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财政管理论文

2022-05-06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区级财政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我国近年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结合财务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将起到吸纳新思想的作用。

区级财政管理论文 篇1:

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问题研究

[摘 要] 从我国县区级当前非税收入的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非税收入;财政收入;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096

非税收入是相对于税收而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中外,非税收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平衡财政收支,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财政改革进入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围绕做大蛋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认真研究分析县区级非税收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非税收入管理思路,切实规范和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对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增强财政调控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以辽阳市宏伟区非税收入管理的情况为例,结合其他县区非税收入征管模式,研究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问题。

1 当前非税收入的管理现状

1.1 非税收入基本情况

近年来,宏伟区非税收入的征缴管理体制已完全建立起来,征收范围面向全区所有非税收入征缴单位。据统计,全区设立非税收入项目112个,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4个、基金收入项目7个、罚没项目20个、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益项目21个,全区办理“非税收入委托许可证”有46个征缴单位。按预算管理方式划分,宏伟区非税收入主要由一般预算非税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专户收入3部分组成, 2013年全区非税收入44 205万元。其中一般预算非税收入13 313万元,占比30%;政府性基金收入29 801万元,所占比重最大,高达67%。其中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24 186万元,占比55%,基础设施配套费5 267万元,占比12%,说明2013年全区非税收入大部分来源于与开发建设直接相关的土地出让金和基础设施配套费;专户收入1 091万元,仅占2%,该收入就是教育收费,说明我宏伟区非税收入按财政管理的规定,绝大多数已经纳入预算管理。

一般预算非税收入由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其他收入组成,2013年全区一般预算非税收入13 313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 222万元,占比39%;罚没收入967万元,占比7%;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 032万元,占比53%;其他收入92万元,占比1%。

全区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增长迅速,其规模已从2010年的

2 668万元增至2013年的13 313万元,增长了约5倍。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010年的3%增至2013年的11%。可见,非税收入对于实现政府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區级非税收入管理体制

宏伟区于2000年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实现了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基础,对非税收入实行收缴分离、票款分离的征管模式,这对于克服和消除“自收、自支、自管”模式下政府非税收入资金管理上的混乱现象具有治本的作用,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目前,宏伟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是,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非税收入管理的职能,统一管理本级政府非税收入,在政府非税收入项目管理、征收权、收入分配使用权方面具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价格管理部门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主管部门,负责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进行核定与监督;各执收执罚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力,具体负责各项政府非税收入的征收。

区非税收入管理部门按照政策法规规定,建立了非税收入委托许可立项制度、非税收入征缴考核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稽查制度、退付费款制度,同时依据省非税收入改革的相关要求,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12种网络征缴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对各征缴单位制定了相应的备查账、记账制度。在内部设置专管员岗位责任制,主要负责监督和管理各征收单位的征缴工作。近两年,按照省非税收入收缴改革的规定,宏伟区已全面铺开网络化征缴工作,实现了非税收入管理的网上传输、核对、电子化票据管理等项工作。通过构建非税收入收缴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财政部门对执收单位开票、银行收款等事项全程实时跟踪与监控,极大提高了非税收入管理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了“系统监管、以票控收”的基础性作用。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宏伟区非税收入网络化征缴工作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健全。

2 非税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宏伟区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地探索,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征管机制。但是,这种机制还有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在综合借鉴其他县区的情况后,针对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可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

2.1 财权与事权不统一

在一些地方事务建设中,县区级地方政府全权负责相关事业的财政投入,如地方教育、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由地方政府通过本地财政予以财力保障。但是,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却没有对应非税收入项目的收费征缴职能,如地方教育费、排污费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都纳入了上级非税收入征管范围,从而存在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不利于地方建设工作的开展。

2.2 涉及非税收入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非税收入法规文件政策,规范了各地方非税收入管理的工作,但各地方都有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一些具体的运作方面,从现有的规章制度里还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如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建立健全;对应收不收、或者少收的情况如何拿出具体的惩戒措施;对拖缴欠缴的行为如何明确时间期限;对收费纳税问题如何具体规定以及对非税收入范围内属于边缘收入项目,如各类捐款、赞助款、保证金等如何明文规定管理。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县区级财政在非税收入征管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着困难,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在征管工作中还存在着被动状态,特别是对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规约束。

2.3 非税收入收缴系统网络平台还存在缺陷

按照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县区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工作要求和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县区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由于系统版本设计的理念与县区级征缴工作的实际情况还有些出入,在直接缴款管理、集中汇缴管理、待补票据管理及退付更正流程上,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运作起来比较麻烦,这些还亟待省市财政进一步完善收缴管理系统。

2.4 非税收入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

目前,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只是停留在机关办公室里,还没有走入基层,没有深入到群众中,接受百姓对征缴工作的监督。虽然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示了非税收入项目目录,但群众对非税收入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不清楚非税收入也是政府收入的一部分,更不了解非税收入与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使非税收入征缴工作失去广泛的群众监督,仅靠非税管理部门监督检查是远远达不到督查效果的,征管的漏洞是不容易堵住的。

2.5 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收益管理还存在缺陷

当前事业单位正处在改制、转轨、非转经的过程中,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处置和有偿使用的管理方面,还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如在产权界定和监控方面、纳税义务方面、国有资产运营成本如何结算及如何返还等方面,都需要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来做保障。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很容易造成政资不分、国有资产流失、经营效益低下,甚至出现损害公共利益来谋求私利等腐败问题。

3 进一步完善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的对策

(1)随着简政放权政策的落实,在一些地方事务性建设中,省市相关部门应该下放更多带有实质性内容的权限职能,特别是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将一些收费征缴职能明确下放到地方,使地方财政能够直接并充分地运用下放过来的收费权限,将收费资金直接应用到地方建设中。

(2)法制建设是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从长远看,非税收入的取得必须以法制为基础;从近期看,国家应抓紧研究非税收入管理的法规政策,不断细化具体规则,通过政府法规的形式进一步明确非税收入管理的具体操作内容。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部门也要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不断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工作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非税收入的规章制度,细化非税收入征缴工作的职责和征缴流程,明确非税收入的征缴范围,使征缴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相辅相成、沟通顺畅,加快非税收入法制建设。

(3)在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后,非税收入征管工作已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对于运用征缴网络平台实施征缴业务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应加强相关的业务培训学习,及时反馈信息,并做好征缴系统的升级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财务软件与征缴网络的业务联接,使非税收入微机记账与实际征收工作同步进行,确保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更加高效化、科学化。

(4)健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并监管到位,厘清事业单位经营国有资产如何定位,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确保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益实现最大化,在“收支两条线”政策基础上,以市场效益支持公共服务建设。

(5)在非税收入政策的宣传上,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形成内外结合、向外为主的宣传格局,加強各县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营造研究宣传非税收入的良好氛围。在县区级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尽快建立通讯员队伍,负责县区级非税收入征管的调研及报道工作。充分运用报刊、网站及电视等多媒体宣传非税收入的政策法规,同时还要积极走向基层、走向社会,到企业厂矿、农村和街道社区,与群众面对面地实地交流,诚心诚意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从而达到以宣传促征管,不断推进非税收入征缴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建军.加强市县(区)非税收入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06(9).

作者:王忌虚

区级财政管理论文 篇2:

探讨县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近年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财政预算管理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结合财务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将起到吸纳新思想的作用。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对于县区级财政预算管理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因财政预算支出不合理而带来的财政资金短缺问题,减轻县区级财政压力,因此,有关方面的研究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提出问题解决对策和实施措施,为这一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县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 问题;对策

引言

在县区级财政预中,预算绩效管理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概念融入公共管理,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力求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和成本实现更多的产出和结果。其目的是有效降低公共产品提供的成本和支出效率,限制其扩张行为,因此又称为结果导向型预算管理。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一项新型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在目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明显的形势下,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把区级财政资金用在急需之处,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1、县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思想观念作祟,部门对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重投资重用,轻管理重业绩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专业部门的预算绩效概念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财务部门需要资金和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略显疲软。

将“预算绩效管理”片面的理解为县财政部门开展检查、会计审核等,未将预算绩效管理压力传导至末级。特别是部门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大量工作依赖县财政部门去组织实施,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推进,势必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在效果上大打折扣。

1.2缺乏专业人才,开展预算绩效评价难度增大

预算绩效管理是目前一种对专业性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现代管理模式,侧重于专业人才的使用和信息资源的扩展。县区级自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来,开展了对绩效目标编报和绩效自评,在方法上得以创新,但是单位存在很过绩效目标填报方面的问题及县区级财政部门对自身预算绩效管理不到位,对单位设立绩效目标较粗、项目支出预算说明不细致等情况,由于专业人员缺乏,未能发现或者即使发现了也未能精准加以指导,导致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价政策不能深入了解和吃透掌握。

1.3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真实性缺失

一是一些单位对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对预算的参与度和热情不高,固守着“以地为本”的传统。预算编制中“使用+年度调整”。方法一般,财务人员由于业务知识有限,无法充分研究论证编制的预算,导致编制的预算与实际编制的预算存在较大差异。影响预算执行效果的实际情况。二是预算编制脱离单位战略规划需求,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下行与疫情防治压力下,财政经费逐年大幅度压减,部分事业单位长期处于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经费双缺口的窘境。该经费缺口只能通过自有资金进行弥补,然而随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需要维护、原有大型设备老化、物价水平逐年上涨,经费缺口逐年增加,事业单位却收入来源单一、创收能力有限,导致“以收定支”的预算编制脱离了单位战略规划需求,严重影响单位履职能力与业务的正常开展。

1.4预算执行不力,规范程度不高

一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预算执行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缺乏必要的部门内预算支出标准化监控。制定的预算执行不严,预算因各种原因不断调整,预算管理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二是部分单位片面追求预算执行率,认为只要完成相关预算执行指标就没有问题了,往往忽略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规范预算执行过程,实际操作与制定的相关制度脱节,預算执行规范性不高。三是由于政府采购监督体制不完善,缺少可行性监督标准以及可操作性程序,无法对政府采购进行全程监督,导致集中批量采购等待时间过长、采购方无法进行流程监管、采购货物质量不过关,公开招标程序不规范,服务、工程类政府采购超预算执行等现象发生。四是忽略资金的催收管理,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力,容易形成呆账坏账,导致资金流失。

1.5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内容不科学

首先,它过于关注评估财务业绩。新时代背景下,县区级预算支出要与时俱进,通过绩效考核提高家政质量,切合实际需要。单纯评估财务内容是片面的,很难更好地评估家庭支出绩效评估的价值。其二,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内容不够细化。当前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过于粗放,未细化到每一部门、每一阶段、每一项目,仅进行整体结果评价,导致这一工作不够细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其三,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内容不全面。当前,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内容过于单一,难以反映预算支出的实际情况。例如,一些县区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仅注重预算目标完成评价,对于资金使用率、财务风险等方面的评价缺失,不利于相关管理策略制定。

2.7缺乏较强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意识

从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来看,需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意识。更容易产生会计票据,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预算资源的管理水平,也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问题的主要决定权在于上级管理部门,极有可能出现资金不能及时到账的情况,从而导致各个部门不能够及时制订资金计划,阻碍资金功能的充分发挥。

3、县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的对策

3.1创新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法

为避免出现单一、不客观、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的问题,对评价对象选择多元化评价对象,实施360度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具体操作时包括专业的绩效评价部门评价、单位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员工评价等部分组成,并合理进行每个评价部分的权重设置,从而得出综合性的评价结果。其次,建立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时,应对预算支出计划制定前、预算支出计划实施过程、预算支出计划实施结果等进行评价,通过全过程评价实现系统化管理。与此同时,对于相关的评价工作开展,应体现实时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所以,可以与一些软件开发公司、高校等合作,研发信息化的智能评价系统,工作人员及时按照要求将信息输入系统,系统便会自动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并给出结果和结论,实现绩效评价的动态化。

3.2建立针对性的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机制

为增强县区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真实价值,应注重绩效评价结果在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应用机制,并采取以下策略。首先,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实时应用机制。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有关方面设置针对性的制度体系,明确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布时间、公布渠道、公布模式、公布责任人、应用流程等,及时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相关问题分析和解决。与此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于在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及时、配合度较差、未按照相关要求操作的人员,追究相应的责任,适当惩处,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其次,提升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价值。在进行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使用时,应注重其内在信息的挖掘,与其他相关工作结合在一起,强化结果应用价值。例如,通过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某个部门在业务开展方面的问题,并基于这一结果进行业务开展方案调整,降低业务开展时的财务风险,实现财务预算支出与业务开展的协调性。同时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各部门的业务开展情况,以便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找出问题的同时对其缘由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此方式来评估相关部门的项目运营成本与资产、负债的状况,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建议。

3.3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案,要求财政要与各行政事业单位、各业务部门的财政协调,统筹全局,积极参与合作。在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有困难的情况下,可将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相结合,在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批复项目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预算年度实际需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内容和总体绩效目标,根据项目的优先顺序,及时向财政部门申报列入项目库,重大项目应进行综合立项评审。同时,规范采购行为,做好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标准进行资产配置。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真实、完整编制本单位部门预算,强化编审责任,确保预算编制真实全面、科学合理[1]。

3.4提升财政管理制度的精细化程度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报销问题比较复杂,很可能在具体报销环节的报销不及时。在传统的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模式下,由于相关人员缺乏对报销流程的全面了解,这就会在具体的报销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报销矛盾。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建立更加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结合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报销系统,从而提升费用报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只有简化事业单位的报销流程,才能够更好地协调申请人、审批人以及财政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此外,利用先进的报销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报销人员的工作压力,不需要通过纸质报销单进行逐级审批,只需要按照报销系统所设定的规定流程进行审批,就能够提升费用报销的工作效率。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下,必须要对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将互联网系统作为信息处理的基础,并将有用的数据信息应用到财务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中,才能够对原始数据进行更好地加工与使用。只有通過这种方法,才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实现财政预算资金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推进管理工作的结构化建设,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更好地利用,切实发挥互联网的巨大优势,有效地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质量与水平。在开展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的精细化环节中,只有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财政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才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全覆盖,使目前的财政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转变,实现预算资金的高效运转。与此同时,也要颁布健全相关的制度,使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的预算资金管理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对于资金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于资金流动较大的项目,要提升相应的重视程度,加强监督与管理的力度[2]。

结束语

总之,在预算层面上,预算支出绩效考核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现代宏观经济环境标准的实施,也关系到政治环境改善解决我国资本效率和减少资本损失的关键是这个。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取得显著成效,国有资本周转和预算支出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推动社会主义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工作的开展和执行是重点,但是就我国目前,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这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走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当然,在此完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许多员工由于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通过所学知识和实践的经验来提出一些改善财政的建议。文章就是以此为主要线索来分析财政预算工作在今后工作实践中的发展前景[3]。

参考文献:

[1]聂晓.浅谈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J].商讯,2020(34):152-154.

[2]程珍珍.财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20(34):41-42.DOI:10.19887/j.cnki.cn11-4098/f.2020.34.019.

[3]谷淑新.县区级财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实践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22):24-25.

作者:孙文婧

区级财政管理论文 篇3:

涵江区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工作的初探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基石,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权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

【中图号】F812.7【文献标示码】A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规模急剧萎缩,财政收入规模小、债务负担重等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乡镇支出行为的不规范,各类支出项目层出不穷,人员膨胀,举债严重。为此,涵江区于2008年1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区级财政部门的直接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的有效监督,规范乡镇的财政收支行为,从源头堵住乡镇财政漏洞,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缓解乡鎮财政困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1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工作的开展情况

1.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一是成立了以区委、政府主管领导为正副组长,政府办、监察局、审计局、人事局、编办、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涵江区‘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负责“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日常工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二是召开“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动员大会,对全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形成区、乡联动,营造出浓厚的改革氛围;三是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强化督查指导,加强部门协调,经常深入各乡镇了解情况,指导改革。坚持做到对改革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产生矛盾及时化解,工作疑难及时解答,出现偏差及时纠正,确保了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1.2深入调研,制定实施方案区财政局主要领导深入各乡镇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掌握了乡镇财政管理状况,根据市政府的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了《涵江区“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区乡两级工作责任,严明了改革中的各项纪律,为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3强化措施,落实三项配套一是管理机构配套。成立了涵江区乡镇财政管理中心,主要职责是代理乡镇财政总会计帐务,核算乡镇各项会计业务,规范收入解缴、支出领拨、收支对帐、年终结算,并健全财政、税务、国库、乡镇等部门、单位间的收支管理,为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机构保障。二是队伍建设配套。通过对乡镇(街)财政所所长和结算员进行电算化业务知识、业务操作规程、相关规章制度及“乡财县管乡用”软件操作等知识培训,提高了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三是网络建设配套。区财政局加大资金投入,为各乡镇(街)财政所配备了电脑及打印机、扫描仪等硬件和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了硬件配套,实现区乡联网,为乡镇(街)用款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查询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平台,全面提升了乡镇(街)财政管理服务功能。

1.4夯实基础,开展“五项清理”“五项清理”是指银行账户清理、债权债务清理、票据清理、财政供养人员清理和固定资产清理。“五项清理”是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摸清乡镇家底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成败。为了做好“五项清理”工作,首先是布置各个乡镇(街)对银行帐户、债权债务、财政票据、各类资产及财政供养人员进行了全面的自查,通过自查摸清乡镇收入家底。其次是组织审核小组深入12个乡镇(街)进行现场指导,认真核实自查数据及资料的真实性。

1.5抓住关键,确保平稳过渡我区推行“乡财县管乡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独立核算主体以及债权和债务关系“五个不变”的原则;实行预算协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五个统一”的方式。乡镇政府仍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区财政不集中、不平调、不挪用乡镇预算内外各项资金,乡镇预算内外资金自求平衡。清理撤销了各乡镇(街)银行账户75个,由乡镇财政管理中心按乡镇(街)统一开设12个“基本结算户”,管理乡镇财政资金收付业务;同时为各乡镇政府在其所在地金融机构开设“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和“经费支出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的所有支出资金。在区乡镇财政管理中心设核算会计四名,主要负责乡镇收入及支出管理,代理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业务,登记总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告,指导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的编制,监督预算执行,指导乡镇加强财务管理,防范乡镇财政风险;设票据管理人员一名,主要负责乡镇票据的领、缴、销工作。在乡镇财政所设结算员一名,主要负责上下级财力和资金结算,提出用款计划,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领、缴、销票据,及时与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做好会计信息沟通。制定了《涵江区乡财县管乡用业务操作实施办法》,相应统一了一系列业务操作规程,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的目标,减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2.1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实施“乡财县管乡用”半年多来,通过票据统一管理,实行以票管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堵住了预算外内资金管理中的漏洞,有效地防止了坐收坐支和收入流失。1-9月份共纠正乡镇预算内资金300.61万元,使之及时缴入金库。同时,通过实行严格的资金申报审批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管理,对乡镇财政实行按进度拨付,有效缓解了乡镇财政紧张,加强了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1-9月份共审核乡镇申报计划11541.58万元,批复用款10487.35元,为乡镇调控留用资金1054.23万元。

2.2强化财务监管,规范了乡镇财政行为在改革中,通过建立规范、安全、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支出顺序,确保了乡镇人员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保证了乡镇机关的正常运转。全区各乡镇的财务情况处于区财政的监督之下,提高了乡镇理财的透明度,优化了全区乡镇财政的支出结构。1-9月份共拨付乡镇干部职工工资715.37万元,拨付民政五保户生活费、农村低保费及救灾款1194.2万元,拨付农业、交通、水利等专项资金6269.07万元,拨付乡镇运转经费2308.71万元。同时,由于加强了财政监管,有效控制了支出范围与项目,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避免了专项资金的挤占和挪用。

2.3合理调度资金,强化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资金调度上,区财政局按进度逐月拨付,各乡镇只有严格按照预算完成了各项指标,精打细算,依法理财,才能真正实现“三个确保”,避免了那种“平时用钱无计划,年终举债发工资”的被动做法。政府对全区财政状况有了全面准确的把握,增强了政府宏观驾驭力,同时也营造了心齐、气顺、劲足、人和、实干的良好氛围,有力地维护了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2.4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农民利益得到保障推行“乡财县管”,严格了预算约束,规范了票据管理和涉农收费,杜绝了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尤其是银行帐户的统一设置管理,对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集中支付,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对补贴给农村五保户资金、抚恤(优抚)资金、农村低保资金、城市低保等都已实行银行卡发放,直达农民群众手中,使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及时兑现,农民群众利益得到保障。

2.5有效地遏制了乡村债务,防范随意举债通过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摸清了乡镇债权债务规模,锁定了以前债务,对原有债务实行了“先刹车、后消肿”。改革后,通过采取帐户统管、统一收付等措施,将乡镇(街)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财政收入及时缴入国库,严格控制支出顺序,先保工资发放,再保运转和重点支出,严格职务消费,严禁随意举债,管好了收入的“袋子”,扎严了支出的“口子”。 1~9月份共偿还乡镇遗留债务523.74万元。

3改革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区的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毕竟是一项新的改革,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改革的成本较大,手续繁杂;实际管理、监督和程序在运作机制上还不够完善;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3.1存在三种错误思想倾向一是认为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就是束缚乡镇的“手脚”。有人认为,实行乡财县管,区里要集中乡镇财力,削弱乡镇办事能力,把乡镇管死。二是认为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剥夺了乡镇领导的权力。由于加强了财政监督,势必触犯了乡镇部门和领导的私利,乡镇领导总感到象权力减小了,钱花的也不是随心所欲了,花钱还有眼睛在盯着,感觉很别扭,所以抵触情绪很大。三是认为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就是为乡镇“卸包袱”。有人认为,现在有保障了,收支缺口由区里兜底,收入可抓可不抓,工资发不了找区里,债务由区里背。由于这些错误思想,对改革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改革的精神,从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原则、改革的影响来准确把握改革的实质自觉地拥护改革、参予改革、服从改革,从而保证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健康有序地向前推进。

3.2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太薄弱现有的12个乡镇街财政所队伍建设参差不齐,存在着严重的串岗现象。一方面是人员在编不在岗或在岗不在编的现象非常普遍,如大洋乡财政所,现在岗人员3人,其中专职1人,兼职2人,并且都是农服中心借用,而在编2人却被抽调到其他部门使用,所有的工作都由专职1人全部负责。由于财政所人员配备不足,在乡财县管过程中有些乡镇街经常出现材料上报不及时,造成衔接脱节现象;另一方面是一些乡镇街财政所人员对新业务不够熟悉,还难以适应改革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各乡镇要继续保持和充实财政财务队伍,加强业务学习,尽快适应新形势要求。

3.3乡镇滞留专项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对于乡镇的各项专项资金,如交通、水利、村级转移支付等均通过乡镇财政管理中心及时下达到各乡镇的专项专户上,但各乡镇滞留专项资金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做法与所提倡的“阳光”财政相违背。截止9月30日各乡镇专项专户余额达183.26万元,其中白塘镇30.73万元,庄边镇23.24万元,江口镇16.52万元。

3.4乡镇社会保障方面差距大根据中央、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财政支出结构要向“三农”及社会保障方面倾斜,要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而各乡镇街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与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如社会养老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及医疗基金应由乡镇承担的部分,只有个别乡镇落实到位,如涵东办,江口镇,不管是全额拨款人员还是自收自支人员现已全部缴清;而大部分乡镇只保障了全额拨款人员,自收自支人员却得不到保障,并且资金缺口很大,这对调动乡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保证社会安定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

3.5对乡镇的财务管理还不能完全到位我区进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采用的是总预算模式,只是代理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的层次只能到总会计这一层面,而乡镇的具体财务支出情况很多都在乡镇行政会计方面。目前,乡镇财政管理中心还不能全面掌握乡镇支出的详细情况,为了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的收支行为,全面推进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一、二个乡镇作为试点,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行政会计的管理,确保“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4进一步推行改革工作的建议

4.1加大改革的影响力度由于乡财县管主要是针对乡镇政府及其所属机构而进行监管,业务开展范围局限于县区一级,许多省市级部门到目前为止对这项改革还不是很清楚。而乡财县管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本具有相同的内涵,两者是采用相同的监管手段对不同部门实行监管的一种管理模式,因此建议能够加大对乡财县管改革的宣传力度,将乡财縣管乡用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升到同一水平,以便更好地顺利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改革。

4.2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乡财县管乡用”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因此建议一方面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乡财中心和乡镇财政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水平;另一方面组织核算员“走出去”借鉴取经,借鉴成功试点省市的经验,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4.3加强网络建设力度目前乡财县管软件只限于区级与乡镇联网,尚未与商业银行衔接,许多业务的开展受到局限,因此建议应加大对区乡财政管理网络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使大量的业务如预算报表的编制、资金的划拨等就可在网上办理,同时也方便乡财中心了解和掌握乡镇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从而进一步规范乡镇收支行为,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4加强改革政策的督察落实加强对乡镇财政所的管理,定期对各财政所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超支公用经费,新增债务等要严格控制,必要时予以阻止。乡镇财政所要建立健全内部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稽核制度,使内部监督检查制度化、规范化。重点检查乡镇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收缴程序等情况,有无收入坐支、支出超标、改变资金使用用途等行为。进一步规范收支行为,努力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作者:翁榕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识字教学论文下一篇:欧盟贸易壁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