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篇理论素养提升

2022-09-30

第一篇:理念篇理论素养提升

护士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范文3篇

护士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护士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士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

护士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范文篇一:

优质护理服务有赖于良好的专业素质。今后一段时期,优质护理要在广度、深度两方面推进,并能体现护理专业的内涵和价值,年轻护士迫切需要提高素质能力,临床培训与带教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促进年轻护士学习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有效运用于各项临床护理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确立“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则,改革护士临床带教轮转、“三基”训练考核的方式方法,注重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养成,引导年轻护士运用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的能力,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真正会解决病人的问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久开展。

二、范围对象

范围: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

对象:各级医疗机构新录用护士。

三、主要内容

规范化培训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周期为3年,分成三个阶段:新手适应期、技能成熟期和临床轮转期。建议可作如下安排:

1、新手适应期

第1个月:岗前训练。

双向选择后固定科室。

第2个月:与临床指导教师共同照顾6~8人。

第3个月:与临床指导教师共同照顾8~12人或在临床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照顾4~6人。

第4~6个月:在临床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照顾6~8人。熟悉病房各种制度规章、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基础护理主要操作技能,掌握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熟悉常见疾病护理、检查、药物及院感防控基础知识。

科内考核。考核形式:临床表现评价、操作考核。

医院也可组织“单独值班资格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规范化培训并单独值班,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直至考核合格。

2、技能成熟期

固定科室。

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或临床指导教师指导下,依病人病情独立照顾8~12人,以危重病人为主。定期安排新护士参加科主任医疗查房、业务学习、读书报告会、危重病人循证护理查房等,有条件的医院可每年组织户外拓展训练。

基本掌握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医院可选择专业技术操作较多或危重病人较多的科室作为临床实训基地,考核并指定临床带教,训练专科护理基本操作,训练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并组织实施考核,强化新护士的思维能力、重症照护能力和沟通能力。

实训基地考核。考核形式:床边查房、操作考核。

3、临床轮转期

临床轮转。必转科室为ICU、急诊,其他科室根据情况安排。轮转时间各医院结合实际自定。

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指导下,依病人病情独立照顾8~12人,以危重病人为主。所在科室指定1名资深护士或专科护士为导师,轮转护士每日记录工作笔记,定期与导师沟通,导师对学生工作和学习给予全面指导。

定期安排轮转护士参加科主任医疗查房、业务学习或参加专科学组活动、读书报告会、危重病人循证护理查房等,有条件的医院可组织院外学习。

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实用临床护理“三基”》,掌握轮转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并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院级考核为主,辅以出科考核。考核形式:理论考试、实境案例分析及操作考核。

省级抽考

XX年起,省卫生厅每年组织三级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抽考,设“优秀”、“合格”及“不合格”三个等次,以替代原三级医院护士“三基”抽考活动。具体有关事项如下:

1、抽考时间

与每年全省三级医院医务人员“三基”考试活动或护理工作专项检查一并安排,时间另行通知。

2、抽考对象

各三级医院和省级机关医院在职在岗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

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数据库随机抽取工作满3~10年的护士,综合医院6名,专科医院3名。名单抽取提前一周进行,因故不能参加者可视情调整。

3、抽考形式

实境案例分析及操作考核。

省卫生厅委托省护理学会在各专业委员会、专业学组委员基础上充实部分临床骨干,组建“江苏省年轻护士业务能力抽考专家库”,分成若干专科小组,确定每个专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病种类型、操作考核种类,确定等次评定标准等事项。根据各地抽取的护士数量及所涉专科种类,组派抽考专家组,分赴护士所在病区或已轮转病区进行实境案例分析及操作考核。

4、考试范围

以《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实用临床护理“三基”》为主要参考,结合临床护理常规及“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文件及内涵,由省卫生厅统一组织命题。

5、考试时间及方法

每人15~20分钟。重症病人为主,包括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参见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中的“个案追踪法”,重点为疾病护理。

6、考试结果

考试结果在考试结束后4周内公布,并将单位成绩在全省进行通报。个人成绩反馈至所在医院护理部。

二级医院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抽考,各市卫生局可参照上述办法自行制定并执行。

护士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范文篇二:

一、方法与步骤制订计划

提供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平台及资格考试信息,制定相关政策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鼓励护理人员抓紧业务学习,尽快让各年资护理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并通过资格考试。合理安排每班工作量,使主管护师与护师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帮一”、“一对一”的帮扶工作,或指定每班把关的具体带教教师,确保每班各项工作、护理质量都能达标。为尽快进入护理管理PDCA循环,采用如下步骤。

分析每班护理记录质量、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找出存在问题,如护理记录是否标准,专业技术操作是否熟练,分析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如,出现护理记录填写不齐,医学术语欠准确,字迹欠清晰,语句不简明扼要,护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时,由上级带教教师及时督促本人修改,以便其尽快提升自身素质及护理服务质量。

明确导致护理服务满意度低,容易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专业知识欠缺还是操作技能欠熟练,是服务态度不端正还是服务方法不当等。带教教师针对问题要及时指导并改善。

找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客观因素。若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或精神欠佳,则应让其及时接受治疗及休息调整。若缺乏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则为其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并及时讲解,还需提供进行护理操作的用品及场所,并安排带教教师指导,确保护理人员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针对护理服务效果欠佳的原因具体计划措施、实施方案,预计效果、时间进度,确定负责者、执行者和完成方法等;检查每班护理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纠正;找出每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加强;定期举办科内及院内讲座;配备相关学习资料、护理技术操作练习用品及场所,以增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学习和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疏漏欠缺,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督查护理质量须从每班做起,督查者应人尽其责,分级管理常抓不懈。适时考核,考核时须严格参照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由专人进行要点讲解、难点指导及操作点评,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以便下一循环参考。建立奖罚制度并实施,力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

检查阶段把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以认真、负责、科学的态度找出问题所在,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指导下一步工作。做到每班、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有检查,有记录,有信息反馈,有总结,有改善。

处理阶段以不定期抽查或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所得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为依据实施奖罚。肯定成功的经验,将之形成标准,坚决按此标准评判工作效果并实施奖励,以利成功经验发扬光大。

总结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并严惩,在科内警示栏及时提示,防止发生类似情况。

把不成功和遗留的问题放在下一循环中解决,如此循环,尽快使每人每班的护理质量达标并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使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二、结果与讨论科室护理工作检查实行三班制,即早班—下午班—晚班,班班跟进。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实行分级制,即带教教师—护士长—总护士长—护理督查组—护理部,级级督查,层层把关。护理管理PDCA循环在我院实施后,显著提高了我院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工作质量。在“二级”评审中,并顺利通过“二级”评审,升级为“二级医院”,这是省卫生厅评审团对我院各方面工作的肯定,也是我院护理管理坚持PDCA循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有力见证。如今,我院由1个普内科发展为内一科、内二科、外科、妇产科、疼痛科、肛肠科、骨科、康复科,另外科室也正在筹备之中,护理人员亦由原来的10人增至32人。当然,这与我院其他领域的同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为我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我院规模不断扩大,护理人员及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护理管理只有严格坚持PDCA循环,才能使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服务合格率及满意率提高,患者受益度增加,进而使医院有条不紊地开展医疗护理工作并逐渐扩大规模。

护士职业素养提升计划书范文篇三:

一、培训对象:工作3-5年内护理人员。

二、培训目标:注重年轻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掌握专科知识,并通过护理程序熟练应用,加强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的能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入持久开展。

三、培训内容:

工作3年内护理人员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周期为3年,分成三个阶段:新手适应期、技能成熟期和临床轮转期。

1、新手适应期

前半个月:岗前训练。双向选择后固定科室。第1-2个月:与临床指导教师共同照顾6~8人。

第3个月:与临床指导教师共同照顾8~12人或在临床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照顾4~6人。

第4~6个月:在临床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照顾6~8人。具体培训内容:熟悉病房各种制度规章、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基础护理主要操作技能,掌握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熟悉常见疾病护理、检查、药物及院感防控基础知识。

具体培训进度:

第1-2周:各班的工作程序与标准。

第3-4周:我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护理要点、治疗原则、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

第5-6周:讲解专科常见危重症护理

第7-24周:我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及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每月参加医院操作示教,科内每月培训并考核一次。

2、技能成熟期

在责任组长或临床指导教师指导下,依病人病情独立照顾8~12人。定期安排参加科主任医疗查房、业务学习、读书报告会、危重病人循证护理查房等。

基本掌握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训练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并组织实施考核,强化新护士的思维能力、重症照护能力和沟通能力。

3、临床轮转期

在护士长、责任组长指导下,依病人病情独立照顾8~12人,以危重病人为主。科室指定1名资深护士为导师,导师对学生工作和学习给予全面指导。

定期安排轮转护士参加科主任医疗查房、业务学习或参加专科学组活动、读书报告会、危重病人循证护理查房等。

掌握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实用临床护理“三基”》,专科常见病、多发病护理常规,并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评估病情、分析护理问题,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工作3-5年护理人员培训内容

专科知识:

1、掌握普外科各种疾病观察与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2、掌握普外科各种疾病健康教育内容。

3、掌握个案查房及病例讨论实施程序。

4、熟悉专科新知识、新理论及相关论文书写方法。

专科技能:

1、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护理。

2、组织并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难度较大的护理操作及各种抢救仪器设备的使用。

3、参与科室危重疑难病例讨论,承担专科讲课及教学查房。

4、针对性制定带教计划进行目标带教,参与病房管理,完成专项分管质控。

四、考核安排:

1、工作3年内护士:

每月进行临床表现评价,理论、操作考核。护士长进行“单独值班资格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下一阶段规范化培训并单独值班,不合格者,延长培训时间,直至考核合格。

每月理论、操作考核,每月制定护理计划。及时记录于轮转手册。

2、工作3-5年护士

专科知识:每季度一次。

专科技能:每月一次。

第二篇:改变教学理念提高语文素养

——镇海区2003年中考语文评估分析

区教研室张兆虎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试卷同去年相比,无论从题型、题量,还是题目的

难度来说,都保持了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变化。命题者紧扣语文教学大纲和中考考纲说明,联系我市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客观实际,不出难题、怪题、偏题,试卷的难易程度适中,部分题目紧跟全国中考改革的形势,有创新精神,增加了开放型的题量,特别是话题作文,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生、看待社会、看待世界,尽管对少部分学生来说,稍有难度,但绝大多数考生还是有话可说,比较准确地考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真实水平,也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和考生的好评。下面就我区今年中考的实际情况作一下简单的评估分析。

一、 总体情况

今年我区参加中考的考生共有3206名,比去年增加了261名,经过区教

研室抽调力量,统一阅卷,我区中考语文的平均分为87.02,略低于去年的

87.75,合格率为86.32%,优秀率为31.88%,比去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其中,合格率在90%以上的有6所学校,几近一半,这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全区各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蛟川书院的合格率为100%,平均分为100.3,优秀率83.42,再创新高。虽然上一学期,我们经历了“非典”的干扰,考生人数又增加了这么多,但是,能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应该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 具体分析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还是由五大块组成,分别为听记题、填空题、现代文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和作文题。下面,我就根据这次阅卷的情况,作一

下具体的分析。

1、听记题

本次中考的听记材料为一篇人物小通讯,题目是《永远99分》。从考

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抽样10本,共298份试卷,平均得分为8.45分。

听记题满分为10分,共有4个小题,得分率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3、

2、

4、1。其中第1小题为选择题,错的同学比较多,关键是在听的时候没有听仔细,,不少学生把(B)选为(D)了,把“许多作品”几个字理解为所有的作品,都作为国家级礼品,赠送给外宾,所以导致失分。

第4小题是道问答题,也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或多或少地被扣了分,主

要原因是在回答时没有能够抓住要点,或者语言表达不清楚,回答问题不够全面,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我们在平时进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还缺乏能力的培养和严格的训练。至于学生在答题中所出现的一些错别字,这也是应该在平时加以注意的。

2、填空题

同去年一样,今年的中考语文填空题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也有一道

加分题。其中诗词部分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有5分,古文占2分,乡土教材占1分,现代文占2分。但是,考生的得分率比较低,我们抽样90份,平均得分只有6.2分,主要还是错在错别字上。还有就是漏写,比如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中的“海燕”给漏了写的同学就有不少。“赤壁之战”的“壁”写成“璧”,“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写成“汉”,“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竞”写成“竟”等等,说明学生平时对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一点还是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上加以注意。另外,乡土教材中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这一道文学常识题也有部分学生给扣了分,实在有点儿可惜。

加分题是一道拓展型的题目,要求写出两个源于《三国演义》的成语,

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可能这道题目我们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曾经作过强调,有不少学校也做过练习,所以加分题得分率是比较高的,90份试卷中平均得分为1.47分,其中得满分的有43人。满分率为48%。不过需要指出的是:

1、错别字仍然比较多,像“三顾茅庐”的“茅”字,不是少了一撇,就是写成“毛”字;“草船借箭”的“箭”,干脆就写成宝剑的“剑”了。

2、人物错位。比如,有同学把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写成是周瑜三顾茅庐,也有的写成曹操三顾茅庐等等,闹了笑话。

3、取三国故事,但不是成语。如:六出祁山、火烧连营、单骑救主等等。另外,还有把歇后语误作成语的,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也是要扣分的。明年的中考,填空题还是有的,可能难度会稍微增加一些,特别是对

一些古诗词中的名句,需要理解它的含义,不是简单的会背诵就行了。根据今年各地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来看,整合题也似乎颇有可能,因此,希望有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中考复习中,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

3、现代文阅读题

本次中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题,一共为三个语段,分别是议论文、说

明文和记叙文。议论文选自教科书第五册第12课的《杂感两篇》,题目是《最先与最后》,抽样调查87份试卷,平均得分为8.51分,得分率为77.4%。说明文的题目是《保护湿地》,抽样调查120份,平均得分为6.14分,得分率是61.4%。记叙文也是选自课外的,文章的题目是《帽子的故事》,抽样调查119份,平均得分7.4分,得分率仅为56.9%。

从以上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的确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薄

弱环节。学生反映最怕的是现代文阅读,拿到题目有时候感到无从下手,答题以后,明明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分数扣起来却很厉害。我们从阅卷的情况来进行分析,主要扣分的原因有以下几处:

① 错别字比较多。 比如,把“处世金针”的“世”,写成“事”;“过

度开发利用”的“度”写成“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对错别字的纠正。

② 对某些字、词还不够理解。 比如,“难堪”一词的解释,有许多学

生都给扣了分;就连课文里出现过的,老师平时也解释过的,像“不耻最后”的意思,也有不少同学理解错误。

③ 答题不够完整,意思表达不清。 比如,第11小题,三个“不为”,

有的同学只写了一个或两个;第17小题,要求学生回答保护湿地可以采取

哪些措施,学生的回答过于笼统,而且不能利用原文来进行回答,扣分实在有点可惜。有的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字、词,没有把握好回答问题的角度,同一种意思翻来覆去地要讲上好几遍,结果,想要表达的意思仍然没有表达清楚,这样的学生也占了一定的比例。

另外,学生在考试的时候,有一些考生可能比较紧张,造成审题不够

仔细,答非所问的现像也时有发现。比如,第21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意,写出文章末段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有的学生答成省略的作用了,也白白地给扣了分。

4、文言文阅读题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的文言文阅读题仍然由两个语段组成,其中一段选

自第五册教材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另一段选自《列子·说符》,共7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和文言文翻译等方面掌握的程度,应该说,难度不是很大。

《捕蛇者说》共3个小题,满分为8分。从90份试卷的抽样调查来看,

得分情况基本上还是可以的,平均分为5.94分,得分率是74.3%,其中得满分的有30人,占了三分之一。

课外选的那段文言文,抽样调查87份,情况就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了。

总得分率仅为59.2%,而且,很少有拿满分的同学。

主要扣分的地方有下面几处:

① 第23小题对四个字的解释,学生把握得不是很好。比如:把“汪

然出涕曰” 的“涕”(眼泪)误解为鼻涕和眼泪,或解释为流泪;把“吾将哀而生之乎”的“生”,没有正确写出它的使动用法:把“而乡邻之生日蹙”的“日”,应该解释为“一天比一天”,而误解为“每天”、“天天”或“一天又一天”;把“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的“是”,误解为判断词。② 第25小题要求学生回答,“蒋氏的话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现实”?学生在回答的时候,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没有点出赋税严重或苛政厉害,只是笼统地写了一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种情况都要给扣去一分。另外,错别字也比较多,例如:把“赋税”写成“复税”,把“苛政”写成“科政”“苛征”,把“民不聊生”的“聊”写成“了”、“潦”,把“厉害”写成“历害”、“利害”等等。

③ 第28小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大部分学生把“向者”错误翻

译成“一向”、“以前”、“从前”等,没有从整个句子的语言环境去理解,把“岂能无怪哉”的“怪”,理解成“责怪”,而且,在翻译中把“狗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成了黑的”给翻译成“狗看见你出去时是白的,回来时却穿了黑的”闹了笑话。

④ 第29小题实际上也是一道开放题,要求学生回答从这则小故事中

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其实,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领悟,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但是,我们的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段古文,所以,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比如:做事要实事求是啊,不能以强欺弱啊,不要黑白不分啊,不要是非颠倒啊,等等,这与参考答案完全是大相径庭的。

5、作文题

话题作文似乎成了这几年中考作文的主打产品了,和考前猜测的一样,

今年我市中考语文的作文,又是话题作文,话题为“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

要求学生能够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要求字数不少与500字。

命题者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那就是希望通过作文,来达到正确看待社会、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的目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阅卷的情况来看,本次作文选材的余地比较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

活实际,特别是作文话题前的提示语,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因此,很少有学生写的文章离题、跑题,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有些文章构思精巧,内容详实,谋篇布局合理,文采优美,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作文的优秀率比去年是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抽样调查了几百份试卷,平均分都在37—39分之间,优秀率(40分以上)也几近三分之一。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这次阅卷中,我们发现三类卷也比较多,存在

的主要问题是:题材陈旧,结构雷同,思想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而且卷面不整,书写模糊、潦草,错别字多,有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也尚欠通顺,有不少语病。更不应该的是,在阅卷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绝个别考生的作文,明显地模仿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某篇优秀中考作文,这种现象希望在今后的阅卷中不再出现。

三、 几点思考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

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训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初中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更有其非常重要的独特地位。

这一点从新课程省级实验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中,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来:在初中阶段,只有语文,每周课时,三个学年都安排了5教时,这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联系近几年中考阅卷的情况和我们镇海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本人

有以下几点思考,给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

1、要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稿)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四条,即: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要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改变以前的那套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含义十分广泛,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我们以前所说的听说读

写能力了,还包括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等,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改进老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通过教学调研和平时的推门听课,我发现,我们有不少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基本上所采取的还是老的那套教学方法,也就是以教师为主,从头一讲到底。虽然有部分教师也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但是,语文课总的看来,学生还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我在以前几年的中考评估分析中也曾经指出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这对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实际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一位语文老师,上课几年不变,还是固定的模式,从头至尾一讲到底,不管学生听得懂还是听不懂,学生在下面听课,不打瞌睡才怪呢!再加上我们现在有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基础又差,又不想学习,这样,要真正把语文成绩提高上去,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桩事!

记得我们在读初中时候的一位语文老师曾经说过,一个人一生中获得的知识,70%以上是要靠自己学的,而只有培养起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他才会多去下工夫,那么,我们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以适应学生不断增强的求知欲望呢?当然,正常的课堂教学常规还是必需的,尤其在初一起始年级,一进中学的校门,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常规教育,包括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复习、勤记听课笔记、注意书写规范、多做知识积累等工作,教师要多检查,多表扬,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上有一种成就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我想,语文成绩肯定是能够上来的。

3、教师要继续加强学习,重视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不学习,吃老本,那是万万行不通的。我认为,我们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要当好一名语文教师,在大多数领域,你多少总要懂一点,也就是说,要是一位杂家。

明年9月1日起,我区也将实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行新教材。新教材的课文三分之二以上,是我们以前所完全陌生的,这就给我们教师的备课、上课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都要抽空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研室也决定,从本学期起,将对全区初中教师进行一次有关新课程标准的通识培训。

2004年的中考,估计也会有一些大的变动,试卷增加一些开放型、整合型的题目,是完全可能的,作文也不一定仍然是话题作文的老面孔,因此,我希望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继续努力,争取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镇海区教研室张兆虎

2003.9.1.

第三篇:树立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法律素养

【摘要】法治的要义是“普遍守法”与“良法之治”,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律素养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树立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法律素养。首先探讨法治的内涵及法治的特点。其次探讨切实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通过政府推动或政府主导,促成四个条件、坚持三个原则、两条标准,走好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后探讨在树立法治理念基础上,培养公民法治素养。略论作为公民,不同职业职位的公民的道德修养、法治素养修炼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关键词】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律素养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073-04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树立法治理念和培养公民法律素养,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法治的内涵和特点

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是现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战略目标――摒弃人治实现全面法治。“法治”不仅是我国社会重大的学术理论命题,也是重大而急迫的社会实践课题。实现中央提出的社会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法治是基础是前提。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至理名言:“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阐述的就是法治。名言彰显法治的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普遍的守法。其关键点不仅是老百姓要普遍服从法律,国家权力掌控者也要守法。计算是否普遍守法的办法,不能用简单的数字方法,比方说社会上有100人,99人服从就是普遍的服从,关键要看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是否守法。普遍的守法,要求立法者、国家治理者都要守法,带头守法。我们的法治总跟“国家”联系在一起,“依法治国”不是单治老百姓,包括掌握国家权力的人循规蹈矩,法治也要依法治“官”。第二是“良法之治”。“良法”,用简单的办法评价,首先法律的条文、语言要规范,也就是法律的外在方面、形式上看上去“良好”,格式形式表达方式要好。同时法律在内容上、实质上表达出来的意图、精神、宗旨、目的也得好。良法是形式和内容的融合,外在和内在的统一。

比如现行《婚姻法》,普遍认为该法在2001年修订通过时,是个比较好的法律规范,该法把当时社会出现的婚姻法律问题特别是离婚问题也作了全面规范,并且广泛征求了公众意见。但是现在仍然面临修改,比如如何对待“闪婚”(这个词不能直接写进新的修正案,因为形式上不符合法言法语表述规范)问题。“闪婚”,今天认识对象明天就结婚,“闪婚”常常带来“闪离”,一旦感情不和就离。离婚时涉及财产房产分割,如果是按揭购房,婚前一方以个人名义买房子,钱没还完就结了婚,婚后双方共同还贷,另一方在离婚时主张分割房产。目前《物权法》规定以在房管部门登记的产权为准,如果还贷是以另一方的收入为主,而产权登记却不是还贷方,甚至房产证具名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还有过错,离婚时如果简单依据《物权法》规范将有失公平。再如,在“闪婚”期间又怀孕,而男方不知道,女方以此主张多分割财产并保障其胎儿享有权益份额。面对这些情况,法律要表现“良好”,规定的条文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要好。内容上要体现公平正义。以前的法律没有细致规定,《物权法》、《婚姻法》条文相对比较简洁。新的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频繁出现,法律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修改。当然,法律的原则也可以指导判案,比如公平原则、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以及过错责任承担、尊重公序良俗等,可以内化为法官自由裁量的法则。

法治彰显两条基本原则,呈现两个基本标准。中国的法治建设,也必然注重这两条要求。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仅有这两条还不够。笔者认为,还要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探讨法治的内涵和特点。

(一)领会法治的内涵

首先,法治是治国的方略,是社会调控治理的基本方式。过去我们曾简单认为,法律是治国的一种工具。千百年来,儒家讲治国、平天下,封建统治者要靠“德主刑辅”、要“明德慎罚”,都把法律和道德当作治国的工具。今天讲治国谈法治,也认为法律是治国的工具,这是儒家的观念,是封建时代的逻辑。现在的法治,提到“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县”,甚至还在图书馆、在学校,提“依法治馆”、“依法治校”等等,不是说这些管理、治理都要完全靠法律,提法律是管理或者治理的工具不科学。因为在家的问题上,在社会组织的管理、治理上,在国家的治理上,不是单靠法治。法治指的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是一种社会调控的基本方式。比如在幼儿园的管理上,给小孩讲法律,他们难以听懂;依法治幼儿园,也仅是针对幼儿园的管理行为。社会调控需要多种手段,而不仅仅是法治一种。理解法治树立法治理念,首先要明确,法治并不绝对万能,它是治国的方略和基本方式。

第二,社会主义法治强调依法办事原则。依法办事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

一方面,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首先依据法律处理个人事务、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而不是首先依据别的规范。法律的原则、法律的精神和法律的具体规范已经涵盖社会生活的主要和基本的方面,道德的、纪律制度的精髓大多被固化为法律规范或法律的原则、精神。我们过去习惯上根据个人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处理事务,办事寻求“找关系”。美国当代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黄仁字,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在不少外国人眼里,中国被看成一个“关系型”社会。曾经流传一个笑话,说卡马乔(音译)要到中国当男足主教练,他来中国之前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就找米卢给他指点一二。他问米卢,在中国想和球迷处理好关系,应该怎么做?米卢说,你最好与球员处理好关系;他说我怎么样才能不被球迷骂呢?他说你最好与媒体处理好关系;他说如何才能进世界杯呢?米卢说,这个不好办,那你得跟上帝处理好关系。这个笑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关系社会”的状态。因此,中国社会要全面实现依法办事还任重道远。另一方面,也是相对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依照法定程序办事。程序是法律规定的行为过程,是行为的顺序、步骤、方式和时间限制。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处理法律事务就是依法办事。作为当事人、作为老百姓常常不了解办事程序,尤其是办理公共管理事项的程序。比如向政府提交一项经营申请,申请人可能不了解办事的规程。申请人有权要求掌握公共权力、承办管理事项的主体(管理人员)事先告知,管理人员应当一次性告知办理事务的全部程序。这是公权部门特别是政府的义务,政府不履行义务不按程序办理就是违法,违反程序法。在法治理念之下,程序违法该行为无效。从程序上看,法治要求政府必须带头依程序办事。

第三,法治是一种良好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与法治秩序有着内在的关联)。法治是通过法律实施、法律治理而呈现的一种良好秩序。有了法律、法律程序并不一定呈现良好法治状态。秦朝时期有法制,社会也有秩序,但这样的秩序不能够与现代的法治相提并论。因为秦朝的法律秩序是建立在“严刑酷罚”的基础之上,违背了平等、人权等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当时的法治缺乏良好的价值基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皇任用李斯为宰相,重视法律的作用。不仅秦始皇,其祖先也重视法家思想,秦孝公曾经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由于秦国的法制是靠强大的专制统治、严厉的刑罚建立起来的,尽管秦朝建立强大的统一的帝国并形成了一套法制秩序,但并未带来民众拥护,相反,这样的法制反而导致民众的反抗。评价秦末农民战争,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义的重要原因就是反对秦朝的严刑峻法,刘邦灭秦。《汉书》、《史记》记载,刘邦入关中,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就是杀人要偿命;伤人伤害人,致伤人的身体;盗,就是偷抢钱财;要根据其犯罪的情节施以相应刑罚。秦朝,自商鞅变法到秦始皇时期,秦律三千,大辟八百,连死刑就有八百种,老百姓苦不堪言。刘邦的法律简约,条款不多,忌繁琐而与民休息。汉初的统治者无为而治,后来的汉文帝、汉景帝也如此,创造了汉初的兴盛时代。所以,现代意义的法治不同于封建法治,是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良好秩序状态。

法律不一定都是良法,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法律,深受其价值观和历史局限的影响。二战后在“纽伦堡审判”上,战犯曾依“恶法”为自己的罪行辩解,但是经过辩论,法庭认为,纳粹德国的法律是反人类的不人道的,“不正义的法律不是法律”,对战犯应当予以严惩。善法为法,恶法非法。法治需要善法而不是恶法。

第四,法治代表了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就是某种有价值规定性的、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就是法治秩序。我们的社会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中国的传统社会,主要靠礼仪、道德维系社会关系,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社会十分推崇仁治德治,人们的生活方式靠道德维系。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把中国传统社会描述为“乡土社会”,这样的社会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亲缘性的,社会相对封闭,大家是亲戚关系、熟人关系,注重道德崇尚礼仪。而在工业社会、城市化社会,一个新的城市小区,邻居之间大多互不认识。现代社会、城市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陌生。现在的社会正从传统“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转型。要正确对待陌生人,比如在家里,父母告诉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在学校,老师告诉学生不要相信陌生人带路,警察告诉市民,不要相信陌生人推销的广告。正确与陌生人交道,谨慎而不排斥。

陌生人社会是不可避免的,陌生人社会中彼此互不认识属于正常。陌生人社会要靠法律来维系基本的人际关系,继续沿用亲疏关系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将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生活。即使有关系,法院检察院有熟人,打官司也不是靠关系,法律最终靠得住。现代社会,要有与陌生人友好相处的观念,这也是一种法治观念。

第五,“法治”融入了多重意义的社会观念和理想。我们谈法治的时候总是蕴含一系列的观念,离开了这些观念,法治就不是法治,甚至是孤立的法律专制。法治跟多种社会观念、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这些观念包括人权、自由、平等、民主等等。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民主谈不上真正意义的法治。秦始皇的时候有法治,属于不民主是专制。这些观念还有理性、文明、诚信、合法性等等。现在的社会,这些观念并不缺乏,但有些方面还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完全适应,或者程度不是很高存在一定局限性。社会主义法治应当呈现为更高层次的观念和理想。

(二)理解法治的特点

法治具有其标志性的特点,法治的实现必然呈现其相应的秩序状态。

第一,法治状态下,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和主要的社会关系都已纳入法治轨道,受到法律制约。法律居于所有“社会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传统社会主要是道德规范主导,现代社会主要靠法律规范主导。社会主要靠法律统治,不是靠少数精英及其行为范式来统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方面都纳入法治轨道。就像中国加入WTO,入世后的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就会有形无形受到“世贸规则”规制。WTO规则不单是经济类的法律规则,也是政府、企业以及公民处理相关法律关系的规则。

社会生活及社会关系纳入法治轨道,通过法治实现社会的整合。社会整合涉及到意识形态、政治观念、利益矛盾、行为冲突、信仰思想等方面的整合,整合是实现社会生活稳定的重大举措。各种思潮、各种观念在社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信教的,还有信邪教的,意识形态复杂化。需要社会整合,以维护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实现社会整合,尤其需要法律的治理。比如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意识比较复杂,行为方式也颇具特点。老师给学生讲课,学生的秩序并不井然,课堂状况并不理想。有上课吃东西的,有来回走动的,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类似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社会上更多、情形更复杂,各种各样的观念、思潮、意识、行为出现。现代社会的整合靠强权、靠权威、靠威权领袖已经不行了。要实现有效的社会调控与社会治理,得靠法律。当前社会尤其需要法治――有效的科学的法律治理。

第二,法治所要求的法律,应当是建立在尊重人权、人民主权基础上,并能保护和促进经济有效增长,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社会进步基础之上的法律。法律首先要建立在民主机制之上,同时能够保障人权,保障公民权利。现代国家的法治以人权保障作为衡量国家法治程度、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民主与法制建设,注重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权。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将依法保障人权写进宪法,2009年4月,中国政府着手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作为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行动规划,对于全面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保障与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受到民众欢迎与支持。这也是法治建设的成就。

保障人权,就要尊重并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要特别注重保障社会公平,法治要公平。我们过去过分强调效率,片面追求效率,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结果造成社会不公正不公平凸显,垄断利益集团、官商勾结严重侵害国家社会利益。中央高层明确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各项政策、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上正在努力实现社会公正,法治社会追求公正与效率的统一。

强调法律保障人权,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尽管现在的人权状况还不能尽如人意,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人权必将呈现良好状况。

法治要求具备一整套凝结并体现人民公意的宪法和法律,这样的宪法、法律高于任何个人意志。法律至高无上,不是权威至上领袖至上。立法,制定政策必须经过民主的程序产生,不能由少数人“拍脑门”立政策、“关门立法”,法律与民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立法应当首先征求民众意见,而不是看重利益集团代表和官僚代表的意见。立法、修订法律已经越来越注重通过“听证会”、网络征询等方式征求民众意见、采纳民众建议。

第三,法治状态下,一切公共权力都源于法律,并且得依法律而行使,法律能够有效制约国家权力,防止权力失控与嬗变,国家公共权力保障一切法律主体的平等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因民族、种族、语言、肤色、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情况特殊而有所差异。权利和义务的差异可能表现在非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这种非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差别,也只能因其从事的行业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以平等权为例。曾有媒体刊载,2003年,湖南某地招考女性公务员,当地当年的公务员录用体检办法规定,女性妇科检查要求“第二性征发育正常,乳房对称、无包块,外阴无炎症、溃疡、肿瘤,无子宫脱垂,为合格”。很显然,这条规定带有明显“歧视性”,后来因群众异议予以废除。法治是承认差异的,但这些差异不应当成为就业“门槛”,不应当成为歧视条件。法治强调平等,有些职业在就业条件上有差异,这个差异应当是必须的合理的,就业机会应该向社会公众开放,体现机会平等的原则。法律的“人人平等”高于任何个人的意志。

第四,法治秩序下,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皆为合法的或准许的。对于公民及非公权力主体,凡是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禁止的,即为许可。法律规范,有授权性规范,就是可以做什么,享有什么权利和自由;有义务性规范,依法履行法定的义务;还有禁止性规范,规定当事人不得为一定的行为。凡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被禁止的,对公民来讲意味着有自由、有权利,即“法无明文规定禁止的,即为自由”。相对应,对于国家公权力机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可为,即为禁止”。这是很重要的法治原则。

第五,法治秩序下,公民的权利、自由和获取权益机会,无充分理由、非经正当程序不被剥夺,一切非法及不正当侵害都必须给予公正、合理、及时的赔偿补偿。首先是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犯,无充足理由、非正当程序不被剥夺。权利自由是受法律保护的,剥夺人的自由权利,你得有正当合法理由并依程序办理。警察要把一个犯罪嫌疑人带走,根据法治原则,得依据正当的理由和程序,讯问过程也必然遵守法定程序。个别警察办案不依程序,很蛮横。警察对犯罪嫌疑人说,你跟我们走一趟!嫌疑人问,凭什么要跟你走?警察说,你跟我走一趟就知道了!嫌疑人说,怎么走一趟就知道了?警察说,你干了什么不知道?那好,你到那儿就知道了!这是个别警察惯用的手段。按照现在的《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则》,警察办案有严格的程序规则。首先要求办案得有两名执法人员,要明确告知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要说明办案的理由,带走的理由,涉嫌什么犯罪行为,并按规定将相关事项告知嫌疑人的成年家属。犯罪嫌疑人被讯问、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当告知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也是法治的要求。

第六,法治状态下的法律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纵观世界法治相对完善的国家,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一致性都不言而喻,法律都具有其崇高的权威性。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主要依靠政府推动或者政府主导,这是一条基本经验。当前法治建设比较稳妥的做法仍应依靠政府的力量,相信党能带领我们有序推进法治。西方的法治大多不是政府推动型,考察发现,西方法治社会的形成主要是靠社会力量自发促成,是自生自发的,主要靠社会自治逐步成长。中国的社会发展,秦汉以来都是政府主导型、中央主导型带动。纵观中国历史,社会改革改良(非革命活动)如果缺少政府有力推动,国家就可能出现不稳定,出现停滞、倒退甚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靠政府推动的,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有一本书《中国1978-2008》,介绍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成就,社会巨变天翻地覆。我们有幸经历这个时代,见证这个过程。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主要靠政府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也必然如此。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笔者赞同要促成四个条件、要坚持三个原则、坚持两条标准,走好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首先,要促成四个基本条件,一是促成广泛社会自治。社会自治就是让公民让社会组织主动地自觉地依法依规治理我们自己的社会。由社会主体自主推动社会进步,这个过程要有法治的维护。这个过程促使自然的人转变成社会的人,要求每个人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具有自主的意志。社会的发展不但要靠每个独立、平等、自由的人来推动,而且要靠享有权利的社会组织来推动,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推动社会的有序发展与良性运作,社会组织在法律范围内的活动受到保护,不被非法干预。二是促成市场经济的法治化,这是经济条件,市场经济不能是官僚经济、更不能是利益集团的垄断经济。三是有宪政和民主政治,特别是民主政治,政治上得有民主,民主是法治的前提。这是政治条件。四是有理性的文化。理性文化首先要求文化要宽容,同时要体现科学精神,反对愚昧和盲从。

其次,要坚持三项原则,分别是“良法之治”的原则,普遍守法的原则和依法办事的原则。前面已述及不再展开。

还要把握两条标准,一是法律至上,法律具有崇高的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法律必须是良法,是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良法,而不是权威自封的良法。

最后是坚持一条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搞法治建设,要坚持具有“三个代表”属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三、培养公民的法治素养

我们进一步探讨公民应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树立法治理念,并进而通过培养训练达到较高的法治素养。我们身为公民,职业岗位不同,实际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有所差异;对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其道德素质、法治素养也应当有差异化要求。

对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公民,其法律素质的要求,不仅应当具备普通公民的法律素质,必然还要具有高一层次的、与其公职岗位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如果是警察,就应当熟悉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知识;熟悉并熟练运用警察法、公安机关关于警察录用、基本素质考试考核、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等规章制度的规定,在执行公务中严格依法办事,不滥用权力,不失职渎职。

作为领导干部,除应当具备普通公民和一般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还必须具备与其领导职务相称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尤其应当具备宪法意识、掌握宪法知识,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具有依法决策和依法治理的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和护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作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基本的法律素养。第一,要对社会主义法治有比较全面的科学的认识,有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观;第二,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强化依法办事意识;第三,要树立程序法治观念,遵守法治程序,按程序办事。比如依序排队、买票、乘坐公交车,就是最简单的按程序办事;第四,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作为一般公民可能没有多少程序法律知识,但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法,想到要依法办事,这就具备了基本的法律素养。遇到事情首先想到法律想到规则,知道依法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知道哪些是允许做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应当做,哪些禁止做;这样,我们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法治习惯,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局面。

参考文献:

[1]杜英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

[2]韩致宁.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及其对构建我国国家治理理念的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

[3]王会,欧阳静.农村青年”闪婚闪离”现象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2(03).

[4]郭鹏.孔子”德主刑辅”法律思想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16).

[5]杨春福.论法治秩序[J].法学评论,2011(6).

[6]雷辉.“陌生人社会”需以法治滋养道德[N].南方日报(广州), 2014-12-11.

[7]宁德安.社会整合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13.

[8]李婷.论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卢梭到马克思[D].南京师范大学,2014.

[9]郭学德.试论中国的”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

[10]张冲.公民法治素养的现状及培养路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四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通过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现将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 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 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 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 灵气的学生。即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 在教学内容 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三、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 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 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换角色,退到幕后; 让 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 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 上课解决疑难问题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学习,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只要是相对于个人的认识和知识上的突破,就是初级创造力的开始。

第五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学习心得

通过蓝天教育网专題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我对核心素养有全新的认识和体会。现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新时代的课程标准。

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 六大要素,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是要准确而具体地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題。核心素养研制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终培养出有灵气的学生,印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有骨气、有底气、有灵气、有才气、有人气的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塱人才。

其次,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 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只研究教师如何“教”, 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

再次、灵动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认真讲,学生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老师是领队,学生是队员,老师领路带学生,最终讲着讲着学生不见了。而我认为,一节好课是要讲着讲着,老师不见了。灵动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是让教师转換角色,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 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提出了翻转课堂.利用微课件课下学习,把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上课解决疑难问題和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題,把学生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 虽然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是通过学习,我还是觉得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积极实践新的教育教 学方式,争取运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给我们的传统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六年级知识竞赛试题下一篇:六年级作文指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