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子政务创新研究论文

2022-04-1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政府电子政务创新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电子政务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提升社会信息化进程,规范政府工作,提升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效率。从电子政务环境的改善出发,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的创新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从而推动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政府电子政务创新研究论文 篇1:

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的问题研究

摘 要:现在,我国政府利用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服务的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增加了政府的透明度,改革了政府的管理方式,使政府各部门实现公众化、社会化和企业化,建立一个工作高效的政府,构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组织形态。本文分析了政务环境下我国政府管理创新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创新

1.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1.1有利于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电子政务的创立与发展,为政府管理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和技术支持。由于政府治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收集、加工与处理的过程,因此,政府职能的履行无不依赖于适时、准确、全面的信息。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速的、高品质的政府通讯网络,使政府与公众及政府内部上下左右联系迅捷,既能够保持政府信息传递的“高、快、真”状态,又能够降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的损耗,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1.2有利于增強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尤其是在我国的国家权力体系中,行政权力是最广泛、最直接作用于老百姓的一项权力,也是最容易发生腐败、滥权和侵权的权力。行政权的强大及其对公民切身利益产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使得行政机关成为国家机关中最为活跃的权力部门。通过电子政务,公众可以获取政府信息,政府可以向公众公开办事程序,有利于增加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廉政建设。同时,可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为公众提供友好的访问界面以及丰富的服务内容, 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意见,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做到政务公开。

1.3有利于实现行政管理从中心政府到公民的转变

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是典型的“政府为中心”模式,不良行政现象不可避免,公共行政也面临合法化危机。鉴于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均更加关注公共利益和公民诉求,扩大公民参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政府管理从以政府为中心到以公民为中心的转变。通过开展电子政务工作,广泛吸收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立法、行政决定、行政执行等过程,充分尊重公民的自主性、自立性和创造性,承认公民在行政管理中一定程度的主体性,强调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的行政程序和制度。

2.创新政府管理的电子政务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现代行政文化的积极支撑

中国传统行政文化以封闭停滞的小农经济为根基,以封建官僚为载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其基本特征是政治与行政一体化、行政伦理道德化、行政人格化和权威化。这种行政文化的影响力极为深远,并积淀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仍然极大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影响力不可能即刻消除,电子政务在中央和省部级层次获得了较大的共识与推动力,但在许多基层却“遇冷”。比如说,在一些基层政府,动则以“信息不存在”“影响社会稳定”“涉及国家秘密”等理由,拒绝提供,或者干脆拖延,甚至不予答复。可见,在传统文化与逐步成长的现代行政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政府管理创新从根本上缺乏现代行政文化的积极支撑。

2.2重电子、轻政务的问题

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重开发,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重网络建设、轻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会发现,在一些政府网站上,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政府新闻发布占据主要地位。而表格下载,网上申请等为公众带来更多价值的在线服务寥寥无几,这会形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电子无政务”的尴尬局面。

2.3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薄弱的问题

电子政务实施当中要有足够的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网络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实施电子政务,并不是简单的建立网络系统,政府机构多,部门多,不可能一下就能建设成功,而是一个长期实践和摸索的过程。不仅仅要在初期建设中认真,在建成以后对信息网络的维护以及管理,软件的升级等方面都要进行资金的支持来保证系统的正常和高效率运行。可以这样说,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政府的创新就和电子政务紧密联系到了一起,现代的行政要求成本要降低,过程要规范,要公正,效率要高。所以,为了确保政府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各级部门要把这个经费列出来,从而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3.发展电子政务以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分析

3.1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的工作当中,最重视的是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却忽略了管理层以及业务人员的培训。在国家政府的管理中推行电子政务,我国公务员的思想认识、知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和应用技能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很高,那么电子政务的建设就比较容易实现,所以说,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更新国家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加强培训公务员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我国政府各级部门要大力来培养复合型的公务员,从而解决在电子政务建设当中人才匮乏的问题,实现有效的技术管理和人才管理。

3.2“政务”与“电子”并重

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服务的。技术标准同意能够解决互联和互通的技术问题,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互联和互通,这就需要贯彻电子政务管理的方针。提高电子政务的水平的关键问题不是技术,而是对政府和公共管理行为的研究以及逐步加深,要紧紧围绕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和公众满意度,在保证政府的决策和增强综合国力方面下功夫。我们不仅要重视电子政务技术的标准,还要重视对政务工作的量化研究以及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部分政府管理工作项目和工作缓解标准化,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透明化以及非人格化。

3.3解决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管理薄弱的问题

电子政务实施当中出现的系统运行管理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不足,不能适应信息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来实践和摸索建成对信息网络的维护和管理,要求实行降低成本的计划,规范和公正的确保政府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彻底解决运行管理薄弱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怀青.电子政务视角下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5.

[2]陈牛.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4,07:5.

[3]张彰.电子政务条件下的政府管理创新[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03:28-30.

作者:殷洁妤

政府电子政务创新研究论文 篇2:

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电子政务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提升社会信息化进程,规范政府工作,提升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效率。从电子政务环境的改善出发,分析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对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的创新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从而推动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管理;信息化

中国分类号: D63 文献标志码:A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

(一)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的影响

1.提供技术支持

电子政务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大平台,支持政府职能转变。更高的效率是社会管理的主要需求,人们更加追求迅捷的信息反馈,也需要取得即时的回应。较快的信息传输速度是电子政府依靠网络平台取得的巨大优势,是实现高效率要求的最佳工具。

电子政务的技术援助不仅为政府职能转变增加丰富的信息资源,也改变着政府管理信息资源的模式。从数量方面看,电子政务将所有需要以及能够搜集到的信息以最大限度整合起来,在有效的共享机制上,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海量可靠的信息支持。

2.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电子政务营造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利环境,成为政府发挥强有力职能的外部条件,如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快速回应公众需求、社会监督力度和对公众关系的改善等。

3.促进政府职能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政府服务中,公众的自主选择性差,主要以政府单方向供给型服务为主,即政府能提供什么,公众就接受什么,要对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出更高要求几乎不可能。电子政务实施后,政府职能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

1.扁平化的纵向结构

现代政府组织形态是一个三层级的金字塔结构,高层侧重于决策,承上启下的中层侧重于管理,基层侧重于执行。由于落后的信息通信技术,位于中间的管理层逐渐臃肿,在政府结构中形成最庞大的一块,不仅阻碍了传递信息的速度,还会导致信息的严重失真。电子政务的普及将改变多层级的结构形式,减少中间环节,从而促进政府向扁平型结构的转变。

2.整合化的横向结构

传统组织机构按职能部门划分,会出现部门间的沟通不畅,造成许多问题。电子政务普及后,部门之间将有效共享各自的资源,实现直接、实时的沟通。电子政务不仅精简了机构,还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使政府能够直观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公众在申办各种事项时,将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满意的服务。

3.多样化的互动结构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核心内容是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服务有效化。政府管理信息化依托电子和网络的数字信息,基于信息基础设备的建设和完善去处理政府机关的事务。政府管理信息化是对传统组织结构进行重组和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而不是简单地把传统政府管理的事务在计算机网络上原封不动地放置,可以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电子政务构建的路径及对策

(一)完善电子政务条件及平台

1.加强网络硬件体系建设

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的最基本条件是网络硬件体系和构建,政府要支撑和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才能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与安全。政府部门之间网络连接的实现要通过政府部门统一建设与规划,只有对网络办公的管理方法、方式、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都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电子政务大网络平台的建设目标。要将政府部门办公资源网和各市区县部门内网及全国都连接起来,创造一个统一共享资源的平台,为各级政府机关在信息服务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提升政务软件系统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势,通过政务平台加强产业服务体系、电子商务、社会保障、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等系统的开发,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市、区两级网络平台的联动,建立高效的市区联动城市网络管理体系,增强市区两级平台协同工作能力和政府部门服务能力。

(二)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1.改善电子政务建设的政策体系

政府要开展电子政务的系统规划,建立统一公共信息服务软件及硬件大平台,需要依靠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体制,把这些作为整合路径和建设完整体系的依靠,系统地把当前所有的通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可统一的公共服务、职能分工、网络分流的调度系统。

2.加强电子政务法规体系的建设

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电子政务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屏障,制定规范的法规,促进政府各部门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效率,推进无纸化办公,对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意见的沟通交流具有重要影响,也能够明确落实国家电子政务的相关法规。在落实法律法规的条件下,电子政务的信息公开、信息安全、网络政务、数字认证和有关电子项目管制等要有效实施,形成适用于政府的激励约束管理机制。

(三)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就要把社会需求作为导向。只有调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愿,才能真正做到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只有建设公众与政府沟通的多种渠道,让政府真实了解公众最迫切的需求,才能全面细致地规划公共服务项目,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只有对公众疑惑的问题和需求要及时有效地回应和处理,才能优化传统的政府形象,获得社会公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技术层面,政府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政府活动中要让公众一同参与,体验优质服务,增强电子政务环境下社会的服务意识。

(四)提高政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政府部门通过考试招收的专业技术人才,要保证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提高其素质。要吸纳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对内部现有人员进行潜力挖掘和培养,使干部队伍增加擅长行政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使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适应电子政务发展下的政府活动,推行电子政务管理也是对在职公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规格的要求。公务员必须摒弃不良工作作风,倡导优良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高对公众服务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路明.电子政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4-15.

[2] 张锐听,乔立娜.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和需求[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81-186.

[3] 顾平安,王洗尘.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创新的影响[J].理论探讨,2003,(6):76-80.

作者:冯会明

政府电子政务创新研究论文 篇3:

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是我国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建设理念,在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对策,构建适合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模式,以期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对策

伴随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使电子政务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当前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产出较低

成功的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应用电子政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公共管理的服务水平,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在实际应用中投入产出比却很低。一些地方官员一味追求形象工程,只要是大量资金投入、大量购买硬件设备便是建设电子政务,但后期网络设备维护、利用和实际应效果却无人问津,缺乏前期规划调研论证,导致投入多,产出少。

(二)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整合

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条块分散,缺乏统一标准。各部门各自规划、分散建设、独立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数据库也各不相同。二是缺少跨越部门进行资源整合的机制。县级政府并没有创建设良好的机制,通过人工手段加强信息资源整合。三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意识不强。一些部门领导将各部门的信息看作是私有资源,不愿意将资源拿出来共享。

(三)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人才极其缺乏,而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中人才匮乏就尤为显现。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偏重于使用与应用,人才需求档次偏低。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进程。

(四)后续应用管理滞后

全国县级政府大多己建立了自己的政府网站,开展了相关电子政务活动,但后续应用管理却突显滞后。主要有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开内容不全,网上办事功能不完善,缺少语言版本支持,故障不能及时处理与解决等问题。

二、促进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

(一)改革电子政务管理体制

1、适时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

所谓政府首席信息官,是全面负责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以及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事宜的专职高官。首席信息官应是建立自上而下的"一把手信息官",最高长官负责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和统一相关标准、规范。地方首席信息官,对最高长官负责,而不是向地方长官负责。目前我国尚未实行这一制度,建议县级政府将现有电子政务中心或信息中心等专门负责电子政务建设管理的部门负责人由县委副书记兼任,或提高电子政务专职部门的规格建制,其负责人与副县长平级,形成首席信息官制度初级模型。

2、建立长效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立项、审批、建设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建议审批权应交由地方人大,后期监督由上级电子政务专职部门负责。确保电子政务项目建的合理,用的有效。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和公民广泛参与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信息建设,建立长效互动机制,定期不定期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情况向公众公示,征求公众意见。

3、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完全可以在市场化运作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将非政府职能核心业务等引入市场化运作,实行外包,把建设、管理、维护均交给市场。在管理上,电子政务监理商、电子政务系统集成商、电子政务应用商对政府负责,电子政务监理商监督电子政务系统集成商、应用商,政府责成专门部门负责管理,这些部门又对县级最高长官负责。当然,政务企业外包具有一定风险,要注意风险管控,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要协调好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在垂直方面的关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提高公务员信息化素养

应全面提高公务员信息化素养,同时应提高公务员管理社会、服务人民的素质,形成全员都是应用电子政务的能手的局面。一方面,加大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力度,重点加强电子政务使用人员、应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使用、应用、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招募公务员时,加入信息素养水平测试。

2、内培外引壮大中高层人才队伍

对内,将富有多年政务经验的政务管理人员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将对信息技术的全面掌握的人才放到政务工作岗位上锻炼,最终培养成为既懂电子又懂政务的复合型人才;外引,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将知名专家、业界精英等高级尖端人才引入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负责全面规划、整体设计、创新服务等。

3、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优化人员结构,建立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设合理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对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服务激情,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充分整合信息资源

1、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是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政府信息内容的异构性与广泛来源决定了其内容管理的集成性。为互联网、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内网、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等各类电子政务网络系统提供数据接口,整合各类有效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技术集成的电子政务平台,整合政府内部、企业、社会信息资源。充分应用知识管理、内容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及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率

2、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规范

要建立信息采集、组织、分类、保存、发布、使用、维护的规范和程序。为各部门实行资源信息共享提供可供执行的标准。同时制定相关管理规范,明确信息资源提供方、信息资源管理方、信息资源使用方、技术平台运维方等各方职责,为各方提供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建立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

3、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成立具备全面协调能力的权威机构负责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并建立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机制。该机构制定并遵循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将各部门可供共享的信息真实、完整、及时地提供给信息资源整合的机构。各部门对所提供的共享信息实行动态管理,进行适时更新。整合机构对各部门的资源共享情况实行绩效考核,统筹管理。

4、建立健全补偿保障机制

一是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组织结构上的利益协调;二是再造行政流程,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业务流程上的利益协调;三是建立多元化调节机制,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多元主体上的利益协调;四是注重成本收益分析,保障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在经济核算上的利益协调。

(四)构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动态建设标准化模型

1、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动态建设标准化模型

该模型是将县级政府所涉及的所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模式、硬件设施投入、软件设施投入、配套人员编制等建立统一的详细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行政人员数量、区域分布等差异,化分优先建设等级,实施动态分层级建设,同时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动态调整。

2、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动态建设标准化模型的构建

以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经验为基点,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把各行业系统充分融合,硬件、软件全面整合,综合各类优秀应用模式的优点,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模型。

3、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动态建设标准化模型的应用

模型的应用动态建设是其核心,各县级政府因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行政人员数量、区域分布等差异,其应用模式必然不能完全一致,模型的应用要充分结合地区不同情况,在总体框架下做差别调整。

参考文献:

[1]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敏锋,郑宏.浅谈县级电子政务建设仁[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5).

[3]王珏.县、市级政府电子政务的三位一体模式[J].电子政务,2007,(12).

[4]邵鹏,巢瑞芹.浅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J].时代经济论坛,2009,(7).

作者简介:龚娜(1989.03-),女,湖南益阳人,湘潭大学2011级研究生,从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作者:龚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城市公共汽车交通论文下一篇:石油企业专业技术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