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论文

2023-01-12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提高

教育观念, 首先是教师的学生观。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对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诚心诚意地把小学生视为学习的小主人, 这是关键问题。

在课堂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 首先要尊重学生, 不然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谈起。在这次评课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你有什么发现吗?”“你有什么感觉?”“谁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自学数学书, 勾出重要的知识, 画出你不懂的地方?”从教师这些貌似平淡的话语中, 可以看出这些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很好的体现了新大纲的精神, 并逐步向新的课程标准靠拢。

新大纲中指出: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

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深入课堂教学之中

1. 有利于尊重个别差异, 因材施教。

一个小组内的学生的智能、基础是有差异的, 在小组的学习讨论中, 正好可以取长补短, 智能互补。尤其是学困生在组内得到比老师更多的帮助, 因为同龄人的帮助有时比老师的更为有效。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意义”时, 对12个桃子或6架飞机进行平均分, 通过学生的相互补充, 产生了多种分法, 对分数意义的导出给学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

2. 有利于新火花的迸发。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甚至争吵中学生的思维越辩越清, 数学的问题越辩越明, 也许创新的星星之火就在这样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得到了点燃和释放。

3. 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

每人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 小组是由共同目标结合成的集体, 每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大家会团结一致, 共同出谋划策, 为小组目标的达成作出努力。这样的合作学习能把一个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的, 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但是, 在目前的小组学习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1)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安排的时机不够准确, 有时的讨论没有多大意义。 (2) 形式上的合作, 实质上仍是各归各, 未能发挥集体的作用;原因是有的班级的小组学习不是经常化, 学生还不会合作探索, 有的是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 学生显得无从着手。 (3) 小组中存在几个强者独占一方, 其余同学成为旁听者。这种现象也急不得, 但是也不能听之任之,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师开始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大纲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让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从这次评课活动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已经较为充分的领会了这个精神, 在自己的教学中, 总是想方设法来举例, 给学生实物让他们去分一分, 在学生分的操作过程中逐渐感悟分数的意义, 而不是让学生单纯、机械地去背分数的意义, 因为这样做是毫无意义;让学生估计一下教室的长、宽, 再实地量一量, 这样的设计对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表象是非常必要的;还有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算一算我班该派几个同学参加全校的小学生数学比赛等。

四、重视教具学具及课件的使用

本次评课活动的教学内容中几何初步知识占了大多数, 对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活动掌握这些形体的基本特征。

在教学中, 我们的老师还自制了许多教具学具, 这些教具学具的使用为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为探索形体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获得不是无水之源。有的老师还设计了精美的课件。

1. 对教材的钻研不够, 理解不到位。

例如, 在《厘米的认识》中,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让学生估计一下”这个环节省略了, 而估算却正是新大纲中要加强的;在学生量线段的长短时, 教师强调一定要从0刻度线开始量, 把学生的思维框得太窄了, 而这个环节设计好了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载体, 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有创意的想法就会在这种地方得到体现。例如,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中对“围成”“对边”这些第一次出现的概念, 教师只是一带而过, 有的甚至没讲, 还有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只是教学了圆的一些特征, 而圆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却只字未提, 这是一种功利性很强的应试教育, 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是不够的。

2. 教师代劳的较多, 学生真正探索发现的还少。

有些知识学生是能够自己去探索的, 但还没给足学生机会, 教师已经说出来了;有的教师担心学生想不出来, 为了争取时间还是教师讲吧, 这种现象在我校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我想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多一点的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 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 绝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 绝不暗示, 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些体尝到成功的愉快。周玉仁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她认为过去那种教学设计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严丝合缝的, 让学生随着教师的精心设问去思考, 由已知到未知的, 就是好课, 因为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掌握知识而不走弯路。但是, 从今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来看, 这样的好课就不尽然了, 因为它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太小了。要引导小学生向未知进行探索, 探索的过程往往不是笔直的, 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社会心里学家罗杰斯曾提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 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剥夺学生犯错误的权力就等于限制他们自由选择的意愿。

3. 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双基”训练和培养。

时下创新十分时髦, 但是我认为创新与“双基”不是脱节, 更不是对立的。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 创新必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问题是什么是“扎实”, 这关系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扎实”的含义是指基本概念正确, 基础知识清晰。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组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并能自己举实例用于解决问题, 并非不分青红皂白把课本上的所有结语都要死记硬背。有位老师在教了长方形的特征后, 先指名三个同学不看黑板说出长方形的特征, 然后又指名四个同学背诵长方形的特征, 再叫全班同学齐声背诵。这怎么叫上数学课呢?这不是数学的记忆, 再说这样机械记住的数学知识学生是不会应用的。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莱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半乳糖凝集素-1病理生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下一篇: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