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素质教育离不开德育教育,应包含思维、道德、心理、行为等许多要素。单纯的讲道理,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媒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篇1:

探究中学书法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摘要】书法是中国独有的汉字艺术,中国书法拥有宝贵又丰富的德育资源,德育教育对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书法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挖掘德育元素,将书法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在中学书法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可以采用以下几点:1、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渗透书法德育教学;2、引领学生感受经典文化,渗透书法德育文化;3、在日常书写中锤炼品行,渗透书法德育品质;4、开展多样化的书法实践体验,渗透书法中德育教育。

【关键词】中学;书法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一、中学书法教学背景及德育渗透意义

1.实施书法教育教学符合国家要求

2010年教育部文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推行书法教育。2021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关于全国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实行美育中考,书法是必考科目之一。

2.山区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现状

近十年来,书法教育出现滞后现象在山区中小学尤为普遍,由于城乡差距、山区师资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很多学校的书法课程形同虚设。书法美育中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书法课程目标已经变为硬性指标,山区学校将填补多年来课程表上没有书法课程的空白,并且循序渐进地开展书法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改变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现状。

3.开展书法教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意义价值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正如中国汉字书法之美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书法拥有宝贵又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既可以陶冶情操,培养爱国情怀,又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也可以发挥美育育人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的载体,美育最重要的元素是德育。因此,在书法教学中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挖掘德育元素,将书法学科的价值体现出来。

二、中学书法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1.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渗透书法德育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科教学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播放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作品,能够清楚欣赏到笔画、结构、章法等方面的书法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比如课前我会收集古代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图片,用来帮助分析书法结构中避让、穿插、收放等关系,感受汉字书法结构之美。又如在介绍忠直刚烈的书家颜真卿的故事时,可以利用信息平台收集、整合颜真卿的相关资料;欣赏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作品《祭侄文稿》时,配上哀伤激愤的背景音乐,可以强化作品中涂抹艺术的感受力,更好地欣赏书家哀思勃发的伟大作品。此外,介绍误国害民的书家蔡京,由于他的所作所为,即使他在书法上有一定造诣,在中国书法历史上也不会留美名。诸如此类事例,我对比说明了字品与人品的关系,使学生懂得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道理。

总之,书法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书写实践、作品展示、欣赏评述等形式,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兴趣,促进书法德育渗透教学。

2.引领学生感受经典文化,渗透书法德育文化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我们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材内容要与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潜移默化发挥经典文化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临写《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唐诗宋词等经典时,注重让学生先理解经典中名句的意思。例如我在提问《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时,很多学生都会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是非思想观念,道德判断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自身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美德渗透,使之内化为自身的修养,进而对经典文化内容进行学习和传承。

3.在日常书写中锤炼品行,渗透书法德育品质

现今很多中学生学习现状令人担忧,特別是有部分小学阶段文化基础掌握不扎实的学生,上中学后知识量大,学习任务重,便滋生厌学情绪,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神情游离、心浮气躁,无法静下来听老师讲课。这类后进生平时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较多,这种情绪在学生内心日积月累的话,肯定存在挫败感,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平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交流探讨学习书法心得,多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以学生鼓励和肯定评价,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学生处在性格形成关键期,“行成于思,毁于随”,如果教师不重视德育,学习书法仅凭学生的兴趣,那么这种学习大多会半途而废。因为书法学习中对汉字的线条、结构等要求比较高,且具有一定枯燥性,很多学生往往坐不住,把练字当作作业任务对待,敷衍潦草完成,这样就达不到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在书法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要沉静下来,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然后强调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借助习字格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受,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汉字书法之美,培养学生热爱书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1]在我们的中学书法教学中,只有真正唤起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唤醒学生自己要学习书法的潜在欲望。书法课堂上,我解析因家贫困使用黄土在墙上练字的颜真卿、以蕉叶为纸练字的怀素、弃笔成冢的智永等勤奋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学习书法要不畏困难,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由此,书法教学德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还能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

4.开展多样化的书法实践体验,渗透书法德育教育

在渗透书法德育教育过程中,如果只是体现在理论表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外创造出学生参与书法学习体验的条件,学生在体验中对书法加深了解,有所感悟,从而让学生更深切感受到汉字书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一门艺术,而是情感与技巧相结合的生活艺术。

美国教育家杜威所倡导“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提倡在平时各学科考试中设置卷面分,例如书法学科可以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在语文考试中把作文卷面书写工整情况以分数形式体现出来,并且告诉学生在中考、高考中,评卷老师根据卷面情况多给几分印象分也是人之常情的事,这样不断加强学生书写习惯向良性发展,自然而然学生也会越来越重视书写。

教师还要发挥好自身的组织引领作用,可以通过学校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文化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拓展书法学习空间。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还可以开展校际、地区等书法交流活动。[2]在解决学校师资问题上,山区学校可以通过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专家、有书法专长的学生家长等作为兼职的指导教师,参与学校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总之,通过多种渠道开阔中学生书法艺术欣赏视野,培养中学生书写技能,提高书法艺术修养。

综上所述,作为书法教师需要承担培育下一代的使命,在教学之余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书写技能和书法鉴赏水平,养成终生学习的观念。同时,要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努力抓好书法教育教学工作,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打造优质的书法课堂,落实好美育德育工作,为祖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2]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

作者:黄春红

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篇2:

书法教学与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离不开德育教育,应包含思维、道德、心理、行为等许多要素。单纯的讲道理,对小学生来说,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在书法教学中,结合有关的教学媒体,联系书法五千年文明的丰富内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旨在研究书法艺术教学和德育教育两者的和谐统一关系,研究书法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途径,分析德育教育对学生书法技能、鉴赏能力、素质提高的作用方式、影响效果。寻找德育教育对书法教育发挥的功能优势,关注学生的艺术学习,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书法能力的进步、提高。因此,书法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就要注重德育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承。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法技法的训练,不仅关注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更要着眼于通过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的德育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规矩矩写字,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教育。德育在书法教学中的渗透,表现形式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的,不是为德育而进行的“德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般和谐统一。

一、讲述书家人品,塑造美好心灵

清人刘熙载说过:“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书法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骨硬”,虞世南“德行忠直”,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蔡襄“才德俊伟”,黄道周“不谐流俗”,他们的品格令人高山仰止。在书法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用生动的语言叙述,介绍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坚贞不屈、英勇顽强、勇于抗争外辱,敢于为民请命,且书法上有一定造诣的英雄人物、著名政治家、知名学者等的故事,激发培养学生崇高的民族气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通过讲述,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从而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养成沉着冷静,做事有始有终、勤动脑、善观察的良好品质。

二、欣赏书法之美,陶冶高雅情操

鲁迅先生有言:“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书法是通过线条和空间的运动产生出无穷的意境,可表现书者的胸襟,表现生命的活力、意志以及无限的情愫。不同的书体,如篆书的古雅朴厚、隶书的沉雄遒劲、楷书的严整瑰丽、行书的秀娟活泼、草书的奔放奇逸,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信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书法艺术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精神得以升华,心理得到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由于书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美,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书法中体察提按、转折等用笔的美,刚柔、粗细等线条的美,浓淡、枯润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结构的美,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从不同的书体中汲取营养,感受诸家书体的美,如先秦书法的稚朴古雅、魏晋书法的奇逸开张、唐楷书法的法度森严、明清书法的个性张扬,以及现代书法的异彩纷呈。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观赏和评点,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读帖时欣赏到汉字的结构美,从而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进而起到陶冶情操、培养高雅情趣的作用。

三、临摹书法作品,树立健康人生观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以汉字书写为基础,要达到汉字书写形式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历代书法家都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往往古代许多著名书家又是文学史上重要的人物,如王羲之、苏轼、郑板桥等,因此学生在临摹书法作品中,大量接触的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向上的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智人睿语,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以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临习书法作品时,要求他们能平心静气地考虑好作品的布局安排,有效地控制好心情,眼到、心到、手到,心手相应则写出的线条就有轻重、粗细、深浅、敛舒、险丽之变化的效果,最终达到抒情达意、精神愉悦、心专意畅的最佳目标。

四、坚持书法训练,塑造健全人格

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创造禀赋,但只有心理正常、健康的人才会把创造潜力付诸实现。”

首先,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高度认真的精神。一位心理学家讲:调整学生的心理素质,规范其行为有两种好办法,一是练习平衡木,二是练习书法。这两种练习均能使学生进入到一种相对静止的心理状态。练习书法,必须进入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这种状态叫静止状态。只要这种状态能持之以恒,就能使学生养成逢字不苟、严谨认真的好习惯。写字前,要求把笔、墨、纸、水瓶放得有条不紊;下课后离开座位,手与桌面上不留一滴墨迹和水迹,这对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及谨慎细致的心理很有好处。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的:“养成这种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其次,书法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优良心理素质。

实践表明,学习书法急功近利,反而欲速则不达。要心静气和、端正姿势、持之以恒地苦练。如果没有长期艰苦的磨炼,就无法领悟到艺术真谛,难以敲开艺术之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以名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教育学生,如:唐代的怀素,因家贫买不起纸笔,便种下三万株芭蕉,采芭蕉叶练字。老叶摘完了,新叶还小,舍不得采摘,干脆就在嫩页上悬臂练字,终于成为书史名家。郑虔家贫,练字常常没钱买纸,听说长安城南恩寺里贮藏着几屋子柿叶,于是就住在寺里,以柿叶当纸练字,正面用完用反面,竟把几屋子柿叶全写完了。后来,他把自己写的诗和画合成一卷献给皇上,唐玄宗称之为“郑虔三绝”。北宋的欧阳修,小时候家贫如洗,没钱买纸笔,母亲见他好学,就教他用芦秆在沙地上练字。由于他勤奋刻苦,书法终有成就。正是在这一笔一画的书写练习中,学生获得了韧劲与耐力,形成了锲而不舍、精力专注、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在书法教学中如果能注重挖掘这些德育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心智与德行一同成长,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作者:曲会利

书法教学中德育教育分析论文 篇3:

浅谈初中书法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视为明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书法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书法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深入探究,围绕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加以分析,进而提出具体的设计原则,对推进初中书法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育;书法课堂;有效教学

一、书法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书法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观察-模仿-创新”的过程,学生需要先对教师或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观察,找到其中蕴含的规律,再对其进行模仿,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最后进行创新,写出自己的风格,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到会得到锻炼,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书法能力的同时推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

(二)培养审美情趣

汉字是唯一一种在世界上仍在广泛使用的象形文字,汉字蕴含着中国五千年来积累的优秀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正是汉字对学生的熏陶过程,长时间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进而引导学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情趣。

(三)提升学生品质

书法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会锻炼学生的耐性,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致专注的学习品质,书法尤其注重对细节的雕琢,同时又兼顾整体的美感,学生可以将这种学习理念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变得更为细心,改掉马虎大意、盲目武断等坏习惯,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了解中国优秀传统化

汉字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知识,是中国漫长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正是学习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书法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崇高的道德修养。

二、书法实践活动分析

学生在学习书法前必须正确认识书法与写字间的辩证关系,首先,书法与写字有本质的区别,写字的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更强调其实用性,而书法则更注重创新与探索,书法的目的是传递某周精神,展现某种内涵,更注重文化属性。其次,学生还应该正确认识书法与写作的紧密联系,书法的本质仍然是写字,书法是由写字发展来的,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也是书法发展的基石。而书法也是对写字的升华,书法为写字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推进了写字由实用向美学的转变。书法与写字既存在紧密联系又有本质区别,二者的相互作用推进了书法的创新与发展。

三、书法实践活动设计原则

(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书法是中国国粹,其内部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師可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开展书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织学生临摹《满江红》、《出师表》等名篇,鼓励学生分析文章内部蕴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与其产生情感共鸣后再进行临摹,帮助学生将情感倾注于书法之中,进而强化学生的书法写作水平。

(二)统一书法教材,为书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统一书法教材可以为书法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针对如何统一书法教材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转变教学观念,将自身的教学经验转化为系统化的书法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以便学生将书法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书法实践。其次,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编制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书法教材,这一书法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要兼顾美育与德育教育,在推进书法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还应针对统一的书法教材制定灵活的活动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在统一理论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从而保证有效教学活动不偏离其教学意义。

(三)活用赞赏手段,提升书法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赞赏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赞赏手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教师为学生制定最近的学习目标,进而针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加以赞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书法水平。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书法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的任务目标制定层级赞赏手段,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升后教师可以将其提升到更高级的学习小组,以此来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强化书法水平。二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树立反思意识,学生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例如教师为学生布置临摹《兰亭集序》的书法任务,再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会,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书法作品加以评价,并由学生共同推选出最好的作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胜负欲,鼓励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升自身水平。

结论: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书法实践活动对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书法实践活动的应用与普及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因此,本文针对书法课堂有效教学活动模式的革新提出几点具体建议:对学生有短期期望、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赞赏手段、书法与生活,围绕本文提出的活动策略开展书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升书法课堂的教学成效,进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书法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俞丽红, 宋秋前. 初中书法教育问题与对策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030(008):226-227.

作者:薛建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引导基础教育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技能个性化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