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战略工作汇报

2022-07-27

工作汇报,顾名思义就是对一定时间周期或者任务周期内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文字的方式撰写出来,对于取得的成绩、不足进行总结,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人才战略工作汇报》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人才战略工作汇报

三措并举推进人才强台战略(广电局人才建设情况汇报)(推荐)

三措并举推进人才强台战略

——兴山县广播电影电视局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现有在编在岗职工79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52人,中专或高中文化程度的19人,中级职称 23人。近几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省、市、县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强人才引进为突破口,着力实施育人工程, 打造高素质的广播电影电视专业队伍,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平台引进人才。与武汉大学、华师武汉传媒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新闻传媒院校建立对口协作关系,每年寒暑假前夕召开人才供需见面洽谈会,签订应届大学毕业生引进意向,建立新闻传媒专业大学生兴山县广播电视台实习培训基地,对实习大学生在待遇上与正式职工同工同酬,每月发放800元生活补贴,并免费提供住房。在接收的50多名新闻传媒专业实习生中,发现、培养、招聘影视制作和播音主持紧缺人才4人,其中2010年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名大学实习生,通过两年培养已成为正式播音员。

二、优化环境培育人才。鼓励和支持在岗员工进修新闻采编、播音主持、工程技术等与岗位相关专业,对取得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的分别补助学费30%、50%,有5人取得了大学本科文凭,发放学费补助3万多元。每年选派业务骨干考察学习国内同行业先进经验、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或跟班学习,先后选派7名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国家、省有线电视技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培训班,4名同志分别到省市广播电视台跟班学习。建立评选专业带头人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专业带头人,由局党委颁发专业带头人证书, 1

优先满足工作条件,优先评聘技术职称,每年享受1200元的特殊津贴。

三、创新服务留住人才。为了使青年人才安心兴山、扎根基层、奉献山区,实施“安心、安居、安家工程”,先后吸引20名本科以上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播音主持和计算机专业人才到兴山工作。一是结成对子使其安心。安排老同志与年青人结对子,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二是解决食宿使其安居。通过租民房、争取廉租房,配备必要生活设施,安置青年人才14人,联系单位食堂,解决了外地青年人才面临的食宿问题。三是牵线搭桥使其安家工程。单位出面组织未婚青年人才参加联谊会,不但丰富了青年人才的业余精神生活,还促成了10名青年人才在兴山成家。

近年来,我局通过“引、育、留”,大力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县广播电视台对外宣传工作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全县建成广播电视光纤线路173公里,有线电视电缆线路1200多公里,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000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2000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了99.15%。

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全局职工79人,平均年龄43岁。其中35岁以下人员14人,占职工总数的17.72%;30岁以下人员10人,仅占职工总数的12.7%。36岁到50岁的54人,占职工总数的68.3%。 全局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亟需输入新鲜血液。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我县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全局具备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43人,占职工总数的54.4%,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达到一半,其中初

级职称20人,中级职称23人,还没有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大学专科以上52人,中专及高中以下人员19人,分别占全部职工的65.8%、24.1%。广播电视行业队伍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中低层人员多,特别是大专以上第一学历和广播电视专业毕业生比较少,其他急需科技含量的工程、网络等专业人材较少,不对口使用专业人才的现象比较普遍,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明显缺乏,尤其是既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又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县广播电视台急需一名男性播音员。

三是专业人才流失严重。作为县级的普通事业单位,受经济条件限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学习深造、发展机遇等方面同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吸引力不大,激励作用不大,发展空间小。虽然单位十分重视引进的青年人才培养选拔,在工作生活上给予了重点关心和照顾,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在待遇、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期望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能满足,自身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的情况下,专业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才难以安心工作。2007年以来,县广播电视局共引进大学学生15名,但目前已有5人辞职离开。

四是人才培训提高机会少。广播电视行业是一项专业技术要求高、知识更新速度快的特殊行业,对人才定期提供培训显得十分重要。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培训经费比较紧缺,为人才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人才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人才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人才层次提高慢。

下一步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政治业务学习力度。广播电视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党的喉舌作用。作为广电队伍中的每—位成员,如果对每个时期党的方针政策都无法准确的把

握,不仅不能搞好本职工作,相反还会偏离方向,带来不良的后果。因此,抓队伍建设,首先要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武装他们,努力提高广大新闻从业者的理论水平。通过狠抓新闻队伍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者,而且要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特别是在重要阶段和重要敏感时期,要坚决贯彻党的指示、方针和政策,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体现党和政府的声音。要通过学习,人人都能明确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此外,要加强业务学习。广电事业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我们现有的广电工作大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必须加强业务学习,要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和走出去请进来学习相结合。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安排人员到省、市广播电视局跟班学习,去外地培训或参观学习。请进来即不定期邀请专家或能人来单位辅导,传授有关专业知识。

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每年适当引进大学生充实到广播电视队伍中来。通过对近几年引进来、而后又流失的大学生的情况分析,引进的大学生最好是本地人,在待遇等各方面不能很好地满足他们的同时,因为兴山是他的家乡,情况相对要熟悉,各类消费相对要少,比起外地的大学生,更能长期留下来。同时要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待遇,让这部分人才引得进,安下心,留的住。

三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加强人才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名播音、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经营管理者是广电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切实加强产业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牢牢抓住人才培养、吸收、使用三个环节,坚持“引进急需的,使用好现有

的,培养未来的”,把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管理水平。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根据各自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每年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教育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等广播电视事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支持现有人才外出进修,外出学习,外出锻炼,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广电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搭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注意发现选拔有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走上管理或领导岗位,激励人才成长。同时,要根据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系统、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用好的机制发挥人才的潜能,使人才有成就感,不仅把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把外界人才吸引过来。

建议将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紧缺人才对待,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和待遇。

第二篇: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做好人才工作

事业呼唤人才,时事造就人才。人才工作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也是经济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关键在于人才。

一要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这风云激荡、变化万千的时代,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我们要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必须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三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的有机统一,统筹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营造“天生我材必有用,社会造就我成材”的人才成长环境。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其作用放在人才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视人才的价值,开发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的效用,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要创新思路,努力抓好人才开发工作。

要立足**的县情,创新思路,冲破传统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创造性地抓好人才开发工作,使安仁成为一个人才聚集之地、人才创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

1、用项目凝聚人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才往往流向能为实现自身价值搭建舞台的区域。对人才来说,项目就是舞台,项目就是事业。没有好的项目,人才就引不来;没有好的人才,项目也建不好。要实行人才与项目对接,与产业互动,立足我县的特色资源和特色产业,大上项目和上大项目,通过项目吸引和聚集人才,通过人才推动项目实施,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把人才开发与重点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通过人才流带动项目上,通过人才流带动资金流。

2、用环境吸引人才。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对人才来讲,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要坚持服务为上,把营造环境作为服务人才的重要途径。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学术环境。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需求;加强沟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学术氛围。要优化政策环境,完善管理政策、分配政策、奖励政策、福利政策,真正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要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使各类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

3、用机制激活人才。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新机制,推行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措施和办法,为人才脱颖而出开辟“快车道”;要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工作有激情、贡献有回报;要建立用好用活现有人才的新机制,鼓励科技人才走出“书斋大院”闯市场,允许科技人员停薪留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用知识武装人才。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构建全民学习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建立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坚持分类指导,着力建设好人才队伍。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一支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党政人才队伍;要以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市场,具有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的企业家;要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要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创业本领为核心,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实用领先技术带头人。

三要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

要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执政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人才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一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高度自觉地把“三个代表”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谋划人才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根本依据;推进人才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强大动力;检验人才工作,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二是要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才工作和人才资源开发必(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须坚持为中心任务服务。要围绕发展确立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发展制定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用发展来检验人才工作的成就。三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坚持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和政策,做好识人和用人工作。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特别是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防止“大才小用,小才大用,庸才重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统筹兼顾地抓好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人才使用工作,做到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开发人才工作,努力开创一个人才队伍百舸争流、万马奔腾,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涌流的新局面。

第三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工作方案

------------------

为推进集团公司人才工作,集团公司党组下发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关于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分析了集团公司人才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基本措施,是集团公司人才工作的行动指南。认真贯彻《意见》精神,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公司人才工作的中心任务。为进一步细化工作,落实责任,现就贯彻落实《意见》工作提出以下方案,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请各牵头部门和配合单位按进度要求抓好落实。

一、工作目标与阶段安排

根据《意见》精神,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使集团公司人力资源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供需基本平衡,人才数量占员工总数比例大幅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显著提高,人才结构基本合理;建立起科学有效的人才资源开发、评价、配置、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与公司发展相适应;形成符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需要、层级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职业经理队伍、董事监事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党群干部队伍和高技能员工队伍。分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经过3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体系;用人、分配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分配机制基本形成;人员总量实现零增长;中专毕业以上人员达60%;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40%;技能员工中高级工以上人员达50%;本科、研究生毕业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明显增加。

第二阶段:到2010年,全面建立起符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独具华电特色的人才资源开发管理体系,人才数量与企业规模相适应,人才结构与业务结构相适应,人才素质与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人才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相匹配,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协调;人员总量供需平衡;中专毕业以上人员达80%,35岁以下青工基本受过中专以上教育;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50%;技能员工中高级工以上人员达60%;企业领导人员具备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职称的比例达90%;本科、研究生毕业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以及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质量能充分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要实现以上战略目标,必须按照“广泛宣传、做好规划、规范制度、建立机制、完善设施、强化载体、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将《意见》的各项要求具体化、项目化,做到可操作、可检查、可评价。

二、主要措施与任务分工

贯彻落实《意见》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能,明确工作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现就各部门近期重点工作任务作如下

分工。

(一)舆论宣传方面

1、制定宣传工作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宣传各单位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系统高度重视、关心支持人才工作的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构建人才强企的经营理念。(牵头单位:总经理部,配合单位:人资部、政工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1月)

2、在《中国华电》杂志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定期组稿宣传人才强企战略。(牵头单位:总经理部,配合单位: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1月)

3、在《中国华电》新闻网开设“人才强企”专栏,及时反映战略实施动态和取得的成果。(牵头单位:总经理部,配合单位: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1月)

4、举办公司系统青年人才发展论坛,组织广大青年投身人才强企之路。(牵头单位:政工部,配合单位: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上半年)

5、召开公司系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工作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政工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5月)

(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面

6、制定《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关于实施“22211”人才工程,推进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对“22211”人才工程和五支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总体部署。(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0月)

7、制定和实施职业经理队伍建设计划,对职业经理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8、制定和实施董事监事队伍建设计划,对董事监事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9、制定和实施党群干部队伍建设计划,对党群干部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政工部、监察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10、制定和实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

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11、制定和实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对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规模数量、能力标准、培养方式手段、开发培养计划进度、考察选拔、使用配置、绩效评价、激励约束、动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和部署。(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生产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三)教育培训方面

12、制定颁布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使培训经费和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13、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各类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各类人才的能力建设标准,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牵头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6月)

14、建设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牵头单位:华电开投公司,配合单位:总经理部、人资部、计划部、财务部;完成期限:2005年)

15、研究设立高级人才开发培养专项资金。(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财务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

16、研究高层次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国际合作部;完成期限:2005年)

17、全面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作风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及其后备人员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9年)

18、分批选送优秀后备干部到各类高校深造。(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每年)

19、经常性地开展员工业务技术比武活动。(牵头单位:生产运营部,配合单位:政工部、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每年)

20、制定分阶段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后续学历教育,优化员工队伍文化结构。到2006年,中专毕业以上人员达60%;到2010年,中专毕业以上人员达80%,35岁以下青工基本受过中专以上教育,企业领导人员基本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牵头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10年)

21、加强技能开发培训与鉴定工作,制定分阶段开发培养计划,分批进行技能升级,优化员工队伍技术等级结构。到2006年,技能员工中高级工以上人员达50%;到2010年,技能员工中高级工以上人员达60%,技师、高级技师的数量、质量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牵头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10年)

22、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到2006年,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40%;到2010年,具有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达50%,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充分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牵头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10年)

23、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具有企业特色终身教育体系。(牵头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6年)

(四)考核评价方面

24、制定职位规范和岗位标准。(牵头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25、建立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财务部,配合单位:生产部、审计部、综产部、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26、建立生产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生产部,配合单位:科环部、工程部、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27、建立政工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牵头单位:政工部,配合单位:监察部、人资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28、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在员工考察使用中试行定量评价、能力测试与职业倾向测试。(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5年)

(五)选拔使用方面

29、制定颁布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使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4年11月)

30、制定颁布企业领导人员公开选拔暂行办法,并选定一批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31、制定颁布董事监事管理办法,使董事监事的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4年12月)

32、研究制定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评选和聘任制度。(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6月)

33、制定颁布后备干部管理办法。(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5年1月)

34、建立集团公司各类专家人才库。(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9月)

35、建设企业领导人员后备队伍。(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

5年6月)

(六)人才配置方面

36、制定实施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方案。(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4年10月)

37、制定专门优惠政策,鼓励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适当方式向人才紧缺地区和企业流动。(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

38、研究探索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建设。(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6年)

39、制定用人合同范本及其管理制度。(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5年6月)

40、制定实施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政策规定。(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6月)

(七)激励机制方面

41、研究系统单位员工工资制度改革。(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

42、制定实施企业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办法。(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财务部;完成期限:2005年9月)

43、制定实施首席专家和专业技术带头人津贴制度。(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9月)

44、研究探索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牵头单位: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12月)

45、选择在多经企业引入产权激励机制的试点单位,进行期权、股权分配激励机制的试点工作。(牵头单位:人资部、各有关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

46、选择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试点单位,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试点工作。(牵头单位:人资部、各有关单位,配合单位:政工部;完成期限:2005年6月)

47、研究制订集团公司优秀厂长(总经理)、优秀党委书记、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序列及评比表彰、奖励办法。(牵头单位:政工部、人资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单位;完成期限:2005年6月)

48、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年金管理制度,强化各类保险和福利待遇的激励作用。(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5年)

49、探索首席专家企业投保制度,强化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吸引、保障和激励。(牵头单位:人资部;完成期限:2006年)

三、几点要求

上述工作的落实,直接关系到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进程,关系到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一要加强学习。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意见》,全面把握《意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把思想统一到集团公司党组部署上来。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人才工作的一般规律和创新思路,找准做好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抓好《意见》的落实,努力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加强领导。抓好《意见》和上述工作的贯彻落实,领导是关键。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充实人才工作力量,合理分工,落实责任,抓紧开展工作。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统筹协调责任,主动协商,共同研究;配合单位要主动靠前,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所承担的任务。

三要狠抓落实。工作任务已经十分具体,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时间进度要求,制定工作计划,认真加以实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集团公司人资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工作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各责任单位应当及时汇报反馈各项工作完成情况,提交成果材料,切实把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人才强企战略的一系列部署落到实处。

四要注重创新。要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法规,形成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注意总结各部门各单位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人才工作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

第四篇:抓好三个环节,创新工作机制,为实施“人才强场”战略提供坚实智力保障

抓好三个环节,创新工作机制

为实施“人才强场”战略提供坚实智力保障

名山农场现有耕地26万亩,人口1.1万,职工4606名,是一个集种植、养殖、木材采伐与加工、旅游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中型国有农场。实践中,农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推进“新五区”建设,努力实施跨越工程,推动了农场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实现农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目标,名山农场党政班子充分认识到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场”战略,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农场事业发展中来。从2006年至今,农场先后从吉林农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引进大中专毕业生45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18人。人才引进后,农场党委紧紧抓住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个重要环节,创新实施“外引内用”人才工作机制,注重系统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作用,为争创管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先进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多种渠道集聚各类人才,确保人才能够引得进

为使人才能够引进来,农场党委重视加强宣传引导,以多种渠道积聚各类人才到场工作,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根据农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阶段岗位需求及专业需要,制定了《名山农场人才引进工作方案》,详细规定了招聘岗位、专业、学历、人员数量、政策待遇等内容,为引进人才工作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1

1、积极参加高校现场招聘会。农场党委组织部积极联合农业、财务、畜牧、水务、林业等部门到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地高校参加招聘会现场招聘。通过发放农场简介,张贴招聘广告,解答应聘须知,大力宣传农场的地域位置优势和人才优惠政策,以广阔发展前景吸引人才集聚,在广大高校毕业生中引起了良好反响。招聘中,农场招聘部门领导以真诚态度耐心宣传农场在人才引进上的细节问题,消除应聘人员疑虑,并现场对投递简历人员逐一面试进行初选和复试。根据两轮环节考核结果排出名次,并对4名意向者当场签订就业协议。到高校参加人才招聘,可以充分展示农场对外形象,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农场在人才引进工作上的宣传影响力。

2、积极引导外地生到场应聘。农场在积极到外地参加招聘会招聘人才的同时,为节约成本,增强实效,还通过电视和网络平台发布招聘公告,宣传引导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省外、垦区外及场外人才到农场参加应聘。应聘人员通过身临其境了解农场现实发展情况,亲切感受农场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状况,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人才集聚,特别是得到了广大自愿扎根于农场基层开展科技研究、试验示范人员的欢迎。招聘中,由农场领导亲自面试,根据品德为先,能力并重的原则综合考评应聘人员。此举充分体现了农场在人才引进政策上的成熟,增强了人才工作的灵活性,也为农场创建多元文化奠定了基础。

3、积极鼓励本地生回场就业。随着近几年垦区发展形势逐步明朗和地位优越性的进一步显现,农场在强力推进管局实施的“优农、强工、美城、富民”战略工作中实现的根本性变

2

化,诸如现代化大农业提档升级、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民生工作质量的大力改善,农场干部工资福利待遇的逐步提高吸引了大量本场职工子女积极返场谋求就业,一心一意服务农场发展,在家乡建功立业。同时,农场积极搭建发展平台,鼓励本场职工子女返场工作,努力在农场这片沃土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以显著发展成果吸引人才集聚,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和宣传了农场的发展优势,为大力引进人才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适时调整人才引进策略,确保人才能够留得住 为确保人才能够引得进且留得住,农场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适时调整现行人才引进工作方法,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转换工作侧重点,变“外引”为“内用”,实现“内外结合,互补互用”,有效解决了“人才好引难留”这一现实问题。

1、及时调整现行人才引进策略。2006年,我场曾以优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为条件引进4名省外大学生。其中硕士研究生1人,给予副场级待遇和5万元安家费;本科生3人,给予副科级待遇和3万元安家费。但优惠的待遇并没有完全发挥实效,其中2名来自省外的大学生因不适应本地气候和生活习惯而没能留在农场。与此同时,大量本地大学生却因没有机会而存在择业难的现实问题。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缺陷引发的矛盾日益显现需待解决。2008年至今,农场党委及时总结在引进人才中的不足,根据农场发展情况变化和人才工作实际需要适时对现行人才引进策略进行调整,取消给予外来大学生政治和经济优厚待遇,并逐步减少外来大学生的引进数量。

3

2、积极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为节约成本,增强实效,农场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转换人才工作侧重点,变“外引”为“内用”。即给予返场大学生择业机会,农场从中择优录用,以实现“以内为主、内外结合”,达到互补互用,相辅相成的目的,从而避免出现外地人引进来却留不住的尴尬现象,现实解决了本地职工子女的就业难的问题,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好评。

截至目前,农场已从返场大学生择优录用34人,其中本科生16人。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的韩磊曾在河北打拼多年,得知农场招录本地大学生的消息后,主动应聘并被农场成功录用为木业园区干事;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的黄攀主动放弃去大城市求职的想法,积极返场择业,正好填补了农场林业局招聘园林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的王文虽然家非本场,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名山农场的发展潜力后,结合自身所学数学专业特长成功应聘农场劳资科,并被录用为职介中心科员职务。这些大学生家在农场,熟悉农场实际情况,能够安心扎根农场基层,且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农场和大学生都达到了“双赢”,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能够用得好 人才引进来,关键在于培养好,使其发挥应有作用。为了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农场的有用之才,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培养方案,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以形成合力建设农场,努力实现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

1、实行试用实习,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大学生被录

4

用后,农场采取试用一年的考核机制,以提高大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农场根据大学生各自的专业及爱好特长安排他们到相应部门单位进行试用锻炼,帮助他们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全面熟悉农场总体情况、各部门单位的具体职能以及自身的工作职责,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增长工作经验,并能承担一定的实际工作,真正从态度、认知、行为等方面将其塑造成为一名符合农场要求的干部。试用结束后,经农场组织部门考核合格才正式定岗。

目前,我场新招聘的7名大学生正在基层各单位的积极工作,健康成长,为试用单位献言献策,贡献智慧和力量,综合表现良好。

2、实行结对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对培养,即“一对一” 培养模式。农场要求各单位领导与大学生一对一挂钩,如同“导师”一般,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具体培养,包括制定培养计划、阶段目标、实施步骤、考评方法等,并为其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大学生各司其职,有工作热情,有事业追求。重点是通过结对,帮助其快速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为充分发挥大学生作用,团结形成合力服务于农场建设,农场积极搭建平台,成立了大学生团支部,定期开展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自成立以来,共开展了演讲比赛、参观场史馆、重温革命精神,重走抗联路等10余项实践活动,积极展示了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良好风采。

5

3、实行科学考核,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是坚持科学考核,农场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拥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时刻保持当代大学生的优秀精神风貌,而且要德才兼备,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工作能力。二是坚持系统考核,要量化考核标准,把培养工作贯穿于“认识了解—学习适应—参加部分工作—承担实际工作—后续培养”五个阶段。三是坚持绩效考核,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充分挖掘大学生潜能,增强大学生地综合能力,实现了大学生人才资源效益最大化。

目前,我场大学生在机关各单位、作业区已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也为上级输送了优秀的人才。2006年引进的研究生副场长杨健福同志由于工作突出,现已借调总局办公室。

在人才工作中,名山农场党委通过紧紧抓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个重要环节,创新工作方法,变“外引”为“内用”,实现“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人才工作新机制,使大学生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和专业特长,实现了人才资源的效益最大化。目前,45名大学生正在名山农场这块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上快乐工作,健康成长,逐步成为农场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强力推进实施“人才强场”战略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黑龙江省名山农场 王晓飞

二〇一二年五月

第五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恢复)

底庙中学2013思想品德中考热点专题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获得20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神舟九号飞船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飞往“天宫”。33岁的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18目在距地球343公里的太空紧紧相拥.景海鹏、刘旺、刘洋依次“飞”进“天宫”。24目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29日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内蒙古中部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材料三:2012年6月27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的六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深海载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洋深处开展科学研究、资源勘探的能力。

考点链接

考点1 科教兴国战略

1.目前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和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和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2.科技和教育有何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2)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3)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3.党和国家应如何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1)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2)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财政投入。

(3)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4)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加强教队伍建设。

4.勇于创新有什么重要意义?

(1)从个人角度来说: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可以发掘我们的创造潜能,造就有用人才:可以激发我们攀登人生高峰的热情,督促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2)从国家和民族角度来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5.专少年应如何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做好知识积累。

(2)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突破思维定势.培养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考点2人才强国战略

1.什么是人才?

一是有知识、有能力;二是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三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贡献。 2.人才有何重要性?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3.党和国家应如何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

(1)营造崇尚科学、遵循规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2)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

(3)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4)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4.青少年应如何响应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高度的责任感奋发进取。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3)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能力。(4)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时代责任感,勤奋努力,立志成才。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是改变世界的天才,他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这告诉我们

(

)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②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企业只要创新,就能走向成功④创新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④

B.①②C.②③

D.①②③

2.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就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下列做法中符合“四个尊重”的是()

A.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B.某市开展模范道德人物评选活动 C.国家全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国家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3.自2011年秋季开学起,淮安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新生将按照划定的施教区就近免费入学。这一举措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

( )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民主监督权

D.财产所有权 4.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

1 经得起颠簸的记忆才叫记忆,经得起诱惑的记忆才叫记忆。因此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欢迎各位同学补充、完善、指正。窦如涛诚助各位考生中考旗开得胜。

底庙中学2013思想品德中考热点专题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根本之举。’这个根本之举是指

(

)

A.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B.人才强国战略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D.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非选择题

5.材料一:2013年1月18日.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获得201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材料二:温家宝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积极实施什么战略?

(2)请你对材料二中的画线部分。简要拓展一下原因。

(3)请你为青少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1)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3)①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做好知识积累;②富于想象,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积极参加实践活动;③突破思维定式,培养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经得起颠簸的记忆才叫记忆,经得起诱惑的记忆才叫记忆。因此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欢迎各位同学补充、完善、指正。窦如涛诚助各位考生中考旗开得胜。 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大工作实现一个下一篇:人大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