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四大俗语大全

2022-07-23

第一篇:民间四大俗语大全

民间俗语大全

“小二”管“大王” 挨着勤的没懒的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张人皮 背着抱着一般沉 鼻子气歪了 比死人多口气

别人牵驴你拔橛子 jue2:短木桩 不吃黄连,不知啥叫苦 不吃馒头争(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不够塞牙缝的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见真佛不烧香 不进山门不受戒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心 不死也扒成皮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知道哪头炕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不撞南墙不回头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 操心不见老 拆东墙,补西墙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长叹不如慢磨 长添灯草满添油 唱对台戏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者王侯败者贼 秤杆离不开秤铊

秤有头高头低 :人无完人 秤铊虽小压千斤

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 吃错了耗子药 吃定心丸

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吃了豹子胆 吃了迷混药 吃了枪药了 吃人不吐骨头 吃人饭,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 吃人家饭,受人家管 吃哑巴亏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一个人屡次犯错或是屡次做坏事 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出家人不说在家话 :什么身份说什么话,什么身份做什么事 出水才见两腿泥

出头的橼子先烂 :事情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才能看到真相(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也有俗话“入海方知天地远,出水才见两腿泥”之说) 穿新鞋走老路 船到桥头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会浮水 窗户纸一点就破 吹胡子瞪眼

从刀尖上爬过来的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打不着狐狸惹身骚 打不着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道不同,不相为谋 打倒不如说倒 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打狗还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钱:谁经手、谁负责。有事先找当事的人 打铁还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骂哑巴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 大意失荆州 胆小不得将军做 当地生姜不辣

当面鼓对面锣: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争论或交换意见 当面是人,背后是鬼 当着矬子不说短话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枪药虽好,不破手为高

地在人种,事在人为 点蜡烛不知油价

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顶风臭十里

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做事没有毅力和恒心 斗大字不识一升 豆腐掉到灰堆里

豆腐一方扁担一条:丁是丁,卯是卯,石灰论斤卖,跳蚤也是论个儿数 肚子疼怨灶王爷 对事不对人 躲雨跳到河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儿大不由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二一添作五:本为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1/2=0.5的意思。借指双方平分或平均承担责任和任务

反其道而行之

方是真的,药是假的

房顶开门,灶坑打井:不愿意与人交往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屁砸了脚后跟 肥的瘦的一锅煮

佛烧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福不双降,祸不单行 该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 甘蔗没有两头甜 赶早不赶晚

刚出狼窝,又入虎口 胳膊拧不过大腿 各人的梦各人圆 给个棒棰就当针 功到自然成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鸡下蛋,母鸡打鸣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水仙不开花——装蒜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公鸡尾巴——翘得高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挂羊头卖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马瘦 光许愿,不烧香

锅大勺有准 :锅的大小,不能光凭看的,应该用勺子量一下 孩子哭了,抱给他娘

汗珠掉地摔八瓣:形容劳动人民的辛苦 好饭不怕晚 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汉不提当年勇 好虎架不住群狼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说二遍

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好猫不叫,好狗不跳 好人难做,白布难穿 好人死在证人手里

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 好事不过三 好死不如赖活

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和尚好做,五更难熬

和尚无儿孝子多,老母猪儿多下油锅 河里无鱼虾也贵

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头 后脑勺长眼睛 画鬼容易画人难 画虎不成反类犬

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

黄瓜菜都凉了:北方有一种传统,请客吃饭最后一道菜就是黄花菜,说黄花菜都凉了,就是来晚了,宴席都要散了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 会的不忙,忙的不会 会的不难,难的不会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会说的两头瞒,不会说的两头传 会说的说自己,不会说的说别人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火烧眉毛不着急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货卖一张皮

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鸡多不下蛋 鸡飞蛋打

鸡窝飞出凤凰 记吃不记打 家花没有野花香

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不去教书 假传圣旨 见缝就钻 见过鬼的怕黑

见水就渴,见饭就饿 脚踩着刀尖过日子 姐姐不嫁,耽搁了妹妹 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久病无孝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 旧瓶装新酒 军令如山倒 开弓不放箭 开空头支票

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砍的没有旋的圆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空口说白话 哭不得笑不得 哭错了坟头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 拉完磨杀驴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浪子当家,饿死全家 老虎还有打盹儿的时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嘴里拔牙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牛拉破车 老鼠认为猫厉害 老天爷有眼

老头吃糖,越扯越长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姥姥不疼舅舅不爱 累死没人买棺材 冷手抓热馒头

立着放债,跪着讨钱 脸红脖子粗 凉了半截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驴唇不对马嘴 驴驾辕,马拉套 落水顾命,上岸顾财 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 麻秆打狼两头怕 买卖不成仁义在 买得起马买不起鞍 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卖狗皮膏药 卖啥吆喝啥 盲人骑瞎马 猫一天狗一天 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病不死人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没话找话

没有不透风的墙 没有会不着的亲家 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 没有四两铁,哪敢打大刀 没有弯弯肚子,不吞弯把镰 没罪找枷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明人不做暗事 磨刀不误砍柴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哪里摔了跤,知道哪里路滑 脑袋别在腰带上

宁拆十座庙,不破一门婚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牛打江山马坐殿 牛耕田,马吃豆 牛头不对马嘴 赔钱嫁女儿 碰一鼻子灰 破家值万贯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前怕狼后怕虎 枪打出头鸟 墙倒众人推 强宾不压主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亲妈也有偏心的时候 清官难断家务事 请将不如激将 请神容易送神难 拳头上跑马 让人家当枪使 惹不起还躲不起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人不该死总有救

人不在大小,树不在高低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人挪活,树挪死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人生在世,心怀平常,无闲话,无是非。 与世无争,看透世事,如坐定高僧,出世**。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人情比纸薄 人穷志不穷

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心不足蛇吞象

肉烂在锅里 :好东西不能外流 如入无人之境 三步并作两步走 三分教七分练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个不开口,神仙难下手 :死不开口,谁也没有办法 三魂丢了二魂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杀鸡焉用宰牛刀 傻子过年看人家 山高遮不住太阳 伤筋动骨一百天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上赶子不是买卖:过于主动或一厢情愿不会办成事情 上门的买卖好做

上山打虎易,开口告人难 上山容易下山难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上牙打下牙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烧香得罪菩萨 舌头底下压死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伸脖子等挨刀 伸手不打笑脸人 身在曹营心在汉 身正不怕影子斜 深山出俊鸟

虱多不咬,债多不愁 十个钱要花,一个钱要省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 :世上无完人,谁都有过错地方 十个指头有长有短 十里不同俗 十里没准信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十年九不遇 什么病吃什么药 什么钥匙开什么锁 事后诸葛亮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是话就有因,是草就有根 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

是亲三分向:只要是亲戚(沾亲带故)都要偏向三分。表示为人处事偏袒和袒护自己人 手大遮不住天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输了官司才想出理来 树倒猢狲散

树叶掉下来怕砸破脑袋 谁家过年不吃吨饺子 谁有粉不往脸上搽 水高漫不过船 水泼不进,针插不进 水浅养不住大鱼 睡不着觉怪床歪 说大话使小钱

说你胖你就喘 :说你长的白你说没洗脸 说你长得高你嫌裤子短 说一千道一万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 太岁头上动土 贪多嚼不烂 贪小便宜吃大亏 踢人一脚,需防一拳 剃头挑子一头热 天高皇帝远

天塌大家死,过河有矬子 天塌下来有地接着 天王老子都不怕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添不满的窟窿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听风就是雨 捅马蜂窝

头顶天,脚踩地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土多好打墙 土埋半截子 兔子驾不了辕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 往脸上抹黑 往脸上贴金

忘了自己是吃几碗饭的 忘了自己姓什么 围着锅台转 惟恐天下不乱

为人不见面,见面去一半:身历其境,不过如此 尾巴翘到天上去了 未进山门,就想当方丈 屋漏又遭连夜雨 无官一身轻

无理辩三分 :强词夺理的可恶之人,反义词,有理让三分 无利不起三分早 无事不登三宝殿 武官会杀,文官会刮 五百年前是一家

媳妇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媳妇的好坏到了婆婆家 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 嘴比脑子快

戏法变得再好也是假的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瞎猫碰上死耗子 先小人后君子 县官不如现官 想一出是一出 响鼓不需重锤 小笼子关不住大鸟 小心没大错

笑掉大牙砸脚面子 鞋湿不怕淌水 泄了气的皮球 新婚不如久别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 心里像压块石头 心提到嗓子眼里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哑巴说,瞎子听 烟酒不分家

盐打哪咸,醋打哪酸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眼大肚子小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泪泡饭吃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丢了羊群里找 咬人的狗不露齿 要用是宝,不用是草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 一报还一报

一笔些不出俩(姓)字 一步错,步步错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步一个脚印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一肚子坏水 一分钱掰两半 一竿子插到底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个槽不能拴俩叫驴 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一个蛤蟆四两力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个牛是放,两个牛也是放 一个女婿半个儿

一个羊是赶,两个羊是放 一根肠子通到底 一根线拴两个蚂蚱 一棍子把人打死

一会儿猫脸,一会儿狗脸 一家不知一家事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脚踢不出个屁来 一客不烦二主 一块石头落了地

一匹马不走,十匹马等着 一锹挖不出个井来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是一,二是二 一条道跑到黑 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一推六二五 一样树开百样花 一张嘴难说两家话 一正压百邪

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 一只鸭子下水,十只鸭子下河 一醉解千愁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疑心生暗鬼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艺多不压身

用着菩萨求菩萨,不用菩萨骂菩萨 由着肚子,穿不上裤子 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 油瓶倒了不扶

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 有闺女不愁没有婆家 有拣钱的没拣挨骂的 有理不在声高 有钱不置半年闲 有钱的王八大三辈儿 有钱买马,没钱买鞍 有钱难买心头好 有上坡必有下坡

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有眼的会吹,有弦的会弹 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嘴就有路 又想吃鱼又怕腥

鱼过千重网,网网都有鱼 鱼怕离水,草怕见霜 雨天借伞

远来的和尚会念经 越呆越懒,越吃越馋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在哪摔交,在哪爬起来 早上不知晚上事 贼人怕贼偷 照方子抓药 照葫芦画瓢 这山望着那山高 针大的眼,斗大的风 针尖对麦芒 重打鼓另开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左耳听,右儿冒 做糖不甜,做醋倒酸 坐山观虎斗

一辈子看不见后脑勺:一辈子没有大出息。胸无大志的意思 兰风梅骨,剑胆琴心 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第二篇:民间俗语收集

[爱饭有饭,惜衣有衣]

吃穿节俭,珍惜劳动成果,才能有吃有穿。

[爱火不爱柴,火从哪里来]

“柴”是因,“火”是果,“火”靠“柴”点燃,无“柴”也就无“火”。借喻孤立地追求结果,不从培植根本做起。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

傲慢之气不可继续增长,欲望不能放纵,傲、欲都应该有所节制。《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从(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

拔出脓来,说明膏药生效了。比喻能解决实际问题,有效果,才算是好的。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小梅想了半天,皱着眉头说:‘唉,这个人,真拿他没办法!’双喜给她鼓劲儿,笑着说:‘能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呢。’

[把船的不慌,乘船的才稳]

把船的:掌舵的人。比喻在关键时刻,领导者、主事的人沉着、镇定,心里有主意,大家心里才踏实。

[白粳米堆满了禾桶,别忘了种子是谁送的]

白粳米:粳稻碾成的米,黏性大,好吃。禾桶:装米,装谷物的桶。比喻境遇变好,不忘本源。或不做忘恩负义的人。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谓酒肉可以乱智;金钱会腐蚀灵魂,容易使人坏了良心。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原来人心本好,见财即变。自古道得好:‘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白天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

未做坏事,心里坦然。“白日”也作“日间”。宋·话本《错斩崔宁》:“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杂剧第三折:“小衙内诗云,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明·释沈铢宏《谚语》:“日间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白纸上写黑字]

在白纸上一经签字,便留下了文字凭据,再不能更改。比喻证据确凿,不容否认。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儿哩。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一千贯与不反悔之人使用。”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五卷:“他若不肯,白纸上写着黑字,教他拿一千贯来,领了孩儿去。”贺敬之,丁毅《白毛女》第一幕:“不行呵,大锁、大春。白纸上写了黑字呀,杨大叔按了手印的。”

[百病一针,病情要分]

针:针灸,扎银针。说明必须根据病情确定穴位,然后扎针治疗。比喻针对具体问题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办法。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很高的竿子的顶端。佛教比喻修行造诣达到极高境地。比喻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要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北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湖南长沙景岑号招贤大师》:“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即,道行的修养到了百丈竿头不再前进,虽然得道不是纯真。到了百丈竿子的顶端,也还是要继续深造,十方世界就可以存乎自己一身。

[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攥拳头]

个人的力量虽然是弱小的,但团结起来就能产生巨大力量。按:藏族谚语。

[百密未免一疏]

《唐史演义》第十二回:“百密未免一疏。不死还是大幸。”事情考虑得再周密,也可能有疏漏之处。强调应常持谨慎之心。

[百人百姓,各人各性] 谓人的性情各不相同。

[百事宜早不宜迟]

指做任何事情,都应当及早着手准备,才能够主动。

[百岁光阴如过客]

过客:过路的客人。比喻人的一生极其匆促,短暂。《笔生花》第二十一回:“世界上,倾城倾国人须有,还怕甚,千两黄金买不来?古人云,百岁光阴如过客,不开口笑是痴呆。”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比喻好的邻居千金难买。《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宋·辛弃疾《新居上梁文》:“百万买宅,千万买邻,人生熟若安居之乐?”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 参见“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条。按:谚语在长期口头流传中约定俗成,一般是有比较固定结构的。但其结构的固定性只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它广泛地在口语中传播,结构上便自然地为适应语言环境等方面的需要,而产生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达意虽同,却常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摆渡摆到江边,造塔造到塔尖]

比喻做有益于人的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摆脱了坏伙伴的人,才可以谈前途]

在坏朋友中间,自己倘要上进,争取光明远大的前途,一定要摆脱掉坏朋友的纠缠才行。谓择起而处,不可不慎。

[稗草不拔,水稻不发]

稗:稗草,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象稻,果实像黍米。杂生在稻田中,影响稻子的生长。稻田里长了稗草必须除掉,不然会影响水稻的生长。比喻有害的东西不除,有益的东西就成长不好。

[稗子再好,也长不出稻米]

稗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像稻,果实象黍米。借喻谬论讲得再动听,也成不了真理。或喻肚子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做不出什么成绩。佛经有云: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起石头来想砸别人,结果却砸了自己的脚。比喻自不量力,存心害人,反而害了自己。

[板荡识忠臣] 比喻危急**中能识别忠贞。《板》、《荡》是《诗经·大雅》中的两篇。旧说《板》、《荡》二诗皆讽刺周厉王无道。《毛诗·大雅·板序》:“《板》,凡伯刺厉王也。”《毛诗·大雅·荡序》:“《荡》,召穆公伤周室大坏也。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故作是诗也。”后以此二诗篇名借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唐·李世民《赐萧禹》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后汉演义》第六十三回:“见危授命,大义凛然,虽死且不朽矣!语云:‘板荡识忠臣!’信然!”

[板凳掉过头来坐一坐]

比喻设身处地的去为对方想一想。

[半瓶子醋好晃荡]

半瓶子醋:醋没装满瓶子。喻对某种知识,某种技艺一知半解。晃荡:摇动。喻不稳当。醋瓶子没装满醋,容易摇动。借喻知识浅薄的人,喜欢自己吹嘘。杜荣进《听大师谈艺――与刘海粟先生》:“在黄山20年,我有缘结识众多德高望重的老辈艺术家,几乎都是谦逊和气的。倒是有些中青年同辈,往往显得好高骛远‘半瓶醋晃荡’。”

[绊三跤,方知天高地厚]

绊三跤:一说指跌跤、犯错、碰壁。比喻人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的教训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为人要谦虚、谨慎的道理。

[帮理不帮亲]

帮:向着、支持。办事支持有理的一方,不向着关系密切的人;坚持原则,不论亲疏。

[谤从誉生] 谤:诽谤。誉:荣誉、称赞。谓人有了名声得到了荣誉,也往往会同时遭到一些人的诽谤。

[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

箸:筷子。忤逆:不孝顺父母。旧谓父母对子女严教体罚,子女就会孝顺;一味溺爱,子女就会不孝。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棒头出孝子,箸头出忤逆!为是严家夫妻养娇了这孩儿,到得大来,就便目中无人,天王也似的大了。”

[包子好吃不在褶上]

据说,讲究外观的包子有十九个到二十一个褶。但包子馅的好坏,不表现在褶上。借喻质量好,外表不一定表现出来。或看问题要注重实质,而不能只看表面。

[薄饼从上揭]

借喻事情要按次序来办。宋·吴处厚《青箱杂记》第四卷:“刘公晔未及第前,娶赵尚书晃之长女,早亡。而赵氏犹有

七、九二妹,皆未透人。既而刘公登科,„„夫人复欲妻之。使媒妇通意。刘公曰:‘若是武有之德,则不敢为姻,如言禹别之州,则庶可从命。’盖刘公不欲七姨为匹,意欲九姨议姻故也。夫人诘之曰:‘谚云:薄饼从上揭。刘郎才及第,岂得便简点人家女?’”

[饱谷穗头往下垂,瘪谷穗头朝天锥]

对喻。对比。比喻有真实才学的人,谨慎谦恭,虚心好学;无真实才学的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 旧谓人生活条件太优越了就会干不正当的事;人过于饥寒就会产生盗窃的念头。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谓整天吃饱了,不用心思干正事。《论语·阳货篇》:“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事也不做,是不行的呀!不是有掷采下奕的游戏吗?干干也比闲着好。”

[宝剑必付烈士,奇方必须良医]

烈士:古时泛指有志于功业的人。谓宝剑一定要交给有志于功业的人去使用,奇异的药方一定要由高明的医生来处理。以使“宝剑”和“奇方”发挥更大效用。明·焦勖《则克录》卷中:“太阿利器而付婴孩之手,未有不反以资敌而自取死耳。谚云:‘宝剑必付烈士,奇方必须良医’,则庶几运用有法,斯可得器之济,得方之效矣。”

[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从苦寒来]

比喻人们的优秀品质和杰出才能,需要在艰苦斗争的实践中磨炼。

[宝石的光彩,灰尘蒙不住]

比喻真理的光辉,任何谎言也抹杀不了。也比喻恶意的诽谤,损害不了一个品格高尚的人的声誉。

[抱住葫芦不开瓢]

比喻占有而不使用。又喻思想搞不通,糊涂不开窍。

[豹的文彩在浮皮,人的成色在心里]

文彩:豹身上的花纹,如金钱豹的金钱纹。这里的“成色”指代人的品质。比喻人的品格优劣不在外表而在于内在的品质和才能。

[悲喜为邻]

悲和喜是相邻接的,如同邻居一样,常在一起。说明悲喜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以一定的条件而相互转化。

[背恩反噬]

背:违背。噬:咬。反噬,反咬。谓违背恩义,反咬一口。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你这负心贼子!李畿尉乃救命大恩人,不思报效,反听妇人之言,背恩反噬。”

[背恩忘义]

谓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也说“背义忘恩。”《汉书·张敞传》:“背恩忘义,伤化薄俗。”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卷:“小女蒙活命之恩,岂敢背恩忘义。”清·洪升《长生殿·骂贼》:“享荣华,受富贵,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去投降不迭。”

第三篇:关于四大名著的俗语

关于四大名著的俗语、谚语及歇后语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7回 焦大)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凤)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 王熙凤) 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16回 王熙凤) 站干岸——-不沾事(湿)(第16回 王熙凤)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 王熙凤)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 彩霞)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红玉)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19回 李嬷嬷 )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30回 王熙凤)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钏)

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46回 鸳鸯)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46回 鸳鸯)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46回 鸳鸯)

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53回 贾珍)

聋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凤)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60回 芳官) 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61回 柳氏)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65回 尤三姐) 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65回 尤三姐)

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68回 王熙凤)

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第68回 王熙凤)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68回 王熙凤)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鸳鸯)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贾母)

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凤)

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117回 众人 ) 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第32回 孙悟空)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第39回 孙悟空)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第39回 猪八戒)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47回 众僮仆) 尖担担柴——两头脱(第57回 猪八戒)

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第67回 孙悟空) 狗咬尿泡——空欢喜(第71回 作者)

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第81回 猪八戒)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贩古董的——识货(第86回 小妖)

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第93回 沙僧)

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第93回 猪八戒)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三)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一、关于全书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二、有关梁山人物

梁山兄弟——不打不成交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梁山兄弟——越打越亲

三、林冲

林冲买宝刀——哪知是计 林冲误入白虎堂——上当受骗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林冲误入白虎堂——祸从天降 林冲误入白虎堂——有口难辩 林冲棒打洪教头——看破绽下手 林教头发配沧州—— 一路风险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四、鲁智深

三拳打死镇关西——痛快 鲁智深醉打山门——个个都怕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好大的力气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够义气

五、武松

景阳冈上武松遇大虫——不是虎死就是人伤 恶狗服粗棍,猛虎怕武松 老虎扑食——三股劲

武松斗杀西门庆——扔他出去

六、李逵

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李逵升堂判案——乱打一通 李逵断案——强者有理 李逵开铁匠铺——人强货硬

李逵卖煤炭——黑对黑;黑上加黑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李逵打宋江--过后赔礼

七、潘金莲

潘金莲熬药——暗地里放毒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贼去了关门——迟了(第5回 周通)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第18回 刘高)

阎罗王面前——没放回的鬼(第21回 阎婆惜) 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莲)

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郓哥)

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第24回 王婆)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披麻救火——惹焰烧身 (第21回 作者) 灯蛾扑火——惹焰烧身(第27回 作者) 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来(第39回 作者)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军校) 雪狮子向火——酥了半边(第101回 作者) 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四)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1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第2回 陈琳) 2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第107回 蒋济) 3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4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公门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周愉打黄盖——一

个愿答一个愿挨

关公做木匠——大刀阔斧 阿斗似的人物——没能耐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刘备买草鞋——本行

张飞卖豆腐——人强货不硬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草船借箭——有误(雾)

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孔明夸诸葛亮——自夸自 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第四篇:10个被误解的民间俗语

10个被误解的民间俗语 和 中国古代讲做人的八端

王八蛋原是“忘八端”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但为了打到一只狼真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原来,这句俗语的本来面目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由于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读音有了变化,才导致了“鞋子”被误传为“孩子”。

我们常说的俗语里,还有哪些与原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本报记者通过查看古籍和咨询专家,找出如下10个被误解的民间俗语。

NO.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处是《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NO.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3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3个下层的、在第一线上行军打仗的裨将,有时他们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就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因此,“3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才是这句谚语的原意和原字。

NO.3

不见棺材不落泪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应是“不见亲棺不落泪”,意思是见了亲人的棺材才落泪,而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NO.4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这本是一句歇后语,“跳到黄河——洗不清”。因为黄河水中含大量泥沙,十分浑浊,跳进黄河中,要洗净身上的污秽是不可能的,比喻一个人难于洗刷自己身上的污点。后来变为“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比较费解。

NO.5

有眼不识金镶玉

现在人们说的“有眼不识金镶玉”其实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这句俗语典出《韩非子·和氏》。里面所说的“荆山玉”就是出自荆山的和氏璧。 NO.6

不到黄河心不死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里写到:“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因此,“不到黄河心不死”应为“不到乌江不尽头”。

NO.7

王八蛋

这是一句民间骂人的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变成“王八蛋”。

NO.8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应该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意思是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走路、不怕费鞋。因为猎人想捕狼,往往要翻山越岭、跑许多山路,所以非常费鞋,如果舍不得费这一两双鞋子就很难捕到狼。就这样,“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这句俗语就诞生并广泛流传开来了。

这句俗语中的“鞋子”一词后来又怎么会讹变为“孩子”呢?原来,在古汉语中是没有j、q、x这3个音的,所以,在古汉语中“鞋”是读做“hai”。后来,“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读做“hai”,另一部分则读做了“xie”。但在我国四川、湖北、湖南、上海、广东等地的方言中,“鞋子”却一直被读成“hai zi”。时间一长,“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NO.9

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热,这个成语就是以狗的这一身体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 “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NO.10

无奸不成商

“无尖不成商”被误解为“无奸不成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在那个时代,不能敦厚到这种程度的,就被公认为不够资格当商人。后来由于人们道德素质的下降,“无尖不成商”慢慢就变成了“无奸不成商”。

中国古代讲做人的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一)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二)悌:就是悌敬,悌敬兄长。这是作弟弟的本份,悌敬是报兄长的恩。

(三)忠: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尽忠是报国家的恩。

(四)信: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信用。

(五)礼:就是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应该鞠躬,不行礼就是野蛮的行为。小朋友!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

(六)义:就是义气。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无条件援助,绝无企图之心。

(七)廉:就是廉洁。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八)耻:就是羞耻。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第五篇: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

白蛇传

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梭,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了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

偏偏老天爷忽然发起脾气来,霎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白素贞和小青被淋得无处藏身,正发愁呢,突然只觉头顶多了一把伞,转身一看,只见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撑着伞在为她们遮雨。白素贞和这小书生四目相交,都不约而同地红了红脸,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小青看在眼里,忙说:“多谢!请问客官尊姓大名。”那小书生道:“我叫许仙,就住在这断桥边。”白素贞和小青也赶忙作了自我介绍。从此,他们三人常常见面,白素贞和许仙的感情越来越好,过了不久,他们就结为夫妻,并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小日子过得可美了!

由于“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难病症,而且给穷人看病配药还分文不收,所以药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远近来找白素贞治病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将白素贞亲切地称为白娘子。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娘子治好了,到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多了,香火不旺,法海和尚自然就高兴不起来了。这天,他又来到“保和堂”前,看到白娘子正在给人治病,不禁心内妒火中烧,再定睛一瞧,哎呀!原来这白娘子不是凡人,而是条白蛇变的!

法海虽有点小法术,但他的心术却不正。看出了白娘子的身份后,他就整日想拆散许仙白娘子夫妇、搞垮“保和堂”。于是,他偷偷把许仙叫到寺中,对他说:“你娘子是蛇精变的,你快点和她分手吧,不然,她会吃掉你的!”许仙一听,非常气愤,他想:我娘子心地善良,对我的情意比海还深。就算她是蛇精,也不会害我,何况她如今已有了身孕,我怎能离弃她呢!法海见许仙不上他的当,恼羞成怒,便把许仙关在了寺里。

“保和堂”里,白娘子正焦急地等待许仙回来。一天、两天,左等、右等,白娘子心急如焚。终于打听到原来许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给“留”住了,白娘子赶紧带着小青来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请法海放回许仙。法海见了白娘子,一阵冷笑,说道:“大胆妖蛇,我劝你还是快点离开人间,否则别怪我不客气了!”白娘子见法海拒不放人,无奈,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娘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娘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把许仙和白娘子这对恩爱夫妻活生生地拆散了。

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从此,她和许仙以及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再也不分离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杭州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只见祝英台走出轿来,脱去红装,一身素服,缓缓地走到坟前,跪下来放声大哭,霎时间风雨飘摇,雷声大作,“轰”的一声,坟墓裂开了,祝英台似乎又见到了她的梁兄那温柔的面庞,她微笑着纵身跳了进去。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坟墓合上了。这时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

牛郎织女(叶圣陶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妈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床铺,他就睡在乾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爱理不理的,彷佛他一在眼前,就满身不舒服。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

他没名字,人家见他放牛,就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麼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麼对得起它呢?他老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乾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乾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让有一点儿草叶土粒。到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一天,哥哥把牛郎叫到跟前,装做很亲热的样子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老人家留下一点儿家产,咱们分了吧。一头牛,一辆车,都归你;别的归我。”

嫂子在旁边,三分像笑七分像发狠,说:“我们挑顶有用的东西给你,你知道吗?你要知道好歹,赶紧离开这儿!”

牛郎听哥哥嫂子这么说,想了想,说:“好,我这就走!”他想哥哥嫂子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开家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峰重叠的地方。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过了些日子,他在山前边盖了一间草房,又在草房旁边开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一天晚上,他走进草房,忽然听见一声“牛郎”,自从离开村子,他还没听见过这个声音。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边,原来是老牛,嘴一张一合的,正在说话。

老牛真会说话了!

牛郎并不觉得怎麼奇怪,像是听惯了它说话似的,就转过身子去听。

3 老牛说道:“明天黄昏时候,你得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裏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去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

“知道了。”牛郎高兴地回答。

第二天黄昏时候,牛郎翻过右边的那座山,穿过树林,走到湖边。湖面映着晚霞的余光,蓝紫色的波纹晃晃荡荡。他听见有女子的笑声,顺着声音看,果然有好些个女子在湖裏洗澡。他沿着湖边走,没几步,就看见草地上放着好些衣裳,花花绿绿的,件件都那麼漂亮。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他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

他静静地听着,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女子们上岸的声音,只听见一个说:“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吧!咱们偷偷地到人间来,要是老人家知道了,不知道要怎麼罚咱们呢!”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 ——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

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的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於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别的仙女也都说早有这种想法。那天下午,王母娘娘喝千年酿的葡萄酒,多喝了点儿,靠在宝座上直打瞌睡,看样子不见得马上就醒,仙女们见机会难得,就你拉我我拉你地溜出来,一齐飞到人间。她们飞到湖边,看见湖水清得可爱,就跳下去洗澡。织女关在机房里太久了,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地游泳,心里真痛快,想多玩一会儿,没想到就落在后边。

牛郎听完织女的话,就说:“姑娘,既然天上没甚麼好,你就不用回去了。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咱们两个结了婚,一块儿在人间过一辈子吧。”

织女想了想,说:“你说得很对,咱们结婚,一块儿过日子吧。”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老牛眉开眼笑地朝她看,彷佛说:“正是这个新娘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有时候,织女也帮助牛郎干些地里的活。两个人你勤我俭,不怕劳累,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两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

4 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她乐极了,可是有时候也发愁。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分手了!我死了,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没说完就死了。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留下老牛的皮,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

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王母娘娘罚她们,把她们关在黑屋子里。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察访,察访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牛郎跟着男孩赶回家,只见梭放在织了半截的布匹上,灶上的饭正冒着热气,女孩坐在门前哭。他决定上天去追,把织女救回来。可是怎么能上天呢?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时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他赶紧披上牛皮,找出两个筐,一个筐里放一个孩子,挑起来就 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起来了,耳边风呼呼地直响。飞了一会儿,望见妻子和老太婆了,他就喊“我来了”,两个孩子也连声叫妈妈。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儿往背后一画,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浪很大,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

每年七月七日,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就因为这件事,所以人们说,每逢那一天,很少看见喜鹊,它们都往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呢。

孟姜女

古代秦始皇时候,有个女子叫孟姜女,嫁个丈夫叫万喜良。两个人感情非常好。可惜结婚才一个月,官府就征万喜良去当差,并且限期很紧,立刻就得动身。到哪去呢?北方的荒凉地带。去干什么呢?修筑万里长城。多长时间可以回来呢?谁也不知道。当时各县各村都征人,人数成千上万,万喜良是其中的一个。

这真是个晴天霹雳。没出这件事的时候,一家人无忧无虑的过日子。公差一上门,马上就把家庭拆散了。公差凶极了,催人上路,像屠夫赶牛羊一样。孟姜女又是怕,又是恨,心慌意乱,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样才好。她跟着公婆送丈夫到村口,那里挤着很多人,送人的,被送的,都含着眼泪。她恨时间太短,说不尽许多话,身体要保重啦,冷热要留心啦,常常捎信回来啦,能回家的时候赶快回家啦„„说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公差催着赶快走,送行的跟上路的这才分开,却还是我追着望望你,你回头看看我,直到彼此瞧不见影儿。

孟姜女跟着公婆过日子,体贴地侍奉着公婆,像丈夫在家时一样。公婆见孟姜女这样,心里也就得到了一些安慰。

可是万喜良一去就杳无消息。孟姜女时常到村口去看,希望过路的人给捎封信来。好容易遇见几个从北边来的人,问他们见着万喜良没有,他们都说不认识。孟姜女又时常抬头望天空,希望鸿雁落下来,脚上带着万喜良的信。可是一群群的鸿雁飞过去,远了,一只也没落下来。万喜良在外头怎么样了呢?累了怎么休息?病了有谁照顾?是不是平平安安的在那里?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孟姜女这样想想,那样想想,心里越来越不安定。跟公婆说起,公婆也说惦记得要命,对着脸唉声叹气,谁也没有好主意。

一晃几年过去,这一年又到了冬天。猛烈的西北风刮起来,吹到脸上像刀削似的。孟姜女想,丈夫在北方,北方的风还要厉害得多。那里不但风大,而且满地冰雪。寒风和冰雪围住丈夫,他带的几件衣服肯定早就破烂不堪了,那怎么受得了?他怎么能得到新的寒衣呢?他没法得到,除非自己给他做。他怎么能穿上自己给他做的寒衣呢?他没法穿上,除非自己给他送去。

于是,孟姜女就动手做寒衣。剪刀忙忙地裁,针线密密地缝,就怕穿在身上不够暖和,做得特别厚。她一面做,一面祈祷北方的寒风吹得轻一些,天气暖和一些,不要跟丈夫为难。她一面做,一面默默地跟遥远的丈夫说话,叫他忍耐几天,自己正在为他做寒衣,做完就给他送去。

公婆也很惦记儿子,自然也希望媳妇能给儿子送去寒衣,可就愁她不认得路,不知道儿子在什么地方,送不到。孟姜女回答公婆说,她不知道丈夫在什么地方,可是知道那个地方总在世间,秦始皇能把丈夫派到那个地方,她就能找着那个地方。公婆听她说的有理,等她完工,就叫她即日动身,快去快回。

她背起包裹,包裹里是自己亲手给丈夫做的寒衣,辞别公婆,就起程了。一路上鸡鸣赶路,日落投宿,一直往北方走。她知道只要方向不错,总能到达丈夫所在的地方。

她一直往北走,道路越来越艰难了,可以说没有什么路,尽是崎岖不平的山石,山坡很陡,又盖着挺厚的雪。她常常要两只手着地,在山石上爬,累得要命,呼呼地喘气,心好像

6 要爆炸似的。背上的包裹越来越重,仿佛里面不是衣服,是石头。这些她全不管,一心只想丈夫在前边,自己要给他送寒衣,哪怕千难万难,非找着他,让他穿上不可。

一天,她望见远远的,连绵不断的积雪的山上有一条曲折的黑线,心里猛地一动,莫非这就是万里长城?要是这就是万里长城,那么丈夫就在眼前了。她一阵兴奋,好像添了好些力气,走得更快了。近了,近了,黑线变成黑带子了,随后看得清城墙城垛口了。向左右两边望望,只见那城墙沿着高高低低的山峰伸过去,望不到头。最后她走到城墙底下,抬起头来看,有二十来个人那么高:这果然是万里长城!

那里只有奔腾呼啸的风,听不见旁的声音。只有几只苍蝇在高空盘旋,看不见旁的生物。筑城的人们在哪儿呢?丈夫在哪儿呢?孟姜女起初以为找着万里长城就可以找着丈夫,可是,现在自己明明站在万里长城脚下,别说丈夫,连个人影儿也瞧不见!

她急着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就回过头来望。望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山沟里有一家人家。她三步并作两步跑过去。开门的是个老大娘,满脸皱纹,眼里布满了红丝。

孟姜女把自己的事情跟老大娘说了。还没说完,老大娘的眼泪就扑簌簌地掉下来,说:“你的丈夫就是万喜良?万喜良,我知道,他是我儿子的好朋友。当时千千万万人修这该死的万里长城,他们俩常在一块儿。”

孟姜女问:“如今万里长城修好了,他到哪儿去了?”

老大娘哭出声音来了,断断续续地说:“埋了„„没等到„„万里长城„„修好„„累死了„„埋在„„万里长城„„底下了„„你丈夫„„我儿子„„还有„„千千万万„„累死的„„全埋在„„万里长城„„底下„„”

自从万喜良被征出门,孟姜女虽然惦记他,却一回也没哭过,现在听老大娘这么说,禁不住放声大哭。那哭声凄惨哀伤,牵肠绞肚,简直没法形容。

她没料到那一回送丈夫到村口就是最后的分别,从此再见不着丈夫的面了。她没料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好寒衣,辛辛苦苦跑了那么多路,竟落了个空,穿衣服的人已经埋在地下。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想起在家里在路上做的好些个梦,不是夫妻俩欢欢乐乐地一块儿过日子,就是丈夫平平安安地回来,说从此再也不分开了。她想起自己编的小曲儿,虽然没有几句话,可是唱着心里就痛快一些,别人也喜欢听。如今好梦证明是空的了,小曲儿只引起悲伤的回忆。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想公婆在家里是怎样盼望,盼望儿子又盼望她。她想起公婆嘱咐她快去快回,最好是双双回家,至少也要带个平安消息。如今他们的盼望成了一场空,他们的儿子早已埋在万里长城底下。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她不相信死了埋了就不能见面,她要跟丈夫再见一面,哪怕他死了埋了。她不相信万里长城就能压着她丈夫的身体,万里长城原来是人修的,每一块砖头石头全是人垒起来的。什么时候万里长城倒塌,丈夫的身体暴露,自己能跟他再见一面呢?她为这个哭,想一阵哭一阵。

7 她不住地哭,也不知道哭了多长时间,直哭得天愁地惨,积雪变色。天空中风云奔腾,风声又大又急,好像海面上起了海啸。黑云尽在那里堆积,压得很低很低,几乎要碰着那些城垛口了。

忽然间,天崩地裂似的一声响,万里长城倒塌了八百里!

这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秦始皇即刻就派人查究。查明万里长城是孟姜女哭倒的,就把她抓住。秦始皇非常气愤,决定重重治罪,办她个车裂。可是又听说她长得美丽,就变了主意,说只要孟姜女答应做他的妃子,就可以免罪。

孟姜女听人传言,冷笑了几声,说做妃子也可以,不过先得把万喜良他们的尸首捡出来,好好装殓,由秦始皇亲自祭奠。秦始皇满口答应,完全照办。

万喜良他们的尸首从倒塌的城墙下捡出来了,还没腐烂。孟姜女果然又看见她的丈夫了,抚着他痛哭一场,给他穿上亲手做的寒衣。万喜良入了殓,秦始皇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朝棺材祭奠。

孟姜女转过身来,一头撞死在山石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免费教育信息处理下一篇:美德少年主要事迹