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2-09-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1]”即,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贯穿到所有课程中。至此, “课程思政”这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被正式提出, 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 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2]。

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 英语必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向外传播和渗透, 与其他语言文化之间发生聚合、比较、相容或排斥[3]。因此, 笔者试图在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 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一、理论基础

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 既有内在的理论根基, 也是完善高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必然诉求。

(一) 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就是促进人的自然天性, 即自由、理性和善良的全面发展。显然, 这些观点为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确立了根本价值目标。

(二)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重视教学效益的同时, 关注人格形成、人文情怀、素质发展等在教学中的意义。有效教学被理解为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仅是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可以实现英语语言技能教授与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内在统一。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效教学理论以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笔者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致分为课前挖掘、课中融入、课后巩固三个阶段, 如图1所示。

课前, 教师深入分析、挖掘单元课文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 并与网络主题相关思政教育资源整合,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创建包括文本、PPT、音频、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在内的课文思政教育资料库, 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互动, 使思政教育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互动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

1) 导入。教师根据课文折射的思政话题, 设置多种形式的导入活动, 引发学生对课文相关思政话题的深入思考。

2) 讨论。教师基于课文内容提炼若干相关思政话题, 提供讨论支架, 引导学生进思辨性讨论, 并展示讨论成果。

3) 反馈。教师针对小组讨论后形成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并评价, 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价值观体系。

教师设置课后任务, 要求学生对课中思政内容进行反思和拓展是实现思政内容的内化和迁移的重要阶段。课后任务可以是一系列融合思政教育元素的、促进思政内容迁移和内化的活动, 从而使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反思、巩固、内化并拓展, 最终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 课前挖掘

励志教育培养学生诚实、积极、负责、感恩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4]。课文“Deaf DJ”中的主人公Robbie Wilde失聪, 却最终实现了做打碟师的梦想, 这一主题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提供了契机。

首先, 笔者深入分析课文, 挖掘文中有关人生观教育元素:追逐梦想, 挑战自我, 勤奋, 等。其次, 利用网络广泛收集课文相关思政教育资源, 在“对分易”教学平台课程资源区和作业区分别创建思政教育资源库和在线测试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其资源包括:1) 课文“Deaf DJ”译文;2) 课文“Deaf DJ”语言点PPT;3) TED演讲视频:成功的8个秘决;4) 【两会1+1】视频瞬间:习近平阐述中国梦) ;5) 视频:American Dream美国梦。

(二) 课中融入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为此, 笔者结合课文“Deaf DJ”的思政教育内容, 通过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促进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入课文教学环节中。

在导入环节, 笔者播放有关Helen Keller (海伦.凯勒) 的视频资料, 设置问题:If you were as blind and deaf as Helen Keller, what dream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rue?And how can you come true your dream?通过Helen Keller这一名人励志故事, 学生在视听中感性地认识到坚定的信念与梦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 领会了实现梦想需要勇气、执着、顽强拼搏等高尚品质。

在讨论环节, 笔者结合文中主人公Robbie Wilde的励志故事, 引导学生就“What dream did he have as he grew up?”/“What did he do to achieve his dream?”等连锁反应式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并将Robbie Wilde的生平事迹与他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以英文绘制成思维导图。

在讨论中, 学生从Robbie Wilde故事中再次领悟信念、梦想、理想的巨大生命力, 并习得追逐梦想、挑战自我、勤奋、自尊、敢于创新、顽强拼搏、关爱社会、积极乐观等优秀人格品质。

在反馈环节, 笔者总结小组观点, 得出结论:Whether a person is disabled or not, he needs to set up his own dream, which is the goal of life.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strive with strong perseverance, indomitable fighting spirit, courage to fight and challenge ourselves.反馈和总结进一步深化了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三) 课后巩固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 反思表格、社会实践活动、课本剧再现、拍摄微电影、思辩性写作、翻译等都是学生课后巩固、内化、迁移、拓展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方法。基于课文“Deaf DJ”的内容, 笔者设置了反思表格这项课后任务。“反思”通常被认为是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在“反思性学习”中, 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发展与提高。基于课文“Deaf DJ”, 笔者创建了以”The Pursuit of Dream”为主题的反思表, 反思的内容包括:1) What is the new information you’ve learned about this topic now? (现在, 有关这个话题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 How will you relate the topic idea to your real life? (你将怎样将话题观点与你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完成反思表过程中, 学生将“梦想”主题与自己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实现梦想, 从而使思政内容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得到迁移应用。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 笔者构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与英语语言知识技能传授相融合, 实现了两者互促协同效应, 即融入思政教育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反过来,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规避了思修课程中说教式思政教育的不足, 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教育效果。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主张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 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作为一门语言, 英语本身蕴含着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 因此, 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推行思政教育尤为重要。在本文中, 笔者试图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 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

[2] 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教育文化, 2018 (11) :12-13.

[3] 钱晓.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政教育渗透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 (13) :45-46.

[4] 吴献华.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励志教育[J].湘潮 (下半月) , 2012 (05) :78-7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医院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决策下一篇:基于3dsMAX实体店铺规划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