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误区

2022-09-12

社会的进步要求语文课程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和文化的积累, 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表达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并能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因此,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必然的。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 广大的语文教师在这一理念的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但是, 由于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的语文课堂中呈现出的形式主义倾向, 必须引起重视。

一、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自主性, 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这是个性化学习规律所决定的。

在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要“求新求活”观念的影响下, 老师误解了“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的本义, 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表达都予以简单的肯定, 忽视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比如有老师在教学《背影》一文时, 设置了这样的个性阅读环节:这是一个——的父亲?有的学生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吝啬的父亲。其理由是“父亲与脚夫讨价还价”。对于这样明显误读的现象, 教师出于所谓的尊重竟然没有表示明确的否定。《背影》中父亲这一举动是无奈之举。父亲并不吝啬, 从给我准备的紫毛大衣, 给我买橘子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自主性阅读, 教师必须作出明确的指导, 否则, 学生离文本会越来越远。

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外在的学习方式, 更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能力的培养。著名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一论断是极为全面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倡导其最终的价值目标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实现其促进人的价值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在自主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二、合作学习

(一) 合作有形式更应有实质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 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 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 以全组每一个同学学好为目标。

合作学习目标应包括两类, 即学术性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十分重视学术性目标, 而忽视学生交往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在合作课堂中, 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否则学生会因为缺乏合作意识从而影响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 甚至严重削弱教学效果。

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让它们感觉到自己与小组同学是浮沉与共、休戚相关的, 自己的成功有赖于整个小组获得成功。若小组失败了, 自己也就失败了, 因此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努力, 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 合作学习不是三个和尚抬水喝, 而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我们常常在课堂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有人东张西望, 有人东拉西扯。或者是个别学生的表演。出工不出力的合作肯定是没有效率的。组员间上演“三个和尚抬水喝”喜剧, 没有思维的交锋, 智慧的碰撞。真正的合作是小组成员间拧成一股绳, 形成合力;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在合作中提升水平。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最初是这样定义的: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 发现问题, 搜集数据, 形成解释, 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形式。探究性学习贯穿于所有的学习活动中, 在自主中探究, 在合作中探究。

目前, 语文教学活动中探究性学习往往有这样的误区:

1、课堂探究有温度没有深度。一些语文教师在学生还没来得及认真阅读文本的情况下就开始组织学生讨论, 探究。学生在老师课前设计的几个“探究题”中争论不休, 课堂热闹不已, 许多老师常常把这种活跃的气氛理解为学生探究的投入。殊不知, 这样的探究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比如有的老师在教学《山中访友》一文时, 在学生对课文的基本感知都没有时, 提出让学生讨论探究:本文的作者是小孩还是大人?学生沉浸在无休止的争辩中, 这样脱离文本的探究, 是舍本逐末, 毫无意义的。

2、探究学习要有语文味。探究不等于简单的讨论, 不是将别人嚼过的东西再嚼一遍, 那样的探究毫无意义, 味同嚼蜡。真正的探究是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 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语文课的探究一定要有语文味。比如在教学《老王》一文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老王外貌”。有人认为, “作者对老王的这段外貌描写毫无感情, 缺乏美感”, 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 我们就会透过老王丑陋的外表看到他那颗美丽的心灵。同时, 让学生明白:写作中不必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 真情更打动人心。

当然, 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及成熟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广大语文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秉承“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认真学习课标理念, 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 语文课堂改革一定能够迎来明媚的春天。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鼓励自主阅读, 自由表达, 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将从教师引导, 尊重文本以及关注语文学科特点等角度谈谈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误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面“营改增”后事业单位的税务筹划思考下一篇:民歌教育与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