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论文

2022-04-23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通过生态课堂理念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品质的提升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营造“自然生动”的学习情境、“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品质,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可持续的成长。

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论文 篇1:

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黑板加粉笔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已经历经了几个世纪的考验,没有谁能撼动它的地位,哪怕是现在。但是,这并不阻碍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与电子白板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教学的效果锦上添花。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声色光具备的课件,甚至连动画制作也变得轻而易举。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各个行业领域当中,教育同样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在实践当中取得十分显著的成果,正在深入的推广和应用当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的课堂效果,将教学的相关知识变得生动、灵活,同时也促进了教学形式逐渐新颖,使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逐步增强,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信息化是学校高效率管理水平的标志,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我市教育信息化水平。要提高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深度融合。要高起点建设智慧校园,把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促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师在学习了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应用后,了解到更多关于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和特点。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开始使用多媒体课件,但对多媒体教学只是初步的了解与使用的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了解到多媒体可以综合处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声音,使它们成为一个系统。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在图、文、声、像并茂的方式中进行教学。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信息技术有助于教育教学,弥补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内容。如何在压缩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同教学内容,就成为了新形势下教学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多媒体教学反映的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可节省板书时间,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如语言文字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形式与关系,较为复杂的变化过程,图像所包含的大量信息等,多媒体电脑通过动画模拟或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让学生从直观上主动接受和理解这些知识。这样的方法使学生一目了然,比起传统的表述或板书既省时又清楚。激發学生上课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融图、文、声于一体,改善了认知环境,直观的影像、图像和文字资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为辅的整合模式中,学校和老师可以建立一个教学网上交流平台,把教学资源都放到网上,供学生浏览和下载,从而把课本知识与网络技术相融合。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在平台上各抒己见,老师也可以参与网上交流讨论,为学生解答疑问。在网上交流平台上,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难易程度来挑选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和聊天室。这样,教学就可以实现因材施教,帮助低水平的学生巩固基本知识,帮助高水平的学生扩充视野。

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应该对现有课程进行分析,不断进行课程创新,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家长希望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幸福快乐的度过童年时光,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需要合作与分享,要让他们体验探究的、合作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设备已经进入了中小学的教室。大部分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或者电子白板,体现了教育的信息化。这样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促进了教师的教学,使授课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将不便于板书的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了学生。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但不依赖,将这些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中,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更加丰富,更加活跃,学生参与的更加积极。将所学内容丰富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本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这样学生求知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于是也就更乐学、乐问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知识。这些习惯的养成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耐心,在初期要坚持帮助学生树立好目标。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度,并不是以使用信息技术的多寡为衡量准则的,而是以使用效果为标准,以实现预定目标为追求,以遵循教学规律为核心。关注教育本质才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教育的本质是亘古不变的,不管用什么手段,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关注生命、关注心灵、关注精神,这是技术做不到的。因此,推进教育信息化,要从那种炫酷和虚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回归到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中来。

近年来,各国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利用技术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势在必行。我国开展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使得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一定程度有所提升,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虚拟仿真技术使人梦想成真,物联网使数字地球变成智慧地球,云服务使教育与服务无所不在,互动技术使学习的主体参与性更加突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者:陈丹

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论文 篇2:

生态课堂理念下提升信息技术教与学品质的行动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生态课堂理念对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品质的提升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营造“自然生动”的学习情境、“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人,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品质,最终实现师生共同可持续的成长。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态课堂 教学 品质

0

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然而作为一门正在成长中的学科,信息技术在课程定位、教学模式、教与学的品质以及教学评价等问题上都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在教学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生态课堂是基于生态学的理念,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在此视角下,重新审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利用生态课堂理念重新审视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生命状态,以及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然后通过营造自然、交流、自主的生态课堂,形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自然学习氛围,从而最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品质。

一、营造“自然”生态课堂,促进学生有效生长

多年来信息技术课堂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把将要所学的技术或要完成的任务,先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模仿操作,最后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模式注重技能掌握的同时,却轻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沿着教师的演示操作,一堂课下来,可能知识内容和操作技能是学了不少,而且效率可能也很高,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自己独立学习的经历和体验,当今后碰到类似的操作时,往往还是不知道从何入手。

构建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自然性,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对生活、学习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然后进一步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同时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最终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学生也得到了有效的成长。

【教学案例】《我的班级我做主》:

本课题选自《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反思如何避免为了教授处理图像而学习处理图像的教学方式,不再单纯围绕知识点进行教学,而是从生态课堂的“自然生成”角度进行设计,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具体应用作为切入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课题。

教师:新学期又要布置班级文化建设了,这里有几张我们班同学在校运动会比赛的照片,我们准备把它粘贴在班级中的“学习园地”栏……

学生:……老师,这几张照片主题拍的相当好,把我们班的运动员的动作的表情都拍活了,可是这几张照片都有点缺陷:一张颜色偏暗了,另一张拍斜了。

教师:恩,太可惜了,难道这几张照片都没法选了?

学生:老师,是不是可以PS一下。

教师:嗯,这个想法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尝试下通过PS把这些照片的缺陷给弥补一下。

本节课以创设班级文化布置中照片的选择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照片,然后对有缺陷的照片进行处理。对于不同照片的缺陷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然后由学生探究完成。整节课,学生都在自然和谐的课堂情境中进行学习,最后形成了具体的班级文化布置方案。

二、创设“交流”生态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生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知识传递的同时,还存在着思想、情感的交流。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往往涉及到很多具体操作技能的传授,教师也往往会以这些技能为中心,进而以我为中心,形成居高临下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常常以被动的方式接受技能操作的学习,缺乏教学的反馈与思想的交流。

构建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强调的是尊重、唤醒、激励学生的生命,进而产生互相激发、共同参与、质疑探究的学习氛围。笔者在信息技术课上,尝试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探究。同时考虑到学生间的基础差异较大,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同学总是能很快的完成任务,而有些同学则会比较慢,这个时候教师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快的学生可能就会成为课堂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通过就近加平衡原则让同学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在互助、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教学案例】《身边的表格信息加工》:

本课题选自《信息技术基础》第四章:表格信息加工。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完成问卷调查:《在校中学生每月开销调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然后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笔者通过设计三个进阶任务:1、初探数据,巩固旧知,2、再探数据,提升能力,3、三探数据,体验乐趣。通过预先的分组,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断挖掘数据信息。

教师:表格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从整理后的表格中,我们具体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

学生:1.可以看到某位同学的食堂消费、零食消费、学习用品消费等信息。2.可以计算出某位同学每月消费的总额。3.可以找出食堂消费、零食消费最高的同学是谁?

教师:我们还能从表格中进一步挖掘数据信息吗?

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思路一:我们班是不是有同学经常不在食堂吃饭,而选择在学校小店解决温饱?你能把最可能属于这种情况的同学找出来吗?

探究思路二:经常听到有人说:女生比男生爱吃零食,我们能否从表中找出理由来验证这句话在我们班上是否正确?

通过这样开放式的任务设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等互动方式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从而激发出了学生的生命活力,通过互助探究,不断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创设“自主”生态课堂,激发学生生命活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通过简单的传授而获得,而是需要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背景下,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同学间的帮助,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学科知识面广、知识更新快,我们常说: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师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过明天的生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自主学的状态。

构建和谐自然的生态课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及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长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所遇到的知识问题,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最终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发展。

【教学案例】《Word图文混排》:

有一次在进行Word小报设计时,学生想要实现一种背景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但是这种效果课堂上教师没有教授过,当有同学举手提问时,其实我只要直接回答在“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里选择“版式”的高级选项就可以了;但是我突然意识到:这可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好机会啊!于是先让这位同学介绍一下他的创意,在肯定他的想法的同时,引导大家一起思考:这个设想可能会怎样解决呢?引导学生思考软件设计者的设计思路,然后去寻找相关的命令框。不多久,果然有同学找到了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了切身的成功体验,教师也没有简单的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而直接把结果呈献给学生,整个自主探究过程显得非常自然!

总之,在生态课堂理念下,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营造“自然生动”的学习情境、“互动交流”的课堂气氛、“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从而提升了信息技术教与学的品质,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注:基金项目:吴江区第五批学年课题《生态课堂理念下提升信息技术教与学品质的行动研究》(编号:05(14)YG136)

作者:陶兴荣

信息技术教与学研究论文 篇3: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模式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教与学的方式,笔者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新型教学模式改革中“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下教与学的问题

(一)“怎么教”的问题

传统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教师往往只关注到了“传道”,忽视了“授业”和“解惑”。教育改革对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明确教师的教育职责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技能与能力,从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基于此,教师应该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研究式教学、探索式教学等,进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二)“怎么学”的问题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学生的思维、思想、认知活动等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学生的思想发展被束缚,思维被禁锢,这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十分不利。教学改革对此明确提出要做出改变,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二、信息技术下的教法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里,教师的地位是毋庸疑的,有着绝对的权威。在新型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也是学习者。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以探究的形式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辅助者、引导者。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与教学职责,不可“越俎代庖”。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与工具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将原来的在讲台上枯燥地讲解知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去发现知识、研究知识、收获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经历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从而使教学变得更高效。例如,现在很流行的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先将一些教学重点以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学习,课堂就成了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和同伴或教师交流知识疑问、学习难点等。这样的教学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因此教学效率也更高。

三、 信息技术下的学法

(一)自主学习式

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对学习的自主认知,明确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与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有计划、有规律、有顺序的自主学习,自主查找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研究,并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逐渐培养自主學习的能力。另外,学生要有一套自己的学习评价体系,或者在教师的评价引导下形成一套学习评价反馈方案,对自己的自主学习结果及时总结、研究、评价、交流、修改、展示等。自主评价既能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加强对自主学习的自我认知,又能通过客观的判断来使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改正、完善。

(二)合作互动式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还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俗称“地球村”,世界如此,一个班级、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的联系将会更紧密。现代教育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师、学生、家长等角色联系起来,使得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得以共享,教育问题得以快速解决,教育成果能够被广泛传播。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师生、生生的互动机会增加,因此学习问题能被快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因为害怕改变就将一些先进的、发展性的东西拒之门外。相反,我们要积极地敞开大门,使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再通过借鉴、实践、探索、完善,将其完全变成“我”的东西,还可以反过来“走出去”,使其影响更多的领域。◆(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白顶山小学)

作者:朱以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文化营销论文下一篇:锻造工艺及模具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