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基础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姓名: 丁月景 电话:15303939705 科目:中学语文

1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

姓名: 丁月景

电话:15303939705 科目:中学语文

内容提要:

作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很多老师却在作文教学中走入了一些误区,本文将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

作文教学

有效性 正文: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写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

2 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作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高考中占据了五分之二的江山。但学生实际的写作情况却不容乐观,每每是“谈写色变”,那么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是否符合新课标规定呢?我们的作文教学又该从哪里下手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得出了一些体会。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作文教学设计简单。

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认为学生作文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像备阅读课那样精心的去备作文课。许多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坏跟老师的教学没有多大的关系,都是学生自身积累和努力的结果,跟学生个人的能力有关系,老师只需要教给学生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许多老师在作文课时往往选择一则作文材料,和同学们稍作分析,然后学生自行写作,之后老师批改,写上几句批语,在下次课上对共性的问题作一下点评,一次作文教学就算完成了。甚至很多时候,老师更是不进行指导,直接把作文当成是作业留给学生完成。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到底能有多大的提高呢?相信是不言而喻的。

2、对写作过程把关不严。

3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

但通常作文课都是两课时,老师一般是出示写作材料,有的大致让同学讨论分析一下就让学生开始写。时间本身就很充足,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的写作速度很慢。老是出现了下课还不能完成作文的情况,老师就要求学生写完了之后再交,有的会推迟到比较长的时间。长时间这样学生就会养成拖沓的习惯,想反正有时间,可以慢慢写,这样思维也缓慢了,有的同学到了考场上,由于时间有限,就写不完作文了。其实写作也是一种技能,可以熟能生巧的,有意识的加快写作速度,以后写作就能很快进入状态,快速完成作文。

在学生的日常作文中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一拿到写作材料,学生就开始拿着各种作文书开始翻阅,找到类似的作文就不撒手。这样就比较容易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容易套作,没有新意。这就跟《新课标》“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是相违背的。

有的同学每次写作文都要先参看别人怎么写,否则自己就写不出来。这样做的危害性很大,因为我们考试时时间紧迫,而且材料绝对是我们平常没有写过的,到时候又没有参考的文章,学生就心慌了,作文当然就写不好的。学生平时考试时作文有的出现了字数不够,有的甚至一字不写,我想就跟这些原因分不开。

4 因此在日常作文写作过程中。老师应当严格限制交卷时间,逼迫他集中精力思考,尽快完成作文,同时在作文完成讲评之前不允许学生看写作的范文。

3、批改方式单一而且不及时。

做高中老师辛苦,做高中语文老师更辛苦,其中批改学生作文就是其中一大“苦”。老师往往是学生作文完成后全部收上来,老师一一批改。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作文的间隔时间又不能太短,因此老师批改作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大致的圈点和评点,写几句批语。即使如此,全部批改一次作文仍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等老师把作文改完了,离学生的写作时间已经过去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学生对于当时写作的思路已经大致忘得差不多了,写作的热情也消退了,老师把作文再发下来时,一部分同学也想就只看看分数、等级和老师的批语,然后就扔到一边去了。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思、纠正,下次写类似的作文时,学生写的也许和这次写得没有太大的区别。

二、教学的对策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点看法:

1、 老师备课要充分。

作文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写作文写德好坏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老师的作文教学备课绝不仅仅是找到一篇合适的写作材料。老师应当在学生作文之前就想到这次作文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要怎样帮助学生解决,事先要学生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5 这些都很重要。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作文教学——《确立自信,学习反驳》。驳论文的写作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关于“自信”这个话题更吧好写,学生很可能不知道如何去写,或者写出来的成了正面证明自己观点的立论文。因此在课前我先给学生印发了关于驳论文的相关材料,并要求课代表和个小组组长带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理解讨论,知道驳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另外我还选择了几则典型的材料让学生学着反驳,并组织学生观看了国家大专辩论赛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如何反驳才是最有效的。同时要学生收集关于自信的名言和事例在早读的时候背诵。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其实写作什么学生是课前就已经知道的,在正式的作文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出示了一个能激起他们情感的材料:外地人对河南人的一些偏激评价。这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情绪,他们都对外地人对河南人的偏激评价很生气,很愤怒,我趁机提出问题:

1、理性思考河南人有哪些丑陋的现象,

2、你怎样为河南人辩解,

3、你还为作为一名河南人感到自豪和自信吗?学生很快活跃起来,开始了有理有据的反驳。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写好“自信”这个话题,他还出示了其他的关于自信的材料,出现的不同观点给学生开拓思路。经过这些准备工作后我才让学生开始写作。

2、 严格把关写作过程。

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老师要严格把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由于在作文之前,学生已经作好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写作时容易集中精神,进入状态,所以学生的写作速度应该比较快。有些同学甚至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为了鼓励学生,老师可以立即表扬,对于那些写作比较慢的学生,老师应当明确要求,四十分钟内必须要完成并上交,让学生都有意识的提高速度,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速度都会有所提高。

在写作时,老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不得套作抄袭。学生可以在写作之前积累相关素材,但是一旦开始作文,学生手中不应当有任何资料,杜绝学生的依赖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维的好习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因此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多积累素材。条件不够的老师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素材,例如有时候我们会收集某一类型的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早读课是背诵积累,但这样做有缺陷是学生的作文容易出现雷同。

3、 反馈要及时。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我们在学生作文后应当趁学生还没有忘记之前及时的反馈。学生刚刚完成作文,对自己的写作思路还比较清晰,对作文的写作要求也很明白,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学生互相批改和自我修改的方式,让作文及时得到反

7 馈。

根据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因此我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作文完成后,老师收上来,随机分发给学生,学生分小组合作批改。每人至少批改三分作文,每份作文至少有三人批改,每个人都要写上自己的批语,最后由小组讨论作文的优缺点,推荐出优秀作文。等修改完成后再把作文返回给作者,作者再根据其他同学的意见进行反思,进而自我批改。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在批改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别人写作的优缺点,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采用这种反馈方式不仅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也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符合学习规律,让写作练习有了切实的效果。

当然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仅仅如此就能够提高的,还取决于其他

8 方面,比如学生的阅读,素材的积累,思维习惯,语言的锤炼等等。但是那是我们老师只能督促却不能替代的工作,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能做的就是精心设计写作教案,严格写作过程,带领学生认真批改,及时反思总结。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肯定有所提高的。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评改效率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作文评讲的基础,是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批改作文中提高效率,既要提高批改的质量,也要让批改发挥对学生的启发作用,注重实际效果。在作文中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的批改效率,根据本人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批改方向要明确、要有重点

每次批改作文时,要围绕作文特定的教学目的进行,批改方向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对非批改重点采取略改或者不改,但必改的一定要改。比如产生的错别字,错误的观念要及时的纠正。如某次作文的教学目的是解决条理清楚问题,批改时就着重在条理性上作批改,而其它方面只略改或不改。小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五花八门,如果教师面面批改,面面重点,往往花费很大力气和很多时间而收效甚微。

二、采取多样的批改方式

通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批改方式,对小学生作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在教学中采取了:教师直接批改、当面批改、同学互相批改、学生自我修改等。直接批改是一种传统的批改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不太明显。下面就着重谈一下同学互相批改、学生自我修改、当面批改这几方面。

(一)同学互改、学生自我修改

一直以来,我们往往习惯地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与学生

无关。其实,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不利的。因为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得不到提高,同时也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与他无关。以改错别字为例,批改作文时,教师往往要在错别字上画一个“X”,然后由学生改正。殊不知这种做法使学生并没有在识别错别字上得到任何的作文改进和训练。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们要转变观念,变“教师替学生改作文”为“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变“教师一人评”为“学生互相评”,让学生在练中改,改中评。因为学生只有学会了修改文章,他们的作文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二)当面进行批改

由于学生的学习状况、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批改过程中,面批作文是教学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批改方法。它沟通直接,反馈及时。特别是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最宜采用面批面改的方法,当面向学生讲清作文中的成败得失,使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所收获。

三、搞好作文讲评

在批改的基础上,要搞好作文讲评。讲评既是一种写作活动的总结,又是一种口头批改的方法。每次讲评要抓住重点,不要纠缠于枝节问题,要紧紧围绕每一次作文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有的学生作文必须“求精”,而对另一些学生的作文“求通”就行了,在以后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使他们的作文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千万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刀切”来衡量。

总之,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批改效率,既要明确写作的方向和重点,又要搞好作文讲评,同时也要重视实际效果,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和突破。

第三篇: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让学生读懂,深刻理解

确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遵循初中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从而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兴趣。

理解深刻是从内容感受、认同、内化的角度考察的。课文是个例子,是学习的载体,是教学对话的凭借,但文本的读懂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读懂这个基础,后面的训练扎实与情感激荡都无从谈起。读懂包括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还有具体的字词句段的理解。读懂有大体的了解,还有深刻的理解。好的阅读教学课,是一定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的。

二、让学生读好,达到三级指标

让学生阅读文章,不能满足于“读懂”,将内容理解,还要涉及用声音来传达语言文字形式,将语言用声音来活化,这就是读好的问题。“读好”的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是三级:一正确,二流利,三有感情。这其中最高级的状态就是读出文章意蕴,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仲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视朗读训练的,通过以读为主甚至以读代讲,辅之以阅读对话,从而“披文入情”。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请看“够了”一处的朗读训练:这里,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体验传达出这种感觉;学生没有读出应有的自信感,教师进行鼓励并提示,学生再试;教师示范,并让学生跟着读;在大力鼓励进步的基础上,请一学生读,这个学生读出了较好的状态;最后师生协作联合朗读,读出那种自信、坚定的语感。五个步骤,层层推进,使朗读训练达到较高的层次。

三、语言学习与运用,训练扎实,情感激荡

训练扎实是从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乃至积累的角度考察的。阅读教学是绝对要强调语文基本功的习得、语文素养的生长的。基本功的习得必须借助于训练来达成,语文素养的生长也是在训练中累积、沉淀和滋生的。当然人文性语文和观照学习自主建构的视野下的训练是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训练和形式训练有素的,是自主性、浸润性、熏染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一样须强调落实的,不能飘浮,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阅读教学是训练包容性最强、最大的教学,要落实好这方方面面是不易的。

说话训练是阅读教学频率最高的训练,串讲串问或问答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教师的问题,那不是一种有效的说话训练,只有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整理,整体性地、条理性地表达,才是较为有效的说话训练,并且是交际式的说话训练。在这一课中,对话式的说话训练是非常出色的。

情感激荡是从语文人文性和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角度考察的。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不是纯语言学习课,语文课语文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味儿、人情味儿。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要激发情感、荡涤心灵、升华情意、熔铸人格的。但这种情感的酝酿、生发、激荡、震撼,绝不是脱离文本的声嘶力竭,也不是对文章词句浅尝辄止的矫揉造作,它蕴藏在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孕育在词句理解、朗读、说话等训练之中,但要通过教师巧妙的启发、唤醒、诱发、激扬。推向更深入,使语文的训练推进得更扎实。

四、语言积累,语感积淀

成功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总是在上述几个方面之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积淀。

仲老师在《船长》这一课的教学中,语言积累与语感积淀是交融的,对于积累而言是“浸润性”的,对于语感的积淀与生成是在理解深刻、训练扎实、情感激荡过程之中的。比如在阅读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这一自然段时,阅读活动是自主的,教学状态是对话的,有的说读出了“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的说读出了“考虑事情非常周密”,有的说读出了“他很了不起,连灾难都要听从他的指挥”,还有的说读出了“哈尔威船长的威严”,这些同内容的理解,更是语感的领悟,同时,那文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排比式短语“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消化”了,融入到他的语言结构中了,也就积累了。

尤其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人们透过阴森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教师独具匠心地让学生在情境下写作,然后由师串生对构成“呼唤”与“应答”,“呼唤”者撕心裂肺、如泣如诉,“应答”者情真意切、毅然坚定,构筑成一个撼动心魄的情境,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心灵洗礼中,语感也随之浸染、生成。

当然,教师也不是纯粹让学生在浸润中积累,如“伴随着奥斯卡金曲《勇敢的心》的动人旋律,师生再次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为要求背诵的内容。”表明教者是有意让学生在浸染性的反复中,达到记忆、积累的效果。

第四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我一直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效果。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常言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因为本人是2008年进的中学,对初中课程标准很生疏,于是,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以减小每次提问的难度,减小提问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三、指导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1、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篇精读教材放在眼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从平时语文的教学中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不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部分学生在课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没有深入思考,回答问题不全面、不深刻。分析其原因: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自学的方法,学习的自主性、主体性没能充分的发挥。这样一来,学生自身蕴含的丰富的潜在能力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禁锢了学生思维发展和智力开发。因此,指导学生科学地预习,掌握预习方法,迫在眉睫。要具体教学中,我教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预习,效果显著。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重点词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我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听好课是学生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堂上听懂多少,当堂消化多少。听懂的多,消化的多,课后做起作业来时间用得少,心情也轻松,既可以腾出时间把各门功课学得更深更广,又有利于发展兴趣爱好,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得到全面发展;相反,如果没听好课,课后做作业不但费时间,还会感到学习有压力,时间长了,就会对学习产生厌学怕学情绪,各方面也得不到发展。所以,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听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动耳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要指导学生学会动脑思考,加以分析、归纳,将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加强记忆,动手将重点内容做笔记以备复习。

3、指导复习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就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到后来可间隔一定时间再复习,间隔时间随复习次数的变化越来越长。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必将大大提高。

四、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因为根据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我们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主要是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败的因素,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获得不断提高的认识过程。反思应做到:反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反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我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恰当,

2、课堂教学导入是否引人入胜,

3、课堂教学环节呈现是否多元化,

4、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否恰到好处,

5、课堂教学气氛是否动静适宜。

课堂教学看无定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只要深究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与总结,总能寻觅到适合当前教学实际的潜在规律,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虽然目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各式各样,但我认为,其中课堂教学反思毫无疑问对我们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十分必要的手段。我依旧会像往常一样,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努力地进行课堂教学反思,使之成为我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不二砝码。

五、增大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目前有些课堂教学存在着节奏缓慢、信息量不足的现象。课堂上供大于求,学生吃不饱,只好等待,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同学就会乘机开小差,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一个原因。

如何加快节奏,增加容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减少教学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②提倡精讲,少作长篇大论,点到为止,避免“言者滔,听者瞠目”。③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如规定几分钟看完一篇文章,并概括段意,提炼中心)、快速识记的能力(如在规定时间内背诵课文,默写生字词等)、快速作文的能力(如在45分钟内完成作文批改)。④充分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充分运用了电教手段,一篇一般要2课时或3课时的文章,只需一半时间就可结束。如《故宫》、《苏州园林》,我一篇课文就准备了二十余张投影片,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而且提的问题比较明确,课堂节奏快,教学效果好。

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挤出时间,才能进一步增加语文教学的容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可以把预习、练习纳入课堂;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安排选修教材的教学;可以增加演讲、辩论、知识竞赛、读报交流等活动。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绝非一日之功,我们只不过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希望能走出一条活且实,快且优的教学之路。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应把主要功夫放在课外,要通过精心的备课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能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而面对各种各样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我认为其中有一共性:那就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去接纳教师,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大家都知道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逻辑思维较强且比较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是厌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这一特征大胆的改进教材,变传统式的教学为“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还是通过动手、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让四十分钟不知不觉的悄然而去。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就向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教师的素养。因此,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单纯看这个教师她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主要看她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我在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各种各样的幽默,类比等丰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去主动的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总是跟学生说这是在准备材料,讲解例题时,我跟学生说前面材料准备好了,你们现在能把“亭子”建好吗?例如在讲解《分数基本性质》时,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唐僧分饼,大徒弟分得饼的二分之一,二徒弟分饼的四分之一,三徒弟分得饼的八分之一。八戒说师傅分得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唐僧分得公平吗?”通过这些言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让他们更积极的去探求知识。

第二,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不能走入误区,多数人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就是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实际上还是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和思考问题,去动手证明问题,这样导致一堂课下来后,教师虽然讲得满头大汗,感觉很疲惫,但是学生却听得稀里糊涂的,甚至根本没有把老师讲的内容听进去。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体现教学任务。这一点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

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解多思、一题多变、举一返三的思维能力。

第三,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教学程序,应该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把课后留给自己。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国外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为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标准。要勇做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内给学生,把课外给自己,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真正目的。

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要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现实告诉我们,在大框架定位恰当的前提下,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一节节好课。比如,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简表述,各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研究的空间很大;情境设计、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数学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数学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下一篇:如何写创业项目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