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旅游扶贫范文

2022-05-29

第一篇:党建旅游扶贫范文

党建统筹强引领 旅游扶贫见实效

从生产基础薄弱再到发展潜力巨大,淄川区洪山镇土峪 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扶下,立足扶贫大局,坚持运用“党建+”理念,以党建统筹引领助推精准扶贫攻坚,探索创立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激发内生活力,形成了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收入倍增的良好局面。

一是人尽其才,选优配强掌舵者。洪山镇党委从机关单位中选派党性觉悟高、领导能力强、发展思路新的干部到村任职,配备专职分管领导,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抓手,强化村党组织班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层层明确责任、压实任务,为脱贫攻坚掌舵护航。二是物尽其用,统筹利用现资源。改变单纯依靠上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的观念,整合闲置资源,流转土地50亩、收储闲置房屋9套,通过资产运作,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立足村情,乡村旅游拓新路。充分发挥南部山区地貌优势,挖掘天主教堂及石头村文化内涵,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按照“美丽乡村+旅游”的工作思路,加大力度实施旱厕改造工程,大大改善村容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聘请中国乡建院为设计单位,集中配备标准化停车场、旅游公厕、童趣水岸、乡村戏台等,打造6处示范民宿,实现经营业态破题。四是组团发展,扶贫扶志双推进。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由9名脱贫致富的村民担任合作社理事,为旅游开发广开思路、广纳资源。把全村71名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同时邀请专家授课,扩大社员眼界、提供政策优惠、增加致富积极性。合作社每年拿出不低于扶贫专项资金的7%用于贫困户收益分红,保证贫困户增收。另外提高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鼓励他们通过改造房屋、自主经营等手段,或参与卫生清理、绿化整治等工作,增强脱贫自信,实现劳动增收。(魏平、张文君)

第二篇: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

我局与结对帮扶村二渡关村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工作要求,把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

把党建和危旧房拆除工作有效结合。多次召开调度会议,逐户走访,认真分析村民顾虑,村党支部利用“党员主题活动日”,号召全体党员向广大村民宣传好危旧房拆除的政策,引导村民正确认识危旧房拆除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组织老党员、老组长成立宣传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动员村民主动拆除危旧老房。今年4月以来,二渡关村共计拆除危旧空心房1.6万平米,解决了37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工作。

2、

党建与服务相融合。群众利益无小事,很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但在贫困群众眼里可能就是大事。比如帮行动不方便的贫困户去供电所办理核减电费;帮助存在宅基地纠纷的农户调解解决建房事项;帮助协调意外受伤的贫困户办理住院免交入院押金;邀请地方医院到村里为百姓义诊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与群众心连心的纽带。我们的驻村工作不仅带着组织寄托与信任,同时又带着群众的期盼,只有我们真心实意地去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彰显我们基层党支部的堡垒作用,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们基层的党建工作。

3、

抓党建促帮扶。局派驻村领导、第一书记、村两委定期召开村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扎实抓好全村贫困户的各项措施落实,要求帮扶干部按照一户一策因人施策,着力解决帮扶户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做到对症下药。结对帮扶过程中也涌现了一些特色帮扶做法,例如我们的帮扶干部陪同做小生意的贫困户一起去集市赶集吆喝卖东西,同吃赶集饭;组织全村所有贫困户参观自己入股的马家柚基地等等,用实际行动拉近了与贫困群众的距离,以诚心换真心。

4、

抓党建督导项目建设。二渡关村是市级贫困村,贫困村退出项目与秀美乡村建设有效地融合在了一起,将扶贫项目高效实施好、项目资金合理合规利用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监督与督促作用尤显重要。我局协助结对的二渡关村对“两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规范村务要事决策的运行程序,重点评议项目建设、项目资金使用、规范项目资料等重大事项。

5、

突出党支部作用,构筑旅游兴村构想。二渡关村是一个三省交界的小村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旖旎的自然风光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值得旅游开发的好地方,以建设秀美乡村为契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桥头堡引领作用,推动二渡关乡村旅游开发的步伐,这是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贫困村退出和全面建成小康村的好思路、好出路。

积极主动将党建与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实现两手抓两手硬,把精准扶贫作为推动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让基层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党建扶贫工作抓到深处。

第三篇: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的科学发展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这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国家对于“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农村的投入和开发越来越大,对旅游扶贫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也越来越重视。但是在旅游扶贫的投入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旅游扶贫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 旅游扶贫

1、 旅游扶贫的含义

旅游扶贫是指依靠贫困地区特有的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下,通过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2、 旅游扶贫的目标和对象

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所以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贫困人口利益的保障和发展机会的创造,是扶贫的主导目标。

所以旅游扶贫的条件首先得是被扶贫地区的经济欠发达。只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入才称得上是扶贫。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何为贫困?世界银行在1990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对贫困下的定义是: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即每人每天低于一美元的生活费用为贫困。其次被扶贫地区必须有有价值的旅游资源用于投资开发。只有有资源才值得投资,才能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增加被扶贫地区的经济收入,达到扶贫的目的。

3、 旅游扶贫的作用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扶贫手段,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要求,这决定了它在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上的作用巨大,促成贫困地区的四个转化。一是旅游可以把贫困地区现存的无效资料转化为有效的资源。二是可以把贫困地区有效的资源转换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三是可以把贫困地区的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四是可以把有效的市场需求转换为贫困[2][1]

地区社会各方面的经营效益。

[3] 同时旅游扶贫还具有以下的作用。

(1)向全社会展示旅游业强大的综合功能,扩大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力,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和科学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2)增加被扶贫地区的居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

(3)促进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旅游扶贫,使得原本具有观赏价值,值得开发的资源得以合理利用,转化为当地居民新的经济收入。

(4)旅游扶贫还可以促进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许多相关经济部门,如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宾馆饭店、零售、土特产品采集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推动乡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就业、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功能。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829 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名人员,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旅游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 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4] (5)旅游扶贫在就业方面还具有很大的优势。世界旅游理事会1993 年就提出:“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雇佣了世界从业人员的十分之一,成为世界上创造新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旅游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人口多,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巨大的吸引作用。 [5]

二、国内旅游扶贫发展情况

1986 年,我国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标志着旅游业同农业、工业等行业“平起平坐”,这无疑给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生机。许多地区把旅游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特别是一些经济亟待振兴的落后、贫困地区更是如此。湖南的武陵山区、四川的九寨沟和黄龙寺地区、贵州西部的龙宫和织金洞及东南部民族地区、广西的融水、龙胜等县、甘肃定西的渭县及老根据地江西省井冈山、山东蒙阴县等,都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手段,使这些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可见旅游业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最为有效的行业之一。

2000 年 8 月,国家旅游局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试办了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之后在 2002 年 1 月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了“试办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工作设想和具体意见,在政府层面上拉开了旅游扶贫工作的序幕。2001 年 9 月,山西省旅游局将吕梁山区临县古镇碛口确定为首个旅游扶贫试验区。2003 年 1 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启动旅游扶贫工程,省政府计划从 2003 年起,连续 5 年每年安排

旅游扶贫资金 3000 万元,专项用于全省贫困山区和次发达地区旅游基础设施等公共性项目建设的支出,并由广东省旅游局会同相关部门确定了河源市东源县东江画廊旅游区等 14 个首批旅游扶贫重点项目,使得旅游扶贫工作在省级政府层面上真正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并进入操作实施阶段。同时,各省也纷纷建立旅游扶贫试验区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家旅游局在 2004 年 10 月发布的数字显示,25 年来,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受益的贫困人口有 6000 万至 8000 万人,占全部贫困人口的 1/4 到 1/3。扶贫旅游开发作为一种最富活力的扶贫模式,具有其它扶贫模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①关联性强。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扶贫旅游开发模式可以克服单一扶贫模式的不足,通过发展旅游的方式将多种扶贫模式有效的整合,达到扶贫效果的综合化和最大化。②带动性强。扶贫旅游开发的实践表明,扶贫旅游开发模式对于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为老、少、边、穷地区往往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新兴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产业结构单一脆弱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③受益面广。由于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吸收大量的居民参与生产,尤其在提高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④可持续性强。同时发展旅游带来的信息流、人才流和商品流也促进了当地居民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这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研究扶贫旅游开发对解决“三农”问题及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践中,旅游扶贫还可以将多种扶贫方式进行优化整合。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1971)认为:“贫穷经济缓慢增长的经济基础一般不在于传统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明显低效率;迅速的持续增长主要依靠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便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从而成功地实现农业的经济增长”。而我国传统的扶贫战略较为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短边要素”的输入,即注重物质扶贫,如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方式、“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施针对贫困地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以工代赈项目等。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行中虽然产生了较好效果,但由于它较少关注贫困地区社会、文化、卫生事业等发展和贫困人口政治权利等的满足,从而导致我国在绝对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贫困地区的社会、卫生发展依然落后,贫困人口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难以满足,贫困人口素质和贫困人口的综合发展能力依然很低。所有这些都要求扶贫的方式应更加重视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等无形要素和服务扶贫,重视向贫困人口提供基本保健、教育和就业机会,强调培养贫困人口的创业、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才能等价值观念和要素,把扶贫与“扶志”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技能和综合能力。

三、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被扶贫地区居民的观念保守

虽然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开展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务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知识的专项活动,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人口的观念却仍然没有得到改变,对于旅游的概念仍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在很多农村地区,人们仍然认为旅游是不务正业的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对于当地的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也只是当作是普通的东西而已。

2、 急于求成的心态

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基础的相对落后,以及急于摆脱贫困的心态,使一些地区出现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现象,甚至把景点一圈就对外收费,盲目地、过度地、简单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致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地破坏,并使得旅游成为一锤子买卖,旅游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很难形成良好的口碑,红火一时后就销声匿迹,难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有的居民对于旅游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短时间内没有良好的经济收入,便往往失去了对于通过旅游来改善自身的经济条件的耐心,转而转行做其他的事。有的则是因为在旅游淡季出现了游客减少的现象就认为旅游无法开展下去。

3、 旅游资源开发选择的对象不对

很多地区的政府为了把当地旅游做得独具特色的活动,往往别具用心的开发一些当地的陋习当作是本地的一大特色。比如农村的很多封建迷信活动。这些本来是一些传统留下来的陋习却被捡起来当作宝贝一样开发,使得大量的扶贫资金浪费,但是扶贫效益却没有出来,农村原来贫困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改变。与此同时,原本极具开发价值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开发。

4、 缺乏创新,模仿性高。

在贫困地区,人才缺乏,使得当地在发展旅游扶贫的过程中缺乏创造具有价值意义的产品,不会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而经常对于其他地方的具有创意的景点进行模仿,甚至照搬过来作为本地的特色。不经过周密的考虑,而是跟着感觉走,见别人搞什么吸引人,自己也搞什么,一味的模仿,抄袭他人的路子;或者心血来潮,胡乱开发,缺乏规划。你开发溶洞,我也开发溶洞; 你搞人造景点,我也搞人造景点。这样就使得旅游产品的价值不高,游客来过一次之后就会很失望,回游率也会大大下减。

5、 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大

被扶贫地区很多地方都保存着比较原始古朴的自然风貌,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一旦要开发当地的资源,难免就要对当地自然风貌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由于陌生

游客的增多,当地的人流量增大,和外界的接触变多,受外界的影响很大, 使得原来的传统文化可能随着旅游的发展逐渐消失。

6、 人才缺失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除了以上几点以外,人才缺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由于被扶贫地区都是农村,农民从小就没有收到良好的教育,对于如何经营自家的生意没有太多的办法,不懂得市场运作规律,不了解旅游市场发生的种种变化,这就使得当地居民在进行投资的时候会很盲目。对于资金的投入分不清主次,分不清轻重,就使得资金的浪费。而如果有专业的懂得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人才在当地进行指导,效果却会完全不一样。只有资金投资有方,这样才会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四、旅游扶贫的对策分析

1、政府主导,规划先行

在旅游扶贫过程中,政府自始自终都扮演这重要的角色,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国或本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地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旅游资源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决定贫困地区的旅游一定要进行系统调查,科学规划,合理设计,选择良好的发展模式,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发展道路,要形成“利在千秋”的规划开发,因此在进行规划的时候要找准位置,进行科学调查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规划,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政府不仅要帮助被扶贫地区做好景区的开发规划,而且还要帮助被扶贫地区做好旅游营销,尤其应在区域形象设计、宣传上下功夫,对某一特定区域应确定统一鲜明的营销形象,利用政府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把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旅游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内展示出来,最大限度的吸引前来旅游的游客。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旅游扶贫是由条件的,并且其作用也是有限的。在做出旅游扶贫决策之前,应该首先评价贫困地区是否具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是否具备开发条件,能吸引多少游客,在旅游市场上有没有竞争力。

3、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引导和培训

贫困地区的农民总体来说文化素质不高,长期根植于心中的小农意识严重,缺乏大局观,个人利益至上的观念严重,一旦让这些思想主导当地旅游,就会形成畸形发展,造成资源浪

[7]

[6]

费和生态破坏。因此政府应该主动对当地的居民进行引导,让当地居民按照政府规划的进行投资开发。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也很重要。景区周边群众对旅游脱贫致富缺乏认识,商品意识淡薄,不懂得什么是旅游工作,政府部门要积极灌输新的观念,使群众更新观念。同时政府不可能一直对当地居民指导,需要群众自己进行发挥,让所有人都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来,分享发展的经验,分享旅游带来的利益,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在当地群众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经营整个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发展的时候,政府应该增加一些政策,鼓励具有旅游方面知识的人到当地去就业,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当地旅游的发展,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注意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旅游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破坏,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所以在开发当地旅游资源和经营旅游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对当地生态的保护。一方面当地群众要形成保护生态的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让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章可循。

对于原始古朴的具有名族特色的农村地区,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被大众文化同化。对于这非可再生的资源,政府应加强引导,鼓励当地群众在吸收外界大众文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当地群众也应该形成传承当地文化的思想意思,不能因为金钱的诱惑,利益的驱使和外界的诱惑丢失了老祖宗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东西。

5、 注重旅游产品的创新

开发的旅游产品要有特色,所谓的特色就是唯我独有的东西。有人把它归纳成十二字原则“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首先,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应和周边地区的旅游产品形成优势互补,做到“和而不同”,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满足游客追求真,善,美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其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依据本地区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言的,并不是脱离实际的标新立异。

6、 强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也将其确定为基本国策。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纳入旅游扶贫战略中是旅游扶贫可持续性的要求。由于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尽管旅游开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旅游业的不适当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旅游地的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旅游业也将会逐渐[8]

衰落,靠旅游开发脱贫致富的人又会重新回到贫困的状态。所以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应该强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使旅游扶贫具有可持续性,避免贫困人口脱贫后又返贫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 2007,6(6):86-89. [2]郭清霞.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地理 2003,7(4):558-560. [3]魏小安.试论旅游扶贫[J] 当代经济 2009,1:98-99.

[4]魏梓秋. 甘肃省宕昌县藏族社区旅游扶贫开发初探[J] 视点 2006(5):56-57. [5]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6]赵丽丽.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战略研究[J] 特区经济 2009,12:136-137. [7]何智能.试论循环经济与旅游业发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34-36.

[8]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 经济地理 2003,3:241-244.

第四篇: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的思考

什么是全域旅游?在大众旅游时代,海南如何开展全域旅游?旅游扶贫该如何实现?“旅游+”计划如何实施?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如何理解全域旅游

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了论述,他提出,“我们要把海南全岛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实现‘日月同辉满天星,全省处处是美景’”。“日月同辉”,就是海南在“多规合一”改革中推进“海澄文”、“大三亚”区域一体化,打造辐射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龙头;“满天星”,就是首批打造100个特色产业小镇、1000个美丽乡村,使美丽村镇成为宜居宜游的景点,遍布全省。

全域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2.0时代,是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这是一个跳出“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的过程。

如何开展创建工作

省委书记罗保铭指出,海南应以全域旅游为主抓手,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精品小城镇、美丽乡村,打造多层次旅游承接的新载体。省长刘赐贵指出,推进全域旅游关键要在“全域”两个字上做文章,就是从点、线、面全方位入手,对城镇乡村、景区景点、交通网络等全面建设、改造、提升,使全省各地都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旅游区、旅游城、旅游乡村。

具体而言,海南要开展全域旅游试点创建工作,需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全域旅游顶层设计,构建国家旅游局与海南省以及省级各部门合作机制,形成务实推进创建全域旅游省工作的系列计划和实施方案。

二要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考核评价与督办方法。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创新相关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将发展旅游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形成明确的任务分工,进而形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要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旅游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三要打造富有海南特色的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海洋旅游、康养旅游、文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生态旅游、特色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等旅游业态,大力开发专项旅游,统筹规划设计一批新的旅游精品线路。

四要为旅游注入海南文化的灵魂。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在城乡建设中植入文化元素,打造高品质文化旅游演艺产品,赋予节庆赛事活动文化意义,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五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全省旅游道路服务体系工程、旅游便民服务工程、旅游厕所建设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工程、旅游信息咨询工程等5大工程的建设。

六要加强全域旅游宣传推广。要创新宣传和促销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促销会、展览会,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开设全域旅游专栏,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我省全域旅游工作及成果的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其知名度,提高旅游业的整体吸引力。

七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加快完善地方旅游标准体系,推进省级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开展旅游企业质量等级和诚信等级评定,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控制,强化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加强旅游监管,优化旅游环境。

八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造全域智慧旅游岛。加快改善旅游区互联网基础条件,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在线旅游创业创新及宣传推介。打造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区、智慧酒店和智慧旅游乡村,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岛,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九要加强人才培养教育。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和国际礼仪培训;设立专题班,有针对性地对各市县、乡镇、重点旅游区、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轮训;支持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工等自主创业,发挥好“候鸟”人才的作用。

如何实现旅游扶贫

海南在全域旅游的推进中,努力做到精准施策,促进农民快速脱贫致富。省旅游委将广泛动员旅游行业和相关部门力量,在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下,精心组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确保“十三五”乡村旅游扶贫任务起好步、开好局,具体而言:

一要壮大乡村旅游,找准旅游扶贫路径。指导帮助贫困户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民宿等方式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指导组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帮助贫困户出售自家的农副土特产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取租金,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通过资金、人力、土地等资源要素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等方式让农户入股分红。

二要优化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扶贫标准。旅游扶贫要同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等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政策、资金,合力支持贫困村项目建设,共同推进全省旅游扶贫工作。指导市县政府对具备旅游脱贫条件的贫困村,建设六项基本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即每个村建一个停车场、一个旅游厕所、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站、一个医疗急救点、一个农副产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标识标牌,以满足基本的旅游接待条件。

三要引导企业帮扶,凝聚旅游扶贫力量。组织景区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开办农家乐等经营点,吸收农村群众就业,探索建立农民土地入股,实施门票分红机制,在景区内免费代卖贫困村的本土农产品和旅游商品;组织旅行社、旅游公司拉动游客到乡村旅游区(点)游览参观,积极推广乡村旅游线路;组织酒店、宾馆帮助贫困村培训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等。

如何开展“旅游+”计划

省委书记罗保铭曾这样比喻,做全域旅游要备好大众旅游的“百家饭”,既有满汉全席,也有农家小炒,既有豪华五星级饭店,也有舒适安全、价廉物美的农家客栈,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所乐。省长刘赐贵在2016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实施“国际旅游岛+”计划。

一直以来,省旅游委在实施“旅游+”计划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一是“旅游+互联网”。初步建成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召开了2015年海南省“旅游+互联网”大会,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并与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天涯社区、海航云科技、阿里旅行、马上游、同程网等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在“融e购”、淘宝旅行等电商平台推出“海南旅游商城”,建立旅游营销网络,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旅游+金融”。省旅游委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设立工商银行“融e购”海南旅游商城,面向中行香港持卡客户进行精准营销,联合海南银行推出“南海旅游乐享卡”。未来将推动设立海南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优质旅游企业登陆资本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推出具有旅游特色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解决小微旅游企业融资慢、融资难问题。

三是“旅游+文体会展”。以2015年为例,省旅游委积极参与、支持举办会展活动27个,其中,成功举办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和首届海南国际海洋旅游博览会、房车露营博览会暨中国房车露营大会、国际美食博览会;配合办好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民俗节庆;协助完成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三亚站)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等。2016年,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体会展的深度融合。

此外,省旅游委还将积极推动旅游+医疗、旅游+房地产、旅游+教育、旅游+康养、旅游+林业、旅游+海洋、旅游+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借助“旅游+”,加出新业态、新供给,加出新价值、新惊喜。

第五篇:乡村旅游扶贫年终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州、县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帮助全县旅游贫困村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经营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我县旅游扶贫工作深入发展。按照相关要求,结合我县旅游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旅游扶贫。现将2018年旅游扶贫工作总结如下:一、旅游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明确扶贫重点和扶贫思路。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今年以来,我县结合旅游发展总体部署和全域旅游整体推进,确立了以加快旅游发展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通过旅游企业帮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示范村、民宿达标户建设引导等旅游扶贫措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努力实现贫困村集体收入明显增长、贫困村出列和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并编制完成《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县村村寨规划》。

2、突出乡村旅游扶贫优势和特色。旅游产业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业准入门槛低、持续投入大、带动力见效快等行业特征,在扶贫攻坚中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在旅游扶贫重点贫困村新建旅游公厕、停车场、标识牌、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条件,改善旅游基础设施。

3、完成申报创建3个省级旅游示范村,已按照州旅游发展委员会要求上报相关材料。

4、按照年初州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达给我县的创建民宿达标户的任务,我局已完成15户民宿达标户的申报工作,并将根据建设情况兑现补助资金20万元。

5、人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先后在各村开展14期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累计完成培训1067人次。

6、完成一户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户的申报。

7、完成5旅游公益类岗位的开发,并在7月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已正式上岗工作。

8、积极引进企业,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1户企业并在3月份完成组建县秘境乡村旅游开发公司,现正在实施相关旅游项目。

9、按照旅游开发规划先行的原则,我局在9月份完成《县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县村村寨规划》之际,迅速启动两村的标识标牌设计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标识标牌的设计等工作,将在11月底前完成标识标牌的安装等工作。

10、今年在我局的积极引导下,我县首个村集体经营的帐篷村在朗达村顺利开张营业,这也标志着我县乡村旅游集体经济的又一个模式的开启。

11、为了加强各旅游发展贫困村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我局今年结合旅游厕所建设任务,完成3个旅游厕所的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11月将全面完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产业投资周期长,持续投入大,旅游产品形成、旅游市场开拓,有一个过程,现有的资金安排只能解决旅游设施的基本投入,后续的营销投入等尚未解决。

2、扶贫村缺少大的旅游龙头企业带动。由于旅游尚在发展之中,旅游企业不多,对整个乡村旅游的带动能力、整合能力均较弱,扶贫的预期效果尚难很快显现。

3、贫困村及贫困户自身的发展能力有限。由于贫困村民缺少旅游从业、旅游服务技能,如何组织他们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还要进一步培训,同时要提高贫困村旅游发展组织化程度。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尽快改善乡村旅游发展条件,同时,加大旅游从业技能培训,为旅游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2、督促旅游企业加快进度,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为贫困村带来客源市场、为村民带来旅游就业机会。

3、引导和扶持旅游示范村、民宿达标户发展旅游配套服务。大力发展、旅游合作社等产业发展组织,盘活贫困村集体资产、贫困户土地房地,采取土地经营权、闲置房产入股等方式加入旅游发展组织或参股旅游企业,使村集体、贫困户从资产转让中持续收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打假情况汇报范文下一篇:顶级外汇交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