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2-12-02

第一篇: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

追星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致永远的哥哥张国荣

很多人都曾问我:你的偶像是谁?想了很久,还是摇了摇头,没有。我一直都觉得,偶像崇拜无非就是人云亦云,一群人没头没脑地追着一个遥不可及的人做梦。他有着光鲜亮丽的生活,他住着保镖把守的独栋别墅,他有着令人脸红心跳的外形。他拥有许多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得到的人生财富,在他身上能实现你对自己未来的全部幻想,所以你追随他,你崇拜他。只是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虚无缥缈,未来需要我们自己动手创造而非幻想,我更愿意在现实中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各构造自己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我看了的灰的《与他共度六十一世》。没有荡气回肠,只有淡淡地叙述,淡淡地描写,却无端的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原来真的有人,身在诡谲的娱乐圈,无权无势,也能自始至终保持纯真和美好;原来真的有人,身家过亿,风华绝代,却平易可亲,温柔的问候自己遇到的每一个人;原来真的有人,因抑郁症喜怒无常,却能在生命最后的三个月里表现如常,仔仔细细地安排好身边所有人的生活。知道他的人都有点无奈得想笑,他就是这样的人:明明最后在娱乐圈的地位已经无人企及,却偏偏是个善良的大男孩,想方设法地把温暖和快乐送给他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都不叫张国荣为张国荣,我们更喜欢叫他哥哥。

我不太愿意称哥哥为偶像。偶像可以换,可是哥哥却是足以影响我一生的人。二十二岁时,哥哥以亚洲歌唱大赛亚军出道,与“丽的”电视台签约,参与一些综艺节目,也出品了第一张专辑,但是全英文的唱片在香港并不受欢迎,销量极差。这年的某一天,有制片人出价六千八百元,说的是请他在《红楼梦》里扮男主角贾宝玉。

你若知道哥哥在早年访谈中曾经说过自己最爱看的书是《红楼梦》,就知道他对此事会多么兴奋雀跃。刚刚踏入演艺圈的懵懂少年,凭着满腔热情,希望开辟新天地,迎头遇上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做主角,而且是自己最喜欢的《红楼梦》的主角——他怎知道这部名为“红楼春上春”的电影其实是《红楼梦》的风月版。哥哥是直到影片开拍之后才知晓,但是合同已签,待要退步抽身,已然不能:“走在街上分分钟会被打死!”“以后再接拍电影,我一定会要求先看完整剧本,不要再上这样的当。”

这便是他刚踏入演艺圈的情形。此时的他,深刻感觉到的只有满心的委屈和不快乐,许多人只知道后来的他身家过亿,万人追捧,谁知道他在这二十多年的旅途上付出多大代价,熬过多少沧桑?

若不是多年以后他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巨星,被八卦媒体以大标题刊出猛料:《张国荣曾拍“春上春”;第一次即被“卖猪仔”》,恐怕不会有人记得这部年代久远的烂片。

好在,成年后的他早已看开。对于其他人有意无意的探问,他本人的反应倒也不是很难堪,只说是上了当,被逼着拍的:“讲起拍这戏也是满腔辛酸,但那时候不拍是不行的。”他的朋友建议:“不如把这部片子全买回来,免得在市面流传?”他说:“管它呢,也好让大家看到我以前受过不少委屈,捱过不少苦。”——不能不说:够洒脱,够智慧。英雄莫论出身,不拘小节者方能成大事,如果遮遮掩掩,欺世盗名,对过去的挫折打击全部斤斤计较,他成不了后来的哥哥。

不知道,那个时候,是否有人留意过他?是否料想到他日后的成就与风华?

彼时的哥哥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因激动而误接了风月片,毁约是不成了,只能硬着头皮上。只是于哥哥而言,既然演了贾宝玉,那势必是要尽全力演的。我想,这大概是我从哥哥身上得到的最珍贵的情感: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不管是人还是事物,不管你是愿意还是被迫,既然你已经将他或者它从别人手中接过,那之后的事情便是你的责任,你必须全力以赴。这种情感态度,不得不说,对我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莫大的影响。像是某种药物,慢慢渗透进血液,一点一点地、微不可查地改变了你。

二十年后,不止一个两个人遗憾他没有演过贾宝玉,说唯有他才能演绎出那种“浊世佳公子,翩翩美少年”的风采,这些人又可曾知道,他其实是演过的?也许要看了这部尘封已久的烂片,大家才会知道哥哥的风采也并不是与生俱来,是多少年的积淀与磨练,才能让这个稚嫩的少年焕发出炫目的光芒。

之后的日子,哥哥在不断地积淀和磨砺中,终于星途大顺,身价过亿。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时的哥哥应该盛气凌人,就算是指颐指气使也没有什么不对。只是哥哥到底是善良的人。他从一个小小少年到如今明星大咖,经历过太多的委屈和不开心。他明白,每个想走到他今天这个位置的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他想,是不是他可以做点什么来帮助这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努力的人。于是哥哥便开始留意提携那些他遇到的演艺圈后辈 。其中不乏现在众所周知的港台大咖,如黎明,古天乐,王力宏,舒淇,莫文蔚,袁咏仪,张卫健,张柏芝,古巨基,杨采妮等等。

张学友也曾在日后回忆:“其实我不比他年轻很多,只是比他少几岁,但是他觉得我是他的弟弟,便真的把我当作一个弟弟一样的去照顾。无论在起居饮食上,还是对我有什么意见、提点,他都是这样。”

我想,哥哥的这份胸襟,“善良”二字是无法完全的表达出来的。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荣誉和地位,只有哥哥。他试图在自己有能力、有地位的时候帮助他遇见的每个人,给予他们最多的关心和快乐。

这和现在的炒作不同。哥哥所做的事情真的就像是哥哥在照顾弟弟妹妹的感觉,不管是责备还是赞扬,都是那么自然而又情真意切。这应该是我在哥哥身上得到的又一个珍贵的情感:真诚。对人对事,刻意的帮助只会显得矫揉造作,而真诚则会让人如沐春风。不是没有遇到过那些带着面具和你交往的人。看着他们形单影只,我并不觉同情。他们不愿以诚相待,别人自然也不愿意和他们亲近。反过来看自己几年来真心以对,好歹难过时身边也能有不少朋友陪着。我想,哥哥其实也帮到了我

只是,哥哥有着向日葵般的热情,却有着流星似的生命。2003年4月1日,愚人节,上天终于忍不住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晚上18点43分,哥哥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二十四楼健身中心坠下,终年46岁。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撼整个华人社会。在坠楼前,他在写下的纸条中说:“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这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他在遗书中仍旧不忘感谢各位朋友、唐鹤德先生以及他的医生。

我无法想象,一个受抑郁症折磨而自杀的人,在遗书中却依旧不曾忘记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写到这里我几乎要流下眼泪。哥哥一生没做过坏事,几乎都在替别人着想,却要忍受“发作起来时痛得好像要把他的肉都撕开了一样”的病情,最后失控自杀,生命坠落。

为何这样?

我多么希望人生可以像一部电影,可以任意地修改,回放,那么哥哥的电影一定使许许多多的人努力将片子倒回,改掉,让岁月繁华继续上演,让他的才华得以发挥,让他的梦想能够实现,让他远离病魔侵袭,让他有机会为世界演出,让他为“优雅地老去”做最圆满的诠释。

我记得当时有媒体称,“张国荣的离世会使得民众自杀率升高”。所幸,并无任何人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哥哥离世的哀恸。哥哥也必定是极不愿意的。哥哥说他一生没做过坏事,我想这必定是包括生前生后。哥哥一生温柔待人,尽其所能的给予别人帮助和快乐,在自杀之前不忘感谢他人帮助。他必定是希望我们以一种积极、正面的方式来怀念他。

他的真诚开朗不需要我们刻意模仿,因为我们无法忘记。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哥哥值得反复欣赏,珍重收藏。这里有无穷无尽的感动与震撼,欢笑与泪水,共鸣与领悟,敬爱与痛惜。

多谢你,哥哥。让我在生命中曾经遇到你,你曾经付给世界整颗心,我必将以你为榜样,待人以真诚。多谢你,让我以你为信仰。只是看着与你相关的书,听着与你相关的歌,我就能一点点的了解你,一点点的看到人之初本的纯真和善良。我们做着你曾经做过的事:敬学敬业,真诚待人,感恩他人的帮助······只因为这会是你想看到的。

以不好的人为榜样,会越来越坏;以善良的人为榜样,会不知不觉更善良。多谢你,让我遇见的是你。

080311143 小学教育(师范)

张燕

第二篇:第四单元 追星对青少年的影响教案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重要方式。思想品德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识基础,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走出“追星”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追星”观。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追星”现象,能够深刻剖析“追星”利与弊,学会将“追星”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3、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追星”是一种正常现象,理解“追星”的原因,掌握“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追星”的利与弊,偶像崇拜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充满矛盾的时期,因而很容易盲目追星。有的学生甚至因迷恋偶像而忘记了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很多学生对明星崇拜的原因是什么,有利还是有弊,应怎样“追星”,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所以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准备辩论《“崇拜明星”的利与弊》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课: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某个人的成功而欢呼雀跃;又因这个人的失败而悲痛欲绝;为了能和这个人见上一面而不惜千里迢迢,散尽千金;又因为这个人的影响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的轨迹。这些人是谁?又是谁令他们如此神魂颠倒呢?或许你能从下面的短片中寻找出答案。

播放短片《杨丽娟疯狂追星酿惨剧》

(故事大概:疯狂追星女杨丽娟(兰州人)自1994年迷上刘德华后,父母为达成女儿心愿倾家荡产。父亲去年为让女儿筹募旅费,甚至想到了卖肾;如今,杨丽娟已如愿当面见到刘德华,可仍不满足于只与偶像留影纪念。3月26日,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竟是希望刘德华再见女儿一面。)

教师:看了视频(或通过这个故事),你如何看待杨丽娟的“追星”行为?你“追星”吗?为什么要“追星”?她的追星行为对她个人以及家庭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各抒己见:略。

教师:的确,他们或喜或悲只因心中牵挂的那颗“星”。也许今天在场的你我也在其列,也和他们作着同一件事——“追星”。

在这个“群星璀璨”“星光灿烂”的时代,“追星”成为时下流行的一种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透视“追星”

活动一:我为“星”迷

教师:今天老师首先客串一下访“星”记者,采访一下同学们: 教师展示多媒体或者给学生朗读《今天你追星了吗?》

内容:

1.你追星吗?能告诉我他的职业吗? 2.你为什么要追星?

3.用几个词概括一下你心中的星,并说明你喜欢他的原因。 教师: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 教师:经过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请各组代表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1:我喜欢成龙,因为他英俊潇洒,有真功夫,拍武打、枪战等危险动作也不用替身,看他演戏特别真实。另外,他是个好心人,慈善家。

教师:说得非常好,我也这样认为,这说明你不仅喜欢他的外表,更喜欢他的技艺、品格,乃至乐于助人、英勇善战的精神等。

学生2:我喜欢周杰伦、蔡依林、谢霆锋、超级女生等那些年轻明星,因为他们不仅年轻时尚,而且唱的歌好听,能反映我们的心声,我们就象有共同语言,他能给我们带来乐趣。

教师:好,这就说明我们中学生追求时尚,寻求刺激,恰巧这些年轻的明星唱出了我们的情感共鸣,让我们找到了精神寄托,也为我们平淡的学生生活添加了一把盐。

学生3:我喜欢在人民大会堂领到500万奖金的科学家,他们用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祖国和人类做出了贡献,为家乡父老争了光,将来我也想成为科学家。

教师:说得太好了,我觉得科学家更应成为每一个中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或许不很时尚,但他们那种勤学苦练、上下求索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4:我喜欢刘翔,因为他获得了奥运田径金牌,被称为“中国飞人”。

教师:小结并同时板书: 追星问题产生的原因 :(板书)

1.中学生进入少年期后,人生理想问题第一次成为自己的“困惑”,因而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发生“矛盾”时,明星恰恰就寄托了自己的一些希望和梦想。

2.在“追星”的过程中,可以满足自己的精神寄托,情感共鸣的需要。 3.通过“追星”,可以寻求刺激、追求时尚、追求浪漫等。 总之,“追星”是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正常现象,有一定的合理性。 教师: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追星”在青少年中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选择什么样的明星作为偶像,或崇拜明星什么样的精神,或怎样去“追星”,对我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活动二:众人论星

教师:在当今社会,“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有人为了他们,可以花高价看他们的演唱会;有人为了他们,甚至刻意去改变自己的性格。看到他们时尖叫,甚至是热泪盈眶。部分家长为了阻止孩子追星,伤透脑筋,而年轻人却以追星为“时尚”。追星本身无所谓好坏,但是怎样追星,对明星崇拜到何种程度,却有是非利弊之分。那么崇拜明星对我们青少年来讲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弊呢?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课堂小辩论。

(根据学生事先搜集的资料站在自己支持的观点的立场上进行辩论) 辩论主题:“崇拜明星”是否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正方:崇拜明星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反方:崇拜明星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辩论过程:略。

观点示例:

正方:各位同学,我方的观点是:崇拜明星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当今社会,追星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流行。我们认为适当的追星可以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色彩,使我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轻松,还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还能给我们的人生许多有益的启示。许多明星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心血和汗水。他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明星的坚强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比如郑智化,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身残志不残,毅然选择了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演艺。他靠坚强的意志,唱出了许多好听的歌,大家都熟悉的《水手》就足以证明:“……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崇拜吗?还有,就拿现在许多中学生崇拜的歌星周杰伦来说吧,他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全靠自己的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在成名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创作,写了不少好歌,如歌曲《蜗牛》就已经被上海某中学选为校歌。难道这种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像这样的明星可谓不胜枚举。不仅如此,追星还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与文化娱乐业和电影业的发展。譬如,如今鼎鼎有名的好莱坞和每年一度的奥斯卡,这两个奖项推出了一系列影视大片,也推红了众多的国际影星,对美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众多追星者的支持,它的知名度怎么可能响誉世界呢?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崇拜明星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反方:各位同学,我方的观点是:崇拜明星不利于青少年成长。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满世界的“星”扑入我们的视野,令人眼花缭乱。它既丰富了社会的业余生活,却同时也给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在我班就有这么一位学生,他崇拜歌星郑伊健,在他的桌子上、书本上、文具上到处贴满了郑的相片,有关郑的事情,他是无所不知。由于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追星上,因此在学习上他的注意力分散了,表现为有事无事常显出若有所思状,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更有甚者,为了能见偶像一面,不惜旷课逃学去目睹偶像的风采。不仅如此,许多中学生盲目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在生活上互相攀比,给家庭也带来不小的经济负担。有人曾对某市的一百多个学生作过此类调查,有94%的学生有过购买偶像的相片、海报、写真集等此类物品的行为,而其中经常性购买的就占57%。我方还了解到外面商店关于此类商品很多,但价钱都比较贵,一张海报一般在2元到25元左右,一张CD盘一般在10元到30元左右,而一本印刷精美的偶像写真集甚至卖到几百元的都有。这对于我们这些没有经济收入的中学生来说,经常性购买这类物品无疑将大大增加家长们的经济负担,甚至使有些同学走上邪路。初中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好奇”、“猎奇”是初二学生的最大特点,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在这个阶段,盲目地崇拜明星不光会影响学生对文化知识、创新技能的学习,更会造成学生好高骛远、好吃懒做的习惯。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崇拜明星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老师现场采访一部分同学:

1.请问你是追星族吗?你最崇拜的明星是谁?说说你崇拜他(她)的理由。

2.你认为追星对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3.在对待追星问题上,你认为青少年学生和父母亲以及老师之间往往存在着哪些分歧?为什么?

观众自由发言:略。

辩论结束,教师点评:刚才同学们的辩论非常精彩,在这场辩论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很强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老师感到很高兴。那么,究竟应不应该追星,“追星”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样的影响,相信通过刚才的辩论,同学们对此又有了许多新的认识。总结大家的观点,在这里,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第一,崇拜明星或偶像并不是不好,但如果过于追求其外貌,或对于崇拜其动作的潇洒,或所谓的“酷”而大加崇拜的话,追星就会变了味。正如刚才同学所说,我们应该学习和欣赏明星的精神、内涵、本质,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二,崇拜明星还应当适度。有的同学崇拜明星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追星,这势必会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在经过刚才的唇枪舌战之后,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来欣赏歌曲SHE组合演唱的歌曲《Super star》。

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歌曲《Super star》。歌词大意: 笑 就歌颂 一皱眉头就心痛 我没空理会我 只感受你的感受 你要往哪走 把我灵魂也带走 它为你着了魔 留着有什么用 你是电 你是光 你是唯一的神话 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 你主宰 我崇拜 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爱你 You are my super star 手不是手 是温柔的宇宙 我这颗小星球 就在你手中转动 请看见我 让我有梦可以做 我为你发了疯 你必须奖励我 你是意义 是天是地是神的旨意 除了爱你 没有真理 火 你是火 是我飞蛾的尽头 没想过要逃脱 为什么我要逃脱 谢谢你给我一段快乐的梦游 如果我忘了我 请帮忙记得我

教师:我想这首歌可能唱出了很多狂热的“追星族”们的心声:“你要往哪走,把我灵魂也带走,它为你着了魔,留着有什么用……。” 对此,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同学谈感受:略。

教师:追星如果崇拜到这种地步,那真是可笑又可悲。由此看来,追星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因为崇拜明星而迷失了自我。对了,你听说过吗?内蒙古有一所中学的学生都是“追星族”。不过他们追的可不是歌星、影星、球星,而是他们身边的“星”。这些“星”就是:尊师星、礼貌星、学习星、卫生星、团结星、文体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资料吧。

多媒体出示(也可播放录音):

据报载:内蒙古一机二中的学生都是“追星族”。不过他们追的可不是歌星、影星、球星,而是他们身边的“星”。这些“星”是:尊师星、礼貌星、学习星、卫生星、团结星、文体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该校开展的“树十星”活动改变了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十星”并非由老师来任命,而是由学生们自己评选心目中崇拜的“偶像”。每当召开“评星”的主题班会时,同学们都围绕自己申请的“星”在全班同学面前汇报自己的成绩、优点、长处,充分地展示自我。学习好的申报学习星,文艺体育强的申报文体星,有的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不理想,其他方面都挺好,同样可以申报八星、九星。接下来进行的“评星”过程,也是一个肯定成绩、纠正不足的极其重要的教育过程。在全班学生人人申报的基础上,由班委会和任课老师组成的评委会对每个学生申报的每颗“星”都要逐一进行评议。对于表现好的,就充分肯定其成绩,对于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就

中肯地指出其不足。每逢期中、期末,学校都要为“八星”以上的学生佩带“星级纪念章”。 因为“树十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一个“差生”,因此,平时只顾学习的所谓“好”学生,开始注重劳动、文体等其他方面了;而学习成绩不大理想的同学,也甩掉了自卑。“树十星”活动为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

教师:其实,在我们班级中就有许多类似这样的“星”。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当当追星一族,追追我们身边的这些“明星”吧。

活动三:现场评星 多媒体出示活动内容:

要求——评选班级“十星”学生:尊师星、礼貌星、学习星、卫生星、团结星、文体星、纪律星、公德星、劳动星、仪表星。

标准——《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规则——①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经过大家讨论选出候选人。 ②每组同学通过举手表决或投票的方式选出班级“十星”。 ③用投影将每组同学选出的班级“十星”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④请得票最多的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盲目追星的心理取向引导到崇德、勤学、文明、守纪的正确轨道上来)

教师:真没想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如此多闪耀的群星。他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就是我们身边的明星。今后,我们班要每月定期举行一次评选 “班级十星”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争当班级的“明星”。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同学们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流行大潮此起彼伏,追星热、偶像热只是其中的一个

小插曲。从新奇的游戏、流行的歌曲、时髦的词语、畅销的书籍到奇异的服装,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那么怎样在追逐流行的大潮中把握好自己,不迷失掉自己人生的方向,我想这是我们在座每一位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最后,愿追星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调节剂,更重要的是成为我们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动力。

全班齐唱《真心英雄》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向往和追求独立自主,交往的重心开始转向同学和朋友,他们会面临合群中的盲从、独立与自主、崇拜与自我等问题,本课揭示了“追星”现象,分析了“追星”的利与弊,倡导学生们要理性地分析,克服盲从,走向清醒,告别幼稚,走向成熟。本课的内容既是一个贴近学生思想的现实问题,又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选取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真实资料,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安排的教学环节都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在比较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从而实现了“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课改理念。学生在课堂中学得主动,参与热情高涨,学习气氛浓厚,整个课堂都动起来,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不足:

1、在组织辩论过程中,正方、反方存在证据不足的现象,而且缺乏辩论技巧。所以,以后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老师也要多组织学生看一些符合中学生实际的辩论会。

2、应注意有效控制课堂节奏,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第三篇: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1暑期

社会实践调查

题目: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10电气2w

姓名:卢慧斌

学号:1031221

2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摘 要】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原因有很多方面,对策也很多。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成因 对策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第一,有利于发展青少年健康心理。积极健康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由于现实世界以及个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使青少年追求完善的个性发展成为一种暂时不能完成的理想。网络游戏所提供的虚拟世界迎合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客观真实世界合理的弥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在网络游戏中,游戏者可以进行感情宣泄、思想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正常的心理状态。第二,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网络游戏在培养创造力和良好品德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寓教于乐。大多数网络游戏的进程和结果是由游戏者的操作决定的,这就给了游戏者一个“自由发挥”的创造空间,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奖励有时甚至是通过给予学生网络游戏的优惠积分、特殊装备等手段来实施的。网络游戏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团体协作精神,进行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例如,金山公司曾于1998年推出了游戏《地雷战》,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奋力抗击日本鬼子侵略的故事。游戏者可在游戏中扮演一名抗日游击大队长,运用种种策略,打击日本鬼子。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游戏者的民族自豪感。只要游戏策划得当,思想性和娱乐性是可以相融合的

第三,有利于克服角色分工带来的异化感。游戏对于人来说,根本意义在于克服角色分工带来的异化感。人们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克服这种异化,至少也希望在虚拟的环境中去克服它。网络游戏通过交互技术,改变了人与外界的主客关系,使人成为暂时的、虚拟的主体。网络游戏也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导致了心理上对新的社会角色的渴望,在多变的游戏情节中,青少年通过虚拟的游戏角色满足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此外,网络游戏的存在还有着深刻持久的价值背景,它是工业时代价值观受到信息文明冲击的必然反映。一日不能“现实”地消除异化,就一日不能阻止人们“非现实”地寻求超越的冲动。可以说,网络游戏是在工业文明的现实中,虚拟地体验未来文明中人的自由和价值。同时这种价值冲动,也是引导财富转移的深层规律。通过游戏获得财富,正属于那种与价值转移相伴随的财富转移。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第一,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如网络迷信的泛滥,使许多还不具备正确判别某些复杂事物能力的未成年人深受其害。

第二,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

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未成年人的权威崇拜还可能因此由传统的“长辈权威”向“网络权威”转移。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第三,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第四,师长和社会团体的功能弱化,因为网络所虚构出来的新英雄、新偶像比现实的权威偶像更富有吸引力(如网络游戏中的侠客、互联网黑客等),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未成年网民的崇拜偶像。但是这些新英雄、新偶像所传达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却往往是暴力、征服、唯我独尊、兵不厌诈、投机取巧等有悖于社会规范的错误观念,这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发生角色混淆。

第五,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 青少年依赖网络的原因

第一 上网“畅通无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近期主持完成的课题“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北京市六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初、高中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特别研究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这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城区,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许多家庭将电脑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和学习、办公设备。但是,中学生家长中仅有12.7%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可见,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调查还表明,在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少数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有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28小时,平均一天超过4小时。

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59.7%的学生在家上网,14.1%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而只有

3.6%的学生在学校上网。父母的学历越低,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越大;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在家上网的比例越大。有48%的中学生反映网吧“任何人都可以进”,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只有14.4%的学生反映其所光顾的网吧对顾客浏览的内容进行限制。这些数据说明,社会上网吧的经营管理状况对青少年的网络生存环境的形成与变化影响明显,并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二 交友聊天“风靡”

中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网站?调查表明,青少年学生最喜欢上娱乐时尚网站和交友聊天的网站(分别占62.1%和42.1%),以下依次为新闻报刊类网站(28.8%)、教育学习类网站(27.1%)、占卜星座类网站(23.8%)、文学社会类网站(23.8%)、电子购物类网站(10.1%)、其他网站(9.5%)、性爱色情类网站(4.5%)。

从上网目的来看,中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占48.84%,以下依次为看电影等娱乐(40.5%),看新闻(40.2%),玩游戏(39.2%),辅助学习(38.6%),收发电子邮件(34.8%),其他(11.7%),参加论坛讨论(10.4%)。

此外,22%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9.6%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上网聊过男女两性话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网上色情的诱惑。对登录色情网站或浏览黄色内容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显示,8%的学生是因色情网站泛滥,一不小心就点击进去了;5.6%是出于好奇;不清楚原因的比例为5.5%;为了满足欲望的比例为2.3%;为了获取有关性知识的比例为1.8%。

调查还显示,有14.3%的学生曾在网上玩过具有暴力倾向的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这说明这类游戏对未成年学生有较大的诱惑力。由于年龄、认识能力和个人经历的原因,他们对其中的不良内容缺乏辨别能力,同时又深为游戏的对抗性和刺激性所吸引,因此容易沉溺其中,带来不良后果。

这些情况令我们不得不担忧当前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四 我们该怎样正确使用网络

在了解了青少年接触以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之后,便是如何解决的问题了,很多专业人士都在对此进行研究,网上也有非常多的此类解决方案,经过自己思考并总结,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政府方面:

如前面所说,网络游戏的确能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他就如毒品一样,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危害的,只不过现在网络游戏出现时间短,他的危害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游戏,要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政府部门;要及时填补由于互联网这个新兴事物产生后出现的法律空白,形成以法律法规、行政监督、行业自律和技术保障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规范网络游戏的运作,从而保护我们的青少年:

政府从游戏机构内部入手,规范和提高游戏本身的质量与素质。政府要多提倡“绿色网络游戏”的引进和开发,要强调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的健康。鼓励在游戏中通过设置疲劳度限制游戏时间,提倡团队合作,弘扬精神道德,倡导公平公正,净化游戏语言环境,在网络游戏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黄色以及暴力方面的内容以减少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构建一个和谐、上进、健康的电子游戏产业体系,引导电子游戏产业的平衡全面发展,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多种形式电子游戏。规范经营性网络游戏以及网吧的运营机制,截断伸向青少年的罪恶之手。许多游戏的代理商以及社会网吧一切以利益为目的,从而忽视和不执行政府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把罪恶之手伸向我们自制力和道德观都相对薄弱的青少年,以牟取利益,对此,政府必须加强、加大对他们的管理和制定

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与惩处措施,例如,象韩国一样制定游戏年龄分级制度以及对网吧进行年龄以及营业时间的控制,并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团体、个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的处罚等等,以保护我们的青少年。

第二 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的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第四篇: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摘要: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还是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其生活和学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分析这些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建立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和网络事业的发展。

一、网络的普及化以及网民年轻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除家庭、学校教育和同龄群体之外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近期主持完成的课题“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北京市六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初、高中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

这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城区,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许多家庭将电脑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和学习、办公设备。但是,中学生家长中仅有12.7%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可见,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调查还表明,在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少数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有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28小时,平均一天超过4小时。

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59.7%的学生在家上网,14.1%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而只有3.6%的学生在学校上网。父母的学历越低,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越大;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在家上网的比例越大。

青少年上网的人数在不断扩大,上网时间有所增加,上网地点也有所不同。互联网正成为青少年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青少年上网的一般活动

那么青少年上网的目的一般是什么,他们上网都做什么呢?根据上海闸北网的一份调查显示:50%的青少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玩游戏,位居青少年上网目的的第一位,其次是“为了娱乐消遣、聊天、看电影、听音乐”,“为了获取学习知识”和“经常去网上寻找需要的信息”位居第三位。

青少年学生最喜欢上娱乐时尚网站和交友聊天的网站(分别占62.1%和42.1%),以下依次为新闻报刊类网站(28.8%)、教育学习类网站(27.1%)、占卜星座类网站(23.8%)、文学社会类网站(23.8%)、电子购物类网站(10.1%)、其他网站(9.5%)、性爱色情类网站(4.5%)。

参与调查的1200多位学生中有75%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低于5小时,有68%学生表示只在双休日才上网,七成以上的学生表示上网不会影响学习,更不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在一项关 1 于你热衷于玩网络游戏吗的调查中,87%的学生表示能适可而止,只有13%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网络游戏。

三、青少年上网的益处

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吸引为何如此之大呢?这和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现实生活带给他们的压力,使他们更需要倾诉和交往,而网络中的虚拟空间则恰恰给了他们相对宽松的环境。网络的灵活性、开放性和自由性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

综合而言,网络对于青少年的益处有以下几点:

(一)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园地

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的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难、获取知识。诸多的网上学校的陆续建立,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这么多的兴趣点,互联网信息容量大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青少年的需求,为青少年提供了最为丰富的信息资源。现在,互联网正在成为青少年获取种种信息的最佳来源。

(三)有利于培养上网青少年的现代观念

网络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都使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更新地掌握讯息,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加强朋友、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社会参与度,开发自己内在的潜能,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观念、效率观念、平等观念、全球观念等等。

互联网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锻炼了青少年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网络的互动性使青少年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或者是BBS等方式广交朋友,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发表观点见解。而网络的无边无际也会极大的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潜质和潜能有效地开发出来。

(四)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将计算机技能作为未来成功青年所必须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因为在互联网上,我们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四、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但是,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也表明,在我国现在的网络用户中,大多数是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薄弱的青少年群体。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事例都证明了这样的事实,目前的互联网上确实存在着缺少文化内涵、不良内容泛滥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大。

2002年4月22日,一则来自南昌的新华社讯令人震惊,一名17岁的高三学生几个月来逃学,因沉迷网络游戏而猝死网吧。其父母在为全然不知其逃学而自责内疚的同时,悲愤地向社会发出了“三问”:学校对学生的监管为什么如此粗放?网吧“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告示为什么 2 形同虚设?青少年迷恋网吧的问题为什么得不到有效遏制?而人们也开始反思青少年上网给家庭、学校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综合而言,青少年上网的负面影响如下几点:

(一)上网成瘾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健康

互联网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但是网络的过度使用也给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使其对网络产生强烈的心理依赖。他们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过度的网络游戏会阻碍少年儿童大脑的正常发育,使得其左前脑正常发育和早中期的智力开发受到遏制,同时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视力。

中国教研和科学计算机网的一项调查的结果显示,有3.4%的被调查中小学生和16.6%的青年每天上网,并对上网着迷;有3.4%的中小学生和4.9%的青年“每次上网的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有32.7%的青年网民觉得“几天不上网就很想去”;而16.8%的青年网民觉得“两天不上网心里就不舒服”。调查者认为,“网络成瘾症”正成为部分青少年日益突出的问题。

(二)网络犯罪的低龄化

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薄弱的群体。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

(三)不良的上网习惯导致青少年观念错位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

(四)心理问题日渐突出

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网络的过度使用也使一些经常上网的青少年产生恐惧心理和网络孤独症。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使人趋向孤立、冷漠和非社会化,造成交往能力的下降,产生紧张、孤僻和冷漠等问题。网络在为“性格内向”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的同时,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无限制地泡在网上更对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关注。

五、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3 与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相比较,其负面影响显得更加突出而尖锐。解决这些问题,发挥互联网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摈弃和遏制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作出一些相对应的措施迫在眉睫。

一是要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可能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法律是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溺的重要手段,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一款、第三百六十七条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三条

(五)项都对互联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做了具体规定,各地方关于网络信息管理的相关法律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加强网络网络法律知识宣传,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网站和网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大宣传力度,使青少年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互联网对青少年伤害,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要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防腐”能力。当前,将青少年与网络隔绝不可能也不明智。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远离不健康网站,并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创新,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道德自律。同时,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也必须与时俱进,要主动了解网络,学习网络知识,改变过去“填鸭式”、“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运用互联网的各项优势,将思想教育渗透在富有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了解信息时代青少年的特征,采取“对症下药”的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三是要建立一流的青少年网站,净化网络环境。网络作为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媒介,如果任由商业网站来传播他们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必将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良影响。加大青少年网站的建设力度,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给予更多投入,专门开辟宣传正面信息、符合青少年特点,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充分借助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生动方式来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当前,青少年对网络的兴趣与日俱增,而正规、健康的上网服务场所偏少,致使青少年涌向营业性网吧。由于目前营业性网吧的技术防范措施还具有相对滞后性,不能从根本上管理和监控访问不良网络的行为。因此,净化网络工作迫在眉睫。现在许多向青少年开放的上网场所(含学校等内部场所)已经实行终端管理的模式,即统一接口、源头管理的办法。同时,在平台内开发和装备系列管理软件,实现统一管理功能,通过网页内容识别和分级过滤技术将各种不良网站进行分类,过滤屏蔽和有害网络信息,一定程度上净化了青少年的网络环境。

四是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强对网吧经营的管理。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将从2002年11月15日起执行,新规定的出台,为加强营业性网吧的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在网吧营业时间,网吧的数量,未成年人是否可以进入网吧这几大主要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规定,为职能部门执法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完成的课题调查中,有48%的中学生反映网吧“任何人都可以进”,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只有14.4%的学生反映其所光顾的网吧对顾客浏览的内容进行限制。社会上网吧的经营管理状况对青少年的网络生存环境的形成与变化影响明显,并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加强对网吧经营 4 的管理,是有效防止未成年人迷恋网络的第一关。公安、文化、工商、信息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加强协作,加大管理中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新闻媒体要对新规定进行充分的宣传,并将职能部门管理和执法情况向社会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五是强制启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从2007年7月16日零时开始,金山、网易、九城等公司开始在旗下的游戏中嵌入防沉迷系统。用户申请注册新账号时必须填写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前注册的老用户可以在6个月的时间内补充填写实名信息。为了核准玩家是否年满18周岁,所有用户账号、实名身份信息将提交公安部门验证,未通过的将被纳入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查询系统也同时上线,家长及法定监护人可以在提供必要的文件后,向运营商提查询子女是否在玩网络游戏。这个系统只是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措施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措施,更不是说安装了防沉迷系统后就万事大吉。例如玩家假冒别人身份信息的行为本身就是不规范或不合法的,而这种行为是不能用系统本身来解决的。但不能忽视的是,该系统的推出是以青少年健康为出发点在实行过程中,只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以规范网络游戏市场,将监管真正落实到提供网络服务的各个方面,才能使该系统的实施效果更上一层楼,让玩家对该系统的看法得到改观。

我们相信,只有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一起抓,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使他们在上网娱乐的同时健康成长。我们期待着更多互联网企业投身到净化网络环境的行动中,只有这样,中国的青少年、中国的互联网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

大庙中心小学孙莉莉2013-06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的影响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网络已成为扩展人类创造能力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对于青少年及其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又是一种挑战。积极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认识、使用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使网络在他们的成长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影响

网络作为声音和图像的信息传播媒介,其传输信息的方法具有形象、生动、信息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毫无疑问,健康而科学的网络有利于推进和加速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改善、愉悦少年儿童的身心、缓解紧张的学习情绪、扩展学生的信息来源,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但它的负面影响却不容乐观。

一、网络中的暴力场面误导少年儿童以暴力行为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作品中的血腥、刺激,使暴力虚拟化,让人产生了再暴力的东西都与人类感受无关的错觉;譬如电子游戏中可以尽情使用暴力,这些都很容易使人格尚未健全的孩子们错把“现实”当“虚拟”,会直接导致他们以错误的观念来判断是非,最终对少年儿童人格、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

二、网络中太多的性信息有碍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的心灵犹如一张白纸,他们对于事物的是非区别并无多少独立的辨别分析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的认知手段

来实现社会化的,无疑,少年儿童模仿成人的有关的行为,必然不利于儿童成长。更重要的是,在儿童心理发展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成熟、社会知识相对贫乏的时候,儿童对来自成人社会的信息的理解是表面化的或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因此,儿童会依此建立错误的有关性的信息系统,并作为日后判断有关信息的依据,它有可能影响儿童的一生幸福。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互联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少年儿童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一旦堕入“黄潮”之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三、网络中的时尚文化影响着少年儿童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普遍意义上来看,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少年儿童的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易于把虚幻缥缈的想象当作现实。某些网络的节目中,经常向大家散布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少年儿童信以为真,把少年儿童引入误区,逐渐失去了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特别是其中的好逸恶劳等不良行为将直接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的少年儿童常常不切实际地要求父母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甚至不达目的不罢休。

四、网络中的外来文化消蚀了少年儿童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网络无国界。”这是网络的优越性所在,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反过来看,“网络无国界。”代表着精华和糟粕的并存,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接受,将毒害我们的少年儿童,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文化交流的范围。

因此,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要加强政策精神的宣传。可以利用演讲比赛和和征文活动等各种形式,扩大优秀精神的影响范围,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和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营建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从各主体出发,在各行其职的基础上,要多管齐下,形成一股合力和凝聚力。青少年本身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自控能力。各行政司法部门尽职尽责,做好监督管理和宣传工作。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让青少年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谢玉霞;;网络语言,让我欢喜让我忧;

2、张超天;;也谈网络语言冲击下的作文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政务新媒体运营机制下一篇: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热门文章

追星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