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礼貌用语对比所折射的文化差异

2022-11-05

研究语言和文化的结合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对此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努力, 而且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广泛体现在各种语言当中。但是由于社会价值和习惯的不同, 不同文化的人对礼貌的定义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因此, 不同文化的人在相互交流时应该更加注意礼貌用语的内涵, 否则会引起误解。此论文主要对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进行对照, 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在礼貌用语中所隐含的文化差异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受到文化的影响, 同时也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因此, 礼貌用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英汉文化不同, 英汉语言的礼貌原则也存在差异。汉语礼貌原则的最大特点是“自卑尊人”, 通过贬低自己表示对别人的礼貌;英语礼貌原则被概括为六对“尽量多, 尽量少”。英语礼貌原则与汉语礼貌原则的最大差异是它没有称呼准则。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 追求平等自由, 因此, 他们不像中国人在称呼上如此讲究身份和地位的差异, 这些特点在双方的礼貌用语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礼貌用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出现:称谓语、问候语、道歉语、祝福语、称赞语和感谢语等, 受不同文化的影响, 英汉礼貌用语在上述的形式中也存在差异。

(1) 英汉称谓语的最大差异在于汉语称谓语丰富而复杂, 而英语称谓语简单而粗疏。汉语把亲属称谓泛化到了亲属关系之外的范围, 而在英语中却没有这种现象。汉语中经常把姓加到另一个人官职前的结构来称呼, 像“黄局长、林经理和马校长”等等, 但是在英语中我们几乎听不到“Bureau Director Smith, Manager Jackson or Principal Morris”等等, 只有一些职业被特殊的直接称呼和汉语一样, 比如:医生、法官、州长、市长和教授, 但是我们只称呼州长或市长, 而不加他们的姓, 这些都是由于文化的不同。我们为了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 应该时刻牢记文化差异。因为语言是受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很复杂, 二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的封建制度已有2000年的历史, 这种长时间的封建制度对中国人民各方面的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人们的观念, 迄今为止, 某些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而且深深地影响着称谓语形式。

(2) 问候语意味着一种语言或行为的形式, 这种形式被用在当遇见熟人和好朋友时的一种反应所用的语言和行为。东西方的问候内容是不同的, 一些关于年龄、收入、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有关个人的话题, 都是英美人交谈忌讳的内容, 他们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汉语问候语常谈家常, 几乎无所顾忌, 越琐碎越显得关系亲近, 见面时喜欢问“吃了吗/去哪”。身势问候语是问候语的一部分, 但这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及言语问候语, 还有待越深入探索。

(3) 中国是一个重视礼教的国家, 所以对长辈有很多的尊重和祝愿。在英国抱歉语一般包括“Excuse me, I am sorry, sorry to trouble you, sorry to…, Its my own fault, I hope you will forgive me this time, I apologize to you for…, I beg your pardon, I really regret for what I have done”等等。在中国抱歉语包括“对不起、失礼了、失陪、失敬、抱歉、不好意思、打扰了”等等, 在抱歉方面两种语言的用法没有太大区别, 其目的都是为了通过道歉来宽慰别人。

(4) 称赞语在汉语和英语被广泛用于问候、鼓励、道谢和展开一个话题。一位有着特定语言的当地说话者理所当然应该了解什么时候和如何给予赞美和对别人的称赞做出适当的反应。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对他人的称赞反应有明显的不同。对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赞美所做出的不同反应的进一步分析, 更证明了这一点。对中国人, 甚至自己想得到赞美, 他或她也会否决或不会显示出完全的接受。能体现有趣这一点是在语言的教与学过程中将影响对称赞做出的反应方式。例如, 如果偶遇一个英语学者你会称赞他“你的英语棒极了”他或她会以“谢谢”来回应, 但对于一个汉语学者对于美国人的称赞会做出“哪里, 哪里”, 以此来回应别人的称赞。并且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笑话, 老外称赞中国人的妻子漂亮, 中国人以“哪里, 哪里”来回答, 老外心里就纳闷了, 赶紧补充“眼睛, 鼻子, 嘴巴都很漂亮”。这则笑话明显反应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语言。称赞语作为口头交流的一部分起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能帮助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 这种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更顺畅的进行跨文化交流。

(5) 汉语的祝福语比英语的祝福语要多, 特别是关于春节的祝福语。作为一个敬老的国家, 汉语里对老人的祝福语是非常丰富, 西方国家的人很忌讳“老”, 所以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祝福语。汉语感谢语的使用没有英语中那么频繁, 特别是家人和好友之间几乎不用说谢谢。英语感谢语却随处可见, 使用范围非常广, 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礼貌用语, 然而这篇文章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多的阐述了英语礼貌用语的差异, 以便外国学生遇到用汉语方式表达礼貌的句子时不会感到困惑。掌握和了解这些差异不仅对英语学习者重要, 对于那些打算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尤其是对于英国教师来说, 可以把这些差异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 使学生们通过比较, 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彻, 教师也可以解释的更生动、形象。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涌入到中国来从事商业、旅游和工作, 使得和外国人的交流也频繁的出现在大街小巷和办公室里, 这使得双方不仅在经济方面相互渗透, 语言也相互影响。礼貌用语更是如此, 尤其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从刚开始见面的你好到再见时说得拜拜, 都是来自英语的礼貌用语, 但汉语也对英语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Long time no see就是来自汉语的好久不见, 现在已经被英美人广为接受。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 文化和语言密切相关, 在学习外语的同时, 必须同时了解它的文化, 对文化的不了解会造成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 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分, 无论是哪种失误都在一定程度是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并负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礼貌用语就被各文化社团及学者所广为重视。一方面, 它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另一方面, 它又能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貌具有文化特性, 是特定文化价值在语言中的折射。由于文化价值的影响, 表示礼貌的方法, 以及人们用以判断礼貌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会出现一些误解, 这些误解常常会导致交际失误乃至失败。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对比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用法, 阐述中西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言,礼貌用语,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 陈融.英语的礼貌用语[J].外国语, 1989, 15.

[2]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4] 张爱琳.跨文化交际[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速公路试验检测的现状及管理建议下一篇:范畴化框架下的词网理论与新课程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