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高等教育经费分析

2023-01-03

第一篇:大陆高等教育经费分析

中国大陆秘书现状及对策分析

《管理秘书》平时作业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号:姓名:茆福丽时间:

041504159 2007年10月

1

中国大陆秘书现状及对策分析

要:本文首先详细说明了现今我国秘书整体现状,即客观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和秘书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再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加强秘书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进。最后我相信秘书现状会有很大的改变,一定会适应国际化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能力

素质

领导

资格

市场经济

文: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能力再强的经理老板们每天也只有24小时,日理万机的老板们都离不开一位强有力的左右手来协助他们处理各项事物,秘书扮演的正是这样的角色。

虽然秘书在日常工作中的接触到人事、财务、专业业务的机会比较广泛,但是多而不精,再这些方面的发展可能性和行政管理比较要低。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选择一直做秘书的比例较低,说到秘书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年轻、美丽等字样,甚至有人将之形容为花瓶职业,但是秘书并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比尔盖茨的秘书就是一位很老练成熟的秘书,他会把比尔盖茨的时间设计到分和秒。在西方国家很多年资很长的秘书他们会更加受青睐,因为她/他们的自身的素质,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都造成了他在职业生涯中的游刃有余。具备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协调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与分析能力,富有经验的秘书是在我们国家急需的复合性人才,所以这是一个值得活到老做到老的职业。 从客观环境方面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评价机制不佳。长期以来,不管在企业中还是国家行政单位中,我们在评价秘书时,忽视了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对秘书人员的评价往往由其服务对象的个人印象和好恶决定,存在着很大随意性。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秘书的工作积极性遭到挫伤。

第二,激励机制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秘书工作人员落入低收入阶层,尽管他们在工作中扛大梁,挑重担,任劳任怨,但得到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代价却落差很大。由于没有建立秘书职业资格制度,在评价秘书工作绩效时,往往忽视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文字秘书人员工作实绩的隐形性得不到认可,加之激励机制不活,得失反差明显。

第三,环境待遇不优。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政治、经济待遇,以至家庭后顾之忧的解决,由于市场化、感情化的因素增多,秘书人员的许多实际问题不可能都依靠领导、单位解决,往往是"埋头苦干"地搞,不如"东奔西走"的跑,由此产生了心理不平衡。

从现今我国秘书队伍自身着手,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岗秘书人员,从文化程度看,从初中、高中、大专、本科到研究生多层次均有,参差不齐。从知识结构看,杂家多,专家少,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平。据调查,我国秘书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秘书

2 理论教育,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往往表现出种种不适应,不是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就是运用现代管理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足等等。此外,秘书后续教育跟不上,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教材和教师,加之没有比较完善的专门培训体制,也是影响秘书人员业务素质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实践能力欠缺。据资料统计,在一个××市1202名秘书人员中,有基层工作经验或领导岗位经历的秘书人员只有197人,仅占16.7%。绝大多数没有在基层工作或锻炼过,大多数是直接从学校分配上岗的,加之缺少在基层锻炼的机会,大多数秘书人员担任管理者或领导者能力不足。既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管理创新能力;既具有秘书才能,又具有现代领导才能的复合型、高素质秘书人才相当缺乏,这与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管理对秘书人才的要求极不相适应。

其三,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发展要求秘书人员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秘书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淡化。一方面,是社会上对秘书工作存在偏见。有些人习惯将秘书的职业角色定位为舞文弄墨的"吹鼓手",有的甚至把某些领导出了问题的责任推到秘书身上,以致秘书的公众形象欠佳,秘书职业缺乏应有的吸引力,进而直接影响了秘书人员竞争意识的确立;另一方面,秘书职位的卑微与领导地位的权威形成鲜明对比,使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秘书容易滋生自卑心理,造成工作上缺少动力和热情,忧前顾后,缺乏信心;再者,秘书时常处于被领导、被支配的从属地位,很少有独立自主大胆的开展工作的舞台,导致自主意识淡化,依附心理增强。

当然也会有更糟的,秘书主观意识上也存在着错误。比如说秘书会给领导败事,其主要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假公济私”,打着办公事的旗号为领导办私事,另一种是“假私济私”,就是借给领导办私事的时机办自己的私事,谋个人的私利。这些都是不对的。 综上所述:

我认为当前秘书队伍存在的问题是社会矛盾运动的结果,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政治社会生活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问题解决,仅靠秘书队伍自身能力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社会的力量,通过创造与其它职业相同的政策环境来解决,也就是建立起体制健全的秘书职业资格制度。这是市场经济和现代政治社会生活对秘书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入世以后,各行各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秘书学已成为高等和中等专科院校设置的专业之一,也是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目前劳动保障部有一项关于秘书的职业标准考试,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原初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原中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原高级)和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这一举措推进了秘书行业的定位,为秘书人员的就业有了保障机制。

资格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条件。职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种职业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职业资格一经取得,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非依法律规定不得丧失和撤销。秘书工作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技术性、专业性的特点日益被人们所认识。比如公文写作、计算机的操作与运用等,既有规范性、格式化的要求,又要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一般工作人员难以胜任。但目前,高素质的秘书人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相当缺乏,秘书队伍建设的现状与社会对秘书队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提高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秘书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使秘书队伍的

3 管理与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必须以国家法律形式,实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这对我国秘书队伍的管理与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是有利于我国秘书工作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秘书工作职业化是当前国际秘书工作的特点之一,在一些发达国家,秘书工作已成为一种社会职业,与医生、教员、律师一样是很受人们重视和尊敬的。而在我国,秘书工作还是一种没有被大众承认的职业,人们对部分秘书人员的尊敬,不是因为对那种职业的尊敬,而是对秘书所处位置的尊敬。当前,我国即将加入WTO组织,一切工作都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包括领导及领导集团的思维、工作方式等等,都在为适应这一接轨而在进行调整。作为服务于领导及领导集团的秘书队伍,其工作方法、思维方式及政策制度等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实现接轨的基本途径就是实现秘书职业化,以及为此建立的秘书职业资格制度。

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国秘书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秘书职业资格制度后,要获得相应的秘书资格,就必须通过相应的考试、考核后,才能录用,否则,就会被淘汰,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水平、促使秘书人员科学、正确地履行秘书工作职责。同时,秘书工作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具有较强的职业性、专业性和特殊性。实行秘书资格制度,有利于体现职业特点,提高文秘人员的待遇,使秘书人员获得职业的光荣感、使命感,从而调动秘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秘书这一职业更具吸引力。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到秘书队伍,必将改善秘书队伍结构,提升整体素质。

三是实行秘书资格制度,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秘书任用制度的需要。现行的秘书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稳固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建立新的有利于人才流动、平等竞争、开放的秘书任用制度。实行秘书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秘书从业、执业资格制度、职级职称制度,形成完善的秘书选拔、任用、评价、人才储备机制,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开放又有约束力的人才任用制度的需要。

最后我相信大众对秘书这一职业的看法会改变的,相信秘书也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不再是世俗眼中的青春饭和花瓶,而是令人羡慕、常开不败的职场玫瑰,是老板的左膀右臂,是企业青睐的复合性人才。

文献来源:《近年来我国男性秘书职业现状初探》

刘日安

2006-04-25

《国际秘书节调查:一半秘书不满现状》

智联招聘网的调查分析

2007-02-04

《秘书就业现状分析》 万维小屋的博客

2007-05-30

《荆门市公务秘书从业现状分析》

来自http://www.8099. org

第二篇: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陈明虎

南京市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养蜂业的发展,蜂王浆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开发不断创新,内外销市场逐步扩大,蜂王浆已成为蜂产品产业第二大支柱产品。应该看到,在蜂王浆产业发展的同时,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科研深度和市场规范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希望通过海峡两岸同行的交流合作,能够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确保海峡两岸蜂王浆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下仅为个人见解。 1 蜂王浆质量安全与养蜂基地建设

1.1 蜂王浆质量现状与养蜂管理

蜂王浆是蜜蜂的产物,是年轻工蜂食用花粉和蜂蜜后吸收分泌的“乳汁”。蜂王浆质量与养蜂管理密切相关。目前,蜂王浆质量值得注意的两大问题:一是10-HDA逐年下降;二是抗生素超标。笔者认为产生上述两大问题主要是养蜂管理过程中的三大因素:一是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蜜粉源环境);二是蜂种;三是群势。

有资料报道:1995年以前,10-HDA含量在2.0%以上的蜂王浆占抽样总数的51.1%;1995~2000年下降为23.9%;2001年又下降到18.5%;今年2.0%以上的王浆占抽样总数不足10%。这种下降态势令人担忧。10-HDA是蜂王浆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10-HDA含量下降标志蜂王浆质量的下降。

2002年春,欧盟以抗生素超标为由,停止从祖国大陆进口动物源性食品(包括蜂蜜、蜂王浆),日本和美国等也相继对祖国大陆蜂产品出口提高了抗生素的检测标准。这里有欧盟对祖国大陆进入WT0后采取的“绿色壁垒”因素,但也反映祖国大陆部分蜂农在防治蜂病时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应制订科学的、适用的蜂王浆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主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控制。

首先,放蜂环境要选择无污染和有蜜粉源的场地。如果在空气、水源、土壤污染的环境中养蜂,会直接影响到蜂王浆的质量。现在有一部分蜂农是定地放蜂,以取浆为生,在蜜粉源缺乏时喂糖、喂花粉或豆粉等人工饲料生产蜂王浆。此时此地的蜜粉源环境不适宜产浆,但为了王浆高产,人为地迫使蜂群产浆,造成蜂群群势下降,王浆品质低劣。

其二,蜂种对王浆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祖国大陆蜂王有三种类型,即浆王、蜜浆王和蜜王。以产浆为主的定地蜂农采用浆王,每群蜂年产浆6kg左右;流动放蜂的蜂农爱用蜜浆型王种,既能产蜜又能取浆,综合效益好;而在边远地区蜂农多数采用蜜王,以摇蜜为主,生产技术简单。根据近几年春浆收购情况,浆王蜂群生产的春浆10-HDA平均在1.8%以上。蜜浆王群的春浆10-HDA平均在1.9%以上;南京老山药业连续两年对祖国大陆西北边远地区蜜王群生产的20多个批次的蜂王浆进行测定,10-HDA平均在2.3%,其中最高为2.8%,最低为2.03%。春浆如此,夏秋浆的差距更大,因为夏秋季定地蜂群基本上是喂糖取浆,10-HDA在1.4%左右,而流动蜂群蜜粉源情况较好,10-HDA大部分在1.6%~1.8%之间。

饲养强群是提高蜂产品质量的关键。从春繁开始,有的蜂农为了早产浆,在蜂量不足时下框取浆,此时如不注意蜂群保温,极易诱发蜂病。有的蜂农为了防治蜂病,用药不规范、不隔离,造成抗生素超标。在夏季蜜粉源缺乏时,喂糖取浆,打破了蜂群“休养生息”的规律,把蜂群变成“造浆机”。在秋季,甚至l0月份以后茶花季节,仍继续下框取浆,以至越冬蜂群不壮,影响来年春繁。

1.2 养蜂基地建设与溯源管理

祖国大陆蜂业分散流动,师傅带徒弟,一代传一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从规范养蜂生产抓起,建立养蜂基地,从源头把住蜂产品质量关,才能提高祖国大陆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谁来培训蜂农,管理蜂农?单靠政府不行。只有蜂产品加工厂与蜂农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加工企业按国家标准收购原料,并对蜂农进行培训、管理,促进蜂农提供合格的蜂产品,对双方有利。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首要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养蜂产业化要靠蜂产品龙头企业来带动。

2002年以来,在中国养蜂学会的帮助和指导下,杭州长青、浙江天地、湖北扬子江、安徽百春、河南长葛、南京老山等蜂王浆生产龙头企业,先后举办蜂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编印教材,请养蜂专家授课,为蜂农备案登记,发挥“小规模,大群体”的优势,现已培训蜂农近万名,并建立了相应的养蜂合作社或基地,组成“龙头企业+养蜂学会+基地”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从源头提高蜂农质量安全意识和养蜂生产技术水平,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对培训的蜂农实行“三表一签”的管理办法。即在养蜂生产过程中认真填写“养蜂生产记录表、蜂产品流向表、用药情况表和产品标签”。工厂收购的每批原料王浆可追溯到每个蜂农。对基地蜂农实行价格保护和质量奖励政策,调动蜂农规范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大陆一批蜂业龙头企业的共同努力,2003年9月,欧盟食品残留监控检查团对南京老山和浙江天地等蜂业龙头企业进行检查,对上述溯源管理体系表示满意,为中国大陆蜂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1.3 高产浆王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客观地说,高产浆王的推广对提高大陆蜂王浆产量发挥了显著作用。但高产浆王的应用需要两个先决条件:a.充足的蜜粉源;b.种王选优更新。

花粉与蜂蜜是蜂王浆的营养基础,缺乏蜜粉源喂糖取浆与蜜粉源充足条件下生产的蜂王浆,在其成分与性状上都有显著差异。

近年来,一些定地蜂农,从高产浆王的友邻蜂场中相互引种,自行配制,也不知杂交多少代,造成蜂群产浆的遗传基因表现越来越显著,而采蜜、采胶和抗病能力逐渐减弱,使王浆产量不断提高,质量不断下降,此“浆王”已非彼“浆王”,这其实己违背了高产浆王发明者的初衷。

2 提高加工深度,开发系列产品

2.1 蜂王浆保鲜技术对其活性的影响

蜂王浆是世界公认的高活性的天然营养珍品,其中活性蛋白、生物激素、酶类以及多种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原苏联试验证明,蜂王浆在常温下存放5天以上,喂养的蜂王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山西农业大学唐朝忠教授试验证明,蜂王浆在常温下放置10天,其中SOD活力全部消失。

2001~2002年,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与南京老山药业公司共同开展蜂王浆及冻干粉活性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生物活性与存放时 间和温度呈负相关,即存放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活性越低。详见下表。

上表说明鲜王浆在常温下不易保存,最适宜的贮存温度为-18℃,蜂王浆冻干粉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其生物活性较稳定。

2.2 蜂王浆服用剂量与保健作用的关系

蜂王浆是功能性保健食品,要达到预期的保健功能,应有适当的剂量,多了浪费,少了没作用。上海医科大学用蜂王浆冻干粉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剂量为700mg/kg,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和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折合人体有效剂量为6~8g/天。南京医科大学用蜂王浆冻干粉进行调节小鼠免疫功能试验,有效剂量为500 mg/kg,折合人体剂量为蜂王浆冻干粉3~4g/天。

1990年以前,大陆蜂王浆以出口为主,内销蜂王浆口服液,每支10mL,其中鲜王浆的质量分数为3%~4%,由于剂量小,稳定性差,该类产品已被市场淘汰。南京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用老山口服蜂乳,80年代服用鲜王浆,90年代开始服用老山蜂王浆冻干粉,服用人群超过30万人,蜂王浆年消费量达200t以上。成为世界蜂王浆消费量最高的城市。在长期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消费者通过实践,掌握了适宜自身体质的最佳剂量。

对于亚健康人群,蜂王浆保健剂量为每日2~3g(冻干粉0.5~1g,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及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作为免疫调节剂,蜂王浆服用剂量可以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5~6g(冻干粉2g),可为患者补充营养,调节内分泌,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抵抗力,促进病体康复。

2.3 产品剂型变化与加工企业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医院及药厂开始研制蜂王浆制剂,70年代后期祖国大陆生产蜂王浆制剂的药厂已超过50家,剂型以口服液为主,如江苏的“口服蜂乳”,北京和上海的“人参蜂王浆”,杭州的“双宝素”等,当时蜂王浆产品划入药品管理范畴,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医院和医师的推荐,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祖国大陆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保健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蜂王浆制品成为保健品的“领头羊”。因此有人说:祖国大陆的保健品是从蜂王浆起步的。当时,“人参蜂王浆”已成为全国城乡妇孺皆知的保健佳品,著名品牌有哈尔滨第三制药厂的“人参蜂王浆”、北京第

三、第四制药厂的北京蜂王精等。此后,生产蜂王浆口服液的企业多达300多家,鱼龙混杂,低价竞争,搀杂使假。屡被质监部门和媒体曝光,口服液逐渐退出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直接服用鲜王浆。一些企业,如广州宝生园、上海冠生园、上海沪郊、武汉葆春和汪氏蜂业等建立专卖店及专柜销售鲜王浆,取得较好业绩。

南京老山药业公司1971年开始生产口服蜂乳,1980年对日本出口鲜王浆,1983年研制成功蜂王浆冻干粉,克服了鲜王浆常温下不易保存、服用不便的困难,通过近20年的市场推广,目前年销量达70t(折合鲜王浆消耗量200t以上),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蜂王浆冻干生产技术不仅较好地保存了蜂王浆的生物活性,而且促进了蜂王浆系列产品的开发。目前,祖国大陆各地以蜂王浆冻干粉为中间体,先后开发出散剂、片剂、胶囊、软胶囊等多种剂型,满足市场的需求。

3 内外销市场与价格差距

3.1 王桨产量与市场价格

以往,祖国大陆蜂业科研生产的重点偏向于提高产量,认为提高产量就可以提高蜂农和企业的效益。20世纪60年代每群蜂年平均单产王浆0.3~0.5kg,70年代上升到1.0~1.5kg,80年代又增至2.0~3.0kg,90年代上升到3.0~5.0kg,进人2l世纪蜂王浆产量还在大幅度上升,有的单产已达6.0~8.0kg。我们应该反思,蜂王浆高产给祖国大陆蜂业带来什么好处?产量是否是越高越好?20世纪70年代蜂王浆收购价300.00元/kg左右,每群蜂产浆1.5~2.0kg,单群收入500.00元上下;而现在单产提高到6.0~8.0kg,平均收购价60.00元/kg左右,单群收入400多元。对比结果是产量提高了,收入反而降低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祖国大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10倍以上,30年前1kg蜂王浆可换2000kg小麦,而现在1.0kg蜂王浆只能换50kg小麦。养蜂在祖国大陆农副产业中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有的地区已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

设想如果祖国大陆蜂王浆总产量调控在2000t左右,市场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对蜂农的收购价格可恢复到150.00元/kg左右,蜂农以生产春浆为主,夏秋季蜜粉源短缺时不取浆,减轻了蜂群和蜂农的劳动负担,王浆质量提高了,蜂群强壮了,蜂农也多赚了。蜂王浆原本应是“阳春白雪”的珍品,如果片面追求高产,使之成为供过于求、无利可图的“鸡肋”。这就是蜂业同仁们不愿看到的客观现实。

3.2 内外销市场价格差距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资料表明:从1997~2003年,祖国大陆出口王浆数量从372t上升为l 265t:而鲜王浆出口单价从24.4美元/kg下降至13.5美元/kg。

祖国大陆零售市场鲜王浆销售均价在20000元/kg以上,比2003年出口价高852%,内销市场蜂王浆冻干粉价格在l 000元/kg以上,比出口干粉价格高212%。

3.3 提高质量标准,实行优质优价

现在流行“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质量标准代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应用价值。目前,祖国大陆蜂产品的质量标准门槛较低,各项指标偏幅很大,如波美度41~42度是蜂蜜,37~38度也是蜂蜜,成熟蜜和不成熟蜜都是蜂蜜,价格差距不大,蜂农当然愿意生产不成熟蜜。同样道理,10-HDA

2.o%是蜂王浆,1.4%也是蜂王浆,收购商没有化验条件,因此收购价格相差不大,蜂农当然愿意使用高产浆王。蜂王浆国家标准中规定10-HDA的含量下限在

1.4%,但是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蜂王浆冻干粉10-HDA一般规定在5.0%以上。这就要求生产冻干粉的原料王浆的10-HDA必须在1.7%以上。大部分外销出口蜂王浆的10-HDA要求在1.8%~2.0%,这样造成大批1.4%~1.6%的夏秋浆只能在内销市场以次充好、低价倾销。

笔者建议进一步提高王浆质量标准。把10-HDA的下限从1.4%提高到1.6%,还要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性控制标准,如抗生素、农残、重金属等指标。此外,老山药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正在探索王浆活性蛋白指纹图谱与王浆活性生物测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号:02138452.5),力求建立蜂王浆活性测检标准方法,确保产品质量。要把蜂王浆当成“精品”来做,用先进科学的质量标准来调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满足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略)

2005(1)引自《蜜蜂杂志》

第三篇: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状况分析

光电传感器应用广泛

大陆目前处于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未来工业制造业将逐渐向高端发展,这使得传感器等自动化相关产品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光电传感器作为最基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也同样迎来了光辉的未来。光电传感器在食品饮料生产线、包装机械、机床、电子半导体、立体仓库、安检设施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据捷孚联合(JFUnited)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容量约为

8.4亿元,2011年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容量约为10.4亿元。机械、消费品生产线、电子半导体为应用最多的三个领域,约占据整体的64%。

光电传感器市场集中度明显

大陆光电传感器的供应商超过百家,其中总体数量上占据20%-30%的外资企业拥有着整体市场90%的销售份额,2011年,光电传感器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占行业统计企业数的6%,销售额占整体光电传感器市场的60%,其主要原因是上述企业进入大陆市场较早,技术比较成熟,在客户中的知名度也相对较高。各供应商2011年比2010年的销售额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增幅普遍在10%-20%之间,2012年大多数供应商同比持平,少数略有增长或略有下降。因欧债危机外向型企业表现乏力,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制约了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预计2012年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容量约为10.7亿元。

光电传感器未来竞争日益加剧

大陆市场中,外资企业在重工行业拥有较大优势,内资品牌因其价格限制大多数集中在轻工行业,外资品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较高,而内资品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较低。但随着更多品牌进入大陆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加上外资企业中大多数在中国均有设厂,大陆光电传感器市场的平均价格将呈下降趋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整体工业仍处于重要时期,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及整体世界工业环境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直接因素,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优化发展。世界的工业处于不断的调整变革中,我国工业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既面临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适应世界工业的脚步,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工业环境势在必行。

第四篇: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

重庆市******小学校

关于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的分析报告 区教委:

根据市教委《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学校阶段学校经费收支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我校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仔细数据收集、整理、填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我校2007-2011学年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7-2011年教育经费收支情况分析

1.2007年我校教育经费收入816400元,其中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收入59500元。教育经费支出816400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136011.19元(办公费27465.6元,占20.2%;水电费5828.75元,占4.3%;邮电费2659.3元,占2%;差旅费6499元,占4.8%;会议费6981元,占5.1%;培训费1306元,占1%;劳务费2625,占2%)。

2. 2008年我校教育经费收入838876元,其中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收入61700元。教育经费支出838876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116415.25元(办公费19181.6元,占16.5%;手续费5000元,占4.3%;水电费4622.8元,占4%;邮电费2807.8元,占2.3%;差旅费6451元,占5.5%;会议费8198元,占7%;培训费1183元,占1%;劳务费906元,占0.8%)。

3. 2009年我校教育经费收入1378253.58元,其中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收入59200元。教育经费支出1378253.58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92600.34元(办公费39038.4元,占42.2%;水电费3809元,占4.1%;邮电费2165元,占2.3%;差旅费13717元,占14.8%;会议费8424元,占9.1%;培训费1858元,占2%;劳务费922元,占1.1%)。

4. 2010年我校教育经费收入1815918.04元,其中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收入57000元。教育经费支出1815918.04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568396.68元(办公费53896.6元,占9.5%;手续费1961.87元,占0.3%;水电费3681.8元,占0.6%;邮电费3324元,占0.6%;差旅费10587元,占1.9%;会议费20295元,占3.6%;培训费6905.6元,占1.2%;劳务费770元,占0.1%)。

5. 2011年我校教育经费收入2880310.72元,其中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收入84660元。教育经费支出2880310.72元,其中公用经费支出882189.81元(办公费48444.08元,占5.5%;水电费12524.7元,占1.4%;邮电费7748元,占0.9%;差旅费13535元,占1.5%;会议费12955元,占1.5%;培训费9718.5元,占1.1%;劳务费43000元,占4.9%)。

二、对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建议

1.继续提高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学生人数少的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倾斜力度。 2.加大对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资金的投入,专项资金向农村学校薄弱倾斜。 3.积极加强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的业务培训,规范公用经费使用。

4.建议先以学校为单位划给保基于运转的公用经费;再按学校学生数多少进行比例划拨,为小型学校必要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第五篇:对当前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分析

083082296630530410 对当前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情况的分析

姚贵仁

【论文提要】:加强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建设, 是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安机关与违法犯罪的斗争愈来愈明显地体现了物与物的较量。加强公安经费保障工作,建立与完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情况展开分析,探讨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体制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当前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体制提出的整改建议。

【关 键 词】:公安机关 经费保障 分析工

多年来,经费紧缺一直是困扰许多地方基层公安机关的重大问题,是制约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经费短缺是制约公安工作的关键。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犯罪手段翻新、反恐防暴任务加重,迫切需要加强公安装备工作。特别县级基层公安民警,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战高温,斗严寒,很多同志积劳成疾,拖着病体,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在为人民安居、社会和谐而无私奉献着。可往往就是基层公安机关经费得不到保障,每天一睁眼干警就为钱发愁,因为车轮转要钱、水电要钱、通讯要钱、办案差旅费要钱。又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

一、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体制出现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按计划运作,虽然经费贫乏,但经费保障与业务工作之间供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实行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公安机关经费严重不足,基本保障不力已成为全局性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的生存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活动,危及司法公正和损害公安队伍形象。

(一)经费保障缺乏法律保证。一是无法可依。以基层公安机关为例,虽然《人民警察法》第37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1]但这只是一种宣告性条文,没有明确对违反此规定需要追究责任的规定,缺乏可执行的具体的配套的法律制度。二是有法不依。《预算法》的实施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证,应纳入预算的,没有纳入预算,如公安警衔工资等;已纳入预算的又缺乏刚性,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大,计划时常落空,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预算内资金也要请示审批,出现了不要不给的局面;预算经费严重不足,一般只将人头费和有限的专案费列为预算重点,将公安机关等同于其他行政单位一样列预算,财政只拔政法干警工资的四大块(即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其它部分(如岗位津贴、下乡补贴、防暑降温费等)由预算外资金解决。

(二)经费保障缺乏明确标准。一是无标准。如公安办案费、装备费及装备和设施的维护、修缮费等。二是有标准,但不切实际。如差旅费、会议费、行政办公费等远低于实际开支。

(三)资源分配不均,经费压力大。当前的财政政策,财政拨款包括二大块:一是预算内拨款,主要是公安干警的工资及部分公务经费;二是预算外拨款,基本上是根据“收支两条线”的规定,财政在执法机关罚没款上缴国库的罚没款点数以内拨付的款项。预算内拨款的严重不足必然导致预算外资金比重大大增长,并呈日益增长趋势,公安机关自身的经费压力增大。 (四)监督不力。一是专项资金拨款缺乏法制性、透明性,暗箱操作大量存在;二是上级对下级的各项重大投资建设缺乏监督制约,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泛滥;三是本级监督不力,财务管理不严。(1)基本建设投入过大,盲目建设过多,诸如住宅楼、机关办公楼等楼盘建设投资超过了自身承载的能力,(2)开支控制不严,财务管理不善,造成大笔经费流失。

由于上述原因直接造成了以下三种不良局面:一是公安机关装备落后。一些公安机关的车辆严重老化,超期服役,一些单位的通信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的“老古董”,性能差,数量少。还有一些地方干警必须的个人防护设备为零。毫无安全措施可言。二是欠发工资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有80%的干警都曾有过工资拖欠的经历。三是业务经费没有保障。许多干警出差办案都借资垫费,有的地方还出现过个人贷款追逃的事例。

这种体制产生两大弊端:一是导致出现唯钱办案,办案为钱,公安干警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公安机关的威信和形象;二是为地方行政干预提供了条件,使一些非执法活动难以杜绝,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司法公正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现行公安经费保障制度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一)经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由于经费保障不足,在南方多数县区基层基础建设滞后,交通工具量少质差,个人防护设备严重不足,刑侦技术设备落后。有些基层派出所连最基本保障都难以达到,全所民警只能租借一农户的二楼办公,条件极差。

(二)经费短缺牵扯了公安机关大量精力。由于经费保障不足,不少县区公安机关的一把手不得不把大量时间用于“跑钱”上,三天两头找县长、找财政部门。相当一部分基层所队领导表示,基层只要经费有保障,什么工作都好做。可现在要把三分之二的精力用于“创收”上,“创收”不够,还要想办法找辖区单位和“老板”化缘。这些都牵扯了公安机关大量的精力,影响了防范和打击职能的发挥。

(三)经费短缺也挫伤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经费紧缺,大部分县区公安机关只能发放民警的基本工资,相当一部分民警的差旅费、医疗费长期不能报销。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长期以来公安经费的筹措也一直困扰着公安各级单位,尤其是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缓慢,造成很多地方财政属“吃饭财政”,所拨经费远远满足不了公安机关正常运转的需要;公安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除人员经费中的工资外,其它办案经费都没有财政部门认可的标准,无法列入正常预算。健全而犯罪的组织化、专业化、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流动犯罪增多,致使公安工作任务日趋繁重,办案费用增加,侦查办案成本不断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同时,少数地方政府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对公安机关经费保障落实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增加公安机关人员,但又不能相应增加经费,这一切都加剧了公安机关的经费困难。由于经费保障困难,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难以正常开展工作,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同时,经费困难问题的存在,也从客观上制约了公安队伍的长足发展,也为公正执法埋下了隐患,乱罚款、乱摊派、乱收费的现象难以杜绝,影响了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队伍建设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在全国很多的县(市)公安机关的办公经费一直是当地财政部门以部分财政拨付、部分由公安机关罚没、收费款按比例返还的形式来供应的,公安经费与公安机关收费、罚没款的多少直接挂钩。由于近几年来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好转,这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违法犯罪人员)给我们造”的时代已一去难返,公安基层经费匮乏成了影响和制约公安工作开展的瓶颈。一些基层办案单位警车加不起油、报警电话缴不起费成了常有的事。为了公安机关的生存和发展,许多基层办案和服务单位被迫整日为经费而发愁,一些单位和民警便不顾有关法律法规乱收费、乱罚款,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极个别办案单位还以罚代刑、放纵不法甚至“放水养鱼”、“逼良为娼”,走上了公安工作的反面,一些民警因此而落马,同时在公安内部也存在公安、交警帐户分立、多头管理导致资金浪费、旱涝不均等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严重弊端。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严重影响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的整体能力,而且在客观上也难以保障公安机关执法为民职责的真正履行,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损伤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良好社会治安秩序和自身安全保障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就需要政府对公安机关加大投入。从“社会稳定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前提保障”的科学发展观出发,要建设平安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一支忠诚可靠、英勇善战、执法为民的公安队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投入。

三、加强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制度的建议

尽管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多次指示,各级公安机关也积 极推动,开展了大量工作,甚至被称为“皇粮运动”,[3]但是公安经费保障问题仍迟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深究起来,其主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公安经费保障领域缺乏一个规范有序、运转协调、行之有效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因此,要解决全国公安经费保障困难问题,必须完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

(一)要充分认识到落实公安机关公用经费标准保障的必要性。根据吉林制定县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分类保障标准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县(市)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工作,确保县(市)级公安机关履行职能的需要,吉林省财政厅与吉林省公安厅共同研究制定了县(市)级公安机关指导性公用经费分类保障标准,具体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为2.5万元/人、年;第二类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为2万元/人、年;第三类公用经费保障标准为1.5万元/人、年。各县(市)根据年度预算人均可用财力状况来确定本地公安机关公用经费分类保障标准的类次。

分类保障标准是县(市)级公安机关公用经费需求标准,从2005年开始执行,原则上3年内达到标准,各县(市)要根据公安任务需求和财力可能,制定分年度落实计划。 吉林省、市(州)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将公安机关公用经费需求作为一项因素纳入转移支付范围内,以提高财政困难县对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能力。 公安机关作为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新要求,必须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是强化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内容,是解决基层公安机关经费保障困难问题,提高基层保障能力的基本要求。各县区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必须从维护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高度出发,按事权与财权统一的现行财政体制,明确责任,分级负担,由县级人民政府严格按照省上确定的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全额保障县级公安机关运转经费,全面提高我市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水平。

(二)要强化公安机关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一是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都要强化“预算”意识,实行部门预算后,“各项支出都必须有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就必须依照执行”,[2]要结合公安机关年度工作部署,围绕重点,编制好年度公安经费预算。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公安工作机制改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杜绝各警种、各部门对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三是要努力提高经费保障资源的配给水平。要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对职能重叠的机构予以撤并,使警力的重心下移,使有限的警力和有限的经费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要深化公安财务归口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形成统

一、有序、监督有力的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杜绝私设小金库、设立账外账的不正之风。五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接待费、交通费、修理费、通信费、个人福利进行定额管理,杜绝浪费,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安经费使用效益。

(三)要改进作风,加强调研,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公安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落实到位后,公安经费将有一个较大提高。钱多了就更要考虑依法理财、依规理财。财政资金源之于民,"一 锱一铢,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物力维艰",财政部门一定要改进作风,走出办公室到分管单位、到基层派出所深入调查研究,每年和公安机关一道解剖一两个麻雀,寻找收支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支出行为,确保经费用在刀刃上。第二,要抓好改革,建好网络,形成有效监管体系。要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公安机关定员定额标准,强化按预算用钱,用预算约束,进一步节制支出行为;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紧收入,管细支出,不断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减少支出上的随意性;要扩大政府采购,公安建设任务大,装备多、支出大,凡属政府采购范围的一定要纳入政府采购,不能搞先斩后奏;要加快电子信息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网络的连通,延伸监管触角,提高监管效益。经验表明,支出管理是一篇大文章,财政部门的领导尤其是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拿出相当的精力关注这件事,研究这件事,做到在提高保障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支出管理水平。第三,要相互配合,经常沟通,形成互动合力。讲保障也好,讲管理也好,财政公安两家都要互相支持配合。财政部门尤其要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超前服务,热情服务。当前,由于社会矛盾交织,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会越来越重,同时犯罪的水平在提高,破案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花费的人力、财力也越来越多。因此,实事求是地讲,在一定的时期内,保障公安机关经费只能是一种相对满足、逐步提高的保障。这就要求公安、财政两家一定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管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在兴建装修办公楼、更换办公设施上量力而行,不贪大求洋,厉行俭朴;一定要按照有保、有压、有控、有度的原则,强化管理,严格控制,把非业务性支出特别是接待费、人、车、会费等支出压下来,降到最低限度;一定要按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装备能共建的尽量共建,能共享的尽量共享,避免重复投资,提高公安装备和设备的利用率;一定要突出重点,将有限的经费优先用在干业务上,确保办案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一定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依法执收,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禁止少收、不收、乱收行为,禁止坐收坐支、乱发乱补行为,保证罚没行为以及支出行为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参考文献

[1]刘季英.公安业务费保障体制的沿革与启示.公安大学学报 No.12002 [2]楼继伟.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管理[A].财政部预算司.中国预算 编制改革[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125. [3]向郧.公安部门的“皇粮运动” [N].南方周末,2004一09一2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一篇:代谢组学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