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2023-01-21

第一篇: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

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工程制图》是一门传统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课程遇到了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过去仅认为制图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只要掌握制图技能即可。但目前这个观

点与新形势下培养人应将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的要求不相符。为此,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重新考虑。

2. 过去从二维入手,用图样表达设计思想是与当时生产力相一致的,尽管产品从三维

开始设计,具有与人的思维过程相一致、容易实现等优点,但由于一直没有好的支持工具而不能实施。如今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从三维入手进行产品设计已经成为可能,并且一些现代化企业中已开始实施。但就制图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体系都是从二维开始的,已经贯彻了几十年且很习惯,一旦要从三维出发,显然要对课程体系和内容做根本性的调整。为此,需要认真研究以找出合适的新体系。 3. 机械类的学生学完制图课后,不仅应该能够画图、读图,而且还应能用图样表达自

己脑子里的设计思想。但由于过去此种能力的训练较少,因此他们往往只会照猫画虎,而不会构思表达,为此制图课程需要探索一条加强图样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4. 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手工绘图受到强烈冲击,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 的不平衡性,在现阶段下完全去除手工绘图训练是不合适的。为此,尽管制图课中需要引入计算机绘图,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比例还需认真研究,以便适合当今中国的国情。

5. 传统的模型、挂图是制图教学中必备的教具,如今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则为教学

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展现手段,尤其是使用虚拟技术更使过去许多表现受约束的情况得到改善,因此研制多媒体教学资源迫在眉睫。但是有了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否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还需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一、依托学科优势,从人才培养大目标出发,重新为课程定位并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要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要培养“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定位,课程组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教育部“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重点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对《工程制图》课程作了认真研究,首先充分认识本课程在人才培养大目标下所起的作用,摈弃了过去认为《工程制图》课程仅为专业课服务的狭隘观点;其次认识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门课程都应将其放在第一位,并且可以根据各个课程的性质将有所所为;最后再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工程制图》课程在新形势下的定位是工科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即: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能力、构思表达能力(机类)、计算机3D建模(机类)和2D绘图能力。

二、根据产品现代设计方法,构建三维实体设计表达方法和二维工程图表达方法并重的知识结构新

体系(能源动力类)

以往设计人员利用二维CAD软件进行产品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CAD应用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直接从三维入手进行设计则好处更多。首先,它更符合人们进行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其次,设计所得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数控编程、模拟与仿真等设计活动提供信息源,从而使CAD/CAE/CAM的信息集成、乃至企业信息化更大范围的信息集成成为可能。事实上,任何产品在设计构思时,人们头脑中的形象都是三维的,过去只不过没有一种方法能迅速实现人们头脑中三维形体的构建,而现在的三维CAD系统则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应该说从三维入手进行产品设计的这种做法更符合设计活动的客观规律。

就传统制图课程而言,它的体系仅是一个解决空间形体的二维表达与标注的体系,这与当时的传统手工设计是相适应的。而现代设计则不然,它的实践与需求除了保留二维表达与标注的基础外,还须转向图形的三维表达与建模。为此,西安交通大学率先提出了“建立以三维实体结构的表达方式为主干,以三维实体设计表达方法和二维工程图表达方法并重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培养现代化企业所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该项目的特点是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重新思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和内容结构,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对课程本身造成很大冲击,在全国图学会议上交流后反响强烈,得到了众多学校的关注,许多学校还开始了试点工作。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教材:

1).《3D机械制图》教材,续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2).《3D机械制图习题集》教材,续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3).《三维设计软件应用指南》教材,续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2.论文:

1). Xu Dan, Tang Yingping,qing yinglian: Two-dimensional Teaching in《3-D Mechanical Drawing》, Излательство《CTAHKИH》101472, The 11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Geometry and Graphics, 1-5,2004

2). Xu Dan, Tang Yingping and Qi Feng: Analysis of Teaching Results of 3D mechanicaldrawing,《PROCECDINGS 6th CHINA-JAPAN JOINT CONFERENCE ON GRAPHICS EDUCATION》2003

3). 续丹: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研究,工程图学学报,Vol.23,No5, 2002。

4).续丹: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探索,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Vol.20, 2000 5).续丹等: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教学体系,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6,2001 6). 续丹:Solid Edge用于教改初见成效,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Vol.9,2002 7). 王洪亮等:3D几何造型技术及其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冲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 科版),2003年

3.学生参赛获奖及撰写论文

1).学生参加由高教司、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EDS公司联合举办三维造型

设计大赛,获得全国唯一的一等奖,2002年

2).学生参加由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校solid edge 设计大赛 ,获得二等奖,2004年

3).《2003级大一本科生创新论文集》,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2004.6

4.获奖

1).《3D机械制图》教材获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2002科技进步奖

2).《3D机械设计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3).《3D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5年

三、树立工程观念,构建“画图——读图——构思表达”教学新体系,提高学生的图样综合表达能

力(机械类)

图样与文字相比,由于其描述简沽,形象直观,且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已成为工程界技术交流的重要“语言”。作为工科大学本科生的“技术语言”教学,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这种表达方法。

本课程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通常是从实物 (立体) 到平面图形 (画图);再从平面图形到想象出实物 (读图);而结合工程设计则需要从构思立体到画出平面图形。以往制图课程中只安排前两阶段,而第三阶段的训练则寄希望于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但希望常常因教学脱节而落空。本教改结合工程实际,安排了“画图一读图一构思表达”三个阶段的训练。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本课程的学习,也必将有助于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安排“根据功能要求,构思表达简单机械装置”的教学是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应用环节。力求达到(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2) 增强学生使用图样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3) 通过构思与表达实践,对什么叫“ 机械设计” 有启蒙式的了解。鉴于学生许多课程没有学过, 因此在构思环节中,只对图样表达提出一定要求,而对其它方面,如机器的结构、材料选择、刚度和强度计算等不作过高的要求。

本项目的特点是通过教学和实践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促使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于实际设计。构思表达的整个过程是以小组为考核单位的,实施过程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教材:

1).《机械设计中图样表达方法》,郑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2).《图样表达方法实践教程》,郑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2.论文:

1). 罗爱玲等:《图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评价》工程图学学报,2000年 第4期

2). 罗爱玲等:《关于图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工程图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 许睦旬等: 《在制图课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探索》,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0.4 3.获奖 《知识、思维、能力--制图课程三层次教学新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

四、优化教学内容,将传统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技术融合在一起(电气、电子类)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宽口径”人才的培养,制图课程的教学时数减少很多,又由于计算机绘图必将替代手工制图的趋势,所以对于电子、电气类的制图教学来说,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⑴是否引入计算机绘图教学(CG)?⑵CG所占的比例?通过教学研究认识到,对于电类学生来说,尽管学时较少,但掌握现代绘图方法很重要,因此CG一定要讲授。其次由于目前国内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只讲CG,完全放弃手工绘图训练也不现实。为此,我们将传统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融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去枝强干,讲授CG,但不占过多的课内学时(占1/8),更多的练习放在课外时间,通过资格认证方式(见6)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在较少时间内既掌握制图知识,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详见有关研究成果)。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教材:

1).《工程制图》,罗爱玲等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工程制图习题集》,许睦旬等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完成课题:

1).《图学基础课程少学时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校教改基金),经费1万,2000年

2).《3D机械制图机械类少学时三维体系教学中教、学、考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校

教改基金),经费1万,2002年

3.论文:

1). 关于《工程制图》课程改革发展的思考,图学教育研究论文集,2004年8月,机械 工业出版社

五、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并研制教学资源的精品

工程制图往往由于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差而感到非常难学,为了提高上课效率,教师在上课前,总要准备许多教具,其中包括模型、挂图、幻灯片等辅助教具。即使这样,也往往由于条件所限,一些问题教师很难表达清楚,学生也不够明白。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空间。尤其是像工程制图课程这种既有文字说明又有图形表达、既有平面作图又有立体显示的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更能充分体现各类媒体的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根据需要研制了多媒体课件,并对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课件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进行了立项研究,通过教改试点,不断总结提高。目前已将课件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并使“教师—课件—黑板—模型”四位一体达到理想的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可能,遗憾的是缺少网络资源,我们受教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委托开发《工程制图》网络课程。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合理运用多种媒体来反映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授课策略,力求将传统黑板难以表述的重点、难点展现出来,力求突出交互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该网络课程除具有教学内容外,还包括答疑解惑、网上自测、习题解答、在线讨论等多种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目前我们已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网络课程一套、电子教案三套、电子习题解答两套、虚拟模型库一个、5位教师的授课录像。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完成课题:

1).《工程制图》网络课程,教育部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经费20万,2000年

2).《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校“行动计划”项目,经费2万,2000年

3).《机械制图》(第5版)电子教案(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 2003年,经费5万元

4).《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立体化教材建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

),2003年,经费4万元

2.论文:

1).郑镁等:《工程制图》网络课程中教学设计的探讨与实践,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特约论文,2004年

2). 王宏明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3). 续丹: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 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0年

4). 张四聪等: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5). 罗爱玲等: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图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现代电子技术,2001年 11期

6). 张四聪等:《关于制图教学手段改革的认识和设想》,西安交通大学转变教育思

想教育观念研讨会论文集(续),1998年 3.获奖:

1).《工程制图》网络课程2001年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及网络课件类一等奖

2).《工程制图》网络课程2001年获第5届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优秀奖

3).《多媒体技术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第8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4).《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2004年10月,获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大学组优秀奖

5).《工程制图》多媒体课件,2004年获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优秀课件奖

六、增加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

以往由于制图课中能够用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时间较少,加上给学生提供的上机条件有限,因此学生很难达到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采取了3个措施:

1). 配合课外实践学分引入行业资格认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与一些

公司联合成立了授权培训中心,只要学生达到一定水平,通过考试程序即可得到该公司的资格认证书,同时还获得学校认可的相应的“课外实践学分”。这样做既可得到社会对学生所掌握技能的认可、也可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 2). 在课表上增加课外机时,以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从而加强实践环节。

3). 专门筹建一个用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机房,以解决上机难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完成课题:

1).《计算机绘图实验室建设》,校行动计划项目,经费96万,1999年

2).《计算机绘图技能训练及实践》,校教改项目,经费1万,2002年

2.成立机构:

1). Autodesk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授权培训中心(ATC)

(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ATC被殴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授予2004年读大中华区

优秀ATC)

2). SolidEdge软件西安交通大学培训中心

3.学生作品

七、整合资源入库上网,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基于电子版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较难,花费时间、精力都很多,但师生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目前就各门课程来说,全国的教学资源较多,但由于没有实现统一管理,因此浪费较大。为了节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资源共享,教育部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4年底开始着手组织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我校承担一个子项,完成《工程制图》教学内容集成方案的资源建设。该集成方案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销量最大的非机类教材(机械制图——何铭新、钱可强主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朱同均主编)为基础,完成资源的制作、整合、入库和管理。

集成方案中的资源涉及到10个内容,其中有:网络课程、电子教案、电子挂图、习题答案及解题指导、虚拟模型库、典型例题分析、教学设计与参考教案、自测题及答案、样卷及评分标准、以及工程实例。每个资源内容除自成体系外,还需将所涉及到的各种素材(如图形、图像、二维或三维动画、视频、虚拟模型)按一定规则放入素材库。一旦使用者需要时,就可从库中任意选择媒体素材,从而组织起自己一份新的教案或讲稿。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完成《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集成方案资源建设》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经费 4万,2005年。

2).提供涉及到10个内容的集成方案素材库一个。

第二篇:《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机械自动化 学时数: 36 学分:2 •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 工程化学基础 》是非化工类各专业培养现代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必修基础课,是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本科)化学类课程的终结课程,将为工科非化工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化学理论知识基础。本课程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出发,结合工程材料、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信息传递、生命科学等当今五大领域的有关化学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物质变化的观点和能量变化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 •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系统、相、物质的量及反应进度的概念。 重点;相的概念。

难点:反应进度的概念和表达式的导出。 第二章 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 6学时 )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具有复杂化学组成的物质、高分子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生物大分子、晶体与非晶体、固体吸附剂、固体废弃物、石油、表面活性剂、大气相对湿度、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气溶胶、等离子体等概念。水的性质及其应用。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条件和相关计算。 难点:稀溶液依数性的相关计算及应用。 第三章 物质的结构和材料的性质(6学时)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 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四个量子数。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能级跃迁和光谱分析。化学键。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能级跃迁和分子吸收光谱。高分子的结构和高分子材料。晶体缺陷。能带理论。陶瓷的结构和性能。复合材料。 重点:离子键理论和共价键理论;四个量子数表征的意义和可取数值。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涵义。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能源( 8学时 )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热力学能、热效应和焓变、等容过程的热和等压过程的热、标准摩尔焓变、热力学能变和焓变的关系;化学反应的自发性、熵、吉布斯自由能、自由能判据;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电池、电极电势的产生、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的应用;化学电源、新能源。 重点:化学反应焓变和自由能变的计算、反应自发性的自由能判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用活化能与活化分子观点进行解释);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化学平衡移动;标准电极电势及其应用。

难点:熵、自由能的概念;电极电势产生的原因(双电层理论)。 第五章 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自学 )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酸碱理论、酸碱的电离常数、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溶液 pH值及其计算。溶度积、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水资源概况、水体质量、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重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与相关计算(弱酸、弱碱、水解盐、缓冲溶液的 pH 值计算;以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形成和溶解的相关计算。 难点: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其应用的相关计算。 第六章 金属腐蚀和材料保护(6学时 )

要求一般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有:金属的化学腐蚀、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极化作用、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金属的腐蚀速率、材料和介质的合理选择、电化学保护法、电化学腐蚀的利用;光合作用和氧源、氧自由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光稳定剂和抗氧剂、氧指数和阻燃剂、填充剂和偶联剂、化学镀和塑料电镀。 重点:金属腐蚀的主要机理及其防止方法 难点:电极的极化作用及其产生的影响。 •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期末考查。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树立能量变化观点,并能利用化学原理和相关知识解释和处理实际问题。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 30%,考试成绩占70%。 •

建议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 《工程化学基础》 陈林根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普通化学》(第四版)

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3] 《无机化学》(第四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类专业(除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类)化学基础课编写的教材。其特点是取材精练,突出化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实际应用,反映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

全书共10章,包括化学反应基本规律,溶液中单相和麦相平衡,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基础,化学与材料,非化工类生产中的化学知识,化学与环保,能源与化学,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与消防,化学与日常生活。前4章内容属于化学原理部分,是本书的基础,后6章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既重大又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属于现代社会文明的几个相对独立的专题,既有专业性,又有科普性。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本科生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自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三篇:《软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编码、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项目计划与管理。

根据培养基层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软件项目开发和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软件开发的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先修课要求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的知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软件与软件工程,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式,结构化分析、设计与编码,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编码,软件的评审、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

基本技能:能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

重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

难点:需求分析、软件测试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 本课程概念较多,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面授和电视录像)为主。

2. 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每章课后应安排作业,作业应让学生尽可能在CASE环境下进行。

3. 对课程中关键性概念、设计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4. 如条件许可,应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授课、答疑和讨论。

五、教学要求的层次

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

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学分数

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授课时间为50学时(含面授、录像学时),大作业课时为22学时。总学分数为4学分。

二、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的配合

1. 课程以文字教材为主(包括主教材和实验教材两部分),•文字教材担负起形成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任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形式。因此教材要概念清晰、便于自学。在内容上要使所用的名词术语符合国家通用标准,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反映当代最新技术及应用。

2. 录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3. 努力实现网上教学。

三、主要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一> 软件工程概述 <二> 可行性分析 <三> 需求分析 <四> 概要设计 <五> 详细设计

<六>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 <七> 编码

<八>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 <九> 项目计划与管理 合 计

授课学时

4 2 6 6 6 8 6 10 2 50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 软件工程概述

教学内容

1.1 软件

1.1.1软件的发展

1.1.2软件的定义

1.1.3 软件的特点

1.1.4软件的种类

1.2 软件工程的概念

1.2.1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定义

1.2.2 软件工程的目标

1.2.3 软件工程的原则

1.3 软件生存周期与软件开发模型

1.3.1 瀑布模型

1.3.2 原型模型

1.3.3 螺旋模型

1.3.4 基于四代技术模型

1.3.5 面向对象与组件模型

1.3.6 混合模型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了解:软件生命周期及软件开发的各个模型 2 可行性分析

教学内容

2.1 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2.2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2.3 系统流程图

2.4 成本/效益分析

教学要求

了解:可行性分析的步骤 3 需求分析

教学内容

3.1 需求分析的任务与步骤

3.1.1 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 需求分析的步骤

3.1.3 需求分析的原则

3.2 需求分析方法

3.2.1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3.2.1.1 基本符号

3.2.1.2 基于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3.2.1.3 数据字典

3.2.2 面向数据结构的分析方法

3.2.2.1 Jackson系统开发方法

3.2.2.2 Warnier-Orr方法

3.3 需求规格说明与评审

教学要求

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

理解:需求分析的任务和原则 4 概要设计

教学内容

4.1 概要设计的任务与步骤

4.1.1 概要设计的任务

4.1.2 概要设计的步骤

4.2 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4.2.1 模块化

4.2.2 抽象

4.2.3 信息隐藏和局部化

4.2.4 模块独立性

4.2.5 结构设计的评价原则

4.3 概要设计的方法

4.3.1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4.3.1.1 基本概念

4.3.1.2 变换分析

4.3.1.3 事务分析

4.3.1.3 设计优化原则

4.3.2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4.3.2.1 Jackson方法

4.3.2.2 Warnier-Orr方法

4.4 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

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设计的概念与原则,概要设计的步骤、方法

了解:概要设计文档与评审 5 详细设计

教学内容

5.1 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5.1.1 详细设计的任务

5.1.2 详细设计的原则

5.2 详细设计的方法

5.2.1 程序流程图PFC

5.2.2 N-S图

5.2.3 PAD图

5.2.4 HIPO图

5.2.5 过程设计语言PDL

5.2.6 详细设计方法的选择

5.3 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

教学要求

掌握:详细设计方法

了解:详细设计规格说明与评审 6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教学内容

6.1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6.2 面向对象分析

6.2.1 确定对象

6.2.2 确定属性

6.2.3 定义操作

6.2.4 对象间通信

6.3 面向对象设计

6.3.1 面向对象设计概念

6.3.2 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6.3.3 程序构件及接口

6.3.4 细节设计

6.4 UML方法

6.4.1 UML的发展与特点

6.4.2 UML的表示法

6.4.3 UML的开发步骤

6.5 面向对象实例分析与设计

6.5.1 建立用例

6.5.2 确定表

6.5.3 设计对象的交互作用

6.5.4 指定联系

6.5.5 寻找继承

6.5.6 分析对象行为

6.5.7 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教学要求

1. 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了解: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及UML的开发方法 7 编码

教学内容

7.1 程序设计语言

7.1.1 程序设计语言分类

7.1.2 程序设计语言特点

7.1.3 程序设计语言选择

7.2 编程风格

7.3 编程效率

7.4 编程安全

7.5 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教学要求

1. 掌握:一般的编码原则

2. 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特点 8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

教学内容

8.1 软件质量的定义

8.2 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8.3 软件质量保证策略

8.4 软件质量保证活动

8.5 软件质量保证标准

8.6 软件评审

8.7 结构化的软件测试

8.7.1 软件测试的概念和原则

8.7.1.1 测试的概念

8.7.1.2 测试的原则

8.7.1.3 测试的方法

8.7.2 软件测试技术

8.7.2.1 白盒测试

8.7.2.2 黑盒测试

8.7.3 软件测试的步骤

8.7.3.1 软件测试过程

8.7.3.2 软件测试步骤

8.7.3.3 单元测试

8.7.3.4 综合测试

8.7.3.5 确认测试

8.7.3.6 系统测试

8.7.4 纠错技术

8.8 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

8.8.1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模型测试

8.8.1.1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正确性

8.8.1.2 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模型的一致性

8.8.2 面向对象的测试策略

8.8.2.1 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

8.8.2.2 面向对象的组装测试

8.8.2.3 面向对象的确认测试

8.8.3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用例设计

8.8.3.1 测试用例设计蕴涵面向对象的概念

8.8.3.2 传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适用性

8.8.3.3 基于故障的测试

8.8.3.4 面向对象编程对测试的影响

8.8.3.5 测试用例与类的分层

8.8.3.6 基于脚本的测试设计

8.8.3.7 测试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

8.8.4 可用于类层次上的测试方法

8.8.4.1 面向对象类的随即测试

8.8.4.2 类层次的分割测试

8.8.5 类间测试用例设计

8.8.5.1 多重类测试

8.8.5.2 按行为模型导出的测试

8.9 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

8.10 软件维护

8.10.1 软件维护的定义、分类、特点

8.10.2 软件维护步骤及组织

8.10.3 软件的可维护性

8.10.4 软件维护的副作用

8.10.5 逆向工程和再生工程

教学要求

1. 掌握:软件质量保证的概念、策略和方法,软件评审或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2. 了解:软件维护过程 9 项目计划与管理

教学内容

9.1 软件项目特点、管理的特殊性及软件管理功能

9.2 确定项目的工作要求

9.3 确定软硬件资源

9.4 人员的计划及组织

9.5 成本估算及控制

9.6 进度计划

9.7 软件配置管理

9.8 软件管理方案

教学要求

了解:项目计划与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四部分 课程大作业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及实际的应用,配合讲课,设置以下课程大作业:

1. 结构化分析

2. 概要设计

3. 详细设计

4. 测试

5.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6. 面向对象编程

7. 面向对象测试

实施要求:

1. 课程大作业的1-4使用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5-6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可以设计一个大例子,用两种方法来做,也可以分别做两个例子。

2. 建议大作业之前有作业辅导,2学时。

3. 建议作业完成后进行讨论,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总结,2学时。

4. 建议使用CASE平台及其他工具平台。

第四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工程造价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建构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项目的确定以行业专家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共包括08规范、09定额、平法规范的使用、房屋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施工图等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组织教学,融合预算员、施工员等考证的标准倡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并掌握技能,让学生认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在工程造价专业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能独立掌握计量与计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每个项目都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通过多媒体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训练等多种途径和案例分析、模拟练习等活动项目来组织教学,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训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各种操作技巧。

1、教材选用或编写

(1)在行业专家对工程造价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级标准考核要求,以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结构以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通过指导、技能训练、教学实践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学习一体化的活动,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等方式来组织编写,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和实践,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

(3)教材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要具有前瞻性,应体现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立足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以实践性实用性内容为主,尽量做到文字表述要通俗简练,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启发性、趣味性和指导性,并应为教师留有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创新的空间。

2、教学方式改革

(1)在实际教学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任务引领型项目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能力,并能正确快速的识读及计算工程量和组价。

(2)本课程的关键在于“练”。应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教师示范教学,学生进行实地操作,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操作,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练习中逐步达到目标,在活动中树立苦练操作基本功的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景式教学,以不同形式或生动的表述,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提高算量和计价水准。

(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教学评价改革

(1)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突出阶段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课堂训练、技能比赛、任务模块测试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2)强调目标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灵活运用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给与鼓励,并综合评价学生。

(4)强调课程结束后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4、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建立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将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实训合一,使之具备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的功能,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2)注重开发比较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实训指导手册,创设生动形象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利于学生在游戏中不断提高兴趣和操作技能。

(3)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4)充分利用优势,利用行业资源,建立实验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磨炼自己,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第五篇:杨志刚《建筑工程测量》 课程改革总结

理实一体化” 课改方案

一、为什么改

近年来,随着测绘事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上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这迫切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改革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怎么设计的方案

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

1、教材的改革

2、教学内容的改革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4、考核方法的改革

三、如何实施的

1、教材方面

我重新选定了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附带有学习光盘,内部有习题集、参考图集、测量应用程序等资料可供学生参考学习,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查阅资料、计算测量成果、扩展知识面;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介绍的测量仪器也是当下比较先进且施工单位应用最广泛的。对于测量操作过程和方法的叙述也比较详细,并且在测量过程中的施工规范也是最新的,做到了教材与规范的统一性,使测量教学情况紧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是工民建专业的基础课程,我们就不能按照测量专业的思路去讲,过分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应该专业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

突出专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调整课堂上的教学知识,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重点讲授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坐标测量测四大知识点,在讲课过程中减少传统光学仪器的测量原理与使用的讲授课时,增加全站仪和GPS全球定位仪的测量原理与使用,增加测绘软件的使用内容等讲授。

调整实践内容,例如在利用水准仪测量高程的实训项目中,开始在校内布设一条支水准路线进行测量,实践项目较少,经改革,我在校内布置了多条水准线路,并且增加了闭合圈的点位高程测量,在测量之前我还会给学生难易程度不同的测量任务,只有完成任务的小组才有资格测量更难的线路,这样各小组之间无形的就会形成竞赛,就可以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教学内容增多,测量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我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进行了改革

(1)讲授法:

我结合所讲的内容,在上课时除传统的板书外,每一章节都制作了PPT课件。 在讲到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的基本操作这些具体的、有严格规范要求的、实用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时,我还准备一些视频资料,在这些视频资料里有各种规范的操作方法以及测量时容易出错或忽视的地方,对于一些需要学生注意的地方我会加以强调。这样既可以解决在室外实训操作课上讲解时学生比较容易分心、重点记得不全、某些操作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还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兴趣。 (2) 演示法

在讲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时,将仪器带到班级, 通过实物演示的方法进行讲解 (3)项目教学法

按照从个人独立到团体协作、由简单到复杂两个原则布置测量任务 个人独立:要求每名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独自完成仪器的安置与调平,例如水准 仪调平时间在30秒之内,经纬仪调平时间在2分钟之内,并且进行分组对抗,假 如我们有5个小组,每组4人,那么我们就进行4次仪器安置速度竞赛,每次竞赛 每组选一人参加,第一个完成调平的给自己组5分第二个调平的加4分以此类推, 最后总分最高的小组有会给予加平时分的奖励,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的去练习 仪器的安置。 团体协作:当学生掌握了测量方法以后,就要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我所布置的测 量任务,每一个测量任务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组员之间的配合,例 如每个小组4个人,每个人的分工都不同,有观测的,有立塔尺的,有记数的, 有复测的,这样就能很好的锻炼同学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只有团结,积极向 上的团队才能很好的完成测量任务。

由简单到复杂指的就是我给学生布置的测量任务, 拿角度测量实训为例,先让学生在一个固定点位进行测量,来熟悉角度测量的方 法,之后布置一条转折路线,让学生测量这条线路的个转折点的转角,最后给各 组一张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上的数据去实地放线;这样就可以比较系统的培养 学生施工放样的能力。 (4)分组讨论法

例如钢卷尺量距,布置一条超过100米长的测量线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 分组讨论,仪器设备自己挑选,制定出合理的测量方案。 最后评出测量最准确 的小组。

(5)现场教学法——在讲授测量实践操作应用时,可以带学生去我们系的校外实训实训基地万路集团或者天润华城集团,进行现场讲授测量方法,实现教学与生产和社会实践零距离,。

大部分学生在建筑施工场地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而建筑施工测量则是必不可少 的一部分,所以把测图和放样内容综合起来在校内进行进行集中实训,可加深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集中实训之后进行测量技能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锻炼测 量技术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回头看效果如何

经过课程改革 学生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做到了每名同学都能熟练使用测量仪器;11级全体同学通过中级和高级测量员资格考试,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五、下学期改进思路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测量实验场地简单,在测量实训时没有固定的场地,每年都需要布设临时点位。校园里地形通常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高差,没有已知的控制点,这样教师在学生测量结束后,很难检核学生测量数据的正确性;下学期我准备建立稳定、规范的实训场地;为检验学生的实训成果,建立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建筑物定位放样、曲线施工放样、土石方计算等符合测量规范的校内、外实训场地,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保证了实训的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部半年度工作报告下一篇:工程监理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