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乡村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初探

2022-09-14

一、引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 其中“绿色”就是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和谐的发展成为了新时期乡村建设的主旋律。而在乡村, 道路承载着村民日常出行、生产劳动、生活起居等必备的日常活动, 作为与外部联系的纽带, 一个好的道路空间景观对于弘扬地方文化, 保护生态环境, 增强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入手, 从多个角度探寻和谐乡村道路景观的营造之法。

二、乡村道路的界定与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乡村道路的界定

乡村道路是指主要为乡 (镇) 村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它主要是供行人和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乡村中道路等级繁多, 本文中引用广义的解释, 泛指乡村地域内的通行主干道。

2、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道路, 是在人的生活中和城市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 它的安全性是设计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设计中要以安全保障为前提, 充分发挥实用性原则, 同时兼顾环境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性及美学性。

三、和谐乡村视角下的乡村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在道路不断延伸的现代中国, 景观规划设计在道路中是不被重视的, 大多数还停留在对道路进行简单的“美化”。而在和谐乡村的号召下, 我们更应该将目光关注到景观规划设计在整个道路设计中对整体生态效益的把控, 下面笔者选择了几大的部分加以分析。

1、道路与村落

乡村的交通系统与城市不同, 作为以居住为主的村落, 道路的设计应该是人性化的, 以适宜性为标准。笔直的道路使人瞬间一览无余, 既单调乏味又缺少感染力, 过宽的道路与两侧低矮的房屋比例尺度相悖, 显得空旷松散。交通道路布置的原则基本有两条, 一是进出方便, 对外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村落内外的交通联系, 保证能顺利通畅的进入村落, 同时避免过境交通穿越村落。二是尽可能照顾到更多的农户, 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和经营。路网的布置不能主观设想追求形式, 而是应当根据村落位置的实际地形地貌以及现有道路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地规划。

在前期道路选线中, 尊重原始地形地貌, 在保证通达的基本条件下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存。对于已经建成的道路, 要尽可能的减少对于生活空间的影响, 将二者尽可能的分离开来。通过对道路流通速度等级的划分和一定道路宽度缩减, 形成部分空间的慢速交通模式, 导向性的优化交通流向, 从而在不影响道路穿过率的前提下, 有效降低噪音、环境等污染。使得道路起到相应的作用, 又不影响村落的稳定性。

2、道路与建筑

建筑是体现乡村风貌最直观的名片。从道路中观赏村落建筑则是一幅流动的美丽乡土画卷, 对于宣传乡村文化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景观规划中要注重对乡村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尽可能的减少人为改造, 如有必要的建筑景观升级, 则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环境气候等因素, 运用当地特色的传统建造技法与技术工艺, 重现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乡土建筑景观。

3、道路与农业

农业景观也是在乡村道路中特有的一部分, 农田、果林等种类与造型相对单一的人工自然景观占了乡村景观的很大一部分。道路景观的营造中, 要充分利用不同种类作物不同的植物造型, 打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如利用农田中大面积开阔视野打造独具风格的大地景观。还原场地的本质, 阡陌的小路、纵横的稻田、眼下一片片新绿, 设计与场地融合, 与自然并存, 扩大了人与自然环境交流的尺度。而果园则可利用其丰富的色相与规律的种植造型, 塑造大色块的自然景观。时而开敞时而闭合, 丰富了整个道路沿线的空间格局。

4、道路与自然

利用道路的连接, 打破传统的一刀切绿线设计, 绿化范围根据场地因地制宜, 使植物不孤立于局部的点与线上, 而是融合于整体的乡村生态网格中, 达到长久持续稳定的特征, 体现乡村自然与道路绿化、环境保护的完美和谐。绿地结合防护、涵养、隔离等的功能, 合理布置各类乡土植被, 针对不同的地块采用不同树种。遵循地带性原理及适地适树原则, 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 选择稳定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 以丰富和稳定植物多样化, 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风景林。

在通过山体等地势变化丰富的区域时, 道路周边应以水土保持, 植被保持恢复为主要任务, 栽植护坡能力强的植物种类。伴随着地形流动的曲线, 适当营造不同的空间类型, 此起彼伏又若隐若现中增加景观层次。

水体湖泊等自然元素是较为敏感的景观类别, 道路则更应与其避免冲突, 水生生态设计先行, 保持足够的群落恢复区、隔离区, 防止直接或间接的水体污染。同时通过视线的通透或隐或现, 提升景观变幻的品质。具体的设计中根据水的形式可以划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 使之形成系统。点状水面一般面积比较小, 可以作为点缀设在空间转折点、节点上。点状水面一般采规则的形状, 这是因为人们在能够完整的看清一个事物时, 在心理上都会有一个完形过程。规则的形状可以给人归属感和可识别感。线状水面或带状水面一般是指乡村内的小溪或河道。小溪的设计应注意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 选线应自由, 避免给人过于通直, 一览无余的感受。大面积的水面开阔壮观, 有托浮岸畔的基础作用, 临水建筑、植物等在水中产生倒影, 使景观层次更为丰富, 虚实对比更加鲜明。

5、道路与动物

在我国, 道路生态研究的概念虽已提出, 但在道路对动物及其生境的研究中, 目前仅有初步的评价, 且主要以描述为主, 缺乏可操作性, 道路的规划设计阶段也很少考虑到生态影响。直到2005年, 青藏铁路的建设中专门修建了藏羚羊动物通道, 才意味着我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上获得了突破。而在乡村道路的建设中同样要注意这一点, 建设之前就应对整个乡村环境、动植物生境进行调研, 尽量避开核心生境保护区, 维护生态的平衡。在无法避免的地方根据动物穿过速度合理设计道路宽度, 降低公路对动物的影响。研究动物的活动路线、习性等, 根据地形设置动物通道, 确保满足动物的空间需求、保证动物的安全、维持栖息地的连续性。同时景观化通道周边, 植被覆盖入口形成一定的隐蔽性、安全性, 同时设置防护栏等引导动物活动流线, 努力做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道路与绿色和谐共存。

四、结语

随着和谐乡村的建设, 道路不在仅仅是交通的一部分, 它具有了更多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通过各种景观规划的设计手法, 将道路和谐的融入到乡村建设中, 盼其能成为美丽乡村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国家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定位与协作下一篇:“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