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国培实施建议

2022-08-11

第一篇:语文国培实施建议

国培项目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新观念 新特点 新要求 新举措——兼谈对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

部项目实施的思考与建议

为深入推进实施“国培计划”,充分发挥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作用,推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开展,2011年5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1〕2号,以下简称《“国培计划”(2011)实施工作通知》)印发。中西部各省及项目承担院校和机构首先应该认真学习《“国培计划”(2011)实施工作通知》,全面掌握实施总体要求的新观念和新特点,全面分析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以下简称“中西部项目”)各个类别的重点目标、培训时间、对象层次和方式方法,深刻理解中西部项目实施的新要求和新举措。

一、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总体要求的新观念和新特点

《“国培计划”(2011)实施工作通知》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背景下,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号,以下简称《意见》)的指导下,在认真总结2010年“国培计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国培计划”(2011)实施总体要求是《意见》要求和“国培”经验的具体体现。

(一)新观念——能力为重,专业为本

实施“国培计划”是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抓手和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大教师培训支持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这是实施“国培计划”的指导思想。

2011年“国培计划”分为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项目两项内容。示范性项目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小学骨干班主任教师研修项目、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培训团队研修项目。中西部项目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中小学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示范性项目通过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培训能力。中西部项目通过对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重点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和“专业”是关键词。紧密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有效实施“国培计划”,必须树立“能力为重,专业为本”的观念。这就需要中西部项目在培训目标和内容上“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落实《意见》的指导性要求:

第一,提高教师师德素养。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能力水平。大力加强师德教育。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第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在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的前提下,重点帮助骨干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在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全员培训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新特点——完善改进,优化创新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2010年“国培计划”实施的四条主要经验是:第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基础;第二,公开遴选,竞争择优是做好“国培计划”的关键;第三,创新模式,改进方法是做好“国培计划”的核心;第四,加强管理,强化考评是实施“国培计划”的保障。《“国培计划”(2011)实施工作通知》在继承2010年“国培”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对实施方案研制、招投标机制、培训模式方法、培训资源、学员管理、资金配置和项目监管提出完善改进、优化创新的明确要求,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强调“充分调研”培训需求,“科学研制”实施方案。科学研制实施方案的前提是对培训需求的全面把握:一是以充分调研为基础,二是按照“国培计划”总体要求,三是根据本地教师培训需求,克服了仅仅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将“按需施训”之“需”理解为个体需要的片面性,有利于从改革发展需要、组织需要和群体需要的结合上准确定位培训目标。

2.将绩效考评与招投标挂钩,明确承办院校构成比例。要求“对于2010年‘国培计划’绩效考评不合格、学员反映培训效果不好的院校和机构,应调整培训任务或取消培训资格”,为完善招投标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强化了绩效考评的激励机制。“中西部项目集中培训省外院校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少于四分之一”的要求,较好地制约了“国培”变“省培”和照顾省内高校的不良现象。

3.强调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校本研修。通过完善培训模式,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倡导小班教学,以及探索教师选学,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校本研修作为培训模式纳入“国培计划”,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专家对教师教学实践改进的指导,从而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培训资源突出“实践”,强调“实用”。通过将教研员纳入培训团队和遴选优质中小学校设立“国培计划”参训教师实践基地,突出培训的实践针对性和指导性,强化教师培训的实践环节。要求“有效开发适用的新资源,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加工利用”,强调了培训资源的“实用”,即地域的适应性和使用的实效性。

5.学员管理注重“服务”,加强“使用”。“提供良好的学习和食宿条件,优先安排在校内住宿和学习”,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员安全;“安排在校内”更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拓展学员的学习空间。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好培训后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有利于“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宗旨的切实落实。

6.明确项目资金配置要求,落实配套经费。对中西部项目的资金配置要求为:“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经费所占比例为50%左右,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资金占30%左右,远程培训项目资金占20%左右”,框定了各省三个类别的培训规模。吸取2010年项目实施因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没有支持经费而影响工作推进的教训,明确要求各省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7.优化手段,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要求有效利用“国培计划”网站的项目管理系统,实行对项目信息填报、专家库使用、资源库使用、学员管理、项目评估等的集中统一的管理,讲求实效,监管有力。

二、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新要求和新举措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示要“务求实效,进一步做好2011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他要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二要坚持改革创新,三要确保取得实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在“国培计划”总结交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2011年“国培计划”的实施工作提出了指导性要求。根据《“国培计划”(2011)实施工作通知》及其附件,结合宋永刚的讲话,在与2010年“国培计划”有关文件的比较中,笔者以为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实施具有以下新要求和新举措,下面分别从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三个类别来谈:

(一)置换脱产研修

1.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宋永刚副司长总结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独特作用有三点:“首先,为农村骨干教师创造了离岗进行长期研修的机会,使农村老师能够走出大山,走出偏远地区,出去开眼界。其次,为师范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对于新师资培养,意义深远。第三,促进了教师教育改革。推进高师院校改革,推动实习一个学期落实,促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经费占中西部项目经费总额的50%左右。

2.更加务实,有利于项目组织。第一,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组织方式,即“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城镇教师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支教”的置换办法,也就是师范生顶城镇教师的岗,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第二,明确规定了符合实际的脱产研修时间,“3个月左右”与学期教学时间对应,对于有效落实顶岗实习和缓解工学矛盾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三,对象遴选条件明确实在。“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既与培训目标契合,也符合骨干教师梯队建设的需要。

3.具有“刚性”,富有引领指导性。第一,对培训方式提出了“规定动作”:采取小班教学,注重采用专家引领、课题研究、跟岗实践、参与体验、返岗实践等培训方式。其中,“跟岗实践”针对“影子教师”,“返岗实践”针对校本研修,使突出实践有了具体的落脚点。第二,倡导“双导师制”使得项目院校需要切实落实专业跟踪指导和实践跟进指导,更给多种培训方式提供了支撑。第三,重视培训课程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要求“为教师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向项目院校提出了挑战:课程要具有选择性和拓展性。第四,切实实施好“影子教师”。“‘影子教师’培训时间原则上不少于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要求的实现,项目院校必须具有优质的实践基地及“带教导师”,必须进行精心设计和精细管理。

(二)短期集中培训

1.培训目标定位明确。“紧密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使项目目标定位明确,给着力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发展专业能力指明了方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集中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紧密围绕”就需要适合老师多元化需求。诚如宋永刚所说:“项目要量身定做、按需施训,并且要分类、分岗培训”;“要提高有效性,既有对老师的统一要求,也要为老师创造自主选学的机会,使培训内容对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有帮助。”

2.强调派训方与派训方的结合。要求“任务承担院校与中小学密切配合”,有利于将“采取集中培训与远程跟踪指导相结合方式,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要求落地。项目院校要研究基础教育,发现问题,分析案例;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项目院校的调查研究活动,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此,宋永刚要求:“一定要解决老师最急迫的问题”;“一定要找准问题:这个层级、类型的教师最关心问题是什么,我们提供的方案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3.培训方式指向具体。要求“采用专家讲座、合作探究、观摩考察、参与体验、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主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和经验提升相结合。

(三)远程培训

1.培训目标“上了一层”。在坚持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培养教师远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的要求。 2.培训模式顺应需求。第一,强调了“在职实践”,使校本研修模式有了落脚点。第二,要求“要根据农村教师需要,整合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强调了内容的针对性和资源的适用性。对于培训资源开发利用,宋永刚指出,“要处理好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的关系。要把这两者结合得好,做混合式培训。集中培训所产生的资源,要在远程培训上发挥作用。”第三,要求“网络培训平台要建立学员在线学习数据统计与监控系统,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的了以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培训的实效性。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认为,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应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目标,培训内容基于学科、师德为先、问题中心、案例载体,培训方式需求导向、混合学习、任务驱动、突出实践,着力问题解决、改善实践、提升能力、“赢在课堂”,优化课程设置和培训资源,强化考核评价和管理服务,促进项目高质量、高水平地实施。

第二篇: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小班化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语文教研组

为进一步规范提升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小班化实施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依据《独店学区小班化实施的方案》精神,结合课改以来我校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特制定瓦玉新源小学语文实施小班化教学建议。

一、课前教学实施建议

上课是教学实施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做好上课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相关教具等。预备铃响后,到达教室候课,指导检查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做到以下要求:

1、备课实施建议

(1)备出单元学习重点,注意知识能力间的前后衔接,学法从习得与运用之间的关系(如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相同类型课文间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等)

(2)备出教材本身的亮点、言语的转换点,突出语文本体;深入浅出,不烦琐。做到胸有成竹。

(3)备好学情。学生的学习起点、需要哪些方法预设等。

(4)备好教学流程。充分预设,做好内在知识迁移的联系,采用板块研读,环节简明。重点考虑学法的运用。

2、课堂教学管理建议

(1)预习习惯:按照教学进度,(二年级开始)提前一天或数天预习新课,遇有疑难问题,应先思考,作出标记,然后带着问题上课,提高听课效果。

(2)小组合作习惯培养:按照合作要求,给学生科学的分组;细化制度管理,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体现指导的生长点。

教学计划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工作,完成计划的制订工作后,在开始安排具体教学单元之前,应备好第一周每节常规训练课。这为今后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做准备。

二、上课教学实施建议: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年段学习目标突出,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在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

案例:整体目标的具体化

默读:

第一阶段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第二阶段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第三阶段

有一定的速度,学习浏览,能快速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理解:

第一阶段

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感受语言美。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阶段

能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词语,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第三阶段

能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含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推想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揣摩叙述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能抓住说明性课文的要点,理解基本说明方法。

兴趣习惯:

第一阶段

喜欢阅读,乐于交流,能爱护图书。

第二阶段

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能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第三阶段

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尝试探索性阅读。

教学内容:

2.根据语文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合理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

3.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调控有序,反馈评价语言多样、有效,富有启发性、激励性。(附高段语文小组合作教师操作案例)

①从学生的提问中获取了小组合作的任务:解决,他短暂的一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找出两段的相同点。

②提示:先给自己两分钟的时间自习,然后在到小组里交流。

③小组学习,教师巡视,主要提示:你们组选择哪一节重点学习。要自己先自学再讨论。

④小组交流后,选择其中一个号码的同学走组。走组的要求是将自己组的观点带到的别的小组进行交流、争论。

⑤抽其中一个小组上台发表观点:小组齐读学习的句子——小组长发表主要观点——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说明看法

⑥教师小结。

4.教学思路清晰。不同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预设问题。环节简化,板块清晰。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5.突出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每位学生读书时间总量不少于10分钟,读书方式多样。综合运用阅读、理解、感悟、质疑、运用等策略。根据学情合理安排学生自主研读探究或合作交流。 6.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学习方法的习得。重视写字教学和课堂练笔,加强写字姿势的指导。能根据年段特点合理安排课堂练习时间。

7.关注全员参与。重视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指导,调动学生全面、全程、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8.注重教学生成。充分发挥师生双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节奏和教学设计。

教学技能:

9.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准确,速度恰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板书合理,书写规范。能根据教学实际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

教学效果:

10.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能力、方法与语言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相应发展。

三、作业布置建议

(1)课内外作业设计要遵循“精、活”的原则。既加强“双基”又注意“能力”,训练方式上以给学生创设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的思维训练机会为先决条件。

(2)作业布置要适当,坚决反对“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家庭作业量为:一年级不留书面课外作业,

二、三年级每天不超过30分钟。)

(3)建立作业抄录本,每周检查一次,及时协调各科教师作业布置量;在作业检查时要特别注意“书写”和“格式”的严格要求,作业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做到内容正确,用笔符合要求(

一、二年级

用铅笔,三年级学习用圆珠笔或钢笔,四年级及以上用圆珠笔或钢笔),作业笔色统一。

(4)作业批改要认真、及时,提倡面批作业。提倡作业讲评和作业批语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5)建立作业批改记录本,记载作业批改情况(正确率、带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分析综合、掌握典型、及时反馈。 (6)充分利用好每周习惯养成检查课,要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自我检查,改错订正的好习惯。建立优秀作业奖励制度,激励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7)、学校定期对作业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作好优秀作业展,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拍照,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档案。 (8) 对每位教师的作业批改情况,由教导处列入教师常规考核。

参与人员:杨彩霞 柳宇波 冯乐天 彭会元 何德奎

于睿

第三篇:语文 国培学习感言 国培总结

历史国培心得

这次网络语文国培学习培训快要结束了,通过这次网络学习,我在其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正地感受到了各位专家的教学理念、教师们的刻苦学习精神,这是一次难得的好机会。专家们从案例与理念、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和分析,为解决当前教师实施新课程遇到的困惑提供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解答,感觉到课题研究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同时,通过国培学习使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下面,我把学习感言概括一下:

一、要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其次要运用好教育机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能随机应变,这样才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再次,教师应该幽默风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通过网络培训让我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于今天的教学了,多媒体手段教学也是一个动态变数的过程,会有很多意料不及的事情发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备学生之所想,全面深入地探究思考,尽力将课堂教学过程运筹在帷幄之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因多媒体手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与修改,或顺此展开或巧妙改变,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凸显,又不至于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从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把握知识的节奏感。

三、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本次学习中感受最深的便是如何建立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关系。在看待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的教学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二者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教师的教,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成为一种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这种以教为本位的教学关系把学生定位在依赖性层面上,低估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压制他们的独立要求,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这是传统教学之所以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因所在。

总之,通过网络培训,我意识到我们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除了以往的各种教研手段以外,还要积极参加这样的网络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教师应通过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掌握最新学术动态,通过终生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语文国培总结

今年,我参加了语文国培学习。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参与式专题与讨论、专题研讨与交流等。培训过程中充分重视了学员的参与和体验,无论是学员与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还是学员对课堂教学实录的观摩与评析,都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主动参与到培训中的积极性,让学员在亲身体验、深入思考中得到提升。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

一、感受了大师的风采

在培训中,专家们的授课涌现出太多精彩,让我感受到了大师们高尚的师德修养,以及他们的敬业精神,深邃的思考、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给我这个一线的教师留下了终生挥之不去的印象,它必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南,事业的航标,深深地影响着我、激励着我。

二、领教了独到的观点

这次培训,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们了解到教育发展的最新信息、动态和趋势;深刻领会了学科教育的理念、有效教学的方法。这些讲座内容对我们太有借鉴意义了,我一定静下心来细细琢磨,好好总结,对专家的讲座全面系统的梳理,理清思路,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自己所学传给其他教师。

三、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大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以及成就一番事业后的幸福感,身为教师,特别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教师,教学管理者,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按规律做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学大家风范,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我相信有耕耘就有收获,我信奉“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专家引领下,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总之,这次培训我硕果累累,我在培训中真正理解和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诚挚的感谢培训期间各位专家为我们讲课,将最宝贵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他们是那样的认真负责而又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是我学习榜样和工作努力的方向。诚挚的感谢班主任及辅导老师,你们一直在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诚挚的感谢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会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的辛勤劳动和默默的奉献!

第四篇:国培小学语文作业

国培小学语文作业 作业一:

1、设计一个三年级以“问路”为话题的口语交际片断。

2010-07-20 18:56 《问路指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听说课,也是这一册中最后一次听说训练。

(一)、课前猜谜语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1、有个老公公,整天热烘烘,晚上落在西,早上出在东。 2、白天出现,晚上不见;又红又圆,照亮地面。 3、一个球,圆溜溜,雨天不见晴天有。

师导语:"谜底是太阳";"也是太阳";"还是太阳"。你们看,同是太阳这个事物,我们抓住它的不同特征,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描述它,可见我们祖国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啊!你们愿意学吗? 我觉得在课伊始用三个谜语引出,有利于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由此而生出好奇心,求知欲就会转化为学习新知的强大的内驱力,也为下面抓住特征说清路线做好了铺垫。

(二)、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要点。

根据学生刚才猜谜语时听、说的表现肯定优点(如:听得认真,边听边思,能大胆说,说得响亮),指出缺点(如:未等老师把话说完,就急着打断老师的话,这是不礼貌的),从而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听人说话和对人讲话。

引导学生答出 “听”:

1、集中注意力;

2、边听边记;

3、边听边想。 “说”:

1、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自然;

2、比较有条理。

(三)、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氛围。

1.讲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画面——揭题

运用故事激发兴趣,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揭题方法。但多媒体计算机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学生提供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听说训练创设了优美的情境。于是,上课一开始,我就边讲故事《糟糕的大头儿子》,边又为它添上新奇的一笔——动画展现生动画面。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马上画面上就出现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再如当讲到“当大头儿子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糟了!爸爸给的路线图不见了。”画面上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再出示一个大头儿子摸摸后脑勺的头像,最后音乐提醒,出现字幕:“糟了,路线图不见了。”这样画面清晰,条理清楚,形象生动,其中也蕴含了大头儿子接着为什么问路的原因。同理接下来“大头儿子没礼貌地问路,小白鸽不负责任地指路,以致最后大头儿子仍在十字路口,伤心地流下眼泪”也都出示了一连串的动画,不但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饶有兴趣地走进课堂。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大头儿子在小白鸽的指路下,为什么找不到长城呢?它们到底该怎样问路和指路呢?教师在学生悬念迭起,思维被疑问所激活的时候顺势揭题,导入听说训练。

2.勇闯三关,扎实训练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如果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明确标准的话,如果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帮助,所有的学生均能掌握学校所教的大量东西”。于是我就带领学生去闯听说训练三大关。 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本节听说课的重点,特别是后两道题问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节课的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接着训练听说技能。技能是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后通过不断的变式训练而形成的。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表演,议议评评后,已初步具有操作问路和指路的能力时,我就带他们闯进第三关。 以上三关,从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运用——两次迁移,多次运用;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同时勇闯三关,争夺金杯,形式新颖,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为攻克内容关,学生迅速地积极凭借教材,阅读思考,解决问题。接着分角色表演,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掌握方法。为顺利闯过练习关,学生必须动脑、动手、动口来攻克难关。教师则重在指导、点拨、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再次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线(包括方向、路名、标记等)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指路的难点。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优教、优学。

3.首尾呼应,小结回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仅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当学生闯三关后,我又重新带领他们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题中留下的问题放在课内将结束之际解决,让学生判断刚才大头儿子糟糕在哪?他该怎样问路呢?小白鸽又该怎样正确指路呢?让学生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认识,也从学生的信息交流中反馈教学的效果。这样首尾呼应、完整鲜明。最后课在大头儿子经过小白鸽的指点,终于找到长城,师生共同欣赏长城美景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课也得到了美的升华。教师随机板书:问路:问标记(地点)有礼貌指路:说清楚说明白(方向、路名、路线、路程、标记)。

我觉得运用学生喜欢的表演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欲望,在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在演和评的过程中不吝啬表扬,注意及时的肯定学生的优点,不否定表达能力慢些的同学,意在激发学生说话的热情和兴趣。

(四)、运用新知拓展训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指导学生说说从学校到家里怎么走。(这一过程可在课下完成)

1、创设情境:你们都这么聪明,这么好学,放学后,老师想到你们家里去请教你们的父母,向他们去取取经,你们乐意告诉老师你们家的地址吗?(指名说家庭地址)你能说清楚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线吗?

2、学生说路线时,可以抓住方向说,可以抓住路名说,可以根据标记说,也可以说说路程,当然有能力的同学也可综合运用。同时,指导学生有礼貌地说,比如:"欢迎老师光临"。"我非常乐意为您指路",老师也要作出相应对答:"谢谢你为我指路!""辛苦你了"等。

3、增大训练面:找自己喜欢的同学说说学校到家的路线。(可以先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地址共同讨论一下。)

本课练习,话题内容是谈如何问路和指路,交际形式是“讨论会”。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让学生做主人,实实在在充当问路指路的“主持人”和“参与者”,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现实的问题上,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身份,自主地参与交际实践活动。避免了呆板的名为“问题讨论”,实质上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满堂问答的教学形式。

2、二年级《称赞》有10个要认的生字,试分析这些字音形义的难点,你打算分别用哪些方法帮助学生识记这些生字?

刺 猬 板 凳 糙 但 傍 椅 瞧 留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2)思考:文中写谁称赞谁?

2、反馈,交流。完成:(

)称赞(

)

借助拼音,读一读“刺猬”和“獾”。“猬”和“獾”都是兽类,所以是反犬旁。

你有好办法记住“刺”、“猬”两个字吗?

刺:左边“束”字去一横,右边立刀旁。

猬:反犬旁+胃=猬;反犬旁+田+月=猬;“月”亮姐姐的上面有一块“田”,旁边有一只带刺的野“兽”,它就是小刺“猬”。

三、认读字词

1、称赞这个故事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刺”、“猬”和“獾”三个字宝宝,你瞧,还有这么多的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去认识呢!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自由读,请小朋友大声地去喊喊他们的名字。

(2)小老师领读;齐读。

2、字宝宝摇身一变,变成了词娃娃。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刺猬

板凳

粗糙

但是

傍晚

椅子

瞧(见)

留下

(1)同桌互读(假如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称赞一下他。)

(2)“开火车”认读。

3、这些词娃娃躲到句子姐姐的身上去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带词语的句子)

(1)自由读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分组读比赛读。

3、下面是三年级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一个语段。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断,体现从语言文字的言读入手,把握文本的价值观念。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们舒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贪婪”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谁查过字典?

这个词本来是一个贬义词,用在这儿是要贬低杨梅吗? 词典中的“甘露”什么意思?在课文里“甘露”指的是什么?

师:对!可见,有些词语的理解不能光靠查字典,还要放在课文里读读,理解才准确。 投示:

杨梅树四季常绿的枝叶在雨雾中生长着。

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问:杨梅树真的会像人一样“伸展”和“欢笑”吗?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杨梅树的可爱)

在这句中,作者把杨梅树当作人来写,是为了具体形象地突出杨梅树在雨雾中旺盛生长的样子,因为他非常喜欢杨梅,所以这样写。因此,我们在读这段时应该用赞美、欢快的语气来读。 有语气地朗读这段。指名读课文,评价

作业二:

1、《落花生》中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学生提出: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它们既好看又好吃,做人就应该像桃子、石榴、苹果。你怎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落花生》中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有学生提出:桃子、石榴、苹果并不是没有用的东西,它们既好看又好吃,做人就应该像桃子、石榴、苹果。你怎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参考答案:

要点:

1、注意文本价值取向

2、花生的特点:含蓄朴实 参考案例:

师:学了课文,谁说说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生同桌讨论,气氛热烈。

生:做人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 生:是,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 生:这就是父亲所希望的。

生:我觉得做人应该做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既朴实又华丽。 生:从外表看,落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稍逊一筹。

师:从外表看,它们之间谁美呢?生:当然桃子、石榴、苹果好看啦! 生: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花生也很漂亮。 生:你看,他的曲线多么柔美。 生:你看,他的衣装(颜色)多么雅致。

……

生争论激烈,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无论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我们都要先讲究实用,都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生:我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落花生一样,不注重外表。

生:我也明白了,做人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不刻意追求外表。 师:对了,我们不必注重外表,更不能刻意追求外表,我们应该把一切心思、精力都放在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贡献上。

生:是啊,要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一心为社会做出贡献。 生:嗯!华丽不华丽,这并不重要。

生:不错,我们千万不能只把心思、精力放在打扮外表上。

2、三年级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你打算在习作指导中怎样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写一个教学设计的片段。

参考答案:

怎样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一、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是治疗学生在作文时普遍存在的思路闭塞、内容空泛、题材缺乏的通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什么是观察?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留心各种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鲁迅先生讲的是“留心各样的事情”,不是一样半样事情;讲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这学期指导学生写作文《春》,我先选了范文——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这篇文章学生已经在小学时学过)“春雨图”部分:“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把春雨写得十分贴切。问:“作者为什么用牛毛、花针、细丝来比喻春雨呢?”学生只能说这三样东西都很细,但不知道这个比喻的意思。我于是分析:“牛毛含有密或多的意思,花针形容雨点微弱的闪光,细丝形容雨丝连绵不断。”这是作者准确地观察事物,贴切到用词的结果。

究竟要指导学生观察些什么呢?就初中学生观察的对象而言,就是学生所熟悉的学校生活以及与学校生活密切相联的一些社会生活。单说学校生活也是相当丰富的。静物有:教学楼周围的花、草坪、树,400米标准运动场,门球场,篮球场等;动态有:上学路上,考试,做早操,做实验,课间10分钟,兴趣活动等;人物有:我的老师,我的同桌,我的家长等。尽管学生的周围每时每刻产生着、出现着大量有意义的活生生的题材,但由于缺乏观察和记叙这些东西的能力,也缺乏“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每逢作文,不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自由作文,总是觉得无从下笔。于是许多学生就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办法——抄作文选中的文章。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症结所在,就是学生不懂得观察生活,有的甚至连观察的习惯也没有。

教了《中国石拱桥》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写家乡的随处可见的“桥”。我向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观察从远到近,细致具体,比喻要贴切,只写事物的现象,不要求写事物的本质。我还亲自带领学生去萧江的夏桥观察两座桥——一座是古老的青石材料的“夏姑桥”,一座是现代的混凝土结构的“夏桥大桥”。有的学生就以“夏姑桥”为题,从桥的历史,写到桥的结构;从桥的形式,写到桥的工艺;描写细致,运用了一些贴切的比喻。这样,就使细致观察到的事物,生动地跃然于纸上。 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逐步得到培养,也养成了“留心各样的事物,多看看”的良好习惯。观察训练的指导原则,应该是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情到动,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

二、培养学生掌握“联想”。

如果说,观察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文章的内容——物,那么,联想就是要解决文章的思想感情——意。为什么要写某样物、某件事、某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我们要教育学生重视“联想”,掌握“联想”。这样,文章的意就深了,也就能够从中引出积极向上的主题来。在及时表扬有些学生不仅具体生动地记叙、描述某一事物,而且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流露出健康的思想感情,同时要进一步告诉学生:

1.“联想”要以记叙、描写为基础,要记得具体,描写得形象生动。 2.“联想”的方法:要能从这一事物想到与此事物有关或性质相近的另一事物或事件。

三、启发学生学好范文。

课文是范文,特别是一些名篇,它们凝结着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丰富的经验。学生作文所缺少的正是这些方面。语文教师就应当从课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表现手法上进行比较,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把这些经验学到手。

许多学生作文,往往把句子写得干巴巴的,文采比较差。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范文中的句子,启发学生模仿运用。

总之,好的文章,要学的东西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范文的要求并密切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教好每一篇范文,也让学生学好每一篇范文。如果读归读,写归写,又缺乏必要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就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了。教师指导得法,读和写结合得好,那么学生的读就会有兴趣,写作水平也一定提高得快。

3、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主题,讨论一下当地有哪些资源可供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浙江省金华市新狮小学 陈仙华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课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追求的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培养他们的听话、说话能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虽然内容丰富,但如果脱离了学生现实的生活场景,那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把这一次的口语交际训练与学生最熟悉的饮食紧密联系起来,以“话──选──赞──品”四大环节创境促说,通过“分组互动悟传统、调查展示各抒情怀、角色扮演饮食聚乐、才艺展示谱写饮食新理想”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元感悟,亲自去体验、感受传统文化所绽放的生命异彩,以“趣”促交流,以“情”促互动,以“活动”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力求结合口语交际教学的情境性、互动性等特点,突破课堂封闭性与口语交际话题生活化之间的矛盾,使口语交际的练习达到由“量”到“质”的提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相关的饮食,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体会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言。

3.在交流中学会倾听,鼓励学生能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活动成果。

4.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随时随处包蕴的传统文化,牵引学生爱国情愫,激起学生的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饮食着手,引导学生乐于交际,并把要说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叙述明白。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口语交流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会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做到声音响亮,条理清楚。

教学准备

课件 生活照 食物头饰 调查表 相关的儿歌童谣、妙语佳言等 桌椅分成四大组,呈方阵 黑板布置

预设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饮食。

同学们,咱们浙江可是个“鱼米之乡”,美味佳肴数不胜数。那么,你平时都喜欢吃些什么呢?请学生各抒己见,并表演一下吃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时的样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非常的重要,不仅如此,许多食品都包含着特别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板):饮食的传统文化。

从日常生活引入,让孩子们通过已有的经验、感受来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力求在课一开始就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激发起学生心底的期待与好奇,引发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让他们带着情感,怀着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快乐表达。

二、重现生活,选饮食。

活动

(一):观看饮食诉衷肠。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食品,充满了诱人的香味。请同学们一边看一边选一选自己最钟爱的食品。(课件播放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及品尝的情景)

每播放一种食物就让学生抢答诉说,如:这是什么食品,曾在什么时候吃过,味道怎样等。组织评议,给予及时地鼓励。

2.自由选择刚才课件中播放的一种食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展示若干生活照(班中孩子在品尝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食物的情景),让学生认一认照片中的主人公、食物,请学生调理好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选择播放学生自身品尝过或见到过的感兴趣的饮食,让学生在情境中互动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找到交际的金钥匙,感觉有话可说,为体会饮食文化作铺垫。

活动

(二):分组互动悟传统。

1.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参考内容: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吗?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儿歌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指名带着本组的食品上台介绍,共同评议,评议参考内容:可以按提纲把本组食品介绍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让人听明白,声音响亮,口齿清楚等。

3.请学生出示自己的调查表

(一),各组结合刚才的点播再次进行组内交流,取长补短。表格预设如下(*为机动题):

姓名 班级 传统节日

传统食品 蕴含的意义 所思所感 制作简介*

元宵佳节

汤圆 家人团圆,美满幸福

4.各组选派1--2名组员进行组间调换交流,师巡视加入学生活动,并将学生的调查表展示于黑板上。

小组内及组与组之间的口语交际过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听话、说话的机会。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无拘无束地进行听与说的训练,真正实现了“听与说的双向互动过程”。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合作交际的能力,还能为一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使大家都变得敢说、愿说、乐说。而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指点、协调,起到了“幕后导演”的导向作用,关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感情升华。

三、集思广益,赞饮食。

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正如同学们搜集的,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息还相当丰富。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活动

(一):调查展示,各抒情怀。

下面就请同学来一一诉说吧!展示学生的调查表

(二),预定表格如下:

姓名

班级 食品 儿歌童谣

妙语佳言 相关的故事

成语、格言等

请学生上台介绍,形式可以多样,说、演、唱均可,还可以用实物器具、图片资料辅助介绍。其他同学可作补充介绍。同时将学生的调查表

(二)展示于黑板上。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而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最终也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检验的。因此,我努力联系生活实际,巧设调查表,使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同时进行记录,积累口语交际资料,真正做到有话可说,自然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

(二):角色扮演,饮食聚乐。

1.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及倾听所得,自由准备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品(师也可以建议罗列简单的发言提纲)。

2.每位同学分别扮演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品,带上食物头饰,以自述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自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师融入学生之中,适时加以指导。

3.音乐声中,各组选派代表上台表演,饮食聚乐,及时鼓励点播。

4.说说聚乐会后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 角色扮演不仅能促使学生情感很快融入,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浓郁的传统文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饮食聚乐更凸显了主题,自然地把交际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

(三):才艺展示,谱写饮食新理想。

1.分组研究本组最钟爱食品的广告词,上台展示:如今,我们已经和饮食交上了朋友,已经能听懂饮食所带来的语言了。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有许多感受要和人分享。那就来吧,把你要说的话凝成你最想说的一二句话说出来吧!学生的创意作品将展示于黑板上,欣赏评议。

2.以小品、诗歌等形式进行口语交际:的确,传统的食品都有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可生活中的食品又是多么喜欢我们为他们实现新的理想呀!你看(出示课件──食品的新理想。如汤圆说:我多么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关爱家人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团团圆圆,更美满幸福„„)。同学们,我们又该怎样来帮助它们实现理想呢?

这一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引导学生用规范的丰富的语言有条理地、有理有据地说话,在交际过程中有效提高言语表达能力。此外,口语交际的目的除了发展学生的语言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灵健康成长。“小品谱写食品理想”这一安排的隐性目标正是为了构建学生健全向上的心灵。

四、拓展延伸,品饮食。

1.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真是说也说不完。这些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和妈妈一起做一样自己或家人最喜欢的食品,一起品尝。

2.为所做的食品制作一个谜语,让家人猜一猜,然后为他们讲讲这种食品所包蕴的故事,说说相关的其他资料。

3.自定研究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同学间或家人间进行交流。

从课内到课外,学生将一次次受到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熏陶,一次次完善着自己的语言,一次次强化着交际的信心,进一步体会这些传统美食带来的那种幸福与关爱。

第五篇:国培实施方案

万定小学“国培计划”实施方案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及“国培计划(2012)”—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要求,结合万定小学实际,特制定“国培计划”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网络远程培训,有效的将校本研修与远程培训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和教师业务学习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管理:

为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远程培训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决定、指导及协调远程培训计划的重大事宜。 组长:袁静(校长)

副组长:徐焱清(教科处主任)

成 员:邹洁(教研组长)、何吉海(教研组长)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承担领导责任,制定实施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落实措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教师的参训工作,确保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

根据教师们学科的不同,也为了各学科间的管理把国培的教师按照学科分为语文、数学两个组。分组情况: 语文组:

组长:邹洁 成员:张国辉、徐焱清、郑润春、余仲琼、先小容、彭启英、陈艳丽、李超华

数学组:

组长:何吉海 成员:刘永权、张建军、文彬、陈晓红、杨家聪、黄兴中

三、培训保障

1、网络保障,对要进行国培的教师开放微机室和各科室的电脑,并鼓励老师们运用家里的网络进行学习。

2、建立年轻教师帮扶老教师制度,对电脑不太熟悉的老教师安排一名年轻教师帮助以保证完成学习。

安排如下:文彬→杨家聪、黄兴中→刘永权、陈晓红→张建军。

3、为了保证国培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教科处还开展国培资源利用与校本研修教学研讨活动、国培资源利用暨优质课竞赛等活动来保证国培学习以及资源的利用

四、培训时间及培训平台

1、培训时间:2012年9月22日—2012年11月30日

2、培训平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培训网址:http:///

五、培训内容

具体培训课程详见在培训平台。

六、日程安排

1、学员注册和启动时间:2012年9月20日前。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22日——2012年12月1日。

3、具体按培训平台上的要求进行。

七、加强考核监督

学校领导小组对培训工作将加强督查和考核,将参训教师的学习情况纳入本期教师绩效考核之中,确保培训质量。培训期间,对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无故不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学校全体教师会上通报,并与教师绩效工资,评优晋级,年度考核等挂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义务劳动活动总结下一篇:语文教案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