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管理

2022-07-23

第一篇:旅游资源开发管理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个体或组合体固有特性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办法,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条件和历史时期,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即资源环境的总体及其个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及其身心健康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适宜程度。

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规划、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资源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资源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使旅游发展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旅游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和。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由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形态,是整个地理环境中具有原生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并以其原始天然、姿态万千而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旅游资源中构景的基本要素,是大自然灵气的基础。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它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如地质、水文、地貌、气候等共同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象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我们统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

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古建筑以及现代标志性建筑、艺术性建筑都属于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文化意义的为了一定目的而设置的基础性建筑或建筑群构成的场所场馆等建筑设施都属于设施旅游资源。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静态的物质文化资源和动态的行为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包括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与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等其他农业手工产品或者克服了地域自然条件限制的现代标准化工业产品,可以作为地方旅游商品开发。

简答:

标准化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2. 有利于旅游资源管理组织,包括企业、社区、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的规范化,增

强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保护性,减少破坏性

3. 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相关方、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利益相关方统一的质量标

准和法律法规下形成协调

4. 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区域性,甚至国际性交流。

旅游资源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 旅游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所有相关

方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同样存在“成本效益”问题,需要考虑在“成本费用”最低的基

础上使效益最大化。

第三, 旅游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

要求。

旅游资源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体现“综合效益、保护第

一、预防为主、质量教育、持续改进”等理念,具有“三全二多一体”之特点。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评价意义

为区域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制定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措施、引导与控制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行为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功能特征——吸引力,指旅游资源能不同方面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休闲需要。

控件特征——广泛性,不同的地理圈层、地理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性,它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固定性,旅游资源一般来说是旅游者不可带走的。 时间特征——节律性,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动态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开发的系统和动态的概念。

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用数字计量;利用的永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

文化特征——美学性,旅游资源具有自然美、人文旅游资源有社会美、科技没和艺术美;知识性,旅游资源具有知识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天然性(形成)都是大自然作用的结果,受到大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生态型(状态)自然界各个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地带性(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植物、动物、水体深受气候影响

变化性(时间)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为性(形成)是人类在不同时代文化创造的产物

民族性、地域性(分布)人类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性格 时代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精神性(内涵)尽管人们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美”的意蕴,但缺乏精神内容,包括思想和

艺术内容。

阶级性、阶层性(层次)由于人类社会存在分等级、阶级、阶层的现象,那么人文文化也就

打上了这种烙印。

旅游资源的分类(概念):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

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

别)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中则存

在着一定差异。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

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

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

供方便。

可见,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

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和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旅游

资源的成因、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

用与开发管理服务。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划分出的同一级别、

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

的差异性。

对应性原则,次一级旅游资源必须完全对应上一级旅游资源的类型

容。

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不同

级别、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

简明实用原则,旅游资源分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实践的可操作

性。

旅游资源的分了标准:成因,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属性,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

功能,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要的作用

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类型其他,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

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行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

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

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内容包括该项旅

游资源分类的目的与要求、原则和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

源信息系统,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代建筑、

城镇风貌、园林建筑)、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冲浪、漂流、

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

动、集市贸易)、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土特产、工艺品、艺

术品、文物商品、仿制品)、保健疗养型旅游资源(疗养院度

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练功房)、文化教育型旅游资

源(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情感寄

托型旅游资源(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

依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及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

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

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政府公布的

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具有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分别出台了哪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化,二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标准化。前者首先要建立旅游资源类型和等级的标准体系,形成旅游资源质量保护的技术指标,属于技术事项的标准化;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经营过程的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循环”为特征的旅游产品过程管理模式,体现了工作和管理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与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相关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各类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标准,如《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综合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世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国家地质公园评定标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及其他规范,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级》、《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环境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本质上,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1. 从旅游资源环境的系统因素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环境系统及

其各个要素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生物质量、空气质量、气候质量、声响质量与设施设备质量,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

2. 从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角度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环境

质量的保护管理和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建设管理。

旅游资源有效管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 明确旅游资源权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使资源配置有效,其基本条件在于将生产者

置于市场机制约束之下,且市场约束力越大,资源配置越有效。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明确生产者的产权,即明确生产者对资源、财产的权、责、利。

2. 分担旅游资源责任,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政府的义务与责任。

3. 分享旅游资源利益,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发扬企业伦理,形成社会导向型战略,与员工、

社区居民、政府分享企业利润,并且经常通过公益性活动或赞助性活动回报社会,树立公众形象,形成“人和”局面,以便共同维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质量。

第二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名词: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与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其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的协商一致,由主管机关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与依据。

资源:属于经济学概念,原指取之于自然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现在常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旅游资源质量:旅游资源个体或组合体固有特性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上的一种管理办法,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区域空间条件和历史时期,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整体状态,即资源环境的总体及其个要素,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及其身心健康以及旅游开发经营活动的适宜程度。

旅游资源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经济、规划、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旅游资源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响,协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相关的各部门、社会集团、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在资源环境问题方面的相互关系,以使旅游发展既能满足游客需求,又能保护旅游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总和。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由内、外地质营力长期作用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质地貌景观形态,是整个地理环境中具有原生性和基础性等特点并以其原始天然、姿态万千而成为重要旅游资源。

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是大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旅游资源中构景的基本要素,是大自然灵气的基础。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旅游,并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水体及水文现象,都可视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它与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如地质、水文、地貌、气候等共同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总体系。所有生物景观中具有旅游利用价值、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部分,称为生物景观旅游资源。

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资源:气象和气候都是大气运动的不同表现形式,气象是大气短期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而气象是长期气象(天气现象)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平均状况及极端变化。我们统称为气候现象,并将进入人们旅游活动领域后的气象和气候景观资源统称为气候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指因历史遗址遗迹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观赏游憩价值而形成旅游吸引力,进而产生社会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的旅游吸引物。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的古建筑以及现代标志性建筑、艺术性建筑都属于建筑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社会功能以及历史文化意义的为了一定目的而设置的基础性建筑或建筑群构成的场所场馆等建筑设施都属于设施旅游资源。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指由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包括静态的物质文化资源和动态的行为文化资源。

地方特色商品类旅游资源:包括菜品饮食、农林畜产品与制品、水产品与制品、中草药材与制品、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日用工业品等其他农业手工产品或者克服了地域自然条件限制的现代标准化工业产品,可以作为地方旅游商品开发。

简答:

标准化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管理和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

2. 有利于旅游资源管理组织,包括企业、社区、政府对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的规范化,增强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增强保护性,减少破坏性

3. 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责任相关方、旅游资源利用方面的利益相关方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法律法规下形成协调

4. 有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经营方面的区域性,甚至国际性交流。

旅游资源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第一, 旅游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管理体系,在所有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第二, 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同样存在“成本效益”问题,需要考虑在“成本费用”最低的基础上使效益最大化。

第三, 旅游资源管理不仅要满足旅游者要求,同时也要满足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的要求。

旅游资源的全面质量管理需要体现“综合效益、保护第

一、预防为主、质量教育、持续改进”等理念,具有“三全二多一体”之特点。

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评价意义

为区域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旅游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制定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政策和措施、引导与控制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和旅游行为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据。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功能特征——吸引力,指旅游资源能不同方面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休闲需要。

控件特征——广泛性,不同的地理圈层、地理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性,它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固定性,旅游资源一般来说是旅游者不可带走的。 时间特征——节律性,景物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动态性,旅游资源是一个开发的系统和动态的概念。

类型特征——多样性、综合性 经济特征——价值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难以用数字计量;利用的永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是不会被旅游者消耗掉的。

文化特征——美学性,旅游资源具有自然美、人文旅游资源有社会美、科技没和艺术美;知识性,旅游资源具有知识内涵

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天然性(形成)都是大自然作用的结果,受到大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生态型(状态)自然界各个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地带性(分布)自然旅游资源中的植物、动物、水体深受气候影响 变化性(时间)呈现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

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为性(形成)是人类在不同时代文化创造的产物

民族性、地域性(分布)人类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制约和民族性格的性格 时代性(时间)人文旅游资源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密切相关,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

精神性(内涵)尽管人们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美”的意蕴,但缺乏精神内容,包括思想和艺术内容。

阶级性、阶层性(层次)由于人类社会存在分等级、阶级、阶层的现象,那么人文文化也就

打上了这种烙印。

旅游资源的分类(概念):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或划出具有一定从属

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类别的工作过程。在所划分出的每一种类别(类别)中,其属性上彼此有相似之处,不同类别(类型)之间中则存在着一定差异。

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加深对旅游资源成因、属性、

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等方面的认识。

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分级分类可以将众多繁杂的旅游资源条理

化、系统化、信息化,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管理提供方便。

可见,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分类系统的建立、

补充,加深对旅游资源整体和区域旅游资源属性的认识,掌握旅游资源的成因、价值功能以及系统组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保护利用与开发管理服务。

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共轭性与排他性原则(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划分出的同一级别、

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共同属性,不同类型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对应性原则,次一级旅游资源必须完全对应上一级旅游资源的类型

容。

递次性原则(分级与分类相结合的原则),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不同

级别、不同层次的亚系统。

标准分别与统一原则

简明实用原则,旅游资源分级分类要简明实用,具有实践的可操作

性。

旅游资源的分了标准:成因,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原因与过程。

属性,旅游资源的性质、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

功能,能够满足开展旅游与休闲活动需要的作用

时间,根据旅游资源形成的时间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分为不同类型

其他,如,开发利用情况、管理级别、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等。

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确定分类的目的与要求,明确是普通的一般性旅游资源分类,

还是有特殊目的要求的专门行旅游资源分类,并参照一般分类原则和标准,结合实际确定相应的分类原则和标准。

2.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种旅游资源分别归

入不同的类型。

3.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简要说明。内容包括该项旅

游资源分类的目的与要求、原则和标准以及分类结果等;

5.对区域旅游资源的分类成果,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建立旅游资

源信息系统,便于补充调整和实际应用。

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分类:

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代建筑、

城镇风貌、园林建筑)、参与体验型旅游资源(冲浪、漂流、赛马、渔猎、龙舟竞渡、游泳、制作、品味、访问、节庆活动、集市贸易)、商品购物型旅游资源(土特产、工艺品、艺术品、文物商品、仿制品)、保健疗养型旅游资源(疗养院度假村、温泉浴、沙浴、森林浴、练功房)、文化教育型旅游资源(各类博物展览、科学技术活动、文化教育设施)、情感寄托型旅游资源(名人故居、名人古墓、各类纪念地)

依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分类:世界级旅游资源(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的名胜古迹,及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的旅游资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市县级旅游资源(市县政府公布的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具有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分别出台了哪些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旅游资源标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标准化,二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标准化。前者首先要建立旅游资源类型和等级的标准体系,形成旅游资源质量保护的技术指标,属于技术事项的标准化;后者需要在前者的基础上建立旅游资源经营过程的标准体系,形成以“质量循环”为特征的旅游产品过程管理模式,体现了工作和管理的标准化。

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与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相关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各类旅游资源的质量等级标准,如《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等级划分原则》、《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综合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标准,如《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世界自然遗产评定标准》、《国家地质公园评定标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评定标准》。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标准及其他规范,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级》、《旅游规划通则》、《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旅游环境管理的本质和内容是什么?

本质上,旅游资源环境管理就是对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有效管理。

1. 从旅游资源环境的系统因素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对旅游资源环境系统及其各个要素质量的管理,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质量和人文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土壤质量、水体质量、生物质量、空气质量、气候质量、声响质量与设施设备质量,以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

2. 从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角度看,旅游资源环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保护管理和旅游资源环境质量的建设管理。

旅游资源有效管理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 明确旅游资源权属,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使资源配置有效,其基本条件在于将生产者置于市场机制约束之下,且市场约束力越大,资源配置越有效。要达到这一条件,就必须明确生产者的产权,即明确生产者对资源、财产的权、责、利。 2. 分担旅游资源责任,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经营者以及政府的义务与责任。 3. 分享旅游资源利益,所有者与经营者需要发扬企业伦理,形成社会导向型战略,与员工、社区居民、政府分享企业利润,并且经常通过公益性活动或赞助性活动回报社会,树立公众形象,形成“人和”局面,以便共同维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质量。

第三篇:《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复习材料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旅游管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线路:是旅游资源经过开发成旅游产品之后的一种组合,其包括了游客游览过程所必有的“行吃住游购娱”六要素设计。 简答

一、旅游资源必须具备的条件:1.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2、激发旅游动机;

3、满足旅游需求;

4、能够被旅游业所利用;

5、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6、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7、事物性和过程性的统一;

8、物质性和精神性的统一。

二、旅游资源的共性特征:

1、区域性和特色性;

2、观赏性和体验性;

3、引力性和定向性;

4、多样性和综合性;

5、永续性和易损性。

三、自然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演变性;

2、季节周期性;

3、地带分异性;

4、生态脆弱性。

四、人文类旅游资源的特点:

1、社会演变性;

2、历史时代性;

3、内涵丰富性;

4、发展持续性。

论述(理解)

旅游资源与旅游业(书本16—18页)

第二章

简答

一、旅游资源时空分异规律性分析:

1、旅游资源地域分异性规律;

2、旅游资源过程非逆性规律;

3、旅游资源周期节律性规律;

4、旅游资源相关屏蔽性规律;

5、旅游资源培育创新性规律;

6、旅游资源保护持续性规律。

第三章

and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的分类:是根据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归并、区分,划分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类别的旅游资源体系的工作过程及相应的成果。

2:水域风光旅游资源:自然水体当中,具有一定的景观独特性,能够吸引游客并能满足旅游需求的,对旅游开发产生效益的水体、水文现象及沿岸风光统称为水域风光旅游资源。

二:填空或选择(其中课本48页的旅游资源分类额依据要自己去熟悉下)

1: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调查旅游资源分类地域;登记旅游资源分类性征;构建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评价旅游资源分类属性;确定旅游资源分类归属;建立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2:研究性分类方法的两分法是指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甘枝茂、马耀峰和宋保平编著的《旅游资源与开发》中提出的两分法分类方案,将旅游资源资源分为两大类14个主类67个亚类。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建议总局发布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这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

5:本分类体系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客观存在的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将旅游资

源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6: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7:其他分类方法:一,以级别和管理为依据的分类体系:国家级旅游资源;省级旅游资源;市(县级)旅游资源

二,以功能为依据的分类体系:观光游览型旅游资源;参与型旅游资源;购物型旅游资源;保健型旅游资源;文化型旅游资源;感情型旅游资源。

三,以利用限度和生成价值为依据的分类体系:再生性旅游资源;非再生性旅游资源。

四,以开发利用变化特征为依据的分类体系:原生性旅游资源;萌生性旅游资源。

五,《风景名胜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分类体系 8:黄山四齐:云海;怪石;奇松;温泉 9:福建丹霞地貌景观:武夷山;泰宁金湖

10:适合漂流的河段要求具备一定的条件:第一,要求水质好,无污染;

第二,要求水流速度适中,最好是急缓相间;

第三,水的深度要适度,不能太深,否则游落

水容易出现生命危险,最好在1-2米之间;

第四,水的温度适中;

第五,河床稳定且滩、礁要少,以免在漂流过

程中出现冲撞。

11:云南的滇池和洱海属于断裂胡 12:五大连池属于堰塞湖

13:扬州的瘦西湖、无锡的太湖和杭州的西湖属于遗迹湖 14:构造型瀑布的代表:庐山香炉峰瀑布、三叠瀑布

15:冰川型瀑布代表:广西西樵山瀑布群、江西庐山的王家坡瀑布 16:云南安宁温泉享有“天下第一汤”之称

三:简答题

1:旅游资源分类的意义:

(一)系统认识了解旅游资源的方法

(二)科学调查评价旅游资源的前提

(三)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基础

(四)有效保护管理旅游资源的关键 2: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一)共轭性与排他性

(二)系统性与层次性

(三)分类性与等级性

(四)实用性与操作性 3:地文景观类旅游价值及功能:

(一)美学价值:1,形态美

2,色彩美

(二)科普教育功能

(三)探险运动与康体健身运动功能

(四)文化旅游价值 4:水域风光类旅游价值与功能:

(一)具有审美功能,开展观赏旅游

(二)具有疗养功能,开展休闲健体旅游

(三)具有调节气候功能,开展度假旅游

(四)具有品茗功能,开展茶文化旅游

(五)具有娱乐功能,开展水上游乐旅游

(六)附有文化内涵,开展水文化旅游

第五章

人文旅游资源

一、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对游人具有旅游吸引功能,能激发旅游动机和满足旅游需求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突出的人类文化创造;

显著的时代地域背景;

广泛的内容要素构架;

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三、人文旅游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P117

自然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文化差异;

社会政治管理。

四、人文旅游资源分布的规律(简答):

1、基于自然因素制约的自然地带性分异规律

2、基于经济因素制约的经济地域性分化规律

3、基于文化因素制约的文化圈层性分群规律

4、基于政治因素制约的政治区域性分聚规律

五、遗存年代分类:(eg会提问:陕西蓝田猿人是属于——直立人阶段遗址)

1、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

(1)直立人阶段遗址:代表有云南元谋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北京猿人等;

(2)早期智人阶段遗址:——山西丁村人、湖北长阳人、广东马坝人、陕西大荔人等; (3)晚期智人阶段遗址:——北京山顶洞人、内蒙古河套人、广西柳江人等。

2、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遗址:代表性遗址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

浜文化等。

3、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遗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

六、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富于弹性的结构体系;中国建筑是由台基、屋身、屋顶组成。

2、美妙优雅的艺术造型;

3、整齐划一的平面布局;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组成单体建筑,再以“院”为

单元进行建筑群的组合。

4、绚丽华美的装饰风格。

七、“汉代三宫”——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

“唐代三宫”——大明宫、兴庆宫、太极宫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

“三大古殿”——故宫太和殿、孔庙大成殿、岱庙天贶殿

“四大古桥”——北京卢沟桥、潮州韩江广济桥、泉州洛阳桥、赵县的赵州桥。 “三大奇石”——上海豫园“玉玲珑”、 苏州留园“冠云峰”、杭州竹素园“ 绉云峰”

八、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塑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形成优美的景观,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中国古典造园的特点:P129~130(自我扩展)

1、 堆山叠石:

2、 理水造池:

3、 景观建筑:

4、 花木配置:

5、 园林小品: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手法:P131~134 主景与配景;借景;对景;分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九、中国帝陵的设计理念:

1、“生死如一”的基本理念;

2、“仿照国都”的建筑理念;

3、“帝王独尊”的指导思想。

十、皇帝墓的坟头分为三种形式:

1、“方上”(战国—秦汉):帝陵封土位于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到一定高度,封

土顶端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顶,称为方上。

2、“以山为陵”(汉代):利用山的峰峦作为帝王陵墓的坟头。

3、“宝城宝顶”(明代):在地宫上修筑圆形砖城,称为“宝城”;

砖城内填土,形成高出城墙的圆顶称为“宝顶”。

十一、历史文化名城:是指那些在历史上曾经占有一定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或发生过历史事件,并且保存有能够反映其历史作用的较为丰富历史文物的城市。

十二、中国的四大菜系:鲁菜

淮扬菜

川菜

粤菜

十三、名茶(茶叶)一般分为:绿茶

红茶

白茶

乌龙茶

花茶

紧压茶

绿茶:属不发酵茶,代表有——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茶。

乌龙茶(青茶):代表有——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

十四、“三大国粹”——国画、京剧、中医中药。 十

五、“三大瓷都”—— 江西景德镇, 福建德化, 湖南 醴 陵。

十六、“中国工艺美术三长”—— 北京漆雕、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南长沙湘绣。

第六章:旅游资源调查

1. 旅游资源调查:即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

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2. 旅游资源单体:是指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

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性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调查的内容(考点大题):

(要大点知道,其他自行理解扩展即可)

一、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条件

A. 自然条件的调查:包括对调查区自然环境概况、地质地貌要素、水体要素、气象气

候要素、土壤和动植物要素等的调查。

B. 人文环境的调查:包括调查该地的历史沿革、调查区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发展水平、

制度措施、法制环境,以及交通、邮政通信、供水、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条件,同时还应调查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

C. 环境质量调查:调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工矿企业生产、

生活、服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大气、水体、土壤、噪音污染情况和治理程度,以及自然灾害、传染病、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旅游安全状况。

二、旅游资源本体的调查

即对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成因、级别、规模、组合结构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提供调查区的旅游资源分布图、照片、录像及其他有关资料,以及与主要旅游资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活动、文艺作品等。

三、旅游开发条件及开发现状的调查

A. 旅游要素调查:衣、食、住、行、购、娱。 B. 客源市场的调查:形成客源的层面范围和大致数量,产生客源的积极和不利的因素。 C. 临近资源及区域间资源的相互关系:包括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和互补情况, 要素的组合及协调性,景观的集聚程度等。

第七章 旅游资源评价

一、名解:

1、 旅游资源评价: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研究工作,是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开发,采取一定方法,对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本身价值及外部开发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判和鉴定的过程。

二、填空或单选

1、评价原则:系统性、科学性、市场化、效益兼顾、客观实际与发展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体系: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

“三大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六大开发条件”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象地域组合条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客源市场、投资能力、施工难易程度等六个方面

3、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六字”:美、古、名、特、奇、用 “七个标准”:季节性、污染状况、联系性、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市场

三、论述:(仅供参考)

1、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第五章 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a) 自身特色:旅游资源特色就是旅游资源的“与众不同” “唯我独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b) 美学观赏价值:包括形态美,形式美,色彩美,韵律美,动态美、意境美 c) 历史文化价值: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其遗存文物古迹的数量与质量有关,且与一个名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还包括且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d) 科学考察价值:主要指旅游资源是否具有某种科学研究功能

e) 经济社会价值:指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入和经济效益

f) 旅游功能:是个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利用、能够满足开展某种旅游需求的特殊功能

g) 规模与组织状况:只有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类型丰富、搭配协调,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第六章 旅游资源环境评价

a) 旅游资源的自然环境: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等,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质量与品位,决定旅游开发效益

b) 旅游资源的经济环境:指能够满足游客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外部经济条件 c) 旅游资源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等 d) 旅游资源的环境容量: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一定旅游资源的空间范围内所能开展旅游活动的容量能力,超过旅游容量,旅游活动就会受到影响,资源及其环境就会受到破坏

第七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a) 开发现状:结合调查的现有场地现状,总结优势和不足,为后续开发的基础和条件

b) 区位条件:主要考虑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周边旅游区的关系

c) 客源条件:客观评价旅游地的现状,结合旅游季节变化的差异,针对性进行规划

d) 投资条件:充分各种引资渠道,改善投资条件,更好地促进地域旅游发展 e) 施工条件:根据工程大小及难易程度,权衡经济效益,进行合理评价

第八章 旅游资源开发原理

一、名解

1、旅游资源开发:指在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旅游业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吸引力的综合性技术经济工程。

二、填空或单选

1、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开发特色性原则,市场导向性原则,资源保护性原则,发展综合性原则

三、简答(仅供参考)

1、旅游资源开发原则: 1)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 开发思路、空间结构等的确定

3) 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与景点 4) 旅游市场分析评价与营销 5) 设计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6) 规划旅游交通

7)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体制筹划

第九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论述)

一、按资源类型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㈠自然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原生态少扰动模式

㈡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尊重历史、展现文化开发模式 ㈢社会风情类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参与互动、风情展现模式

㈣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虔诚氛围营造、宗教文化展示模式 ㈤现代人工吸引物开发模式:特色化参与互动模式

二、按投资主体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㈠政府主导型资源开发模式 ㈡企业主导型资源开发模式 ㈢民间投资型资源开发模式 ㈣外商投资型资源开发模式

三、按发展阶段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选择) ㈠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

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从资源自身出发,通过详细普查本地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评估和分析研究,以此为依据有什么资源便开发什么,根据资源本身进行旅游开发的模式。

优点:实施相对简单,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缺点: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开发出的产品市场需求可适应基本的观光旅游或其他旅游需求。

㈡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

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是根据旅游市场需求来进行旅游开发导向的模式。该模式是对市场需求的重要性的得到认识后形成的开发模式。

优点:了解市场需求,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能够很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从而可适应旅游资源市场的需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缺点: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总要不断更新产品,导致旅游投入相对较多。

㈢形象导向型开发模式

形象导向型开发模式是利用旅游地所形成的旅游形象来吸引旅游者的开发模式。该模式是对旅游资源开发有了整体认识后形成的。

优点:能够长远考虑,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缺点:开发费用较高,开发周期相对较长。

㈣综合导向型开发模式

综合导向型开发模式是旅游资源开发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的结果,主要是指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是综合考虑资源自身的特色、市场条件、资源地形象以及区域联合开发的多个因素后,整合各种要素后所形成的旅游开发理念。

优点:综合了资源导向、市场导向和形象导向三种开发模式的优点,具有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一种开发模式。

四、按地域划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㈠东部地区:精品开发模式 ㈡中部地区:特品开发模式 ㈢西部地区:极品开发模式

五、按资源、区位和经济条件综合划分的开发模式(重点) ㈠价值高,区位优,经济条件好:全方位开发模式

这类旅游资源地自身价值高,地理区位优越,拥有良好的发展旅游业的经济社会条件,资源、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优势明显

㈡价值高,区位一般,经济条件差:重点开发模式

这类旅游资源地资源丰富,且价值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强,但地理区位一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差

㈢价值高,区位、经济条件差:特色开发模式

这类旅游资源地资源价值高,往往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旅游者的可进入性差;加之地方经济落后,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成本加大

㈣价值低,区位好,经济条件好:参与性游乐开发模式

这类旅游资源地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基础,但缺少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时就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去弥补资源贫乏的劣势,选择适应市场需求的项目

㈤价值、区位、经济条件都一般:稀有性开发模式

这类旅游资源地既无明显优势,也无严重不足,资源价值、地理区位、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都属于中间状态

第十一章

名词解释

可行性分析:又被称作可行性研究,它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 8

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意见,为该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简答题

旅游资源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管理

(二) 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管理

(三) 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管理

(四) 旅游资源开发的财政和税收等管理

(五) 旅游资源开发的资产管理

(六) 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的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

填空题

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构成:经营者、游客、社区居民

第十三章

(此两章为论述题,自由发挥为主)

一、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

意义:1.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是维护期永续利用的关键;2„„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3„„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需要;

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与景观生态学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制度与法律控制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原则:科学性、优先性、效益性、系统性

二、开发问题

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生态失衡、资源浪费 自然资源:1.自然因素—突发灾害、风化侵蚀

2.人类活动—缺乏科学规划、人类生产活动、生态意识缺陷、不当的旅游行为、开发建设不当

3.体制不顺—管理体制不顺,组织不健全、旅游区环境保护法规不明确、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人文资源:自然因素对人文旅游资源的破坏、盲目开发建设破坏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活动带来环境压力和破坏、修复不当影响原有风貌、其他影响因素

三.资源保护

对策:1.坚持功能分区利用,科学确定环境容量 2.重视科学研究,合理编制规划 3.健全管理体制,协调各方步调 4.跨学科、跨领域交流与合作,实施旅游资源的恢复与修复

保护措施:1.以法为纲,实施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行政干预 2.重视旅游活动的管理和引导

3.利用经济政策手段,建立旅游资源资金保障机制 4.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旅游环境监测 5.积极发展低碳旅游,降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四章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

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注重旅游规划、整体保护、特别区域特别保护、保障公众参与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实现途径

1. 更新思想观念,使全社会树立新的旅游发展观 2.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3. 重视科技创新,为旅游客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 加强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5. 扩大对外开放,开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

第四篇:人力资源与管理——自我资源开发与管理

学习人力资源与管理后的启迪

所谓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的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这个定义所揭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第一,从开发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也包括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觉悟的提高;不仅包括人的现有能力的充分发挥也包括人的潜力的有效挖掘。

第二,从利用的角度看,它包括对人力资源的发现、鉴别、选择、分配和合理使用。

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它既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也包括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

结合实际来谈谈人力资源与开发。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其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大学生的绝大多数能够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还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人的社会性就决定了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独立地存在,在贡献和索取中,人完成了社会性的使命。但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各项法律、法规等还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个人主义现象严重,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人力资源与管理,尤其是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实,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就开始憧憬大学生活。不过,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大学究竟会过怎样一种生活,只是把轻松二字摆在了概念的第一位。

因为在我看来,大学生活一定要比高三轻松多了。

后来,在开学之初听讲座时,对大学才算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知道了大学是人力社会的动力站,是传授和发展知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后来,在经历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大学生活的认识也有了改变。我发现大学生活并不是轻松二字所能概括的,或者应该说轻松二字只适用于在作业少这一层面。其实,大学生活应该用丰富多彩来形容,我们可以投身入学生会或者各种社团之中,也可以竞选干部,从而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另一方面,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自己安排,因此,我们便应该与此同时多出一份自觉,自主学习,让知识与经验同时充实我们的大脑。

在我看来,对自身的人力资源与管理,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和今后的理想与目标,并且要不断填充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与修养。

在当今社会,企业所需的是能力型人才,单单只有成绩已经是远远不够了。人力资源的竞争正逐步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对人类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和相应的学习、生活模式已经过时,终身学习的理念已逐步被教育和社会各界接受。新的时代特征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仅要学会学习大量的高新尖知识,更要具备极强的创新意识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对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知识技能以外的能力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能力培养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等教育己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对学生走向社会后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自我认识:我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没有什么特喜欢、特别不能放弃的东西。我又有些懦弱,不太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因而听得多说的少,使自己有了很充足的透明感。当然,除了这些我发现的缺点以外,我也有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地方,比如我很有场合观念、有辈分等级的概念,和同学相处融洽,做事细心,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等等。在我的生活中,我对好多东西都觉得我所谓,可有可无。然而,就是因为这样,我就更应该对自身做一个合理的人力

资源管理。因为生活不能无所谓,更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从而对自己做出合理的能力管理,才会拥有一个好而精彩的人生。

而应为我所学的专业是*******,而老师说有20%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工作了,而**的工作又是我所喜欢的,所以我的目标就是进入**。

的确,我有我的不足,但我也有我得优点。我相信,经过我不断的努力,经过我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合理管理,我一定能够有所作为、赢得成绩、收获成功的。

书归正传,在世界经济步入一个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工作的要求空前提高。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我深深认识到在制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时更多的要考虑一些可变因素,对企业,要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外部动态因素的影响才能够制定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规划;而对个人,就更要结合好自身情况,从而作出合理的规划。

第五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 ()是人对某种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倾向。标准答案: b

A. 认知B. 态度

C. 智慧D. 谦虚

2、 ()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标准答案: c

A. 工作成就 B. 工作绩效

C. 工作满意度 D. 工作态度

3、 最早提出组织承诺的是()。标准答案: d

A. 科特 B. 梅耶

C. 阿伦 D. 贝克尔

4、 ()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标准答案: b

A. 组织效率 B. 组织承诺

C. 工作绩效 D. 工作分析

5、 ()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标准答案: b

A. 个体知觉 B. 社会知觉

C. 归因 D. 群体知觉

6、 ()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标准答案: c

A. 光环效应 B. 投射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刻板印象

7、 ()是指当对一个人的某些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标准答案: a

A. 光环效应 B. 投射效应

C. 首因效应 D. 刻板印象

8、 领导情景理论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作成熟度,二是()。标准答案: a

A. 心理成熟度 B. 心理承受度

C. 精神成熟度 D. 精神承受度

9、 ()不属于人性的内容。标准答案: d

A. 自然属性 B. 生物属性

C. 心理属性 D. 社会属性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假说。

A. 社会人 B. 经济人

C. 管理人 D. 复杂人

11、 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

A. 弗洛姆 B. 爱德华•桑代克

C. 莱文泽尔 D. 班杜拉

标准答案: d

12、 ()是指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

A. 绩效 B. 成员满意度

C. 团队学习 D. 外人满意度

标准答案: c

13、 帮助团队成员设定团队议事日程、让团队始终瞄准目标、做出高效决策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替代方案的是()。

A. 团队任务职能 B. 团队维护职能

C. 团队沟通职能 D. 团队决策

标准答案: a

二、多选题

1、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

A.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B. 公平的报酬

C.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D. 融洽的人际关系

E.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标准答案: a, b, c, d, e

2、 阿伦和梅耶所进行的综合研究提出的承诺有()。

A. 感情承诺 B. 书面承诺

C. 规范承诺 D. 口头承诺

E.继续承诺

标准答案: a, c, e

3、社会知觉包括的类型有()。

A. 首因效应 B. 光环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对比效应

E.刻板效应

标准答案: a, b, c, d, e

4、 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的原则有()

A. 分配公平 B. 程序公平

C. 互动公平 D. 法律公平

E.组织公平

标准答案: a, b, c

5、 桑代克的效果论中强调的行为法则有()。

A. 在对相同环境做出的几种反应中,那些能引起满意的反映,将更有可能再次发生

B. 令人满意的、受到鼓励的行为结果将增加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增加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强化原则”

C. 那些随后能引起不满意的反应,将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D. 不理想的或受到惩罚的行为结果将减少先前行为的力度,并减少未来再次发生此行为的可能性,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惩罚原则”E.如果行为之后没有任何后果,即既没有正性的也没有负性的事后结果,在若干时间后,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消失,这一原则有时也称为“消退原则

标准答案: a, b, c, d, e

6、 组织行为矫正模型被认为是有效的行为绩效管理的系统性方法之一,其具体步骤有()。

A. 要识别和确认对绩效有重大影响的关键行为

B. 惩罚原则

C. 要对这些关键行为进行基线测量

D. 功能性分析

E.干预行为

标准答案: a, c, d, e

7、 团队的有效性要素构成有()。

A. 绩效B. 成员满意度

C. 团队学习 D. 外人的满意度

E.薪酬

标准答案: a, b, c, d

8、 个体的沟通风格包括的类型有()。

A. 自我克制型 B. 自我保护性

C. 自我暴露型 D. 自我实现型

E.自我实践型

标准答案: a, b, c, d

9、 亨利•明茨伯格曾对五位高层经理进行了认真观察和精心研究,他用()高度相关的角色来说明管理者。

A. 工作计划类 B. 人际关系类

C. 信息类 D. 任务处理类

E.决策类

标准答案: b, c, e

10、 领导者与众不同的特质有()。

A. 自信心 B. 创造性

C. 内驱力 D. 领导动机

E.随机应变的能力

标准答案: a, b, c, d, e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的一个特殊部分,具有以下七个特点:不可剥夺性、时代性、时效性、生物性、能动性、再生性以及增值性。

2. 绩效辅导: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持续沟通和信息收集。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在绩效实施阶段主要通过沟通完成两方面的工作:计划跟进与调整、过程辅导与激励;信息收集主要是为了下一步的绩效考核积累信息,主要的收集方面有观察法、工作记录法、关键事件法、相关人员反馈法。

3.薪酬调查:就是某些权威机构通过抽样的办法,针对某个地区或行业的薪酬水平进行科学的调查,以提供关于某个职位的薪酬数据。

4.案例分析法:是把实际中的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编写成供学员思考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5.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人力这一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四、简答题

1、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有哪些特点?

答:人力资源作为国民经济资源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与自然资源相比,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不可剥夺性。人力资源属于人类自身所特有,具有不可剥夺性。这是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征。

(2)时代性。人力资源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他们只能在时代为他们提供的条件前提下,努力发挥其作用。

(3)时效性。人力资源的形成、开发、使用都受到时间的制约和限制。与自然资源不同,由于人力资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要用当其时。

(4)生物性。人力资源存在于人体之中,是一种活的资源。

(5)能动性。自然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人力资源则不同,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自身的条件和愿望,有目的地确定活动的方向,创造性地选择自己的行为。

(6)再生性。一般而言,自然资源大部分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而人力资源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耗之后,还能够再生产出来。

(7)增值性。人力资源不仅具有再生性的特点,而且其再生过程也是一种增值的过程。

2、简述一个良好的绩效计划的内容。

答:通常,一个良好的绩效计划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

(1)员工在本次考核期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工作目标?

(2)达到目标的结果是怎样的?期限有何安排?

(3)如何评价这些结果是好是坏?

(4)如何收集员工工作结果的信息?

3、简述绩效信息的收集方法。

答:绩效信息在绩效考核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信息收集是一项细致、系统的工作,收集方法包括:

(1)观察法:即管理人员直接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并形成记录。

(2)工作记录法:员工在完成工作的时候常常需要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这些记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员工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

(3)关键事件法:就是对员工在工作中的特别突出或异常失误的情况进行记录。关键事件的记录有利于管理人员对下属的突出业绩进行及时的激励,对下属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

(4)相关人员反馈法:管理人员不可能完全靠自己的观察留意收集信息,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相当多的时间是和其他的相关人员接触,因此要注意让相关人员提供信息,比如客户、项目小组成员、相关部门的主管和员工等。

需要注意,所有的数据记录和收集都一定要以绩效为核心。

4、工作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工作分析的作用和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有效地进行工作分析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科学化的基础。

(2)进行工作分析,使组织可以更合理地使用员工,避免员工使用过程中的盲目性。

(3)进行工作分析,使组织中每个人职责分明,分工明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题:通达公司员工的绩效考评

通达公司,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目前公司有员工1000人左右。总公司本身没有业务部门,只有一些职能部门;总公司下有若干子公司,分别从事不同的业务。

绩效考评工作是公司重点投入的一项工作,公司的高层领导非常重视,人事部具体负责绩效考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人事部在原有的考评制度基础上制定了《中层干部考评办法》。在每年年底正式考评之前,人事部又出台当年的具体考评方案,以使考评达到可操作化程度。

公司的高层领导与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考评小组。考评的方式和程序通常包括被考评者填写述职报告、在自己单位内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进行述职、民意测评(范围涵盖全体员工)、向科级干部甚至全体员工征求意见(访谈)、考评小组进行汇总写出评价意见并征求主管副总经理的意见后报公司总经理。

考评的内容主要包含3个方面:被考评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包括该单位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管理目标的实现等方面;被考评者的德、能、绩及管理工作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重点努力的方向。具体的考评细目侧重于经营指标的完成、政治思想品德、对于能力的定义则比较抽象。各业务部门(子公司)都在年初与总公司对于自己部门的任务指标进行了讨价还价的过程。

对中层干部的考评完成之后,公司领导在年终总结会上进行说明,并将具体情况反馈给个人。尽管考评的方案中明确说考评与人事的升迁、工资的升降等方面挂钩,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没有任何下文。

对于一般员工的考评则由各部门的领导掌握。子公司的领导对于下属业务人员的考评通常是从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进行的;对于非业务人员的考评,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均由各部门的领导自由进行。至于被考评人员来说,很难从主管处获得对自己业绩有列评估的反馈,只是到了奖金分配时,部门领导才会对自己的下属做一次简单排序。

试分析:

(1)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何作用?这些作用在通达公司是否有所体现?

(2)通达公司的绩效考评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

答:分析要点:

(1)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如下作用:为员工薪酬管理提供依据;为员工的职务调整提供依据;为员工培训提供依据,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一个正式沟通的机会;能帮助和促进员工自我成长;为企业组织决策提供参考依据。这些作用在该案例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

(2)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①考评目的不够明确,也太狭窄,仅仅为了奖金,因此,要进一步明确考评目的。②考评指标缺乏科学性,太笼统。需要进一步细化,加以量化。③考评人员单一。考评小组要由了解员工工作情况的人组成。④考评过程不完整。要进行考评反馈,要面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领域概念分类体系下一篇:凉州词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