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美声唱法的通俗化普及教学

2022-09-13

1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教学

一直以来, 我们不少人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截然区分开来, 把它们弄的界线分明。前不久, 笔者就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通过对朝阳师专音乐系, 辽宁省孤儿学校音乐教研室和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结果显示:进行美声唱法教学的教师占88%, 进行民族唱法教学的教师占9%, 而进行通俗唱法教学的教师只占3%。有趣的另一组数据, 就是对学生来说, 喜欢美声唱法的占10%, 喜欢民族唱法的占22%, 而通俗唱法学生占了68%。

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有趣对比, 我们看出, 虽然我们的音乐院校和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美声唱法教学的专业教师队伍很庞大, 而真正受欢迎的歌唱形式却恰恰没有因为专业考核的侧重点而改变学生的兴趣。

2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不同的唱法

的确, 美声和通俗的技法都包括在声乐这个范畴里, 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声基础之上, 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会有持久的魅力。但是, 从演唱方式和风格上来看, 两种唱法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美声讲究松、通、圆、亮, 讲究声音的华丽、华美。如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我的太阳》, 就是美声唱法的歌曲。通俗则讲究演唱风格的个性化, 如《绿叶对根的情谊》。

美声唱法直译为“动听的歌唱”, 是17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形成的。歌唱艺术的发展是有由调音乐转为单声部旋律的变化而促成的。在复调作品中, 旋律线有几个不同的声部唱出, 形成一种复合音乐支体, 而这种新风格是某一单声部的旋律线居主导地位, 由乐器和乐队伴奏。著名的男女歌唱大师、歌剧的主角成了独唱家, 他们华丽的歌声和嗓音特点, 就叫美声唱法。美声唱法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根据人的先天条件和领悟能力不同, 一个人学会美声唱法的时间也千差万别。

通俗唱法多用自然嗓音, 吐字清晰, 亲切随意, 这种因通俗歌曲而产生的唱法就是通俗唱法。通俗歌曲演唱简明易懂, 所表达的情感贴近人们的生活, 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很多时候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哼上几句通俗歌曲。有的通俗歌曲朗朗上口, 很直接的表达或幸福或哀伤的心情, 通俗歌曲也因其难度不大便于演唱而流传很快。

3 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不同的情感表达

从歌唱形式上, 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情感的表达, 歌曲创作的初衷, 还有演唱的场合都有不同。环境会对人的情感表达造成一定的影响。东北一望无际的平原造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秀美的的江南水乡造就了南方人的细腻性格。音乐也是同样的道理, 环境恶劣的陕北高原造就了陕北民歌;辽阔的蒙古草原造就了内蒙古民歌, 挺拔的青藏高原造就了藏族民歌。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特点, 这不仅包括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 而且也包括世界各民族之间和各国之间。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在口腔的咬字位置都有不同, 这也是不同唱法之间咬字位置、共鸣位置、呼吸等等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

由于欧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教会统治, 宗教教义总是教化人们要节制和容忍, 所以在欧洲形成的声乐唱法具有既要表现真实感情又要节制特性, 美声唱法中即使是感情极其激烈的, 其表现也是比较有节制的。这一点有些像我国的京剧的表现方式, 因为我国经历了多年封建社会的统治, 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所以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方式也是节制的。而流行音乐是近代在拉美等国家得到的发展的, 流行音乐的很多方面都受拉美民族音乐的影响。此外, 象美国的许多音乐风格同美国的历史也是有关系的。

总的来说, 通俗歌曲更注重歌曲的表现形式, 通过表演方式、演唱方式等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而美声更注重的是声音内在的感染力, 不需要过多的表演方式、演唱方式的变化, 更多是通过演员声音技术等内在的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

4 在气息运用上通俗与美声的区别

在气息的运用上, 通俗和美声的运用有很大差别:通俗唱法的气息是胸式呼吸, 接近自然呼吸, 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 一胸式呼吸为多, 吸气位置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 呼吸才运用较深。而美声唱法提倡胸腹联合呼吸, 要求吸得深而饱满, 气息流畅自如, 声音托在气上。美声有一整套的呼吸训练方法, 呼吸在美声唱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跨界演唱是近些年来最流行的一种声乐演绎方式, 如刘欢、谭晶、莎拉布莱曼等国内外知名歌手都在美声, 通俗两种唱法上进行了大胆的融合, 达到较高艺术水准的同时, 又做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刘欢的跨界音乐会成功举办, 可以说, 两种唱法的应用自如除了方法的娴熟, 更重要的一点, 还是得益于他得天独厚的良好嗓音条件。谭晶的维也纳音乐会中, 虽然通俗唱法的影子一直若隐若现的笼罩在她的所有包括民歌经典作品、西洋歌剧经典作品之中, 但能在一台音乐会上让观众欣赏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 其大胆的创新精神更是值得赞赏的。奥运会开幕式上, 莎拉布莱曼与刘欢的合唱, 把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旋律, 演绎的如天外飘来的和谐之音, 这不能不说是中西合璧, 文化融合的一斑, 更说明在声乐演唱的方法上, 越来越模糊的界限, 对每一个声乐演唱者和教育者,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 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素质教育早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的音乐教育担负着重要的职责, 作为声乐专业教师, 我们有必要把教学任务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两者紧密联系起来, 既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声乐教学任务, 更要注重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 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声乐教学中, 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声乐素质提高的同时, 适应时代进步的潮流, 提高整体的艺术修养。使声乐教学的方法教育普及化, 让声乐教学这一象牙塔里的高雅艺术, 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奇葩。

摘要:通过对声乐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 探讨在师范院校声乐艺术教学的最佳方式, 阐述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异同, 并从中体会当今新形势下, 声乐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通俗唱法,美声唱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 任超平.关于美声唱法的气息与“打哈欠状态”的技术分析[J].电影文学, 2008[6].

[3] 但夏, 李嵬.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0].

[4] 钟迪.浅谈美声唱法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 2007[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数学计算课堂的阅读教学——《7的乘法口决》课例研究下一篇: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抵制日货运动探析——以民国报刊研究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