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课程

2022-07-14

第一篇:高职创新创业课程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摘 要:随着教育体质改革的深入进行,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了在突出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提升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根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时的进行人才培养策略的改革与创新,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完成课程体系的重构,才能促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主要是就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高职商务英语专?I课程体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创业素养课程

高职商务英语创新创业素养课程主要涉及商务礼仪、汉语读写能力训练、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综合英语、就业形势分析等给个方面。在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作为核心,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比如,《综合英语》这一基础课程,不仅要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进行重点的培养,同时还应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在选择创新创业方面的教材时,则应该在详细介绍成功企业的创建、发展历史的同时,要求学生深入的了解企业在创建、发展过程中的艰辛,积极的吸取前人创业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以后的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利用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掌握获取和分析创业政策信息的能力,才能促进其把握创业机会能力的不断提升。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技能培养课程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函电、商务英语口语等相关课程,主要是以企业工作流程为基础,采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是将创办外贸企业为基础,充分发挥仿真教学软件的优势,将真实案例作为主要教学素材,严格的按照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开展项目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的了解外贸企业创办过程中必须经过的法律程序,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外贸业务知识与技能的稳步提升。谈判技能不管是创业初期还是后期的业务开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国际商务谈判》利用真实的业务案例,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业和企业经营谈判技能进行了重点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全面提升,同时对于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为了促进高职商务英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积极引入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稳步提升的基础上,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在高职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将进出口贸易操作务实、国际商务英语函电、电子商务基础操作等课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的结合子啊一起,构建出全新的集专业课程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创业实践实训、创新创业实战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作为该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同时充分利用相关专业教学软件,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商务贸易的流程以及运用商务英语模拟完成国际商务贸易活动,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其后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课程、创新创业技能培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课程这几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是也不能简单的将其重合在一起,而是应该以学生创新创业素养课程为基础,将三者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促进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稳步提升的目的。

4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必须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基础,建立综合性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采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力度,进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综合评估,通过多维度、动态的评价方式,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与公平性。同时在量化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创业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创业团队互评、行业专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目标的基础上,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5结束语

总之,由于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高职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作为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将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具有创新特色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完成的专业课程体系,不仅要将学生的商务与英语职业能力训练作为核心,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力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先应,李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26-227.

[2]张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6(22):65.

第二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

理建设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技能教学,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相对较低,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其团队管理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入手,对其管理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通过该种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发展,提升其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04920.htm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产业教育;团队;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93-2

0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使用教育方式,其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能够针对性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开创型能力进行教育培养,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改进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教育团队的管理和建设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分析,这样才能够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实践开创型人才。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是影响其团队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中人员教育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一种学习创新创业团队。该团队内的人员一般是在高考分数线统招成绩偏下的学生[1]。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受到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影响,整体教师教育团队中均缺乏对整个团队教育质量的重视,严重的缺乏团队意识。教学团队的建立是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此外,学校对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团队内部教职工缺乏团队意识。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1.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不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素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团队内教职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具备专业的人员进行教师团队的建立,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员工主要是由学校内部的教师进行教育评价,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该部分教师员工缺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并没有受到专业的教育课程的培训,在其专业水平上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团队内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中教师员工的素质水平与国家本科院校内教师员工的素质相比较,受到环境因素、职称能力因素等影响,使其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足。

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缺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制上存在管理体制缺少,缺少监督管理部门的问题。在其管理体制缺失上,我国高校内部并没有专

门针对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团队进行建立和管理的部门。因此,在其团队建设和管理上仅仅是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务部门对其进行师资力量的分配,缺少专业的管理体制。此外,在其监督管理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内教务系统中并没有针对学校教育团队建设监督管理的部门。因此,更是没有监督管理的规章制度。这样严重制约着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的发展[2]。

2 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措施

2.1 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

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意识中可以从培训和宣传两方面改进。第一,在其培训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内部的教师进行团队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其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做出贡献。例如,定期地组织校内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职工进行团队意识的培训,

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或者组织团队型的比赛,从而在比赛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第二,在宣传上主要是利用学校环境和教职工的工作环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团队意识的宣传。例如,利用校内职工网站进行团队意识宣传,潜移默化地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团队意识。

2.2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

如何能够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专业建设。首先,需要在其团队教师的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在其专业水平提升中学校可以通过招揽新的师资力量,在招聘过程中筛选出具有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从而改进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专业水平较低的现象,真正的提升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其次,在其专业素质上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培养的课程,推荐该教学团队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师资培训班,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素质的

提升,从而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建立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

2.3 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数量行业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教学工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所组建起来的教学团队我们称之为“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对理论课程能够较好地把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人选。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发学生们学习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

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样可以做到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基本规律去培养学生,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2.4 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体系

在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其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两方面对其进行完善。首先,在其管理制度的建立上高职院校必须建立针对性的管理体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具体流程和工作目标的确定,使团队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有制可循。其次,在其监督管理上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现有教育评价系统中建立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建立的监督系统。从而针对团队内教师进行日常团队意识、教育水平、专业素质等方面的综合型监督,从而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的管理能

力,发挥团队在教学中的作用。

2.5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意见和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门教研室,负责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力支持高职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对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项目获在大赛中获奖项目重点加以扶持。对大赛项目的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加强培训。把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折算成工作量等办法,遴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项实践型课程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改进过程中可以从团队意识、团队专业和团

队管理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以团队基础能力的提高来改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管理建设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刘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J].企业导报,2016,04(01):46-47.

[2] 陈宝文,邓果丽,胡吉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2014,11(02):115-116.

第三篇: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内容,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理念不清晰、机构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水平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创新创业文化等六个方面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就业

近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情况、新问题,作为处于“弱势文凭”的高职院校,面临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表现在: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学生无业可就,学生就业稳定性不高,就业质量偏低,学生自主创业率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就业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质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职院校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潮流,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选择。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及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

创新能力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竟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创业能力是指发现或创造一个新的领域,理解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新市场、新生产过程、组织现有技术的新方法)的能力。对高职学生而言,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冒险意识和敬业精神等多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1.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发生变化,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毕业生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及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它包括情感智商、专业知识能力、适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创新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最主要的内容,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非常看重的因素。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2.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破解国家就业难的重要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创新创业是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种有效的手段,也是一种相对高级的就业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1]。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这标志着国家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国家战略层次。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培养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带动社会上更多人的就业。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远低于全世界平均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率,据新锦城对福建省2016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2016年福建省全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4%,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2.8%,因此在创新创业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清晰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种素质教育、发展教育,是以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为基本目标,培养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意识、知识、能力和品质的教育【2】。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带着创新的意识、创业的理念、创新创业的实践,走向生产和市场一线。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刚刚起步,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清晰,还没有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当中,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无法有效结合。甚至将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是一种“速成”教育,创办企业的教育,培养企业家的教育。

(二)创业创业教育机构不健全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教务、学工、团委、实训、后勤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各教学系部的积极参与,需要有专门部门、专职人员、专项经费、专门场地等重要条件保障。但是,绝大数高职院校受经费和人员编制的限制,处于“无专门机构、无统一规划、无专人负责、无专项经费”的“四无状态”。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各职能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工作开展缺乏积极性,遇到问题时往往不互相配合而是相互推诿。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由于综合实力不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较晚,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不足,虽然不少高职院校开设了生涯规划课、就业创业指导课、大学生创业基础等相关课程,但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仍然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仍然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不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评价方式也非常单一,仍然以考试成绩为主,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由的空间;实践锻炼平台不足也制约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实践平台,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

(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不足

创新型人才需要一支既有理论基础,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团队,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主要由学工部门教师、就业部门教师、团委教师、辅导员和少数经管类专业老师组成,他们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指导体系,无法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同时,高职院校在职称评聘、教育培训等方面没有采取鼓励效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导致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果较差。

三、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职学生顺利就业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教学系部的积极,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平台,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满意就业。

(一)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落实“一把手”责任,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既是教学部门也是职能部门,牵头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甚至可以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或创业研究院,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和理论研究。从而形成“学校主要领导负责、创新创业中心组织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教学系部推动和落实,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格局。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教育理念

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技术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但是不能把高职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更不能把高职教育当作是职业技术培训。高职院校要顺应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把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3】。强化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由依赖型、被动型就业向自主型创新创业转变,由岗位的获得者向岗位创造者转变[4]。

(三)突出高职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首先,修改传统的课程设臵和教学内容,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捕捉创业机会、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其次,建立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体创业发展需求不同,通过个别指导、专项培训、通识教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普及创业知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创业专项培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针对优秀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个别指导,进一步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课程教学以参与式、体验式、小组合作、社会实践为主,课程教学测重于激发学生善于思考、敏于发现、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四)搭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搭建校内外素质训练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校内外孵化平台,形成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搭建校内外素质训练平台。组建各类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学生科技类社团,吸引更多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举办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活动,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活动;利用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兼职、项目调研、市场调查等。通过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培养。其次,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训练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校实验室、训练中心等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建创新创业团队或工作室;以“人才互用、资源共享”为基础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改造。 第三,建设校内创新创业孵化培育平台。组建校内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选拔有创业想法的学生组建创业团队,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场所、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以实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推动企业、政府与学校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孵化培育平台。

(五)组建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组建一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使他们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和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同时,安排部分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兼职,弥补创新创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学校聘请一些企业高管、政府职能部门的专家和优秀的创业校友担任学生创业导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扶,确实帮助学生降低创业风险,把握创业时机,实现成功创业【5】。

(六)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氛围还不够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重非常小,绝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都倾向于直接去找工作。校园文化环境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最为密切的文化领域,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极其重要作用。首先,加大创新创业政策宣传。通过广播、校园网、宣传栏、易班、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最新创新创业政策,创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宣传舆论氛围。宣传创业典型人物和创业成功案例,树立创新创业的榜样;其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论坛、创新创业讲座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学生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第三,制定和完善一整套激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规章制度。如弹性学分制、休学创业、创业实践抵毕业实习、创业计划书抵毕业设计、创新创业成果奖励等相关制度,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高职院校要肩负使命,履行责任,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真正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博.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科教导刊,2013(34):P31-33 [2]滕兆霞,周吴浪.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05): P28-29 [3]于兆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15(29):P33-36 [4]刘春山等.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6(7): P218-220 [5] 于晓丹.谈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大学生成功就业[J].新校园,2016(3):P192-193

第四篇:高职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吴维军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注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应立足于高等应用型物流专门人才培养模式;物流教学改革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必然要求,案例研讨、作业现场教学、准公司模拟实训、物流游戏、知识迁移等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思索、在思索中求知,对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社会基本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要有较强的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由于高职教育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辨证的观点来说,每一种方法都有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教学方法不仅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而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选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何一种方法都只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那种包罗万象的、适用一切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本专业课程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伴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对于高职物流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并且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1.案例研讨

实施步骤一,案例导入。将企业日常经营所发生的物流案例导入各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情境真实,让学生完全置身于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案例所设置的讨论题目应覆盖较宽的专业知识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让他们以大的视野从多方面、多角度、多种途径去综合利用所学的各种专业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拘泥于局部或某一单一物流环节去思考问题,束缚自己的思维空间。步骤二,随机分组。讲授专业课很多情况都是上合班课,案例分析时要打破班级的界限,随机将合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例如采用属数分组法,随机从教室最前或最后排的学生座位开始,让坐在最边上的学生第一个属数,然后按照他所在的横排或竖排的顺序,依次属数,比如

1、

2、

3、

4、

5、

6、

7、8,整排属完后下一排同学接着上一排的数字继续属数,直至教室所有同学都报完自己的数字为止,这样全体合班同学被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所在班级不同、男女生比例也不同,真正做到随机组合。步骤三,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他主持小组的讨论活动。组长要负责任务分工、角色安排,对成员的参与度、贡献大小做出绩效评价,表现积极突出的成员,组长可以考虑给他加分;相反,对于那些投入不够、没有完成所分配任务、表现消极的组员则予以减分处理。小组讨论结束后,要将本组的主要观点和问题解决方案制作成PPT,并且选派一位组员作为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做小组陈述。步骤四,成果展示。由各小组所选派的代表用PPT陈述

观点,进行成果展示。每位代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完毕,然后接受教师和其他小组的质询和答辩,最后由专业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为做展示的小组进行交叉打分,对每个小组的评价做到既客观又公正。这种案例分析方法,以企业的运营实际为背景,通过随机组合和团队协作的模式实施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尽早熟悉和适应企业实际的经营环境,有效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又有助于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作业现场教学

当讲授像《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国际货运代理》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时,可以将其所有的模拟实习和实训单元的教学场所由教室和课堂搬移至合作企业的物流作业现场,聘请企业的管理者或行业的技能专家为学生做物流业务流程的现场教学与交流。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企业实际的运营环境,对物流行业状况建立一个总体认识;了解物流企业沿革过程、营业项目、服务特色、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以及具体的作业流程和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文化特征;从企业专家的讲解中获得最新的物流技术、职业技能需求、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问题研究等大量的相关信息,使学生能够进行真刀真枪的实地训练,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缩短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企业现场教学模式是一种对校外资源的有效整合,符合“办工厂化大学”的职教理念。因此,这种教学模式代表着高职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必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所推广和使用。

3.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

组织学生成立模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分设各职能部门,安排好角色分工,模拟专业物流公司的运营情境。“准公司模拟实训教学法”其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物流企业环境,使他们犹如身临其境,充当各个岗位职责的角色,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管理和经营各种物流服务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比如在进行《国际货运代理》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准公司模拟实训”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组建虚拟的三方公司,由学生充当各个公司不同的岗位角色。所模拟的第一方公司是国内的一家专业外贸公司,在其公司内部设置外贸工作岗位,负责对外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并向货运代理人下达订舱位委托。第二方公司则为国际货代公司,货代人员负责向船方下订舱委托,并与堆场确定集装箱入场箱位,并向海关商检报关报验。第三方公司为第三方服务机构,分别扮演船方、堆场、报关行开展业务。这三方公司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并且相互合作形成一个具有价值增值性的工作链。扮演各种工作角色的同学,以任务为驱动,以业务流程为纽带,相互协作,以工作的高效率和周到的客户服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绩效。这种仿真的工作情景,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战”场所,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将起到有益的推动作用。

4.物流游戏

教师根据物流企业业务流程自己开发物流虚拟游戏。学生在游戏开始时,物流流程是不合理的,通过游戏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原因,并在下一轮游戏中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改进。通过游戏,使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事务处理能力。

5.知识迁移

介绍自动化电子货架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例如在物流信息管理教学中,学生们仅仅乐于学习一些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而不敢也不能涉及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甜美的音乐、亲切的语言,创设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情景,它能全方位吸引学生的感官,让他们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数学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咨询者,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媒体将成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中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或协商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双向互动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

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质量,不仅节省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扩充了知识的信息量。

2.视频教学

在讲授专业课的课堂上,安排学生观看3~4个多年积累和精心挑选的物流专业录像,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的物流运作经典的视频教学资料,如日本大福物流管理运作中心、嘉里物流公司,供应链物流运营专题片,第三方物流业务流程和现场作业等资料。由于课时有限,故安排观看其中的3~4个即可,每个视频资料都提出了一些问题供学生观看时思考并组织讨论,辅以课堂点评,以达到高质量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沙.高职特色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3(8):40-45.

[2] 莫高兴、张尔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12(5):3-7.

[3] 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2012(2):23-28.

[4] 白世贞、陈化飞.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物流科技,2011(10):15-18.

第五篇:文科财经类高职就业创业创新研讨会召开

大学生创业先锋营网讯

本报讯(通讯员邵海峡)1月8日,文科财经类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在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举行,来自全国38所130余位高职院校领导和专家参会,就如何培养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职业教育中,文科类专业课程如何开展,一直是业界的难题。在本次研讨会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所作的“创新办学,建设财贸特色”的主旨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王茹芹提到,北京财贸职院建设了财贸实训基地,以产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将行业、企业、岗位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建设了商贸区、物流区、金融区、财会区、旅游区、艺术区6大区域,以岗位核心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和规范的业务流程为内容,自主研发了36门岗位实训课程,开创了学生“上班式学习、研究型工作”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用知识做事的工作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与会代表还参加了北京财贸实训基地落成开课典礼并观摩了财贸实训课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常见语句改错下一篇:高中地理课件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