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6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金融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一般采取校外集中实习、“委托承包”实习、“就业”实习、分散自主实习四种模式。由于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应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实习成绩考核机制,创新实习模式。

第一篇:金融专业毕业论文

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实习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概述了我国现阶段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实习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相应的合理措施来帮助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以及所在的高校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

关键词: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生实习

近几十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现实且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下,毕业即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金融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往往存在难以获得实习机会、对市场了解甚少、学校提供的帮助不足、实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其原因可大致归纳如下:

(一)金融机构接受实习生的意愿普遍较低

首先,当前条件下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并不存在员工不足的问题,这使得金融机构缺乏招收实习生的基本动力。同时,有限的客观资源也限制了金融机构接纳实习生的能力,如一些金融机构难以为实习生提供足够的办公场所。此外,一些金融机构为了控制操作风险以及防止商业机密泄露,不愿将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交由实习生去处理。现实当中,一些实习机构甚至存在着对实习生置之不理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实习生在所在的实习单位只能是旁观者,而非参与者,从而导致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难以获得理想的实习效果。

(二)金融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

过去曾经十分景气的金融业务可能会迅速萧条,而过去发展缓慢的金融业务也可能会迅速崛起。及时、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对于正在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员尚且存在一定难度,对于还未有过任何正式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则更是难上加难。若不能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则会在寻找实习机会时无的放矢,从而无法获得理想的实习机会。目前高校的教学则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对当前具体的市场分类与行情关注较少,这为学生获得实习机会增加了不少难度。例如,现实当中许多学生尚且无法判断一些金融机构内不同部门所从事业务的具体区别。

(三)学校在毕业实习方面能对学生提供的帮助较少

虽然部分高校已经设立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庞大,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实习安排,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自主方式寻找实习单位。一些教师或工作人员缺乏在金融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能力,使得在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时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诉,在当前条件下毕业生的实习工作存在诸多挑战,但按照教育监管部门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的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所以合理地解决学生毕业实习所面临的问题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与方法来帮助学生与学校较好地完成实习工作。

1.学校与学生应树立客观、正确的实习观,不应有不切实际的实习预期。在寻找实习单位方面,市场经济的转轨直接导致了公司用人制度的改革,过去由学校或劳动部门统一包分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参与人才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而相当一部分学生仍然抱着“等、靠、要”的就业观念,对自身和岗位的期望值过高,主要将就业的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戚、学校上,不愿主动出击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一旦未能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就会抱怨学校、怀疑学校的教学质量,甚至思想上发生抵触情绪。此外,学生实习的时间短,资源少,学校所学的课程可能与实习的关联度较弱。因此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实习期间通常难以从事较为核心的金融业务,应抱着学习为主的目的参与实习。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时,应主动寻找相关业务,主动寻找为公司提升业绩水平的机会。

2.选择实习单位应有针对性。学校应在学生实习之前帮助他们充分了解金融行业不同类型公司的具体业务,以便在选择实习单位时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应在实习之前,对实习单位业务进行了解与深入学习,因为在短促的实习期内,实习单位很难对技术细节进行过多指导,更多的是临场适用。一些公司虽有着较好的营业业绩,但不适合学生实习。学生在选择时,不应选择较难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单位进行实习,这些单位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而另一些单位可较好地展现实习效果,如咨询公司,公司的中、后台部门,某些政府部门等。

3.学生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往往能通过正规渠道提供实习机会的公司为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的大型金融公司,这些类型的公司往往也较重视对应届毕业生的培养。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通常较少,国内企业的实习机会更多情况下通过个人渠道获得。学生应在实习开始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大量搜集各种实习的信息,充分利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服务,以便在实习开始之前落实实习单位。

4.学校应主动建立实习渠道。学校必须与金融机构之间密切合作,共同组织和指导毕业生实习。学校要保持开放性的办学理念,筹建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制订可操作性的实习方案。金融机构的选择上要保证全与优的结合,一方面,金融机构的选择一定要覆盖学校所开设的专业,以保证能给各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另一方面,所选的金融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代表所在领域的较高水平,这样的实习单位才能给学生带来金融业最新发展态势的相关信息。对学校而言,应加强对相关教师的业务培训,并邀请金融机构的人员来校进行讲解。此外,在当前这样一个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多数公司招聘实习人员的意愿不高,为使学校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应该考虑对实习单位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由于毕业实习基地一般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减轻实习单位的负担,提高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目前,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大多是无偿提供业务指导,可以由学校设立优秀实习指导基金,对实习单位出色的指导人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指导业务的热情。

5.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类处理,对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帮助其进入较大的金融机构进行实习。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拓展其寻找实习单位的范围,可建议其到其他行业的单位进行实习。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金融行业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业绩波动较大,同时,由于金融专业本身的知识面较为狭窄,一旦毕业生遇到经济的寒冬期,则较难获得对口的实习机会。因此应在教学中重视对金融专业学生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扩充其知识面,为其就业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6.高校应完善的实习跟踪服务体系。高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教育服务工作网络体系,对就业实习的学生进行跟踪教育、服务。高校应每年通过组织毕业生实习管理人员到实习单位进行调研,及时了解和发现就业实习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并针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想教育、就业观念的指导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单位的工作及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化解學生在实习中的矛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实习指导人员可以加深对实习单位的了解,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了解并征求实习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种性质的跟踪调查,不仅可促进学校、毕业生和实习单位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使学校得以及时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专业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另外,由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局限以及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差异,高校还应实行毕业实习生的退回制度,对确因对实习单位某些方面极不适应的学生,学校应予以及时退回,并根据退回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重新进行短期强化再培训和实习指导及教育,然后再重新推荐实习,使其成为符合实习单位需求的合格人才。总之,绘制有效的毕业生实习办法和措施可提高实习单位对学校和学生的满意率,也有利于毕业生在实习单位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延.大学生毕业实习中的问题与思考——基于苏州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调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6).

[2]李青分.高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意义及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6,(08).

[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探析[J].郭伟丽.市场研究,2009,(08).

作者:赵晋

第二篇: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途径研究

【摘要】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一般采取校外集中实习、“委托承包”实习、“就业”实习、分散自主实习四种模式。由于毕业实习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应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完善实习成绩考核机制,创新实习模式。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06.009

毕业实习作为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提供了桥梁,是学生走上社会的预演,是提高业务技能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和就业。由于各种原因,毕业实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多年来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其他院校的工作经验,探索提高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模式

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自1994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一直在探索提高毕业实习效果的实习模式,目前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 校外集中实习模式

由金融系统一联系实习单位,指定具体教师负责实习指导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毕业实习方式,具有以下优点:便于统一管理、减少实习开支,便于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成绩评定,便于加强与定点实习单位的沟通等。

(二) “委托承包”实习模式

“委托承包”实习是金融学专业近年来采取的一种新型实习模式。学校首先与条件较好、指导力量较强的实习单位签约, 委托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进行全面指导,然后选派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定期联系,进行巡回指导,协助实习单位做好实习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这种模式能够使实习生获得较好的指导和锻炼,尽快适应工作并进入角色,有利于实习生锻炼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等。

(三) “就业”实习模式

学校对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学生考虑就业单位的实际要求, 让学生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顶岗实习,学校只对学生进行结果考核。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缩短试用期,有助于学生就业。

(四) 分散自主实习模式

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按要求实习,不专门安排教师带队,但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学生在实习中遇到实际问题可以与其联系。实习期间,教师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行指导与监督:一是编制实习指导记录,系统记录指导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情况;二是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实习周记,将每一周的实习内容及感受进行小结式的记录;三是预先布置调研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思想态度及业务能力作出全面的鉴定,学生回校后,由金融系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反映与实习报告、实习周记、与教师的联系情况等评定实习的综合成绩。这种模式具有针对性强、锻炼机会多、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等优点。

二、 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实习在学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届的金融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实习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学生缺乏实习积极性

通过对历年毕业生访谈记录看,有30%的学生缺乏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就业形势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根据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都放弃了毕业实习,把时间投入到找工作中去。另外,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金融学学生择业由以前的“专业对口” 演变为多元化,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从事本专业工作。这一部分学生认为既然不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就不必去耗费时间实习,这样势必影响一部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2. 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实习能够认真对待,但仍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为实习环节可有可无,没有进行真正的实习,利用弄虚作假的手段来应付教师的检查,如做假的实习鉴定、拼凑实习报告、抄袭实习周记。

(二) 实习接收单位热情不高

毕业实习已经成为每一位学生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现有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在类型与实习生的专业和就业取向等方面更难以对口。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对10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占48% ,不太愿意的占52%。很多金融机构如银行不愿意接收大学生实习。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接纳实习单位要抽出骨干力量来指导,给单位增加了任务,带来了麻烦;二是有的实习可能要影响实习单位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增加工作的成本;三是学校对实习单位不可能有很多的支援和帮助,单位和职工只是尽了义务,而无任何实惠可得。

虽然湖北工业大学金融学专业在武汉、荆州、洪湖等地有实习基地,但每个基地由于规模的限制一般只能接受8名学生实习,导致许多学生不能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技能方面的实习,而转向其他单位。一些金融单位虽然接收了毕业生进行实习,但实习的金融单位主要依靠单个教师的个人关系进行联系和维持,学校没有进行资金和荣誉的投入,造成实习单位员工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金融业务(特别是银行业务) 对安全性、精准性方面要求很高,因而业务人员不会对实习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更不会放手让实习生独立去操作一项业务, 实习生更多的是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如引导客户填写表格或单据。这些实习内容与平常所学知识关联度不强,不能体现金融专业的特色,与学生的心理预期相差较远,学生产生失望的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实习效果。在非金融企业实习,要真正实现金融学实习的目的,必须要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融资情况等,而这些资料又是企业不愿公开的,学生往往难以涉足,难以达到实习的预期目标。

(三) 缺乏完善的毕业实习考核机制,成绩不能体现实际实习情况

虽然在毕业实习管理办法中对师生在实习期间应履行的职责都作了规定,如要求“学生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凡无故不参加实习的时间超过规定实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者,不予评定实习成绩”,但这些规定没有具体的、量化的指标,对学生没有约束力。

目前对毕业实习的考核首要标准是实习鉴定表是否有实习单位的公章和学生所提交的实习报告,对学生形成综合成绩,而对学生的日常实习表现没有体现在实习成绩中,这样给一些没有参加实习的学生提供了造假的可能。有的学生甚至随便找个单位盖上公章,拼凑实习报告。

三、 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效果的途径

抓好毕业实习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培养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合格人才的重要内容,要提高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 调整毕业实习时间

以往金融学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开学后第四周进行,时间约1个月。考虑到学生这一阶段面临撰写毕业论文、就业、研究生面试、补考等问题,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毕业实习,学校应考虑适当调整毕业实习时间。学校可以将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原因有三:其一,根据和学生的交流,每年暑假不少学生想找单位实习,但很少有学生如愿,如果学校安排学生在暑假进行集中实习,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其二,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专业知识、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一年的时间进行充实和提高,学生在大四学年的学习目的会非常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其三,可较好地解决与找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间冲突的问题, 保证充足的实习时间和较高的实习效果。

(二) 做好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

毕业实习前的准备和动员工作是毕业实习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教学系应充分向学生介绍实习单位的性质及实习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以便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缩短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距离感,降低学生对实习的恐惧感;签订协议书,实习前学校要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实习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放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日程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或指定负责人,负责人要切实负起管理与协调、沟通的责任,定期与不定期地向负责实习的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召开由院(系)主要领导参加的实习动员会,对学生进行动员,向学生宣布实习纪律、要求以及成绩的考核标准和办法,条件允许时,也可请实习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动员会,从思想上、组织上和业务上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三) 加强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1. 加大对毕业实习基地经费的投入。由于毕业实习基地一般都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减轻实习单位的负担,提高实习单位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目前,实习单位的指导人员都是无偿提供业务指导,可以由学校设立优秀实习指导奖金,对实习单位出色的指导人员进行奖励,提高他们指导业务的热情。

2. 重视与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目前,学院和毕业实习基地的联系基本处于平时不闻不问,临时突击公关的现状,每年等到学生实习之前才和实习单位联络,这样学院和实习基地之间缺乏交流,关系比较疏远。学院应和实习基地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并与实习基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加强交流合作。如学校可以考虑定期召开实习基地联谊会,组织实习基地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学校还可以和实习基地进行密切的双向合作,利用学校拥有的科研、技术优势为实习单位提供相应服务,为实习单位培训干部和业务骨干,促进实习基地的发展。学院可以考虑聘请实习单位的专家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参加学生论文答辩,不断巩固双方的合作基础。

(四) 建立健全毕业实习成绩考核机制

目前,学生毕业实习考核主要由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意见两部分构成,成绩简单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对集中实习的学生来说有考核的依据,但是缺乏量化的指标,考核的随意性、主观性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毕业实习考核的量化指标,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对自主实习的学生来说,应加强对过程的考核,要求其提供实习单位的地址、联系人等情况,随时对他们的实习情况进行抽查;和实习单位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实习表现;要求学生通过电话或互联网每天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等,如有必要可以对自主实习的学生进行毕业实习答辩。

(五) 创新实习模式

根据金融学专业的特点,可以采用“模拟实习+单位见习”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生班级为主体,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先在校内实验室中进行全方位模拟实习,然后有组织地去实习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见习。

这种模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方位模拟实习阶段,目前金融学专业拥有功能完善的实验室,实验室由以下几个系统组成:金融投资模拟系统、商业银行模拟系统、保险业务模拟系统、金融产品创新实验系统等,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实习。第二个阶段是有组织的单位见习阶段,通过校内的“模拟实习” 阶段,学生不仅巩固了金融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一定的“ 人机对话” 操作体验和印象。但是,校内模拟实习与真正实践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一方面模拟实习环境与实际单位不同,另一方面模拟实习中缺少活生生的客户。因此,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单位见习,使其感受到真实金融工作岗位的氛围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程度,尤其要树立良好的金融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华银峰,周贵勤.毕业实习:大学生就业的直通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3)

[2]王海鹰.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毕业实习模式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3]杨洋.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模式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

[4]周再清,钟翼.金融学本科实习模式探讨[J].金融经济,2009(8)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教研项目(200920)

【作者简介】 陈李宏(1970-),女,湖北松滋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讲师;彭芳春(1963-),男,江西德安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副教授。

(责编黎原)

作者:陈李宏 彭芳春

第三篇:金融危机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

[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焦虑;就业心理期望大幅度降低;自负心理明显减弱。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健康发展,为此要积极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就业教育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关键词]金融危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胡琳,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实习员,湖南长沙410128;范婷,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师,湖南衡阳421008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大学生就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原计划到外贸、翻译、外事等领域就业,但在国内企业大规模裁员、外企纷纷撤资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然举步维艰,他们的就业心理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成因

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使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就业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金融危机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去向的选择、就业与考研等问题。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程度高于城市学生。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职业,但又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而对择业准备感到无所适从;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以至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这些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焦虑与他们对风浪和挫折体验相对较少、适应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差形成了较强的反差。因此,当前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处于一种烦躁状态中。在就业的初期阶段,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对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表示担忧。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原本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同学也开始担忧起来。通过对衡阳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前15%的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就业很乐观、很有信心,6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比较乐观、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机后两项数字分别下降到6%和27%,而越来越迷茫的人数则由13%上升到45%。

(二)就业心理期望大幅度降低

在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就业的心理期望也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对就业起点工资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对基层工作的态度、工作是否专业对口、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等方面的期望都有所降低。例如,毕业生在起点工资方面普遍降低了500~1000元。而对基层工作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开始考虑的人占8%,连同一直在考虑的共占19%,一改以往基层工作“冷门”的情况。另有5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只要跟专业有关联即可,不需要专业绝对对口。金融危机前43%的毕业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具体要求,而金融危机后这一比例下降到29%,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没有特别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三)自负心理明显减弱

所谓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在金融危机之前,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英语专业是拥有牢固铁饭碗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将一展宏图,理应谋到好的职业,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视清高,在求职择业时好高鹜远,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金融危机爆发后,英语专业已被推上风口浪尖,即使自身再优秀也要冷静地想一想。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在被问到关于是否创业的问题时,他们态度都很谨慎,“现在找工作都这么难,开公司又谈何容易”。原本有创业计划的同学也发现创业并不是一腔热情就可以,“现在市场不景气,还是先找份工作积累些经验,等经济复苏了再考虑创业”。

二、积极调适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一)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认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尽管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优势与劣势分别在何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必然需要大批量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更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引进外资、出口贸易等外事人才需求旺盛,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必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其次,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各类学校,都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此外,户籍的淡化、求职资格(2年)的保留,等等,国家有关政策正向着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倾斜。同时“双选会”的此起彼落,常设就业市场的先后开设,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的纷纷建立,以及用人单位频繁地走进大学校门招聘求贤,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

2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如今英语专业毕业生捧着“铁饭碗”安逸过日子已成为历史,毕业生需要改变择业观,正视就业压力,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职的心理和行动。因此,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兴趣爱好,找准自己工作或发展方向。同时英语专业大学生要苦练内功,在校期间努力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做好准备。

3 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视野。引导毕业生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

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有了立身之地,再寻求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要过分看重就业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主动竞争、服务基层、多渠道创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市场需求吻合。

(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就业教育指导

1 完善校内就业指导工作体制。面对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中介等相关的服务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2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直接讲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主管部门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并保证市场体系协调、有序运转。

1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校企联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省市主管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由国家设立的全国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就业市场要相互补充。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更多的专业性市场,以加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在就业市场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各层次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计划招聘人数和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以此沟通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供求信息,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创造一个便捷的信息环境。

2 促进就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政府应当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既要考虑毕业生能够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合理的劳动力价格机制,并借此获得比普通劳动力更高的教育报酬率,又要考虑协调国家不同产业部门对毕业生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要注重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资格、竞争方式、中介行为、运行秩序和争议仲裁制度。建立起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创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霁 月]

作者:胡 琳 范 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平面设计毕业论文下一篇:工商管理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