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校地共建”实施策略刍议——以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为例

2022-09-11

1 学校共青团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共青团工作现状

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在校学生3648人, 其中团员920人, 占学生比例25.2%, 团干部71人, 占团员比例7.7%, 学校团委1个, 班级团支部79个, 教工团支部1个。曾在2007年、2011年荣获“合川区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校团委始终坚持活动带团、质量建团、特色兴团, 现有书画社、巧艺社等6个社团, 社员200余名。

校团委以“活动带团、质量建团、特色兴团”为宗旨, 每年初制定年度工作安排表, 拟定详实的活动计划, 确保工作有方向, 工作有内容, 工作有活力, 工作有创新。活动方面: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开展“五四”文艺汇演、“129”合唱比赛、元旦讲故事比赛等大型活动;以专业相结合, 组织护士专业学生“512”时开展送医疗进社区活动等。团建方面:1) 严把入团关, 提高入团质量, 通过团课、谈心等手段, 端正他们的入团动机, 让他们了解团的知识;2) 抓团干部队伍建设, 在职业学校学生中, 对团干部的培养尤为重要, 而且难度相对较大, 因为他们本身来自相对素质较低的群体, 这就需要学校团组织多方面教育和指导。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1) 对团干部实行工作考核制度, 充分调动团干部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各方面起模范作用; (2) 专门组织团干部培训, 对他们进行团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 (3) 安排老团干部介绍经验。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团组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所减弱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影响下, 党务工作在基层, 特别是在中学广大师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就微乎其微了。以前各级党政组织都重视团的工作, 特别强调德育先行问题,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为主要内容, 形成了长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现在提倡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较少, 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 从而忽视对学生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教育。同时, 学校教育受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体以及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思想比较复杂, 从而导致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思想, 很多学生只知道今天是来学习, 不知道明天或将来干什么。共青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 使学生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 出现了部分学生厌学、辍学、流失等现象比较严重, 这些给学校教学工作和团的工作都带来很大压力。

1.2.2 团干部队伍建设与形势发展有距离

由于团干交流转岗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实施细则, 导致部分中学团干交流转岗困难。部分团干部的年龄偏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青团事业的朝气和活力。团干部队伍的兼职现象也比较严重, 他们或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或肩负琐碎的行政事务, 压力较大, 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研究团的工作。庞杂的工作使中学团干无暇分身, 进而也限制了中学共青团的工作开展。另外, 部分中学团干对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缺乏认识, 对部分团内的重要工作、重要活动缺乏了解。有的中学团委负责人不清楚学校党委是否出台过中学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或政策。这表明, 中学团干部队伍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团的基本理论素养、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需要上级组织系统的培训。

1.2.3 团员发展存在薄弱环节, 团的吸引力有待增强

目前中学学生团员数量较之以前有了较大增长, 但仍然比较少, 团组织规模较小, 很多学校在校团员数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较低。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 目前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选择意识增强, 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 入团积极性不太高。同时, 由于缺乏健全的团员激励机制, 部分中学生认为团员的身份对自身发展没有多大用处, 也相应削弱了学生入团的积极性。另外, 一些中学团组织在发展新团员方面做的过于粗糙, 过程不规范, 简单化。

1.2.4 团内活动形式欠缺创新, 团的凝聚力有待增强

新时期的中学生思维更加活跃, 行为更加务实, 要求更加多样, 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团的工作没有及时跟上这一变化, 还满足于唱唱、跳跳、扫扫“老三样”, 追求视觉效果和规模效应。团组织或活动太少, 或形式单一, 与当代中学生的利益需求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活动存在被动性、滞后性, 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目前, 许多中学团组织活动开展以文体活动居多, 次为思想教育活动, 再次为科技创新活动, 其他活动都开展比较少, 活动形式的单一影响了中学团组织的内在活力。

2 地方镇街共青团工作现状

2.1 基本情况

合川区, 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 是重庆北部地区中心规划城市。全区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 辖23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 共524个村、82个居民委员会, 全区总人口为154万人, 城市人口39.6万。全区共30个镇、街道团委, 6个高校团委。地方镇街团委及高校团委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他们和企业联系较为紧密, 原因在于他们和企业之间存在利益共同点。此外, 他们中有的在活动组织、活动策划等方面有所创新, 因为他们拥有人才资源优势, 人脉资源优势。

2.2 存在的问题

1) 共青团工作强调普遍性。哪儿有青年, 哪儿就应该有团组织。由于镇街团委专职人员有限, 力量较为薄弱, 所以, 在团组织普及方面存在盲点。

2) 团组织工作形式不新, 号召能力减弱。镇街共青团的核心工作即是为农村青年服务, 引导农村青年成才致富, 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而部分镇街团委围绕这一核心开展的工作却形式单一, 仅表现为例会、偶尔的座谈会和“五四”例行的活动, 或是青年志愿服务等, 缺乏个性, 缺少和青年的交流与沟通, 不能跟上现阶段青年的思想, 无法让青年引起注意并自觉向组织靠拢, 成为影响团组织发挥其领导力、号召力、凝聚力的瓶颈。

3 校地共建实施策略

“校地共建”是学校与地方深化合作, 充分发挥学校与地方的资源优势, 以期达到互利互惠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与应与地方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针对地方团委人力紧缺及地方团委具有紧密行业联系, 高校团委活动创新、组织得力这一特点, 实施校地共建策略如下:

1) 整合政策资源, 争取更有利于团组织发展的政策, 依靠团组织有活力、有干劲、年轻化的优势为地方党政中心工作服好务, 通过服务党政体现自我重要性, 努力争取政策倾斜。

2) 整合青年人才资源, 充分挖掘团内的人才优势, 发现并团结诸如青年致富能手、农业示范基地青年能人、优秀青年技工, 以涌现出的青年企业家和矿山经营者为成功典型, 推广经验、技术、和吃苦耐劳、稳扎稳打的创业精神。

3) 整合社会资源, 以“非公团建”为切入点, 继续加强和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联系, 建立相应的专业实习基地, 由乡镇团组织、学校团组织及企业团组织共同培养青年人员, 既解决了企业“用工荒”, 做活了经济, 又增长了青年才干, 促进青年就业。

4) 整合专业资源, 不仅仅依靠团干部, 充分发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和相关社会力量关注和支持共青团工作, 推进共青团事业的发展。

摘要:“校地共建”是学校与地方深化合作, 充分发挥学校与地方的资源优势, 以期达到互利互惠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应与地方建立互帮互助机制, 通过整合政策资源、青年人才资源、社会资源、专业资源, 以期达到校地共建的目的。

关键词:共青团,校地共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国企税收的筹划问题及风险规避下一篇: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