二)完善配套政策

1.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政策。我市目前2017-2020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政策、充电规划和充电设施建设补贴政策均已出台,后续将按国家和我省在新能源行业发展过程的政策调整逐步完善。我市将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与私人汽车领域的应用规模。

2.新能源汽车使用便利政策。市公安、交通、市政、建设、发改、商务、税务、质检、保监及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做好税费征收、保险购置、罚款缴纳、车辆检验、公路收费、停车收费等相关系统升级、制度调整等工作,配套出台新能源汽车优惠措施,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落实新能源汽车“不限行”等差异化便利政策,保证新能源汽车所有人和驾驶人享受更多、更好的便捷服务。

3.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政策。支持企业加强整车、“三电”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整车核心能力建设和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降低电池成本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资金奖励。

4.工厂技改和智能制造的政策。将继续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改与智能制造项目的投资,围绕“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两化融合、柔性生产、无人化生产”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方向,

17 加大财政资金对新能源车相关企业工艺技术改造、节能减排、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各类技术进步项目的扶持力度。建立新能源车技术改造与智能制造项目库,对省市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实施分级管理和动态跟踪,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三)加强融资保障

支持企业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利用市产业引导基金、重大科技专项、研发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等,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夯实产业基础。拓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重大建设项目融资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新能源汽车行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新三板等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营造发展氛围

加大新能源汽车应用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市“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指定用车”客车品牌的知名度。利用官方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站等载体以及海峡车展,普及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在政府行政中心以及政府宣传资源,配合企业宣传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环保、绿色出行意识,引导消费者逐步选用新能源汽车。定期邀请国内外新能源汽车行业知名机构、专家、学者在我市高等院校开办讲座研讨,营造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利用政府资源引导创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的市场环境,引领省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

18

附件:厦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表

19

第五篇:在荆门市化工循环产业园开工仪式上的讲话

在荆门市化工循环产业园兴化三路开工典礼上的致辞

公司副总经理丁刚

2012年2月1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兴化三路”开工典礼。借此机会,我代表工程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对工程的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一直关心支持我司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建三局一公司是世界500强中建总公司旗下的骨干子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总部迁入荆门市。在此期间,公司创造出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和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完成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香港环球金融中心、深圳市新机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在荆门,公司先后承建了荆门炼油厂、荆门热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为荆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我们应有的力量。荆门素有荆门荆楚门户之称,人杰地灵、位置优越。当前,作为湖北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荆门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作为从荆门走出的中央企业,我们曾经在这里创造了辉煌,现在更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为荆门市的建设

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荆门市化工循环产业园项目”由荆门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开工以来,受到荆门市各级领导的关注与重视,本次开工的兴华三路是产业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推动产业园的建设步伐和推动荆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既是各级领导对我司的信任和重托,也是我们服务荆门市经济建设,再作贡献、再立新功的最好平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举全司之力,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切实抓好质量、安全、进度、环保等各项工作,以过程精品创精品工程、以绿色施工树环保品牌,以敢于创新、勇于超越、永争一流的斗志和豪情,向荆门市政府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模范车间范文下一篇:教你写申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