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2022-05-06

小编精心整理了《道德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用于学生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于历史学学理与历史教育本质基石上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有较好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篇1: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分析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于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所拥有的坚定的信心。它所体现的是国家对于文化的一种肯定和实践。本文对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进行分析,适时提出相关的整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网络道德;教育模式

一、前言

文化自信这个概念从很早就被提出,有其自身的文化理念和观念。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所应该有的理论根基。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的,所谓的文化自信其实是在更加基础、更加广泛和更加深厚基础上的一种自信,这样一种概念传递出了一种态度坚决的自信理念。而随着网络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如何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结合文化自信视域来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分析,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二、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网络道德

1.文化与文化自信概念详解

文化本身是一个非常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它的内部拥有着非常广泛的人文内涵。而关于文化的一个共同的解释就是相对于政治和经济而言,文化是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和活动产品。从哲学的概念上说,文化指的是社会现象和群族内部所既有的传承、创造和发展的总和。从广义的范围来说,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其他类型的文化方式。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学习和发扬。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政党对于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并以此对整体文化的生命力抱以坚定的信心。此外,文化自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对整个文化在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的基础上,对有关文化的生命力抱有的最原始和坚定的自信心。

坚持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自信,除了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说到底還是要坚持属于自己的文化范畴的自信。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够更好地坚定和实践其他三个类型的自信。

2.大学生网络道德内涵解析

伴随着微博、微信等其他网络传媒工具在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我们的生活正越来越快地进入到一个“微时代”的循环中。所谓大学生网络道德指的是大学生在传播和运用网络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道德现象和道德类型。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正变得越来越高。但是大学生的阅历、认知水平和对信息的辨识能力普遍较低,又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坚定地实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一方面渴求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另外一方面对人才的品德也非常重视。因此,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发掘大学生使用网络过程中的特点,从真正意义上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这一点显得相当重要。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以及主要问题

网络的出现给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整肃网络环境的一系列措施,但是在政治网络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下列问题:

1.积极影响

第一,通过网络,大学生的社交圈子逐渐变得更加广阔。网络对于在快节奏时代生活的我们来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拓展整个交际的圈子。第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选择更加自主独立的方式来接受知识。第三,网络使得大学生生活的开放性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借助网络的交流与学习,大学生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活跃,其文化性也会变得更加开放。

2.消极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网络中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普遍缺乏认识,如今网络上充斥着金融诈骗、虚假广告和其他侵犯版权等一系列的信息。很多人也会通过盗取国家机密、散布电子谣言等方式来进行宣传。于是有关网络的迷信、色情和网络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第二,大学生运用网络来弄虚作假的现象非常严重。因为互联网的虚拟性对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的学生甚至因为过分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而出现精神倦怠或者精神过于亢奋的行为。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为沉迷网络而出现睡不好和吃不好的现象,进而导致身体健康状况直线下降。

四、文化自信背景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的内涵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正确地树立网络道德观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价值观和理性的网络信息商品观;第二,在运用网络资源和尊重他人隐私的基础上合法地对网络信息观进行利用;第三,形成相互同情和合作的契约精神,约束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积极维护整个网络的空间秩序感,从而更好地分清现实和虚拟之间的距离。

五、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早就告诉了我们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良好的家教和家风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学生。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啟蒙老师,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家长的文化观念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在一味追求利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多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的家长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却激发了大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于是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负面信息。很多家长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最终导致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教育中屡屡碰壁。

2.校园文化氛围不足

由于学校的竞争压力逐渐加大,很多大学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正确引导,于是整个网络道德氛围就会变得消极。高中的节奏太过紧凑,于是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变得松懈,从而出现目标感的缺失。这样的情况,导致很多大学普遍缺乏文化自信氛围的宣传,从而让大学生没有能够及时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教育观念,最终影响文化自信的意识在大学生心中更好地建立。想要让文化自信建设得更加好,在校园内部采取相应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3.缺少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今,社会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甚至有的人在网上煽风点火,发表一些不当或者过激的言论。部分居心不良者甚至运用网络工具刻意歪曲和触碰社会中的敏感话题,增加了网络上的负能量。大学生大多涉世未深,缺乏足够的经历和阅历,因此不能正确地辨别是非。因此,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建立良好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氛围的基础。

六、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手段

1.弘扬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美德是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实践手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在弘扬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为先导,真正把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大学生也只有在充分掌握爱国主义情怀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提高对网络文化的辨析力。第二,树立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诚信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背景下,让大学生树立牢固的网络诚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大学生要充分运用网络这个资源进行学习,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能够让自己每天都不断地取得进步。此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2.充分运用语言这个载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用语言传播出去的。目前,想要让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发展得更好,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交往中学会礼貌用语,在问候和称呼对方时注意用尊称,像“您”和“请”这样的字眼要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去运用。第二,大學生在网络社会的交往中应该学会遵循一些语言表达的规则。语言的礼仪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态度和情感,因此,大学生要学会在网络社交中也带着情感去交流。

3.改变交流的模式

传统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模式是单向的教育模式。教师通过学校制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自己的社会阅历,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的灌输。而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则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这个平台的优势,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双向交流的模式。例如,开设道德咨询讲堂和公众号,以及通过构建具有时代感的咨询平台进行个人信息的登记。这些举措往往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彼此心灵的沟通,从而获得同学之间的信任。应该说网络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

七、结论

綜上所述,只有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这个载体来改变交流模式,才能够更好地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进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分析,这对整个网络环境的改变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而也只有对文化自信充分地予以弘扬,让广大大学生拥有扎实的文化底蕴,大学生才能够在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明辨糟粕与精华,让网络更好地为自己的将来出一分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6-07-02.

[2]陈淑娇.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探析[J].高教论坛,2016(4):7-10.

[3]习近平.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15-02-18.

[4]李勇平,宋广文.微时代下高校道德教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3-125.

[5]叶通贤,周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

作者:黄安军

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养的作用,所以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用于学生教育,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建立于历史学学理与历史教育本质基石上的,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有较好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重视人才的专业技能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对其职业发展与个人素养至关重要,也影响着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用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应能够全面阐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将其中涵盖的历史学学理与教育理论依据应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提高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求真”“求实”“求思”“求本”,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主要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求真”的重要理论。实证精神是历史学科素养中“求实”的主要内涵,求实也是求真的主要基石,所谓求实,应以唯物史观来实践,树立历史时空观念来实践,从育成史料实证精神的角度来实践,从运用历史解释的角度来实践,从建设课程体系的角度来实践。这也证实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实证精神的重要性。“求思”理念中,以历史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即历史思维为主,从史实中出发,以历史时空思维展开历史学习,以历史解释提高历史思维品质,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提高历史思维品质是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以人为本是最基本的历史教育观,以学生为本所构成的“求本”理念,是基于历史学科本质所决定的。所以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进行探究,能够发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拘泥于历史学科的科学教学,其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皆能够起到教育作用与教育意义。

二、中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但同时,也需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其中应基于两个主要的目标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一是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二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从职业认同感教育来说,应从本职业的社会价值,职业发展前景,职业兴趣培养等方面提高学生职业认同感。这就需要中职学校、教师能够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并建立学生对本职业的职业概念认识,以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结合职业道德素养、职业前景、法制教育等,建立起学生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从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中来说,中职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应重视职业道德课程的重要性作用,从本职业实际情况中切入,客观评价行业现状,剖析积极正面与消极负面的行业案例,从而分析行业制度规范与法律法规,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念。另外还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在实践学习中不断督促改进。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加要求在中職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培养与提升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不仅能够作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也能够作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这可以从两个角度中进行分析。

(一)基于历史学科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展开

历史学科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唯物观史、实证精神,这其中,与职业道德教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1.唯物观史

历史学科中谈唯物观史,从学科本质上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与发展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唯物观史也讲述了在面对一些历史问题与历史现象时,应考虑历史条件的必然性,只有在遵循历史运动的辩证规律下,才能够达到历史求真的要求。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唯物史观的科学历史观,引申在学生职业发展中的某些观念,提示学生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不应受问题的表象所影响,应考虑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发生的必然性,与这一问题背景下,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及现象。将职业教育引入历史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与品质。

2.实证精神

历史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证精神的培养,这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中应掌握的精神,也是深度解剖历史,理解与认识历史的重要精神。历史学科教学中,常以辨析史实的角度来达到“求实”效果,这是由于许多历史是以文字或实物载体留存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史事的过程中,难免受主观意识的影响,这其中也可能产生臆测、歪曲史事的现象。所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实证精神,若是不能够以整体、宏观的视野概览历史,则不能够发现历史的全貌。这种实证精神用于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处于重要性地位,将实证精神应用于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中,可以通过团队讨论方式展开。例如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就农村改革的必要性给予史料实证分析。从中联系不同的学生对农村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以团队小组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同一个问题下,存在多种不同的可能性,需要保持实证精神,才能够获得较为准确、深刻的理解。这种氛围下,对于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有重要作用,运用于职业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中,也能够起到重要性作用,使学生在本职工作中,能够保持实证精神,坚持职业道德品质素养,而不是随波逐流。

(二)基于职业道德教育中历史学科素养的融合

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意识层面的教育,所以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实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各个学科中,皆能够起到教育效果。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从多个方面中展开。

1.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求本”作为历史学科教育观,同样也适用于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并不断创新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中职学生在学习自主性上较差,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学习,或单方面灌输学生知识,而应该以适宜学生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教学上构建学生为主的教学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自主表现的平台与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用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个人能动性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道德自省,反复斟酌与反思个人行为,在提供学生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建立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素养的基本基石,促进学生道德自省意识的提升。

2.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应落实于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中职学校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利于改善中职学生行为模式与行为标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严格把握“求真”意识,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保持课堂教学无差错,在学生学习问题的纠正上更需要准确到位,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杜绝学生“插科打诨”“相互推诿”。特别是在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中,更需要保持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联系,提高学生“求真”意识,增强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理解、掌握与内化。在校园生活中,需要合理“求思”,将历史思维应用于校园管理中,对学生间的冲突合理解决,营造起良好的道德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包容品质等。中职学校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有利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展开,有效融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完善落实。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于历史学学理与历史教育基石上,所以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中,能够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职业道德教育属于意识层面教育,能够融合于多个学科中,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础上,培养职业道德品质具有良好实践意义,能够发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求真”“求实”“求思”“求本”等教育理念,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落实。

参考文献

[1]同小花. 从历史课程实施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温州大学,2013.

[2]苏雅拉其其格.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历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3]张春玉.中职学校历史教育的缺失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方健华.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甘肃省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

作者:赵东财

道德教育分析论文 篇3: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淡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缺失,高职院校应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撰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素质 就业 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高波(1977- ),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训练学。(陕西 咸阳 712000)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但是,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过于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得部分学生职业道德低下,如缺乏责任意识,功利化思想严重等。高职院校应重视并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满足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当代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弊端

1.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一味地注重专业课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指导和教育。目前很少有高职院校对在校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也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当作重点来对待,由此导致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不高。

2.高职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淡薄。多数高职院校以专业课教学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应有的课时和师资配备,职业道德教育课经常由其他教师兼任,导致专业教师在教学当中只注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职业道德的宣讲和教育。兼任教师则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始终讲着千篇一律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达不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目标。而学生为了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在进行基础学习以后只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学习,只想尽可能多地考取技能证书,根本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3.职业道德教育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各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局限于“应知应会”的基础教育,把用人单位对社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材,忽视了各个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标准和道德规范。从目前的教学来看,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单一,内容陈旧落后,脱离职业实际,缺少与就业要求的对接,教师未能充分参照各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实际设计教学方法、内容和步骤,使许多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兴趣,致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4.学生实习期间职业道德教育缺失,职业道德教育的持续性削弱。在学生实习期间,实习单位往往以单位效益为重,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关注与指导,更不用谈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而学校由于与实习单位沟通有限,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减弱,学生在此期间自由散漫,认为完成实习任务便万事大吉。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不满待遇,经常调换实习单位,这样职业道德教育无从谈起。

二、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

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敬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高职学生毕业以后大都在生产一线,工作单调重复,经常加班,这就需要其具备敬业爱业的职业道德素质,忠于职守,敬业奉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第二,诚实守信是从业之要。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人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一个伦理范畴,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诚实为本,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当代高职学生做人、做事、学习、交往的基本原则,也是每一位高职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三,遵纪守法是职业人的基本义务。遵纪守法是职业行为的基本义务和内在要求。职场上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养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习惯,这样进入职场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员工。第四,钻研技术,精通业务是职业发展所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生必须认清形势,努力学习,精心钻研,熟练掌握技能,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1.高职院校应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的教育,更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第一,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建设,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德育为首位,是职业院校办学思想的不变方向,应联合各种教育和媒体,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推广,在校园里营造崇德尚行的职业教育氛围。第二,高职教师应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教师是学校培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实施者,如果教师自身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不强,不热爱本职工作,职业道德低下,怎么能培育和教育出好的学生?高职院校教师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增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厘清所学专业的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观念等问题,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第三,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高职学生应清醒认识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未来进入职场的基石,在校期间应注重培养爱岗敬业、不怕吃苦的职业道德观,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增强职业道德信念,锤炼职业道德品性,勤勉钻研,不断进取,做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职場人才。

2.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应与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这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去掉陈旧繁冗的理论课程,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高度重视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构建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教学内容要随市场发展而调整,紧密结合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要求,推陈出新,富有时代气息,且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容易接受,提高职业道德教学的实效性。

3.创新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第一,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以教师班级授课为主,而教师经常生搬硬套一些空洞的条条框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案例教学会紧跟时代,利用网络和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作为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有针对性的问答和分析讨论,指引学生明辨是非,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可在专业课中引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获得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逐渐提升职业道德素质。第二,在实训课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在实训课中让学生在更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模拟情境处理业务,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辨别能力,使其学习和遵守有关的行业制度及法律法规。同时,学生在仿真的市场环境中可以掌握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理解遵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现实习单位利益和生产目标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处理业务的能力,使职业道德教育紧贴学生的实训。第三,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兴趣,不断加深其对道德问题的理解和辨别,引导学生积极领会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并辨别社会不良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第四,邀请行业名家、专家学者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专题讲座。聘请行业专家、工程师、学者為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向学生们讲述他们的从业经历以及在行业实际中遇到的道德困局和抉择的经验,让学生间接地接触行业职业道德问题和正确处理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坚定的职业道德理想。

4.编写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当下与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教材非常少,教材建设工作显得异常紧迫。为了更好地为高职德育工作服务,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各校应组织相关教师编写符合标准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校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突出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性,紧密结合案例,使师生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建设.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8(26).

[2]胡惠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7(3).

作者:高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绿色低碳建筑论文下一篇:生物技术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