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新材料产业规模

2023-03-28

第一篇:十二五新材料产业规模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主攻方向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主攻五方向 增速保持在

20% 日前,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规划》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将着力发展五大方面,未来五年产业整体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规划》对新材料产业重点行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支持政策等作了部署和安排。《规划》提出,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推进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急需的碳纤维、半导体材料、高温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

《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阶段,新材料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预计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而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广阔,年营业额突破2万亿美元。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均扩张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将引发多资本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至201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建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蒋荃表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新材料产品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并且差距呈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虽然已成为材料大国,但并非材料强国,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

工信部有关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石化、钢铁、纺织、有色、轻工、建材六大材料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22.8%左右,从业人员占城市就业人口的15%左右,由此带动相关产业超过GDP总量的50%、城镇就业人口的50%以上,所以材料行业是基础。他表示,目前我国材料产业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消耗大,新材料行业研发以跟踪国外较多,原始创新较少,人才质量与结构问题突出、新兴产业人才流动性过大等问题。

针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规划》在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提到,一方面要发展中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规划》在“产业目标”中指出,要在未来十年中形成一批新材料核心产业。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我国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

在细分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将达65%。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全国先后设立了7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70余家新材料和相关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逐步扩散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长三角汽车材料和化工材料产业联盟、环渤海湾半导体材料产业联盟、珠三角多元新材料产业联盟等各具特色。

对于未来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规划》指出,未来一个时间段,国家级新材料园区、产业基地要达到近100个,并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共性检测平台、产业战略联盟三类支撑平台。

在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方面,《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国家和地方财政将支持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新材料产业基金;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在现有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材料产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风险准备金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对符合国家规划的新材料重点项目,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税收或抵补税收,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减少土地出让金;设立人才引进基金,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发展新材料产业。

十二五新材料产业主攻五方向

日前,《国际五金塑胶产业》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规划》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将着力发展五大方面,未来五年产业整体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据介绍,《规划》对新材料产业重点行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支持政策等作了部署和安排《规划》提出,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推进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急需的碳纤维、半导体材料、高温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

《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阶段,新材料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预计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而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广阔,年营业额突破2万亿美元。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均扩张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将引发多资本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至201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建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蒋荃表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新材料产品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并且差距呈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虽然已成为材料大国,但并非材料强国,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

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石化、钢铁、纺织、有色、轻工、建材六大材料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22.8%左右,从业人员占城市就业人口的15%左右,由此带动相关产业超过GDP总量的50%、城镇就业人口的50%以上,所以材料行业是基础。他表示,目前我国材料产业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消耗大,新材料行业研发以跟踪国外较多,原始创新较少,人才质量与结构问题突出、新兴产业人才流动性过大等问题。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近年来,我国先后设立了7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70余家新材料和相关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逐步扩散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长三角汽车材料和化工材料产业联盟、环渤海湾半导体材料产业联盟、珠三角多元新材料产业联盟等各具特色。对于未来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罗百辉预计未来一个时间段,国家级新材料园区、产业基地可能达到近100个,并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共性检测平台、产业战略联盟三类支撑平台。

在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方面,《规划》指出,未来五年国家和地方财政将支持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新材料产业基金;积极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在现有担保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材料产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风险准备金的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信贷支持;对符合国家规划的新材料重点项目,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税收或抵补税收,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减少土地出让金;设立人才引进基金,重点引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高端人才发展新材料产业。

针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规划》在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提到,一方面要发展中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规划》在“产业目标”中指出,要在未来十年中形成一批新材料核心产业。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我国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

在细分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将达65%。

各尖端领域,包括汽车、医用、微电子材料、显示材料、军工等方面都需要微纳系统特别是微结构的系统,塑料加工产业在这些高端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汽车配件领域

我们知道,现在发展汽车很大程度受制于能源,电动汽车前景看好,但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塑料行业能做什么呢?我们不光做一些保险盖、汽车内饰等,也能够涉及汽车散热、电池。汽车电池的电流很大,不可能背一个大机电解决散热问题,如果有高效的微结构通道的散热器,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问题。

2、医疗器材和技术

还有,近年来医学发展非常之快,医学的发展跟塑料加工技术是密切相关的。不光是装一个机架或者导管,现在国外已经有技术制造清理血管的机器人,用针头把它打到血管里,将有害物质清除干净,通过过滤使整个人都焕然一新,这就属于微米级机器人。这种技术已经在国外开始使用并获得成功。 另外,医学方面现在从头到脚也有很多地方离不开高分子材料来作为先进的治疗手段,比如关节、骨骼这些都可以用高分子材料来替换;心血管等病症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手段微创治疗等,以后这方面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大有可为。

3、检测研究领域

这些照片的微细结构都是几十个微米以下的微结构,能够做到这样的规格,需要很高的尺寸精度和技术。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将会非常大。像这里展示的光纤连接器,微过滤器,实验芯片,最小的微行星齿轮,还有这种微型的针等等都是用高分子材料做的。美国的一种生物芯片就是有机玻璃做出来的,表面看不出什么,但是上面有设计好的微型流道,可以把各种细胞按照设计分离开,应用于各种快速检验和药物开发。

4、军工航天领域

微纳系统在军工领域也有很大需求,特别是军工和航空航天领域必须靠自主开发,像微型的陀螺仪。美国的部队之所以能够在很多号称反恐的战争中以非常小的代价达到军事和政治目的,必须依靠强大的技术作为保证。将陀螺仪、慢性系统等做的微型化,很多小型飞机就可以像蜻蜓和蜜蜂一样,不光是飞行,还能执行很多信息的采集任务,这都离不开微纳机电系统和制造系统。如国外在做间谍用途的东西,可以把一些探测器做得很小,比米粒还小,像灰尘一样作为信息采集的传输功能。这个是美国人在1998年“黑寡妇”微型小飞机,已经做得跟蜻蜓跟蜜蜂一样的尺寸,都是非常高清的技术。

5、电子显示和存储材料

对塑料加工来讲,现在很大的商机在电子显示系统,液晶开始向LED和OLED发展,很多微结构制造技术需要我们来关注。还有存储技术,现在一个SD卡可以做到16G,就是从设计到制造解决了很多微纳尺度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设计、制造、检验以及材料。日本有一个微纳制造的展会,里面有很多做跟能源有关的,他们做小型的发电机可以放到鞋里,走路的时候电可以储存起来,虽然现在还是一个原理,但以后类似这样通过微型振动获取电能的关键技术,在石油总量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带有战略意义的,塑料加工在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

纳米技术方兴未艾

纳米技术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今科学的热门话题,它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化妆品成份,还直接涉及到产品包装领域。许多全球重要运营商都已经开始研究纳米技术,究竟纳米技术是什么呢?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目前每年全球市场对纳米技术产品的需求已经达到几千亿美元,到2015年,纳米技术商品和服务据测甚至有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 “纳米技术”一词一般是指控制原子,分子和超分子结构,使之能创造出与原分子属性相同,但结构更复杂的技术。1纳米(nm)等于一百万分之一毫米或十亿分之一米。当人们谈到小于100纳米的结构时(如原子结构或原子聚合结构),或当谈到使用某种大型结构不能达到化学或物理效果的时候,人们常常会涉及到纳米技术。工程师可以利用纳米技术制备精细的纳米级结构,并且利用这些结构产生某种效应。当我们以纳米级别观察一些材料时会看到一些平常难以被观察到的行为。纳米粒子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内部的每颗原子间具有很强的排它性。这些纳米粒子可以在金属外部形成一层防刮性硬层,使金属外观看上去“透明”,并且能够抵抗低温,还会在高温下变得像塑料一样柔软。经纳米技术处理的材料表面可以具备防水或防灰尘的功能,当和大量的其他材料聚合在一起甚至可能成为“爆炸性”材料。因此,可以说纳米科技可以无限小地渗透到世界上任何物质中。

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营业收入达2.23亿美元,应用范围包括航空航天、汽车、食品、医药和电子产品包装、体育用品以及电子电气产品。其中,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所占市场份额最大,2009年销售收入达8965万美元,其应用包括包装、阻燃剂以及航空航天市场。2009年纳米复合材料的最大应用市场是塑料和包装,其次为航天航空和汽车。由于预期市场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到2017年,全球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营业收入可达约10.4亿美元。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全世界大约有35个国家已经加入了“纳米”创新竞赛中。每年用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公共或私人研究项目预算能达到90亿美元。目前每年全球市场对纳米技术产品的需求已经达到几千亿美元,到2015年,纳米技术商品和服务据测甚至有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

全球纳米技术产业化初具规模

应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请求,世界技术评估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纳米技术长期影响和研究方向:2000~2020》这项旨在了解纳米技术在过去10年间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来自35个国家的200名顶级的科学家参加了这项工作。负责这项调查的专家组首席专家乍得·米尔金(Chad Mirkin)称,在过去10年里,“纳米”已从“大肆炒作”的概念转为“真正的实质性科学与工程成就”。在纳米技术研究中,纳米生物系统和纳米医学将成为“最激动人心和增长最快的领域”,首个纳米疗法和纳米激活诊断工具已获得美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纳米技术是最具竞争力的研究领域之一。根据报告,全球范围内基于纳米技术的产品市值已超过2500亿美元。尽管有关人士在这一领域做出许多承诺,但研究者仍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开展工作,米尔金表示,风险投资者越来越不愿承担风险,而政府没有完善的机制来进行有效投资。

展望未来,报告呼吁业内人士在材料创新、产业化、创造就业机会以及社会投资回报上给予更多关注,同时采取措施确保公众安全,并提出将纳米技术对环境、健康和安全的影响纳入主流研究体系。米尔金说:“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没有理由畏惧小型化,但因为所有这些都是新的化学物质,所以必须获得监管机构的认可,并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纳米技术和科学政策专家大卫·贝内特还提出了纳米技术研究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在一开始就经过慎重考虑被认为很有前景的工艺路线,也许需要耗费比预计更长的时间,或者根本就难以获得生产许可;而另一些起初只是研究者突发奇想的工艺技术却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国纳米科技产化化

1月11日,科技部与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会等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纳米科学技术指导协调委员会工作会议。兼任该委员会主任的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表示,“十一五”我国纳米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纳米研究重大科研计划等的实施,使我国纳米研究水平大幅提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成为纳米科技大国。

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介绍,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研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以及各种人才专项等,发表的纳米科技论文总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论文质量不断提高,论文总被引频次位世界第二;纳米科技专利申请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纳米标准化工作与国际同步。其中,许多研究成果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前景,为我国纳米科技的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纳米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共同构成当今世界高新技术三大支柱。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各自明确的纳米科技发展战略。美国国家纳米计划(NNI)2011年财政预算18亿美元,每年投入稳定增长。日本尤其重视纳米技术在信息、金属、环境、能源、生命科学以及基础技术的应用研究。近年来,我国在纳米材料绿色印刷制版技术、仿生智能纳米界面材料、碳纳米管宏观薄膜及纤维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纳米结构金属材料达到高性能极限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

另据《国际五金塑胶产业》记者了解,科技部正在推动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中,将把纳米科学技术领域作为试点,在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的框架下,加强部门间及科技部内部的协调,推动纳米研究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以及其他资金支持渠道之间的协调和整合,推动我国由纳米科技大国向纳米科技强国转变。

“纳米”在欧盟将贴上生态标签

今后,在欧洲市场上,含有纳米材料的清洁剂和润滑剂将获准贴上欧盟生态标签。2月11日欧盟生态标签局宣布的一项新标准将它们归为环境友好产品。这一决定公布后立刻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纳米材料的安全性再次成为焦点。

欧盟生态标签又被称为花朵标志或欧洲之花。为了鼓励在欧洲地区生产及消费绿色产品,欧盟于1992年出台了生态标签体系。该标签是一朵绿色小花图样,获得生态标签的产品也常被称为贴花产品。符合欧盟生态标签局规定的环境友好标准的电子、服装、建筑等行业成千上万种产品都被贴上绿色标签,具体标准几年修订一次。

在最初的标准中,通用清洁剂、洗涤剂和润滑剂如果含有纳米材料,将被排除在外。但根据欧盟生态标签局批准的最终版本,纳米形态的物质也可以与其他物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英国生态标签组负责人保罗·沃恩(Paul Vaughan)表示:“我们要设定一个较高门槛,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无法获得纳米形态物质的足够资料,那么我们就不会允许它作为环境友好产品的一个组分。”

然而,欧洲环境局和欧洲消费者组织生态标签协调人卢卡斯·哈默(Lukas Hammer)则认为这项标准过于宽松。他说:“这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尽管我们允许这些含有纳米材料的产品贴上生态标签,但它们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哈默声称,环保人士一直想将纳米材料列入黑名单,这次的最终决定明显是受到了政治阻力。他更关注的是,最终版本文字过于含糊,可能会导致各国对它有不同的解释。

欧洲环境局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纳米材料,是否有统一的测试方法可以得到REACH需要的信息。对此,纳米技术产业协会董事史特芬·弗里德里克(Steffi Friedrichs)认为,没有必要发明新的测试方法,但她表示,一些现有的生态毒性评估方法还需要改善。她说:“我们正在努力改进具体测试方法,使纳米材料所有实验参数都符合REACH的要求。规范管理含有纳米材料的产品仍有难度,需要等纳米材料的定义获得欧盟通过。”欧盟新兴及新鉴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SCENIHR)去年年中就开始开始对未来纳米材料定义的科学依据向业界征求意见。SCENIHR认为,在定义纳米材料时,最重要的科学依据是尺寸。不过,业界人士持有不同看法,目前仍未达成一致。

英国皇家学会与英国皇家工程学院曾建议,欧盟应当立法将纳米微粒和纳米管列为新型化学物质,以促进相应安全性测试的实施。此外,纳米技术的相关产业应出台统一的安全检验细则。政府还应成立独立的科学安全委员会,对涉及到普通百姓的纳米技术产品进行检测,证明对人体无害后方可进入市场。

发达国家政府也十分重视纳米材料安全性,今年1月美国和英国的环境与科学机构设立了一个500万美元科学基金,将开发一个新的风险控制工具,以帮助政府官员更有效地管控纳米材料。该项目是投资1100万美元美英纳米技术研究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由美国环境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英国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工程和物理学研究理事会、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医学研究理事会等共同资助。

拜耳在华投资总额超30亿欧元发展新材料

拜耳公司日前在上海宣布,计划2016年之前大幅扩大其高级别材料在中国的产能,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将继续投资约10亿欧元,使聚氨酯原材料MDI年产能增加一倍以上,达到100万吨,并扩大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的产能,高性能聚碳酸酯年产能将达到50万吨。拜耳同时宣布,聚碳酸酯业务部总部将从德国勒沃库森移师上海,旨在确保更加贴近亚洲地区蓬勃发展的聚碳酸酯市场。此外,拜耳材料科技也于近期宣布将在上海和另外3个城市建造5个客户配套设施,集中关注定制化生产和深加工。

据悉,此次扩能投资计划涉及的项目,已在上海市经信委和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上落实。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这些项目的实施,意味着拜耳未来5年将更多地聚焦亚太和中国地区。

拜耳集团董事会主席马尔金·戴克斯博士说:“扩大在华产能是加强我们在新兴经济体现有业务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到2015年将集团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增至50亿欧元左右,预计拜耳材料科技将至少占到其中一半的份额。2009财年,拜耳集团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创下了21亿欧元的记录,其中12亿欧元来自拜耳材料科技。”

拜耳材料科技首席执行官唐佩德说:“目前,中国已成为拜耳材料科技全球第二大市场。作为到2012年长期项目的一部分,拜耳材料科技在上海投资将达21亿欧元,加上此次宣布的扩能计划,意味着投资额已逾30亿欧元。”

普立万推出新型纳米工程塑胶材料

日前,特种聚合物材料、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普立万公司推出全新的Stat-TechNT碳纳米技术聚合物产品系列,产品系列包括基于POM(聚甲醛)、PEEK(聚醚醚酮)、PC(聚碳酸酯)和其他热塑性工程塑胶的多种产品方案。

Stat-TechNT采用了碳纳米管技术,无需使用过多的导电填充物。因此,可将强度、收缩度、翘曲度以及流动性的影响能够降低到最小限度。与采用炭黑或碳纤维的传统填充物相比,此类材料更易于加工。Stat-TechNT能够有效提高导电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导电填充物分布不均匀引起的“热区”。此外,此类新配方具有较低的颗粒生成指数,从而保证材料具有极高的纯净度、避免传统填充物可能带来的污染。

Stat-TechNT纳米材料产品目前已在亚洲市场全面上市,满足半导体和硬盘驱动器制造商能够保证其产品满足较高的洁净度要求,防止出现盘片被刮伤等现象的发生比例。这项技术还将被应用到更多的基础树脂产品上来满足顾客各异化的使用要求。

第二篇:全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以技术引进为主,重点突破,要重点发展电解镍、金属锂及制品、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及各类复合材料,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的发展,打造全国红土镍矿湿法提锂研发生产基地。充分发挥镍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镍基合金钢、高镍合金钢、镍基合金、镍铬合金等高新镍基材料,加快镍基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以杰事杰公司、江西中材、善诺纳米等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模板、沼气池模板、石英陶瓷坩埚、碳化硅磨料、氮化硅涂层粉、原油减阻剂等新材料产品。大力引导赣锋锂业、珠江矿业等企业,延伸做粗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锂基材料以及钨精粉、超细钨粉、碳化钨粉和硬质合金生产等钨材精深加工项目。同时注重引进新的新材料企业,不断壮大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将新余市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

1、规划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利税总额40亿元。

2、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主要产品力争形成5万吨电解镍、10万吨镍基材料、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及锂盐、各类锂基材料10万吨、30万吨新型复合材料、50万只石英陶瓷坩埚、4万吨碳化硅磨料、其他钨材精深加工产品1万吨的产能规模。

3、重点新材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目标规划:培植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户以上。其中过百亿和过50亿的企业各1户。

4、新材料主要项目目标规划:五年组织实施重点新材料项目13个以上,完成投资160亿元左右。

5、新材料产业重点招商项目目标规划:一方面拓展我市新材料产业新领域,另一方面主攻镍、锂、钨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配套项目。

6、新产品开发目标规划:五年共组织开发新产品30个以上,其中省级新产品10个以上,国家级新产品2-4个。

7、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目标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江锂湿法提镍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赣锋锂业争创国家级研发机构和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杰事杰新余公司争创世界级新型复合材料产业和研发基地;江西中材争创世界级石英陶瓷坩埚等光伏产业用配套新材料和制品生产基地。在赣锋锂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在相关企业组建多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第三篇:《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7日】【来源:原材料司】【字体:大中小】

一、请介绍一下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背景和总体考虑。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新材料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也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出了任务和要求。为贯彻落实《纲要》与《决定》精神,我们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的目标、重点及措施,旨在引导企业决策,为政府配置公共资源提供依据,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

新材料是支撑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规划》在全面贯彻落实《纲要》和《决定》精神、加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衔接的同时,注重了与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关规划的协调。同时,《规划》突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围绕所提出的发展目标,将规划任务细化到具体产品、技术和装备,落实到重大工程,体现到了相关政策中。

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规划》的编制过程?

编制新材料产业规划在我国尚属首次,编制工作历时2年,主要包括思路研究、确定框架、专题研究、文稿起草、规划衔接、征求意见、专家论证等阶段。为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特点,合理提出有关内容,《规划》编制过程中,实地调研了100多家企业,分重点领域、重点地区、下游用户三个层面研究形成了200余万字专题报告,征求了120余家单位(部门、协会、企业)意见,直接参与规划编制的行业专家、学者、院士超过800人次,最终形成的《规划》凝聚了社会各方共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怎样理解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

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抢占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物质保障,其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

(一)新材料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力量。新材料产业发展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至关重要。我国是工业大国,目前已有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受材料、技术、装备等制约,“中国制造”总体水平仍处在国际产业链低端。加之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新材料产业,对实现传统产业跨越发展、促进我国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新材料产业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规划》针对各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对部分新材料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不难看出,其他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新材料产业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也凸显了新材料产业的基础性地位。

(三)新材料产业是建设重大工程、巩固国防军工的重要力量。载人航天、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三峡工程等国民经济建设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都需突破一系列关键材料制约,进而带动一大批工程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新材料也是国防军工的基础,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和国防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将新材料置于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必须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四)新材料产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先导。新材料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革命的先导之一。如,硅材料的出现就带动催生了规模庞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事实表明,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新技术的发现和某种新产品的研制成功,都离不开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四、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材料产业已经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依旧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2010年,我们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新材料的需求,对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铁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30余家大型骨干企业做了需求调研,涉及130余种关键材料。调研结果显示,这130多种材料,有32%目前国内没有生产能力,完全依赖进口。有54%目前国内可以生产,但产量、性能和质量尚不能满足国内要求。仅有14%目前可以实现完全自给,但多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品种。材料整体保障能力不足,使得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开发、材料性能检测、数据分析等也严重缺失,阻碍了新材料开发和产业化的步伐。

二是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尚未真正形成。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还处于跟踪和追赶阶段,新材料基础研究主要依靠国家投入,企业开发新材料的困难较大。由于产学研用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技术创新成果的高效转移和转化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新材料产业化步伐缓慢,科研与生产、应用之间脱节,基础研究与产业化之间普遍缺少中试研究阶段,大量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很多先进技术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三是政策环境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长期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的独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行业管理、财政、金融、投资等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行业统计、产品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材料开发往往是被动地应对重大工程提出的需求,分散在各个应用领域,材料的共性、通用性被忽略。新材料产业技术含量高、产品周期短,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蕴含着巨大风险,财税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规划》对新材料产业的分类是如何考虑的?

新材料种类繁多,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各有优点,同时新材料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范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作为一个行业规划,对新材料产业进行科学分类,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一是要避免割裂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抓住材料的本质特性,突出新材料产业的系统性与独立主体地位;二是要避免交叉重复。新材料在许多领域属高端边缘和交叉相关,同一种材料也可应用于多个领域,要科学处理新材料的这一特征;三是要充分体现新材料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新名词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分类方式既要符合现有材料体系,也要反映材料科学的发展趋势。

按照上述原则,经反复研究并征求新材料领域专家、院士意见,《规划》结合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功能结构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6大类新材料品种,在《规划》文本中,对每一个领域均做了界定。

六、《规划》对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如何判断的?

从宏观形势上看,基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规划》认为,“十二五”期间随着科技革命迅速发展、产业革命不断深化,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既面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专利、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又具备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工业转型升级而带来的重大机遇。

从需求层面来看,根据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规划》选取了部分重点新材料品种,做了比较详细的定量分析预测。需求预测结果显示,“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将面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大批新材料品种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给新材料产业整体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

七、产学研用脱节是制约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十二五”期间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一方面要夯实产学研用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积极突破技术及装备制约,着力建立若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示范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材料组分研究、质量指标、服役性能等基础数据,为关键材料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机制,完善产业链条。要引导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下游用户紧密合作,建立一批以重点企业为主体,上下游紧密合作,分工明确,利益共享,成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联盟,形成从上游原料生产到新材料加工,再到下游示范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八、如何理解《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其他战略性产业和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保障能力和材料换代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的定量目标。总体上看,《规划》目标强调新材料产业体系建设,既注重产业规模增长,又关注发展水平的提升。简单说明一下目标中的几个关键数字:

关于产业规模。由于新材料范围广、品种多、产业边界相对模糊,一直以来对产业总规模的统计并没有准确数字。为此,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分析,经过分领域、分品种统计,2010年的产业规模约65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约20%。“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支持新材料产业发展,各地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积极性也很高,因此,新材料产业增速将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水平。同时,考虑到新材料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培育期,为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避免一哄而起,增速也不宜提得太高。据此,《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超过25%,到2015年达到2万亿总规模的目标,这意味着“十二五”末,产业规模将是“十一五”末的3倍。

关于保障能力。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体自给率不高,粗略统计,目前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约50%左右,部分关键材料甚至完全依靠进口。尽管《规划》提出的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目标值是50%,低于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目标值70%,看上去似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的目标定得较低。但考虑到一些关键材料目前国内仍属空白,短期内大幅提高难度较大,因此达到50%的这一目标实际上是具有标志性的。

关于材料换代。为了促进新材料产学研用结合,加快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规划》提出要推广30个重点新材料品种,并实施若干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从产品发展阶段、技术来源情况、市场需求规模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具体品种,多渠道推广实施。

九、《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是如何确定的?

《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这6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包含多个新材料品种,其发展水平和发展特征各不一样。为此,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战略意义等因素,《规划》根据各领域特点,参考材料分类方法,将6大领域进一步细分为20个重点方向。

立足于发挥已有优势,加快弥补薄弱环节,提高材料保障能力,对每个重点方向,《规划》均从研发、产业化和市场应用等环节对其发展途径、发展目标、主要产品、关键应用等进行了详细安排。当然,规划文本也无法一一详尽每个重点产品,为此,我们还组织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重点产品目录》(以下简称《产品目录》),筛选了400种重点产品,并对有关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十、《规划》发展重点中还包括了各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这一点是如何考虑的?

技术和装备受制于人,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例,我国现有的绝大多数生产线,在单线产能、生产成本、单位能耗与产品性能等方面,均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多种型号的聚丙烯腈碳纤维,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而国内碳纤维产业化步伐才刚刚开始,很多高端产品还无法自主生产。关键技术装备没有取得突破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如《规划》提出的饱和蒸汽牵伸、宽口径高温碳化等装备,均是目前制约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装备之一。

装备依赖进口,也影响了国内工艺技术的开发,对引进装备的改进与再创新工作也相对欠缺。对此,我们根据各领域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一批拟在“十二五”期间重点突破的技术和装备,共涉及90多项关键技术、40多种核心装备,以专栏的形式归纳在《规划》的发展重点中,在《产品目录》中也提出了一批技术装备。新材料产品众多,需要解决的技术装备问题也很多,《规划》提出的只是一部分。“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要高度重视技术装备问题,争取有所突破。

十一、“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区域布局思路是什么?

与传统产业相比,新材料产业对资源环境依赖程度较低,除部分品种外,大多数没有特定的空间布局规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盲目发展。《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背景下,各地发展新材料产业热情高涨,绝大多数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规划发展重点,但从部分地区的发展目标来看,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已有所显现。

为此,《规划》分三个层次提出了新材料产业布局要求。一是在宏观角度,《规划》提出要按照东、中、西部地区现状与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实现区域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在各重点领域方面,《规划》按照各领域发展特点,提出了一些布局原则,尤其是针对一些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广的产品,为更好地促进其发展,《规划》提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要求。三是在具体品种层面,根据已有产业基础和重点企业分布情况,《规划》以专栏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一批产业基地。

十二、提出10项重大工程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十二五”期间将如何推动落实这些工程?

《规划》从指导整个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角度,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分领域提出了一系列产品、技术和装备。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聚焦和提炼规划重点,突出解决一批应用领域广泛的共性关键材料品种,经过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规划》提出了10项重大工程。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着眼于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从材料开发、产业化、规模化、推广应用、技术装备、平台建设等角度逐一明确了工程内容,量化了具体目标,具有较强操作性。

稀土稀有金属材料、碳纤维、高强轻型合金等十大工程,均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支持的重点,“十二五”期间,要多渠道、全方位推动落实。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各项工程内容,将任务分解到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明确组织形式,落实到具体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政策合力,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等政策的引导作用,选择一批产业化基础好、市场前景广阔、能够迅速形成规模化发展的项目集中支持。

十三、新材料具有军民共用特征,“十二五”时期将如何推动新材料产业军民结合发展?

新材料产业中,有大量品种具有典型的军工两用特征,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军工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是提高材料对武器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加快国防科技工业与国民经济建设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与材料,逐步建立军民融合的国家工业基础,是国防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以满足军品需求为牵引,推动新材料技术突破,提高新材料产业支撑配套能力,鼓励优势新材料企业积极参与军工新材料配套。二是充分利用我国已有军工新材料技术优势,积极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加速向经济建设转化,加快军民共用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加强军民人才信息交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推动军民共用材料技术的双向转移和辐射。

十四、请简要介绍一下《产品目录》的编制原则、重要意义和作用?

新材料产品种类繁多,受篇幅限制,不能在规划中一一列出,为了更全面反应未来五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使规划更具指导性,根据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立足我国国情、技术水平、产业基础和市场供需,我们编制了《产品目录》。

《产品目录》遵循“全局性、前瞻性、规范性、成长性和带动性”的总原则,旨在进一步勾勒新材料产业范围,细化重点。《产品目录》收录的新材料产品包括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六大领域。根据产品性能指标的先进性,产品所处的发展阶段,产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标准,经过多次研讨和的征求意见,最终形成400种产品。

随着《规划》的实施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一些新产品也将不断出现,我们也将根据情况,动态更新《产品目录》。

十五、《产品目录》的特点是什么?

《产品目录》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内容全面。《产品目录》包括了六大领域的400种重点产品,基本涵盖了未来五年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重点,每种产品均明确了主要性能指标、关键技术装备和主要应用领域等内容。二是创新性强。《产品目录》初步建立了新材料产业的产品体系,产品分类从材料自身属性出发,产品命名科学规范、系统一致。三是具备可操作性。《产品目录》内容翔实,对企业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也便于以此开展统计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目录可以成为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和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依据,是引领未来五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性目录。接下来,我们将与各地、各重点企业开展目录对接,将重点产品逐一分解落实。

第四篇:淄博市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新材料产业是国家确定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物质基础。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十二五”期间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及“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新材料产业作为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产业领域之一,产业发展具有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已成为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和提升企业、地区竞争力的源动力。我市材料产业资源广,加工能力比较强,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明显优势。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有机高分子材料、高技术陶瓷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金属新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截止201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已达1800多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五分之三,全市新材料领域的规模以上企业约560家,全市19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新材料企业。拥有新材料领域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3家(国家级3家),院士工作站15家。我市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与综合实力居省内领先,部分领域技术规模全国领先,在高技术陶瓷、化工新材料、新型耐火材料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生产总量,在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尤其依托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国内具有明显竞争优势。2010年9月,中国材料领域最高学术机构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正式命名淄博为全国首个“新材料名都”。

尽管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我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对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和要求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产品技术水平不高。大部分新材料产品处于中低档次,很多关键技术、前瞻性技术尚未突破。二是产业链条短。基础材料生产能力相对较强,材料应用和后续加工少,制品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综合配套能力不强。三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新材料产品市场开拓工作相对落后,一些档次高、技术含量高的新材料产品不能及时推广和应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主线,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支撑,加强产学研联合,集中优势资源,突出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拉长产业链,加快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园区建设,实现新材料产业的有效集聚,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加工体系,做大、做优、做强新材料产业。

(二)基本原则

市场化发展原则。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对新材料产业的调节和推动作用,着力向深加工和下游产品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优化,加快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高新化发展原则。立足自主创新,高起点的开发关键技术,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材料工业,推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形成和巩固我市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和特色。

集群化发展原则。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加快新材料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加快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延伸完善产业链,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可持续发展原则。用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使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有利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际化发展原则。立足利用全球资源,引导外资投向,加强与国外企业集团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目标

研究开发一批新材料领域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拉长产业链,形成上下游产品配套协调加工体系;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实现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建立一批支撑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材料产业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总体上接近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的基本格局,成为全市竞争能力强、强势企业多、发展后劲大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5大类19种新材料,突破制约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拉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新材料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

(一)化工及新型有机高分子新材料

全氟离子膜。重点加快推广东岳集团全氟离子膜应用,提高产业化水平。围绕盐化工、能源等产业,加快ETFE膜、PVF膜、PVDF中空纤维膜、锂电池用PVDF复合膜、溴化物等新型阻燃剂的发展。

氟硅材料。依托东岳集团,重点开展有机氟硅材料生产技术和有机氟硅精细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发展新型氟材料,研究开发汽车、电子和信息技术、医学等领域用高端含氟材料。重点加大氟硅材料的研发力度,以磺酸树脂规模化生产为基础,研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及催化剂;重点拉长6F含氟芳族高聚物系列高分子工程材料和功能材料及其中间体的产业链,加快研发氟橡胶(FKM)、聚偏氟乙烯(PVDF)、聚全氟乙丙烯(FEP或F46)、四氟乙烯与乙烯共聚物(ETFE或F40)等含氟高端聚合物,形成氟硅产业链。

工程塑料。以清源集团、齐鲁塑编、蓝帆塑胶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酰胺、改性聚丙烯等通用工程塑料,进一步提升高质化性能,积极开发具有耐寒、耐热、阻燃等性能的ABS工程塑料,推进在电子电器、汽车、建材及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聚氨酯。依托蓝星东大、东大一诺威公司等企业,重点开发第四代新型MDI成套技术,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关键生产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发展高性能聚氨酯材料下游产品,开发高附加值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汽车及高速列车等用高性能聚氨酯表面材料、水性聚氨酯树脂及绿色聚氨酯发泡剂和催化剂等产品。

新型化工助剂。大力发展新领域专用精细化学品,重点研究开发塑料、橡胶、纺织、造纸、制革鞣剂等轻工纺织助剂;高效阻油剂和处理剂、耐高温阻水剂和防砂固井剂等油田开采、选矿用化学品;研究开发用于石油加工和化工生产的新型高效催化剂,重点发展系列裂化催化剂、系列加氢处理催化剂及特种催化剂。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以金达管业、齐鲁科力化工等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及制品,满足冶金、电力、石油、纺织、造纸、食品、化工、机械、电气等产业领域的应用。

(二)陶瓷新材料。

依托中材高新、硅苑科技、淄博华创等骨干企业,以工程陶瓷应用制品研发为重点,研究开发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电子陶瓷三大系列陶瓷新材料及制品。

结构陶瓷。重点发展氧化铝、氧化锆、氮化硅、碳化硅等氧、氮、碳化合物陶瓷制品。在应用方面,扩大陶瓷挤压模具、陶瓷内衬件、陶瓷轴承、刀具和活塞等产品的规模。

功能陶瓷。重点发展红外隐身、热敏、压电等材料,在应用上发展陶瓷过滤器、尾气净化材料及陶瓷传感器、陶瓷汽车制动材料等系列产品。

电子陶瓷。重点发展陶瓷真空开关管及管壳、氧化铝陶瓷基片、陶瓷压力传感器等产品;加快节能环保陶瓷研究开发,积极推进无铅、无镉以及纳米基瓷料的研究和生产。

(三) 金属新材料

高档铝合金材料。以三林集团、德诺铝业、松竹型材等企业为依托,围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包装、印刷、建筑装饰、电子家电、军工等领域,开发高精铝板带箔、铝合金压铸件以及管、棒、型、线等系列产品。

粉末冶金。支持淄博海州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研发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冶金新材料产品,解决钢铁粉末冶金材料生产及应用的共性技术问题,积极开发高压缩性铁粉、预合金钢粉、铁粉软磁材料、粉末冶金结构件、电机磁芯等钢铁粉末冶金产品。

(四)建筑新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节土、节能、利废、环保、多功能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多孔模数空心砖、陶瓷釉面瓦、工业废料空心砌块、轻质石膏板等内外墙体屋面材料,提高墙体材料的保温、隔热和防渗性能。

建筑节能玻璃。以金晶集团为依托,采用超薄技术、在线镀膜、氧气燃烧、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现有生产线,加快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平板玻璃、电致变色玻璃等高科技深加工产品。同时积极适应新型建筑需求,发展易洁镀膜、低辐射镀膜、TCQ导电基板、光复建筑一体化玻璃。

环保型涂料。开发高着水性、耐气候变化性、抗污染建筑涂料及其配套的高性能胶粘剂,积极发展调湿涂料、灭虫涂料、高级萤光乳胶漆、多彩花纹涂料、彩绸幻彩涂料、天然真石漆等新品种。

(五)其它新材料

玻璃纤维。以中材庞贝捷、金晶集团为依托,加快电子级玻璃纤维以及节能产品的研发,发展低介电玻璃纤维、超细电子纤维、聚丙烯复合纤维纱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突破玻璃纤维燃烧节能技术、大卷重拉丝机与自动化控制等前沿性和关键性技术;提高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玻纤池窑拉丝生产示范线。

高性能隔热材料。依托淄博工陶、山东鲁阳、淄博裕民等企业,以节能降耗为关键,发展环保型玻璃窑用耐火材料,无污染、长寿命水泥窑用耐火材料,钢铁冶金用高级功能性耐火材料、化工行业用新型特种耐火陶瓷纤维及制品,半导体衬底和高功率激光晶体生长用高温氧化锆系列耐火材料。

纳米材料。鼓励发展纳米氧化钛、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硅、纳米无机陶瓷涂料、纳米碳酸钙、纳米结构膜材料、纳米抗菌剂等纳米粉体,以及纳米纺织功能助剂、纳米改性环保水性涂料、纳米改性塑料、纳米稀土永磁材料等纳米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加快发展高档电解铜箔、电子级玻璃纤维、覆铜板、钕铁硼磁性材料、纳米电子涂层材料、液晶材料、氧化铝陶瓷基片等材料,壮大规模,重点在显示器材料、电路材料、光电子材料、电池材料、硅材料、磁性材料、纳米材料、电子陶瓷材料等产品领域形成优势。

食品新材料。充分利用高青县被划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大好机遇,依托富欣生物等企业,研发酶工程技术,以淀粉为原料,重点发展结晶麦芽糖醇、低DE值糊精、L-乳酸及L-乳酸盐等系列产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争取更多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参与和支持,形成共同推动的合力,统筹推进,解决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开展新材料产业统计监测调查,加强与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加强对各地发展新材料产业的引导,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材料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财税扶持。充分发挥企业投入主体作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总收入5%,重点企业占3%,一般企业占1%的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各级财政应积极向新材料产业倾斜,加大对新材料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认真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发展方向的新材料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和省有关专项。全面落实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税收政策,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研究完善鼓励创新、引导投资和消费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提高对新材料生产企业授信额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新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三)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依托骨干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一批由企业主导,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平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材料产业,组织实施好新材料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实现新材料产业工艺装备、产品和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整个材料产业的层次。

(四)强化人才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支持国内外优秀人才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加快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针对企业需求设置相关新材料专业,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完善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机制,推进大学教授进企业挂职、企业人才进大学深造等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切实落实好各项有关人才激励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切实发挥作用。

(五)加强产学研联合。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成创新联盟,鼓励企业与国内新材料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特别是要根据产业特点,注重与全国一流的创新团队建立紧密联系,联办研发机构,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由原来单一的项目合作转变为全面合作,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合作模式,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吸收更多的重大科技成果和科技管理要素投资入股,构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产业化,支持新材料技术发明专利申请,维护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和行业自律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将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靠标准占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先导型的地方标准体系,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品。

第五篇:“十二五”期间中国林业信息化建设市场规模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据国家林业局信息办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共投入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5亿元左右。

国家级和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市场规模

国家林业局自2009年开始,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左右用于国家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根据《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家林业局仍将保持相同的资金投入,单个省级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投资约为500万元左右。根据上述估算,“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和36个省级(31个省级行政区、4个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总投资约需2.3亿元。

国家级林业信息化重点业务系统市场规模

《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林业资源综合监管、综合营造林管理、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管理三个核心业务系统作为全国林业系统的建设重点。2010年,国家林业局投入800万元用于林业资源综合监管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保持相同的年均资金投入,作为配套,单个省级林业部门投入约为60万元左右。根据上述估算,“十二五”期间,国家级和36个省级(31个省级行政区、4个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资源综合监管系统总投资约需6,160万元。加上规模相似的综合营造林管理系统和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管理系统,“十二五”期间,三个重点业务系统的总投入约为1.85亿元。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林业供需预测与战略咨询报告》

省级林业信息化业务系统市场规模

据国家林业局信息办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共投入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12.6亿元,平均每年投入2.5亿元左右。 “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省林业信息化投入将持续加大,按平均20%的增长幅度,则全国36个省级(31个省级行政区、4个森工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系统投入将超过15亿元。

按照《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综合国家级和全国各省级林业信息化投入,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总投资将达到20亿元左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司法局办公室工作总结下一篇:书法书山有路学海无涯

热门文章

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