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2022-04-2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近年来,我国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念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5所医药院校进行调查,针对如何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探索。

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1:

论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培育

【摘 要】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访谈,总结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影响因素,提出通过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职业道德和医药卫生法纪的教育、敬畏生命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教育指导等对策,提高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效果。

【关键词】医药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育

人民享有“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健康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药专业知识的医药大学生是实现“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梦”的关键。然而,笔者从工作中所接触的中医药大学生和课题组进行调研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当代中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好的,但有一部分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着实令人担忧,存在着明显的缺失。本文就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及其成因和培育对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讨,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药专业知识的医药大学生,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本文所说的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有当代一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共性,也有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个性,是从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中形成的医药文化价值观所凝炼出来的“生命至重,仁爱悲悯,博学精湛,认真审慎,廉洁淳良”的医药精神和医药道德。应该肯定,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但是,有一部分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的确令人担忧,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习目的不甚正确

根据课题组对600名大三、大四医药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他们对“为什么学医药专业”的回答,因工作稳定、受人尊重选择学医的占33.7%,遵从长辈意愿学医的占24.3%,认为职业的神圣而选择学医的占25.2%,出于自己喜爱、兴趣的占16.8%。前两项之和达58%,可见,当代医药大学生学习医药专业的目标不正确。与此相联系的学习态度也不端正,有62.2%的同学努力学习是为了考研、就业。这就造成了医药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知识考完试就丢了,不能学以致用。有的同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只求及格,把很多时间用于非学习上,或者上网,或者谈情说爱,或者玩耍,着实令人担忧。

(二)价值取向有失偏颇

当代医药大学生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重个人价值而轻社会价值,重个人需要而轻社会需要。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价值”,缺乏奉献精神。在课题组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大三、大四600名医药大学生中,有82.6%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每两周一次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义诊和自愿者服务活动;有53.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在各种大考备考期间牺牲自己1~2天复习时间帮助处理学校、班级公共管理事务或参加公益活动,这说明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三)对待生命缺乏敬畏

当代医药大学生为了应付考研、就业考试等,只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医德的养成,加之医疗行业常常看到生命的流逝,很容易对其他生命的痛苦、消失麻木不仁,因而对待生命缺乏敬畏感,少了一份“生命至重、仁爱悲悯”之心。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就把他的室友黄洋博士研究生毒死,被法院依法判处死刑,这是一个当代医药大学生对待生命缺乏敬畏感的典型。在临床工作中常常表现出来的是对病人态度的冷漠,缺乏人文关怀和耐心的解释。

(四)就业扎堆城市大医院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大三、大四医药大学生中,大部分的学生就业意向都是首选大城市“三甲”“二甲”大医院,少部分学生选择县医院和社区医院,很少选择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就业。其实,县以下的乡镇卫生院和民营医院是最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乡镇的人民群众是最缺医少药的,他们常常为了看病会远离家门颠簸几天的时间,游走于各县、市医院。但是,我们当代医药大学毕业生多数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去建功立业,这也是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此外,一部分当代医药大学生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公约、浪费水电,不爱护公共财物等,也是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二、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成因

责任感是通过社会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内化而形成的,是社会群体或个人对其相应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从人的本质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责任行为的自觉取决于责任行为的长期训练,也取决于责任主体的主观自觉,即责任意识。而影响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由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的不完善,现实社会中出现思想道德滑坡,荣辱观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蔓延,诚信缺失。加之媒体对医药行业阴暗面的过度渲染,医药大学生的心智尚不成熟,对社会认识片面,有的看不到社会的主流,过多关注社会、医疗行业的阴暗面,导致了医药大学生价值观过于功利,荣辱观混淆,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社会责任感淡漠。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由于中国父母望子成龙,大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过得优越,大部分的家庭把教育当作今后谋生的工具,在对子女的职业规划教育中,更多的是职业所带来的权利和利益,择业时给子女灌输的思想多是工作要轻松、环境要好、收入要高等自我、功利的信息,而忽略了职业本身的义务和责任,忽略了服务和奉献的社会责任要求,导致了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薄弱。

(三)学校教育的原因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出政绩,更多注重的是知识的重复灌输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品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我国医药院校的品德、人文等思政教育课时不足,一般只占总课时的3%,而美国、德国占20%~25%,英国、法国、日本占10%~15%。而且教育方式单一,基本是灌输式的理论认知教育,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教育环节薄弱,导致医药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形成的情感认同和行动环节上出现障碍。

从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我们发现,医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社会、家庭、学校等途径被动、灌输式地获取,在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缺乏走进职业环境中去亲身体验、主动认知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责任要求的体验平台,同时缺少了长期行为训练的教育环节。

三、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

(一)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观。要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侧重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的培育,引导当代医药大学生正确树立“三观”。其次要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培育。在培育方法上,要创新学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在课堂上,要更多引入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们用理论认知去看待、分析社会、医药行业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发展,与集体、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引导学生汲取优秀的中外文化,阅读名家学术论著、中医古籍时,首先要了解名医的成长经历、行为准则和对入室弟子的教诲,通过宣传教育,各种竞赛、评优评先的示范引领,倡导“生命至重,仁爱悲悯,博学精湛,认真审慎,廉洁淳良”的中医药优秀文化。在社会实践上,探索建立学校、医院两位一体多岗位志愿者服务的实践教育平台,使实践教育成为常态,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促进当代医药大学生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正确树立。

(二)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职业道德和医药卫生法纪的教育

医德医风、卫生法律法规是医药行业人员社会责任的“详解细则”,要增强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加强医德医风和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目前医药院校医德医风和卫生法律法规的课程往往以条例、规定的解读教育为主,缺乏与临床管理的实际相结合。现有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年轻,缺乏社会的阅历和专业职业生涯的经历,因此,当代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出现了认知程度高,但知行不一,在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可和行为上出现障碍,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为了弥补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与临床实际管理的脱节和辅导员队伍知识结构的不足,提高教育的效果,各学校应该考虑适当安排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管理经验的医院管理人员或具有较深行医心德的医学专家,参与到医药大学生的医德医风和卫生法律法规课程教育中,并与临床各教研室主任沟通,在典型病案诊治分析、讨论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国家医改政策、卫生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纪律、医患沟通等规定、条文落实到具体医疗过程中的管理规定和流程,使医药大学生更具体形象地认知医药行业的社会责任、法律要求和行为规范,增强医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可,促进责任感行为的养成,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敬畏生命的教育

没有对生命的敬畏,就谈不上任何教育。教育部门要行动起来,完善当下的教育,补上敬畏生命的一堂课。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所关心的这个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人、动物,并没有充分的关注,也没有让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这个维系着我们生命的世界,从而不时发生大学生漠视生命的高校案件。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从事救死扶伤医疗行业的医药大学生,更应补上敬畏生命教育这一堂课。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提出,“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敬畏生命本身就包括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这与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同悲同怜悯艺曲同工,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所以医药院校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把医学伦理学作为限定性选修课程,加强教学医院临床老师的人文素质培训,引导学生认识天地间人的生命是最为贵重的,每一个生命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荣宠、幸福,铭记“医系人之安危死生,眷属之悲欢聚散”的社会责任,培育当代医药大学生“维护人的尊严、生命权益与生命价值”的行为准则,促进社会责任感行为的形成。

(四)加强当代医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教育指导

当前,我国最需要医药人才的地方是社区、县、乡、村,但在医药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中,它们位居末位,这与国家的医改方向背驰。要把医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到择业行动上,就要加强医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要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的方向和定位。目前,医药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缺乏职业环境的体验,对今后职业的内容、劳动方式、场所、资格、能力、报酬和人际关系等信息的获取,大部分来自于临床见习和实习。而医药院校的实习、见习医院基本都是医疗设施、技术比较先进的大医院,所以造成了学生们实习、见习扎堆大医院,毕业选择只认大医院的择业主流。医药院校应探索建立学校、医院两位一体的志愿者服务机制,拓宽大学生职业体验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践活动和行为训练的平台,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医院参加就诊导诊、病患者生活照顾、协助各类医学辅助检查送检、病患者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医务管理、医院行政管理、医患协调管理、医院社区医疗点和医院技术帮扶义诊活动等,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切身感受到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是到县、乡、村进行技术帮扶和社区医疗点志愿服务的活动,能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基层医疗情况,让医药大学生们看到基层医疗机构也有事可谋,有业可创,也有出彩的机会,真正地感受到一名医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解决好医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障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茹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17)

[2]刘世保.田宏杰.基于责任事件的责任教育概念分析及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

[3]孔宪峰.人文素质:医学伦理教育的基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

【基金项目】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3D21)

【作者简介】罗之瑜(1971-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医德医风管理和党建。

(责编 丁 梦)

作者:罗之瑜

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2:

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念缺失的现象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5所医药院校进行调查,针对如何提高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探索。

【关键词】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一、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是指医药院校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知,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目前,我国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观念缺失的现象在医药院校大学生中比较普遍。本文针对广东省5所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情况总体还是好的,但中间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受医药行业环境影响,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明显。我国的医药行业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医药行业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的职责本来应该尽可能的为患者服务,减轻他们的病痛,但是由于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有些从业人员为了获取高额的回报,在药物的流通使用过程中不惜制假卖假、以次充好,对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害,使原本就紧张医患关系更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而大学生在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一些事物的辨别能力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医药行业的一些不良风气对医药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本次的调查中显示,学生职业道德形成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较大,在被问到职业道德形成主要受何种因素影响时选择受家庭和学校影响的占了接近50%,选择收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占44%,所以,医药职业道德教育中,医药行业大环境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当但调查中问到“你认为你们学校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所进行的教育,教育效果如何?”时,感觉“效果一般”的占46.03%,效果很好的仅占3.03%,可见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欠佳。

2、医药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医药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应强调的是从业人员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精神,这样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特殊性。目前,许多医药院校还是缺乏最基本的医药职业道德类的课程,这类课程往往是与一些公共课程一起进行教学,这样的教育缺乏针对性。调查发现,有超过73%的学生认为他们所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的结合不是很紧密;有超过70%的学生他们所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医药行业的针对性不强。由此看来,医药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一定程度上脱离专业、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在许多医药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种现象。

3、医药院校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存在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在影响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众多因素中,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在实际的许多学校教学过程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受调查的医药院校中,学生喜欢这门课的占到51.26%,还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这门课吸引不了他,这是一个不小的群体,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而接受调查的学生有44.7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类课程的教师没有及时的更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如果不能内学生广泛接受,很好的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的话,那说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存在问题的,良好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领悟知识的真谛。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57.98%的认为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没有随着形式的变化而改变,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实际现实脱节,对学生起不到好的启示作用,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极大影响了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由此看来,许多医药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还存在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不科学的问题,这对医药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说是一个消极的影响因素。

4、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在本次的调查中,笔者还发现,许多的医药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都不完善,例如许多医药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都包含于其他课程,没有单独的教材,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独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程,缺乏基本的教学质量考核,也几乎没有专业的教师对医药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导致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资料非常少等等。

二、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探索

1、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大学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良好的校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德育类课程,环境的影响可能比课堂教学更重要,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更深刻。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宣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如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学校广播台等进行宣传;邀请有影响力的一些成功人士到学校开设论坛,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成功人士,让这些人的切身体会告之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开展医药职业道德为主题的针对性活动等。

2、注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为职业道德类课程教师提供足够的保障,重视职业道德类课程教师地位,重视其科研成果。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上,职业道德类课程教师应当享有和专业课教师相同的待遇,共同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参与到医药院校的发展中来。

3、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增强医药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保证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性。在对医药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教育者不是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医药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而是将医药职业道德的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价值观。

加强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强调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践证明,单纯的理论灌输效果是不大的,只有讲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领悟都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给学生上尸体解剖课程时,引导学生尊重这些失去了生命的躯体,他们虽然失去了生命,但是仍然在为人类做贡献,学生应当怀着一种尊重的态度去进行实验,这也是尊重生命的一种体现。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除了向学生讲解专业技能外,还应当强调职业道德在不同环境中的体现,让学生在实践实习的过程中充分领悟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因此,医药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时,还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做到“重技”也“重德”,实现医药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4.将医药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领悟职业活动中需要的一些道德修养,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意识的通过各种活动的锻炼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实现自身从和素质的提升。所以,医药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这个平台,将医药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社团活动中,利用各种社团活动的形式,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作者:梁志雄 陈丽敏 何光伟

医药专业大学生职业道德论文 篇3:

“课程思政”背景下《医药职业道德》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医药职业道德》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从“课程思政”角度,以 “药德”教育为研究主线,力求在模式和方法應用方面的得以创新,分别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几层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为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出贡献。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药职业道德》;教学改革

《医药职业道德》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基于对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深入研究、归纳、整合、优化而设置。课程重视医药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内在修养的提升,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践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理论实践并重,通过“做中学”,在实践中联系理论。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医药职业道德基本素质,使学生能够在就业岗位中胜任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在有关职业道德与素养方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原来开设了《职业素养提升》这门课程,它主要学习职业道德、职业心态训练、人际沟通技巧和演讲技巧、接待服务能力训练、科学时间管理与细节管理等。课程专业化程度较弱,尚未专门设置关于“药德”的知识模块,也未将“药德”渗入到课程体系中。在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其改为《医药职业道德》这门新的课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本文以原《职业素养提升》课程为研究基础,以“课程思政”为研究视角,将立德树人与专业相融合,提出新课程《医药职业道德》设立的必要性,探索《医药职业道德》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确立《医药职业道德》的思政教育目标并进行课程单元总体设计,为培养“德技并举”高素质药品经营与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1 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医药职业道德》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药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敬业、守法、诚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身修养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培养“德技并举”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例如,在课程的第一个项目中,启动第一个任务——认知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思政元素

传统手工煎药:一人一方,代客煎药,顺序、时间、火候,皆细心安排工匠精神

榜样人物:李时珍批判继承与调查、躬亲实践、立法严谨

榜样企业:北京同仁堂诚实信用,精益求精

从我国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历史传承角度讲述培养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医药职业道德》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较强,往往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考虑在课内设置融入“思政”元素的小实训项目,以考查学生的医药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课堂效果。例如在职业岗位认知任务中,安排学生角色扮演进入模拟药房,体验药店营业员岗位,根据教师设置的不同场景,考核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通过这种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方式,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文明服务”“爱岗敬业”“诚实信用”融入学生的实践考核中,使学生有了明确的价值观。

3 融入“思政”元素的案例式教学法

给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调查药品违法违规事件。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形成专题教学案例。

4 教学效果之学生反馈

有学生说:通过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一个药学生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什么是必须做的,哪些是绝对不能做的。

有学生说:我觉得在药店里买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懂得有很多。

有学生说:将来从事医药这一行,就是在做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事。

显然,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树立了医药职业道德意识,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医药职业道德》课程初步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医药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改革仍在初步的探索中,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有利于推广的整体方案。

参考文献

[1]陶慧.“药德”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92.

[2]赵婷婷,王雅君,陈晓晶.“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37-140.

作者:赵静 胡玲玲 段立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思想政治课价值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预算编制下高校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