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2022-04-17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在引入课堂教学改革中,本文以铰链四杆机构分析为例讨论手机APP在《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实施“四段教学法”,在课前准备、授课过程、小组学习以及作业布置均充分利用APP作为辅助手段。

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课程特点、分析和精选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

《机械制造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机电、数控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了制造技术、加工工艺和机床加工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包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金属切削加工等内容。内容丰富、知识面宽,是实践性很强的机械类专业学科。可以说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门课。因此,如何在《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任课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人结合近年来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提高《机械制造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古人就强调要“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当学生对某门课程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去学习、去思考,乃至于去探索,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兴趣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第一环节,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专业课,一定要在开始上课尤其要注重上好第一堂课时,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结合实际,贴近生产和生活的实例来讲授课程的相关知识。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例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采用了生活中的实例,有了一定的感官认识,但还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生产实践中的综合状况。例如铸造锻压及车削加工等说的再多学生也不是很理解,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到车间生产现场好奇心较重的心理,适时组织学生到实习车间和生产企业中去实地观察,进行现场教学。如车床加工,可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内容认清车床的结构及组成,指出机器的三大组成部分,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和工作部分,现场演示车削加工全过程。让学生自己按照要求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场教学既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多样化

(1)利用教具、模型、挂图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教具、模型等实物能够把理论生动、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使他们掌握知识点。例如,在讲解车削加工时,充分利用本校师资培训的车工作品如阶梯轴、螺纹、切槽等,再配以挂图讲解,感受非常直观,很容易让学生明白整个加工过程,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演示相关的内容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投影、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课程的内容做成课件,边讲解,边演示;也可以通过网上下载的一些视频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例如砂型铸造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的工艺过程。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再好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进行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与内容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备课应包括教学内容的备课和教学方法的备课。

1.课程内容的改革

机械制造基础包含内容比较丰富、知识点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组织非常重要。备课时可以把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课题,在每个课题中始终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讲解。例如,在讲授车削加工时以车削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为主线,介绍车床的组成及刀具的选择。每个课题中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能力要求,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理解哪些知识点?熟悉哪些知识点?等等……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学生,教学中要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改“灌输式”为“启发式”。要真正做到启发式教学,就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1)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我的课堂上,一般都是“赞美多、批评少,认真之外多鼓励!”。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抓住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成功,努力让学生有一个好心情,这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克服困难。并注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力表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的同学,鼓励独立思维、独特思维。

(2)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机械制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多处查阅资料,运用典型轴类零件的制造程序,要求大家自己用纸壳等材料做成阶梯轴的形状,然后针对自己的模型,结合课件中的动画模拟,以及现场的加工录像,来制订相应的加工工艺路线。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具和设计工艺路线,让学生既理解了整个的设计程序,又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时刻以这些方面为教研重点,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得该门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在学完之后,都从不同方面都学到了机械制造方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参考文献

[1]徐锋,左敦稳.关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校教育管理,2007,7.

[2]司乃钧.机械加工工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3]李世维.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冯清先.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M].谊文出版社.

作者:王巧云

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篇2:

浅谈手机APP在《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APP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在引入课堂教学改革中,本文以铰链四杆机构分析为例讨论手机APP在《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实施“四段教学法”,在课前准备、授课过程、小组学习以及作业布置均充分利用APP作为辅助手段。通过将教学资源导入教学APP,准确调用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学生通过App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后拓展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利用APP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且效能感明显高于常规学习。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铰链四杆机构;手机APP;辅助教学

Key word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basis;hinged four-bar mechanism;mobile APP;assisted teaching

0  引言

APP辅助教学是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将手机APP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媒介引入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问题探究及个性化答疑等各个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1]。智能手机的普及为APP辅助教学创造了条件。在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有上课偷玩手机的现象,学校虽明令禁止但强硬干涉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觉应用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充分调用手机APP的资源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每一位职教教师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运用手机APP辅助《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进行了讨论,探索手机APP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手段,发挥智能手机在职业教育中的优势。

1  教学目标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过程,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2]。铰链四杆机构是《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中讲述的一种典型的机械传动机构,可实现多种运动规律,是学习平面机构、多杆机构的基础[3]。根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三种基本类型的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及类型判定方法;能够绘制铰链四杆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4]。

1.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铰链四杆机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大胆实践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5]。

1.3 过程与方法

课通过手机APP辅助教学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采用“四段教学法”:课前准备——将教学资源导入教学APP,优化教学过程;授课过程——准确调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APP;小组学习——学生通过APP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作业布置——教师通过APP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后拓展实践。

2  教学设计及应用案列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铰链四杆机构的知识要点主要是通过板书、模型、挂图等来讲授,虽然也能够直观地展示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运动,但是对其演化形式、急回特性、极限和死点位置等并不能够直观的表现出来,而手机APP能够弥补这一缺陷,通过APP平台的多媒体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素材直观形象地再现四杆机构运动过程,学生也更容易接受[6]。职业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套并不齐全,这是现实问题,但是利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工作原理或运动过程,可以在节省设备的投资情况下,使实践教学跟上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发展步伐。应用手机APP辅助教学,可以将重点、难点知识以简洁明了、生动有趣的形式传达给学生,吸引学生应用手机APP进行辅助学习。同时,采用动画、微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通过手机APP将学生组织起来,在教学平台上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举例说明手机APP在辅助教学的具体应用:

2.1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登录APP,查看课程任务书,观看铰链四杆机构动画(内燃机中的曲柄滑块机构),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动画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本次课程做铺垫。

2.2 授课过程

首先,观看铰链四杆机构运动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机构运动特点,初步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并分析归纳连架杆的两种形式。然后,学生通过手机APP观看三种不同类型铰链四杆机构在实际应用中的动画,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构为实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自主总结三种机构的组成部分与运动特点,完成APP上的课堂作业。教师通过APP后台可以直接查看并了解每一位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三种基本类型的掌握情况[9]。

2.3 小组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铰链四杆机构是如何分成上述三种类型的,对于实际结构,该如何进行分析并分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模型,首先根据给定的杆长制作铰链四杆机构模型,待制作完成后观察其运动方式,判断本小组制作的模型属于何种铰链四杆机构,并将实验数据上传至APP。教师将各组制作和分析结果集中起来,启发学生归纳总结,确定铰链四杆机构类型判别的基本方法。

2.4 作业布置

学生完成APP上教师布置的作业,自行设计铰链四杆机构并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将拓展提升的内容上传至云平台,择优共享至课程资源库。(图1、表1)

3  效能评价

为验证上述案列的实际效果,将学生划分为APP组和常规组两种,前者施加上述教学方案,后者则为常规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后进行测验,两次测验的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APP组和常规组在课堂学习后的测验成绩均高于学习之前的问卷得分,但APP组学习前、后相对于常规组在课堂学习后的得分增长幅度更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手机APP辅助学习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学习效能显著提高。

4  结语

上述课程案例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喜欢手机的心理特点,将课程资源植入学习平台,方便学生随身学,随“意”学。一方面,学生通过APP平台提前学习课程相关内容,在反复的“移动”学习中促进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了解他人的想法,获得他人的评价提升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显示,利用APP自主学习的效能感明显高于常规学习,显著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景珠,李振良.运用手机APP辅助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9(22):43-44.

[2]邱芳,刘延霞,马广勇.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9):91-92.

[3]李倩.多媒体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时代农机,2018,45(3):221.

[4]于晓红.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教学设计[J].职业,2016(18):102-103.

[5]苏婷.机电专业创新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134.

[6]程超,李玉香,韩庆山.基于校园网的高校移动教学系统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05):174-176.

[7]李忠信,邱炳城.基于能力的自主学习评价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46-147.

[8]李倩.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使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4):222.

[9]张俊姝.《铰链四桿机构三种基本类型判别》教学的设计与反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06):185-186.

[10]于尧华,袁俐.基于手机平台的学生自主学习效能感分析—以精品课程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5(03):32-34.

[11]张瞳.手机APP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J].职业,2018(15):44-45.

作者:李霞

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论文 篇3: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题案例”课堂教学法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特点,对其课堂教学法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基于“专题案例”的课堂教学法,对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建立系统、科学的“专题化”知识系统,并以案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推动该课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题;案例;课堂教学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介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相关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该课程涉及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毛坯成型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内容,内容繁多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材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且内容繁多,对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无形之中给课程的教学带来了困难。目前,在传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多存在着种种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薄基础学习,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进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学习阶段之前,接触到的专业相关课程及实践环节仅有《工程图学》课程和金工实习,因此,学生几乎是在对“机械制造”的概念十分茫然的状态下直接进入课堂理论教学阶段的。被硬性地灌输抽象、晦涩的专业知识,所接触的理论缺乏实际的、形象的实例的支撑,使得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久而久之,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逐渐减退甚至排斥。

2.教学内容繁杂抽象,“学”、“用”结合困难。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涉及内容覆盖了工程材料、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检测技术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系统繁杂、系统协调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大多是上述知识的简单堆砌,对各类知识的传递和讲述大多繁复、枯燥,内容抽象,缺乏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无法引导学生建立自身的理解和记忆体系。从而造成即使经过理论教学、实习实验的一系列训练,学生也往往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到茫然,“知道它是什么,不知道它该怎么用”成为课程学习中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

3.重“教”轻“学”,难以激发学生主动性。目前《机械制造基础》的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互动和讨论,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说“这是什么”,却不能主动地去探究“这是为什么”、“这可以用来做什么”。对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疑惑,教师难以及时发现并给予解答,使得问题积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

4.教學效果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难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目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在作业、考勤、考试等环节的硬性比例计算值上,很大程度上无法顾及这些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高低,对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长此以往,往往造成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略学习过程的问题。

上述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上课听不懂、下课学不懂,最终失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以“专题案例”为基础,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进行整合。选取有代表性的专题案例,通过合理的设计将课程各独立知识模块进行有机的整合,建立以“专题案例”为载体的相对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将分散、独立的知识点以“知识链”的形式溶入整个教学过程的同时,以“选题”的形式为学生设计并下发“学生选题”,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基础上以“选题组”为单位,通过协作、调研完成“学生选题报告”,并安排“学生选题汇报课”,让学生对自身选题成果进行展示。从而构建以“专题案例”为基础展开的综合化、系统化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效果。

1.课程内容“专题化”系统的建立。根据《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各部分内容特点,对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10个专题,并将其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安排、组织,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专题化”知识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2.教师“专题案例”及学生“选题”的设计。教师“专题案例”是课程课堂教学展开的基础和核心,其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直接决定教学开展的流畅性和教学效果。教师“专题案例”的设计,应围绕着如何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从生产实际中选取。学生“专题报告选题”的设计,应以教师“专题案例”为基础,对相关、相似专题进行设计。在“选题”中,应设置相应的引导性提示,以便于学生把握研究开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同时,“选题”的设计应注重层次性、差异性,不同“选题”应保证不同的侧重点,以满足对不同选题小组考察的平等性需求。

3.基于“专题案例”的“拟实”学习的展开。教学的展开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认知规律,通过教师讲授基本储备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将这一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融合,建立起“模拟工作现实”的“教”—“学”互动过程,对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将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实施方案与方法

1.教学过程设计。调整《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计划中的安排,将部分必要的基础预备知识的教学完成后,以工程实践为来源选取的针对性的专题案例,对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毛坯成型和机械加工工艺等部分内容进行延展式设计,对解决专题案例所需的知识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组织,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展开教学过程。

具体展开过程如以下框图所示:

2.教学过程展开。改革传统作业模式,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完成选题报告。由学生分组选择选题,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实地考察、与教师或企业专家讨论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并能够初步判断信息的正确性、方案的合理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工程知识,增加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以“专题:典型机械零件的热处理”中的“选题:连杆”为例,设计选题内容及结构。选题应包括“选题引入→选题目标→选题实施→选题总结”等内容,并以此作为学生完成选题报告的指导性资料,引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研究工作。

通过上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专题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课程组经过两年的积累和不断的完善,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成熟的教学方法,并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理论抽象及实践困难的问题,有效地建立并强化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肯定。“专题案例”教学法在机械类各专业的实际教学中,也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必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杰.案例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2,34(11).

[2]佟永祥,江树勇,吴滨.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0,(07)

[3]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01).

[4]龙慧灵,熊黎,龙海明.论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J].社会科学家,2010,(08)

作者:邸海燕 王建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消毒中心循证护理管理论文下一篇: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