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2022-04-12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改革开放的30年,国内纺机企业无论从体制变化,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都不断提高,中国纺机工业和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曲线的重合,二者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而纺机设备正是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篇1:

承接政府职能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为快速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按照省科协工作部署积极参加了“河北省科协学会能力提升计划”活动,签订了《河北省科协“综合示范学会”项目合同书》,确立打造“综合示范学会”的总体目标,细化了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提出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好,做对了、做好了才算做了的”的工作准则,积极投身于河北省科协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之中。

一、主要做法

(一)努力打造品牌学术年会

2014 年,学会举办了“转型升级,协同创新”论坛。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确定了论坛主题为“转型升级  协同创新”,围绕主题,会议邀请了中国机械工程学會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办公室主任罗平同志作了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报告;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作了《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报告;陈欣副理事长代河北沿海办副主任张国洪作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报告;燕山大学彭艳教授作了《立足协同创新,助力河北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重型机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报告;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季明、河北冀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盘胜结合自身实际畅谈了转型升级、协同创新感悟和收益。会议多层次、全方位论证了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校在协同创新发展中应发挥的各自作用,开阔了思维,明确了方向,树立了标杆。

(二)创新科技思维模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科技思维模式,首次将创新方法及科技成果推向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组织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展”。为了紧扣“自主创新 高端制造 转型升级 跨越发展”的展会主题,充分展示河北省装备制造行业“自主创新、绿色环保、智能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力及创新成果,我们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对特色产业重点调研、重点企业现场调研、科研成果筛选调研的形式,先后走访了河北省6个地区的相关行业、企业及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清华大学等,筛选了33 家优势企业的58 种(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具有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等特点的产品参展。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有中生新”、 “无中生有”的创新成果,彰显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基地支撑、龙头带动、品牌引领、集群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凸显展会亮点,在2014 “工博会”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成果展上,组织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成果推介会、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研讨会、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现场对接活动,采取现场推介、集中讲座、一对一点评、无缝对接的活动方式,使展会对接现场气氛热烈。创新的工作思路,为我们打造精品学术活动开阔了思维,奠定了基础,为打造成精品学术活动作出了新的尝试,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了新路子,产业转型升级踏上了新的征程。

二、重点工作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是促进河北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为了提升学会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向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可靠决策依据。2014 年我会组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调研,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叠加优势跨越发展研究工作方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叠加优势跨越发展研究调研提纲》。针对政府提出的关于“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第一大支柱产业”和调研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我会提出了《关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中建立主要产业信息协调机制的建议》,建议河北省京津冀协调发展办公室设立主要产业的信息协调工作组;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产业对接,掌握重点产业项目的基本状况及动态信息,了解项目的目标纲领、选址、相关资源配置等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建议有针对性地选择主要产业的优势平台,协调产业对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承接转移的水平和实效。

(二)受政府委托,组织开展《河北省同质同价优先使用本省名优特新产品推荐目录( 第二批)》的推荐工作

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运行,按照省政府部署,受省发改委委托,我会经过重点调研,组织推荐了46 家企业的51 种产品申报了《河北省同质同价优先使用本省名优特新陈品推荐目录(第二批)》。

(三)受政府委托,组织开展“河北省政府质量奖”、“河北省名牌产品”、“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的推荐评价工作

我会认真组织名优产品调查,编制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名优产品培育计划》,提出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名优产品评价目录》和《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申报条件和主要技术指标》,制定《河北省名牌产品(机械类)实物质量水平评价实施细则》。经组织申报、资料审查、现场抽查、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2014 年河北省装备制造行业通过初评的“河北省政府质量奖”4 个;经产品推荐、现场考察,通过初评的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名牌产品91项(现在正在公示中),河北省优质产品55 项,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21 个。

(四)接受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委托,承办“节能减排与企业能源管理”高级研修班

来自5个省市的54 位学员参加研修,研修班聘请了4位在节能减排领域享有盛誉的国家级资深专家,采取专家授课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现场考察与技术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研修了绿色制造与节能减排、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节能减排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能效监控与故障诊断、典型节能技术简介、节能减排监督管理、行业节能减排技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等课程。学员在接受新知识、开拓新视野的同时,通过讨论与交流,参观与学习,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

(五)推荐和评选“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工作

根据人社部《关于评选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的精神,我会组织了河北省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推荐工作。组建了河北省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河北省评选推荐名额分配原则,制定了河北省评选推荐工作程序。经基层推荐、省和国家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初审、公示,评选出河北省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4个(其中先进单位1 个、先进班组3 个),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3 名(其中企业负责人2 名、一线工人2 名、企业管理人员1 名、技术管理人员3 名、一线技术人员5 名),并于2014 年3 月在北京召开了表彰大会。

(六)组织推荐“第八届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工作

接受河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科协委托,我会组织推荐了河北省装备制造行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申报工作,组织了有关行业专家对基层组织申报的11 名人选进行综合评审,经过资料审核、综合评价,推荐了在科研一线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并作出了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5 名科技工作者为第八届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参加全省评选。

(七)组织申报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努力打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战略部署,我会组织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工作。其中,装备制造业总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骨干项目,由我会推荐,并督促、指导企业进行网上申报。

(八)组织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学研用技术需求的调研

根据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的意见》,我会接受省发改委委托,组织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学研用技术需求调研,通过对企业技术需求的调研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化需求的调研,共收集需求项目313 项,其中企业技术需求55 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研技术、科研成果产业化需求258 项。为了加强我省装备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科技项目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使我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需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课题、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对接,省发改委和我会将适时组织相关对接活动,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科学、健康、跨越发展。

(九)为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做好服务

2014 年6 月21 日,我会接到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朱森第专家的电话,要求调研并提供有关河北省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情况(包括基本情况、产业分布情况、优势及劣势分析)、转型升级目标及重点任务、重点企业转型发展情况等资料。我会立刻组织人员落实,第二天立即将《河北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情况素材》传到朱森第的邮箱,为推动京津冀铁通发展提供了基础依据。

(十)组织装备制造业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并积极建言献策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会结合装备制造业发展实际,在行业中发起“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认真剖析行业存在的问题,深度查找差距,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编辑了《积极探索装备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大讨论活动专辑;在河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办的《河北发展》刊物上发表了《打造河北装备制造业“升级版”》,阐述了我省装备制造业“有什么”、“缺什么”,还应该“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什么,“有中生新”、“无中生有”还需要什么,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提升学会自身能力建设,创建一流学会

我会将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规范运行机制,加强学会自身建设,从学会的科学定位出发,从日常的每一件事情做起,创新思维理念,树立“四个意识”(即全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效益意识的学会发展新要求),实现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根本转变。

(二)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精品学术活动

我会在“十二五”、“十三五”交替之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大的框架下,将针对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弱项和瓶颈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调研,摸清情况,找准症结,提出解决方案,并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构建信息沟通、学术交流、技术合作平台,拟组织产学研用对接活动。

(三)提升服务社会和政府的能力,开展科技服务、承接政府委托和转移职能

我会将积极开展科技戰略研究、科技评估、科技奖励、技术鉴定、科技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发展规划咨询论证等科技咨询服务工作,努力创新服务模式,为社会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提升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把学会打造成“会员之家”

提升学会服务能力是 “强内基”、“提能力”的第一落脚点,是促进产学研用服务的首要任务。我会将积极推动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为促进机械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服好务,提升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积极反映科技工作者呼声和诉求,构建“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的和谐家园,把学会打造成“会员之家”。

(五)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展会在推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

创新工作思维,充分发挥工博会、西博会在推动技术转移中的作用。我会将积极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工程中心等面向市场开展研发设计、试验检测、技术(产品)评估鉴定、技术(产品推广及产业化)等集成服务。建立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良性互动机制,鼓励技术转移机构创新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的技术转移集成服务,以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

作者:河北省机械工程学会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篇2:

高勇 掌握国际化主动权

改革开放的30年,国内纺机企业无论从体制变化,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都不断提高,中国纺机工业和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曲线的重合,二者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撑的关系,而纺机设备正是纺织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开放谋得话语权

说起改革开放30年的变革与成就,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立刻提到“7月27日~3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的联合品牌展会‘2008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会(ITMA ASIA+CITME2008)’,就是一个纺织机械行业发展30年的成就缩影,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纺机行业国际化的重大标志。”

此次展会是目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国际纺织机械专业展览会。高勇说到:“30多年来,纺织机械行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并拥有了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C1TME)与ITMA亚洲展览会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业内展会品牌的联合,融合了东西方纺机行业发展的精髓,将中国这个龙头市场置于全球纺机市场的中心,同时中国这个最大的纺机消费市场正逐步向世界纺机生产基地的角色转变,我们也通过品牌联合获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不断开放的成果之一。”

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30年来,纺织机械行业企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外资企业逐步进入,民营经济发展迅猛。高勇介绍到,1999年开始,国内改革开放环境利好,很多外资的独资企业进入国内,独资企业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从这一年开始,纺机行业保持了8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每年增长额都超过20%以上。这一时期,纺机行业国际化程度提高,需求量大幅增长,也是技术进步最快的时期。从1984年纺织机械工业产品实现贸易出口,到2007年,已经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值达到15.2亿美元。2001年后,外商进入明显增加,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目前国际知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几乎都已到我国投资设厂,外资企业数量增长了60.71%,其比重已达我全部企业的17%,外资企业在我出口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2007年已达47%。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纺织机械生产基地。

目前国有企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不过30%,目前国外独资企业所占比例达到17%,产值不断扩大,如瑞士立达,欧瑞康,特吕茨勒,不断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和产量,他们开始进入中国时是瞄准了中国市场,现在则是以中国为基地向亚洲市场扩展。

规模不断扩大

高勇说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业获得快速发展,产量已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出口量已达世界四分之一。拥有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规模和最完整的产业链,快速进步的技术优势也逐步显现。在此期间我国纺织装备制造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装备的同时,行业自我发展也取得史无前例的速度。与30年前相比,各方面都有着惊人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國纺织机械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218.60亿元,发展到了2007年的500多亿元。2006年,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统计的748个生产纺织机械的企业中,从业人数为17万人,产品销售收入510亿元,实现利润27.9亿元。目前,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和产量已具世界生产大国。

纺织机械工业生产企业按统计口径遍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就有923家,而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的1978年,全国生产纺织机械产品的企业只有153家,企业数量增长了6倍。1978年,纺织机械工业的总产值只有8.27亿元,而2007年纺织机械工业的总产值达到574.99亿元,是1978的66倍。1978年,纺织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是1407万元,而2007年纺织机械工业的利润总额是28.5亿元,是1978年的20倍。计划经济时期,纺织机械工业产品出口到境外的途径只有援外任务,没有对外贸易的出口和换汇。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1984年纺织机械工业产品实现贸易出口,到2007年,已经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出口额由2000年的2.78亿美元增长到了2007年的15亿美元。

新型纺机设备武装行业

与此同时,纺织机械工业的产品品种从单一到发展全面。纺织机械工业中的纤维生产机械、纤维加工机械、纱线与织物印染和后整理机械、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有3000多个品种,有上万种规格。可以说品种样样都有,规格基本齐全。主要产品产量由2001年的34万吨增长到了2007年的60万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纺机企业为纺织工业提供了2000多万吨生产能力的各种化学纤维机械设备,提供了8000多万枚各种纤维生产纱锭,100多万台各种织造机械,提供了近300多亿米的印染和后整理机械,还有相应的非织造布机械、针织机械等等。正是有了这些技术装备使我国化学纤维的2007年产量达到2338万吨,占世界总量的57%,棉纱、棉布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

“十五”期间,纺机行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各种技术装备60多万台(套),开发纺织机械新产品500多项。纺织机械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3%。

在制造技术方面,全行业机械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达到5%,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到8.27%。铸造、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一批新工艺、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不少企业采用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种产品、工艺明细表计算机自动汇总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技术管理的工作效率,从产品设计的源头降低产品成本。

未来,自主创新仍然是纺织机械行业的关键和主要任务之一。高勇补充道,发展的根本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则是发展的路径。高勇谈到已经设定的纺机行业“十一五”的发展目标:“提高纺织机械产品的技术水平。到2010年,为国内纺织企业提供的主要技术装备中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的占三分之一以上,并由自主开发的产品占50%以上。继续扩大纺织机械产品出口。由满足内需型向扩大出口型转变,到2010年,争取纺织机械产品的出口额占同期产值的30%以上,提高纺织机械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2010年,纺织机械行业装备的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按照先进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绿色化和全球化标准,2010年,我国的纺织机械制造业能进人世界先进行业的行列。”对此,高勇显得信心十足,他认为“将来的行业特征将由满足内需型向扩大出口型转变,在进口纺机设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大约30亿~40亿美元),在保持全球最大纺机消费市场的同时(年均80亿~100亿美元),到2010年,我国纺机产品销售额如果达到600亿元,出口达到20亿美元,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纺机制造基地。”

在技术创新率上,我们的企业仍然需要努力,要形成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良性循环。

目前,国际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吸收费的合理比例是1:10,我国在1:2.6左右,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也引进技术,但只引进一套,消化吸收直至创新,引进和消化吸收的比例为1:12。

同时,好的纺织机械不仅要有好的产品,好的质量还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名牌,不仅在国内市场还要在国际上上立于不败之地。高勇提出在新时期纺织装备制造业的企业应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低成本、研发期短、生产柔性、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而将来行业规模的扩展将主要由新增企业为主向企业兼并重组为主转变:新增企业数量的增长幅度将放缓,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将加快,这种调整将以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主。

另外,提高纺织机械工业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水平,要进行人才的培养使用并调动特别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实现政、产、学、研、用的相互结合,从过去的“聚而不合”和“合而不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合力。形成有合力的科技力量,变被动为主动。

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管理论文 篇3:

推广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发展热点。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业在节材、节能和环保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中央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尽快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经济流程。毫无疑问,这是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最现实的途径和战略性抉择。

一、清洁生产技术与机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所有国家和企业战略决策的焦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之所以缺乏竞争力,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缓慢,究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它还停留在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中。机械产品及制造中耗能耗材现象严重,产品成本高,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制约了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提高机械产品科技含量,提升机械制造业的档次,引入清洁生产技术,这将是机械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清洁生产基本的思路是对污染的控制和预防。不仅要实现生产全过程中的无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应对环境造成损害,不但含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还包括经济上的可盈利性,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它是通过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革、技术管理、生产过程内部循环利用等环节的科学化与合理化,使机械产品及制造最终产生的污染物最少。对生产而言,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材料,减少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人的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清洁生产技术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供给的服务中。可以说,清洁生产技术真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利用相协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机械产品及制造中采用的清洁技术大致如下:

(一)虚拟样机技术

该技术是将产品研发中多轮次的物理样机试制定型。改为在虚拟样机环境下,利用软件技术去建立机械系统数学模型,在屏幕上对产品进行几何、功能、制造等方面交互建模与仿真分析。利用虚拟样机技术,能在未作任何机械切削之前,就可快速试验多种设计方案,直到获得最优化方案为止。这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样机试验中材料、能源、人力上的消耗。

(二)切削液的过滤、分离、净化、节能技术

在切削过程中,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对切削液进行过滤、分离净化处理,破坏废液中乳化液的稳定性,使油料在特定装置中进行油水分离,并回收利用;也有采用喷雾冷却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切削液的消耗,也能提高刀具使用寿命,既降低了成本,也保护了环境。

(三)清洁能源

电能、液化石油气、天然气、风能、水能都是清洁能源。机械设备的动力源和机械产品本身的动力源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尽可能地做到对环境的零污染。

(四)快速成型技术

该技术是应用材料堆积成型原理,采用分层实体制造和熔化沉积制造等,可快速制造出各种形状复杂的机械零件,突破了传统机械加工过程中去除材料的机加工方法。因而可大大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五)粉末冶金技术

该技术用于机械零件的加工,属于少切削或无切削加工技术,由于粉末冶金技术没有或很少有金属切削固体废弃物,也不产生传统机械加工工艺中大量废油和废切削液。因此,这项技术在节材、节能、高效益、高精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在清洁技术中应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广。

(六)其他机械工业清洁生产技术

如真空加热油冷淬火、常压和高压气冷淬火技术、真空清洗干燥技术、机电一体化晶体管感应加热淬火成套技术、无毒无害焊接技术和无毒无害化电镀防护层技术等等。

二、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清洁生产现状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在生产过程中很多都是耗能大、介质多、负荷重、工艺陈旧、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工业三废问题,严重制约了清洁生产的实现和实施。特别是一些乡镇企业为了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上述问题更为突出。

机械行业不仅是耗能耗材的大户,而且也是排污的主要行业之一。特别是金属热加工行业,包括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电镀和喷漆等,是量大面广的行业,它所产生的废物种类多,数量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污染不可忽视。治理“三废”问题,就是机械制造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重点。

所谓三废是指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我们知道,大部分机械产品的生产加工,从毛坯到最终的整机装配,要经过铸、锻、焊、铆、车、钳、热处理等工艺过程,在这些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尤其在铸造加工过程中,则会散发大量粉尘与有毒有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些物质都将直接污染厂区环境、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的机械产品及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科技含量较低,工艺技术落后,铸锻工艺所产生的粉尘与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更为严重。另外,我国油品质量较低,在机加工过程中,加重了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机械产品加工中的废液大部分来自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切削液。这些使用过的废乳化液,含有大量的油和化学添加剂,它被直接排放、散失或被燃烧都将严重污染环境。此外在众多设备中的燃烧系统、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也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油。这些废液和废油对厂区环境和人体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三废中的固体废弃物是在机加工过程中的切屑、废渣、废品及金属和非金属边角料等。若不加以及时妥善处理不仅侵占了有限的空间,倘若露天堆放,遭日晒风化雨淋,其污水有毒有害气体也会污染环境。因此,固体废弃物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总之,“三废”问题正是制约机械行业进一步上台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推进机械产品及制造行业清洁生产的对策建议

清洁生产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生产全过程污染的最优控制,形成低投

入、低消耗、低排放和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因此,在发展清洁生产技术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环境污染的控制、资源再生、创造清洁工艺、开发节能降耗技术,科学管理协调发展。可以说,清洁生产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与切入点。

(一)更新传统观念,树立清洁生产意识

应当将清洁生产的观念、内涵和相关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机械产品及制造行业的科技人员、职工、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家的参与程度,认清清洁生产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和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的重大责任,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因素纳入企业发展之中。

(二)科技创新,规范管理

清洁生产需要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规范管理和严格的制度来保证。要在机械制造行业顺利实施清洁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提高全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强化清洁生产,制造清洁产品。在机械制造行业积极引进节能、降耗新技术和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科研成果。

(三)技术开发推广与引进吸收相结合

机械制造业作为工业部门的主要代表,它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要尽可能创造工艺条件,应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工艺技术,消除或减少在铸造、锻造、铆焊、切削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并对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应用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例如,改铆接为焊接,改锻压为液压,改切削、冲压工艺为粉末冶金技术或快速成型工艺技术,切削液的净化再利用等,也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机械设备。

(四)合理选材、减少污染

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在保证使用性能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应优先选择那些低能耗,少污染,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以利于产品的报废回收和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例如,一方面尽量少用短缺或稀有原材料;另一方面在机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杜绝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应尽可能寻找其替代材料。政府要制定充分利用废物资源的经济政策,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上对绿色消费、废物回收等采取经济激励措施。

(五)完善政策,强制淘汰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走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模式,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经验教训就是前车之鉴,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再重新治理维持其生态平衡就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及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保机械工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从法律制度上确保机械制造行业对区域环境的无污染或少污染。同时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政政策,对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一些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素质差、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差、科研能力薄弱、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加大整改力度,强制淘汰。不要为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姑息迁就,任其作为。

(六)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噪音、振动、高温、高压等是机械产品及制造行业的突出问题。在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必要的隔振、减振、吸声、消音措施和装置或是从设备到工艺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冲击、振动、噪音的产生;同时在机械产品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和避免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因素,为机械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创在一个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顾玲等.工程机械的绿色设计,工程机械.

[2]叶伟昌等.切削液的供给净化与回收,机械科学与技术.

[3]何发.可持续发展与机械工业科技进步,研究与讨论.

[4]管荣根等.机械产品及制造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晓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蔬菜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下一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