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课教学论文

2022-05-03

小编精心整理了《机械制图课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对机械制图课读组合体视图的传统方法——形体分析法进行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读组合体视图的新方法——原型法。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组合体视图;形体分析法;原型法机械制图课主要研究立体与平面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讲授正投影作图、零件图及装配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能力。

机械制图课教学论文 篇1:

试析微课教学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在教育领域,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具有针对性强与教学资源丰富等优势,能够有效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本文将从中职机械制图的教学现状出发,对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0、引言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覆盖,促进了“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课采用视频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我国教育行业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向[1]。在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中,由于目前该专业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掌握,因此,该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学更多地应该充分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将基础知识点的内容生动、形象且直观化生动地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有效掌握。而关于微课在当前中职院校机械制图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仍然需要从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机械制图专业教学现状角度出发,对当前微课的实际应用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1、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机械制图教学在教学质量上也得到了提高[2]。但从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情况来看,目前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仍然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深入交流。这主要原因表现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虽然有机会适时地与学生之间开展语言交流,但这种交流却只能够停留在学生表达思想的层面,缺乏理论深度。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始终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知识、内容往往只能是被动性地接受,而自身的想法却做不到主动表达。在这样的交流中,限制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对机械制图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综合运用。第二,教学的表现方式过于单一。虽然目前各类学校都在专业教学上已经进行了许多创新,但是高中职院校机械制图专业教学模式却仍沿用学校传统单一的专业教学模式。大部分的教师在选择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时,还是选择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中,很容易对该课程内容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2.1应用微课细化机械制图知识点

在专业课程中,机械制图专业是一门涵盖了大量专业知识点的专业课程,并且这些知识点掌握难度较大。为了更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教学机械制图中相对密集的理论知识点内容进行了精细化综合处理,从而有效促进所学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效相互衔接,让学生平时能够从浅至深地学习,在不断促进理论知识运用系统化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与综合运用[3]。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空间曲线与曲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由于该知识点的内容较多,两节微课是很难将知识点内容讲解完的。因此,针对这一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节微课的方式开展微课教学。将大知识点细化为小知识点,并将每一个小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能够从每一个小点中积累知识,进而全面掌握“空间曲线与曲面”这一知识点。

2.2应用微课弱化难点知识

在中职院校机械制图专业教学中,由于对应的知识点理解难度大且过于抽象,往往会让部分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机械制图教学中,很多没有基础知识的模型教学都需要教师依靠动画、模型等方式来对其进行教学辅助,从而有效解决技术难点问题。但是上述的几种教学方式,无论用哪一种教学方式,其实际操作都需要教师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不一定完全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正确理解的教学目标。而对于这些难点知识,如果部分学生不能够及时在教师第一次进行操作图的展示时准确理解,也可能会降低学生学习效率并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所以,针对难点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对难点知识进行讲解,一方面,能够使知识讲解变得具象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进行观看,在弱化难点教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2.3应用微课实现优化设计

中职院校机械制图的抽象性和邏辑性直接关系了微课在优化课程设计上的广泛应用。这主要原因是微课教学是一种集教学理论、讲解教学、演示互动教学以及案例推理问题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方式。应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来有效实现对机械制图的优化教学设计,除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教学实效之外,对于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等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螺纹的规定画法”中,教师可以将机械制图的相关教学知识充分利用微课的视频形式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观察这些螺纹的加工过程,从而形象且直观地看到这些螺纹的具体样子与螺纹制作好的过程,同时为这一加工过程中搭配上一些相应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讲解,以利于促进学生对这些螺纹加工画法的正确掌握;最后,在学生仔细观看了这些螺纹的加工过程后,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的最后为学生详细展示几种错误的螺纹画法,让学生在微课中了解到螺纹的加工画法和螺纹绘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3、小结

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教学,一方面实现了对密集知识点的细化,让学生能够由浅至深地学习机械制图知识,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弱化了难点知识,将难点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展现,使学生更易理解。除此之外,能够在学生进行机械制图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以及思维创新等教学指导,在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于瑾.浅谈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 7,(04):108.

[2]张学明.微课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的应用初探[J].时代农机,2017,44(01):212-213.

[3]龙邦华.微课在中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人文之友, 2019, 000(013):141-142.

作者:马良 于静

机械制图课教学论文 篇2:

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如何教学生读组合体视图

摘要:对机械制图课读组合体视图的传统方法——形体分析法进行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读组合体视图的新方法——原型法。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组合体视图;形体分析法;原型法

机械制图课主要研究立体与平面之间相互转化的问题,讲授正投影作图、零件图及装配图的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读图和制图能力。而在读图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投影分析,想象出空间物体的形状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正确、有效的读图方法尤为重要。

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和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的异同

长期以来,形体分析法被认为是画组合体视图和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在机械类专业各种版本的教材中经常有这样的叙述:组合体视图和制图一样,经常采用的方法仍然是形体分析法。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在逻辑上前后矛盾读图的目的是把投影图上表现为线框和线条的二维图形还原为三维空间形体。从阅读线框、线条入手,依据基本投影特点,通过分析、思维、判断等过程,将形体还原,由此可见这些线框和线条所代表的空间形体是什么,要经过读图这一环节,弄清楚投影特性之后才能确定。所以,空间形体的确定是读图之后的结果,而不是读图前就知道的,把读图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是不妥的。

不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画组合体视图是把复杂的组合体视为若干简单的基本体,并将其按照基本的要求组合起来,先逐个把基本体的投影图画出来,再完成组合体的视图,这个过程是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过程,转化的依据是投影规律和基本投影的特性。读组合体视图的过程是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即由平面图形转化为空间形体,这个转化过程的依据虽然也是投影规律及其基本体的投影特性,但思维方法不同,前者是由空间到平面的转化,后者是由平面到空间的转化,是根据已完成的投影图,经过深入的分析以后,依据投影特性最后确定空间形体的。由此可见,画图和读图在认识上是互逆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和目的不同,若用同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不符合认识的客观规律。

符合认识客观规律的读图方法——原型法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笔者根据形象思维理论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原型法。

根据图学思维特点可知,形象思维是图形思维的主要形式,在图学思维过程中,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均为物体或图形的轮廓特征,而要获得完整的信息,深刻认识它们,则必须对整体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这是形象思维的典型过程,是从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虽然也有抽象思维,但思维过程中经分解、综合,创造的是形象,最后被认为的仍旧是形象。据此可知,读组合体视图时,二维图形输入人脑后,图形信息被分类并与某一原型的相应成分进行搜索匹配。当输入的图形信息不足或人脑没有完全接收输入的信息时,常常是近似匹配。再造想象是根据图形或词汇的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表象的过程,这种表象可以是没有直接感知的表象,根据原型匹配得到的是三维图像以及二维图像信息表达三维形体之间的关系,人脑进行再造想象形成对输入的二维信息所表达的三维物体的综合形象。得到三维形象后还需回溯到思维活动的原点,把所得的三维形象与输入的二维信息进行对照检验,以便证实思维结果的正确性,如果二者不符合还需要再重复这一过程,直到二者完全符合为止。

笔者认为,使用原型法读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看视图,分线框从二维图形看,组成线框的投影在空间总是代表着一个面,至于是平面还是曲面,从其他与其对应的投影中可以得出结论,而且从投影特性中可以分析这个面是平面立体上的表面投影还是曲面立体上的投影,即把每个线框和线条的含义区分开来。

对投影,想原型按照投影规律寻找相应线框的其他投影,根据投影分析,把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按照原型匹配的法则,想象出物体的原型。

画原型,定形体把想象出的原型,用轴测图表示出来。这时得到的原型还是原始的,要把原型与三视图进行对照检验,不断修改所得到的原型,即不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原型与三视图完全符合为止。

从认识的角度看,原型法更多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掌握和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次完成,认识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而且人们对于事物的描述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启发而不断完善。原型法将模拟的手段引入读图的过程,这有助于解决以往读图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原型法

原型法属于记忆表象是一类客观物体的基本成分的抽象形式,原型具有直观性,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一类事物共有的、表面的一般形象特征。在制图学中原型是指点、线、面、体及其综合形式。原型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原型,才能进行有关图学的形象思维活动,即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得到新的思维结果。其过程是匹配某一原型,和利用已知原型想象出其他新物体形体,即原型再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头脑中输入大量的原型。

在学生根据二维图样建立三维形象时,为加强空间想象的形象化描述,可以利用轴测图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把读图想象过程用立体感较强的轴测图分步显示出来,既形象又具体,再检验所画轴测图与图样是否相符,并不断修改轴测图,直至完善。我们在教学中试用了这种方法,使平面图形和空间物体的对应关系紧密建立起来,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并应用这种读图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安排课程的:先讲简单的组合体,再讲点、线、面,然后再讲复杂组合体,再讲轴测投影。在讲轴测投影图时,把重点放在徒手绘图训练上,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再进行读图的训练,这样做有明显的效果。笔者认为,机械制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制图和读图能力,在教材的编排上应该依次为中心以符合认识的发展规律,合理地组织教材内容。应将画法几何的内容穿插于制图的内容之中,学以致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即先从体入手,再进入到画法几何体系,然后再过渡到机械制图的内容,这样比较理想。原型法作为读图的一种方法,符合思维的规律,在推进制图教学的科学化方面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不过,这种读图方法还很粗浅,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作者:文向前

机械制图课教学论文 篇3:

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探析

摘要:在我国,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教学目的,机械制图课作为高职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也应当遵循这一教学目的。作为一门实践性以及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对学科教育的意识进行淡化,多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文章将针对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的目的以及措施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高职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职业性、应用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其特色应当在于“用”和“专”。机械制图这门学科在高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学时却很少并且内容较多。现今我国传统的机械制图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社会的生产需求。本文将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教育的教学现状,对高职课堂中机械制图的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一、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的目的

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课程中,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技能课。机械制图课以培养学生的绘图、识图能力为主,并且从空间想象能力、绘制模型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在我国高职机械制图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科教育的影响依旧很大,导致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识图,但其绘图的能力却实在不敢恭维。因此,高职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目的必须要得到调整,以培养能够识图、绘图,还拥有比较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生为主。

二、高职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规范学生制图,灌输国标意识

一张没有按照国家制图规范而绘制的图纸,不具备工程生产的通用性,因而基本不会被采用。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并适当组织学生对机械制图的相关国家标准进行研究和讨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熟悉国家的制图规范和标准,增强绘图过程中的国标意识。

2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在高职学生中,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应当积极地运用一些相关的实物以及模型,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直观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更透彻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已经联系好的生产基地进行观摩,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了解机械生产的全部过程,进而对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有一个更加理性和全面的认识。除了这两种方法,教师还可以组建一个实物展示室,通过展示各种机械上的零部件、机械模型、图片和学生自己的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对于实物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1]。

3组织学生之间的学习小组

由于学生在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时,能完全脱离教师进行自主、互助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在机械制图学习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竞争中来,让自己的机械制图的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和提高。

4将机械制图与CAD教学相结合

CAD技术的出现,将工程机械制图带入了计算计辅助绘制二维图形这一相对成熟的领域。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上依旧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先对机械制图的手工方法进行讲解,再对CAD技术进行介绍,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对真正发挥CAD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功能。教师在运用CAD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抛开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模式,直接讲解CAD的画法、原理,以及一些尺寸标注、剖面填充、公切线、倒角绘制、相贯线、截交线等常用绘图手段的操作方法,这将对学生能否迅速地掌握CAD的基本用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国产的CAD软件,还提供了一些诸如自动查询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各种配合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公差与配合概念[2]。

5建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建立一套合理的成绩评定指标体系,可以在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成绩评定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内容:

①学生的日常作业以及图形测绘的成绩。

②在课堂上通过一定方式来考核学生对图纸的理解能力。

③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绘出零配件图。

机械制图作为高职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师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职机械制图课中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任志新.高职机械制图课教学改革实践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郑晓雯,董芩华,曾钢.《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作者:王秀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会教学设计论文下一篇:当代景观设计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