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希望拉动其他国家共同向中国施压。但是,从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问题主要还是中美之间的争吵,而且问题已经接近解决。那么,其他经济体对此是何态度呢?他们在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上,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利害关系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中美之间的这场交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 篇1:

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的企图与我们的对策

近期,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成为争议焦点。在此情况下,准确透视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企图,精心设计我们的应对之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美国纠缠于人民币汇率旨在实现三大诉求

中美之间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争执至少已维持了六、七年时间,近期美国再次选择以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发难,主要是想实现其三大诉求:

其一,以打压中国来为顺利实施自身的经济战略创造条件。近些年来,美国极力强调用经济战略来指导经济发展。奥巴马上台以后,对经济战略又进行了激进性调整,计划在五年内使出口增加一倍,并增加200万个就业岗位。但经济复苏乏力的现实,极大地阻碍了美国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却平稳而且较快,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愿望与现实的反差,使美国错误地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中国对美的庞大贸易顺差是其经济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于是,为了顺利实施自身的经济战略,美国一方面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产业战略、贸易战略和金融战略实施的举措,另一方面则出台“汇率法案”,逼迫人民币升值,并强行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的标签,为对中国实施各种制裁铺平道路。

其二,为经济复苏乏力和失业率高居不下寻找“替罪羊”。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本已不受重视的纺织、钢铁等“夕阳”产业严重衰退,缺乏竞争力的制造业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持续上升,政府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大增。面对问题和压力,美国政府和一些议员不承认自己政策或行为的失误,而是将国内矛盾外引以转移民众的视线。于是,自然而然地就把一切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外部进口的急剧增长,把对美贸易顺差最大的中国当成了“替罪羊”。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导人谬称,中国刻意使人民币被低估了25%至40%,为中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创造了“不公平的价格竞争优势”,加重了全球贸易失衡,并造成美国的高额贸易逆差和高失业率,在过去10年里已导致美国失去280万个就业岗位。既然是这样,那么按照他们的逻辑,解决问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只能是整治人民币汇率、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者对中国产品征收高关税了。

其三,以逼迫人民币升值来讨好国内选民。目前,离2012年大选已很近,许多国会议员都希望能够连任。但在经济复苏乏力、前景暗淡、失业率高达9.1%的情况下,政府和议员的表现很难让民众满意。从债务上限谈判几近将美国逼近债务违约的边缘,到两党在美国与韩国等三国的自贸协定上纠缠不清,再到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创造就业法案在参议院受阻,不作为已经成为美国政坛的常态,让美国民众对美国政治和经济前景日趋悲观,这必将影响某些议员的选票。为了转移国内压力,获得选票,一些议员就通过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向中国施压或提出对进口的中国产品增税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从而讨好国内选民。

逼迫人民币升值解决不了美国经济的问题

美国参议院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行为基本是政治性的,对美国经济几乎不会有帮助。

首先,人民币对美汇率单边上扬无利于美国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从通胀角度看,人民币升值之后,会导致美国的通胀率提高,这不利于美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甚至可能推动美国陷入“通胀增加导致利息上升,利息上升引发国家再发债”的怪圈。此外,如果“汇率法案”最终得以实施,将可能引发中美贸易战。而中美之间一旦大打贸易战,其结果必然是“双输”:从中国方面看,短期将会对出口和制造业形成明显不利;从美国方面看,将不能继续享受来自中国的品种繁多的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这会令美国民众实际利益受损,同时也将影响中国对美投资链条,给本来已经萎靡不振的美国经济造成更大打击。相对而言,美国会比中国“输”得更多。

其次,将人民币作为“替罪羊”解决不了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一方面,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两国储蓄和消费率差异等经济基本面的反映,汇率并不是核心影响因素。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对外贸易就持续逆差,美元指数从1971年1月至2011年9月累计贬值36.1%,但美国的贸易逆差状况未见改善。美国本轮对外贸易失衡问题是以往失衡的延续,实际上美国即使不从中国进口,也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如果不作宏观政策和结构调整,仅靠人民币升值不会对减少美国贸易巨额逆差起太大作用。另一方面,美国出口限制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作为全球技术领先国家,在高科技产品方面较中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美国始终在对中国高科技出口贸易方面采取各种限制措施,这事实上促成了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制约。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减少美国巨额贸易逆差不会起太大作用。

第三,逼迫人民币升值无法降低美国的失业率。以逼迫人民币升值来限制从中国进口并不意味着美国就业率将会提高。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0%左右,而同期美国的失业率则从7%升到了9%以上。由此可见,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也不可能提升美国的就业率。对美国来说,真正能创造高薪就业岗位的是设计、计算机和市场营销等领域,而不是低端制造业领域,不是再把电子产品装配厂转移回美国。

我们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采取有效的对策

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案是美国试探中国政府的又一块“问路石”。我们只有处理得当,才可能将美国的施压拒之门外。为此,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

从战略高度积极调整我国的需求结构和贸易结构。一是要尽快扩大内需,以内需比重的扩大来有效减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二是要在已有的出口产品链条上,占据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在人民币汇率波动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非价格竞争力。

高调宣布将加大我们对美国相关产品的贸易救济力度,准备采取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措施。要以主动迎接贸易战的姿态给美国以明确的信号:如果继续对人民币施压,将会因中国的反击而使美国出口企业的实际利益严重受损,从而使美国政府和议员有所收敛,遏制人民币汇率案在美国的蔓延。

争取以强化人民币在亚洲的国际支付功能来平衡中关之间谈判的筹码。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坚挺,其在很多亚洲国家的影响越来越大。应该认真研究我国与这些国家的产业竞争和互补关系,通过多边和双边条约,在贸易、投资领域强化人民币与他国货币的直接兑换,同时高调倡导国际货币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不断动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从而让美国因危机感而不得不调整对人民币的态度。

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前提下的基本稳定。应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化,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变化的灵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前提下的基本稳定。

从微观层面看,国内出口企业为了避免定单溜走、利润流失,应该重点采取以下对策实现“动以求变”:

以增强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对产品出口的负效应。在国际市场上,我国企业的一般产品肯定会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降低竞争力,但如果能够从多维度创新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浓厚兴趣,愿意以较高价格购买。因此,企业应该积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以出口高端产品和新产品来支撑销售价格提升、化解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制约。

通过协商实现与客户共同分担汇率风险。流通型外贸企业可采取“内外两头挤”的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供货方和国外买方;生产型企业可采取“提高外销价”的方式,让外商承担部分风险。还可以在贸易合同中运用汇率波动的分摊机制,通过修改与进口商的合同、实行滑动价格等办法,让外商和企业共同分担和消化汇率升值风险。

凭借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和在境外设厂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地的企业可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以避开美国的打压;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应该考虑将加工厂直接设到出口国,以“两头”在外的方式有效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

通过增加人民币结算来直接规避出口贸易中的汇率波动风险。要充分利用人民币信誉良好的态势,在与周边国家进行交易时和在边境贸易过程中,积极争取使用人民币结算,从而最有效地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作者:金雯

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 篇2:

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利益与纷争

摘要: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希望拉动其他国家共同向中国施压。但是,从目前来看,人民币汇率问题主要还是中美之间的争吵,而且问题已经接近解决。那么,其他经济体对此是何态度呢?他们在人民币是否升值的问题上,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利害关系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中美之间的这场交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中国与美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系列交锋,成为近期世界经济中的焦点话题。3月15日,美国国会共有130位议员联名致信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商务部长骆家辉,要求政府在4月15日发布关于汇率操纵问题的定期报告时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呼吁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这给本来就已受挫的兩国关系再添一分紧张,为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世界经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由于中国方面坚持强硬立场拒绝应其要求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做出改变,美国的议员和专家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应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20国集团等论坛中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争取其他对中国汇率政策感到担忧的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帮助。

现在,这一问题虽然不能说尘埃已经最终落定,但是也似乎可以暂时告一段落。尽管存在来自于国会议员和商业团体的巨大压力,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4月3日表示,美国政府将推迟向国会提交一份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汇率政策的报告。4月17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广交会上表示,经过与美国协商,中美初步达成协议,中国外经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

在这一事件过程中,除美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并没有积极跟进美国向中国施压的动作——虽然在美国人看来,许多国家(比如欧洲、日本以及新兴经济体等)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与美国有着同样的利益。那么,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它反映出中美在汇率问题上的争议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一、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中美交锋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向中国施压。只是在金融危机以前,众多政策制定者和学者倾向于认为,美国金融业比较优势,可以支撑持续的美国贸易逆差,美国和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因此,在是否应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有很大分歧。随着金融危机的阴霾逐渐消散,为创造就业、振兴制造业和扩大出口,要求人民币升值,至少在短期内符合美国利益。

美国国会议员们坚称,中国施行的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部分导致了全球经济失衡,抢走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制造业。换句话说,被低估的人民币是造成美中贸易逆差的原因所在,而贸易逆差又是造成美国就业岗位减少的原因。以攻击人民币汇率问题而著称的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Charles Schumer)等议员,把2001年至2008年美国就业岗位减少240万个归咎于中美双边贸易逆差。根据美国民主党议员起草的议案,如果财政部确定中国操纵汇率,美国必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内采取行动,并在60天后,禁止联邦机构从汇率操纵国进行采购。如果汇率操纵国在360天内不采取行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必须向世贸组织就中国的汇率问题提出申诉。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所长、弗雷德•伯格斯登(Fred Bergsten)一直呼吁对中国政府采取强硬立场:“中国人说,他们绝不会迫于外部压力而调整汇率。而我认为,如果没有外部压力,他们就绝不会调整汇率。”他表示,无论怎样都值得(向WTO)提出申诉,尤其因为这可能会动员起包括新兴市场在内的其他国家一起反对中国。他称:“从法律意义上说,我对申诉成功并不乐观,但利用申诉将该问题提到多边层面,广而告之,点评批评中国人……我认为这应该成为我们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方面坚持认为美方理由并不成立,不应该将汇率问题政治化,而是应该协调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共克时艰。商务部发言人认为“贸易顺差问题不是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因为贸易顺差问题是全球化的结果,会持续存在。只考虑自身利益扩大出口,而要求别国货币升值,“是利己主义的一种表现”。另外,中国方面也强调,尽管人民币看起来被低估了,证据却表明让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双边贸易逆差。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从1997年以来一直没变的0.1208美元变成0.1464美元。不过,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汇编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那一时期的双边贸易逆差却从2,020亿美元扩大到了2,680亿美元。3月,中国贸易出现了逆差,则更是强化了这一理由。

事实上,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并不那么有利。利用制裁手段迫使中国升值人民币,将使美国消费者负担更高的价格,进而减少美国人的实际收入。收入较低的美国人尤其会感受到沃尔玛(Wal-Mart)和Target更高价格带来的冲击。而且,更加坚挺的人民币提高了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资本设备和元件进行生产的中国生产商的购买力。由于材料更加便宜,中国生产商可以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来保持海外市场份额。

而且,不仅人民币汇率和美中贸易逆差之间的关系比决策人士认为的要弱,贸易逆差与美国就业岗位减少之间的关系比这还要弱。据美国经济分析局(U.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数据,美国生产商占了美国年度进口额的一半以上。这些进口主要是购买原材料、元件和资本设备,支持了美国一系列行业的就业。此外,据越来越多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口额中只有一小部分代表了中国的劳动力、材料和管理费用成本,大部分进口额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元件和原材料。

根据加利福利亚大学林登(Greg Linden)、克拉莫(Kenneth L. Kraemer)和德瑞克(Jason Dedrick)2007年的一项著名研究,一部苹果iPod生产成本为150美元,其中只有约4美元是中国创造的附加值,而大部分价值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生产的元件。不过,当这些在中国组装起来的iPod被出口到美国的时候,150美元的总成本就都被算作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令美中贸易逆差扩大。实际上,这些进口的iPod支持了价值链上游数千个美国就业岗位──在工程、设计、财务、制造、营销、分销、零售等领域。显然,如果因为汇率问题而对中国输美商品实施25%的关税,将对创造了iPod大部分价值的非中国企业和工人造成伤害。

二、欧洲只是“低声埋怨”

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欧洲一直是在附和美国。确实,欧洲具有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动机。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也贬值了。在美元与人民币的双重压力下,欧元被动升值,这导致其货币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影响。由于很难要求美元升值,于是,欧洲可以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上。一旦人民币升值,对欧洲国家的直接好处就是欧元竞争力上升,产品出口就会增加。

但是,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尽管美国抗议中国所谓的货币操纵行为的声音越来越响,欧洲的表达方式则更多的是低声抱怨。“欧洲官员支持美国的看法,认为中国为了刺激出口正采取行动压低人民币币值。但是,他们不愿以任何方式使货币问题升级,从而破坏更为广泛的双边关系。”该报也指出,欧洲做出克制的反应有两个常被援引的理由:尽管对华贸易赤字不断扩大,但欧洲并没有面临像美国那样巨大的整体赤字;而且,欧洲与中国的关系也没有像美国和中国一样充满地缘政治竞争关系。

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对美国要求中国允许“被严重低估”的人民币升值表示支持。他在布鲁塞尔对欧洲议会说:“在某些情况下,提高汇率不可避免,这正是众所周知围绕中国和人民币币值的争论所讨论的问题。”“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随着世界经济恢复平衡,“让人民币升值”是合理的。但是,欧盟驻华大使塞日•安博表示,最好是秘密进行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谈判。他说:“大声嚷嚷和施压无济于事,我认为,施压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最佳辦法。”

此外,欧洲其实也是自顾不暇。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所谓的“笨猪四国”(Portugal,Italy,Greece,Spain首字母组成英文单词PIGS)陷入债务危机,使得本来就没有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欧洲又弥漫恐慌情绪。是否应该以及如何救助这些国家的问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度让欧盟手足无措。而且,作为欧盟重要轴心的德国,虽然将“世界出口冠军”的头衔首次输给了中国,但是依然是世界贸易顺差大国。2009年,德国外贸顺差为1360亿欧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和中国一样,承担着纠正国际经济失衡的责任,而没有指责中国汇率问题的强烈动力。

三、日益依赖中国发展的其他国家

另外,还有许多国家,比如日本、新兴经济体以及东南亚国家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同为向欧美出口的重要经济体,与中国有利益的竞争。为什么他们不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跟随美国向中国施压?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东南亚访问时曾表示,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也是为了这些中国邻国的利益。但是德国《时代》周报发现,东南亚各国对这一说法不以为然。《时代》周报的文章说,对美国人这种“我们也是为了你们好”的居高临下的说法,相关的中国邻国是左耳进、右耳出。在这些国家,或多或少能听到一些批评的声音,尤其是农民的批评,但是,亚洲地区的政界人士、媒体以及大多数居民都没有以同等音量加入美国反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激情大合唱。日本政府的一位高级金融专家说:“向国人指出这个他们早已认识到的问题毫无意义。”东京三菱银行经济师芬克认为,日本不仅需要中国作为销售市场,也需要中国这个生产基地。目前日本的国外生产有三分之一在中国。

在东亚的生产链条中,许多国家都向中国出口中间品,经由中国向发达国家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固然可以为这些国家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韩国财政部认为,在世界市场上与中国产品展开价格竞争的韩国产品并不多,因此,在这一领域产生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从历史上来看,2005-2008年人民币升值21%左右,当时中国在世界出口市场所占比重上升1.61个百分点,但韩国的比重仅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之下,韩国较为依赖通过中国的迂回出口,会面临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在韩国的全部出口额中,销往中国内需市场的占12-14%,在中国加工后销往海外的占10-12%,几乎各占一半。所以,韩国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即使针对中国内需市场的出口增加,经由中国销往世界市场的出口也会减少,因此,从整体来看,对韩国出口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所以,韩国政府选择采取了谨慎的立场,即“不动声色”,而且强调在其即将主办的G20峰会上“人民币升值没有被纳入G20议程,这不该是我们出面要谈的议题”,“如果各国关心并提出该问题,就可以在大框架内进行讨论”。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日益依赖于中国的繁荣。德国《时代》周报注意到,虽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对外贸易逆差巨大,但它们并没有指责中国“操纵汇率”。相反,大多数人认为,中国的繁荣利大于弊。这是因为中国不仅向东南亚国家出口,而且也向这些国家投资。又比如巴西。2009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双边贸易额达到了361亿美元。为此,《华尔街日报》特别强调:“中国的需求帮助巴西在与其他市场的贸易萎缩时经受住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其他国家显然也明白这一点。比如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高级经济顾问Arkady Dvorkovich明确表示,俄罗斯不会在金砖四国(BRIC)峰会上就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施压,因为汇率问题是中国自己的事情。

此外,对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人民币也是他们抵抗美国指责他们本国货币的前沿阵地。此前,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腾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指责中国操控人民币汇率的同时,还指责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货币的汇率也都被低估了,所以也都应该被列为货币操纵地区。英国《金融时报》引述荷兰国际集团驻新加坡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康顿的话称,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担心,一旦中国重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其他亚洲货币也会跟着重估。

作者:来 辉

人民币汇率问题论文 篇3:

人民币汇率问题透视

理论背景——汇率决定理论

西方国家关于汇率决定理论有很多,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汇率决定与变动做出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说。

1、购买力平价理论。该理论认为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交换,就等于本国与外国购买力的交换。所以,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的价格也就是汇率,决定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比率。

2、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百分率差额必定等于利差。

3、国际收支说。该理论认为市场汇率是一种市场价格,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来决定的。当外汇供大于求时,本币将升值,反之则贬值。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的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本币升值),如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

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

1、物价因素。购买力平价理论为研究汇率决定因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中介指标:物价或通货膨胀率。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相对物价——货币价值——国际购买力”。物价或物价指数可以作为判断人民币汇率水平和走势的一个重要依据。物价因素一直是人民币汇率决定因素中的重要方面。

2、利率因素。利率因素通过“预期收益率——资产价值——货币供求——汇率”决定人们的投资组合和货币需求,能够很好地解释资本的短期流动和外汇供求变动以及汇率的短期波动。

3、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即外汇的供小于求,该国的货币必然要贬值。反之,会升值。而影响外汇供求主要有经常项目与资本项两个因素,如果这两项是顺差,就会增加外汇供给,反之就会减少外汇的供给。

现实观察——关于人民币升值

1、人民币升值的“利处”。从大众的角度而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出国旅游变得不再昂贵,出国留学变得“实惠”;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国外商品将变得“廉价”,因而进口企业也许会因此受益,而民众购买进口产品也更加便宜。然而这一切好处只是表面的,实际无法实现。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体现,是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肯定和反馈,如果我们真的满足于这所谓的“大国地位”,无视于中国经济的现状,任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可能将是中国经济的“灾难”。

2、美国为什么一直坚持人民币升值?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陷入相对低迷,国内各种社会问题繁多,民众怨声颇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可以将国内的政治压力转嫁一部分,另一方面,利用人民币升值振兴美国经济。一直以来,中美贸易中,由于中国物品物美价廉,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导致美国国内国内制造业低迷,产业工人失业率高居不下,美国需要人民币升值以缓解现状。同时由于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巨大的美元外汇储备,通过人民币升值,我国外汇储备将会大大缩水,“欠下的债”通过汇率就抹平了。此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带给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一个两难的问题:对外升值或者对内通胀,从而进一步打击中国经济,达到政治经济目的。

3、人民币“不可控”升值的后果。如果当前人民币真的不可控的升值,可能带来经济的波动甚至衰退。人民币升值会不利于出口,不利于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将因人民币过快升值而大幅减少,势必带来国内经济的衰退。为了应对升值压力和国外热钱冲击,央行可能增发人民币,而这势必带来经济过热,经济过热的后果就是通胀,甚至恶性通胀,在通胀的状况下,CPI高居不下,民众购买力的表面提升实质上大大受损,国内经济恶化,民众生活质量下降。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受到多种因素的作用,而其现实中的变动更不仅仅只是一个经济理论问题,在面对国际社会压力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维持着相对的稳定是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余幼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牧民教育培训论文下一篇:主体意识与师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