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规范

2023-06-06

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规范

浙江省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规范

一、学习纲要,明确要求

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握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和价值追求。

2.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要求。

二、制定规划,设计活动

1.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和经验。

2.分析现有的和潜在的课程资源。

3.理清学情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确定学段目标和学期目标。

4.设计主题活动,安排好活动进度,设计活动评价策略,制订学期活动规划。

三、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1.设计好每一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指导方案。

2.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4.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论证,确定主题活动下的活动课题。

5.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课题是调查研究类、项目设计类、实验观察类、志愿服务类还是综合性课题,以更好地把握活动过程所需要的方法。

6.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和他人的活动兴趣、特长和便利性等因素组建活动小组,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

7.指导学生把握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方式,自主规范地进行相应方案,并论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四、实施活动,适度指导

1.跟踪了解学生的活动进程,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

2.倾听学生的真实体悟,真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修整活动计划。

4.指导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

5.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交往。

6.培养过程记录习惯,保存活动原始资料。

7.搭建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8.引导学生活动的继续与深入开展。

五、组织整理,形成结果

1.指导学生对活动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汇总,使之条理化。

2.依据所获得的资料特点,寻求最佳的成果表达形式。

3.要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既关注有形成果,又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

4.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形成一份基本规范的、有个性的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六、成果展示,多元评价

1.引导各小组确定最佳的成果呈现形式。

2.协调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内部配合工作。

3.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物质准备工作。

4.对学生的成果和展示给予积极肯定。

5.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6.指导各小组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

7.对学生的活动材料及时归档,,以备后用。

七、保障安全,维护诚信

1.各项户外活动前要制定安全预案,进行安全教育。

2.指导学生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3.说明真实填写活动记录表的意义,取得相关的证明和活动证据,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4.建立诚信制度,在成果展示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答辩活动。

5.与相关教师展开合作与交流,了解其他教师指导经验,取长补短。

(征求意见稿)

一、学习纲要,明确要求

1.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握课程的特点和价值追求。

2.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及管理的要求。

二、制定规划,设计活动

1.分析学生的兴趣、需求、能力和经验。

2.分析现有的和潜在的课程资源。

3.理清学情和课程目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确定学段目标和学期目标。

4.设计主题活动,安排好活动进度,设计活动评价策略,制订学期活动规划。

三、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1.设计好每一次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指导方案。

2.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3.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4.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归纳和论证,确定主题活动下的活动课题。

5.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的课题是调查研究类、项目设计类、实验观察类、志愿服务类还是综合性课题,以更好地把握活动过程所需要的方法。

6.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和他人的活动兴趣、特长和便利性等因素组建活动小组,寻找合适的指导老师。

7.指导学生把握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方式,自主规范地进行相应方案,并论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四、实施活动,适度指导

1.跟踪了解学生的活动进程,观察学生的活动状态。

2.倾听学生的真实体悟,真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

3.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修整活动计划。

4.指导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方法。

5.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交往。

6.培养过程记录习惯,保存活动原始资料。

7.搭建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及时反思。

8.引导学生活动的继续与深入开展。

五、组织整理,形成结果

1.指导学生对活动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汇总,使之条理化。

2.依据所获得的资料特点,寻求最佳的成果表达形式。

3.要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既关注有形成果,又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

4.指导学生分工合作,形成一份基本规范的、有个性的小组活动成果报告。

六、成果展示,多元评价

1.引导各小组确定最佳的成果呈现形式。

2.协调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内部配合工作。

3.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的物质准备工作。

4.对学生的成果和展示给予积极肯定。

5.指导各小组做好成果展示过程中的记录工作

6.指导各小组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

7.对学生的活动材料及时归档,,以备后用。

七、保障安全,维护诚信

1.各项户外活动前要制定安全预案,进行安全教育。

2.指导学生正确处理活动中的突发事件。

3.说明真实填写活动记录表的意义,取得相关的证明和活动证据,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4.建立诚信制度,在成果展示中可以进行适当的答辩活动。

5.与相关教师展开合作与交流,了解其他教师指导经验,取长补短。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综合活动实践课不是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做中学。

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国培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在教研中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多启发。

一、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给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这样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实践活动孩子们确实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学会了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在评价时并不要求学生调查成果有多具体,而是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第一次接任《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对我来说还是新生学科,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不多心慌。虽说如此, 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伊始,我让学生来猜猜我的“百宝箱”里装的是什么宝?同学们兴致勃勃个个跃跃欲试,于是学生的积极性

2、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的能力。如小组在讨论中,就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交流和口头表达能力. 尤其是在小组中动手制作水果拼盘的过程中,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的作品真不赖。学生利用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体现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在本次实践过程中,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等活动,要用到语文,数学,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

4、本次活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实践性。由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自行确定主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觉得还存在这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1、准备不够充分,本科在选题方面很好,但渉及面较广,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的内容显得有些肤浅,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须要更多的时间。真的是要做到不断延伸和拓展,做到小课题深研究,才能把这门学科做得更好。

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的特点,对各种水果的有关知识了解都还比较肤浅,还停留在表层,有些一知半解,一些体验的深度也还有待于加深.

3、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承态,保持实践的热情。

4、部分学生还不太能够很好的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果与收获,需要老师的引导,形成正确的评价。

5、教师自身的知识层面需要完善,使自己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

看来,综合实践课要上得成功,不能忘记一点:给学生方法,注意过程指导!还必须得做到小课题深研究。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对课题重点、难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资源,增设教学环节,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师生的活动直接融入学生的学习经历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使得教学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反思

要教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外,还应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与学生相互探索,相互研究,老师不能要求太高,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老师不要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去探索,老师适时点拨和启发。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才能牢固的掌握。

其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之间要多加交流与合作,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高。

最后对课题重点、难点,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教师要巧妙的利用生活中生成的资源,增设教学环节,创造性的组织实施课堂教学,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使得师生的活动直接融入学生的学习经历中,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得到了情感的体验,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使得教学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

走近生活,让综合实践课活动多姿多彩 胡志民

颍泉区苏集中心校店集小学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课程改革中的一类新课程,它的指导思想是“以活动促发展”。它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课内外结合,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实践活动 贴近生活 丰富多彩

“活动促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在活动中学会了分享、尊重与合作,从而养成了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因此,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没有了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失去了意义。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呢?

一、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二、注重生活,依托家乡,创设条件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并且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活”起来,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组织学生游玩家乡的“生态园”,“ 生态园”的水声、鸟鸣声、孩子们的欢呼声,奏出一曲美妙的“大自然之声”,孩子们戏水游乐,尽情的领悟大自然的美,孩子们已完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了。

三、以校园、家乡为依托,注重活动形式多样化

1、亲身体验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自感受,从而直接获得经验,真实感受自然和社会。目的使学生从直接感受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例如:可以带领小朋友在校园里四处走走,看看,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的学校,感受校园的美,体验学校生活。

2、扮演角色

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以一种新的身份来从事活动,互换视角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例如:请学生扮演一家人是如何生活的。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晚饭后又辅导孩子功课,一家人其乐融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辛劳,也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也有的小组扮演:爸爸、妈妈一回到家就吵架,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许多的麻烦,也给自己的幼小的心灵烙下了伤痕,自己渴望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的家庭对自己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3、合作分享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合作交流的过程。它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个人行为与群体要求协调起来。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例如:让学种植花草,六人一组,大家分工合作。在活动中,有一些力气活,如翻地、整地,需要男同学做,男同学们特卖力,女同学在一旁加油鼓劲;有些活儿,如播种一些细活,就由女同学来操作。活动中,男女同学得到了很好在调节分工,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4、自主探索

保证学生个人或小组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自然和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了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情绪,获得探究问题的初步经验,激发了学生对自然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兴趣。小学生天生有着好动的本性,然而许多学生在过重学业负担的压力下,丧失了动手的机会。在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实验或东西,把动手看成一种快乐的活动。

⑴看谁做得多:争取机会多做,不光是追求数量上的多,还要做品种上的多。发展系列化的思想,将一件作品发展成一系列的作品。如:叶子可以做成叶贴画、叶标本、叶脉书签等。

⑵看谁做得好: 动手做得精细、认真,选材用得精当、得体,构思想得精巧、别致。这是对动手质量的最好检验。

⑶看谁做得新颖:做的东西在造型、功能、结构、材料上有没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是检验有没有创造性的标志,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4)看谁设计设计的思路巧:将想法用巧妙的思路设计出来,让设计的东西容易制作、能够普及。如:利用圆筒固体胶可伸缩的原理和结构,做成五个并排插粉笔的多线粉笔架,可以自由调节粉笔的长度,可以一次画出四条或五条线。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阔的天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智慧树班主任工作艺术下一篇:砖混结构基础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