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22-04-1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食品科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营养及其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现代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针对这一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传统培养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难免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重视意识不够、选题范围窄、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

食品科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毕业设计现状的分析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学生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实习)各个环节的认识、看法、态度及行为,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实现本科生毕业设计(实习)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毕业设计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在毕业设计(实习)这一重要教学环节上,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本专业毕业设计(实习)进行系统管理和制度建设、改革和创新管理核心思想、管理模式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实现本科生毕业设计(实习)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以及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我们以2011届和2012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本科毕业论文各个环节的认识、看法、态度及行为,以期全面地了解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管理的薄弱环节,为今后教改的深入进行和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本科毕业设计(实习)的整个教学环节分为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论文选题、文献查阅和分析、实验及教师指导、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论文答辩、对自己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评价等七个方面内容。

考虑到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态度存在着一个程度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反映个体学生对教学措施的态度和认可程度,我们将打分题的可选分值设定为0-10的数字,分值的大小表示学生认可程度的高低,填10表示程度高,非常有必要、重要等;填5表示一般;填0为持完全否定态度,完全没有、完全没必要。通过对打分结果的次数统计并做成次数分布表,使我们能更清楚地、量化地了解和认识学生对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教学措施的态度。从多个分布图分析,我们认为打在分值8-10的学生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6-7的学生持一种比较肯定的态度,打分值5的学生可能持一种“一般”、无所谓,中庸成分比较大的态度,打在分值0-4的学生可能持一种否定,“没必要”的态度。

调查涉及2011届、2012届毕业本科生231人,其中我院食科061、071民族言语班的学生81人,我院汉语言班食科072、074、082、084学生150人。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毕业论文的态度

学生对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重视程度与其在毕业论文中下工夫和投入精力的相关性很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你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大吗?”详见图1。

图1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必要性态度的调查情况

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53.7%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很大;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7.5%,即大多数学生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是有必要的;有18.6%的学生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或认为必要性一般;有3.9%的学生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必要性较小,也可能持不赞同的态度。

(二)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涉及选题的方式,题目设计的水平、来源、实用性、创新性,学生对题目的兴趣等方面,它对后面论文完成的程度及质量影响很大,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你的论文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程度?”详见图2。

图2论文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的程度调查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5.5%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利于今后的实践和工作;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0.1%;有22.5%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和生产实际结合一般,或并不相关、不了解自己研究的内容是否能和生产实际相结合;有7.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和生产实践没有太大的联系。

(三)文献查阅和分析

文献查阅和分析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准备材料的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你对文献综述的重视程度?”详见图3。

图3学生对文献综述的重视程度调查情况

调查的231人当中,有39.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文献综述非常重视,占76.2%(选6-10d)的学生对文献综述的重视持肯定态度;有19.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重视程度一般,持无所谓的态度;有4.8%的同学不重视文献综述。

(四)实验及教师指导

毕业论文实验涉及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双方的相互作用及实验条件等因素,是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该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及毕业论文的质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对学生进行调查。问题1:“指导教师能经常主动与你进行交流与沟通吗?”详见图4。问题2:“你能经常主动与指导教师进行联系和交流沟通吗?”详见图5。问题3:“根据学生的时间,将毕业论文机动地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看法?”详见图6。

1.指导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情况调查

图4指导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情况

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22.5%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教师能经常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3.2%,即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能做到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有18.6%的学生认为教师做得一般;有10.4%的学生持不认可的态度。

2.学生与指导教师进行联系和交流情况调查

图5学生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情况

由图5所示,32.0%的学生选择10d,认为能经常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81.8%,即大多数学生认为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有13.4%的学生认为与教师沟通交流一般;有4.8%的学生认为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

3.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支持程度调查

图6将毕业论文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内进行的支持程度

从图6可以明显看出,23.5%的毕业生选择10d,对毕业论文机动地安排在大四一年的时间持完全支持的态度;选择分值6-10d的毕业生占70.9%,即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有21.3%的毕业生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7.8%的毕业生持不认可的态度。

(五)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涉及学生写和教师改、学生的表达能力、格式的规范化等内容,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你的论文写作水平显著提高的程度如何?”详见图7。

图7论文写作水平显著提高的程度

如图7所示,24%的学生选择8d-10d,认为自己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后论文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55.5%的学生选择6-9d,认为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后论文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有16.2%选择5d,认为论文写作水平提高程度一般;还有4.4%学生选择0-4d,对提高论文写作水平持不肯定的或否定的态度。

(六)论文答辩

针对以往答辩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答辩教师和学生在答辩中的态度、行为和做法等方面考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对答辩组织、分组情况的满意程度?”详见图8。

图8对论文答辩组织、分组情况的满意程度

如图8所示,28.1%的学生选择10d,表明对答辩组织、分组情况十分满意;80.1%的学生选择6-10d,表明大多学生是认可的;14.3%的学生认为一般;5.6%的学生选择0-4d,表明这部分学生对答辩组织、分组情况不太满意。

(七)学生对自己毕业论文和实习的评价

以往对毕业论文的评价都是出自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此希望能了解学生对自己论文的真实评价,对我们今后教改是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题目:“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详见图9。

图9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

根据图9所示, 29.4%的学生选择10d,认为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选择分值6-10d的学生占74.5%,即大多数学生认为有一定的提高;有21.6%的学生选择5d,这部分学生认为提高一般或不多;有3.9%的学生认为提高较小或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就业和考研等现实问题分散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精力,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毕业论文这一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最终影响培养人才的质量。

2.目前主要采用学院公布学生选题的方式,很多学生不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到合适的论文题目,影响了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文献的利用、查阅和综述能力差,不少学生不是在查阅大量的文献基础上进行文献资料的整理,而是抄文献综述。

4.论文成绩采用单一的论文答辩成绩很难合理地反映学生的整个毕业论文情况,评优论文的过程还有待改进。

(二)解决方案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实习)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指导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设计(实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使学生自觉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实习)。

2.多种毕业选题方式的尝试。改革原有的单一的论文选题方式,逐渐推行多种选题方式并行。

3.集中开设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综述方法的讲座,使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得到普遍的提高。

4.适当提早开始和延长毕业设计(实习)的时间,将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灵活机动地安排在大四一年或从大三就开始。

5.改变单一的论文成绩构成方式。为有效地考核学生论文成绩,做到公平公正,论文成绩应由多个方面构成,成绩构成比例:指导教师占30-40%,评阅教师20-30%,论文答辩成绩30-50%。

[参考文献]

[1]季明,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7,(5):20-22.

[2]王晓丽,吴功德.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新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育,2009,(15):132-133.

[3]齐再前,白守礼,郭广生.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05,(8):33-34.

[责任编辑:碧瑶]

作者:张辉 冯作山 胡瑞兰 王静 陈娟

食品科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2:

精准培养理念下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创新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营养及其安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现代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的制作工艺更加多样化。针对这一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传统培养模式下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难免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重视意识不够、选题范围窄、配套设备落后等问题。新的时期应“随需而变”,结合市场的导向,精准培养,建立导师制,提早进行专业思维的导入,拓宽校外合作渠道,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发思维。

[关键词]精准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创新思考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一个新的时期,由以前的广泛提高全民素质深化为发展内涵、提升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有用之才。对于本科院校与产业结合较紧密的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来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主要学科基础,培养食品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使其具备独立进行食品加工工艺设计、加工设备选用、工厂设计、食品生产管理与质量监控、技术经济分析和产品营销等专业发展能力[1]。在扎实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以目标导向引领,以精准培养护航,将学生培养成了解市场动态、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思维和工科实践素养的社会亟需人才,从而推进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精准培养的时代背景及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已明显增加,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包含有对饮食的营养、安全、健康、个性化、多样化等的要求。

1.食材来源的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性食材来源有天然种植的、培育的、转基因的;动物性的有养殖的、野生的、仿制的,还有一些以前未被开发的食用、药用的动植物现在也成了食材的来源。鉴于食材来源的多元化,就需要用食品科学手段去确定每一样食材是否安全、可否食用,食材如何搭配才能满足人类生长每一阶段身体的营养需求,以保证机体的健康生长发育。

2.食品生产工艺手段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与科技的快速进步,我国的食品生产除了传统作坊式生产之外,工业化生产已成为食品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食品生产领域已开发研制了很多食品仪器设备,很多食品都已实现了流水线式制作,如湾仔码头水饺等产品的全链条生产线自动化制作。制作食品的任何一个流程和环节都需要先了解食材的特性,以保证在制作的过程中食材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或尽量减少食材营养的流失,同时还要保证加工后的食材具有良好的形状。这些都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做好前期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

由此可见,高校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是通过教学培养和科研服务向社会输送各类人才,而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是否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自我提升发展的能力,即毕业要求达成度是衡量与评价人才培养一个很重要的指标[2]。

现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模式

大部分高校将毕业设计作为考核学生最终毕业水平达成度的一个指标,初衷是对学生学习完所有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后进行一个综合水平的检验,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3月份至5月份,考核形式往往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

这样的安排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课题构思的时间短,基本落脚在“针尖”一点,无法由知识点组成知识线,更谈不上由知识线再构成知识面,常常与实际生产相脱节。此外,毕业设计开展期经常是学生找工作或准备研究生复试的时间,学生的重心都在其他方面,很少有人能全身心地去开展毕业设计。学生找到工作或者考上研究生后,他们更难以集中精力继续象牙塔里的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成了毕业前的一个走走形式的程序而已,毕业设计的质量并不是很高。

2.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意识不够

毕业设计的初衷本来是让学生利用在大学阶段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围绕某一设计或专项课题,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以及实践活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3],是对四年学业的一次综合性检验与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反映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指导实践的效果和被社会认可的程度。然而,由于学生的重视度不够,他们认为与找工作、考研或者说自己未来的前途相比,大学学习过程中最后阶段的毕业设计就排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社会行业的重视不够,一般来说,社会行业不考核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也不会以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决定录用与否。三是学校培养重视不够,学校考虑到学生被其他方面的事情分散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就只能通过降低考核标准来放学生“出关”,从而造成最终的毕业设计检验沦为了一个走过程的程序。

3.选题范围窄、局限性大

如果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未进行系统的专业思维培训,那么在毕业设计时常出现不知如何甄选课题、不知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实践接轨,更不知如何将课题成果用于指导实践。通常是教师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列出众多课题名单,学生再从名单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然而教师所列的项目清单往往是立足于自己的知识和研究范畴的,或者是通过网络或研读文献整理出来的。由于大部分教师长期在校园里,对市场与工厂的实际情况了解较少,导致所选课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不能反映出食品产业在研发、生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关键问题。此外,毕业课题的选题范围也比较窄,重复率高,创新性不足,做不到因材施教,[4]精準培养。

4.软硬件条件有待加强

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持续增加,但是教育资源未能及时有大的提升,尤其是师资队伍、科研经费、实验室场地、实验设备等硬件,这是各高校普遍存在且亟须解决的问题。[5]大部分高校实验资源缺乏且比较落后,从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说,企业为了有营业收入和创造更多价值,会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仪器也会随之更新。但是大部分高校财力有限,仪器设备的更新速度慢,久而久之,就会在实践操作环节上与行业发展相脱节,学生学校掌握的知识无法指导具体的实践,他们毕业设计的内容也无法和实践紧密结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创新思考

1.建立“导师制”,不同阶段精准导入专业思维

学生步入大学前,只是进行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专业的概念知之甚少,选择某一专业的时候要么是受家庭影响,要么只是从感性的角度去认识专业。因此,入学之初即为学生指定专业导师,学生可进入导师实验室,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在二三年级时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初步建立,然后再结合他们自己的研究兴趣可申请调换导师,同时组建创新研究小课题组,申请校创(即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省创、国创、“互联网+”等各类项目,使专业概念的导入逐步深化。为立项的研究小组选择导师,学院内部资助,深化学生的专业思维,为最终取得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导师制”就是要精准对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把毕业设计仅仅看成学生本科学习的一个阶段,而是大学四年全过程精准导入与全方位的一个培养。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拓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渠道,实现精准实践

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需要广泛地与食品类企业建立长期且稳定的联系,将其拓展为校园理论教育之外的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如果有新的想法与思路,可随时与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甚至赴企业实地参观。一些成熟的理念可在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研发与生产。

高校与企业间通过紧密合作来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形成高校—企业人才培养联合体。培养过程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模式,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的研究课题和生产实践环节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6]

精准对接学生的入职,能根据学生兴趣及其在校参与各类竞赛和项目的情况,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自身实际的企业类型,尽量做到符合学生兴趣,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体验完善学生个人的理论知识。企业里实践化的工业设备与学校设备之间是有区别的,学生在实际接触中也将会有着明确的概念和区分,这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并能促使这些进一步体现在学生的毕业设计当中。

3.提升食品设计理念,精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发思维

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食品的研发与工业设计是专业培养的主要内容。但是本科院校有部分学生是计划走学术研究之路的,针对此部分学生,就需要着重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具备文献查阅和分析能力则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从而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同时也是为自身的毕业论文研究准备材料的过程。[7]因此,学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應该合理设置专门文献检索类课程及专业的导读,使学生掌握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前沿的导读对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也很重要,使学生了解本领域发展的方向,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和思考的方向,从而具备科学思维。

结  语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的思路及知识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就需要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熏陶与渗透,从小设计、小发明逐步实践专业知识,再到走进工厂,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有一个合格的毕业设计,进而成为本专业领域里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邱小燕、伍贤进、徐君飞 等,《地方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第7期,第190-191页。

[2]崔国庭、张仲欣、任广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黑龙江教育》2016年第6期,第72-74页。

[3]李次力、石彦国、张根生 等,《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农产品加工》2014年第4期,第84-85页。

[4]孙月娥:《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食品工业》2014年第12期,第211页。

[5]张小平、师俊玲、张朝红 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毕业设计工作思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第10期,第144-145页。

[6]吴福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企业培养过程的问题思考》,《现代商业》2011年第14期,第286页。

[7]张辉、冯作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毕业设计现状的分析研究》,《大学教育》2014年第4期,第81-83页。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赵会武 牛海力 骆艳娥 曹炜

食品科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篇3:

基于校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摘要从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及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等方面,对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展开深入探讨。旨在针对轻工食品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就如何通过校企合作,信息互通,将毕业设计(论文)与行业实际结合,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校企合作;信息平台

A 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n the Pedagogical Revolution of Undergraduate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in Foods Majors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Resources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Interflow

JIANG Yan(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t Industr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graduation design (thesi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本科畢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1],同时也是对学校及教师教学质量全面、综合的检查。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本科教学水平,是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面临较大的挑战。2004年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2]。但高校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灵活性不强,效果并不明显。如何做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从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及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等方面对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展开深入探讨。

1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于空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过于空泛,缺乏对行业实际情况的调研,基本都是由教师自行确定,部分由学生参与确定。但总体都是在学校内部完成,与当今轻工食品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导致选题空泛,学生动力不足。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不主动查阅资料、探讨实验方案,有些学生甚至现做现问,也就谈不上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

1.2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无法保证毕业论文和学生的求职时间冲突。面对就业压力,学生多以求职为重,导致投入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单薄,实验数据不足。为了快捷完成,更多的学生利用互联网编制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有学生形象地将写毕业论文描述为“三板斧”:搜索、复制、粘贴,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1.3实验设施和管理上仍存在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场地和设备等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加上现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也制约了实验设备的合理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以教研室或专业课程为单位设立,存在着设备重复购置、缺乏相互协调,而且实验室功能单一,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拓宽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和研究深度。

1.4实验经费严重不足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费是100元/人,而20年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经费也是100元/人。20年间,物价飞速上涨,100元的价值可能不足原来的1/10。100元/人的经费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已是杯水之薪,要依靠100元做出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不可能的。

1.5部分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偏多,对论文管理较松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加上原有的教学、科研工作繁重,对学生论文管理较松;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受到自身科研水平、经费等的限制,实验研究深度不够。此外,在前期的教学环节中,对论文写作训练要求不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衔接不够;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施过程管理不够严格,没有良好的监督机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水平的解决思路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涉及面广,问题成因复杂,很难一次性全面解决。可行的方法是:在现有机制和条件下抓住关键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毕业论文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就是基于轻工食品类专业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重点针对基于校企资源协同共享对食品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研究。通过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渠道,搭建一个企业实践问题和学校解决方案的信息互动平台,畅通学校和企业信息的沟通,将学校优秀的人力资源、实验室资源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课题资源和生产资料资源相结合,实现互利共赢,从而真正落实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要求,有效提高食品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3具体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3.1第一阶段:前期对问题进行搜集分析和行业情况调研

3.1.1深入分析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广东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年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从论文选题的分布、指导教师的配备、过程管理、答辩及成绩评定、论文的发表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统计和总结,对比学校其他工科专业及其他高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情况,深入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整体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食品类专业目前所具备的教师资源、实验室及设备资源和专业特长。初步整理总结出食品类专业目前的优势和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存在的实践性问题。

3.1.2对广州及周边食品类企业面临的生产实践问题和日常解决的渠道和信息沟通渠道进行深入调研。组织学生搜集广州及周边主要大中型轻工食品类企业信息,组织人员设计一份行业信息问卷调查表。信息主要包括:食品行业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各类专业技术性问题;企业技术人才情况;企业生产技术问題解决渠道和方式;各类问题解决的不同时间周期;企业生产问题信息传递的模式;对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生产实践的意见;对开展校企资源协同共享合作模式的意向和建议等。组织学生通过电话、邮件或者上门走访的方式搜集上述信息。

3.2第二阶段:中期针对前面发现的问题信息进行归纳、整理、诊断并针对解决方案展开研讨(开展三轮座谈研讨)

(1)组织参与搜集资料的学生,以及在食品各专业筛选各类成绩等级的学生,并邀请一些已经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优秀校友和项目组的老师三方,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座谈研讨,并收集各方解决建议和意见。

(2)通过组织食品行业协会工作人员与学校食品专业的有关领导和老师进行座谈会,就目前企业生产实践问题与学校毕业论文题目如何对接,信息如何互通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收集各方解决建议和意见。

(3)通过前期的行业市场问题搜集过程,筛选有代表性的和有参与意愿的食品类企业的相关领导进行座谈,可以邀请重点大型企业上门进行座谈。对有代表性并有积极意愿的企业,邀请来学校进行座谈。针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座谈研讨,并收集各方解决建议和意见。

3.3第三阶段:设计制订整体解决方案,确定校企资源协同共享合作模式

3.3.1搭建校企信息交流平台。根据前期调研和研讨的情况,结合学校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一个可操作性强,信息交流时效性强,校企双方可实现互动的信息平台;学校开通毕业论文设计公众微信账号。首先,要求学校轻工食品专业类的老师和学生都加入该微信群;然后通知前期调研的所有相关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和经办人都加入该微信群;企业可以通过微信群的互动功能将近期遇到的问题发到微信平台;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互动,根据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组织设计出论文课题组,直接与企业对接,同时建立校企双方的定期沟通座谈会机制,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

3.3.2改革指导方法,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指导新模式。改革指导方法,尝试采取两种指导模式:一是积极探索校企联合指导新模式,通过建立的信息互动平台科学合理安排部分学生到有需求的企业单位去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利用他们的现成的生产资料、经费、场地,也充分发挥学校师生的人才及技术优势,并利用相对完备的实验设备,在实际生产课题或联合科研课题中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二是针对部分没有合作项目的学生,继续完善校内导师制,提倡教师联合指导,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从课题准备、方案设计和实施、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等环节,教师给予提纲式、启发式的指导和监督,其余工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课题选择上也开始重视设计类论文的指导,以及调查课题的指导。

3.3.3通过校企微信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解决做论文时间有限的问题。大学的第二、三学年是学生接触专业课的关键阶段,通过校企微信互动平台的建立,使学生尽早地了解本行业在实际运用中常发生的问题,提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开始关注并思考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向,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正常理论教学秩序的情况下,让学生提前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毕业设计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进行选题、课题调研和文献查阅等工作,第七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实验研究和(或)设计工作,第八学期集中进行总结、撰写论文、反复修改并争取将研究成果公开发表。这样有效减少了考研、找工作和毕业论文在时间上的冲突。

3.4第四阶段:后期过程管理,强化关键环节的管理,形成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可以分为论文选题、实验研究和论文撰写3个阶段,具体包括查阅资料、选定题目、撰写提纲、实验实施、数据处理、写作与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3-4]。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在院校成立由主要领导、各系主任、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组成的“食品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督导小组”,对毕业设计工作实施全程的检查督导与管理,把重点放在几个关键环节上。

3.4.1严格把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关。根据食品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学校食品类专业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综合考虑难度、工作量、实用性、广泛性、创新性等特点,尽可能与教师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力求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在程序上,实行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严格遵守一人一题。

3.4.2狠抓实验环节,严格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在毕业设计(论文)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纪律,有特殊原因需请假的必须由指导教师签字后到院办公室履行事前请假、事后销假手续,在此期间学院要加大检查的力度。个别因找工作影响了毕业设计进度的,责成指导教师督促学生保证质量,加快进度。另外,将选题方向相近的学生组成小组。

3.4.3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3个阶段的检查工作。在配合学校教务处常规检查的同时,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督导小组还定期组织“前、中、后”期3个阶段的检查。前期着重检查学生的选题情况、设计任务书、开题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课题研究条件等;中期检查着重查看学生的出勤率、工作进度、实验记录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后期检查着重在设计(论文)任务完成情况。

3.4.4精心组织答辩,嚴格进行论文评审和成绩评定。 学院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答辩和成绩评定,尝试将硕士答辩机制引入到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中。推行学生答辩资格审查制度,审查合格方能参加答辩;其次,指导老师只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答辩;答辩结束后,综合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评分按照3∶3∶4的比例进行成绩评定;在条件成熟时,引入末位淘汰制。

3.4.5认真做好质量自查和归档工作。毕业答辩完成后,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再次对设计(论文)进行反复的修改和锤炼;学院毕业设计督导小组组织、安排全院的设计(论文)质量的自查工作,进行工作总结并上报校级主管部门;完成的论文严格按照档案管理的方式进行存档,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

3.4.6争取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科研价值。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指导教师必须尽快帮助和指导学生将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修改和整合,争取以论文、专利等形式公开发表或直接引入生产实际中,实现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科研价值。

4结语

总之,校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的建立,将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相对封闭的教学模式,将毕业设计(论文)与企业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相结合,制订适合实践性强的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方案和管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对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强化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为其进入企业社会一个良好的衔接和顺利过渡,为高校更有效地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并为教育资源与行业市场发展有效结合提供了有意义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马美萍,刘佳明,曹建明,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2(14):152-153.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1(3):9-11.

[3] 陈文艺.农科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143-147.

[4] 李永胜,刘胜洪.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5):94-96.

作者:姜燕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程改革平面广告设计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建设金融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